历代本草药性汇解黄柏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654968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代本草药性汇解黄柏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历代本草药性汇解黄柏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历代本草药性汇解黄柏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历代本草药性汇解黄柏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历代本草药性汇解黄柏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历代本草药性汇解黄柏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历代本草药性汇解黄柏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历代本草药性汇解黄柏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历代本草药性汇解黄柏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历代本草药性汇解黄柏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代本草药性汇解黄柏Word文档格式.docx

《历代本草药性汇解黄柏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代本草药性汇解黄柏Word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历代本草药性汇解黄柏Word文档格式.docx

泻膀胱之热,利下窍。

《心》云:

太阳经引经药,泻膀胱经火,补本经及肾不足。

苦寒安蛔,疗下焦虚,坚肾。

《经》曰:

苦以坚之。

《本草》云:

主五脏,肠胃中结热,黄疸肠痔,止泄痢,女子漏下赤白,阴伤蚀疮,疗惊气在皮间,肌肤热赤起,目热赤痛,口疮。

《液》云:

足少阴剂,肾苦燥,故肾停湿也。

栀子、黄芩入肺,黄连入心,黄柏入肾,燥湿所归,各从其类也。

《活人书》解毒汤,上下内外通治之。

恶干漆。

《本草发挥》:

成聊摄云:

蛔得甘则动,得苦则安,黄连、黄柏之苦安蛔。

洁古云:

治肾水膀胱不足,诸痿厥,腰脚无力,于黄芪汤中少加用之,使两足膝气力涌出,痿软即时去矣。

蜜炙此一味为细末,治口疮如神。

《主治秘诀》云:

性寒味苦,气味俱厚,沉而降,阴也。

其用有六:

泻膀胱龙火一也,利小便热结二也,除下焦湿肿三也,治痢疾先见血四也,去脐下痛五也,补肾气不足壮骨髓六也。

二制则治上焦,单制则治中焦,不制则治下焦也。

既能泄泻膀胱火,亦能利窍。

小便黄用柏皮,涩者加泽泻。

《本草纲目》:

古书言黄柏佐知母,滋阴降火,有金水相生义。

黄柏无知母,犹水母之无虾也。

故洁古,东垣、丹溪皆以为滋阴降为要药,上古所未言也。

盖气为阳,血为阴。

邪火煎熬,则阴血渐涸,故阴虚火动之病须之。

然必少壮气盛能食者,用之相宜。

若中气不足而邪火炽甚者,久服则有寒中之变。

近时虚损,及纵欲求嗣之人,用补阴药,往往以此二味为君,日日服饵。

降令太过,脾胃受伤,真阳暗损,精气不暖,致生他病。

盖不知此物,苦寒而滑渗,且苦味久服,有反从火化之害。

故叶氏《医学统旨》有“四物加知柏,久服伤胃,不能生阴”之说。

傅小儿头疮。

芩、连为草,柏为木,性本不同也。

黄柏性寒而沉,生用则降实火,熟用则不伤胃。

酒制则治上,盐制则治下,蜜制则治中。

《本草经疏》:

黄柏禀至阴之气而得清寒之性者也,其味苦,其气寒,其性无毒,故应主五脏肠胃中结热。

盖阴不足则热始结于肠胃。

黄疸虽由湿热,然必发于真阴不足之人,肠澼痔漏,亦皆湿热伤血所致。

泄痢者,滞下也,亦湿热干犯肠胃之病。

女子漏下赤白,阴伤蚀疮,皆湿热乘阴虚流客下部而成。

肤热赤起,目热赤痛,口疮,皆阴虚血热所生病也。

以至阴之气,补至阴之不足,虚则补之,以类相从,故阴回热解湿燥而诸证自除矣。

乃足少阴肾经之要药,专治阴虚生内热诸证,功烈甚伟,非常工药可比也。

洁古用以泻膀胱相火,补肾水不足,坚肾壮骨髓,疗下焦虚,诸痿瘫痪,利下窍除热。

东垣用以泻伏火,救肾水,治冲脉气逆,不渴而小便不通,诸疮痛不可忍。

丹溪谓:

得知母滋阴降火,得苍术除湿清热,为治痿要药。

得细辛泻膀胱火,治口舌生疮。

简误:

黄柏固能除热益阴,然阴阳两虚之人,病兼脾胃薄弱,饮食少进,及食不消,或兼泄泻,或恶冷物,及好热食,肾虚天明作泄,上热下寒,小便不禁,少腹冷痛,子宫寒,血虚不孕,阳虚发热,瘀血停滞,产后血虚发热,金疮发热,痈疽溃后发热,伤食发热,阴虚小水不利,痘后脾虚,小水不利,血虚不得眠,血虚烦躁,脾阴不足作泄等证,法咸忌之。

《本草蒙筌》:

味苦、微辛,气寒。

阴中之阳,降也。

恶干漆,治三焦。

乃足少阴本药,又足太阳引经。

加黄芪汤中,使足膝气力涌出,痿蹶即瘥;

和苍术散内,即二妙散。

俾下焦湿热散行,肿胀易退。

佐泽泻利小便赤涩,配细辛擦舌颊红疮。

一方同青黛研细,入冰片少许,擦之亦效。

安虚哕蛔虫,泻隐伏龙火。

解消渴,除骨蒸。

补肾强阴,洗肝明目。

肠风连下血者立效,热痢先见血者殊功。

去脐腹内虚疼,逐膀胱中结热。

女人带漏,亦可治之。

谟按:

《内经》云:

肾苦燥,故肾停湿也。

活人解毒汤,用黄柏、黄连、黄芩、栀子。

盖栀子、黄芩入肺,黄连入心,黄柏入肾,燥湿所归,各随其类而然也。

上下内外,并可治之。

积热门中,诚为要药。

至今医家,气虚用四君子,血虚用四物,有痰用二陈,有热用解毒,故常宗述而不易焉。

《本草乘雅》:

黄本土色,可及五藏肠胃之科。

苦寒根结,能解热结致疾之本。

故本经主治热结两字为因,疸痔诸疾为证,五藏肠胃,皆部署也。

树高根结,经冬不凋,味大苦,气大寒,禀太阳高广之象,得太阳寒水之化,以待极阴中见之热,此秉土制为用,所以防水也。

如是则气专力备,解五藏肠胃中缘热为因,致疸痔泄漏,阴伤蚀疮,种种证形,热解则清而愈矣。

设散漫流注之火热,所当避忌,如火实类结,亦可假用火空则发之义耳。

《药性解》:

黄柏,味苦,性寒,无毒,入肾、膀胱二经。

主泻下焦隐伏之火,安上焦虚哕之虫,除脐下痛,补肾水衰,止血痢,治痈疮,明眼目,利小便,除湿热,疗女子热崩。

盐、酒多炒,免致寒入于肾,肉厚鲜黄者佳。

按:

黄柏沉而属阴,故主肾与膀胱诸症,其性苦寒,能泄亢甚之,以坚肾部,则水主既盛,阳光自遏,而阴血无火烁之患矣,岂真有滋补之功哉。

若肾家无火,两尺微弱,或左尺独旺者,均不宜用。

《药鉴》:

气寒味苦,气味俱厚,无毒,沉也,阴也。

盐水炒之,走少阴而泻肾火也。

后人以为补肾者,误矣。

盖肾家火旺,及两尺脉盛,而为身热目疼喉痹诸疾者,用之泻火,则肾亦坚固,而无狂荡之患也,岂诚有补益之功哉?

故肾家无火,及两尺脉微弱者,皆不宜用。

若佐四物汤入鹿角胶用之,一则以生水,一则以泻火,是补其不足,而去其有余,此天一生水之妙剂也,乳制为佳。

佐黄芪,入牛膝,使足膝气力涌出,痿蹶即瘥。

同苍术、独活,又能除腰膝以下至足分之风湿肿痛痈疽也。

佐泽泻、茯苓,又能利小便之赤滞。

解毒汤用之,取其引热毒下从膀胱经出也。

与破故纸同用,治血山崩大有奇功。

与生蜂蜜同用,敷口疮极有神效。

又治上焦实热,多制为良,取其缓也。

中焦实热,单制为良,取其缓在中也。

下焦实热,不制为良,取其速下也。

或佐以三焦之药,亦无不可。

《本草备要》:

泻相火,补肾水。

苦寒微辛,沉阴下降。

泻膀胱相火,足太阳引经药。

补肾水不足,坚肾润燥,《发明》曰:

非真能补也,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

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也。

相火退而肾固,则无狂荡之患矣。

按肾本属水,虚则热矣;

心本属火,虚则寒矣。

除湿清热,疗下焦虚,骨蒸劳热,阴虚生内热。

诸痿瘫痪,热胜则伤血,血不荣筋,则软短而为拘;

湿胜则伤筋,筋不束骨,则弛长而为痿。

合苍术名二妙散,清热利湿,为治痿要药。

或兼气虚血虚,脾虚肾虚,湿痰死血之不一,当随证加治。

目赤耳鸣,肾火。

消渴便闭,黄疸水肿,王善夫病便闭,胜腹坚如石,腿裂出水,饮食不下,治满利小便药,遍服不效。

东垣曰:

此奉养太过,膏梁积热,损伤肾水,致膀胱干涸,小便不化,火又逆上,而为呕哕。

《难经》所谓关则不得小便,格则吐逆者。

《内经》所谓无阴则阳无以化也。

遂处以北方大苦寒之剂,黄柏、知母各一两,酒洗焙研,桂一钱为引,名滋肾丸,每服二百丸,少焉,前阴如刀刺火烧,溺出床下成流,肿胀遂消。

水泻热痢,痔血肠风,漏下赤白,皆湿热为病。

诸疮痛痒,头疮研末敷之。

口疮,蜜炒研含。

凡口疮用凉药不效者,乃中气不足,虚火上炎,宜用反治之法,参术甘草补土之虚,干姜散火之标,甚者加附子,或噙官桂引火归元。

杀虫安蛔。

久服伤胃,尺脉弱者禁用。

若虚火上炎,服此苦寒之剂,有寒中之变。

时珍曰:

知母佐黄柏,滋阴降火,有金水相生之义。

古云黄柏无知母,犹水母之无虾也。

盖黄柏能制命门膀胱阴中之火,知母能清肺金,滋肾水之化源。

丹溪曰:

君火者,人火也,心火也,可以水灭,可以直折,黄连之属可以制之;

相火者,天火也,龙雷之火也,阴火也,不可以水湿制之,当从其性而伏之,惟黄柏之属可以降之。

按火有虚火、实火、燥火、湿火、郁火、相火之异。

虚火宜补,实火宜泻,燥火宜滋润,郁火宜升发。

湿火由湿郁为热,多病付肿,经所谓诸胀大,皆属于热;

诸病肿,皆属于火是也。

宜利湿清热而兼补脾。

相火寄于肝肾,乃龙雷之火,非苦寒所能胜,宜滋阴养血,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又按诸病之中,火证为多,有本经自病者,如忿怒生肝火,焦思生心火之类是也;

有子母相克者,如心火克肺金,肝木克脾火之类是也;

有脏腑相移者,如肺火咳嗽,久则移热于大肠而泄泻,心火烦焦,久则移热于小肠,而为其重者而治之。

生用降实火,蜜炙则不伤胃,炒黑能止崩带。

酒制治上,蜜制治中,盐制治下。

又末乳调,能涂冻疮。

《本经逢原》:

黄柏苦燥,为治三阴湿热之专药。

详《本经》主治,皆湿热伤阴之候,即漏下赤白,亦必因热邪伤阴,火气有余之患,非崩中久漏之比。

其根治心腹百病,魂魄不安,皆火气内亢之候。

仲景栀子柏皮汤,治身黄发热,得其旨矣。

黄柏味厚而降,入肾经血分。

凡肾水膀胱不足,诸痿蹶无力,于黄芪汤中加用,使两足膝中气力涌出,痿弱即愈。

黄柏、苍术,乃治痿要药。

凡下焦湿热肿痛,并膀胱火邪,小便不利及黄涩者,并宜黄柏、知母为君,茯苓、泽泻为佐。

凡小便不通而渴者,邪热在气分,主治在肺,不能生水;

不渴者,邪热在血分,主治在膀胱,不能化气,亦宜黄柏知母。

昔人病小便不通,腹坚如石,脚腿裂水,双睛凸出,遍服治满、利小便药不效。

此膏粱积热,损伤肾水,致膀胱不化,火气上逆,而为呕哕,遂以滋肾丸主之,方用黄柏、知母,入桂为引导,服少时,前阴如火烧,溺即涌出,顾盼肿消。

《金匮》治误食自死,六畜肉中毒,用黄柏屑捣服方寸匕解之,不特治膏粱积热。

盖苦以解毒,寒以泄热也。

大抵苦寒之性,利于实热,不利于虚热。

凡脾虚少食,或呕或泻,或好热恶寒,或肾虚五更泄泻,小便不禁,少腹冷痛,阳虚发热,瘀血停止,产后血虚发热,痈肿后发热,阴虚小便不利,痘后脾虚,小便不利,血虚烦躁不眠等证,法皆忌之。

一种小而实如酸石榴者,名曰小蘖,性亦不甚相远,《千金翼》阿伽佗丸用之。

《本草崇原》:

黄柏气味苦寒,冬不落叶,禀太阳寒水之精。

皮厚色黄,质润稠粘,得太阴中土之化。

盖水在地之下,水由地中行,故主治五脏肠胃中之结热,黄疸,肠痔。

治结热者,寒能清热也。

治黄疸、肠痔者,苦能胜湿者。

止泄痢者,先热泄而后下痢,黄柏苦寒,能止之也。

女子潜心下赤白,阴伤蚀疮,皆湿热下注之病。

苦胜湿而寒清热,故黄柏皆能治之也。

以上主治,热者寒之,强者泻之,各安其气,必清必静,则病气衰去,归其所宗,此黄柏之治皆有余之病也。

如正气稍虚,饮食不强,便当禁用。

愚按:

黄柏禀寒水之精,得中土之化,有交济阴阳,调和水火之功,所治至广。

而《珍珠囊药性》云:

黄柏疮用,一言蔽之。

后人徒事歌括者,信为疮药而已。

《本草求真》:

[批]大泻肾火,及除膀胱湿邪。

黄柏专入肾,兼入膀胱。

昔人同知母用于六味丸中,名为知柏八味丸,又同知、柏各一两,酒洗焙研,入桂,名为滋肾丸,时珍曰:

知母佐黄柏滋阴降火,有金水相生之义。

古云,黄柏无知母,犹水母之无虾也。

盖黄柏能制命门、膀胱阴中之火,知母能清肺金,滋肾水之化源。

谓其可滋真阴,此说一出,而天下翕然宗之,以至于今牢不可破。

讵知黄柏性禀至阴,味苦性寒,行隆冬肃杀之令,故独入少阴泻火,入膀胱泻热。

好古曰:

黄芩、栀子入肺,黄连入心,黄柏入肾燥湿,所归各从其类也。

震亨曰:

火有二,君火者人火也,心火也,可以湿伏,可以水灭,可以直折,黄连之属可以制之;

相火者天火也,龙雷之火也,阴火也,不可以水湿折之,当从其性而伏之,惟黄柏之属可以降之。

凡人病因火亢而见骨蒸劳热,目赤耳鸣,消渴便闭,及湿热为病而见诸痿瘫痪,瘫痪本有气虚、血虚、脾虚、肾虚、湿痰、死血之别,但因热伤血,血不养筋,而致软短而拘;

湿则伤筋,筋不束骨而致弛长而痿,宜用苍术、黄柏,名二妙散以治。

水泻热利。

黄疸水肿,杲曰:

长安王善夫病小便不通,渐成中满,腹坚如石,脚腿裂破出水,双睛突出,饮食不下,通苦莫可名状,治通利小便渗泄之药服遍矣。

予诊之曰:

此乃奉养太过,膏粱积热,损伤肾水,致膀胱久而干枯涸,小便不化,火又逆上而为呕哕,《难经》所谓关则不得小便,格则吐逆者,遂处以北方大苦大寒之剂。

黄柏、知母各一两,酒洗焙研,入桂一钱为引,为丸,每服二百丸,少焉前阴如刀刺火烧,溺如瀑泉涌出,床下成流,顾盼之间,肿胀消散矣。

痔血肠风,漏下赤白,皆湿热为病。

与夫诸痛疮痒,蛔虫内攻,《外台》治口舌生疮,用黄柏含之良。

《深师》用蜜渍取汁含之,吐蛔。

寇氏《衍义》治心脾有热,舌颊生疮,用蜜炙黄柏,青黛各一分为末,入生龙脑一字掺之吐涎。

越筵散用黄柏、细辛等分为末掺,或用黄柏、干姜等分亦良。

但用凉药不效者,须察脉症,或因中气不足,虚火上炎,宜用参、术、甘草、干姜、附子之类,或噙官桂引火归元。

诊其尺果洪大,按之有力,可炒黑暂用,使其湿热顺流而下,阴火因尔潜伏,则阴不受煎熬,而阴乃得长矣。

非谓真阴虚损,服此即有滋润之力也。

《发明》曰:

非真能补也,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也。

按肾本属水,虚则热;

心本属火,虚则寒。

故于实热实火则宜,时珍曰:

东垣、丹溪皆以黄柏为滋肾降火要药,上古所未言也。

盖气为阳,血为阴,邪火煎熬,则阴血渐涸,故阴虚火动之病须之,然必少壮气盛能食者,用之相宜。

而于虚热虚火,则徒有损而无益。

若中气〖BF〗不足,而邪火炽盛者,久服则有寒中之变,近时虚损及纵欲求嗣之人,用补阴药,往往以此二味为君。

日日服饵,降令太过,脾胃受伤,真阳暗损,精气不暖,致生他病盖不知此苦寒而滑泄,且苦味久服,有反从火化之害。

故叶氏《医学统旨》有四物加知母、黄柏,久服伤胃不能生阴之戒。

《得配本草》:

伏硫黄。

苦,寒。

入足少阴经血分。

泻下焦隐伏之火,除脏腑至阴之湿。

溲便癃闭,水泻血痢,由湿热致者,宜此治之。

得肉桂,治咽痛。

桂乃命门之匙,赖以开之。

配知母,降肺火。

佐苍术,治湿痿;

柏可直入。

使细辛,泻脬火。

辛用二三分。

治上,酒制;

治中,蜜炙;

治下,盐水制。

止崩带,炒炭;

涂疮乳调。

脾胃虚泻,尺脉细弱,二者禁用。

川柏补水,以其能清自下泛上之阴火。

火清则水得坚凝,不补而补也。

盖阴中邪火,本非命门之真火,不妨用苦寒者除之。

若肾中之真水不足,水中之真火虚浮于上,宜用二地以滋之,水足火自归脏也。

如误投知、柏,水愈燥而火愈炎,反成孤阳飞越,莫可救矣。

又曰:

命门之火,安其位为生生之少火,出其位即为烁阴食气之壮火,是畏火也。

非急除之不可川柏、丹皮,在所必需。

然少火出位,失水之源,用川柏之苦燥,不若丹皮之辛润,为无伤于真阴也。

《本草经解》:

黄柏气寒,秉天科寒之水气,入足少阴肾经;

味苦无毒,得地南方之火味,入手少阴心经。

气味俱降,阴也。

五脏六腑,心为君主,心属火,结热,火气结也,味苦泄热,所以主之。

黄疸胃经湿热之症,肠痔大肠火结之病,泄痢大肠湿热之症,其主之者,黄柏入肾,肾者胃之关,大肠肾之主也,气寒能清热,味苦能燥,故治以上诸症也。

漏下赤白,胎漏下血,及赤白带下也,一因血热妄行,一因湿热下注,黄柏入肾,寒能清热,苦可燥湿,所以主之。

阴阳蚀疮,阴户伤蚀成疮也,诸疮皆属心火,其主之者,苦寒泄火也。

《神农本草经读》:

黄柏气寒,秉天冬寒之水气;

味苦无毒,得地南方之火味;

皮厚色黄,得太阴中土之化。

五脏为阴,凡经言主五藏者,皆主阴之药也。

治肠胃中热结者,寒能清热也;

治黄疸肠痔者,苦能胜湿也;

止泄痢者,湿热泄痢,惟苦能除之,而且能坚之;

女子胎漏下血,因血热妄行;

赤白带下,及阴户伤蚀成疮,皆由湿热下注,黄柏寒能清热,苦能燥湿,所以主之。

然皆下气未伤,热毒内盛,有余之病,可以暂用,否则不可姑试也。

凡药之燥者,未有不热,而寒者未有不湿,黄柏于清热之中,而兼燥湿之效。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

主五脏、肠胃中结热,黄疸,肠痔,止泄痢,妇子漏下赤白,阴阳蚀疮。

皆阳明表里上下所生湿热之疾。

黄柏极黄,得金之色,故能清热。

其味极苦,苦属火,则又能燥湿。

凡燥者未有不热,而寒者未有不湿,惟黄柏于清热之中而兼燥湿之效。

盖黄色属金,阳明为燥金,故其治皆除阳明湿热之疾,气类相感也。

《本经疏证》:

凡草木之根成球结块者,其气必向下,纵苦寒而不泄,凡物之苦寒不泄者,其性必燥,能搜剔隐伏之热。

檗木根结如茯苓,皮色鲜黄,味苦气寒性燥,故其为治,能使在内之伏热解,而肌肉九窍之病尽除。

第本经主治所谓五脏肠胃中结热者,当作五脏之热结于阳胃中解,若谓五脏阴胃中结热偏能治之,则檗之功,似宜更广,所治之证,必不若是之狭矣。

惟其所主肠痔泄利女子下赤白阴伤蚀疮,均系九窍,斯不可谓九窍不和,乃肠胃之所生病耶?

刘潜江云,肾之阴气不足,则热自结于胃,胃壅结热,则湿土之阴气无从施化,而还病于湿,此由肾及胃之徵。

率是推之,则肠胃因五脏热结而病于湿热者不少矣,讵独在肾,况肠痔泄利女子漏下赤白阴伤蚀疮,何一非挟湿为病,不仅是热耶?

特本经所主,皆下窍之病,且俱属湿,别录所主,则上窍之病,俱不属湿,何哉?

夫湿本下溜,火则上出,湿病于下,与火相合,但火能升,津不能升,故病于九窍之下者多涉湿,病于九窍之上者多联燥,理固宜然,无足怪也。

第五脏之间,病连心与肝者必杂血,运脾与肾者湿尤剧耳。

檗之治解湿热之为病于肠胃,则其源之自五脏来者能清,其流之及九窍者皆罢,缘其色黄固入胃,气寒能胜热,性燥可已湿也,至惊气在皮间肌肤热赤,则肝家之气已入肌肉而化热,尚未碍津液之流行致化湿也,故尤能治之,则气之来自五脏,至于胃而热甚生湿,为更可信矣。

仲景以栀子柏皮汤治黄疸,用之于身黄发热者,则似柏皮于黄疸不离发热以为治矣。

乃大黄消石汤中用之,则不必以发热也。

其以白头翁汤治下利,用之于利下重者,则似柏皮于下利亦不离发热以为治矣。

乌梅丸中亦用之,又不必以发热矣。

又何从确然指其所以哉?

予谓黄疸与下利之候甚多,而表里寒热错杂,其孰多孰少,不可不辨也。

凡黄疸之属里属寒者不论,举其属表属热者言之,则麻黄连轺赤小豆汤证,其标见于太阳;

小柴胡汤证,其标见于少阳;

栀子大黄汤、茵陈蒿汤、大黄消石汤、栀子柏皮汤证,其标皆见于阳明。

阳明者,有在经在腑之分,发热懊恼汗出,皆经证也,腹满小便不利,皆腑证也。

栀子大黄汤证,经多而腑少,茵陈蒿汤证,有腑而无经,栀子柏皮汤证,有经而无腑,大黄消石汤证,经少而腑多。

试于栀子柏皮汤证,以黄疸为里,则发热为表,于大黄消石汤证,以腹满小便不利为里,则汗出为表,是汗出为表和,则发热为里和,而柏皮之用,正在表里之间,湿热壅于肌肉,是胃中结热为疸者也,下利之所属尤多。

然白头翁汤为乌梅丸证只在厥阴一经,厥阴尤寒错杂之所,则寒与热之多少,尚可循其数以证之也,其厥逆无脉汗出身冷,纯属寒者无论,若兼烦兼呕脉大脉数言语欲饮水为纯乎热,则白头翁汤之热比于虚,小承气汤之热比于实,下利之虚者寒热参半,其寒多而参用湿者,皆用柏皮,则柏皮之用,正在五脏间有以和其热,使其热不移于肠胃而已。

要之九窍之病,无不本于肠胃,肠胃之热,有不系五脏所移者,则非柏皮所主,统观黄疸下痢二证之用柏皮者,皆于虚,则檗之治热,必虚而挟湿者始为当耳。

《本草新编》:

黄柏,味苦、微辛,气寒,阴中之阴,降也,无毒。

乃足少阴妙药,又入足太阳。

专能退火解热,消渴最效,去肠风,止血痢,逐膀胱结热,治赤带,泻肾中相火,亦能平肝明目,其余《本草》所载功效,俱不可尽信也。

盖黄柏乃至阴之物,其性寒冷,止可暂用以降火,而不可长用以退热。

试思阴寒之地,不生草木,岂阴寒之药,反生精髓。

黄柏有泻而无补,此可必信者也。

如遇阴虚火动之人,用黄柏以泻火,不若用元参以降火也。

万不得已而用黄柏,亦宜与肉桂同用,一寒一热,水火有相济之妙,庶不致为阴寒之气所逼,至于损胃而伤脾也。

或疑丹溪朱公,专以阴虚火动立论,其补阴,丹溪以黄柏、肉桂同用,未尝教人尽用黄柏、知母也。

而吾子讥其太过,毋乃已甚乎?

嗟乎。

人生于火,原宜培火,不宜损火也。

火之有余,实水之不足。

因水之不足,乃现火之有余。

火盛者,补水而火自息,不必去泻火也。

自丹溪创阴虚火动之说,其立论为千古之不磨,而其立方不能无弊,用黄柏、知母于肉桂之中,不用熟地、山茱为君,乌可为训乎。

或疑黄柏苦寒泻火,是泻火有余,而补水不足,入于大补阴之内,少用之,以退阴虚之炎,不识亦可乎?

曰:

不可也。

黄柏泻火而不补水也。

惟是阴虚火大动,用黄柏于大补真阴之药,如熟地、山茱萸、北五味之类,可暂用以退火。

倘阴虚而火微动者,亦断不可用。

盖阴火之大盛者,退火而火少息;

阴火之微动者,退火而火愈起。

总之,虚火旺宜泻,而虚火衰宜补也。

或问知母、黄柏,同是苦寒之药,用一味以泻虚火,未必无功,必要加用二味,与仲景张公并驾齐驱,反致误事,使后人讥之,是则丹溪之失也。

虚火之沸腾,乃真水之亏损,用六味以生水制火,尚恐水不能以遽生,而火不可遽制。

况用苦寒之黄柏、知母,使水之不生,又何以制火哉。

在丹溪欲制火以生水,谁知制火而水愈不生耶。

用知母、黄柏之一味,似乎轻于二味并用,然而,水一遇寒凉即不生,正不必二味之兼用也。

《本草分经》:

苦、寒,微辛。

沉阴下降,泻膀胱相火,为足太阳引经药。

除湿清热,退火而固肾,治瘫痿、骨蒸、泻痢、诸疮。

尺脉有力者方可用。

生用降实火,炒黑止崩带,酒制治上,蜜制治中,盐制治下。

《本草思辨录》:

黄柏为五脏肠胃清湿热之药,表里上下俱到。

表有热可治,表不热而里热亦可治。

色黄入肠胃,皮入肺,微辛亦入肺,气味俱厚,性寒而沉入肝肾,入胃则亦入脾,入肾则亦入心。

《本经》所以主五脏肠胃中结热也。

性寒已热,燥则除湿,故《本经》所列黄疸、肠痔、泄痢、女子漏下赤白、阴伤蚀疮,皆属湿热之疴。

《别录》又补出惊气在皮间、肌肤热赤起、目热赤痛、口疮,则所谓五脏肠胃者悉备矣。

大抵湿下溜而火上出,《别录》所主虽不属湿,而其因未始非湿。

观仲圣栀子柏皮汤、大黄硝石汤治黄疸,为阳明病。

白头翁汤治热痢,乌梅丸治呕吐久痢,为阳明兼厥阴病。

《外台》大黄汤,更治天行壮热,黄柏一味,实赅五脏肠胃,故其用颇广。

若以治少阴与萸地知母为伍,则肾中不必有湿,否则如其分以施之,必得如二妙散为当。

盖苦燥之物,无不劫阴,以黄柏为滋阴之剂者非也。

【现代药理研究】1.黄柏有抗病原微生物作用,体外实验表明,黄柏煎剂、醇浸剂对多种球菌、杆菌、霍乱弧菌、皮肤致病性真菌均有抑制作用。

黄柏水煎剂在体外可以杀死钩端螺旋体,能抑制白色念珠菌,对阴道滴虫、乙肝表面抗原也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2.黄柏有抗炎作用。

3.黄柏有降血压作用。

黄柏对麻醉动物静脉或腹腔注射可产生显著而持久的降压作用。

4.黄柏可影响乙酰胆碱的作用,对在体及离体的动物心脏,小剂量小檗碱能增强乙酰胆碱的作用,大剂量则对抗乙酰胆碱引起的离体蛙腹直肌的收缩,可被黄柏素所抑制。

5.黄柏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

6.黄柏有降血糖作用。

7.黄柏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表现为正性肌力作用和抗心律失常作用,可使心肌缺血和复灌期间心律失常的出现时间推迟,降低大鼠心律失常的发生和死亡率。

8.黄柏对平滑肌有作用。

黄柏所含的黄柏酮可使动物肠管张力和收缩振幅增强。

黄柏粉对家兔离体肠管收缩能增强振幅,黄柏内酯能使肠管抑制。

9.黄柏还有抗溃疡、抑制细胞免疫等作用。

暖言暖语:

①故事天天有,今天暖心间.不一样的故事,不一样的结局.看别人故事,感悟自己的生活.感谢关注“满旺之星”.②如果您还未关注,请点击上方蓝色“满旺之星”添加关注,若对本文感兴趣,请转发分享一下,感谢您的支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