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后习题答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3659294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61.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后习题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后习题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后习题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后习题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后习题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后习题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后习题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后习题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后习题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后习题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后习题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后习题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后习题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后习题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后习题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后习题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后习题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后习题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后习题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后习题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后习题答案文档格式.docx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后习题答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后习题答案文档格式.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后习题答案文档格式.docx

1、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的坚持和发展?

2、为什么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实现中国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

3、为什么必须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

4、为什么说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5、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看,实现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什么必须进一步提高中国开放型经济水平?

第三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1、结合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谈谈你对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的理解。

2、结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的历史进程,谈谈你对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意义的认识。

3、如何认识和理解我国政治体制改革?

第四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1、怎样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

2、为什么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去引领社会思潮?

3、如何提高国家的文化整体实力与竞争力?

4、请你谈谈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认识。

第五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

1、怎样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

2、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3、如何在全面推进社会建设中统筹协调社会利益关系?

4、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的着力点是什么?

第六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1、为什么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2、为什么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依靠制度?

3、在现实生活中为什么会出现先污染、后治理的现象?

你认为这些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怎样认识当前我国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挑战?

第七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力量

1、在“中国模式”、“中国道路”、“中国经验”等成为热门词汇的同时,世界上一些有识之士也在思考,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执政成就,为什么中国共产党在成立90多年、执政60多年的今天,依然能够充满生机和活力?

请谈谈你的看法。

2、请结合党的建设面临的新课题新考验,谈谈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

3、为什么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如何理解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总体要求?

第八讲当代中国与世界

1、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

目前,国际金融危机还没有结束,但其影响已极为深远。

美国的软硬实力在下降,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已经演变成经济危机、政治危机,甚至社会危机,新兴国家的崛起正逐步改变着世界格局。

如何看待当今世界发展的新变化和新趋势?

2、冷战结束后,国际上关于中国的前途和命运有各种不同的评论和预测,“中国崩溃论”、“中国威胁论”、“中国责任论”、“中国崛起论”等各种论调反复出现,仅“中国威胁论”就演变出“中国人口威胁论”、“中国经济威胁论”、“中国核威胁论”、“中国环境威胁论”等各种论调。

如何认识和评价国际范围内关于中国的各种评论和预测?

3、2011年9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了《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阐述了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总体目标、对外方针政策、历史必然性和世界意义。

请结合国际形势的新变化和《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的主要内容,谈谈你对中国国际战略的认识。

-2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1、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

①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

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始终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

为了完成两大历史任务,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和不屈不挠的斗争。

中国共产党担当起来完成两大历史任务的责任,集中体现为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

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是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历史前提;

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是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根本目的,也是保证国家强大、维护民族尊严的重要物质基础。

正确认识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应在完成和推进三件大事的基础上,继续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篇章;

应正确把握好两大历史任务之间的关系;

应当展望和把握未来中国发展的光明前景,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根本的是要清醒的认识和科学回答四个基本问题:

①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

这是事关能否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前提问题。

②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都必须探索和回答的问题。

③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这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也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大问题。

④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这关系到能否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基础的重大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基本问题关系到当代中国发展的思想前提、政治主题、根本保证和物质保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基本问题密切相连,其中对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和态度,是能否正确认识和把握其他三个问题的思想前提。

对其他三个问题的正确认识和科学回答,只能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认识和科学态度基础之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总结出的一条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成功道路。

它不仅在理论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而且在实践上指导中国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根本任务,为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在这一认识的基础上,我们党确立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并从当代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确立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勾画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蓝图。

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承和发展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提出了科学发展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两个层面。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辩证统一的过程。

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谈得上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只有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更好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当前,坚持、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全面推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

要求我们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在引导和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习近平在2012年11月11日第18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指出:

”作为一名研究生,应当如何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①如何坚定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

首先,坚定道路自信,要正确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质内涵和重要性。

坚定道路自信就是坚持一切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尽快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全面发展。

其次,坚定道路自信,要深刻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奋斗目标。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民来说,我们现在走的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的,或者说在现实上给每一人民带来了好处和利益,90后一代就能够明显的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因为我们接受了比以前更好的教育,享受了比以前更好的生活水平,体会了比以前更开放的观念和视野。

所以我们更应该自信的坚定这条正确的道路,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

②如何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

第一,坚定理论自信,要深刻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改革开放的关系。

党在改革开放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念,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不断回答重大的理论问题,从而形成并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第二,坚定理论自信,要深刻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毛泽东思想的关系。

这一理论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包括毛泽东思想)推向了新的发展阶段。

第三,坚定理论自信,要深刻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部的逻辑关系。

邓小平理论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成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基础性组成部分;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重点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是开创性组成部分;

科学发展观回答发展的重大问,是最新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部逻辑严谨,体系完善,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提出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这些理论通过每一届国家领导人的更替而与时俱进的更新,并不断更加实践的变化指导中中国人民前进的道路和方向。

所以我们要坚定理论是正确的,自信的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③如何坚定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

首先,坚定制度自信,要深刻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与优势。

社会制度的本质是对社会发展的根本支撑作用;

我国能在经济全球化大潮和激烈国际竞争中显示优越性,根本原因在于社会制度符合中国国情、体现发展规律,这是制度的优势。

其次,坚定制度自信,要深刻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原则。

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阶段性原则的有机统一。

最后,坚定制度自信,要深刻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需要通过一系列基本制度和具体制度来体现和实现的。

制度是具体如何实践目标的具体要求,如果制度构建的好,并且执行的好,中国的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等一定能走的更加坚定。

现在我国虽然有很多制度上的缺陷,但是我们应该自信,在国家进步的过程中一定能不断改进现有的不足,最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两个一百年的目标!

(1)如何理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指引下,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中国人民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过程,就是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本途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

它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理论主题,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深化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前进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和确立的,是胜利成果和成功经验的凝结和固化,它来源于实践,同时又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提供根本的制度保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之所以能长期保持蓬勃生机和发展活力,离不开制度的持续激励和保障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各个领域之所以能够有序运行、良性互动、稳步发展,有赖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所发挥的集成效应、系统效应和整体效应。

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形成和不断完善,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的实践要求为基本依据和根本目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是确保道路正确、制度科学的重要前提;

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立和发展、坚持和完善,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回答和解决的重大问题。

三者紧密相连,不可分割,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而这种关系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2)什么说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鲜明特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践、理论、制度紧密相连的,既把成功的实践上升为理论,又以正确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还把实践中已见成效的方针政策及时上升为党和国家的制度。

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就特在其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上,特就特在其实现途径、行动指南、根本保障的内在联系上,特就特在这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上。

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第一讲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1.为什么说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发展都要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

(1)理论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新论断是对历史经验的总结,对国情和社会主义再认识得升华,是党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和根本出发点,是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体现了党的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的统一,对全面贯彻“三个代表”等重要思想也有重要的作用。

在坚持社会主义的问题上,只讲性质和方向,不讲程度和水平,或者只讲程度和水平,不讲性质和方向,都会是人们陷入盲目、不清醒的状态,发生“左”的或右的错误,使社会主义事业遭受挫折和损失。

产生“左”和右的干扰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对我国所处的历史方位认识不清,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认识不清。

(2)实践上,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内涵和过程性特征的统一科学认识和把握,则可以使我们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理论、路线、纲领、方针和政策的科学性和正确性,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定、自觉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推进。

2.如何认识当前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

当前,我国进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前进道路上的困难、问题和风险增多。

在此形势下,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综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我们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确保到二〇二〇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

上述重要论断集中回答了如何看待重要战略机遇期这一重大问题,为我们抓住和用好21世纪第二个十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指明了方向。

 

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首先应看到,当前国际大势对我国有利。

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科技革命孕育新突破,全球合作向多层次全方位拓展,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增强,国际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方向发展,保持国际形势总体稳定具备更多有利条件。

这为我国实现和平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

同时应看到,我国自身实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经济总量从本世纪初的世界第六位跃居第二位,参与国际竞争、抵御外部风险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塑造外部环境的能力显著提高,运筹对外关系的资源和手段更加丰富。

我们要增强机遇意识,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努力实现既定的战略目标。

第二,我们也应客观看待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国际上总有一些人抱着冷战思维、零和博弈的旧观念不放,把中国发展壮大视为对自身的威胁,想方设法对中国和平发展加以牵制和干扰。

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增长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局部动荡和热点问题复杂难解。

上述风险挑战增加了我国发展进程中的险和难,但并未改变有利于我国发展的时和势,而且其中一些问题正是由于我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国际影响日益扩大而带来的。

我们一方面要增强忧患意识,妥善处理各种风险挑战;

另一方面也要保持战略耐心和定力,坚持中央既定的内外大政方针不动摇,真正做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第三,我们还应辩证看待和处理机遇和挑战的关系。

机遇和挑战往往是相辅相成、相互转化的。

机遇抓不住,可能变为挑战。

挑战应对得好,可以转化为机遇。

小机遇抓得准、用得多,也可以积累为大机遇。

进入21世纪以来,面对深刻变幻的国际形势和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在中央正确领导下,我国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新形势下,我们更要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善于在复杂局面中发现机遇,在形势发展中抢抓机遇,在风险挑战中创造机遇,努力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

3.为什么必须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道路?

发展是当代中国和世界的潮流,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要坚持科学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之所以能够发生历史性变化,归根到底是因为中国共产党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牢牢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领导人民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当前,继续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争取掌握后金融危机时期国家发展的主动权,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同样需要坚持发展这个硬道理,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

从基本国情看,中国发展面临的任务仍然十分繁重。

全面客观地评价中国的发展现状,既要看到发展速度快、成绩大的一面,也要看到发展水平还不够高、任务还很重的一面,更加凸显发展的重要性。

因此,必须继续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推动发展再上新台阶。

从发展条件看,中国人均资源拥有量少,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低,经济增长过多依靠物质资源消耗的模式使生产资料供给与需求的矛盾日趋尖锐,未来经济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日趋强化,凸显了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性、紧迫性。

从发展理念看,发展不同于增长,绝不能只看速度快慢、规模大小、一时得失。

发展如果不科学,路就会越走越窄。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第二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中国化 

实践证明了改革是对传统社会主义道路模式的反思,开放是对传统经济理论的创新。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和最终确立,得益于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在中国大地上成功地得到了验证。

可以这样说,中国的改革开放成就是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的新发展,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的坚持和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理论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1: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根据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市场经济、计划经济都各是一种经济体系,是配置生产资源的手段,是维护行为主体利益的一种经济制度,即维护参与经济活动所投入的资源来获取利益的经济制度。

计划经济运行的基本方式是政府计划指令,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方式是商品交换,都是与一定社会基本制度相联系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或相联系的一种经济制度,正如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与资本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或相联系的一种经济制度一样。

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

” 

2:

搞市场经济,不能抛弃宏观调控,而且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能力,这样才能确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3:

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的不同之处是所有制。

1.为什么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实现中国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经济规模在数量上的扩大。

经济发展,则不仅包括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规模在数量上的扩大,而且包括经济结构优化、经济效益提高、生态环境良好、人民生活水平提升等内容。

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范畴。

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