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讲 地图基础知识押题专练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资料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676495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35.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2讲 地图基础知识押题专练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资料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第12讲 地图基础知识押题专练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资料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第12讲 地图基础知识押题专练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资料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第12讲 地图基础知识押题专练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资料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第12讲 地图基础知识押题专练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资料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第12讲 地图基础知识押题专练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资料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第12讲 地图基础知识押题专练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资料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第12讲 地图基础知识押题专练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资料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第12讲 地图基础知识押题专练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资料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第12讲 地图基础知识押题专练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资料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第12讲 地图基础知识押题专练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资料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第12讲 地图基础知识押题专练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资料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第12讲 地图基础知识押题专练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资料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第12讲 地图基础知识押题专练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资料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第12讲 地图基础知识押题专练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资料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第12讲 地图基础知识押题专练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资料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第12讲 地图基础知识押题专练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资料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第12讲 地图基础知识押题专练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资料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第12讲 地图基础知识押题专练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资料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第12讲 地图基础知识押题专练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资料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12讲 地图基础知识押题专练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资料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

《第12讲 地图基础知识押题专练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资料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2讲 地图基础知识押题专练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资料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12讲 地图基础知识押题专练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资料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

6.图中M、N、P、Q四点高差最大的一组是(  )

A.MNB.PQ

C.MQD.NP

5.C 6.C 【解析】第5题,据图可知:

图中隧道从鞍部穿过,选线合理;

根据比例尺可以判断隧道长度大约为4km左右;

出入口位于鞍部的山谷地带,加之该地位于我国西南,降水集中的季节易引发滑坡等地质灾害;

隧道应尽可能短,不应建成“之”字形。

第6题,据图可判断图中等高距为100m,M(600m~700m)、N(300m~400m)、P(200m~300m)、Q(200m~300m),所以MQ之间的高差最大。

学~科网

下图是大陆上某地区的等高线(单位:

m)地形图,图中灰色区域为河流,图示区域内水平岩层被河流侵蚀切割。

据此回答7~8题。

7.在图中沿AA′一线绘制剖面,则下面的剖面图与之相符的是(  )

8.图中d、e两点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

A.650mB.400m

C.380mD.480m

下图为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单位:

米),甲、乙两地建有养殖场。

读图,完成第9题。

9.若图中建有一小型水库,甲养殖场濒临水库最高水位,则(  )

A.水库最深为10~15米

B.水坝高度为15~20米

C.库区水面大于1平方千米

D.甲、乙两养殖场将污染水库

A 【解析】甲养殖场靠近1020米等高线,按该水面高度计算,水库最深为10~15米;

水坝高度为5~10米;

库区水面小于0.25平方千米;

从地形状况和相对位置看,乙养殖场不会污染水库。

学科!

下图为中亚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单位:

m),图中a、b、c为甲湖泊一年中三个时期的湖岸线位置。

读图,完成10~11题。

10.图中四地盐碱化较严重的地区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1.根据湖岸线变化可知,甲湖泊(  )

A.b-c时段比a-b时段水面变化大

B.b-c时段比a-b时段水位变化大

C.b-c时段比a-b时段水量变化大

D.b-c时段比a-b时段盐度变化大

12.下为某学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调查、搜集的我国东南沿海某区域的相关材料。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该区域等高线(单位:

m)地形图。

材料二 下表示意该区域农村土地利用构成(%)变化。

年份

耕地

林地

草坡、草山

湖泊

其他

1977

45.2

4

8

2

40.8

2007

30.8

14

20.3

10.8

24.1

(1)图中M、N两条河流,更适合开展漂流活动的是哪一条?

(2)根据图中等高线的分布状况,描述该区域的地形特点。

(3)如果在沿海建港口,甲、乙两城镇更具优势的是________。

简要分析其建港的有利自然条件。

(4)简要分析1977~2007年该地在土地利用结构方面进行的调整,并分析这些调整对河流水文特征产生的影响。

【答案】 

(1)N河。

(2)西部以山地丘陵为主,东部多平原;

地势西高东低;

海岸线北段较曲折,南段较平直。

(3)甲 ①位于海湾内,利于避风浪;

②水深岸陡,利于船舶停靠和航行。

(4)退耕还林、还草、还湖 ①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减小;

②河流含沙量变小。

13.读某高速公路沿线等高线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示筑路工程开辟出来的陡崖最高处的海拔H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2)图中高速公路大致呈什么走向?

长度和相对高度大约是多少?

(3)陈琳站在①处山顶是否能看到自己的家?

为什么?

【解析】 第

(1)题,图示等高线图等高距为20m,筑路工程东侧开辟出来的陡崖处交会的最大数值等高线是920m。

(2)题,根据指向标和比例尺可以确定高速公路走向及长度;

高速公路西北端海拔600~620m、东南端海拔在560~580m,根据交叉相减原则计算出其相对高度。

第(3)题,根据①处和陈琳家之间的海拔高度及等高线分布特点,可判断两地之间为凸形坡,故不能通视。

【答案】 

(1)920m≤H<940m

(2)西北-东南走向。

 长度大约为1650m,相对高度为20~60m。

(3)看不见。

因为①处山顶和陈琳家之间的山坡等高线高处稀疏、低处密集,为凸形坡,阻挡了①处和陈琳家之间的视野。

学科&

 

第一部分物理复习方法与策略

高三物理复习应当从一个全新的角度重新认识和提升原有知识,实现对知识的重新整合与类化。

而不只是简单的重复和回顾。

在复习的过程中更是要讲究科学性、规范性,不能将复习等同于大量做题,否则就会淹没在茫茫题海中。

一、要善于归纳总结,掌握物理方法,形成物理思维

在复习中,除了认真复习基础知识之外,建议同学们务必重视对各种物理方法和物理思维的进一步掌握和深化。

这才是一种更高层次、更有效率的复习方法。

1.善于运用联系的观点。

运用联系的观点,对物理方法进行对比归纳,形成处理物理问题独有的思想和方法是物理复习的关键。

例如,利用类比的方法复习机械振动与电磁振荡、机械波与电磁波、电源与用电器、万有引力与库仑力、电场与重力场等,在比较中寻找共性与特性;

而密度、电阻、场强、电势差、磁感应强度等物理概念都应用了比值定义法,并要注意定义式与决定式的区别;

质点、自由落体运动、理想气体、点电荷、理想变压器等都应用了忽略次要因素的理想化方法;

平均速度、交流电有效值,合成与分解用等效替代的方法等等。

这些处理方法也同样运用在我们解决物理问题的过程中,使物理问题简化并顺利解决。

再如实验中通过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来减小偶然误差,几乎在每个实验测量中都会用到;

累积测量再求平均值的思想方法,其实从我们用刻度尺测量金属丝直径(紧密缠绕在圆柱形铅笔上)和一页纸厚度(测100张纸的厚度)一直就用这种思想和方法。

2.把握建立物理模型的思想。

建立物理模型,忽略次要因素、突出主要因素,是解决和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无不体现对物理模型应用的考查。

力学常见物理模型有:

质点、单摆、轻绳、轻杆、轻弹簧、弹簧振子等;

过程模型有:

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平抛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简谐运动等;

物理实验模型有:

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模型等。

这种将实物或过程抽象为模型的研究方法,更容易抓住物理问题的实质,突破物理的难点。

3.掌握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

掌握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是学好物理的重要途径。

例如选取研究对象时常用隔离法和整体法;

处理抛体运动时常用的运动合成与分解法;

实验数据的处理采用形象直观的图像法;

力的合成与分解、等效电路、半偏法测电阻等都是用以易代难的等效替代法等,均为中学物理学习中基本的思维方法。

在平时练习中增强对这些方法的体会与掌握,在听课中,要格外注意老师怎样随着审题而描绘物理情景;

怎样分析物理过程建立物理模型;

怎样寻找临界状态及与其相应的条件;

如何挖掘隐含条件等。

这些,都是远比列出物理方程完成解题任务更有意义。

一旦领悟了技巧、掌握了方法,便可如虎添翼,发挥出更强、更敏捷的思维能力。

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搞好物理复习的关键。

1.高三复习要学会独立思考。

有些同学平时练习还可以,一到考试时成绩就上不去,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独立思考的习惯。

边看答案边做题,甚至还没看明白题就急着去翻答案,做题的作用类似于校对,答案想通了就认为自己会了,盲目追求做题数量等等,这些不好的学习习惯必须改掉。

有时题不会做,别人的一句提示,一个图形就可使题目迎刃而解,这在平时的学习中是经常遇到的事情。

但要知道考试时是单兵作战,没有任何外来的提示,常常是考完试就对自己的错误恍然大悟,于是归结于自己粗心,其实这正是平时自己对一些问题过快的去找答案或提示而缺乏独立思考造成的。

虽然高三阶段时间紧,内容多,但必要的独立思考是一定要有的,一定要注意做题后总结、反思。

注意对题目归类分析,进行一题多变的训练,达到做一题会一类题的效果,提高复习效率。

2.物理虽是理科,该记忆的也要记忆。

对物理的一些基本概念、定理、定律、公式,尤其是热学、光学、原子和原子核物理中的物理史实、物理概念和规律这些一级基础知识必须要记牢。

还有一些常用的结论、方法或常识性知识等属于二级基础,也必须记牢。

例如:

从光滑斜面上由静止下滑的物体加速度为a=gsinθ;

若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则该摩擦因数μ与θ的关系满足μ=tanθ;

提到秒摆应知道是周期为2s的单摆;

月球绕地球的周期是27天;

中等身材中学生的质量约50-60kg等等。

但只背结论,死记公式,是绝对学不好物理的,也不可能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要明白为什么要引入这个概念(例如加速度、电场强度),这条物理定理怎样得出的,内容和表达式是什么,它的内涵和外延是什么,它反映了谁的性质,由哪些因素决定,它能解决什么问题,怎么用它解决问题等。

3.及时归纳和总结。

当每章复习结束,可借助课堂笔记和一些参考书搞一次单元小结,理一理本章知识线索和知识网络,理清前后知识联系;

归纳总结不单是照着课本或参考书把公式定理抄下来,而是要把平时老师讲的,对自己有用的结论、方法、典型题目都结合自己的理解和领悟总结下来,加以记忆。

对本章复习过程中做过的练习和试卷中的错误、疏漏进行仔细认真地分析和整理,在错题本上分析每一个题目错误原因,并总结此类题的解题规律,感悟解题思路。

从知识掌握和应试心理两方面分析,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和能力缺陷及时补救。

并在每次考试前翻阅,给自己提个醒。

这样才会在考试时做到心中有数,缓解紧张情绪,增加取胜的信心。

对自己已经做过的题目进行总结与整理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哪些题是一看就会的,哪些题是经过深度思考才做对的,哪些题是经过深度思考后一点思路都没有的,这些题必须做好不同的标识。

(2)对那些一点思路也没有的习题,必须通过同学或老师的帮助使之变成有思路的习题,这些题目涉及的知识点就是我们备考路上的“拦路虎”,一定要把他们都“消灭”了。

(3)要定期回头复习那些经过深度思考才做出的习题,保证思路上的畅通。

(4)要把自己不会的习题、做错的习题进行归类,看看哪些题是方法上的错误,哪些题是计算上的失误,哪些题是概念理解不透造成的,最好设计一个表格记录下来。

掌握自己犯错的类型,就为防范错误做好了准备,整理一个错题本是复习的一个好办法,便于集中查阅自己犯过的错误。

当看到曾经出现过的问题,应该随时翻看课本里面相应的内容,这样边记边看边悟效果会更显著,不会的知识点就会越来越少了。

每次考试后,均要进行分析和总结,可将问题分成三类:

①会而错,②盲而错,③疑而错。

会而错,疏忽、粗心所致,理在戒之;

盲而错,由于各种原因,在知识和运用上存在许多盲点,因盲而茫,错是必然的,因而扫除知识的盲点、弥补知识的缺陷是高考复习的最基本的要求;

疑而错,一半清醒一半“醉”,因对知识的理解不到位、有疑惑、不透彻而错,多数当属此类,复习的目的就是要无疑无惑。

即重点把火候不到的“夹生饭”再加工,使之变熟;

把有基础但掌握不到位的知识领悟得透彻明白。

会而错,与前面的“盲而错”、“疑而错”虽有本质的区别,但最终的效果是相同的,就是都不能得分。

引起的原因主要是粗心大意,读题一目十行,分析缺一漏万,解答有头无尾,常言道“大意失荆州”、“细节决定成败”就是指这类情况。

4.注意变式训练

高考把能力考查放在首位,就必须对知识点考查的能力要求上不断翻新变化。

很多试题对同一知识点的考查,有时是考查理解能力,有时却考查推理能力或分析综合能力,或以新颖的情景或新的设问角度考查同一知识点,这就要求我们应站在科学、有效的高度上,注重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训练,提高以不变应万变的能力。

用翻新题、变式题进行训练,以求真懂,克服思维定势。

而复习过程中做的基础题,就是以基础题训练解题的思维和方法,培养正确的解题习惯。

且要养成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提高从原始题目中采集信息、处理信息,建立起与题目相对应的物理模型的能力。

三、加强限时训练,提高做题速度。

有的同学平时很用功,做题一丝不苟,过程一步不落,题目也没少做,可到考试时连做过的题目都拿不了分,原因何在?

就是平时做题不考虑时间,没有时间限制,精力很放松,可以翻参考书,可以看参考答案,今天想不通明天接着想。

但在考试时,有严格的时间限制,前面摆个钟表时刻提醒你,精神一下子紧张起来,就会忘了公式,写错了结论,甚至条件没看全,就急着去推导计算,那怎么能做对呢?

建议平时做作业时也要在眼前摆个钟表,加强限时训练。

一道大计算题从读题到解出,一般只能用十分钟。

高三复习阶段这种训练很有必要,也是训练做题速度的很有效的方法。

四、重视解题的规范化

1.注意审题能力的训练,养成良好审题习惯。

提高解答物理问题的能力应把重点放在培养良好的审题习惯上。

有的同学为了加快答题速度,题还没来得及看清楚就着急去做,做到一半才发现不对,原来题目没有审清楚,结果是想快反而浪费了很多时间,所以,审题环节很重要。

具体来讲,良好的审题习惯就是在求解物理问题时,应具备良好的思维习惯。

如正确选择研究对象及受力分析,在对状态、过程分析时画出状态、过程的示意图,将抽象的文字条件形象化、具体化。

审题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包括阅读、理解、分析、综合等多种能力,也包括严谨、认真、耐心、细致的态度等非智力因素。

因此,提高审题能力不仅是考试的需要,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提高审题能力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对关键词句的理解;

(2)对隐含条件的挖掘;

(3)对干扰因素的排除。

审题尽量做到不加不减、不枝不蔓;

在审题时,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弄懂每一句话的原意,不能一目十行;

在审题时,不要急于得到答案,要明白不经过认真的思考分析,凭猜测是很难得到正确答案的。

在训练审题规范性时,我提倡三审题目:

即题前审、题中审、题后审。

一般我们说的审题,就是题前审。

当拿到一个物理问题时,通过初步审题,了解题目提供的信息,通过画示意图或想象物理情景,将抽象的表述具体化、形象化,建立相应的物理模型,选择可以应用的物理规律。

在题目求解的过程中,有时我们可能得到了一个感觉明显不合适的结果,或者所列关系式不够用,或者求解进行不下去,这时我们都要反过来重新审题,检查我们建立的物理模型是否正确、完善,是否有我们没有注意的或者还没有利用的已知条件,或者还有我们没有挖掘的隐含条件等,这就是题中审题。

在解完题目后要对求解的结果进行审查,这就是题后审题。

要检查求解结果与所问是否一致,结果是否合理,求解是否全面(如矢量的方向、是否需要用牛顿第三定律进行说明、有效数字是否符合要求、是否还有其他情况需要讨论等)。

在平时练习中,还可以进行拓展性思考或训练。

题后审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整理解题思路。

在新课学习时,是逐个知识点进行学习和积累的,当时的解题方法比较单一。

但高三复习,往往是多个知识点综合在一起,同学们就会觉得题目不知从何处着手,也就是解题思路不清晰。

复习的质量和效果不在于做题的多少,而是要充分利用好每一道题,在做每一道题时都必须要整理解题思路,归纳一下解这类问题共有几种方法,而每一种方法又各有什么适用条件。

对某个具体问题,是只能用某种方法呢,还是各种方法都能用,那种方法较简便那种方法较繁琐,最好能总结分析一下。

有时会碰到某个习题形式和以前做过的某个题很相似,但解题方法却大不相同,这时就应把原来那个题找出来,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看看两道题有哪些地方是相同的,有哪些地方又是不同的,因而解题方法上就会有天壤之别。

有时又会碰到一些习题形式上各不相同,但是解题方法又是极其相似,这时也应把这些题都找出来,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之处。

在物理复习过程中,真正的功夫不是在做多少题,而是在如何正确探寻切入点、掌握方法、深入求索的反思上;

对审题的反思,对解题过程的反思、对解题方法多样化的反思;

对解题规律的反思、对试题变形、变化的反思;

在反思过程中落实基本概念、摸索总结基本规律。

总之,反思过程就强化过程,升值过程。

通过反思达到“做对一道题,掌握一套题”;

“解决一种题型,掌握几个规律”。

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归一,这样也就增加了题目的附加值。

为了尽可能少出错误,解题时要遵循以下的思路:

(1)仔细审题,抓住关键。

通过审题,获取准确的题目信息。

如:

物理现象、物理事实、物理情景、物理状态、物理过程等,弄清题给信息的诸因素中什么是主要因素。

(2)想象情景,画出草图,建立模型。

寻找与已有信息(某种知识、方法、模型)的相似、相近或联系,通过类比联想或抽象概括建立起新的物理模型,将新情景问题转化为常规情景问题,便于解决。

(3)分析过程,找到特征和关键量,选择相关的物理规律,列出方程求解。

(4)推理判断结果,讨论物理意义,验证结果的可靠性。

2.重视解题程序的训练,提高解题的严谨性和规范性。

对于物理学科而言,一般的解题程序是:

文字→情景→模型→过程特征→规律→方程→数学解答→物理判断。

以上程序简要地讲就是审题和解答两个环节。

审题是解题的关键,而解题的落点是书写的规范性,表达的完整性和思维的连续性,这其实也是高考对学生思维习惯和学习能力的一种要求。

近几年高考主观题分值的增加,就说明高考对思维的科学性,解题的规范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在高三复习中不要为了节省时间,忽视题目的分析、解题的中间过程,在解题时只剩下光秃秃的几个公式和结果,这样的状况在高考中无疑是要吃大亏的。

(1)经常看一看近年高考试题提供的参考答案的解题过程。

体会图示、文字、公式在解题过程中的有机穿插和衔接,学习和模仿参考答案中解题的严谨性和规范性。

(2)自己在解题时严格要求。

要设定题目中未给的物理量;

应用物理定理、定律列方程时要用文字说明列式的依据。

要把重要关系式写在突出位置,并把各行文字或公式写成“诗歌”的格式。

对于多过程、多状态的物理问题,尽量用图示或文字加以说明,使阅卷人一目了然。

一定要杜绝罗列公式或方程套方程的不良习惯。

(3)一定要将题目做完整。

一些学生做练习“浮而不实”,列出几个物理方程便丢手不做。

平时练习都不能规范地将题目解答完整,在考试的紧张环境下更不可能快速、准确规范地进行解答。

在历年的高考阅卷过程中,都会出现很多由于书写或解题不规范而造成的误判或丢分现象,这就好比足球比赛时临门一脚却没踢好而无法得分一样,而且这是一个习惯问题,一旦养成了就很难改正。

所以在平时的学习和复习中务必要注意培养规范解题的习惯。

具体来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规范:

     

①对非题设的字母和符号的说明。

对于解题过程中出现的非题设的字母和符号的意义一定要做简要说明。

②对于物理关系的说明和判断。

如在光滑水平面上的两个物体用弹簧相连,“在两物体速度相等时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在弹簧为原长时物体的速度有极值”等。

③对方程的研究对象或者所描述过程的说明。

即说明这是关于“谁”的(整体或隔离)、“什么时候(状态)”或“什么过程”的、“什么方程”(定义、定律、定理)。

④对判断或所列方程依据的说明,这是展示考生思维逻辑严密性的重要步骤。

⑤对计算结果正、负含义的说明,矢量方向的说明。

⑥对结论或结果的说明,对于题目所求、所问的答复。

特别是对于哪种“需满足什么条件?

在什么范围内?

”等开放性的设问,更要给出具体、规范的说明。

对于审题和解题的规范性,现总结了一首顺口溜,与大家分享。

易题审准得满分,会而失分最脑人

遇见不会多读题,一看不会莫放弃

鉴别条件防定势,望文生义分数失 

长度测量要估读,有效数字莫忘记

竭尽全力防漏力,受力图示要清晰

复杂过程分阶段,大题当成小题看

运动过程太抽象,借助两图变形象

文字说明用字省,对A对B对过程

使用符号看原题,乱设符号当错批

物理过程要详细,数学计算要简略

解题不用连等式,行行对齐象写诗

切记方程套方程,出现小错全题崩

写步骤删繁就简,解过程简而不乱

第二部分物理解题思路与技巧

物理解题思路与技巧之一:

快速突破选择题之技巧。

选择题是中学各科试卷的常见题型,也是高考试卷的主要题型之一。

特别是物理学科很多省份是不定项选择题,且物理学科的特点又决定了物理选择题具有灵活的命题形式,既可以是图象类也可以是计算类,既可以是推理类又可以是类比类等等,无疑增加了答题的难度。

在高三复习过程中选择题是老师和学生们关注的焦点,也是学生得高分的关键。

快速解答选择主要技巧在于方法,但掌握方法是与平时的训练分不可的。

所以在解答物理选择题时要注意探索和总结解题思路、方法和技巧,认真审题,灵活机动,善于猜想,多法并用,抓住题目的关键,寻找解题的突破口。

在复习中同学们要多训练,多比较,多归纳,多总结,掌握解题技巧,学会融会贯通。

一、注意选择题的关键词,解读其准确的含义。

“一定”、“可能”、“不计重力”、“忽略摩擦”、“缓慢地”、“突变”、“临界”、“有效值”、“最大值”、“光滑斜面”、“变化量”、“变化率”、“增大”、“增大到”,“足够长”、“自由下落”、“由静止开始”、“没有能量损失”、“绝热”等等,这些关键词都是物理题目中所特有的,有可能是解题的关键和突破口。

“可能发生”不是“一定发生”;

“时刻”对应着“状态”,“过程”对应着“时间”;

“矢量的相同”是指大小和方向都相同,“相等”则仅仅指大小相等,类似这些词语的含义,可能因一字之差其意思却相差万里,这就要求同学们在审题时要细,要准,要注意这些关键词。

二、注意选择题的题型分类,掌握突破选择题的技巧

(1)定性判断型:

该类型的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物理概念、物理现象、基本规律的掌握和理解,以定性的分析和判断为主,此类题难度不大,但往往出现似是而非的干扰选项,在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理解不到位的情况下往往会在干扰选项的误导下“误入歧途”。

物理概念和规律是中学物理的核心内容,在复习过程中我们要把物理概念的引入、物理规律的成立或适用条件、与物理规律有关的模型等串联成完整的知识系统,将知识的“来龙去脉”搞清楚,并将物理规律之间作横向或纵向的比较,力争理解其内涵和外延。

而定性判断型选择题的命题思路就是去挖掘概念、规律的深层含义,考查学生对其理解和掌握的程度。

通常考查考生的记忆、理解、辨析、判断、推理、分析、比较、鉴别等能力,具有考查面广、概念性强、灵活性大的特点。

其选项具有似真性和迷惑性,往往利用其干扰因素考察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有效地区别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程度和对知识灵活应用的能力。

从学习的角度上讲,对于物理概念和规律要记其形,断其义,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