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教学内容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678936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教学内容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第二章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教学内容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二章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教学内容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二章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教学内容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二章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教学内容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第二章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教学内容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第二章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教学内容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第二章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教学内容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第二章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教学内容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第二章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教学内容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第二章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教学内容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第二章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教学内容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章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教学内容Word格式.docx

《第二章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教学内容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教学内容Word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二章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教学内容Word格式.docx

5、英国是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最早最快的国家,因而,英国的现实主义文学较多地表现了劳资矛盾以及“小人物”的悲惨命运和苦难生活,人道主义和改良主义色彩特别浓。

6、“一派出色的小说家”:

狄更斯、萨克雷、勃朗特、盖斯凯尔夫人。

其中,盖斯凯尔夫人的代表作《玛丽.巴顿》是欧洲文学史上最早接触劳资矛盾的小说。

7、英国后期现实主义文学中代表性的作家有哈代、萧伯纳、高尔斯华馁。

8、①毕希纳是德国早期现实主义文学的重要作家,创作以戏剧为主,代表作《丹东之死》;

②维尔特被恩格斯称为“德国无产阶级第一个和最重要的诗人”,代表作有《刚十八岁》、《铸炮者》、《我愿做一名警察总监》;

9、北欧现实主义文学是在西欧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它形成于四五十年代。

①丹麦的安徒生是世界著名童话作家;

②丹麦的勃兰兑斯是著名的文艺评论家和文学史家,他的名著《十九世纪文学主流》研究了十九世纪前期法、德、英诸国文学的流向和内因;

③挪威的易卜生是北欧现实主义文学最重要作家。

10、①普希金是俄国现实主义的奠基人,他的长篇小说《当代英雄》中的主人公毕巧林是俄国文学史上第二个“多余人”的形象;

②冈察洛夫的代表作《奥勃洛摩夫》塑造了俄国文学史上最后一个“多余人”奥勃洛摩夫形象;

③屠格涅夫在六十年代创作的小说《父与子》等作品中塑造了带有“新人”形象特征的平民知识分子的形象,这些形象表现了“多余人”向“新人”的转变过程,却不是典型的“新人”形象;

④车尔尼雪夫斯基代表作《怎么办?

》是一部社会政治小说,副标题为“新人的故事”;

⑤拉赫美托夫借“新人”形象表达了革命民主主义者反农奴制的政治主张;

⑥奥斯特洛夫斯基是俄国戏剧家,他被称为“俄罗斯民族戏剧之父”,他的名著戏剧《大雷雨》塑造了卡杰琳娜这一俄罗斯文学中十分动人的妇女形象。

卡杰琳娜热爱自由、勇敢争取生活权利的性格,与黑暗的封建宗法社会的道德观念形成了尖锐的矛盾冲突,她的悲剧是对“黑暗王国”的控诉与抗议;

11、俄国十九世纪文学形象系列

①多余人:

贵族知识分子;

②小人物:

贫民、底层人民、忏悔的贵族;

③新人:

平民知识分子。

11、美国的现实主义文学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才真正形成。

①希尔德烈斯的《白奴》和斯托夫人的《汤姆大伯的小屋》是废奴文学的代表;

②欧.亨利是美国著名的短篇小说家,他善于通过描写“小人物”的不幸命运,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平等与虚伪。

在艺术上,他的小说常以“带泪的微笑”和辛酸的欢乐打动读者,善于构思一个出人意料的结局,这种写法被称为“欧.亨利笔法”,代表性作品有《麦琪的礼物》、《最后一片藤叶》、《警察与赞美诗》、《带家具出租的房间》;

③杰克.伦敦的代表作《马丁.伊登》。

第二节斯丹尔顿

1、在艺术上

1斯丹尔顿是一个有独创性的作家;

②斯丹尔顿采取客观的叙述方法;

③斯丹尔顿的风格极其纯净、简洁;

④斯丹尔顿的人物塑造非常成功。

2、斯丹尔顿的代表作《红与黑》《帕尔马修道院》《瓦尼娜.瓦尼尼》,其中《红与黑》是法国十九世纪现实主义的奠基作,《瓦尼娜.瓦尼尼》塑造了一个不择手段追求爱情的女性形象。

《红与黑》思想内容:

1描写了“七月革命”前夕,“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政治形势;

2描写贵族的反动、垂死挣扎和对革命的恐惧;

3批判教会的黑暗、虚伪;

4抨击了金钱决定一切的社会风气,社会矛盾和政治斗争最为复杂的阶段,封建贵族、教会僧侣的反动本质及奢靡的生活。

于连的形象:

小资产阶级个人奋斗的典型,性格具有双重性(反抗与妥协),强烈的自我意识则是他性格中的核心成分,自我意识在环境的作用下,产生出平等观念、反抗意识和个人野心,于连个性刚强、充满激情、富有毅力。

第三节巴尔扎克

1、巴尔扎克塑造人物的独创手法——人物再现法:

即在不同的小说中人物反复出现,以表现他们的不同生活阶段和侧面,最后构成这个人物的整体。

2、分类整理法:

巴尔扎克把《人间喜剧》分为三大类“风俗研究”、“哲学研究”、“分析研究”,巴尔扎克通过这样的分门别类,全面地描绘、研究、分析各类社会现象,从不同的方向和角度反映了法国当代社会生活的全景。

3、《人间喜剧》三大主题:

贵族之衰、资产者发迹、金钱罪恶。

4、《高老头》是巴尔扎克的著名作品。

1父爱悲剧的实质:

资产阶级的发迹,金钱教育的后果,自身的虚荣,封建宗法制思想与资产阶级思想的矛盾(经济上是资产者,思想上是封建理论思想。

2拉斯蒂涅的形象以及形成原因:

法国复辟时期青年野心家的典型形象。

形成环境一是伏盖公寓的贫穷、寒酸、脏乱,二是鲍赛昂夫人的府邸富丽、豪华、典雅。

3拉斯蒂涅的人生三课:

一是,利己主义哲学(只能把男男女女当作驿马,把他们骑得筋疲力尽,到了站上丢下来。

);

二是,强盗哲学(在这个人堆里,不像炮弹一样轰进去,就得像瘟疫一样钻进去,清白老实一无用处。

三是,高老头之死。

5、①1892年发表的《舒昂党人》揭开了《人间喜剧》的序幕;

②《欧也妮.葛朗台》和《高老头》的问世标志着巴尔扎克的创作达到成熟阶段;

《欧也妮.葛朗台》是巴尔扎克“最完美的绘写之一”,小说最大成就是塑造了葛朗台凶狠残忍、贪财好利,又悭吝成性的吝啬鬼典型。

第四节福楼拜

1、代表作《包法利夫人》中爱玛的形象:

1前:

热情美丽纯洁,是个没有见过世面的弱女子、农村姑娘,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幻想。

2后:

腐化生活的追求者,一个为社会所毁灭的小资产阶级女性。

第五节狄更斯

1、狄更斯被称为“英国小说之王”,代表作有《双城记》《匹克威克外传》《奥立佛.特维斯特》《雾都孤儿》;

2、《大卫.科波菲尔》是自传体小说,揭露了资产阶级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司法界的黑暗腐败和议会对人民的欺压,极力培养人道主义思想。

3、《双城记》中人物分成三类人:

封建贵族、理想的人道主义者、革命者。

梅尼特医生是小说的重要人物,是理想的人道主义者的典型。

第六节勃朗特姐妹

1、夏洛蒂.勃朗特与两个妹妹——艾米莉.勃朗特和安妮.勃朗特,在英国文学史上并称“勃朗特三姐妹”。

2、夏洛蒂代表作《简.爱》《教师》《维莱特》,《简.爱》中海伦的形象:

不屈于世俗压力、独立自主、积极进取。

在她的小说中最突出的主题就是女性要求独立自主,追求男女平等。

3、艾米莉代表作《呼啸山庄》。

第七节哈代

1、代表作《德伯家的苔丝》

1苔丝的形象:

全新妇女的典型,有着双重性格。

一方面敢于反抗传统道德和虚伪的宗教,另一方面又不能摆脱传统道德对自身的羁绊。

2苔丝悲剧的原因:

1性格方面的因素是大自然赋予她的淳朴,使她缺乏功利的计谋;

2苔丝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残存农民身上的某些旧道德和宿命观点,使她在反抗传统道德时出现了软弱的一面;

3苔丝以失去自我为前提,对克莱尔极度崇拜,极度忠贞,正是这种思想、这种保守性加重了苔丝命运的悲剧性。

2、苔丝的悲剧首先是时势造成的;

其次和她的性格的弱点分不开;

此外还有神秘莫测的命运作祟的因素、人为因素等。

第八节果戈里

1、果戈里:

最优秀的讽刺作家、讽刺文学流派的开拓者、著名的小说家和戏剧家、写实派的开山鼻祖、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

2、“小人物”代表作品《狂人日记》和《外套》;

最优秀的作品《钦差大臣》揭露了农奴制俄国社会的黑暗、腐朽和荒唐反动,标志着现实主义戏剧创作成熟阶段的开始。

3、俄国长篇小说在十九世纪得到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果戈里则以他的“伟大的写实本领”为其拉开了辉煌的序幕,《死魂灵》就是这样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不朽名著,现实主义创作顶峰。

4、小说以骗子乞乞科夫为连缀人物,巧妙地引出了五个乡村地主的形象:

1玛尼洛夫:

饱食终日、耽于幻想、脱离实际、极度无知,毕恭毕敬的姿态,十分高雅的样子,装腔作势和附庸风雅。

2科罗潘契加:

贪欲自私、愚蠢、物欲的奴隶(女富婆)。

3罗土特莱夫:

恶霸地主、花天酒地、浪荡成性。

4索巴凯维奇:

顽固、野蛮、粗鲁、精神低下、笨、肥如狗熊、大块吃肉、大口允血。

5泼留希金:

守财奴的典型,极度卑琐贪婪的吝啬鬼。

第九节陀思妥耶夫斯基

1、1868年,长篇小说《白痴》问世,小说在揭示金钱势力的渗透导致的道德感情的沦丧、家庭纽带的断裂、健全个性的退化、美被亵渎和毁灭等诸多方面,无与伦比。

2、小说《卡拉马佐夫兄弟》中卡拉马佐夫的性格:

卑鄙无耻、自私自利、野蛮残暴、放肆淫逸、腐化堕落的集体体现。

3、《罪与罚》以刑事事件为基础的哲理小说,小说中人物——拉斯柯尔尼科夫具有双重人格:

善良与丑恶。

第十节列夫托尔斯泰

1、列夫托尔斯泰是十九世纪俄国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也是公认的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他和巴尔扎克一起被人们称为现实主义文学中两座最高、最辉煌的峰峦。

2、名词解释——“托尔斯泰主义”:

是托尔斯泰的“救世术”,是他完成世界观转变后主张道德一种拯救俄国社会和人类精神的方案,主要内容是反对暴力革命,主张不以暴力抗恶,追求道德上的自我完善,主张各阶级和平共处,在宗教的“博爱”思想中寻找出路。

3、早期三部自传体小说《童年》《少年》《青年》。

4、短篇小说《琉森》在对资本主义文明与个人命运问题的探讨中,表现了作者对十九世纪资产阶级文明的怀疑、不满与批判,以及对真理和善等永恒道德原则的呼唤。

5、托尔斯泰主义→探索俄国人民的出路

1把希望寄托于文明贵族:

《战争与和平》;

2探索西方文化思想在俄国的出路:

《安娜.卡列尼娜》;

3回到宗法人民历程:

《复活》。

6、《战争与和平》描述了强大的不同性质的生活激流,展现了历史和社会的运动,展示了各种人物的心理发展,揭示人物内心激流与外部生活激流之间的关系。

7、安娜形象分析:

①一个坚定地追求新生活,具有个性解放特点的贵族妇女形象;

②美丽端庄、富贵典雅、聪慧善良、自然真诚,又富有激情,有着令人无法抗拒的美貌和深刻丰富的精神世界,在思想感情、才智、品德等方面都远远高于当时一切的贵族妇女;

3安娜的优秀和不同凡响首先在于她的自我意识的觉醒,对个性解放、生命意义、爱情自由的渴求;

4安娜的优秀在于她勇敢、顽强的斗争精神;

5安娜身上还负荷着传统因果的重负,她为情出走,追求个性解放,却又始终挣脱不了贵族社会从法律、宗教、舆论等方面加在她精神上的枷锁。

8、渥伦斯基的形象:

出身于一个贵族家庭,一方面具有聪明、富有同情心、乐善好施的特点,另一方面也具有爱慕虚荣、寻欢作乐、追求功利等纨绔习气。

9、安娜悲剧的根源:

①时代与社会背景是造成安娜悲剧的主要原因;

②安娜错爱渥伦斯基。

⑴上流社会肮脏、腐败、虚伪,没有真诚与爱情,却不允许安娜追求爱情自由,破坏贵族虚伪的家庭秩序,她真诚的爱情追求使上流人物自以为体面的偷情、做戏和苟合,暴露虚伪的面目;

⑵渥伦斯基是彼德堡的花花公子,他在感情、智能、品德、意志等方面都低于安娜,他永远无法真正理解安娜的爱情;

⑶安娜自身的弱点、宗教迷信思想和贵族偏见使她既勇敢又脆弱,宗教情结使她焦虑。

第十一节契诃夫

描写底层人物的悲剧生活的代表作《哀伤》《苦恼》《万卡》。

第十二节马克.吐温

1、马克.吐温是美国杰出的小说家,也是美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站在民主主义的立场上对美国社会的虚伪、种族歧视与对外侵略扩张,给予了辛辣的讽刺和揭露。

2、代表作《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芬历险记》《败坏了赫德莱堡的人》。

3、《哈克贝利.芬历险记》是一部反对种族歧视,主张种族平等,又富于童趣的杰作。

4、哈克的形象:

与文明社会呆板的社会规范格格不入,保持了正直、善良、纯朴的天性,头脑清醒、聪明,天真可爱、追求自由的艺术形象,表现了哈克蔑视文明世界的法律和世俗观念、厌恶种族歧视、同情黑奴命运的叛逆性格。

5、吉姆的形象与汤姆的形象对比:

①汤姆是个聪明爱动又调皮捣蛋的孩子,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智慧、计谋、正义、勇敢乃至领导等诸多才能。

他是一个多重角色的集合,足智多谋,富于同情心,对现实环境持反感态度,一心要冲出桎梏,去当绿林好汉,过行侠仗义的生活,小说塑造的汤姆·

索亚是个有理想有抱负同时也有烦恼的形象。

②吉姆虽身为奴隶,却没有卑躬屈膝的奴性,他向往自由,百折不挠地追求自由,而且具有丰富的精神世界和舍己为人的优秀品质,作者也写到了吉姆身上的弱点,无知、迷信、孱弱与不觉醒。

第十三节易卜生

1、代表作《玩偶之家》《人民公敌》

2、《玩偶之家》中主人公娜拉的性格以及娜拉出走后的思考

⑴性格:

①觉醒前的娜拉身上拥有一般家庭妇女所拥有的一切优点和美德,她心地善良、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贤惠顾家,可爱、活泼的外表掩饰不住娜拉倔强、刚毅的性格;

但是娜拉觉醒前的性格也是有弱点的,一是没有自尊、缺乏主见、无法自立,二是贪图享受、爱慕虚荣、内心空虚。

②娜拉觉醒后从幻想到破灭,思想从幼稚、单纯到成熟,从安于玩偶到奋起抗争、离家出走,这些转变表现了她思想变化的历程,促使她追求自由和独立,最终自我觉醒,成为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锋,具有一定的现实主义。

⑵娜拉出走后的思考:

我认为娜拉出走后会是积极向上的一位女性,她决不会堕落。

为了争取自由、平等地位和独立人格,她会不顾一切去争取,去斗争。

凭着她的努力和勤奋,她个人的生活决不会有问题。

在她还没出走前,她为了按时准期还债,瞒着丈夫想尽办法挣钱,即使累得不得了也毫无怨言,就这样苦苦熬了七年。

在这样困难的日子里,她都能凭着自己的努力还清债务,还有什么困难她不能解决呢?

连她丈夫的资助她都不愿接受,她还会接受别人的资助吗?

她不会再依赖任何人,她要靠自己的能力去社会里闯荡、去学习、去寻找,了解究竟何为法律,何为宗教,去弄清楚,到底是社会正确,还是她正确。

正像她所说的:

“从今以后我不能一味相信大多数人说的话,也不能一味相信书本里说的话,什么事情我都要用自己的脑子想一想,把事情的道理弄明白。

”此时的娜拉不再是丈夫的“玩偶”,已由一味依赖别人的女性变成一位敢作敢当,最后要求独立的女性。

名词解释

1、托尔斯泰主义:

2、社会问题剧:

用现实主义方法描写现实生活的一系列戏剧。

提出某个社会问题,剖析某个社会问题,最后是批判或者谴责某个社会问题。

3、硬汉形象:

海明威作品中出现的一系列人物形象。

这些人物有拳击师、斗牛士、猎人、渔人等,他们都具有一种百折不挠、坚强不屈的性格,面对暴力和死亡,面对不可改变的命运,都表现出一种从容、镇定的意志力,保持了人的尊严和勇气。

代表人物有《打不败的人》中的斗牛士曼努尔,《丧钟为谁而鸣》的乔丹,《老人与海》的老渔夫桑地亚哥。

4、《人间喜剧》:

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创作的90余部篇幅不等的小说联成一体,构成一幅完整的,包罗法国社会,尤其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历史画卷,标志法国现实主义文学发展的顶峰。

5、“自然派”:

19世纪40年代以来,果戈里影响下,俄国文坛形成的终于实现、利于实现,反对“麻木冷漠”,以“小人物”为主人公的文学潮流。

6、“黑色幽默”:

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一种后现代主义文学流派。

用喜剧的形式表现悲剧的内容,是一种阴郁的、绞刑架下的幽默。

7、“多余人”:

19世纪30至50年代俄国文学作品中贵族知识分子的一种典型,主要有《叶甫盖尼.奥涅金》里的奥涅金、莱蒙托夫的《当代英雄》里的毕巧林、赫尔岑的《谁之罪》里的别尔托夫、屠格涅夫的《罗亭》里的罗亭、《贵族之家》里的拉弗列茨基等,占据了19世纪前半期俄国文学中的主人公地位。

大都有良好的文化修养,受资本主义启蒙思想影响,渴望有所作为,不满俄国农奴制黑暗现实,但又缺乏行动的能力和勇气。

最早由赫尔岑评论《叶甫盖尼.奥涅金》时提出,屠格涅夫《多余人日记》后广为流传。

8、意识流小说: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流行于英法美等国的一种现代主义文学流派。

通过内心独白、自由联想和象征暗示的手法,着力表现人的内心真实,特别是人的意识流程。

主要代表有英国的乔伊斯《尤利西斯》和伍尔夫的《墙上的斑点》,美国的福克纳《喧哗与骚动》,法国的《追忆似水年华》。

9、表现主义:

20世纪初产生于德国,蔓延至欧美的一个具有广泛影响的现实主义文学流派。

主张突破表象,直接表现本质;

不注重具体性,而追求抽象;

作品充满狂热的激情,惯用极度夸张。

主要代表有奥地利的卡夫卡《变形记》,美国的奥尼尔《毛猿》,瑞典的斯特林堡戏剧《鬼魂奏鸣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