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30万M3商品混凝土搅拌站项目可行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3680554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22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年产30万M3商品混凝土搅拌站项目可行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年产30万M3商品混凝土搅拌站项目可行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年产30万M3商品混凝土搅拌站项目可行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年产30万M3商品混凝土搅拌站项目可行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年产30万M3商品混凝土搅拌站项目可行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年产30万M3商品混凝土搅拌站项目可行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年产30万M3商品混凝土搅拌站项目可行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年产30万M3商品混凝土搅拌站项目可行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年产30万M3商品混凝土搅拌站项目可行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年产30万M3商品混凝土搅拌站项目可行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年产30万M3商品混凝土搅拌站项目可行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年产30万M3商品混凝土搅拌站项目可行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年产30万M3商品混凝土搅拌站项目可行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年产30万M3商品混凝土搅拌站项目可行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年产30万M3商品混凝土搅拌站项目可行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年产30万M3商品混凝土搅拌站项目可行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年产30万M3商品混凝土搅拌站项目可行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年产30万M3商品混凝土搅拌站项目可行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年产30万M3商品混凝土搅拌站项目可行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年产30万M3商品混凝土搅拌站项目可行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年产30万M3商品混凝土搅拌站项目可行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年产30万M3商品混凝土搅拌站项目可行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年产30万M3商品混凝土搅拌站项目可行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年产30万M3商品混凝土搅拌站项目可行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1993年全国建成200个搅拌站,年设计能力为2000万m3,实际产量约900万m3;

1995年全国建成搅拌站616个,年设计能力4000万m3,实际产量约2600万m3;

1999年全国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达683家,年设计能力12700万m3,实际产量约5400万m3。

2000年全国商品混凝土产量增加到7833万m3,比1999年增加了近45%。

在全国范围内按保守的估计,有5亿吨水泥用于生产混凝土;

以每m3混凝土400公斤水泥计,则混凝土增量达6.25亿m3。

实际上,我国2000年商品混凝土的产量为7653万m3,仅占混凝土总量的12%左右。

如前所述,发达国家商品混凝土已达到其混凝土总量的60%。

很明显,我国与这些国家的差距是很大的。

无论从哪方面看,我国的确应大力发展商品混凝土。

可以肯定地说,我国发展商品混凝土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建设行业力争到2005年全国预拌砼年产量占现浇砼总量的30%。

2、散装水泥行业发展的需求 

大力发展预拌混凝土是我国大、中城市发展散装水泥的必由之路。

水泥散装化对于节约资源和能源、减少粉尘排放、提高工程质量、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显著作用,它是实现水泥清洁生产有效途径,水泥散装率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技术进步和文明生产水平。

与国际上先进水平相比,散装水泥发展我国仍处在初级阶段,水泥的散装率仍然很低,工业化国家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就基本实现了水泥散装化(散装率达70>

以上)。

“九五”期间,国务院批转了原国内贸易部等六部委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散装水泥的意见》(国函[1997]8号),成为指导我国散装水泥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九五”期间,我国散装水泥继续保持了快速、健康的发展势头。

2000年,全国散装水泥生产量为11,120万吨,比1995年增长190.64>

,散装率由1995年的13.1>

上升到19.07>

,提高6.97个百分点。

“九五”期间累计生产散装水泥4.28亿吨,是“八五”期间的1.9倍,年均增长13.7>

相当于节约木材1,412万m3,节电31亿千瓦时,节煤334万吨,节水5亿多m3,减少固体废弃物排放258万吨,减少水泥损失2,140万吨,创综合经济效益193亿元。

“九五”期间散装水泥设施设备综合配套能力年均增速为14>

另外,预拌混凝土生产能力已达到1.47亿m3,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联动发展格局正在形成。

《散装水泥发展“十五”规划》(国经贸资源[2001]1022号)的出台进一步规范和加速散装水泥行业的的健康和快速发展。

《江苏省发展散装水泥管理规定》已于1999年8月6日经人民政府第29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建设部《关于加快预拌混凝土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文件精神要求,发展商品砼推动利用散装水泥,符合国家宏观产业政策。

2002年上半年,江苏省散装水泥呈现跨越发展态势,累计完成散装水泥供应量916.12万吨,同比增加202.89万吨,散装率达到34.73>

2004年2月份,盐城市散装水泥量为175963吨,散装率为23.55>

,同比增长分别为63402吨和56.33>

3、市场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需要

目前盐城市经济发展正处快速增长期,随着地方经济的发展和建设需要,城市公用事业、交通设施等项目的建设和发展这就给建筑业的“绿色产品”——预拌商品砼造成旺盛的需求。

发展预拌商品砼和散装水泥对改善盐城市环境污染,美化城市旧貌起到积极的作用。

在工程施工直接预拌混凝土,水泥的包装运输,拆包分散拌砼,砂、石运输,砼质量难以控制,给偷工减料留下可剩之机,对城市环境污染严重,劳动条件恶劣。

当今社会环保问题已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环保问题已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健康。

应用商品混凝土环境效益十分显著。

首先它不需要在现场堆放材料及中转材料,避免了城市的脏、乱、差现象;

其次,从根本上消除噪声、粉尘、污水等污染,改善了市民工作、居住环境。

“十五”时期我国将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更加重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和加快城乡生态建设,为散装水泥和商品砼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宏观环境。

4、调整经营结构,寻求经济发展

公司为了在市场竞争中增强实力,提高抗风险能力,充分利用公司原有的技术力量和和资金实力,积极调整经营结构,寻求经济的发展。

城市建设正进入一个飞跃的时期,盐城经济总量的提升带动地方经济的进一步提高,为商品砼的发展带来机遇。

盐城的基础建设方兴未艾,已建以及正在建设的项目有盐城市政府大楼、交通大厦、供电大楼、沿海高速公路等。

商品砼项目的上马可以提高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增加公司的经济效益,为公司进一步做强做大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市场调查及前景预测

商品混凝土最早出现于欧洲。

到20世纪70年代,世界商品混凝土的发展进入黄金时期,商品混凝土在混凝土总产量中已经占有绝对优势,其中美国占84%,瑞典占83%,日本占78%,澳大利亚占63%,英国占57%。

20世纪70年代末全世界已有30000多个预拌混凝土工厂,其中日本和美国各拥有5000个左右的预拌混凝土工厂。

目前,美国和日本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两个商品混凝土生产国,年产量均在2亿m3左右,约占本国混凝土总用量的80%。

俄罗斯现在年产水泥5000万吨,其中30~40%用于生产商品混凝土。

全俄罗斯年产商品混凝土4000万~5000万m3,人均商品混凝土用量0.2~0.3m3。

欧洲22个发达国家累计年生产商品混凝土3亿m3,人均0.6m3。

包括东欧国家,全欧洲总的年产商品混凝土约4亿m3。

在欧洲国家中,德国商品混凝土产量最高,年产量达到7400万m3,人均0.9m3。

而人口仅650万的瑞士,却有商品混凝土工厂300多座,年产量970万m3,人均1.49m3,居欧洲第一。

目前,商品混凝土在国外已成为一门新兴的产业。

建国初期,我国在一些大型水利工程中采用了预拌混凝土,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商品混凝土的生产发展比较迟缓,与发达国家相比,形成了很大的差距。

我国的商品混凝土搅拌站始建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在上海、常州等地。

随后,由于建设的需要和政府的支持,城市商品混凝土发展较快,每年以约15%的幅度递增。

据统计,1990年全国35个城市建成100个搅拌站,年设计能力为1450万m3,实际产量500万m3;

1993年全国35个城市建成200个搅拌站,年设计能力为2000万m3,实际产量约900万m3;

1995年全国建成搅拌站618个,年设计能力4000万m3,实际产量约2600万m3;

1999年全国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达683家,年设计能力12700万m3,实际产量约5400万m3。

另外,商品混凝土在我国发展极不平衡,地区差异较大。

在北京、上海、广州、大连、厦门等大城市,商品混凝土使用量比较大,占这些城市的混凝土总用量的60~80%左右,已经接近或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

我国商品混凝土的发展无论从数量上讲,还是从质量上讲,与发达国家相比,都还处于起步阶段。

我国商品混凝土的使用主要集中在省会城市和沿海发达城市,这些城市,如上海、广州、深圳、常州等地的商品混凝土使用率已达60~80%,基本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

然而,在一些中等城市和小城市,商品混凝土的使用率还很低,甚至没有。

可见,商品混凝土的发展空间还十分巨大。

北京、上海、常州、天津等商品混凝土搅拌站的经营统计资料分析表明,与现场搅拌混凝土比较,使用商品混凝土可获得如下优势:

1、经济效益:

(1)建筑施工单位用工降低,劳动生产率提高:

一般生产商品混凝土0.25工日/m3,全员产值2.5~3.0万元/人年;

现场搅拌0.35工日/m3,产值一般间0.8万元/人年。

(2)节约原材料:

测算和分析表明,应用商品混凝土可节约水泥8%,砂石12%左右。

(3)促进机械化、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大大提高设备利用率。

(4)提高混凝土质量,延长工程使用寿命。

2、社会效益

(1)相关部门获利明显:

统计表明,应用商品混凝土节省了许多单位的费用支出,普遍受到欢迎。

如,节省砂石及中间储料的堆场租用费0.9元/m3,水泥包装袋费用节约1.75元/m3。

现场建材堆放场地租用费等节约2.40元/m3,现场临时水电及设施费4.00元/m3等。

(2)加快施工进度,提前发挥投资效果。

(3)促进水泥工业和混凝土新技术发展及其建筑工业化的发展。

3、还有改善环境污染的效应。

国家大力提倡,为商品混凝土的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八十年代以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商品混凝土的发展,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制定了相应的扶持政策和措施。

1987年建设部印发了《关于“七五”城市发展商品混凝土的几点意见》,明确了发展预拌商品混凝土的方向和有关技术经济政策。

1990年国家建设部印发的建〔1994〕490号文《建筑业重点推广应用10项新技术》中,又把推广商品混凝土和散装水泥应用技术列为重点推广的首要内容。

“八五”期间,建设部安排国家支持施工企业技术改造专项贷款的11亿人民币中,有5亿元之多(不包括企业自筹)用于支持预拌混凝土的发展。

在国家“九五”规划中,又明确要求“九五”期间全国预拌混凝土的产量要比“八五”末期翻一番,商品混凝土占现浇混凝土的比重增加到20%。

最近发布的我国《散装水泥发展“十五”规划》中明确规定,到2005年,我国预拌混凝土生产能力将力争达到3亿m3,预拌混凝土占混凝土浇注总量的比例达到20%,其中大中城市要达到50%以上;

直辖市、省会城市、沿海开放城市和旅游城市将积极发展预拌混凝土,从2003年12月31日起,禁止在城区现场搅拌混凝土;

其他城市2005年12月31日起,禁止在城区现场搅拌混凝土。

国家发展商品混凝土政策的力度加大,对我国商品混凝土发展的提速必然会发挥积极的作用。

目前盐城市商品砼生产能力为40万m3,盐城申高混凝土有限公司30万m3,盐城市建筑总公司搅拌站10万m3。

盐城市商品砼的需求量为100万m3,由此可见,商品砼的需求量与供应量矛盾十分突出,市场缺口较大,随着盐城地方经济发展提速,商品砼的市场前景较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显著。

本项目拟建项目生产规模年生产能力为30万立方,与市场需求量仍有较大的差距。

三、项目概况

1、选址:

项目拟建在盐城市人民北路117号。

该址水陆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东距204国道5公里,西距京沪高速1公里,靠近新长铁路,距盐城机场10公里,临近串场河和通榆河。

地质条件:

地质情况自上而下依次为:

第一层土为素填土,松散,层厚1.0m左右;

第二层为黄褐色粘土,可塑、中密,层厚约1.2m左右,地耐力f=20KN/m2;

第三层为灰色淤泥,流塑、松软,层厚约为1.8m,地耐力f=70KN/m2;

第四层为灰色粉砂,饱和、稍密,层厚0.80m左右,地耐力f=80KN/m2;

第五层为灰色淤泥,流塑、松软,层厚4.8m左右,地耐力f=60KN/m2;

第六层为灰-黄褐色粘土,可塑、中密,地耐力f=240KN/m2。

场地地下水位距地表深度级0.97-1.40m左右。

地震烈度:

根据苏建(78)第183号和苏震(78)第687号文的精神,盐城市市区的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

本项目按7度抗震构造设防。

气象条件:

(1)气温

极端最高气温39.1℃

  极端最低气温-14.3℃

  年平均气温14.2℃

(2)湿度

  年平均相对湿度78%

年最小相对湿度50%

(3)湿度

(4)大气压

 极端最高气压1045.7毫巴

 极端最低气压987.9毫巴

 年平均气压1016.8毫巴

(5)降雨量

  年最大降雨量1726.4mm

  月最大降雨量610.0mm

  日最大降雨量167.9mm

  年平均降雨量1030.0mm

  年最小降雨量413.5mm

(6)积雪

历年最大积雪深度19cm

历年最长积雪日数17d

(7)积雪

(8)冰冻

历年最大冻土深度23cm

(9)风

最大瞬时风速34m/s

最大平均风速27.5m/s

年平均风速3.3m/s

年最大平均风速4.2m/s

2、产品规格型号及规模:

主要用于生产C20-C50系列商品混凝土,根据市场需求相应调整,产品总规模为年产30万m3。

3、工艺选择及流程方案:

用散装水泥车装运水泥运至100吨的原料仓,空压至搅拌机;

用皮带输送机运送石料、砂至搅拌机,再配相应粉煤炭、水进行搅拌,自动卸料至搅拌运输车,再运到工地,原料作配比用电脑自动控制,确保产品质量。

生产工艺全过程为封闭输送,无粉尘。

4、设备组成

设备一览表

序号

设备名称

设备型号

单位

数量

备注

搅拌主机

1.5m3

2

水箱

500m3

3

搅拌运输车

6m3

10

4

拖式泵

80m3/h

5

散装水泥车

40t

6

吊车

8t

5、土建设施。

本项目土建部分包括办公室、原料仓以及搅拌机桩基工程及相关附属道路设施。

6、其他公用设施。

本项目所需电力接自本地电网,新上一台315KVA变压器及配电系统。

供水由当自来水管网接通。

7、环境保护及安全生产。

本项目水泥输送采用全封闭运送方式。

无洒落和外泄粉尘,商品砼运输采用专用搅拌运输车。

本项目不产生爆炸可燃粉尘及有毒气体,消防要求较低,只需配备灭火器即可。

安全生产将严格制订操作规程,加强设备维修保养和定期检查工作,操作人员持证上岗,生产工作先期培训上岗,确保安全生产。

8、原材料供应

本项目所需原材料主要为水泥、石子、砂、水等。

水泥、石子、砂子等均由盐城本地提供,通过运输公司车辆运输到搅拌站。

水由当地自来水管网接通使用。

添加剂由专业厂家提供,保证货物的质量和数量。

本项目所需其它原辅材料和燃料动力,市场供应平稳,由汽车运输或水路运输均可到达生产现场,可以保证产品生产的需要。

9、生产班制和定员

(1)生产班制

装置运行后,每年工作时间为330d,根据工艺技术要求及生产组织的需要,按照“效率、精干”的原则,生产车间实行“四班三运转”,每班工作8小时。

行政和技术管理人员为常日班,8小时工作制。

(2)定员

本项目定员为30人。

(3)组织机构

项目建成后,设立董事长、总经理对公司进行管理,下设总师办、生产处、供销处、财务处、试验室。

(4)人员培训

本项目对新进员工一直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以提高职工的业务素质、操作技能和安全知识,确保员工能掌握设备的有关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熟悉工艺流程和操作要领后再单独上岗,以防止发生人员和设备事故,保证产品质量,确保安全生产。

在项目建设时,将从工艺原理、工艺操作、安全、质量控制、设备维护保养等方面,开展全面的全员培训,从而保证项目运行时,有一支素质过硬的员工队伍。

工作人员的培训由企业经三级教育培训并组织考试,考试合格后方可持证上岗。

四、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项目实施内容

2003年

2004年

11

12

7

8

9

市场调研及项目立项

可行性报告

初步设计

施工设计

场地“三通一平”

设备安装及调试

试生产

正常生产

备注:

操作过程中若有其它因素影响项目实施计划,时间顺延。

2、项目进度

(1)、前期工作

在努力做好设计方案以及资金、技术落实的基础上,争取早日批准可行性研究报告。

(2)、设计阶段

在可研报告批准后立即落实设计单位,开展设计工作,设计周期为1-2个月。

设计阶段的前期应首先确定引进设备的型号规格,立即开始询价、谈判和定货。

其次要尽快提出设备明细表,及早进行设备定货。

2、管理措施

(1)、要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指挥系统,对设计、采购、施工实行统一指挥和协调,调动各协作单位和部门的积极性。

(2)、设备和特殊材料的采购工作应尽早进行。

(3)、设计、施工、建设单位都要建立保证体系、进度控制体系和投资控制体系,切实搞好本项工程的三大控制。

五、项目投资概算和资金来源

1、项目投资概算表

投资估算表

编号

工程或费用名称

估算价值(万元)

土建

设备及工器具

安装

其他

合计

建设投资

 

2371.70

工程费用

150.00

1750.00

275.00

2175.00

固定资产其它费用

递延资产

1.50

2.1

试运转费

1.00

2.2

生产用办公及生活家具购置费

0.50

提前进厂费

0.00

无形资产

105.00

3.1

土地费

100.00

100.00

3.2

设计费

5.00

预备费

90.20

4.1

基本预备费8%

68.45

4.2

工程价差调整预备费4%

21.75

建设期利息

0.00

铺底流动资金

128.31

报批总投资

325.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