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考地理总复习小题增分练全集汇编打包6套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697153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337.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高考地理总复习小题增分练全集汇编打包6套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版高考地理总复习小题增分练全集汇编打包6套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版高考地理总复习小题增分练全集汇编打包6套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版高考地理总复习小题增分练全集汇编打包6套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版高考地理总复习小题增分练全集汇编打包6套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版高考地理总复习小题增分练全集汇编打包6套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2页
版高考地理总复习小题增分练全集汇编打包6套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2页
版高考地理总复习小题增分练全集汇编打包6套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2页
版高考地理总复习小题增分练全集汇编打包6套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2页
版高考地理总复习小题增分练全集汇编打包6套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2页
版高考地理总复习小题增分练全集汇编打包6套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2页
版高考地理总复习小题增分练全集汇编打包6套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2页
版高考地理总复习小题增分练全集汇编打包6套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2页
版高考地理总复习小题增分练全集汇编打包6套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2页
版高考地理总复习小题增分练全集汇编打包6套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2页
版高考地理总复习小题增分练全集汇编打包6套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2页
版高考地理总复习小题增分练全集汇编打包6套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2页
版高考地理总复习小题增分练全集汇编打包6套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2页
版高考地理总复习小题增分练全集汇编打包6套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2页
版高考地理总复习小题增分练全集汇编打包6套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2页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高考地理总复习小题增分练全集汇编打包6套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

《版高考地理总复习小题增分练全集汇编打包6套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高考地理总复习小题增分练全集汇编打包6套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版高考地理总复习小题增分练全集汇编打包6套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

B.①—冬季 ②—夏季 ③—秋季

C.①—秋季 ②—夏季 ③—冬季

D.①—夏季 ②—冬季 ③—秋季

7.对下列城市降水特征的判断,正确的是(  )

A.夏季乌鲁木齐和南昌降水量接近

B.广州的降水季节变化最小

C.夏季降水量最少的是西安

D.冬季降水量最大的是台北

福建三明考前练)土壤全氮含量是指土壤中各种形态氮素之和。

下面图甲为贡嘎山植被垂直分布示意图(海拔3500米处为林线),图乙为贡嘎山东坡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全氮含量沿海拔变化示意图。

读图,回答8~9题:

8.a植被对应的自然带是(  )

A.亚高山草甸B.针阔混交林

C.山地荒漠草原D.针叶林

9.贡嘎山东坡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全氮含量(  )

A.随海拔的升高而逐渐增大

B.与气温的变化规律一致

C.在a、b植被过渡带处较大

D.与植被类型无关

江苏南京一调)下图为某区域近地面两点和对应高空两点的气压图(单位:

hPa)。

读图,回答10~11题:

10.若四点构成热力环流,则空气运动的方向为(  )

A.M→N→P→O→MB.P→O→M→N→P

C.O→P→M→N→OD.N→M→O→P→N

11.若四点构成中纬度大气环流圈,则(  )

A.O点的纬度高于P点B.P地多阴雨天气

C.OM间盛行下沉气流D.PN间盛行上升气流

(2017·

浙江湖州联考)都市区由都市核心区和都市边缘区组成。

下图为都市区不同组成部分在都市发展过程中人口的变化率图。

读图,回答12~14题:

12.据图推测,都市核心区衰弱开始于(  )

A.①B.②C.③D.④

13.Ⅱ阶段为(  )

A.郊区城市化B.再城市化

C.虚假城市化D.逆城市化

14.Ⅳ阶段的特征是(  )

A.环境问题最为严重

B.高科技是区域发展主导力量

C.第二产业的比重持续扩大

D.较大中心城市出现于此阶段

黑龙江阶段检测)读“全球地壳运动速度矢量(矢量是一种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图”,回答15~16题:

15.由图中信息可以判断(  )

A.板块边界的运动速度大于板块内部

B.同一板块内部运动速度相同

C.箭头线越长表示地壳越稳定

D.太平洋板块最不稳定

16.关于图中四地地壳运动特征示意图,正确的是(  )

A.甲B.乙C.丙D.丁

1.B 2.D 3.C 第1题,吊脚楼是我国苗族人民的传统民居,多见于西南一带,这里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温和,而并非全年高温,但区域多山地,山高坡陡,潮湿多雾,蛇虫较多。

第2题,据图可知,吊脚楼悬空而建,可以通风透气,但越往上越窄,并不是层层宽敞;

高瞻远瞩,视野开阔也只是站在特定位置的感受,并非该建筑的最大优点;

吊脚楼可以防潮透气,这里的冬季本就温和,无需将保暖作为民居的建设目的;

但该建筑依山依地势而建,楼层较高,可以节约土地,使用当地现有竹木,造价较低,故D项正确。

第3题,吊脚楼依山而建,说明区域地势较高;

吊脚楼层数较多,能居住的人较多,说明当地适合建筑的平地较少,导致人口集中在少数的山间低地中,结合选项,云贵高原一带地势崎岖,人口及产业活动集中在山间坝子地带,且该地苗族居多,符合题意。

4.D 5.B 第4题,图中有一东西向的山脉分布,且年等降水量线在山峰附近密集,说明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

第5题,四个地点中,只有P和N在同一河流附近,且P在下游,海拔低而气温高,N在上游,海拔高而气温低。

6.C 7.D 第6题,图中城市多分布在季风气候区,一般来说,夏季降水量多,冬季降水量少,季节变化大;

所以,降水量所占全年的百分比夏季大,冬季小;

以北京为例,②曲线百分比最大,为夏季;

③曲线百分比最小,为冬季,则①曲线为秋季,(注意南方地区特别是江南地区,因受华南准静止锋的影响,春雨多),故C正确。

第7题,图示为不同季节降水相对值折线图,结合各城市降水量的差异和图中各城市降水相对值的变幅可得出答案。

8.D 9.C 第8题,随着海拔的增加,气温的降低,植被从常绿阔叶林,向针阔混交林、针叶林、高山灌丛过渡,图中b为针阔混交林,a为针叶林。

第9题,读图乙可知,贡嘎山东坡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全氮含量随海拔的升高有时增加,有时减小,A错;

随着海拔增加,气温降低,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全氮含量有时增加,有时减小,B错;

在a、b植被过渡带(2500~2900米)处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全氮含量较大,C对;

有机质含量和全氮含量均受植被类型的影响,D错。

10.C 11.B 第10题,由图示横轴是海拔,纵轴是气压值可知,O、P位于近地面,O点气压大于P点。

M、N位于高空,M点气压值大于N点。

近地面与高空气压状况相反,即O点气压高,对应的高空气压低,是N点,P点对应的高空是M点。

水平方向上空气由高压吹向低压,若四点构成热力环流,则空气运动的方向为O→P→M→N→O。

第11题,结合前面气压状况分析,若四点构成中纬度大气环流圈,O点的气压高,对应副热带高气压带,P点气压低,对应副极地低气压带,O点纬度低于P点,A错;

P地有极锋影响,多阴雨天气,B对;

OM间、PN间不在竖直方向上,不产生上升或下沉气流,C、D错。

12.B 13.A 14.B 第12题,由图示可以看出:

都市核心区在①位置时,人口变化率最大,是人口大规模迁入期,是核心区发展最鼎盛期;

在②位置时核心区人口变化率为0,核心区开始衰退;

在③时期,人口变化率为负,是人口外迁最大时期,是核心区衰落最严重时期;

在④时期,人口变化率回升,核心区有重新发展的趋势。

第13题,Ⅱ阶段城市人口在不断增加,且城市规模在向外扩展,是城市发展向郊区扩展的时期,即郊区城市化阶段。

第14题,Ⅳ阶段人口变化率为负,但有所回升,说明都市核心区有重新发展的趋势,是再城市化现象;

该时期主要是发达国家城市化的表现,高科技是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

15.D 16.C 第15题,由图示可以看出,太平洋板块内部运动量很大,A错;

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内部的运动速度并不相同,B错;

箭头线越长表示地壳运动越快,地壳越不稳定,C错;

太平洋板块运动最快,最不稳定,D对。

第16题,甲在太平洋板块内部,太平洋板块是由其中部海岭推动向两侧移动,A错;

乙是印度洋中部海岭,是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张裂带,不是俯冲带,B错;

丙是大西洋中部海岭,是非洲板块与美洲板块间的张裂带,C对;

丁是太平洋板块向亚欧板块的俯冲带,大陆板块沿岸形成岛弧,D错。

特征特点类题型应对技巧

地理特征特点类选择题的题目材料,呈现方式多样,如文字叙述、图文结合、表格、图表结合、表文结合、图表文结合等。

解答这类问题可以分为四步:

(1)初读材料:

阅读图表、文字材料,充分把握图名、表名和材料中心内容。

如果是文献类材料,一定要抠字眼;

如果是数据类材料,一定要进行定量分析。

(2)明确问题:

阅读设置问题,明确题干提出的问题在范围、层次、角度、条件等方面有何规定,看描述的特征是自然地理特征还是人文地理特征。

(3)再读材料:

结合设问再次阅读材料。

在阅读材料过程中,注意筛选有用的信息,去除干扰信息和无用信息,要特别注意材料当中的“题眼”,即关键的字、词、数据等。

(4)寻找答案:

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材料中有效信息,确定答案。

小题增分练02 等值线图类

黑龙江哈尔滨六中阶段检测)下图示意某区域1月份0℃等温线分布。

读图,回答1~2题:

1.导致图中0℃等温线弯曲的主要因素是(  )

A.太阳辐射B.大气降水

C.沿岸洋流D.曲折海岸

2.图示地区(  )

A.河流短小湍急,水力资源丰富

B.南北温差大,降水量东多西少

C.峭耸悬崖多分布在陆地东南岸

D.荒漠草原广布,森林面积较小

山东滨州模拟)读“我国某区域等高线简图”,该区域东面临海,回答3~5题:

3.图中河流流向为(  )

A.先由西向东,再向东南

B.先由南向北,再向东北

C.先由东北向西南,再向南

D.先由东南向西北,再向西

4.图中村庄夏季能看到而冬季看不到海上日出的是(  )

A.甲村B.乙村C.丙村D.丁村

5.图中陡崖顶部P点(  )

A.海拔可能为450米

B.距丁村的水平距离约为600米

C.可直视丙村

D.距陡崖底部垂直距离可能为398米

湖南姚江一中期中)下图示意澳大利亚附近区域天气形势及天气系统运行速度。

读图,回答6~8题:

6.图示时刻,塔斯马尼亚岛和新西兰北岛之间的气压差(单位:

hPa)可能是(  )

A.8B.12C.16D.18

7.此时,①②③④海域,渔船航行危险性最大的是(  )

8.一天之内,可能出现的天气现象是(  )

A.大澳大利亚湾降温、阴雨

B.澳大利亚大陆寒冷干燥

C.珀斯雨后气温升高、气压降低

D.布里斯班吹偏北风

山东菏泽一模)下图示意某区域某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

读图,回答9~10题:

9.此时①地的风向是(  )

A.东南风B.西北风

C.西南风D.东北风

10.与①地相比,②地(  )

A.此季节气温较高

B.气温年较差较小

C.此季节降水较多

D.降水季节变化大

下图所示区域位于北半球某大陆西岸。

结合图中信息,回答11~12题:

11.关于图中河流L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河流流向大致为自西向东

B.补给水源主要为高山冰雪融水

C.河流流向大致为自东北向西南

D.冬季为河流L的汛期

12.关于图中甲处的高度H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m=b,则H甲一定大于b

B.若m=a,则H甲一定小于a

C.若m=a,则a<

H甲<

2a-b

D.若m=b,则b<

2b-a

河南开封押题预测)干旱等效频度指的是在一定时段内,某区域出现危害程度大体相当的干旱次数,降水相对变率是降水平均偏差(同期多年平均降水量与实际降水量之差)与多年平均降水量的百分比,是衡量降水稳定程度的指标。

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干旱等效频度分布示意图,下表为我国部分城市不同时段降水相对变率表。

根据图表,回答13~14题:

 

城市

4~5月

7~8月

全年

开封

0.47

0.35

0.20

武汉

0.27

0.56

0.19

13.影响武汉和开封干旱等效频度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  )

A.纬度B.气温

C.降水D.河流

14.造成武汉旱灾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

A.春季气温快速上升

B.夏季受副高控制

C.秋季晴朗少雨

D.冬季寒冷干燥

  读“某区域等高(深)线示意图”,回答15~16题:

15.图示河流河口附近等深线向海洋方向凸出的原因是(  )

A.板块挤压B.海浪侵蚀

C.泥沙淤积D.填海造陆

16.近几十年来这种凸向越来越大,对此应采取的主要对策是(  )

A.禁止滥采滥挖珊瑚礁

B.加强流域内水土保持

C.使用挖泥船清除泥沙

D.大力发展海水养殖业

1.C 2.A 第1题,读图可知,图中沿海地带0°

C等温线向高纬度方向弯曲,说明此处温度较同纬度其他地区高;

根据图中经纬度信息可知该地区为北欧,其西部沿海地区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大,增温作用强,气温高。

第2题,根据图中河流流向可推知,西部海拔高,河流落差大,短小湍急,水力资源丰富,A对;

从等温线走向可知,该地南北温差小,B错;

峭耸悬崖多分布在陆地西岸,C错;

受西风带和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该地西部降水多,东部降水少,以温带落叶阔叶林和亚寒带针叶林为主,森林面积大,D错。

3.B 4.C 5.D 第3题,河流在山谷中流,其流向与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反,再结合指向标可判断出图中河流先由南向北流,再向东北流。

第4题,该地夏季日出东北方向,冬季日出东南方向。

该地夏季能够看到海上日出而冬季看不到,说明该地东南部有山地阻挡。

图中只有丙村东南有山地遮挡,冬季看不到海上日出。

第5题,设有若干条等高线重合,等高距为d,重叠的等高线中最大数值为x,最小值为y,则陡崖的顶部海拔范围为[x,x+d),即[500米,600米),陡崖顶部P点,距底部垂直距离的范围为200米≤H<

400米,图中陡崖顶部P点距陡崖底部垂直距离可能为398米,D项正确。

6.B 7.D 8.A 第6题,由图可知,塔斯马尼亚岛的气压值为1020hPa~1024hPa,新西兰北岛的气压值1008hPa~1012hPa,故两地之间的气压差为8hPa~16hPa。

第7题,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大,渔船航行危险性越大。

图中④地等压线最密集,风力最大。

第8题,冷锋前行速度为60km/h,一天内经过大澳大利亚湾,带来降温、阴雨天气;

澳大利亚大陆处于夏季,不可能寒冷干燥;

珀斯可能受冷锋影响,气温降低;

布里斯班吹偏南风。

9.A 10.D 第9题,根据等压线的分布、数值变化特点及北半球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向右偏转可以判断,此时①地吹东南风。

第10题,②地为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

此时海洋为低压,为北半球冬季,②地降水少,气温低。

11.A 12.C 第11题,L为河流,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根据图中指向标可判断出图中河流L的流向大致为自西向东,A项正确,C错误。

依据题干该区域“位于北半球某大陆西岸”,再结合图中纬度判断,该区域气候类型为年雨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河流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没有明显的汛期,B、D错误。

第12题,L为河流,发育在河谷,等高线凸高为谷,所以a>

b,等高距为a-b。

若m=b,则H甲一定小于b,大于b-(a-b);

若m=a,则H甲一定大于a,小于a+(a-b)。

13.C 14.B 第13题,读图可知开封发生旱灾的次数较多,原因是开封地处北方地区,年降水量较少。

第14题,根据表格数据可知,武汉的降水相对变率在7~8月份最大,说明武汉夏季旱灾严重,武汉夏季7~8月受副高控制,形成伏旱,降水量小,气温高,蒸发量大,所以旱灾严重。

15.C 16.B 第15题,河口附近等深线向海洋方向凸出,根据等值线“凸低为高”原则可判断,河口附近的水深较周边地区浅,由于该地位于河流入海口,因此主要是泥沙淤积导致的。

若由于板块挤压或海浪侵蚀导致,应该较深,A、B错;

该处没有填海造陆现象,D错。

第16题,结合上题分析,“这种凸向越来越大”反映河口地区泥沙淤积加重,其原因主要是河流流域内的水土流失加重,故对此采取的主要对策是加强流域内的水土保持。

等值线图类题型应对技巧

解答等值线图类选择题的前提是掌握等值线图的判读方法:

找出等值线的数值变化幅度→看疏密情况→看等值线封闭与否→等值线走向特点。

如等温线图,读出气温数值→各地温差大小→高(低)温中心→分析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等;

等降水量线图,读出降水量约数→各地降水量大小→多雨(干旱)中心→分析影响降水的主要因素等。

总之,等值线图的判读一般需掌握“五读”,即读“延伸方向、疏密、极值、弯曲及局部小范围的闭合”等。

小题增分练03 地理计算类

(共17小题,每小题只有1个正确选项)

  (2017·

湖北宜昌模拟)下图为某地山脊线图,图中的等高距为100米,M1与M2的海拔均为500米。

读图,回答1~3题:

1.M1所在山坡的坡度为P1,M2所在山坡的坡度为P2,两者的关系是(  )

A.P1>

P2B.P1=P2

C.P1<

P2D.不能确定

2.①地与②地的高差可能是(  )

A.90米B.100米C.200米D.300米

3.如果M1所在山坡坡底有河流甲经过,M2所在山坡坡底有河流乙经过,M1所在山坡和M2所在山坡的森林植被人为破坏严重,则两坡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  )

A.甲增加,乙增加,径流总量增加

B.甲减少,乙减少,径流总量减少

C.甲增加,乙减少,径流总量增加

D.甲减少,乙增加,径流总量减少

安徽八校模拟)为期10天的伦敦田径世锦赛于2017年8月4日18时在伦敦(当地采用夏令时,即比区时提早1小时的时间)开幕。

据此回答4~6题:

4.此时北京时间为(  )

A.8月5日1时B.8月5日2时

C.8月4日24时D.8月4日1时

5.此时在赤道上,与伦敦在同一日期的黑夜范围是(  )

A.165°

W向东到180°

B.160°

E向东到30°

W

C.15°

E向东到180°

D.15°

E向东到105°

E

6.伦敦田径世锦赛开幕时(  )

A.纽约(40°

44′N,74°

W)太阳位于南方天空

B.黄岩岛(15°

07′N,117°

51′E)太阳位于东南天空

C.巴西利亚(15°

41′S,47°

56′W)正值正午时分

D.开罗(30°

03′N,31°

15′E)旭日东升

江西九江模拟)土壤侵蚀是指土壤在水力、风力等外力作用下,被破坏、剥蚀、搬运的过程。

下图示意某区域土壤侵蚀强度空间分布图。

读图,回答7~9题:

7.推测图中P点的取值最可能是(  )

A.500B.250C.750D.1000

8.导致甲、乙两地土壤侵蚀差异显著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势起伏B.降水季节

C.植被状况D.风力大小

9.利用乙地区的典型农产品,可发展的工业是(  )

A.葡萄酿酒B.黄麻加工

C.甘蔗制糖D.棉花纺织

福建莆田高三质检)地理学中,重心是指区域空间上存在某一点,在该点各个方向的力量对比保持相对平衡。

重心移动可用来反映地理事物和现象空间分布的变化。

电力强度是单位产值所消耗的电能,它反映了经济增长率与电力消费之间的关系。

如图示意1985~2014年中国电力强度重心迁移。

据此回答10~11题:

10.推测中国电力强度重心(  )

A.1985~2003年位于京津唐工业基地

B.2003~2014年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

C.1985~2003年大致向东南方向移动

D.2003~2014年大致向西北方向移动

11.影响中国电力强度重心迁移的主导因素是(  )

A.能源消耗B.产业规模

C.技术水平D.能源结构

河北衡水模拟)近年来,黄河水文情势发生了很大变化,中游地区尤为明显。

头道拐和龙门是黄河中游地区两座水文站,窟野河是其间一条支流。

读“不同时期头道拐—龙门区间(简称头龙间)水沙变化表”,回答12~14题:

年份

头道拐

龙门

水量(亿m3)

沙量(亿t)

2005

150.2

0.404

169.2

1.214

2006

174.9

0.635

199.6

1.8

2007

189.3

0.719

205.9

1.44

2008

164.1

0.476

177.6

0.584

2009

169.6

0.457

178.3

0.568

1970~

1979

均值

233.12

1.15

284.54

8.68

12.2007年头龙间支流来水来沙量分别相当于1970~1979年均值的(  )

A.2/3、1/6B.3/4、1/4

C.3/4、2/3D.1/3、1/10

13.下列因素与近年来黄河中游水沙变化状况无关的是(  )

A.黄土高原毁林开荒

B.煤炭开采形成的巷道和采空区

C.退耕还林、封山禁牧

D.窟野河等支流河道中采砂取土

14.河道泥沙沉积量和流域的降水强度有一定的相关性,推测下图中最符合窟野河流域降水强度与黄河中游河道泥沙沉积量对应关系的是(  )

  读“甲、乙两地人口的抽样调查表(每10000人中各年龄段人口数及死亡率统计)”,回答15~17题:

年龄

0~14岁

15~59岁

60岁

及以上

总计

人口数

2000

6500

1500

10000

死亡率

(%)

0.6

2.5

3500

6000

500

0.8

0.7

2.2

0.81

15.甲组人口死亡率总计是(  )

A.0.775%B.3.7%

C.0.885%D.0.95%

16.下列说法与表格内容相符的是(  )

A.甲组人口表示发展中国家,乙组人口表示发达国家

B.各年龄组死亡率甲小于乙,因此死亡总人口数也是甲小于乙

C.发展中国家有的死亡率高于发达国家

D.甲组人口死亡率偏高一些,主要原因是甲组老年人口比例高

17.近年来,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明显加快,其主要原因是(  )

A.经济迅速发展和城市化水平高

B.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和生活水平提高

C.平均寿命延长和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

D.环境质量改善和人口素质提高

1.A 2.C 3.B 第1题,根据材料可知,M1和M2的海拔均为500米,与山峰的水平距离越大,坡度越缓;

与山峰的水平距离越小,坡度越陡,因此M1处坡度陡,M2处坡度缓,P1>

P2。

第2题,由图知山峰的高度为625米,为山脊线的最高点,等高距为100米,据此判断①地海拔为600米~625米,②地的海拔为400米~500米,其高差100米<

H<

225米,结合选项,C项正确。

第3题,植被破坏,地表径流增加,河流水量增大;

植被恢复,涵养水源的能力增加,下渗增多,地表径流减少,河流水量减少。

4.A 5.D 6.A 第4题,由于当地采用夏令时(比当地的区时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