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同等学力申硕经济综合考试之货币银行学复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700806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77.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同等学力申硕经济综合考试之货币银行学复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最新同等学力申硕经济综合考试之货币银行学复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最新同等学力申硕经济综合考试之货币银行学复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最新同等学力申硕经济综合考试之货币银行学复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最新同等学力申硕经济综合考试之货币银行学复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最新同等学力申硕经济综合考试之货币银行学复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8页
最新同等学力申硕经济综合考试之货币银行学复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8页
最新同等学力申硕经济综合考试之货币银行学复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8页
最新同等学力申硕经济综合考试之货币银行学复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8页
最新同等学力申硕经济综合考试之货币银行学复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8页
最新同等学力申硕经济综合考试之货币银行学复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8页
最新同等学力申硕经济综合考试之货币银行学复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8页
最新同等学力申硕经济综合考试之货币银行学复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8页
最新同等学力申硕经济综合考试之货币银行学复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8页
最新同等学力申硕经济综合考试之货币银行学复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8页
最新同等学力申硕经济综合考试之货币银行学复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8页
最新同等学力申硕经济综合考试之货币银行学复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8页
最新同等学力申硕经济综合考试之货币银行学复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8页
最新同等学力申硕经济综合考试之货币银行学复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8页
最新同等学力申硕经济综合考试之货币银行学复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同等学力申硕经济综合考试之货币银行学复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

《最新同等学力申硕经济综合考试之货币银行学复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同等学力申硕经济综合考试之货币银行学复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同等学力申硕经济综合考试之货币银行学复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

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是指人们为了在将来的某一适当的时机进行投机活动而保持一定数量的货币,这种投机活动最典型的就是买卖债券。

投机活动的货币需求大小取决于三个因素:

1)当前利率水平,2)投机者心目中的正常利率水平3)投机者对未来利率变化趋势的预期。

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成为当前利率水平的递减函数,即M22(r)。

因此,1(Y)2(r)。

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直接而明确地指出货币的投机需求受利率的影响,至于交易需求,则不受利率影响。

4、收益的资本化:

由于利息已化为收益的一般形态,于是任何有收益的事物,即使它并不是一笔贷放出去的货币,甚至不是真正有一笔实实在在的资本存在,也可以通过收益与利率的对比而倒过来算出它相当于多大的资本金额.这被习惯地称为收益“资本化”。

(第2章利率理论)

5、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

名义利率是借款契约和有价证券上载明的利息率也就是金融市场上的市场利率。

它包含了物价变动的预期和货币增贬值的影响。

而实际利率则是指名义利率剔除了物价变动因素之后的利率,是债务人使用资金的真实成本。

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的关系为:

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

6、基准利率:

是指带动和影响其他利率的利率,也叫中心利率。

基准利率的变动是货币政策的主要手段之一,是各国利率体系的核心。

中央银行改变基准利率,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借款成本的高低,从而对信贷起着限制或鼓励的作用,并同时影响其他金融市场的利率水平。

7、利率与收益率:

利率是利息与本金的比率,但这不能准确衡量投资者在一定时期内持有证券的收益状况。

能够准确衡量在一定时期内投资人持有证券所能得到多少收益的指标是收益率。

对于任何证券而言,收益率是向持有者支付的利息加上以购买价格百分比表示的价格变动率。

即债券的回报率等于当期收益率加上资本利得率。

8、短期利率和长期利率:

短期利率是指时间在一年以内的利率,主要表现为货币市场利率;

长期利率一般是指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利率,主要表现为资本市场的利率。

无论是短期利率还是长期利率,利率在金融市场上是被联结在一起的,即短期利率和长期利率会同时升降。

但短期利率一般都低于长期利率。

9、菲利普斯曲线:

菲利普斯通过对英国1861-1957年近100年统计资料的分析发现,货币工资的变动与失业率之间存在着此消彼长的置换关系。

他以一条曲线概括这种现象,即人们通称的“菲利普斯曲线”。

*这条曲线显示,当失业率降低时,货币工资膨胀率较大;

当货币工资膨胀率较小时,失业率会上升。

(第3章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10、通货膨胀:

定义为商品和服务的货币价格总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

11、居民消费物价指数:

是综合反映一定时期内居民生活消费品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的趋势和程度的价格指数。

12、强制储蓄效应:

政府如果通过向中央银行借债,从而引起货币增发这类办法筹措建设资金,就会强制增加全社会的投资需求,结果将是物价上涨。

在公众名义收入不变条件下,按原来的模式和数量进行的消费和储蓄,两者的实际额均随物价的上涨而相应减少,其减少部分大体相当于政府运用通货膨胀实现政府收入的部分。

如此实现的政府储蓄是强制储蓄。

13、收入分配效应:

由于社会各阶层收入来源极不相同,因此,在物价总水平上涨时,有些人的实际收入水平会下降,有些人的实际收入水平反而会提高。

这种由物价上涨造成的收入再分配,就是通货膨胀的收入分配效应。

14、滞胀:

即经济过程所呈现的并不是失业和通货膨胀之间的相互“替代”,而是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相伴随,高的通货膨胀率与高的失业率相伴随。

15、资产结构调整效应:

也称财富分配效应,是指由物价上涨所带来的家庭财产不同构成部分的价值有升有降的现象。

16、表外业务:

是指凡未列入银行资产负债表内且不影响资产负债总额的业务。

广义的包括传统的中间业务,金融创新中产生的一些有风险的业务,如互换、期权、期货、远期利率协议、票据发行便利、贷款承诺、备用信用证等业务。

通常提及的表外业务专指后一类有风险的业务,属于狭义的表外业务。

(第4章金融中介体系)

17、资产证券化:

是指将已经存在的信贷资产集中起来并重新分割为证券进而转卖给市场上的投资者,从而使此项资产从原持有者的资产负债表上消失。

作为直接信贷资产的主要持有者,商业银行和储蓄贷款机构最适于开展此类业务。

资产证券化的本质含义是,将贷款或应收帐款转换为可转换工具的过程。

18、最终贷款人:

19世纪中叶前后,连续不断的经济动荡和金融危机使人们认识到,金融恐慌或支付链条的中断往往是触发经济危机的导火线,因此提出由中央银行承担“最终贷款人”的责任。

其作用一是支持陷入资金周转困难的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以免银行挤兑风潮的扩大而最终导致整个整个银行业的崩溃,二是通过为商业银行办理短期资金融通,调节信用规模和货币供应量,传递和实施宏观调控意图。

19、存款保险制度:

是一种对存款人利益提供保护、稳定金融体系的制度安排。

在这一制度安排下,吸收存款的金融机构根据其吸收存款的数额,按规定的保费率向存款保险机构投保,当存款机构破产而无法满足存款人的提款要求时,由存款保险机构承担支付法定保险金的责任。

20、全能型商业银行:

又称综合型商业银行,它们可以经营包括各种期限和种类的存款与贷款的一切银行业务,同时直接可以经营全面的证券业务等。

可称为混业经营、混业监管模式。

21、金融工具:

又称金融资产,它是一种能够证明金融交易的金额、期限以及价格的书面文件,对于债券、债务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具有法律上的约束意义。

金融工具一般应具有流动性、风险性和收益率扽估计本特征。

(第5章金融市场)

22、货币市场:

所谓货币市场,是指一年或一年以下短期资金融通的市场,包括同业拆借市场、银行间债券市场、大额定期存单市场、商业票据市场等子市场。

这一市场的金融工具期限一般都很短,近似于货币,因此称为“货币”市场。

货币市场是金融机构调节资金流动性的重要场所,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操作的基础。

23、资本市场:

一般指交易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市场,主要包括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满足工商企业的中长期投资需求和政府财政赤字的需要。

由于交易期限长,资金主要用于实际资本形成,所以称为“资本”市场。

24、远期:

这是一种最简单的衍生金融工具,它是在确定的未来某一时期,按照确定的价格买卖一定数量的某种资产的协议。

在远期合约中,双方约定买卖的资产称为标的资产,约定的价格称为协议价格,同意以约定的价格卖出标的资产的一方称为空头,同意以约定的价格买入标的资产的一方称为多头。

远期合约在外汇市场应用非常广泛,因为它能够比较有效地防止汇率波动的风险。

25、期货:

期货合约是在远期合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标准化的买卖合约,是由交易所推出的标准化合约,在交易所集中交易,并且由交易所保证合约的履行。

26、互换:

互换协议主要有货币互换和利率互换两种。

货币互换是指交易双方按照既定的汇率交换两种货币,并约定在将来一定期限内按照该汇率相互购回原来的货币。

利率互换是指交易双方将自己所拥有的债权(债务)的利息收入(支出)相交换。

这两笔债权(债务)的本金价值是相同的,但利息支付条款却是不同的,通过交换可以满足双方的不同需要。

27、期权:

期权合约赋予其持有者一种权利,使其可以在未来约定的时期内以议定的价格向期权合约的出售者买入或卖出一定数量的资产。

合约的持有者为获得这一权利,需要支付一定的期权费。

28、金融监管成本:

大致分为显形成本和隐性成本,一般来说金融监管越严格,其成本也就越高。

主要有执法成本,守法成本,道德风险成本。

(第6章金融监管体系)

29、通货膨胀目标制:

是一套用于货币政策决策的框架。

其基本含义是:

一国当局将通货膨胀作为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或唯一目标,迫使中央银行通过对未来价格变动的预测来把握通胀的变动趋势,提前采取紧缩或扩张的政策使通胀率维持在事先宣布的水平上或范围内。

(第7章货币政策)

30、货币政策时滞:

时滞是政策从制定到获得主要的或全部的效果所必须经历的一段时间。

时滞是影响货币政策效应的重要因素。

如果收效太迟或难以确定何时收效,则政策本身能否成立也就成了问题。

时滞由两部分组成:

内部时滞和外部时滞。

内部时滞是从政策制定到货币当局采取行动这段时间。

它可再分为认识时滞和行动时滞两个阶段。

内部时滞的长短取决于货币当局对经济形式发展的预见能力,制定政策的效率和行动的决心。

外部时滞又称影响时滞,指从货币当局采取行动开始直到对政策目标产生影响为止这段过程。

它主要由客观的经济和金融条件决定,不论货币供应量抑或利率,它们的变动都不会立即影响到政策目标。

31、泰勒规则:

是根据产出和通货膨胀的相对变化而调整利率的操作方法。

这一规则体现了中央银行的短期利率工具按照经济状态进行调整的方法。

其思想根源,可以上溯到费雪效应,即利率与通胀存在着紧密的关系。

32、购买力平价:

货币购买力实际上是物价水平的倒数,汇率实际是由两国物价水平之比决定的,这个比被称为购买力平价。

其有两种形式:

绝对形式和相对形式。

绝对购买力平价是指两国货币的兑换比率等于两国货币购买力之比,相对购买力平价是指两国汇率的变动是两国同期物价变动的反映,汇率等于基期汇率乘以两国物价指数之比。

(第8章汇率理论)

33、汇率制度:

汇率制度是货币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汇率制度是指一个国家、一个经济体或一个经济区域对于确定、维持、调整与管理汇率的原则、方法、方式和机构等所做出的系统规定。

汇率制度的内容包括:

确定汇率的原则和依据;

维持和调整汇率的方法;

管理汇率的法令、体制和政策;

制定、维持与管理汇率的机构,等等。

34、货币局制度:

即从法律上隐含地承诺本国或地区货币按固定汇率兑换某种特定的外币,同时限制官方的货币发行,以确保履行法定义务,如阿根廷和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

35、国际货币体系:

主要指国际间的货币安排,具体而言,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国际汇率体系,2)国际收支和国际储备资产,3)国别经济政策与国际经济政策的协调。

(第9章国际货币体系)

36、特里芬难题:

美国经济学家特里芬早在1960年指出,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元承担的两个责任,即保证美元按官价兑换黄金、维持各国对美元的信心和提供足够的国际清偿力(即美元)之间是相互矛盾的。

这个被称为“特里芬难题”的矛盾最终使布雷顿森林体系无法维持。

37、布雷顿森林体系:

布雷顿森林协定确立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体系的原则和运行机制,因此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固定汇率制为基本特征的国际货币体系成为布雷顿森林体系。

38、支出调整政策:

主要是由凯恩斯理论所表明的需求管理政策,即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组成。

通过实施该政策可以达到相对于收入而改变支出水平的目的。

(第10章内外均衡理论)

39、支出转换政策:

是指能够影响贸易品德国际竞争力,通过改变支出构成而使本国收入相对于支出增加的政策,狭义的专指汇率政策。

40、丁伯根法则:

要实现N个经济目标,必须使用N中政策工具。

41、米德冲突:

是指在某些情况下,单独使用支出调整政策—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追求内外部均衡,将会导致一国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之间的冲突。

42、内外均衡:

内外均衡理论简而言之是指英国经济学家米德的“2种目标,2种工具”的理论模式,即一国如果希望同时达到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目标,则必须同时运用支出调整政策和支出转换政策2种工具。

简答题:

1、简要说明货币供应的内生性与外生性。

(第1章货币供求理论)

答:

所谓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和外生性的争论,实际上是讨论中央银行能否“独立”控制货币供应量。

1)内生性指的是货币供应量是在一个经济体系内部由多种因素和主体共同决定的,中央银行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因此,中央银行并不能单独决定货币供应量。

从上述货币供应模型中可以看出,微观经济主体对现金的需求程度、经济周期状况、商业银行、财政和国际收支等因素均影响货币供应。

2)外生性指的是货币供应量由中央银行在经济体系之外独立控制的。

其基本理由是,从本质上看,现代货币制度是完全的信用货币制度,中央银行的资产运用决定负债规模,从而决定基础货币数量,只要中央银行在体制上具有足够的独立性,不受政治因素等的干扰,就能从源头上控制货币供应量。

(3)事实上,无论从现代货币供应的基本模型,还是从货币供给理论的发展来看,货币供给在相当大程度上是“内生性”的,而“外生性”理论则依赖过于严格的假设。

2、简要比较费雪方程与剑桥方程。

费雪方程式为,其中,M为货币数量,V为货币流通速度,P为价格水平,Y为产出;

剑桥方程式为,是名义收入,它可以体现在多种资产形式上,货币只是其中的一种,因此,货币需求是名义收入的一个比率为k的部分,k的大小则取决于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或者说取决于其他类型金融资产的预期收益率。

剑桥方程与费雪方程的差异。

主要有以下几点:

1)分析的侧重点不同。

费雪方程式从货币的交易媒介功能着手,而剑桥方程式则从货币的价值储藏手段功能着手,从个人资产选择的角度进行分析。

2)费雪方程式把货币需求与支出流量联系在一起,重视货币支出的数量和速度,而剑桥方程式则从用货币形式保有资产存量的角度考虑货币需求,重视这个存量占收入的比例。

所以对前者也称之为现金交易说,而剑桥方程式则被称之为现金余额说。

3)两个方程式所强调的货币需求决定因素有所不同。

费雪方程式从宏观角度,货币需求仅为收入的函数,利率对货币需求没有影响;

而剑桥方程式则是从微观的角度,将货币需求看作是一种资产选择的结果,这就隐含地承认利率因素会影响货币的需求,这种看法极大地影响了以后的货币需求研究。

3、简要说明货币主义“单一规则”货币政策的理论基础。

(1)弗里德曼一方面采纳凯恩斯将货币作为一种资产的核心思想,利用它把传统的货币数量论改写为货币需求函数,另一方面又基本肯定货币数量论的主要结论,即货币量的变动反应于物价变动上,货币数量在长期中只影响宏观经济中的名义变量,不影响真实变量。

(2)理论基础:

货币主义的代表人物弗里德曼按照微观经济学需求函数分析方法,主要考虑收入与持有货币的各项机会成本,构建了一个描述性的货币需求函数,简化为:

(,(),(),(π)),其中,是对真实货币余额的需求;

为永久收入;

分别为货币、债券、股票的预期回报率;

πe为预期通货膨胀率。

4、简要说明古典利率理论的主要内容?

(第2章利率理论)

主要思想为:

利率是由投资需求与储蓄意愿的均衡所决定。

投资是对资金的需求,随利率上升而减少,储蓄是对资金的供应,随利率上升而增加,利率就是资金需求和供给相等时的价格。

一般情况下,一方面,利率越高,储蓄越高。

储蓄是利率的递增函数,另一方面,利率越低,投资量越大,投资是利率的递减函数。

储蓄和投资都是利率的函数。

5、简要说明可贷资金理论的主要内容?

可贷资金理论是古典利率理论的逻辑延伸和理论发展,可贷资金理论一方面继承了古典利率理论基于长期实际经济因素分析的理论传统,另一方面开始注意货币因素的短期作用,并以流量分析为线索。

可贷资金理论认为,利率由可贷资金的供求决定。

可贷资金的供给包括:

总储蓄S和银行新创造的货币量ΔM,可贷资金需求包括:

总投资I和因人们投机动机而发生的货币需求量ΔH;

而利率会使供求资金相等,即:

ΔΔM。

可贷资金总量在很大程度上受中央银行的控制,因此政府的货币政策便成为利率的决定因素而必须考虑。

6、简要说明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的主要内容?

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是由凯恩斯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是一种偏重短期货币因素分析得货币利率理论。

根据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货币需求分为三部分:

交易型货币需求,

预防性货币需求,

投机性货币需求。

在未达到充分就业条件下,增加货币供应量,利率会下降,此时,货币需求曲线呈现水平状,货币需求无限大,即处于流动性陷阱。

此时即使货币供给不断增加,利率也不会再降低。

7、简述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的成因及其治理对策?

需求拉上型或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假说是用经济体系存在对产品和服务的过度需求来解释通货膨胀形成的机理。

其基本要点是当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对比处于供不应求状态时,过多地需求拉动价格水平上涨。

针对其成因,治理对策无疑是宏观紧缩政策:

紧缩性货币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

紧缩性货币政策在银行业中的术语叫抽紧银根或紧缩银根。

至于紧缩性财政政策的基本内容是削减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

面对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增加有效供给也是治理之途。

8、简述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的成因及其治理结构?

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也称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是一种侧重从供给或成本方面分析通货膨胀形成机理的假说,成因有2点:

工资推进型通胀。

面对高工资,企业就会因人力成本的加大而提高产品价格,以维持盈利水平。

这就是从工资提高开始而引发的物价上涨。

利润推进型通货膨胀。

其前提条件是存在着物品和服务销售的不完全竞争市场。

9、简述商业银行的作用?

商业银行区别于一般工商业企业的地方,在于它的特定经营活动内容和职能作用。

充当企业之间的信用中介。

通过吸收存款,动员和集中社会上闲置的货币资本,在通过贷款或投资方式将这些货币资本提供给经营产业的资本家使用,银行成为货币资本贷出者与借入者之间的中间人,有助于充分利用现有的货币资本。

充当企业之间的支付中介。

通过为各个企业开立帐户,充当企业之间货币结算与货币收付的中间人。

在这里,银行是以企业的帐户和出纳的资格出现的,由此可加速企业资本周转。

10、简述商业银行的资产与负债业务?

负债业务:

是指形成其资金来源的业务,其全部资金来源包括自有资本和吸收的外来资金两部分。

自有资本包括其发行股票所筹集的股份资本以及公积金和未分配的利润。

自有资金所占比重很小,不过却是吸收外来资金的基础。

外来资金主要是吸收存款,向中央银行借款,向其他银行和货币市场拆借,以及发行中长期金融证券等。

资产业务:

是指将自己通过负债业务所聚集的货币资金加以运用的业务。

是取得收益的主要途径。

对于所聚集的资金,除了必须保留一定部分的现金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以应付客户提存和转帐结算的需求外,其余部分主要是以贴现、贷款和证券投资等方式加以运用。

11、简要说明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两种类型及其发展趋势?

按经营模式划分,商业银行分为职能分工型和全能型银行。

所谓职能分工,其特点是法律限定金融机构必须分门类各有专司,有专营长期金融的,有专营短期金融的,有专营有价证券买卖的,有专营信托业务的等等。

职能分工型模式称之为分业经营、分业监管模式。

全能型商业银行:

又称综合型商业银行,它们可以经营包括各种期限和种类的存款与贷款的一切银行业务,同时直接可以经营全面的证券业务等,可称为混业经营、混业监管模式。

发展趋势:

12、简要分析风险资本的投资过程。

(第5章金融市场)

风险资本的投资过程分为5个步骤:

交易发起,即风险资本家获知潜在的投资机会。

筛选投资机会,即在众多的潜在投资机会中初选出小部分做进一步分析。

评价,即对选定的项目的潜在风险与收益进行评估。

交易设计,包括确定投资的数量、形式和价格等。

投资后管理,其关键是将企业带入资本市场运作以顺利实现必要的兼并收购和发行上市。

13、简述风险和收益的关系。

(1)风险和收益是任何投资者决策时必须考虑的一对矛盾,投资和收益是对称的,高风险高收益,低风险低收益,所有收益都是要经过风险来调整的。

(2)投资面临着未来的不确定性,因此“收益”实际上就是投资者在投资之前对未来各种收益率的综合估计,即“预期收益率”。

(3)风险是指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可以用对预期收益率的偏离来反映,因此,引入数学上的方差概念,就可以对风险进行定量分析。

14、简要分析为什么分散投资可以减少风险。

(1)金融学的一个基本假设是投资者是风险的厌恶者,而降低风险的一种有效的方法是构建多样化投资的资产组合,或者说“不把鸡蛋放在一只篮子里”。

(2)资产组合的预期收益率是资产组合中所有资产预期收益率的加权平均值。

权数是各资产价值在资产组合总价值中所占的比重。

(3)风险协方差公式说明:

资产组合的风险并不是单个资产标准差的简单加权平均,而且与各种资产的相互关系有关。

投资者通过选择彼此相关性小的资产进行组合时风险更小。

(4)资产组合的协方差反映组合资产共同变化的程度,因而资产组合的协方差越小组合资产投资的风险越小。

资产组合的协方差又取决于组合资产之间的相关系数,组合资产之间的相关性越小系数越小,组合资产风险越低。

这个原理说明通过多样化投资组合可以降低风险。

15、简述CAMP的基本内容。

(1)即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是在投资组合理论的基础上,寻求当资本市场处于均衡状态下,各资本资产的均衡价格。

(2)假设条件:

首先,假设资本市场处于均衡状态,同时假设每个投资者都根据资产组合理论进行决策,通过对投资者集体行为的分析,可以求出所有有效证券和有效证券组合的均衡价格,即资本市场线。

(3)所谓有效证券或有效证券组合是指:

预期收益率一定时,风险最小的证券或证券组合;

风险一定时,预期收益率最大的证券或证券组合;

不存在其他预期收益更高和风险更小的证券或证券组合。

如图:

表示无风险借贷利率,切点M是市场证券组合,理论上应包括所有上市的有价证券。

就是资本市场线,表示投资者在证券市场上所有的有效投资机会。

尽管每个人都希望达到高于资本市场线,但竞争力量将推动资产价格变动,使每个人都达到直线上的某点。

(4)的基本思想是:

达到均衡时人们承受风险的市场报酬,由于投资者是风险厌恶者,所以,所有风险资产的风险溢价总值必然为正,以引导人们持有风险资产。

(5)β值用来衡量单个证券的风险溢价与它对市场风险贡献程度,根据,在均衡状态下,任何资产的风险溢价等于其β值乘以市场投资组合的风险溢价。

(6)运用均衡方法,为金融市场的资产定价提供了理论依据。

这一模型在投资管理和公司财务实践中被广泛应用,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模型中的市场组合包括了所有的资产,在实证研究中难以准确模拟。

16、简述我国金融监管的基本原则。

1)依法管理原则。

2)合理、适度竞争原则监管重心应放在保护、维持、培育、创造一个公平、高效、适度、有序的竞争环境上。

3)自我约束和外部强制相结合的原则。

4)安全稳定与经济效率相结合的原则。

17、简述社会利益论关于金融监管必要性的分析。

金融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