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师1208考试批次《中国古代文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706950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3.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师1208考试批次《中国古代文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福师1208考试批次《中国古代文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福师1208考试批次《中国古代文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福师1208考试批次《中国古代文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福师1208考试批次《中国古代文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福师1208考试批次《中国古代文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福师1208考试批次《中国古代文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福师1208考试批次《中国古代文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福师1208考试批次《中国古代文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福师1208考试批次《中国古代文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福师1208考试批次《中国古代文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福师1208考试批次《中国古代文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福师1208考试批次《中国古代文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福师1208考试批次《中国古代文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福师1208考试批次《中国古代文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福师1208考试批次《中国古代文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福师1208考试批次《中国古代文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师1208考试批次《中国古代文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福师1208考试批次《中国古代文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师1208考试批次《中国古代文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福师1208考试批次《中国古代文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A、讽谕;

B、纪实;

C、闲适;

D、感伤;

E、杂律

5、唐宋散文八大家中的“三苏”是指(BCD):

A、苏序;

B、苏洵;

C、苏轼;

D、苏辙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1分)

1、汉初传授《诗经》学的共有鲁、齐、韩、毛四家,也就是四个学派,鲁、齐、韩三家诗都先后失传,我们今天读的《诗经》,就是毛诗一派的传本,所以后人又称《诗经》为《毛诗》。

2、庄子名周,生卒年不详,战国时宋国蒙(今河南省商丘市东北)人,曾为蒙地漆园吏。

3、继《诗经》、《楚辞》之后,两汉乐府诗成为中国古代诗歌史上又一壮丽的景观,作为一种新的诗体,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

4、阮籍的代表作是《咏怀诗》八十二首。

这些诗非一时一地所作,是其政治感慨的记录。

这些诗抒感慨,发议论,写理想,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政治抒情组诗的先河,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

5、李白的乐府诗其创新意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借古题写现事,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

再一方面,则是用古题写己怀,因旧题乐府蕴含的主题和曲名本事,在某一点引发了作者的感触和联想,用它来抒写自己的情怀。

6、与韩孟诗派同时稍后,中唐诗坛又崛起了以白居易等人为代表的元白诗派。

这一诗派的重写实、尚通俗是中唐文化转型时期文学世俗化的新思潮,其远源可以追溯到三百篇中的“风”诗和汉魏乐府民歌那里,其近源则是安史之乱以来一批具有写实倾向的诗人创作,尤其是伟大诗人杜甫的创作。

7、“楚辞”之名,始见于西汉武帝之时,这时“楚辞”已经成为一种专门的学问,与“六经”并列。

8、以“元祐”诗坛为代表的北宋后期是宋诗的鼎盛时期,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陈师道等人的创作将宋诗艺术推向了高峰。

9、稼轩词不仅转换了意象群,而且更新了表现方法,在苏轼“以诗为词”的基础上,进而“以文为词”,将古文辞赋中常用的章法和议论、对话等手法移植于词。

10、在元代登坛树帜、独领风骚的文学样式是元曲,包括剧曲与散曲。

11、马致远被誉为“曲状元”,他的散曲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与关汉卿散曲浓厚的市俗情趣相比,他的散曲则带有更多的传统文人气息。

12、晚明小品文创作风格上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趋于生活化、个人化,不少作家喜欢在文章中反映自己日常生活状貌及趣味,渗透着晚明文人特有的生活情调和审美趣尚。

公安派袁氏三兄弟的作品在这方面具有代表性。

13、《聊斋志异》就文体来说,其中有简约记述奇闻异事如同六朝志怪小说的短章,也有故事委婉、记叙曲微如同唐人传奇的篇章。

清代学者纪昀讥其“一书而兼二体”,鲁迅称之为“拟晋唐小说”,都是指的这种情况。

三、背诵(14分)

1、《梦游天姥吟留别》(6分)

答: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绿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扇,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2、《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4分)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3、《短歌行》(4分)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一比?

惟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敌,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四、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5分)

1、风、雅、颂:

“风”就是土调的意思。

“雅”是“王畿”之乐,这个地区周人称之为“夏”,“雅”和“夏”古代通用。

“颂”是专门用于宗庙祭祀的音乐。

2、赋、比、兴:

赋即铺陈直叙,就是对事物进行直接的陈述描写;

比即比喻,对事物加以形象的笔况,使它的特征更突出,更鲜明,或更能暴露其本质;

兴即起兴或发端,即先借用别的事物或所见的眼前之景起头,然后再引出所要歌咏的事。

赋、比、兴三者交相为用,互为补充,构成《诗经》表现手法的基本特征。

3、楚辞:

楚辞又称“楚词”,是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

作品运用楚地(今两湖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汉代时,刘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袭屈赋”的作品编辑成集,名为《楚辞》。

并成为继《诗经》以后,对我国文学具有深远影响的一部诗歌总集。

并且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五、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杜甫被誉为“诗史”的义涵是什么?

“诗史”的称号出现较早。

早在晚唐《本事诗·

高逸》就曾写道;

“杜甫逢禄山之难,流离陇蜀,毕陈于诗,推见至隐,殆无遗事,故当时号为诗史。

”’这时杜甫还在世,人们就这样称呼他的作品了。

后来宋祁在《新唐书》的《杜甫传》里也写道:

“甫又善陈时事,律切精深,至千言不少哀,世号‘诗史’。

”至于“诗圣”的称号,宋祁文章中已含有这个意思。

真正见诸文字的,是明代的《杜臆》作者王嗣爽,他在《梦少陵作》一诗里写道:

“青莲号诗仙,我翁号诗圣”。

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

“诗史”是指杜甫诗歌中所体现出来的“善陈时事”的现实主义精神和创作方法。

“善陈时事”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

一是所写为当时的重大事件或与重大事件有关。

具体到杜甫的诗歌是指“逢禄山之难,流离陇蜀”所见所闻所感。

这就与一般的反映现实区别开来。

否则,“诗史”就用得太泛了。

由于安史之乱是唐帝国由盛转衰的关键。

杜甫浓墨重彩地描述这一历史转折过程中的种种社会景象,使得他的诗具有深刻反映社会发展规律的意义。

二是“诗史”除了指作品所写的题材涉及社会重大事件外,还指作品所体现出来的思想认识是深刻的,对社会具有比较大的正面的思想教育作用。

这点在杜甫的于安史之乱前后所写的诗歌中也表现得十分突出。

2、分析《聊斋志异》中狐鬼世界的内涵。

《聊斋志异》中的优秀作品触及了一些重要的社会问题,在暴露社会黑暗,鞭挞丑恶现象,或是在昭示现实中人的美好品格、情操和理想方面,都达到了新的历史高度。

  首先,揭露了官府黑暗,官贪吏虐,豪绅为富不仁的现实,展示了封建社会末期政治的腐败,国家机器衰朽的景象。

如《席方平》、《促织》、《梦狼》、《红玉》诸篇,有的直指朝廷和皇帝,触及重大的政治问题,表现出了作者对现实的深刻认识。

  第二,对科举弊端的批判,其中多数篇章揭露了考官的昏庸和考试舞弊风。

如《贾奉雉》、《司文郎》等,嘻笑怒骂,妙趣横生,辛辣之极,有些篇章揭露了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

如《王子安》、《叶生》等,虽格调不同,或显示其可笑可卑,或显示其可怜可悲,但都开掘甚深。

  第三、赞美纯真的爱情,讴歌美好的心灵。

书中描写爱情、婚姻、家庭生活的篇什最多,而其中最使读者感兴趣的是那些人间男子与狐鬼花妖之女相亲近,相爱恋,相婚配的故事。

那些狐鬼花妖幻化的少女,虽性格各异,但大都秀外慧中,善良无私,不图富贵,不慕权贵,以才德取人,爱其所当爱者,且历经患难灾祸而不渝。

她们来去自如、随心所欲,没有封建礼教戒规所造成的拘泥、矫情、虚伪、死气沉沉等弱点,这与本书中所写的现实社会的妇女迥异,与作者所信奉的道德观念大相径庭。

在这里,作者陷入了不可自拔的矛盾境地。

①生活环境与艺术世界的矛盾;

②对现实的认识与对理想的追求的矛盾。

总之,《聊斋志异》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一位正直的农村中下层知识分子对现实的体察、感受以及他的是非观和审美情趣。

福师1203考试批次《中国古代文学》复习题二及参考答案

1、除孟郊之外,韩孟诗派较重要的成员还有( ABD)。

A.卢仝

B.马异

C.柳宗元

D.刘叉

2.“永明体”就是南朝齐武帝永明时期形成的新诗体,其代表作家是(ACD)。

A.沈约

B.谢灵运

C.谢朓

D.王融

3.骈文有那些特点(ABC)。

A.讲究对偶,又多用四六句,即四言的句子和六言的句子

B.在语音方面讲究平仄

C.多用典和华丽的辞藻

D.形散而神不散

4、唐传奇的影响是(ABCD)。

A.揭开了我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序幕

B.比较全面地采用史传文学的手法

C.把古代散文的巨大表现力发挥到了很高的地步

D.发展和丰富了六朝志怪中的反封建的爱情主题

5、《西游记》再创造的功绩表现在(ABCD)。

A.冲淡取经故事固有的浓厚宗教色彩,丰富了作品的现实内容

B.将带有理想色彩的孙悟空变成全书的中心人物

C.将大闹天宫提到卷首来开宗明义

D.以讽刺、幽默的笔调,渲染有关取经故事的神话传说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代表着2500年前约500多年间的诗歌创作成就。

2、《诗经》里的作品是按《风》、《雅》、《颂》三部分来编排的。

3、所谓“养生主”即为“养生的宗旨”,是讲养生之道的。

庄子所讲的养生不是养形,而是养神,是入道的一种体现。

4、《庄子·

天下》中自称其创作方法是:

“以卮言为曼衍;

以重言为真;

以寓言为广”。

5、屈原一生有两次飘荡在外的经历。

一次是汉北,另一次是在江南。

在长期的流放生活中,屈原积聚了深厚的悲痛和思念之情,并通过诗歌表达出来。

可以说,他的大部分诗篇都是与漂泊生涯有关的。

6、《天问》是楚辞中一首奇特的诗歌。

诗中一共提出了172个问题,大致次序是先问天地之形成,次问人事之兴衰,最后归结到楚国的现实政治,线索基本清楚。

7、《古诗十九首》出自汉代文人之手,但没有留下作者的姓名。

它作为一个整体收录在《文选》卷二十九,它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

这当中,除了游子之歌,便是思妇之词,抒发游子的羁旅情怀和思妇闺愁是它的基本内容。

8、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寻阳柴桑(今江西九江附近)人。

9、在晚明文学发展进程中,小品文的创作占据着一席重要的地位,它代表了晚明散文所具有的时代特色。

10、在以志怪传奇为特征的文言小说中,最富有创造性、文学成就最高的是清初蒲松龄写的《聊斋志异》。

11、《招魂》是在怀王死后,屈原为招怀王之魂而作。

全诗由引言、正文、乱辞三部分组成,内容主要是以宏美的屋宇、奢华的服饰、艳丽的姬妾、精致的饮食以及繁盛的舞乐,以招徕楚怀王的亡魂。

12、《有所思》是《汉铙歌十八曲》之一。

铙歌本为“建威扬德,劝士讽敌”的军乐,内容庞杂,叙战阵、纪祥瑞、表武功、写爱情者皆有。

13、曹操的诗,都是乐府诗,其内容和写作方法都与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一脉相承。

14、建安风骨指汉魏之际曹氏父子、建安七子等人诗文的骏爽刚健的风格。

南朝梁批评家刘勰的《文心雕龙》和钟嵘的《诗品》,都反复推崇建安时期的文风。

1、《天净沙•秋思》(4分)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雨霖铃》(5分)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待与何人说!

3、《师说》(5分)

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孔子曰: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1、小令:

小令是元朝散曲的一种,原是民间的小调,元时宋词渐渐凋零,伶人多向民间小调寻求突破。

文人的小令多半较典雅,民间的小令语言俚俗。

小令以描写为主,比起唐、宋诗词通俗生动,确有一番独特风格与精神。

一般以58字以内为小令,但近世学者多舍弃以字数的分类,《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九十九引《类编草堂诗余提要》说:

“词家小令、中调、长调之分自此书始。

后来词谱依其字数以为定式,未免稍拘,故为万树《词律》所讥。

”小令通常以一支曲子为独立单位,但可以重复,各首用韵可以不同。

2、江西诗派:

江西诗派的得名始于北宋后期,宋徽宗初年,吕本中在其所作的《江西诗社宗派图》中首先提出了“江西诗社宗派”的名称。

黄庭坚领导的“江西诗派”下陈师道、陈与义等25人,其中有10多人是江西人,而且他们所作诗歌的风格都是相同的,都遵循黄庭坚的诗歌风格,所以将他们称为“江西诗派”。

3、“韩孟诗派”:

“韩孟诗派”是中唐的一个诗歌创作流派,以韩愈为领袖,包括孟郊、李贺、卢仝、马异、刘叉。

他们主张“不平则鸣”,苦吟以抒愤,并互相切磋酬唱他们具有变态的审美趣味,“以丑为美”,以震荡光怪为美,以瘁索枯槁为美,以五彩斑斓为美。

表现出重主观心理、尚奇险怪异的创作倾向。

诗歌形成一种奇崛硬险的风格。

他们在艺术上力求避熟就生,标新立异,力矫大历诗风的平弱纤巧。

这种诗歌的新的追求与新的变化,积极推动了盛唐以后诗歌艺术境界的开拓。

1、论述晚明小品文的特点。

晚明小品文创作风格上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趋于生活化、个人化,不少作家喜欢在文章中反映自己日常生活状貌及趣味,渗透着晚明文人特有的生活情调和审美趣尚。

  晚明小品文的另一个特点是率真直露,注重真情实感,不论是描写个人日常生活,表达审美感受,还是评议时政,抨击秽俗,时有胸臆直露之作。

张岱《自为墓志铭》以坦露的笔法写出自己年轻时“极爱繁华”的生活经历,且不论这种生活态度的是与非,客观上他在作品中塑造出了一个真我的形象,不带虚浮习气。

袁宏道《叙陈正甫会心集》阐述的“世人所难得者唯趣”,“夫趣得之自然者深,得之学问者浅”的道理,无所隐讳地表露出崇尚“无拘无缚”、“率心而行”的真实心态。

而王思任的《让马瑶草》则显出“笔悍而胆怒,眼俊而舌尖”(张岱《王谑庵先生传》)的风格。

马瑶草即南明权相马士英,瑶草为其字。

文章痛斥了马士英专权祸政以及南明政权覆灭之际奔逃自脱的行径,其中写道:

“当国破众散之际,拥立新君,阁下辄骄气满腹,政本自出,兵权在握,从不讲战守之事,而但以酒色逢君,门户固党,以致人心解体,土气不扬。

叛兵至则束手无措,强敌来则缩颈先逃,致令乘舆迁播,社稷丘墟。

观此茫茫,谁任其咎!

”词意慷慨直率,淋漓犀利,作者胸中积藏的激愤昂直之气跃然纸上。

在晚明文学发展进程中,小品文的创作占据着一席重要的地位,它代表了晚明散文所具有的时代特色。

顾名思义,小品文体制较为短小精练,与“舂容大篇”相区别。

体裁上则不拘一格,序、记、跋、传、铭、赞、尺牍等文体都可适用。

对个人游赏生活的投入和乐于在作品中给予表现,从另一个方面增强了晚明文人在日常生活中捕捉美、鉴赏美的能力,提高了游赏小品的艺术价值,特别是一些描写自然美景与反映赏玩情怀的作品在表现手法上更趋雅致、自然。

2、结合作品陶渊明诗歌中的情、景、理是如何统一的。

陶渊明的诗大都是抒情作品,他把自己的感情象一股泉水渗透于景物描写中,从而使情与景得到了有机的统一。

陶渊明的写景,决不是纯客观地刻画景物,片面地追求形似,而是着重总体意象的把握,把感情融于景物之中,从而把人带入到诗中的境界中去。

苏轼说:

“观陶彭泽诗,初若散缓不收,反复不已,乃识奇趣。

”所谓“奇趣”正是从意境产生的。

由于他的诗有意境,因而也就全篇浑然一体,这个特点与后来谢灵运的诗形成了对比。

谢诗重句,陶诗重意,谢诗雕琢,陶诗天成。

所以方东树《昭味詹言》中说:

“陶公不烦绳削,谢则全由绳削,一天事,一人功也。

”情、景、理交融的艺术境界。

诗歌创作中,情、景、理三者交融是至关重要的,而情又是最为重要的。

离开情的景就是没有了生气,离开情的理更是“淡乎寡昧”的空理,景和理如果没有浓厚的感情渗透,便失去了作品的生命力。

陶诗在处理这一关系时,达到了较高的艺术境界。

 

(1)陶渊明并不是只有如前所述的以平淡自然为主要特征的作品,他也写过些涉及现实政治,或直接表现内心的强烈情绪的诗篇。

如《述酒》诗,虽然辞义隐晦,不易读懂,但其内容关系到晋、宋更代的一些政治大事,当无疑问。

(2)在陶诗中,飞禽走兽、花卉草木和山水都包含了强烈的思想感情。

他作诗无意于模仿山水,也不在乎什么似与不似,只是写出他自己胸中的一片天地。

陶诗发乎事、源乎景、缘乎情,而以理统摄。

在南山下张开翅膀的新苗,伴随他锄草归来的月亮,依依升起的炊烟,不嫌他门庭荒芜重返旧巢的春燕,在中夏贮满清阴的堂前林,床上的清琴,壶中的浊酒,以及在他笔下常出现的青松、秋菊、孤云,飞鸟,都已不是寻常的事物,它们既是客观的又是体现诗人主观感情与个性的,既是具象的又是理念的。

  (3)陶诗又善于寓情于理,把自己对人生、对现实的深刻认识形象化,把诗情与哲理、与景物紧密结合起来,因而给人以清新自然、毫不枯燥的感觉。

福师1203考试批次《中国古代文学》复习题三及参考答案

1.辛派词人包括以下哪些人?

(ABCD) 

A.张孝祥

B.陆游

C.陈亮

D.刘过

2、关于《诗经》的编集,有哪几种说法?

( ABD)

A.采诗说

B.献诗说

C.编诗说

D.孔子编纂说

3、陈绎《诗谱》赞叹《行行重行行》的“四真”包括:

( ABCE)

A.情真

B.景真

C.事真

D.人真

E.意真

4、李商隐诗歌的特色是(ABCD)。

A.深情绵邈

B.绮丽精工

C.借助恰当的历史类比,使容易写得平淡地内容显得新鲜

D.善于化用神话志怪故事,点染意境气氛

5、“三言”包括(ABC)。

A.《喻世明言》

B.《警世通言》

C.《醒世恒言》

D.《清平山话本》

1、《诗经》最初并不叫《诗经》,在孔子时代,《诗经》有两个名称:

一个是简称为《诗》,另一个称为《诗三百》。

2、赋、比、兴与风、雅、颂旧时合称"

六诗"

或"

六义"

3、庄子思想秉承老子而有所发展、有所变异,但在核心学说"

道"

的认识上完全是一脉相承的。

4、战国时期出现的楚辞,在中国文学史具有特殊的意义。

它和《诗经》共同构成中国诗歌史的源头。

5、《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带有自传性质的一首长篇抒情诗。

6、嵇康诗的风格,刘勰《文心雕龙》评为:

“嵇志清峻。

”锺嵘《诗品》评其诗为“峻切”,也是相同的意思。

7、陶诗成功地将“自然”提升为一种美的至境;

将玄言诗注疏老庄所表达的玄理,改为日常生活中的哲理;

使诗歌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并开创了田园诗这种新题材的作品。

8、李白歌行的创作成就比乐府高,但两者之间的界限不容易划清。

一般将李白古诗中以歌、行、吟、谣等为题的纵情长歌,作为其歌行的代表。

9、孟郊作诗以苦吟著称,注重造语炼字,追求构思的奇特超常。

10、《赤壁赋》沿用赋体主客问答、抑客伸主的传统格局,抒写了自己的人生哲学,同时也描写了长江月夜的幽美景色。

11、杜甫的诗被认为是“诗史”。

12、春秋三传是指阐释《春秋》的三部书,即《左传》、《谷梁传》和《公羊传》。

13、“新乐府”一词是白居易提出来的。

14、《苏武传》出自《汉书》。

15、郭茂倩《乐府诗集》把乐府诗分为十二类。

1、《诗经·

卫风·

氓》(5分)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