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型大学应纳入高教发展战略.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719389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44.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特色型大学应纳入高教发展战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特色型大学应纳入高教发展战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特色型大学应纳入高教发展战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特色型大学应纳入高教发展战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特色型大学应纳入高教发展战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特色型大学应纳入高教发展战略.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特色型大学应纳入高教发展战略.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特色型大学应纳入高教发展战略.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特色型大学应纳入高教发展战略.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特色型大学应纳入高教发展战略.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特色型大学应纳入高教发展战略.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特色型大学应纳入高教发展战略.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特色型大学应纳入高教发展战略.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特色型大学应纳入高教发展战略.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特色型大学应纳入高教发展战略.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特色型大学应纳入高教发展战略.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特色型大学应纳入高教发展战略.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特色型大学应纳入高教发展战略.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特色型大学应纳入高教发展战略.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特色型大学应纳入高教发展战略.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特色型大学应纳入高教发展战略.docx

《特色型大学应纳入高教发展战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特色型大学应纳入高教发展战略.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特色型大学应纳入高教发展战略.docx

特色型大学应纳入高教发展战略

特色型大学应纳入高教发展战略

计算机职业英语将开考

如何点燃毕业生创业之火

构建一体化的辅导员培养体系

武汉大学将投1.72亿加强本科教学

搞好教学督导要掌握人际沟通技巧

湖南大学重大科研项目吸纳本科生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为行业培养能吃苦能奋斗的人才

大连理工“外联内合”促就业

高层次留学人才集聚计划明年启动

职业态度成为大学生求职的重要因素

美国大学治理理论的演进对建设和谐校园的启示

江苏研招向“专才”倾斜

为大学生补上婚恋教育这一课

河南农大面向市场调整专业

浙江林学院学生带着作品求职

特色型大学如何做强行业特色

2007年高校十大科技进展揭晓

特色型大学应纳入高教发展战略

由北京邮电大学发起并承办的首届高水平特色型大学发展论坛今天在京举行,教育部直属的22所具有突出办学特色的高水平大学应邀参会。

教育部副部长赵沁平出席并讲话。

  据了解,参会学校都是原来由行业部门主管,具有突出的行业背景和显著的专业特色。

随着我国高教的快速发展和体制改革,这批特色型大学如何重新定位,如何继续保持优势和特色,如何更好地为行业服务,如何建立新的发展道路和模式等话题,成为讨论的热点。

  赵沁平说,特色型大学是高等教育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产物,是又快又好培养社会所需专门人才的产物,是发展行业所需共性技术的产物。

高水平特色型大学应该有行业精英人才培养理念和相应的大学文化,优势学科在国内或者国际领先,成为行业共性技术研究的基地、国家行业发展战略的研究基地以及发展行业创新文化的中心。

根据各学校历史文化积淀、行业背景的不同,高水平特色型大学应把握自身的发展,培养具有国际能力的民族行业精英人才,大力开展行业共性技术研究,建立有效的行业产学研结合机制和广泛的行业企业合作网络,成为国家的行业发展战略智囊,把发展优势学科和优化学科布局相结合,做到立行业需求之地,顶国际领先之天。

与会代表建议,大力扶持特色型大学的发展应该纳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战略,建立针对特色型大学的科学的评价体系,营造适合特色型大学发展的公平合理的竞争环境,对于坚持走特色化道路的学校给予更多的政策性支持,建设一个和谐发展、更加有效的高教框架体系,使特色型大学为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教育报》2007年12月12日第1版

计算机职业英语将开考

据教育部考试中心消息,NCRE计算机职业英语考试2008年上半年将在全国部分省市试点,下半年正式开考。

该考试是由教育部考试中心主办的IT行业英语水平考试。

考试对象包括IT从业人员和准IT从业人员,根据IT行业商务及技术工作需要,从听、说、读、写4个方面考查考生在商务、技术工作环境下使用英语的技能。

  NCRE计算机职业英语考试对IT行业应聘者的英语水平进行评估,测查其是否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作为招聘甄选的测评依据;评估IT行业在职人员的英语水平,作为晋升、培训等决策的参考;为高校开展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提供评价手段。

  NCRE计算机职业英语整个考试体系分为三级,明年下半年正式开考的是NCRE职业英语一级。

  NCRE计算机职业英语一级针对计算机操作员、计算机维修人员、计算机一般销售人员、网络编辑员、网络客服人员、办公文秘等岗位对英语技能的要求而设计。

通过一级考试的考生应具备计算机入门知识,应能在日常生活、与信息技术相关的工作环境中运用英语进行简单的交流。

  在语言知识方面,要求考生掌握基本的语法知识,掌握1500个以上基础英语词汇及词组,以及计算机软硬件和基本操作的常用词汇。

  在语言技能方面,听、说、读、写技能要求分别为:

能听懂熟悉的日常生活及与信息技术相关工作场景中的英语对话;考生应能理解主旨要义和获取具体信息;能在熟悉的日常生活及与信息技术相关工作场景中进行简单的英语对话。

考生应能提供简单的信息和就简单信息进行询问;能读懂日常生活及与信息技术相关工作中简单的英文资料,如产品标志、用户界面、广告、简单操作说明等。

考生应能理解主旨要义、获取具体信息以及根据上下文推测生词的词义;能填写日常生活及与信息技术相关工作中常见的表格,能写简单的便条、信件等。

考生应能较准确地传达信息,掌握信件、便条等应用文的基本格式,并且比较正确地使用语法、词汇和标点,能正确地拼写。

  考试形式为笔试(2009年开始改为上机形式),考试时间为90分钟,满分100分。

试卷分为听力、词汇、阅读理解和写作4部分:

第一部分为听力,考查考生对日常生活及工作场景中英语口语的理解能力。

  第二部分为词汇,考查考生对计算机基本术语、概念的识别和理解能力。

第三部分为阅读理解,考查考生对日常生活及工作环境中常见的简单英语资料的理解能力。

该部分由A、B、C三节组成:

A节为仔细阅读;B节为快速阅读;C节为填空题,要求考生根据所读内容填写表格、信件或摘要等。

第四部分为写作,考查考生书写日常生活及工作环境中应用文的能力,要求考生根据试题提供的场景和要求写便条和简短信件等。

  NCRE计算机职业英语一级暂不开设口语考试,但是要求考生能在日常生活及工作环境下的人际交往中进行简单应答,应答技能的考查在听力部分进行。

  NCRE计算机职业英语一级考试教材分为12单元,以IT公司业务和活动为线索进行编排,各单元内容分别为:

求职(GettingaJob)、入职第一天(FirstDayatWork)、办公室日常工作(OfficeRoutine)、公司内部交流(InternalCommunication)、销售电脑(SellingComputer)、技术支持(TechnicalSupport)、拜访客户(VisitingCustomers)、推销新产品(Promot鄄ingNewProducts)、解决问题(Trouble-shooting)、在岗培训(On-JobTraining)、业绩评价、(PerformanceReview)和社交(Socializing)。

教材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配有听力光盘。

各单元的第一部分以介绍性的文字导入IT专业词汇,然后围绕本单元业务话题展开听、说、读、写模块联系,各单元还有补充阅读材料,方便读者补充专业知识。

据悉,教育部考试中心还将陆续推出NCRE计算机职业英语二级和三级,以满足IT和准IT行业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岗位对职业英语技能评估的需求。

二级和三级考试将根据相应级别的英语教学大纲要求和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对考生的专业知识以及在技术和商务场景中对英语的使用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中国教育报》2007年12月12日第6版

如何点燃毕业生创业之火

大学生有创业教育需求及创业欲望

  大学生迫切需要创业教育。

日前完成的对全国近万名大学生的调查数据显示:

31.96%的大学生认为学校进行创业创新教育非常必要、44.01%的大学生认为有必要。

即赞成学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比例为75.97%,3/4以上的学生希望接受创业教育。

  可见我们的高校应当满足大学生的需要,开展创业教育。

  调查统计的结果表明:

支持大学生创业的占57.7%,远高于有所保留的26.2%,反对的占4.2%,没有意见的占8.6%。

而大学生对创业普遍持支持的态度。

大学生中有强烈创业意愿的占25.93%,有创业意愿的占53.02%,两者共计占78.95%。

根本不想创业的占7.61%。

在“应当在什么时候进行创业”的问题上,大学生选择工作一段后的占52.8%,选择只要有创业意愿随时可以创业的占23.8%,选择毕业时创业的占13.0%,选择在校期间创业的占10.0%。

  数据表明,大多数大学生有创业的意愿,对创业持支持态度并在创业时间的选择上是非常理性的。

选择毕业时和在校创业的共计23%,他们如果能够成为现实的创业者,这样的比例就与美国等世界发达国家的大学生创业的比例基本一致。

而美国等发达国家经济的活力正是大学生创业的结果。

例如,美国95%的财富是由创业的一代在1980年以后创造的,创业是美国经济增长的秘密武器。

  可以说:

呼唤和提倡大学毕业生创业,是大学毕业生的主观需要,也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同时,必须看到:

提倡开展创业教育是基于大学生需要完善自我,都应当具有开创自己事业的能力。

提倡大学毕业生创业,并不是要求所有的大学生一毕业都去创办企业,这是不现实的。

  现实中影响大学毕业生创业的不利因素很多,最大的不利因素可以归纳为:

一无资金、二无场地、三无经验。

因此,毕业生要创业,必然需要外界的扶持。

  三种模式扶持毕业生成功创业

  我国各地方扶持大学生和毕业生创业的模式基本上可以分为政府主导型、市场拉动型和混合型三类。

  政府主导型

  政府主导型的特点是:

政府出资,设立扶持大学生、毕业生创业的“天使基金”,利用高等学校的高科技园区,建设大学生或毕业生创业孵化基地(园区),经过对创业项目的审定评估,筛选出孵化项目,入住基地(园区),给予使用场地的优惠,并且给予如工商注册、财务管理、经营、法律援助等方面的专业辅导。

一般孵化期是两年,之后出园区。

孵化成功的退还“天使基金”,不成功者,不需要退还。

  政府主导型的扶持大学生创业的省市主要有上海和辽宁。

  上海模式为政府出资、设立5亿元的“天使基金”扶持大学生的科技创业;成立基金会,构建专业化社会管理模式;坚持公益性、非营利性,鼓励支持科技成果转化,为大学生创办企业服务;以资金为纽带、大学科技园为基础,建设孵化基地,其特点是由政府主导,设立创业基金以孵化基地为平台,通过高校运作,扶持大学生高科技创业,走了一条高端创业路线。

  辽宁模式为主管毕业生就业部门建设省级孵化基地,市、县劳动部门挂大学生创业就业中心牌。

建设省、市(县)、高校三级大学生创业孵化体系,形成完善的孵化和联动机制;举办大学生创业成果展洽活动,促进创业项目、成果有效对接;在全省高校普遍开展创业教育;“自主创业证”成为毕业生享受创业优惠政策的通行证。

其最突出的特点是创造性地设立了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证”。

“自主创业证”上注明了政府对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各项优惠。

通过一张“自主创业证书”,把散在教育、劳动、工商、税务等与毕业生创业有关部门的职能内对毕业生创业的优惠“串”了起来,落到了实处。

  市场拉动型

  市场拉动型是相对政府主导型而言的。

特点是政府以创造和优化社会创业环境为工作重点,放手高等学校和大学生,各自进行多种形式的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社会的市场环境因素成为大学生创业的拉动力。

最具有典型意义的市场拉动型是浙江模式。

  浙江模式是学校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场地、经费支持,切实解决大学生创业无场地、无资金难题;以校为主,因校制宜、各具特色。

依据浙江高校扶持大学生创业的不同特点可以分为4种类型:

“全真的环境下”进行大学生创业与创业教育:

大学生必须按照国家工商、税务管理有关规定进行注册登记,学校划出孵化场地,供学生创业,并配备有企业实际工作经验的教师专门负责此项工作。

所创办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完全按照市场化运作,依法纳税,优胜劣汰。

  “模拟环境下”进行大学生创业与创业教育:

大学生申请,学校仿真发给工商、税务执照,在校内开业。

经营店铺的大学生毕业了,店铺转让给新的在校学生,继续经营。

  “模拟实操环境下”进行大学生创业与创业教育的特点是由学校注册公司,学生组成公司的项目组,进行创业经营活动,学校进行辅导,开展大学生创业与创业教育。

公司的实际操作者是学生,但不是公司的法人,公司的法人是学校指派的工作人员,故称为模拟实操。

  “混合环境下”进行的大学生创业与创业教育是指在一些高等学校中,既有在校生申办的法人公司,也有在学校内成立工作室,更有利用学校周边市场,摆摊兼职等。

学校有意识地进行扶持和开展创业教育。

  浙江模式是高等学校以扶持在校大学生为对象,开展大学生创业和创业教育的一类模式。

对于扶持毕业生的创业来说,是他们创业的前期准备。

  浙江省的毕业生创业,主要是社会市场环境的推动。

  混合模式

  广东的大学生和毕业生创业和创业教育,既有市、区地方政府扶持主导毕业生创业的,又有社会市场因素拉动、高等学校扶持大学生进行创业实践的两种形式。

因此,把这样一类地方的现象,归纳为混合模式。

  但是,从全国总体上看,扶持大学毕业生创业的环境还处在需要进一步制订扶持政策和加强落实政策、措施的阶段。

  不管是哪种模式,由政府主导扶持毕业生成功创业是创业创新时代的主流。

  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创造有利于毕业生创业的条件,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是必不可少的。

政府主导不是包办一切,主要是提供政策、必要的资金和扶持孵化基地(园区)的建设。

  发挥孵化基地对毕业生创业的指导作用。

加强毕业生创业孵化基地的建设,对提高毕业生创业的质量和成功创业都有重要的作用。

要充分考虑孵化基地的公益性定位,在政策设计上对其性质、地位给予明确。

  加大对毕业生创办小型公司的资金扶持力度。

上海建立的扶持毕业生创业的“天使基金”,是成功的事例。

  转变鼓励毕业生创业是因为就业难的观念。

毕业生创业不仅是就业的一种形式,鼓励和扶持毕业生创业有利于提高我国创业的整体质量,有利于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并且各地方扶持他们创业的成功,就能够为地方创造就业、税收和繁荣。

  高等学校注重创业创新教育 

  大学是创新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成为“经济发展的原动力”。

20世纪后期国际上提出“创业教育是未来的劳动者应该掌握的第三张教育通行证”、“毕业生将愈来愈不仅仅只是求职者,而首先将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

”、“高等学校,必须将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作为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这些主张以来,在世界范围的高等教育领域正掀起一场以创业教育为核心内容的改革。

  美国波士顿银行于1997年发表了历时7年研究的题为:

《MIT:

冲击创新》的报告。

该报告显示,如果把MIT(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校友和教师创建的公司组成一个独立的国家,那么这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将排在世界的第24位。

说明了大学对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大影响。

美国表现最优秀的50家高新技术公司有46%出于MIT的创业计划大赛。

  提倡大学生创业和创业教育就是要使我国的大学跟上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步伐,成为国家和地区创新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经济发展的原动力”。

同时,大学要扶持掌握创新知识的大学生进行创业,要为我国走创新型国家发展道路提供支持和保障。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进程也是培养和造就创新型人才的历程。

在2006年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我国政府提出到2020年,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能力显著增强,取得一批在世界具有重大影响的科学技术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的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

  建设创新型的国家,毫无疑问需要创新人才来实现,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地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创新人才的规模与数量。

我国现在具有较高素质的大学生创业的比例比较低,不到毕业生总数的1%,而发达国家一般为20%至30%。

  高等学校在实验室取得的科技成果不等于生产力,需要有人来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无疑,具有专业知识和创业能力的毕业生是其合适的人选之一。

我们在上海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扶持的大学生创办的企业中,就看到了一批这样的企业。

也就是说,扶持大学生和毕业生创业是高等学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必然要求;是促进科技成果转换的一种形式;是提升我国创办企业的质量的重要途径;更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

  为了实现国家扶持创业的目标,我们的高等学校应发挥自身智力资源的优势,要适应提倡大学生创业的要求,发挥各自应有的作用,重新定位各类高等学校在创新社会中各自的位置。

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高质量的、具有创新能力的、能够在各种岗位进行创业的人才。

大学生创业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支持和良好的市场环境。

政府要在“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方面有具体的作为。

高等学校要为落实“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发展战略,特别是培养创新型人才作出应有的贡献。

《中国教育报》2007年12月12日第8版

构建一体化的辅导员培养体系

辅导员具有高校教师和管理人员的双重身份,是高校教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

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建立一支职业化、专业化和专家化的辅导员队伍尤为重要。

为此,需要我们创新辅导员培养模式,建立职前培养与职业发展相结合、岗前培训与在职培训相结合、导师引领与自我设计相结合一体化的培养体系,提高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

  正如教师专业化是世界性潮流一样,辅导员专业化也是未来社会发展趋势,要提高辅导员专业化水平,既需要职前培养,更需要与辅导员成长相适应的岗前和职后培训,努力建立分阶段、分层次、多形式的辅导员培训体系。

具体内容包括:

岗前适应期培训,让辅导员尽快转变角色,熟悉学生管理事务,了解学生教育管理的相关政策、制度,适应工作岗位要求;探索期培训,让辅导员在适应角色的基础上,探索学生教育管理的规律性、心理咨询和生涯辅导的技巧与策略,尝试开展相关科研工作,不断提高职业发展能力;建立期培训,鼓励辅导员更新教育理念,拓展知识面,在教育管理工作中形成自己的风格和模式,确立自己的研究领域和方向,开设相关教育管理或咨询辅导课程;成熟期培训,帮助辅导员坚定职业信念,克服“职业倦怠”,创新工作思路,引导辅导员走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之路。

  辅导员的成长是一个动态的、渐进的发展过程,个人、学校、社会环境都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特别在其成长初期,外部力量的支持、帮助对其顺利走好职业生涯第一步至关重要。

借鉴国内外高校专业教师的培养模式,可以对院系初任的辅导员实行导师制,即院系选拔政治理论水平高、学生工作经验丰富的专职党政干部或资历较高的辅导员担任初任辅导员导师,通过“一对一”的传帮带,不断促进初任辅导员职业成长、成熟。

  导师是初任辅导员职业发展的监督者、引路人,是初任辅导员教学、科研工作的指导者、促进者。

导师要与初任辅导员定期或不定期见面,通过个别辅导、现场指导等形式指导初任辅导员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掌握科学的教育管理、咨询辅导的方法,不断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提升辅导员的素质和水平。

具体说有三个方面的任务:

  一是导师要指导初任辅导员迅速熟悉院系情况,了解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学生特点,特别要掌握贫困生、有心理障碍学生等的详细资料;二是要让初任辅导员了解院系学生工作的特点和要求,熟悉学生教育管理的制度和政策等;三是指导初任辅导员确立研究方向,开展学术研究。

辅导员有没有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以及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不仅影响辅导员职业生涯发展的方向和目标,而且影响其发展的速度和深度、质量和水平。

因此,在辅导员中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是其自身发展的要求,也是建设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的现实选择。

要让辅导员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常识。

在职业生涯规划中要引导辅导员树立“大生涯”观念,妥善处理好职业和生活、工作和家庭的关系,不断促进自我成熟、职业成熟,提高生活质量。

《中国教育报》2007年12月13日第4版

武汉大学将投1.72亿加强本科教学

记者今天从武汉大学“本科创新性人才培养研讨会”上获悉,为进一步提升本科教学质量,该校将斥资1.72亿元实施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卓越工程”,以进一步提高本科教育中心地位。

  据悉,在去年以优异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后,武汉大学更加明确了“追求卓越品质,打造世界一流本科教育”的发展战略,计划从今年开始至2010年的4年内提供1.72亿元保障“卓越工程”的实施。

  该校此项工程计划到2010年建设10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0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00个项目进入国家创新性实验计划,12人进入“国家教学名师”队伍,30个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30个国家级特色专业,50个专业通过教育部本科专业认证试点,50门课程成为国家级精品课程,10门课程成为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每年聘请50名国外一流大学教师来校讲授本科课程,每年选派100名教师出国进行教学观摩、课程进修和学习培训,在本科生中每年选派500名优秀学生到国外知名大学交流学习。

据武汉大学党委书记顾海良介绍,该校计划通过“卓越工程”的实施,力争推出一系列在全国有较大影响、为同类高校普遍认可的教学改革成果和经验。

《中国教育报》2007年12月14日第1版

搞好教学督导要掌握人际沟通技巧

教学督导机构的基本职责是对学校教育质量进行监控,对学校教育的全过程进行督促和引导,向学院领导及社会提供可以信赖的质量研究报告,保障学校教育的质量稳步提高。

教学督导机构在学校教学及管理工作中必然地应该充当起桥梁的作用,因此,良好的人际沟通是督导工作的一个关键性问题。

  做好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沟通教

  学督导员要对教学的全过程进行督促和引导,必须做好两个方面的沟通工作:

一是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二是教师与教学管理机构以及领导之间的沟通。

  教学督导员必须到教学一线与教师和学生进行深入的接触。

除了研究教学计划、听课评课、检查教案、检查学生作业等基本工作项目外,更多的工作应该放在与教师、学生的直接沟通方面。

  对教师而言,主要可采取个别交谈的方式进行沟通,了解教师工作方面的困难、思想方面的困惑,以及一些生活和工作方面的要求。

对一些年轻教师尤其应该这样。

  对学生而言,可通过召开座谈会、发放情况调查表、通过网络平台等方式进行沟通,以此了解学生对学校教育环境、课堂教学的意见,了解他们学习及生活方面的一些问题。

实践证明,督导员与学生的接触是比较受欢迎的,督导员在他们眼中常常是学校的代表,所以,他们有什么困难和要求,很愿意与督导老师交流。

  以沟通促进督导工作自身的完善

  督导工作人员一般都由各专业骨干和富有教学经验的教师担任。

但是,督导员所面对的是不同的教学单位和教师,因此总会有专业不太对口的情况。

解决这个问题只有要求督导员与专业骨干积极沟通和努力学习。

有了这个基础,才谈得上对教学质量的监控。

这里的权威性必须建立在取得和谐共识的基础之上,只有这样才能克服先天的不足。

  学院督导体系的形成和完善需要一个较长的摸索过程,由不尽合理的状况到形成科学性、实用性、先进性齐备的管理模式,这个系统的建设仅仅有督导工作人员的努力是不够的。

可以说,这个体系的形成也是一种权威确立的过程。

首先需要学院领导及广大教师和学生的认可。

督导工作要在学院领导与基层教学单位之间、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在先进与落后之间、老教师与青年教师之间、以及不同的专业之间架设桥梁,加强沟通,才能找出最为科学人性和高效率的工作模式。

  因此,在教学督导的实践中,需要经常地收集大家对督导工作的意见和要求,及时修正工作方法和工作内容。

  督导员应研究掌握沟通的技巧

  督导员所做的工作,说到底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通过听、说、问、看,以达到调查了解教学情况、宣传和贯彻学校教育思想,对教学的过程进行管理的目的。

笔者认为督导工作人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基本方面。

  与教师沟通,要做到善询问和多倾听。

询问与倾听的行为,是最基本的沟通形式,但运用得当与否,效果是有很大区别的。

对于与教师的“问与听”,其一,要善于询问和表达意见。

要善于控制自己,既要维护原则,又不能因此去伤害别人。

其二,要有换位思考的基本素养,了解对方的立场以及对方的需求、愿望、意见与感受,引导对方发表意见。

  与学生的沟通,要注意态度平易近人,形式上要注意民主,方法上多用启发。

学校关注教学质量,学生是直接的受益者,所以,督教督学活动一般而言都能得到学生的支持和响应。

抓住学生关注的问题,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因势利导,进行启发和引导,这样才能有助于了解到更多的教学实际情况,而且可以为创建和谐的教学气氛做一些基础性的工作。

与管理干部沟通要多一点理解与体谅。

督导工作需要与教学管理干部有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