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720445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1,018.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烟台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烟台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烟台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烟台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烟台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烟台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烟台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烟台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烟台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烟台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烟台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烟台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烟台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烟台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烟台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烟台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烟台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烟台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烟台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烟台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烟台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

《烟台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烟台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烟台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

烟台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

烟台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

1.以下实验中,酒精的用途不正确的是(  )

A.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可用酒精对离体的胡萝卜韧皮部组织进行消毒

B.观察花生种子中的脂肪用酒精洗去染液浮色

C.提取和分离光合色素实验中用酒精做提取液

D.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用酒精作为解离液

【答案】D

【详解】A、植物组织培养时,需对外植体进行消毒,即先用70%的酒精进行处理,再用0.1%的氯化汞溶液进行消毒,A正确;

B、观察花生种子中的脂肪需用体积分数50%的酒精洗去浮色,B正确;

C、提取和分离光合色素实验中酒精(无水乙醇)作提取液,C正确;

D、“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解离液由盐酸和酒精配制而成,使得组织细胞分离开来,D错误。

故选D。

2.海藻糖是由两个葡萄糖结合而成的二糖,其结构稳定,能帮助酵母菌度过不良环境。

在无生存压力的状态下,葡萄糖的代谢产物G6P等可抑制海藻糖的合成,同时细胞会降解已经存在的海藻糖。

有生存压力状态下,转运蛋白将细胞内合成的海藻糖运至膜外,结合在磷脂上形成隔离保护,有效地保护蛋白质分子不变性失活。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海藻糖是二糖,因此会与斐林试剂反应呈现出砖红色沉淀

B.无压力状态下细胞中海藻糖含量增加有利于能源的储备

C.酵母菌代谢速率减慢时,细胞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例升高

D.据题分析,干酵母的活化过程中G6P的含量会增多

【答案】D

【详解】A、海藻糖属于非还原糖,不能与斐林试剂反应呈现出砖红色沉淀,A错误;

B、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无压力状态下,细胞中的海藻糖的合成会被抑制,且已经存在的海藻糖会被降解,B错误;

C、细胞中自由水的含量越高,代谢越旺盛,因此酵母菌代谢速率减慢时,细胞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例会降低,C错误;

D、据题分析,干酵母的活化过程中,其生存压力减小,G6P的含量会增多,以抑制海藻糖的合成,D正确。

故选D。

3.破骨细胞可吞噬并降解骨组织中的羟基磷灰石(HAP),HAP在溶酶体中水解酶的作用下降解释放出Ca2+等离子,从而促进骨组织的发育和重构。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破骨细胞的吞噬过程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

B.吞噬过程会伴随着ADP的生成使细胞内ADP的含量明显增多

C.Ca2+等无机盐在细胞中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

D.处于低温环境中的破骨细胞吞噬并降解骨组织中HAP的速度会减慢

【答案】B

【详解】A、破骨细胞的吞噬过程是细胞膜的胞吞过程,依赖的是细胞膜的流动性,A正确;

B、吞噬过程消耗ATP会伴随着ADP的生成,但是ADP与ATP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因此细胞内ADP的含量不会明显增多,B错误;

C、细胞中的无机盐大多数是以离子的形式存在的,C正确;

D、破骨细胞可吞噬并降解骨组织中的羟基磷灰石(HAP),其降解HAP过程需要酶的催化,而低温会导致酶的活性降低,因此处于低温环境中的破骨细胞吞噬并降解骨组织中HAP的速度会减慢,D正确。

故选B。

4.将家兔红细胞置于不同浓度的溶液中,水分子的跨膜运输示意图如下(箭头方向表示水分子的进出,箭头粗细表示水分子出入的多少)。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一段时间后,甲细胞的吸水能力会增强

B.图中乙细胞不能发生渗透作用

C.光学显微镜下无法观察到图中乙细胞有水分子的进出

D.可用家兔、鸡等常见生物材料

红细胞制备纯净的细胞膜

【答案】D

【详解】A、由于甲细胞处于高浓度溶液中,细胞失水量大于吸水量,一段时间后,甲细胞的吸水能力会增强,A正确;

B、渗透作用的条件是半透膜和浓度差,则甲细胞和丙细胞与外界溶液存在浓度差,能发生渗透作用,乙细胞不能发生渗透作用,B正确;

C、光学显微镜无法观察到水分子运输,C正确;

D、鸡成熟的红细胞含有细胞核和细胞器,细胞内膜结构会干扰实验结果,D错误。

故选D。

5.正常情况下,胰腺合成的胰蛋白酶原无活性,可被肠激酶识别,从羧基端切掉一小段六肽,转变成有活性的胰蛋白酶。

胰腺炎是胰腺被胰蛋白酶消化而引起的一类疾病,患者血清中胰蛋白酶含量较高。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胰蛋白酶比胰蛋白酶原少了6个肽键

B.肠激酶抑制剂可缓解胰腺炎的症状

C.提取的肠激酶应该在其最适温度下妥善保存

D.该六肽由6个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而成,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

【答案】C

【详解】A、胰蛋白酶比胰蛋白酶原少了6个肽键,A正确;

B、肠激酶抑制剂可抑制胰蛋白酶的形成,使胰腺被消化减弱,从而缓解胰腺炎的症状,B正确;

C、酶应该在低温条件下保存,C错误;

D、六肽由6个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而成,至少含有一个游离的氨基和一个游离的羧基,D正确。

故选C。

6.氰化物是一种剧毒物质其通过抑制[H]与O2的结合,使得组织细胞不能利用氧气而陷入内窒息。

如图为研究植物根尖吸收K+的相关实验。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通过实验甲可以判断植物根尖细胞吸收K+属于主动运输

B.植物根尖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数量会限制K+的吸收

C.实验乙加入氰化物后能量逐渐被消耗最终将无法吸收K+

D.氰化物起作用的部位可能是线粒体内膜

【答案】C

【详解】A、由实验甲可知,加入KCl后,氧气的消耗速率增加,说明植物根尖细胞吸收K+需要消耗能量,属于主动运输,A正确;

B、植物根尖细胞吸收K+时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因此受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数量的限制,B正确;

C、实验乙中4h后组织细胞吸收K+的速率不再降低,说明此时细胞已经不能利用氧,其吸收K+的能量可能来自于无氧呼吸,并不是无法吸收K+,C错误;

D、氰化物能抑制[H]与O2的结合,其作用的部位是线粒体内膜,D正确。

故选C。

7.在一定浓度的CO2和30℃条件下(呼吸最适温度为30℃,光合最适温度为25℃),测定A植物和B植物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光合速率,结果如下表,以下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等时光照强度(kx)

光饱和时光

照强度(kx)

光饱和时CO2吸收量

(mg/100cm2叶·小时)

黑暗条件下CO2释放(mg/100cm2叶·小时)

A植物

1

3

11

5.5

B植物

3

9

30

15

A.若在25℃条件下进行该实验,A植物的光补偿点会小于1klx

B.当光照强度为3klx时,适当增加CO2浓度时,B植物叶绿体中

C3含量会增加

C.当光照强度为3klx时,为提高A植物光合速率可改变条件提高暗反应速率,光反应速率无法再提高

D.当光照强度为3klx时,A、B植物固定CO2量的差值为1.5mg/100cm2叶·小时

【答案】C

【详解】A、若在25℃条件时,呼吸速率降低,光合速率增加,光补偿点左移,即A植物的光补偿点会小于1klx,A正确;

B、当光照强度为3klx时,B植物适当增加CO2浓度时,C3的来源增加,而C3的消耗不变,因此C3的含量会增加,B正确;

C、当光照强度为3klx时,提高A植物的暗反应速率后,光反应速率也将提高,C错误;

D、CO2的固定量为总光合,光照强度为3klx时,A植物固定的CO2量为11+5.5=16.5mgCO2/100cm2叶•小时,而B植物此时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固定的二氧化碳的量为15,故两者固定的二氧化碳的差值16.5-15=1.5mgCO2/100cm2叶•小时,D正确。

故选C。

8.某研究小组发现,血液中含有一种名为“GDFI”的蛋白质,其含量减少可导致神经干细胞中端粒酶的活性下降。

因端粒酶在细胞中可以将端粒修复延长,而让端粒不因细胞分裂而有所损耗,使细胞分裂次数增加。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CDF11含量减少会导致细胞分裂能力下降

B.血液中GDF11的减少可能导致细胞衰老,使细胞核体积增大,细胞相对表面积减少

C.血液中GDF11含量减少可能导致神经干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改变

D.抑制癌细胞内CDF11合成基因的表达,成为治疗癌症的一种思路

【答案】B

【详解】A、CDF11含量减少会导致端粒因细胞分裂而有所损耗,细胞分裂能力下降,A正确;

B、血液中GDF11的减少可能导致细胞分裂能力下降,使细胞衰老,使细胞核体积增大,细胞体积减小,B错误;

C、血液中GDF11含量减少导致细胞分裂能力下降,从而导致细胞分化,神经干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改变,C正确;

D、抑制癌细胞内CDF11合成基因的表达,其含量减少可导致神经干细胞中端粒酶的活性下降,导致端粒缩短,细胞分裂次数减少,成为治疗癌症的一种思路,D正确。

故选B。

9.某研究小组认为,肿瘤细胞能释放一种叫微泡的“气泡”,让肿瘤与血管内皮细胞进行交流,并改变这些内皮细胞的行为。

这些微泡在离开肿瘤组织时携带一种特殊的癌症蛋白,当微泡与内皮细胞融合,它们所携带的这些癌症蛋白就会触发促进新血管异常形成的机制。

这些新生血管向着肿瘤方向生长并为它们提供生长所需的营养。

下列与此相关的叙述中,不合理的是(  )

A.肿瘤细胞出现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

B.“癌症蛋白”是由肿瘤细胞合成的一种信息分子,作用于内皮细胞,调节细胞生长

C.“癌症蛋白”借助微泡进入血管内皮细胞,与细胞膜表面糖蛋白无关

D.新生血管向着肿瘤方向生长与细胞分裂、细胞分化密切相关

【答案】C

【详解】A、肿瘤细胞出现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进而导致细胞成为不受机体控制的恶性增殖细胞,A正确;

B、根据题意可知,“癌症蛋白”是信息分子,由肿瘤细胞合成,作用于内皮细胞,调节细胞生长,B正确;

C、“癌症蛋白”借助微泡进入血管内皮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细胞膜表面糖蛋白发生特异性结合,进而调节内皮细胞的代谢,C错误;

D、新生血管向着肿瘤方向生长是细胞畸形分化的结果,因此新血管异常形成的机制与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均相关,D正确。

故选C。

10.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运用“假说—演绎法”成功地揭示了遗传的两个基本规律,为遗传学的研究做出了杰出贡献,被世人公认为“遗传学之父”。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种,用豌豆做人工杂交试验,结果可靠易分析

B.“遗传因子在体细胞的染色体上成对存在”属于假说内容

C.解释性状分离现象的“演绎”过程是:

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出现两种表现型,且比例接近

D.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结果可表示为它们各自遗传结果的乘积即9:

3:

3:

1=(3:

1)2

【答案】B

【详解】A、豌豆是严格的自花、闭花授粉植物,在自然状态下一般为纯种,所以用豌豆做人工杂交试验,结果可靠易分析,A正确;

B、孟德尔的假说提出了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是成对存在的,但是并没有提出遗传因子在染色体上,B错误;

C、解释性状分离现象的“演绎”过程是:

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出现两种表现型,且比例接近1:

1,C正确;

D、孟德尔两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结果可以表示为各自性状分离比的乘积,即9:

3:

3:

1=(3:

1)2,D正确。

故选B。

11.某种开紫花的植物有雌株、雄株和两性植株三种性别类型,受一组复等位基因A、A+、a控制,其中A基因存在时表现为雌株,不含A基因但含有A+基因时表现为两性植株,只含a基因时表现为雄株。

下列围绕该植物的相关描述中,正确的是(  )

A.该植物中的雌株与雄株杂交,子代雌株所占比例大于50%

B.该植物性别的基因型有6种,其中纯合子有三种

C.基因型为A+a的植株自交两代,理论上F2中雄株所占比例为1/9

D.该植物体的花瓣细胞为原生质层有色的紫色细胞

【答案】D

【详解】A、由于雄株的基因型为aa,不能产生含A的配子,故雌株一定为杂合子(AA+或Aa),所以该植物中的雌株与雄株杂交,子代雌株所占比例应等于50%,A错误;

B、由于雄株没有A基因,所以没有AA的雌株纯合体,因此,控制该植物性别的一组复等位基因可组成5种基因型,其中纯合子有2种,B错误;

C、基因型为A+a的植株自交1代,F1中A+A+、A+a、aa=1:

2:

1,其中aa不能自交而被淘汰,F1再自交1代,F2中雄株均来自A+a植株,故F2中雄株所占比例为2/3×1/4=1/6,C错误;

D、使花瓣表现为紫色的色素位于液泡中,液泡位于原生质层中,显然该植物体的花瓣细胞的原生质层表现为紫色,D正确;

故选D。

12.一个基因型为DdXaY的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染色体分配紊乱,产生了一个DddY的精细胞,则另外三个精细胞最可能的基因型分别是(  )

A.Xa、Xa、DYB.DXa、Y、Y

C.DXa、Xa、YD.Xa、Xa、DddY

【答案】A

【详解】一个基因型为DdXaY的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染色体分配紊乱,产生了一个DddY的精细胞,因为其中含有等位基因,据此可推测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未正常分离形成了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其基因型为DDddYY和XaXa,再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着丝点分裂,根据异常精子的基因型可知,含d基因的染色体未正常分离进入同一个精细胞中,则与该精子同时产生的精子的基因型为DY,另外两个精子的基因型为Xa、Xa,即A正确。

故选A。

13.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伴X显性遗传(D、d表示等位基因)。

丈夫表现型正常的孕妇(甲)为该病患者。

现用放射性探针对孕妇(甲)及其丈夫和他们的双胞胎孩子进行基因诊断(检测基因d的放射性探针为d探针,检测基因D的放射性探针为D探针),诊断结果如图(空圈表示无放射性,深色圈放射性强度是浅色圈的2倍)。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个体1、个体2、个体3分别是表现型正常的男孩、丈夫、患病的男孩

B.双胞胎孩子个体1和个体3的基因型分别是XDY、XdY

C.个体1长大后与正常异性婚配所生女儿患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概率为1/2

D.男性的X染色体来自于母亲,只能传递给女儿,抗维生素D佝偻病具有交叉遗传的特点

【答案】D

【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可知,个体1、个体2、个体3分别是患病的男孩、正常的丈夫、正常的女孩,A错误;

B、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双胞胎孩子个体1和个体3的基因型分别是XDY、XdXd,B错误;

C、个体1是患者,其长大后与正常异性结婚,所生的女儿一定患病,C错误;

D、男性只有一条X染色体,其X染色体只能来自于母亲并传递给女儿,因此抗维生素D佝偻病具有交叉遗传的特点,D正确。

故选D。

14.下列叙述不能说明核酸是遗传物质的是(  )

A.T2噬菌体的DNA进入大肠杆菌细胞后能复制并指导合成T2噬菌体的外壳蛋白

B.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分离S型菌的DNA与R型菌混合培养,在培养基中出现S型菌的菌落

C.烟草花叶病毒的RNA与霍氏车前草病毒的蛋白质重建而成的新病毒能感染烟草并增殖出完整的烟草花叶病毒

D.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和活的R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最终能在小鼠体内分离出活的S

型细菌

【答案】D

【详解】A、T2噬菌体的DNA进入大肠杆菌细胞后能复制并指导合成T2噬菌体的外壳蛋白,说明DNA是遗传物质,并能指导蛋白质合成,A错误;

B、将S型菌的DNA与R型活菌混合培养时,R型活菌繁殖的后代中有少量S型菌体,说明S型菌的DNA能够指导S型菌蛋白质合成,说明DNA是遗传物质,B错误;

C、由于新病毒的遗传物质是烟草花叶病毒的RNA,故感染后增殖出新的病毒为烟草花叶病毒,说明RNA是遗传物质,C错误;

D、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加热杀死的S型菌和活的R型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最终能分离出活的S型菌,这只能说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但不能说明核酸是遗传物质,D正确。

故选D。

15.下列有关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物体内都可以进行DNA复制,经过复制才能将遗传信息传递给下一代

B.真核生物的转录发生在细胞核中,转录产物为RNA

C.生物界的所有遗传密码都是统一的,每个遗传密码都对应1个或多个氨基酸

D.遗传信息可以从RNA传递到DNA,该过程称为逆转录

【答案】D

【详解】A、病毒体内不能进行DNA复制,必须依赖于宿主细胞,RNA病毒进行RNA复制或逆转录,A错误;

B、转录是以DNA一条链为模板,合成mRNA的过程,真核生物转录主要在细胞核中,线粒体、叶绿体中也可以进行,B错误;

C、生物界绝大多数遗传密码是统一的,如AUG在真核生物中对应甲硫氨酸,在细菌中对应甲酰甲硫氨酸,每个遗传密码对应1个或0个氨基酸(终止密码子不对应氨基酸),C错误;

D、RNA逆转录可以形成DNA,遗传信息可以从RNA传递到DNA,D正确。

故选D。

二、选择题:

16.某长度为1000个碱基对的双链环状DNA分子中含鸟嘌呤700个。

该DNA分子复制时,1链首先被断开形成3′、5′端口,接着5′端与2链发生分离,随后DNA分子以2链为模板,通过滚动从1链的3′端开始延伸子链,同时还以分离出来的5′端单链为模板合成另一条子链,其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复制该DNA分子共需形成1000个磷酸二酯键,与该键形成相关的酶有DNA聚合酶

B.该DNA分子复制时,以1链和2链为模板合成子链的方向分别为3′端→5′端、5′端→3′端

C.该DNA分子与链状DNA分子的复制过程都是边解旋边复制

D.若该DNA分子连续复制n次,则第n次复制所要的腺嘌呤的总数为2n-1·300

【答案】CD

【解析】

【分析】

DNA复制时间: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DNA复制条件:

模板(DNA的双链)、能量(ATP水解提供)、酶(解旋酶和DNA聚合酶等)、原料(游离的脱氧核苷酸);

DNA复制过程:

边解旋边复制、半保留复制。

DNA复制结果:

一条DNA复制出两条DNA。

DNA复制意义:

通过复制,使亲代的遗传信息传递给子代,使前后代保持一定的连续性。

【详解】A、DNA分子中相邻的脱氧核苷酸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连接起来,因此该双链环状DNA复制时共需形成2000个磷酸二酯键,与该键形成相关的酶有DNA聚合酶,A错误;

B、该DNA分子复制时,以1链和2链为模板合成子链的方向均为5′端→3′端,B错误;

C、该DNA分子与链状DNA分子的复制过程都相似,均为边解旋边复制,半保留复制,C正确;

D、长度为1000个碱基对的双链环状DNA分子中含鸟嘌呤700个,则其中含有的腺嘌呤的数目为1000-700=300个,若该DNA分子连续复制n次,则第n次复制相当于新形成DNA的数目为2(n-1)个,因此需要腺嘌呤的总数为2(n-1)×300个,D正确。

故选CD。

【点睛】

17.洋葱鳞茎有红色、黄色和白色三种,研究人员用红色鳞茎洋葱与白色鳞茎洋葱杂交,F1全为红色鳞茎洋葱,F1自交,F2中红色、黄色和白色鳞茎洋葱分别有119株、32株和10株。

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洋葱鳞茎不同颜色是由液泡中不同色素引起的

B.F2的红色鳞茎洋葱中与F1基因型相同的个体大约占4/9

C.F2中出现了亲本没有的表现型,比例是3/16

D.F2中的黄色鳞茎洋葱进行测交,得到白色洋葱的概率为1/3

【答案】AC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分析,F2中红色、黄色和白色分别有119株、32株和10株,即F2的性状分离比接近于12:

3:

1,是9:

3:

3:

1的变形,说明洋葱鳞茎颜色是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且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设这两对基因用A、a和B、b表示,则题中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红色)和aabb(白色),F1的基因型为AaBb(红色),F2中红色个体的基因型为1AABB、2AaBB、2AABb、4AaBb、2Aabb(或2aaBb)、1AAbb(或1aaBB),黄色个体的基因型为2aaBb(或2Aabb)、1aaBB(或1AAbb),白色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

【详解】A、洋葱鳞茎不同颜色是由液泡中不同的色素引起的,A正确;

B、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子一代的基因型为AaBb,子二代的红色鳞茎洋葱中(9A_B_、3aaB_)与子一代基因型相同的个体大约占4/12=1/3,B错误;

C、子二代中出现的黄色是亲本没有的表现型,占3/16,C正确;

D、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子二代黄色鳞茎洋葱的基因型为A_bb或aaB_,让其与aabb测交,后代白色洋葱aabb的概率为1/2×2/3=1/3,D正确。

故选ACD。

18.如图甲、乙、丙为某二倍体雄性生物细胞分裂的相关示意图。

图甲为细胞分裂某时期的模式图,图乙为每条染色体上的DNA相对含量在细胞分裂各时期的变化,图丙为细胞分裂各时期染色体与核DNA分子的相对含量。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甲细胞为第一极体或次级精母细胞细胞中不可能发生等位基因的分离

B.处于图乙BC段的细胞中可能含有0条或1条或2条Y染色体

C.图甲所示细胞所处的时期可对应图乙的DE段和图丙的a时期

D.图甲细胞分裂后形成的子细胞可对应图乙的DE段和图丙的d时期

【答案】ABC

【解析】

【分析】

图甲中没有同源染色体,故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又因着丝点分裂,故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注意乙图为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的变化曲线。

丙图要根据染色体和核DNA分子的数量判断细胞分裂的时期。

【详解】A、据分析可知,图甲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因为是某二倍体雄性生物细胞分裂的相关示意图,故不能为第一极体,A错误;

B、BC段每条染色体上的DNA数目为2,对应的分裂时期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分裂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但不存在2条Y染色体的情况,B错误;

C、根据图丙可知,a可以代表有丝分裂后期;b可以代表有丝分裂前期、中期以及减数第一次分裂各时期;c可代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d可代表生殖细胞。

所以图甲所示细胞所处时期可对应图乙的DE段,以及图丙的c时期,C错误;

D、图甲细胞分裂后形成的子细胞为精子,对应图乙的DE段和图丙的d时期,D正确。

故选ABC。

19.科学家在研究地中海贫血症的过程中发现了“缺氧诱导因子”(HIF)。

HIF由两种不同的DNA结合蛋白HIF—la和ARNT组成,其中对氧气敏感的是HIF—la,而ARNT稳定表达且不受氧调节。

当细胞处于正常氧条件时,在脯氨酰羟化酶的参与下,氧原子与HIF—la脯氨酸中的氢原子结合形成羟基。

羟基化的HIF—la能与VHL蛋白结合,致使HIF—la被蛋白酶体降解。

在缺氧的情况下,HIF—la羟基化不能发生,导致HIF—la无法被VHL蛋白识别从而不被降解而在细胞内积聚,并进入细胞核与ARNT形成转录因子,激活缺氧调控基因。

细胞感知氧气的机制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人体细胞中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会受到氧气含量的直接影响

B.在缺氧诱导因子中,HIF—la是机体感受氧气含量变化的关键

C.图中B、C分别代表氧气和VHL蛋白分子

D.人体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中HIF的含量下降

【答案】AD

【解析】

【分析】

阅读材料可知:

1、缺氧诱导因子HIF由两种不同的DNA结合蛋白(HIF-1α和ARNT)组成,其中对氧气敏感的部分是HIF-1α;而蛋白ARNT稳定表达且不受氧调节。

所以,HIF-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