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课文原文及课后习题答疑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724850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54.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课文原文及课后习题答疑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课文原文及课后习题答疑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课文原文及课后习题答疑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课文原文及课后习题答疑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课文原文及课后习题答疑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课文原文及课后习题答疑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3页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课文原文及课后习题答疑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3页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课文原文及课后习题答疑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3页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课文原文及课后习题答疑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3页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课文原文及课后习题答疑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3页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课文原文及课后习题答疑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3页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课文原文及课后习题答疑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3页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课文原文及课后习题答疑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3页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课文原文及课后习题答疑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3页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课文原文及课后习题答疑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3页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课文原文及课后习题答疑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3页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课文原文及课后习题答疑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3页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课文原文及课后习题答疑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3页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课文原文及课后习题答疑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3页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课文原文及课后习题答疑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3页
亲,该文档总共4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课文原文及课后习题答疑文档格式.docx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课文原文及课后习题答疑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课文原文及课后习题答疑文档格式.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课文原文及课后习题答疑文档格式.docx

④[翁媪]老翁、老妇。

⑤[亡赖]同“无赖”,这里指顽皮、淘气,“亡”这里读wú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2.读下面的诗句,说说你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情景。

(1)“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描绘了儿童捕蝶的欢快场景。

(2)“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让我们看到农民早出晚归的场景,蛱蝶飞又让我们感受到静中有动的情景。

(3)“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大儿子在溪东豆地里锄草,二儿子在家里编织鸡笼,三儿子只知任意地调皮玩耍,躺卧在溪边剥莲蓬吃。

2、乡下人家

乡下人家总爱在屋前搭一瓜架,或种南瓜,或种丝瓜,让那些瓜藤攀上棚架,爬上屋檐。

当花儿落了的时候,藤上便结出了青的、红的瓜,它们一个个挂在房前,衬着那长长的藤,绿绿的叶。

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几株花,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帶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

还有些人家,在屋后种几十枝竹,绿的叶,青的竿,投下一片绿绿的浓荫。

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鸡,乡下人家照例总要养几只的。

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鸡,在竹林中觅食;

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

他们的屋后倘若有一条小河,那么在石桥旁边,在绿树荫下,会见到一群鸭子游戏水中,不时地把头扎到水下去觅食。

即使附近的石头上有妇女在捣衣,它们也从不吃惊。

若是在夏天的傍晚出去散步,常常会瞧见乡下人家吃晚饭的情景。

他们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天高地阔地吃起来。

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秋天到了,纺织娘寄住在他们屋前的瓜架上。

月明人静的夜里,它们便唱起歌来:

“织,织,织,织啊!

织织,织,织啊!

”那歌声真好听,赛过催眠曲,让那些辛苦一天的人们,甜甜蜜蜜地进入梦乡。

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第2课乡下人家课(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1.朗读课文,想象画面。

如果给课文配画,你觉得可以画几幅?

试着给每幅画取个名字。

(7幅,屋前搭瓜架、门前种鲜花、屋后春笋冒、院里鸡觅食、河中鸭嬉戏、门前吃晚饭、夜静催眠曲。

2.你对课文描写的哪一处景致最感兴趣?

和同学交流。

描写门前五颜六色的花和雨后春笋的景致我最感兴趣,本来是朴素的乡下,可是门前这些五彩缤纷的花朵、雨后的春笋又给本来朴素的乡下带来了勃勃生机,读完以后让我也向往乡下这样恬静安逸的生活。

3.读句子,再从课文中找出像这样写得生动形象的句子,抄写下来。

他们的屋后倘若有一条小河,那么在石桥旁边,在绿树荫下,会见到一群鸭子游戏水中,不时地把头扎到水下去觅食。

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秋天到了,纺织娘寄住在他们屋前的瓜架上。

月明人静的夜里,它们便唱起歌来:

“织,织,织,织啊!

织,织,织,织啊!

”那歌声真好听,赛过催眠曲,让那些辛苦一天的人们,甜甜蜜蜜地进入梦乡。

选做

你眼里的乡村景致是怎样的?

用一段话写下来。

大树也绿,小草也茂盛,花朵也艳丽,田园的风光真是美。

近处,一棵棵大杨树挺直身板,抬起头,密密麻麻的绿叶里闪过一丝丝日影。

远远地看去,这些杨树就像一名名威武的保卫者。

小草又嫩又绿,茂密的草地就像一大块碧绿的地毯,躺在软软的绿地上,比躺在沙发上还要舒服。

那的野花不是一般的香,在千里之外都可以闻到。

每一朵花都神气十足地仰起头。

每个人家的门前都有一块可爱的菜地,种有茄子、黄瓜、辣子、豇豆、草莓等蔬菜水果。

从高处往下看,那些蔬菜水果就像一个个精英士兵,你就像那位大将军,准备率领十万精英去攻打敌人的城池。

晚上,无数颗星星眨着眼睛,等我们睡着,星星才肯离开……

乡下的田园风光真是美不胜收,哪里的景色都比不上田园风光的美丽。

3.天窗

  乡下的房子只有前面一排木板窗。

暖和的晴天,木板窗扇扇打开,光线和空气都有了。

  碰着大风大雨,或者北风呼呼地叫的冬天,木板窗只好关起来,屋子里就黑得像地洞里似的。

  于是乡下人在屋顶开一个小方洞,装一块玻璃,叫做“天窗”。

  夏天阵雨来了时,孩子们顶喜欢在雨里跑跳,仰着脸看闪电,然而大人们偏就不许,“到屋里来呀!

”跟着木板窗的关闭,孩子们也就被关在地洞似的屋里了。

这时候,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

  从那小小的玻璃,你会看见雨脚在那里卜落卜落跳,你会看见带子似的闪电一瞥;

你想象到这雨,这风,这雷,这电,怎样猛厉地扫荡了这世界,你想象它们的威力比你在露天真实感到的要大十倍百倍。

小小的天窗会使你的想象锐利起来!

  晚上,当你被逼着上床去“休息”的时候,也许你还忘不了月光下的草地河滩,你偷偷地从帐子里伸出头来,仰起了脸。

这时候,小小的天窗又是你唯一的慰藉!

  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的一粒星,一朵云,想象到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无数像山似的,马似的,巨人似的,奇幻的云彩;

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掠过一条黑影,想象到这也许是灰色的蝙蝠,也许是会唱的夜莺,也许是霸气十足的猫头鹰......总之,夜的美丽的神奇,立刻会在你的想象中展开。

  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得感谢的。

因为活泼会想的孩子们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比任何他看到的更阔达,更复杂,更确实!

第3课天窗

1.默读课文。

说说天窗在哪儿,为什么要开天窗。

大人们在屋顶开一个小方洞,装一块玻璃板,这就是天窗了。

为的是在大风大雨,北风呼呼的冬天可以让屋子里有光亮不会像地洞那样黑了。

2.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小小的天窗成了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找出相关句子体会体会,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夏天阵雨来了时,孩子们顶喜欢在雨里跑跳,仰着脸看闪电,然而大人们偏就不许。

“到屋里来啊!

”跟着木板窗的关闭,孩子们也就被关在地洞似的屋里了。

晚上,当你被逼着上床去“休息”的时候,也许你还忘不了月光下的草地河滩。

在这些情况下天窗就是唯一的慰藉了。

3.读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1)“扫荡”让我们感受到外面风雨的猛烈。

因为我们可以透过这小小的天窗发挥无穷的想象,想象着外面猛烈的风雨,这要比真实的感受大十倍百倍。

(2)从那小小的天窗,孩子们可以想象卜落卜落跳的雨滴,还能想象会唱歌的夜莺,霸气十足的猫头鹰,这些从“无”到“有”,从“虚”到“实”都是孩子们从无穷的想象中得来的。

5.琥珀

这个故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约莫算来,总有几千万年了。

一个夏日,太阳暖暖地照着,海在很远的地方翻腾怒吼,绿叶在树上飒飒地响。

一只小苍蝇展开柔嫩的绿翅膀,在阳光下快乐地飞舞。

它嗡嗡地穿过草地,飞进树林。

那里长着许多高大的松树,太阳照得火热,可以闻到一股松脂的香

那只小苍蝇停在一棵大松树上。

它伸起腿来掸掸翅膀,拂拭那长着一对红眼睛的圆脑袋。

它飞了大半天,身上已经沾满了灰尘。

忽然,有个蜘蛛慢慢爬过来,想把那只苍蝇当作一顿美餐。

它小心地划动长长的腿,沿着树干向下爬,离小苍蝇越来越近了。

晌午的太阳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

许多老松树渗出厚厚的松脂,松脂在太阳光里闪闪地发出金黄的光。

蜘蛛刚扑过去,突然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

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

小苍蝇不能掸翅膀了,蜘蛛也不能再想什么美餐了。

两只小虫都淹没在老松树黄色的泪珠里。

它们前俯后仰地挣扎了一番,终于不动了。

松脂继续滴下来,盖住了原来的,最后积成一个松脂球,把两只小虫重重包裹在里面。

几万年,几十万年,几百万年,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

成千上万只绿翅膀的苍蝇和八只脚的蜘蛛来了又去了。

谁也不会想到很久很久以前,有两只小虫被埋在一个松脂球里,挂在一棵老松树上。

后来,陆地渐渐沉下去,海水渐渐漫上来,逼近那古老的森林。

有一天,水把森林淹没了,波浪不断冲刷着树干,甚至把树连根拔起。

树断绝了生机,慢慢地腐烂了,剩下的只有那些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

又是几百万年过去了,那些松脂球成了化石。

海风猛烈地吹,澎湃的波涛把海里的泥沙卷到岸边。

有个渔民带着儿子走过海滩。

那孩子赤着脚,他踩着了沙里一块硬东西,就把它挖了出来。

“爸爸,你看!

”他快活地叫起来,“这是什么?

”他爸爸接过来,仔细看了看。

“这是琥珀,孩子。

”他高兴地说,“有两个小东西关在里面呢,一只苍蝇,一个蜘蛛。

这是很少见的。

在那块透明的琥珀里,两个小东西仍旧好好地躺着。

我们可以看见它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还可以想象它们当时在黏稠的松脂里怎样挣扎,因为它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

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几千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并且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就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1.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

如,课文为什么说“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几千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

(1)为什么作者要安排小男孩发现琥珀呢?

为什么在文中作者几次强调了几百万年呢?

(2)这块“透明的琥珀”是松脂球化石,推测出故事发生的地点应该是树林,有高大的老松树,故事发生的时间是一个夏日的晌午。

其次,琥珀里一个蜘蛛和一只苍蝇好好躺着,所以推测过程是当时蜘蛛扑过去想把苍蝇当作美餐时,恰好被滴下的松脂包住,它们经过奋力挣扎,但无济于事。

最后,根据查阅的资料可知,一块琥珀形成的时间大约为几万年,所以作者推测故事发生在几万年前。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

很久很久以前,一个炎热的夏日,在一片松树林中,一只小苍蝇正在悠闲地掸着翅膀,这时一只蜘蛛想要把它当作美餐,突然一大滴松脂滴落下来,将两只小生物包在里面,越来越多的松脂滴落下来,形成了松脂球,几千几百万年过去了,这个松脂球成了化石,也就是我们说的琥珀。

3.“推测”是什么意思?

联系琥珀形成的过程,说说下面的推测依据是什么。

“推测”的意思是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根据上下文,找出合理的推测依据,思路清晰,理由充分。

6.飞向蓝天的恐龙

  说到恐龙,人们往往想到凶猛的霸王龙或者笨重、迟钝的马门溪龙;

谈起鸟类,我们头脑中自然会浮现轻灵的鸽子或者五彩斑斓的孔雀。

二者似乎毫不相干,但近年来发现的大量化石显示:

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早在19世纪,英国学者赫胥黎就注意到恐龙和鸟类在骨骼结构上有许多相似之处。

在研究了大量恐龙和鸟类化石之后,科学家们提出,鸟类不仅和恐龙有亲缘关系,而且很可能就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

根据这一假说,一些与鸟类亲缘关系较近的恐龙应该长有羽毛,但相关化石一直没有被找到。

20世纪末期,我国科学家在辽宁西部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顿时使全世界的研究者欣喜若狂。

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

  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呢?

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访问中生代的地球,看看这一演化过程吧!

  地球上的第一种恐龙大约出现在两亿三千万年前,它和狗一般大小,两条后腿粗壮有力,能够支撑起整个身体。

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繁衍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

有些恐龙像它们的祖先一样两足奔跑,有些恐龙则用四足行走;

有些恐龙身长几十米,重达数十吨,有些恐龙则身材小巧,体重不足几公斤;

有些恐龙凶猛异常,是茹毛饮血的食肉动物,有些恐龙则温顺可爱,以植物为食。

其中,一些猎食性恐龙的身体逐渐变小,长得也越来越像鸟类:

骨骼中空,身体轻盈;

脑颅膨大,行动敏捷;

前肢越来越长,能像鸟翼一样拍打;

它们的体表长出了美丽的羽毛,不再披着鳞片或鳞甲。

它们中的一些种类可能为了躲避敌害或寻找食物而转移到树上生存。

这些树栖的恐龙在树木之间跳跃、降落,慢慢具备了滑翔能力,并最终能够主动飞行。

不过,有些科学家认为,飞行并非始于树栖生活过程。

他们推测,一种生活在地面上的带羽毛恐龙,在奔跑过程中学会了飞翔。

不管怎样,有一点毋庸置疑:

原本不会飞的恐龙最终变成了天之骄子——鸟类,它们飞向了蓝天,从此开辟了一个崭新的生活天地。

  亿万年前,一种带羽毛的恐龙脱离同类,飞向蓝天,演化出今天的鸟类大家族。

科学家们希望能够重现这一历史进程。

随着越来越多精美化石的发现,他们离这一愿望的实现已越来越近了。

2.假如你是一个解说员,会怎样简明扼要地介绍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两亿四千万年前,第一种恐龙——用两条后腿支撑身体。

数千万年后,一些猎食性恐龙身体逐渐变小,长得越来越像鸟类。

有的为了躲避敌害或寻找食物到树上去生存,在树上跳跃,降落,有了滑翔能力,后来就能飞行了。

地面上的有羽毛的恐龙在奔跑过程中学会了飞翔。

所以恐龙的一支就演化成鸟类,飞向蓝天了。

3.课文的不少句子表达很准确,如“科学家们希望能够全面揭示这一历史进程”。

找出这样的句子读一读,说说自己的体会。

“地球上的第一种恐龙大约出现在两亿四千万年前。

”这句话中用到了“大约”,因为恐龙出现的时间是科学家推算出来的,所以句子不能用肯定的词语,“大约”一词用得恰到好处。

“有些科学家推测,一种生活在地面上的带羽毛恐龙,在奔跑过程中学会了飞翔。

”这一句语言表达准确,这是科学家根据化石状态推测而来的,再一次让我们感受到文章语言的准确性。

小练笔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再照样子写一段话。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

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

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

7、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

纳米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高新技术。

如果说20世纪是微米的世纪,21世纪必将是纳米的世纪。

什么是纳米技术呢?

这得从纳米说起。

纳米是非常非常小的长度单位,1纳米等于10亿分之一米。

如果把直径为1纳米的小球放到乒乓球上,相当于把乒乓球放在地球上,可见纳米有多么小。

纳米技术的研究对象一般在1纳米到100纳米之间,不仅肉眼根本看不见,就是普通的光学显微镜也无能为力。

这种小小的物质拥有许多新奇的特性,纳米技术就是研究并利用这些特性造福于人类的一门学问。

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

冰箱里面用到一种纳米涂层,具有杀菌和除臭功能,能够使食物保质期和蔬菜保鲜期更长。

有一种叫作“碳纳米管”的神奇材料,比钢铁结实百倍,而且非常轻,将来我们有可能坐上“碳纳米管天梯”到太空旅行。

在最先进的隐形战机上,用到一种纳米吸波材料,能够把探测雷达波吸收掉,所以雷达根本看不见它。

纳米技术可以让人们更加健康。

癌症很可怕,但如果在只有几个癌细胞的时候就能够发现的话,死亡率会大大降低。

利用极其灵敏的纳米检测技术,可以实现疾病的早期检测与预防。

未来的纳米机器人,甚至可以通过血管直达病灶,杀死癌细胞。

生病的时候,需要吃药。

现在吃一次药最多管一两天,未来的纳米缓释技术,能够让药物效力缓慢地释放出来,服一次药可以管一周,甚至一个月。

纳米技术将给人类的生活带来深刻的变化。

在不远的将来,我们的衣食住行都会有纳米技术的影子。

讨论并回答:

一、根据课文《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的内容,解决以下问题:

1、什么叫纳米技术?

纳米技术是研究对象一般在1纳米到100纳米之间的物质特性,这种小小的物质拥有许多新奇的特性,纳米技术就是研究并利用这些特性造福于人类的一门学问。

2、“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纳米技术可以让人们更健康”选择其中一句话,结合课文和查找资料,说说你的理解。

1、将汽车的金属部件换成纳米材料,减轻车的重量,省油。

2、用纳米技术提高农作物产量,并且无公害。

3、纳米技术就在我们的身边。

听说过EPS吗?

就是汽车的汽油燃烧装置。

它是应用纳米技术将汽油分子分割成纳米为单位的质子保证充分燃烧。

气体燃烧完全,有助于动力提升,节约了能源,改善了环境。

4、纳米雨衣伞是雨伞与雨衣的结合体。

纳米雨衣可由纳米雨伞转变而成,纳米雨衣又不同于一般的雨衣,因为纳米雨衣能够保证从头到脚绝对不湿。

因为纳米材料,所以这雨伞能够一甩即干,雨伞转变为雨衣后,这雨衣也只需穿戴着轻轻一跳也即可全干。

5、利用极其灵敏的纳米探测技术,可以实现疾病的早期检测和预防。

未来的纳米机器人甚至可以通过血管直达病灶,杀死癌细胞。

6、生病的时候,需要吃药。

现在吃一次药最多管一两天,未来的纳米释放技术,能够让药物效力缓慢地释放出来,服一次药可以管一周,甚至一个月。

8、千年圆梦在今朝

飞离地球、遨游太空是中华民族很久以来的梦想。

在中国的古代,早就流传着“嫦娥奔月”的神话,人飞于天、车走空中的传说,鲲鹏展翅、九天揽月的奇妙想象。

富有激情和超凡想象力的炎黄子孙,于千百年的岁月流转之中,不断地尝试实现自己的美好愿望。

中国明代的官员万户,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试验乘火箭上天的人。

他用四十七支火箭捆绑在椅子下面, 

自己坐在椅子上,手拿两只大风筝,叫人点火发射。

随着一声巨响,他消失在了火焰和烟雾中。

尽管人类首次火箭飞行尝试没有成功,但万户仍然被国际航天史学家公认为人类升空探索的先驱。

为了纪念他,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将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万户”。

万户那种勇于实践的探索精神,极大地震撼和鼓舞着人们。

数百年来,坚定而执着的炎黄子孙,在实现飞天梦的过程中,遭受了无数失败,付出了惨重代价,但是,始终没有放弃飞离地球的努力。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华民族的历史掀开了崭新的一页,中国的航天事业也呈现出勃勃生机。

毛泽东主席在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之后的第二年——1958年,庄重地表示:

“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1970年4月24日,寂寞而辽阔的茫茫太空中,第一次响起了中国人的声音,那穿越苍穹的《东方红》乐曲,让海内外华人振奋不已,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够发射卫星的国家。

在准备发射人造卫星的同时,中国科学家满怀希望地开始了载人航天技术的探索。

1992年9月21日,党中央决定实施载人航天工程,一百一十多个单位直接承担了研制、建设和发射任务。

经过广大科技人员、工人和解放军官兵十余年的不懈努力,2003年10月15日早晨9时,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飞船被送上太空。

火箭宛若一条蜿蜒的巨龙,划过一道绚丽的曲线,瞬间便消失在了苍穹之中。

10月16日6时23分,飞船在环绕地球十四圈后成功返回着陆场。

航天员杨利伟在即将登机返回北京的时候,用三句话概括了他二十一小时的太空旅行:

“飞船飞行正常。

我自我感觉良好。

我为祖国骄傲。

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向全世界宣告:

中国已经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神舟五号”成功发射的第二年,我国正式实施月球探测工程。

2007年10月24日,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成为了世界上第四个掌握月球探测技术的国家。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实现了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并传回了第一张月背近距离拍摄的清晰的月表形貌图。

随后,“嫦娥四号”着陆器与它的月球车——“玉兔二号”,顺利进行了互相拍摄,带有五星红旗的着陆器和月球车,在月球背面留下了历史性的珍贵影像。

二、根据课文8《千年圆梦在今朝》的内容,解决以下问题:

1、说说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是怎样逐步实现的?

(1)遨游太空,飞离地球的愿望

(2)早期大胆尝试,万户的火箭飞行。

(3)人造卫星的发射

(4)载人航天工程(神州五号)

(5)月球探测技术(嫦娥一号)

2、查阅资料,了解我国在航天领域的最新成就

1、中国2019年全年进行了34次航天发射,连续两年成为全球年度航天发射次数最多的国家。

2、2019年1月3日上午10点26分,我国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不负众望,成功的在月球背面软着陆。

这是全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成功登陆月球背面。

3、2019年12月27日20时45分,中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遥三火箭成功发射实践二十号卫星。

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长征五号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是中国首型大推力无毒无污染液体火箭,运载能力位居世界前列。

9、短诗三首

繁星(七一)

这些事——

是永不漫灭的回忆;

月明的园中,

藤萝的叶下,

母亲的膝上。

繁星(一三一)

大海啊!

哪一颗星没有光?

哪一朵花没有香?

哪一次我的思潮里

没有你波涛的清响?

繁星(一五九)

母亲啊!

天上的风雨来了,

鸟儿躲到它的巢里;

心中的风雨来了,

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2.“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唤起了你怎样的感受?

让我想起了与母亲相处时的情景,我依偎在母亲身边,诉说心事,给人温暖安逸的感觉。

3.朗读第2首诗,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和同学交流你的感受。

这首诗写的是冰心对大海的感受,是对大海的赞颂。

4.第3首诗中的两个“风雨”有什么不一样?

第一个“风雨”是大自然中的风雨,第二个“风雨”是诗人遇到的困难和挫折。

活动提示

再别康桥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

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10、绿

好像绿色的墨水瓶倒翻了,

到处是绿的┅┅

到哪儿去找这么多的绿:

墨绿、浅绿、嫩绿、

翠绿、淡绿、粉绿┅┅

绿得发黑、绿得出奇;

刮的风是绿的,

下的雨是绿的,

流的水是绿的,

阳光也是绿的。

所有的绿集中起来,

挤在一起,

重叠在一起,

静静地交叉在一起。

突然一阵风,

好像舞蹈教练在指挥,

所有的绿就整齐地

按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