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二轮 酶和ATP 专题卷全国通用 3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726781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457.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二轮 酶和ATP 专题卷全国通用 3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届二轮 酶和ATP 专题卷全国通用 3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届二轮 酶和ATP 专题卷全国通用 3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届二轮 酶和ATP 专题卷全国通用 3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届二轮 酶和ATP 专题卷全国通用 3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届二轮 酶和ATP 专题卷全国通用 3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届二轮 酶和ATP 专题卷全国通用 3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届二轮 酶和ATP 专题卷全国通用 3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届二轮 酶和ATP 专题卷全国通用 3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届二轮 酶和ATP 专题卷全国通用 3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届二轮 酶和ATP 专题卷全国通用 3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届二轮 酶和ATP 专题卷全国通用 3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届二轮 酶和ATP 专题卷全国通用 3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届二轮 酶和ATP 专题卷全国通用 3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届二轮 酶和ATP 专题卷全国通用 3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届二轮 酶和ATP 专题卷全国通用 3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届二轮 酶和ATP 专题卷全国通用 3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届二轮 酶和ATP 专题卷全国通用 3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届二轮 酶和ATP 专题卷全国通用 3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届二轮 酶和ATP 专题卷全国通用 3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二轮 酶和ATP 专题卷全国通用 3Word格式.docx

《届二轮 酶和ATP 专题卷全国通用 3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二轮 酶和ATP 专题卷全国通用 3Word格式.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二轮 酶和ATP 专题卷全国通用 3Word格式.docx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时间/min

860

120

90

29

22

80

A.酶的活性受时间控制

B.温度越高酶活性越强

C.10℃时细菌繁殖最快

D.低温可抑制细菌繁殖

【答案】D

【解析】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因变量是大肠杆菌繁殖一代所用的时间,即酶的活性。

根据表格数据可知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与时间无关,A项错误;

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大肠杆菌繁殖的速率逐渐加快,即酶的活性越强,超过一定温度,繁殖速度又减慢,酶的活性减弱,故B项错误;

由表可知,10℃时细菌繁殖最慢,C项错误;

低温可抑制细菌繁殖,D项错误。

【考点定位】探究温度对大肠杆菌繁殖速率的影响实验

4.

A.加酶前A侧上升,加酶后B侧上升并等于A侧高度

B.加酶前后A、B两侧液面不变

C.加酶前A侧上升,加酶后B侧上升并高于A侧高度

D.加酶前A、B两侧液面不变,加酶后B侧上升并高于A侧高度

【答案】C

【解析】相同质量分数的葡萄糖溶液和麦芽糖溶液,葡萄糖溶液中单位体积内溶质的微粒较多,加入麦芽糖酶之前,葡萄糖溶液的吸水力较大,液面升高,加入麦芽糖酶后,麦芽糖被分解为葡萄糖,B侧溶液浓度变大,吸水力增加,液面升高。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5.

ATP是细胞的能量“通货”,

下列有关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三磷酸腺苷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其结构简式为ATP

B.ATP水解失去2个磷酸基团后,剩余部分是RNA的组成单位之一

C.植物细胞产生的ATP,均可用于一切生命活动

D.蓝藻内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以及叶

绿体

【解析】略

6.为了探究温度、pH对酶活性的影响,下列实验设计合理的是

实验编号

探究课题

选用的材料与试剂

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新配制的淀粉酶溶液、可溶性淀粉溶液、斐林试剂

新鲜的肝脏研磨液、过氧化氢溶液

pH对酶活性的影响

A.①B.②C.③D.④

【解析】斐林试剂检测还原糖需要加热,会干扰实验组中原来设置的温度,错误;

过氧化氢受热会加快分解,不宜用于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②错误;

溶液的PH会影响淀粉的水解,并且碘液可与碱反应,婓林试剂可与酸反应,不宜用淀粉酶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③错误;

因此一般用过氧化氢酶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用淀粉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④正确。

综上答案为D。

【考点定位】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名师点睛】

(1)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注意事项:

①实验室使用的α淀粉酶最适温度为60℃。

②由于H2O2不稳定,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也会加快,因此本实验不宜选用过氧化氢酶催化过氧化氢分解。

③本实验不宜选用斐林试剂鉴定,温度是干扰条件。

④本实验中步骤2、步骤3一定不能颠倒顺序,否则会使实验失败,即先控制条件再混合。

(2)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注意事项:

①实验程序中2、3步一定不能颠倒,否则实验失败。

②本实验中也可将过氧化氢酶和H2O2分别调至同一pH再混合,以保证反应一开始便达到预设pH。

③本实验不宜选用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因为淀粉酶催化的底物淀粉在酸性条件下也会发生水解反应。

7.活细胞内合成某种酶的原料是()

A.氨基酸B.核苷酸

C.氨基酸和核糖核苷酸D.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

【解析】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有机物,其中大部分是蛋白质、少量是RNA,合成蛋白质的原料是氨基酸,合成RNA的原料是核糖核苷酸;

故选D。

【考点定位】合成酶的原料

8.人体肌肉收缩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是

A.ADP  B.ATPC.脂肪D.糖类

【解析】ATP是生物体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故人体肌肉收缩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是ATP。

故本题选B。

9.下列生命活动中不需要ATP提供能量的是

A.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为麦芽糖B.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的过程

C.细胞中由氨基酸合成新的肽链D.叶绿体基质中三碳化合物的还原

【答案】A

【解析】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为麦芽糖不需要ATP提供能量;

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的过程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需要ATP提供能量;

氨基酸脱水缩合需要ATP提供能量;

叶绿体基质中三碳化合物的还原需要光反应提供的ATP。

选A。

10.下列关于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A.ATP分子中含有C、H、O、N、P五种元素

B.ATP是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

C.细胞中能合成ATP的场所只有线粒体

D.ATP形成ADP时最先断裂的是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

ATP的结构简式是“A﹣P~P~P”,其中“A”是腺苷,由1分析核糖和1分子腺嘌呤碱基组成,“P”是磷酸基,“﹣”是普通化学键,“~”是高能磷酸键,其中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容易断裂,形成ADP和Pi,同时释放高能磷酸键中的能量,共生命活动的需要,ATP是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

产生ATP的过程,对植物来说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对动物来说是呼吸作用.

解:

A、ATP的组成元素是C、H、O、N、P,A正确;

B、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是ATP,B正确;

C、细胞内合成ATP的生理过程是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因此合成ATP的场所是叶绿体、细胞质基质、线粒体,C错误;

D、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断裂,形成ADP和Pi,D正确.

故选:

C.

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

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过程.

11.关于叶肉细胞在光照条件下产生ATP的描述,正确的是()

A.有氧条件下,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质基质都能产生ATP

B.无氧条件下,光合作用是细胞ATP的唯一来源

C.线粒体和叶绿体合成ATP都依赖氧

D.细胞质中消耗的ATP均来源于线粒体和叶绿体

【解析】叶肉细胞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能产生ATP,场所是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质基质,故A正确;

无氧条件下,光合作用和无氧呼吸作用都能形成ATP,所以此时光合作用不是细胞内ATP的唯一来源,故B错误;

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光反应阶段将光能转化成ATP中活跃的化学能,并释放氧,线粒体内进行有氧呼吸二、三阶段,都有ATP生成,但只有第三阶段消耗氧气,故C错误;

细胞质中消耗的ATP均来源于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故D错误。

【考点定位】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过程

12.如图能正确表示ATP的结构的是()

A.

B.

D.

A、ATP含有腺嘌呤、核糖和磷酸基团,结构简式是A﹣P~P~P,A正确;

B、ATP含有核糖,不是脱氧核糖,B错误;

C、ATP含有腺嘌呤、核糖和磷酸基团,C错误;

D、ATP中核糖将腺嘌呤和磷酸基团连接起来,D错误.

13.现有甲、乙、丙三支试管,先向三支试管内加入2mL可溶液淀粉溶液,再按下图所示步骤操作,然后分别用斐林试剂检验。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甲试管和乙试管对照,说明酶具有专一性

B.甲试管和丙试管对照,说明酶活性受高温影响

C.实验结果是甲试管内会出现砖红色沉淀

D.实验结果是乙试管和丙试管内出现砖红色沉淀

【解析】甲和乙试管对照,乙不能水解淀粉,故说明酶具有专一性,A正确;

甲和丙试管对照,自变量是温度,故说明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B正确;

甲试管内唾液淀粉酶可水解淀粉,形成还原性糖,故实验结果是甲试管内出现砖红色沉淀,C正确;

实验结果是甲试管内出现砖红色沉淀,乙、丙试管内不出现砖红色沉淀,D错误。

【考点定位】酶的特性;

检测还原糖的实验

14.下列有关细胞中化合物及其化学键的叙述,正确的是()

A.构成单链RNA的两个相邻核糖核苷酸之间通过氢键相连

B.构成环状多肽的两个相邻氨基酸之间通过肽键相连

C.构成ATP的腺苷与磷酸基团之间通过高能磷酸键相连

D.构成DNA的两条脱氧核苷酸链之间通过磷酸二酯键相连

【解析】试题分析:

构成RNA的两个相邻核糖核苷酸之间通过磷酸二酯键相连,A项错误;

构成环状多肽的两个相邻氨基酸之间通过肽键相连,B项正确;

构成ATP的磷酸基团与磷酸基团之间通过高能磷酸键相连,C项错误;

构成DNA的两条脱氧核苷酸链之间通过氢键相连,D项错误。

本题考查核酸、氨基酸的脱水缩合、ATP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15.不能使酶失活的条件是

A.低温B.高温C.强酸D.强碱

【解析】低温可以使得酶的活性降低,但是不会使得酶失去活性,A正确;

高温、强酸、强碱都会破坏酶的空间结构,使得酶的活性丧失,BCD错误。

16.16.下图1表示酶促反应速率与溫度的关系,图2中的实线表示温度为a时的生成物量与时间的关系。

则当温度为2a时生成物量与时间关系对应的曲线是

A.曲线1B.曲线2C.曲线3D.曲线4

【解析】从图1可以看出,当温度由a变为2a时,酶的活性会升高,酶促反应速率会加快,所以能在更短的时间内达到图2中化学反应的平衡点,但是化学反应的平衡点不会改变,对应于曲线2,故选B。

【名师点睛】酶的特性

(1)高效性:

酶的催化效率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3倍,这说明酶具有高效性的特点。

(2)专一性:

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化合物或一类化合物的化学反应,这说明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的特点,酶的专一性的解释常用“锁和钥匙学说”。

(3)温和性:

绝高温都能使蛋白质其他化学键的断裂永久失活。

但低温酶活性可以恢复。

17.图中三条曲线分別表示当环境温度从25℃降到3℃时,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抗利尿激素、耗氧量及酶活性的变化情况,分别对应正确的序号为(  )

A.①②③④B.①③③③

C.③①②②D.①③①②

小白鼠为恒温动物,外界温度降低时,小白鼠为维持体温,需要加速细胞氧化分解有机物,增加产热量,所以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对应曲线①;

温度降低,则汗腺分泌变少,内环境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对应曲线③;

外界温度降低时,小白鼠为维持体温,需要加速细胞氧化分解有机物,耗氧量增加,对应的曲线是①;

小白鼠为恒温动物,体温维持相对恒定,酶的活性基本不变,对应曲线②。

体温调节;

水盐调节;

酶在代谢中的作用

【名师点睛】易错点

恒温动物在环境温度低的时候,为了维持体温,代谢会加强,因此耗氧量增加;

变温动物在环境温度低的时候会冬眠,代谢强度减弱,因而耗氧量减少。

18.下列有关人体细胞内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A.ATP分子中含有C.H、O、N、P五种元素

B.海洋中的电鳗有放电的现象,其电能的直接来源是ATP

C.ATP是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一个ATP分子中含有3个高能磷酸键,2个磷酸基团

D.正常细胞中ATP和ADP的比值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解析】ATP分子的组成元素是C、H、O、N、P,A正确;

电鳗发电等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是ATP,B正确;

ATP是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一个ATP分子中含有2个高能磷酸键,3个磷酸基团,C错误;

ATP与ADP可以相互转化,正常细胞中ATP和ADP的比值在一定范围内变化,D正确。

19.某同学为验证pH对酶活性的影响,设计了实验如下表。

下列评价中,不合理的是 

A.缺少正常pH的对照组B.实验结果预期不正确

C.检验结果的试剂选择不恰当D.实验操作步骤的安排不合理

该实验中的试剂选择不恰当,不能用碘液,应该用斐林试剂,检验淀粉被唾液淀粉酶水解后的产物-葡萄糖,C正确。

本题考查酶的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

20.(2014秋•海南校级期末)下列各项是关于酶的叙述,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①酶是活细胞产生的②酶促反应与外界条件有关

③酶的本质是蛋白质、蛋白质都是酶④酶具有专一性、高效性

⑤酶具有催化功能⑥淀粉酶能促进蔗糖水解⑦酶在催化过程会消化自身.

A.①②③⑦B.①②④⑥⑦C.①②④⑤D.①④⑤⑥

①所有的活细胞都能产生酶,①正确;

②酶作用的发挥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②正确;

③酶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蛋白质有很多种,除了催化作用的酶外,还有免疫作用的蛋白质、运输作用的血红蛋白、调节作用的胰岛素等,③错误;

④酶具有专一性和高效性,④正确;

⑤酶具有催化功能,⑤正确;

⑥根据酶的专一性,淀粉酶能催化淀粉水解,不能促进蔗糖水解,⑥错误;

⑦酶在催化过程前后本身不变,⑦错误.

酶的概念;

酶的特性.

21.下图是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曲线,图中A、B两点的催化效率是相等的,以下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酶处于t1温度时的寿命比处于t2温度时长

B.酶处于t1温度时的寿命比处于t2温度时短

C.处于t2温度时,酶可能开始发生蛋白质变性

D.处于t1温度时,酶分子结构可能比处于t2温度时稳定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功能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

具有高效性、专一性,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

t1温度低于t2温度,所以酶处于t1温度时的寿命比处于t2温度时长,因此B不正确。

点评:

本题难度一般,要求学生识记酶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理解。

22.当细胞内某种RNA存在时,体内的生化反应能正常进行,当这种RNA被有关的水解酶水解后,该化学反应停止。

由此说明()

A.RNA是核酸的一种B.RNA有时也可以控制生物性状遗传

C.RNA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D.RNA也可以起生物催化剂作用

23.20世纪60年代后,医院开始用淀粉酶替代酸来分解淀粉。

如图所示为某同学探究不同pH条件下淀粉酶对淀粉的分解作用的实验结果。

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应先将各组试管溶液pH分别调到设定数值再混合

B.pH为3和9的两只试管中的淀粉酶的活性相同

C.pH为13的试管调到PH为7后淀粉含量基本不变

D.淀粉酶具有降低淀粉分解反应活化能的作用比酸更显著

根据题中信息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pH不同,因此需要将底物和酶达到相应的pH下混合,结果更科学,故A正确;

强酸、强碱能破坏酶的空间结构,使酶失活,因此pH为3和9的两只试管中的淀粉酶的活性不相同,故B错误;

在pH为13时,强碱导致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失活,因此试管中淀粉的含量不变,故C正确;

酶作为生物催化剂比无机催化剂效率高,故D正确。

本题主要考查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识图的能力。

24.某班研究“温度对酶的活性影响”实验时,两个小组的同学选择了不同的实验材料开展探究,第一组选择淀粉酶水解淀粉进行实验,第二组利用肝脏研磨液与Fe3+催化过氧化氢开展实验,其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不合理的是(  )

A.两小组同学都采用数学模型表示研究结果

B.酶的催化效率不一定比无机催化剂高

C.两小组实验都反映了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酶的催化作用

D.两组实验数据都反映了酶在最适宜温度时产物积累量或生成量最多

【解析】曲线图是数学模型的一种表现形式,两小组同学都采用了数学建模来表示研究结果,A项正确;

由曲线图显示的信息,不能确定酶的催化效率和无机催化剂的催化效率谁高谁低,B项正确;

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在最适温度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酶的催化活性,C项正确;

淀粉酶的最适温度为T0,此时反应仍在进行,产物即麦芽糖的积累量还没有达到最多,D项错误。

【名师点睛】本题以反映“温度对酶的活性影响”的实验结果曲线图为情境,综合考查学生对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的理解能力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处理能力。

解答此类问题,必须理解横纵坐标的含义,还要重点分析起点、拐点、交点、落点这“四点”以及把握曲线走势,再运用所学的知识加以分析、合理地解释各种情境下的曲线含义,在解题的过程中就可以有效处理,得到答案。

25.从光能转变成为人体细胞可利用的能量的主要途径是

A.光能→ATP→葡萄糖→ATP→各种形式的能量

B.光能→ATP→脂肪→ATP→各种形式的能量

C.光能→葡萄糖→ATP→各种形式的能量

D.光能→电能→ATP→葡萄糖→各种形式的能量

26.鱼被宰杀后,鱼体内的ATP会生成具有鲜味的肌苷酸,但酸性磷酸酶(ACP)会催化肌苷酸分解导致鱼肉鲜味下降。

为了研究鱼类的保鲜方法,研究者从草鱼、鮰鱼和鳝鱼中分离得到ACP,并对该酶活性进行了系列研究,相关实验结果如下。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不同鱼类的ACP活性都会随着温度的上升而增大

B.将宰杀后的鮰鱼放到37℃左右的环境中一段时间能保持其鲜味

C.将宰杀后的草鱼放到适宜浓度的Ca2+溶液中鲜味下降的速度会减慢

D.Zn+能使这三种鱼的鲜味下降速度都减慢

由图可知超过最适温度后随着温度的上升ACP活性会下降,故A错误。

由图可知鮰鱼在37℃左右的环境中ACP酶活性最高,鲜味下降最严重,故B错误。

由表可知将草鱼放在适宜的钙溶液中ACP酶活性降低,可以保鲜,故C正确。

由表中数据比较可知各种鱼在锌溶液中ACP酶活性最高,鲜味最容易分解,故D错误。

本题考查酶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和对信息的分析能力。

27.研究发现,杀虫剂三甲基锡能抑制三磷酸腺苷酸的活性,进而影响细胞内能量的直接供应。

若将其喷洒到植物上,则植物细胞内不受影响的生理活动是

A.三碳化合物的还原B.根细胞对矿质离子的吸收

C.DNA的分子复制D.根尖细胞对水分的吸收

三碳化合物的还原需要ATP和[H],根细胞对矿质离子的吸收是主动运输,需要ATP供能,DNA复制也需要ATP供能,水分子的吸收是自由扩散,选D。

本题考查ATP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所列知识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28.细胞代谢中某种酶1与其底物、产物的关系(如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产物B与酶1结合使该酶的结构发生改变

B.温度、pH会对酶1、酶2的活性有影响

C.酶1有活性、无活性可以相互转化

D.产物B与酶1结合促进产物A的产生

分析图示可知:

产物B与酶1的变构位点结合,该酶的结构发生了改变,A项正确;

温度、pH会影响酶的活性,B项正确;

产物B浓度高时与酶1的变构位点结合使该酶的结构发生改变从而失去活性,产物B浓度低时与酶1的变构位点分离使该酶恢复其活性,C项正确;

产物B与酶1结合可导致酶1无活性,进而导致合成产物A的反应中断,这样可以抑制产物A的产生,D项错误。

本题考查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机理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29.某同学为验证pH对酶活性的影响,设计了实验如下表。

()

A.缺少正常pH的对照组B.实验结果预期不正确

C.检验结果的试剂选择合理D.实验操作步骤的安排不合理

实验目的是验证pH对酶活性的影响,自变量为PH,要设置3组不同PH组:

强酸和强碱为实验组,中性为对照组,A正确。

因变量为酶活性,通过检测淀粉的分解程度反馈,在强酸和强碱下酶均失去活性,不分解淀粉,遇碘液都呈蓝色,B正确。

检测淀粉的分解程度应该用斐林试剂检测其分解生成的麦芽糖含量,而不用碘液,因为淀粉部分水解,与碘液反应还是呈蓝色,C错。

应该先保证淀粉溶液和酶溶液处在相同PH,再水浴处理,如果先水浴处理,在PH处理,酶已经将淀粉分解,影响实验结果,D正确。

本题考查验证pH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分析,意在考查考生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能力。

30.下列关于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①酶分子在催化反应完成后立即被降解成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

②酶提供了反应过程所必需的活化能

③酶需要在低温和低pH的环境下保存

④人体中酶只在内环境中起作用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④D.①②③④

【解析】酶是生物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数量和化学性质不变,反应结束后不会被降解,①错误;

酶的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②错误;

酶需要在低温和适宜pH的环境下保存,③错误;

人体中的酶重主要在细胞内发挥作用,④错误。

综上所述,①②③④都是错误的,故选D。

二、非选择题

31.

(10分)某生物兴趣小组以淀粉为实验材料,对唾液淀粉酶的某些特性进行了探究。

下图为在最适温度和pH值条件下所获得的实验结果,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图中P点表

示的含义是,若适当降低温度,P点将向(填左或右)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