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17课内文言文阅读及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74257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64 大小:176.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17课内文言文阅读及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4页
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17课内文言文阅读及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4页
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17课内文言文阅读及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4页
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17课内文言文阅读及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4页
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17课内文言文阅读及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4页
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17课内文言文阅读及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4页
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17课内文言文阅读及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4页
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17课内文言文阅读及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4页
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17课内文言文阅读及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4页
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17课内文言文阅读及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4页
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17课内文言文阅读及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4页
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17课内文言文阅读及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4页
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17课内文言文阅读及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4页
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17课内文言文阅读及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4页
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17课内文言文阅读及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4页
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17课内文言文阅读及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4页
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17课内文言文阅读及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64页
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17课内文言文阅读及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64页
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17课内文言文阅读及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64页
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17课内文言文阅读及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64页
亲,该文档总共16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17课内文言文阅读及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Word下载.docx

《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17课内文言文阅读及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17课内文言文阅读及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Word下载.docx(16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17课内文言文阅读及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Word下载.docx

太平祥和,与民同乐。

每点2分。

【北京市】阅读《三峡》,完成7—10题。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7.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⑴沿溯阻绝溯:

⑵属引凄异属: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⑴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⑵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9.阅读文中画线的语句,发挥你的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清荣峻茂”在脑海中呈现出的是怎样一幅画面。

(3分)

10.请你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2分)

⑴上文描绘了三峡的景色。

说到三峡,你会想到的古诗句是,

⑵当你眼前呈现出长江宽阔的江面上帆船航行的景象时,想到的古诗句是

,。

【答案】7.⑴沿溯阻绝:

逆流而上⑵属引凄异:

连续不断

8.⑴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见月亮。

⑵即使乘着快马驾着轻风,也不如船行的快。

9.每当春冬之际,三峡的景象格外美丽,江水清清鱼儿在其中欢唱,树木茂盛不受拘束任意生长,山势高耸青草茂盛,色彩鲜艳生机勃勃。

意境明快,让人感到心情愉悦。

10.⑴①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②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③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④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⑵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解析】10.本题考查课内文言文《三峡》中的景色描写与课内古诗的知识点迁移能力。

首先分析出《三峡》句子中的景物特点并与诗句中的意象意境相匹配。

【重庆市A卷】二、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⑴答谢中书书()⑵晓雾将歇()

⑶实是欲界之仙都()⑷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0.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⑴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⑵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11.下面对文章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文章感慨起笔,囊括了山水,纵览了古今。

B.“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清,突出了山水映衬之美。

C.“猿鸟乱鸣”,突出了猿、鸟的鸣叫传入耳际,繁多杂乱。

D.“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描绘出众彩纷呈,绚丽动人的景象。

12.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9.(4分)⑴书信⑵消散⑶指人间⑷参与,这里指欣赏。

10.(4分)⑴两岸的石璧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⑵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11.(3分)C(“乱”在文中应该是“此起彼伏”,不是“繁多杂乱”)

12.(4分)表达了作者沉醉于山水的愉悦之情,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以上两点各2分,意合即可)

【重庆市B卷】二、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9-12题。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⑴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⑵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⑶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有删节)

【注】[1]鄂版教材为句号。

[2][3]鄂版教材为逗号。

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⑴卷石底以出()⑵佁然不动()

⑶其岸势犬牙差互()⑷乃记之而去()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⑵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1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当的一项是()(3分)

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伐竹取道,下见小潭”交代了作者的游踪。

B.“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写出了作者为“石潭”命名的缘由及近岸石头的千态万状。

C.“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只写了鱼儿自由游弋的情态。

D.第①②段分别写了作者发现石潭之乐和观鱼之乐。

12.第④段画线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心情?

并说说作者产生这种心情的原因。

【答案】9.(4分)⑴弯曲(或翻卷)⑵呆呆的样子⑶像狗的牙齿一样⑷离开

10.(4分)⑴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或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

⑵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以久留。

11.(3分)C(此句写出了潭水的空明澄澈和游鱼的情态。

12.(4分)流露出作者孤凄悲凉的心情(2分)。

作者产生此情的原因:

一是他被贬谪而内心愤懑,二是小石潭凄清环境的触发(2分)。

【福建省福州市】二、

(二)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9-13题。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节选自《桃花源记》)

【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闲,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

礼运》)

9.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⑴屋舍俨然()⑵阡陌交通()

⑶不独子其子()⑷货恶其弃于地也()

10.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予作文以记之

B.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事元大小,悉以咨之

C.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D.大道之行也长跪而谢之

11.翻译下面句子。

⑴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⑵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12.理解文意,用原文语句填空。

⑴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有“桑竹垂余阴,菽稷[粮食作物]随时艺[种植]”的诗句,【甲】文中描述的田园景象与之类似的句子是:

⑵孟子有句名言: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乙】文中与之异曲同工的句子是:

13.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艺术地再现了“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因此二者有许多相似的地方。

请参照示例,从两段选文中再找出一例,说说它们的相似之处。

(3分)

示例:

从“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可以看出“桃源”中社会环境和平安宁,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的“盗窃乱贼而不作”。

【答案】9.(4分)(每小题1分)⑴整齐的样子⑵交错相通⑶以……为子⑷憎恶

10.(2分)B

11.(4分)(每小题2分)⑴老人和孩子们个个都安闲快乐。

⑵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12.(2分)(毎小题1分)⑴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⑵(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13.(3分)示例:

①从“黄发垂髫,怡然自乐”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孩子因为受到全社会的关爱,生活极其幸福,这就是“大同”社会中“老有所终”“幼有所长”。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或“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②从“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可以看出“桃源”中的男人和女人各司其职,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男有分,女有归”。

【参考译文】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所以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

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

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

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

所以大门都不用关上了,这叫做理想社会。

【福建省南平市】三、

(二)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8~13题。

(19分)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初极狭,才通人;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选自《桃花源记》

【乙】明日,宿旦子冈①。

甫②行数里,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③美矣。

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

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选自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记》

【注释】①旦子冈:

在江苏省江宁县附近。

②甫:

刚。

③洵(xú

n):

确实。

④浣:

洗衣。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⑴仿佛若有光()⑵悉如外人()

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⑷自恨不如远甚也()

9.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屋舍俨然见四野禾苗油油然

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余顾而慕之

C.具答之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D.不足为外人道也以为此一家之中

10.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只标一处)(2分)

⑴其中往来种作⑵其丈夫方担粪灌园

11.翻译下列句子。

(6分)

⑵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12.【甲】【乙】两段文字所展现的生活图景有什么共同之处?

【答案】8.⑴隐隐约约⑵全⑶正,正在⑷遗憾(评分:

每小题1分,共4分。

9.A

10.⑴其中/往来种作⑵其丈夫/方担粪灌园

(评分:

答对得2分。

共2分。

11.⑴老人和小孩都悠闲愉快、自得其乐的样子。

⑵男女老幼一起在田间耕耘种作。

每小题3分,共6分。

翻译正确,语言通顺即可。

12.和谐安宁自得其乐(围绕“没有剥削压迫,没有战乱,人民生活富足安定”回答即可。

(2分))

【参考译文】第二天住在了旦子冈。

刚行走了几里地,看见田间禾苗油然茂盛,男女老少在田间耕作。

大概是江北的习俗,女人也参加农业生产,比较西北那些不从事农业生产的懒惰男子,江北的习俗的确好得多。

偶然间我放弃骑马开始步行,路过一农家,这家男主人给园子浇肥,女子从井里打水洗衣。

园中有豆篷瓜架,还有几颗郁郁葱葱的树木,孩子嬉戏欢笑,鸡鸣狗跳。

我看着看着越来越羡慕他们,觉得这一家子中,万物都怡然自得,我自恨比他们差得远呢!

【福建省莆田市】二、

(一)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3-6题。

(17分)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二章》)

【乙】当今天下之病,臣请譬诸病者:

其安时调养适宜,固不病矣;

病在皮肤,医者能早去之,病且安矣。

此二者皆已不及,而病在支①体,若得良医,可速愈也。

天下之病,势已如是,于可医之时,陛下又选任良医,倘信任不疑,听其施设,非徒愈病,又致民于寿。

若于此时,使②良医不得尽其术,则天下之病愈深。

愿陛下拔贤材,收众策,不惮③改作,以成大功,天下幸甚幸甚!

(选自蔡襄奏折《乞④用韩琦⑤、范仲淹》,有删改)

【注释】①支:

通“肢”。

②使:

假使。

③惮:

怕,畏惧。

④乞:

乞求,请求。

⑤韩琦:

北宋政治家,名将。

3.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⑴舜发于畎亩之中⑵劳其筋骨

⑶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⑷非徒愈病

4.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划线的句子。

⑴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⑵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5.请用选文中的句子填空。

⑴甲文中孟子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所以说“”,有了这样的磨炼,才能“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⑵乙文作者认为“天下之病愈深”的原因使“”。

(1分)

6.甲、乙两文都论述了治理国家的问题,它们的观点分别是什么?

在人才的问题上,它们的看法又有何相同之处?

【答案】

(一)(17分)

3.(4分,每小题1分)

⑴起,被任用⑵使……劳累⑶通晓⑷只,仅仅

4.(6分)

⑴(3分)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

(“故”“是”各1分,意思正确,句子通顺1分)

⑵(3分)内心忧困,思虑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

(“衡”“作”各1分,意思正确、句子通顺1分)

5.(3分)

⑴(2分)必先苦其心志,劳期筋骨,饿期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答出其中两小句可得1分,两句以上不完整也只得1分)

⑵(1分)(使)良医不得尽其术。

6.(4分)甲文观点: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文观点:

选拔贤才,收取众人策略,大胆改革。

(或“拔贤材,收众策,不惮改作”)

相同之处:

都认为人才对国家至关重要,君主要重视人才。

(甲、乙观点各1分,相同之处2分,大意对即可)

【福建省泉州市】二、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8题。

(甲)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出师表》)

(乙)问:

“何以战?

”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曹刿论战》)

(丙)柯公焕,字德章,福建晋江人。

元贞间为古田尉。

时邻寇侵境,或曰:

‘可以去乎?

’焕曰:

‘寇至则去,国谁与守?

’遂率其民敌之,力不继而死,其家歼焉。

帅府嘉其忠勇,立祠祀之。

(《泉州府记》)

5.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还于旧都 

 

所恶有甚于死者B.忠之属也 

子之听夫志

C.元贞间为古田尉 

不足为外人道也D.帅府嘉其忠勇 

稍稍宾客其父

6.解释加点词。

⑴北定中原__________⑵小大之狱_________⑶可以去乎____________

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⑵遂率其民敌之,力不继而死

8.诸葛亮、曹刿、柯焕三人“忠”的内涵分别是什么?

【答案】5.(3分)D

6.(3分)⑴向北⑵案件⑶离开

7.(6分)⑴先帝知道我做事谨慎,所以临终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

(“故”“崩”“以大事”各0.5分)

⑵柯焕于是他就率领他的民众抵抗敌人,终因实力不足战死。

(补主语,“敌”“力”各0.5分)

8.(3分)诸葛亮忠诚蜀汉,报先帝忠陛下;

鲁庄公竭尽全力做好君主本分的事;

柯焕誓死抗敌,为国为民。

【参考译文】柯焕,字德章,福建晋江人。

元贞年间担任古田县尉。

有一次邻近的敌兵侵扰古田县,有人问:

“可以逃跑吗?

”。

柯焕说:

“敌人来了就逃跑,国家谁来防守?

”柯焕于是他就率领他的民众抵抗敌人,终因实力不足战死,他的家人都被杀死了。

元帅嘉奖他的忠诚与勇敢,建了一个祠堂纪念他。

【福建省三明市】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3题。

(18分)

【甲】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

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五柳先生传》节选)

【乙】崔子忠,字青蚓。

其先山东平度州人。

子忠为诸生①,甚贫。

为文崛奥,数试而困,慨然弃去。

荜门土壁,洒扫洁清;

冬一褐,夏一葛,妻疏裳布衣,黾勉操作,三女亦解颂读;

虽无终日之计,晏如也。

工图绘,为绝技,时经营以寄傲③;

更善貌人,无不克肖④。

当时贵人,多愿与之交,皆逃避不顾。

不喜饮酒,二三故人以文字过从,谈竟日不能去。

士自四方来,慕其人,多谢不见。

(选自《江西古文精华丛书·

笔记卷·

周亮工·

书影》)

【注释】①诸生:

明清时经省各级考试录取入府、州、县学者,称诸生。

②黾(mǐn)勉:

勉励;

尽力。

③寄傲:

寄托傲世之志。

④克肖:

酷似。

9.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每句标一处)(2分)

⑴常著文章自娱⑵其先山东平度州人

10.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⑴先生不知何许人也()⑵造饮辄尽()

⑶数试而困()⑷更善貌人()

1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因以为号焉为文崛奥

B.亦不其姓字慕其人

C.多谢不见长跪而谢之

D.皆逃避不顾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1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⑵不喜饮酒,二三故人以文字过从,谈竟日不能去。

13.五柳先生与崔子忠家庭状况有何相似之处?

面对此种状况,他们都如何面对?

这反映他们怎样的生活志趣?

【答案】9.(2分)⑴常著文章∕自娱⑵其先∕山东平度州人(每小题1分)

10.(4分)⑴地方(处所);

⑵就;

⑶多次(屡次);

⑷描绘(描摹,描画)。

(每小题1分)

11.(3分)B(A:

作为,写;

B:

他的;

C:

推辞,道歉;

D:

见,拜访)

12.(5分)(翻译正确、语句通顺、表达规范即可)

⑴(他∕五柳先生)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的时候,就高兴得忘记了吃饭。

(2分,每个分句1分)

⑵(他∕崔子忠)不喜欢喝酒,几个老朋友在一起谈文论字(用文字交流∕用文章和朋友交往),谈上一整天都(也)不肯离开。

(3分,每个分句1分)

13.(4分)五柳先生和崔子忠的家庭状况都很贫困(房屋简陋,缺衣少食);

(1分)他们面对贫困都能安然自若,淡然处之(晏如也);

(1分)反映了他们积极乐观、安贫乐道的生活志趣。

(2分)(意对即可)

【参考译文】崔子忠,字青蚓。

他的祖先是山东平度州人。

崔子忠是诸生,非常贫困。

他写文章深奥奇崛,屡次参加考试不中,长叹着放弃了。

家里只有简陋的柴门、土筑的墙壁,但勤于洒水拖地,十分清洁;

冬天一件褐衣,夏天一件葛衣,妻子也穿着粗糙的廉价衣服,为家里尽力操劳,三个女儿也懂得诵读诗文;

即使没有度日的生活来源,也能安然自得。

善于画画,这是他超群的技艺,时常用画画来寄托他的傲世之志;

更善于描绘人,他所描绘的人物无不惟妙惟肖。

当时的达官贵人,大多喜欢与他交往,可是崔子忠都逃避不见。

崔子忠不喜欢喝酒,几个老朋友在一起谈文论字,谈上一整天都不离开。

读书人从四面八方来拜访他,仰慕他的人品,他大多婉拒不见。

【福建省厦门市】四、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6-9题(16分)

【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唐雎对曰:

“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

“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

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

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先生坐!

何至于此!

寡人谕矣:

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 

(节选自《战国策·

唐雎不辱使命》)

【乙】专诸者,吴堂邑人也。

(伍子胥)乃进专诸于公子光。

四月丙子,光伏甲士①于窟室②中,而具酒请王僚。

王僚使兵陈自宫至光之家,门户阶陛左右,皆王僚之亲戚也。

夹立侍,皆持长铍③。

酒既酣,公子光详为足疾④,入窟室中,使专诸置匕首鱼炙之腹中而进之。

既至王前,专诸擘⑤鱼,因以匕首刺王僚,王僚立死。

左右亦杀专诸,王人扰乱。

公子光出其伏甲以攻王僚之徒,尽灭之。

(节选自《史记·

刺客列传》)

注释:

①甲士:

身穿铠甲的武士。

②窟室:

地下室。

③长铍:

长矛。

④详为足疾:

假装脚有毛病。

详通“佯”,假装。

⑤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