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753186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63 大小:66.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州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常州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常州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常州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常州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常州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3页
常州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3页
常州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3页
常州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3页
常州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3页
常州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3页
常州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3页
常州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3页
常州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3页
常州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3页
常州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3页
常州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3页
常州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3页
常州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3页
常州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3页
亲,该文档总共6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常州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Word格式.docx

《常州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州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Word格式.docx(6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常州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Word格式.docx

二、乡村旅游发展

三、区域旅游合作

第七章、行业监管与质量提升……………………………………………………43

一、旅游行业监管

二、旅游公共服务

三、旅游质量提升

第八章、保障体系与规划实施……………………………………………………46

一、旅游保障体系

二、规划实施对策

附件:

常州市“十二五”期间重点旅游建设项目及其三年行动计划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指导和促进全市旅游业在“十二五”期间实现新的跨越和又好又快的发展,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将我市建设成为旅游强市和全国知名的休闲旅游目的地,根据《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常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常州市旅游发展规划(2003-2020)》、《常州市休闲度假旅游发展规划(2010-2020)》等文件的总体要求,编制本规划。

第一章发展基础与环境背景

(一)“十一五”旅游业发展基本情况

“十一五”期间,我市旅游业快速发展,已成长为江苏旅游大市,逐步成为受中外游客青睐的旅游目的地。

虽然遭受了H1N1流感、国际金融危机等事件的冲击,旅游业面临了严峻的形势和巨大的困难,但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关注支持和旅游业界的共同努力下,我市旅游业仍然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态势,取得了良好的业绩,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旅游产业实现新跨越

“十一五”期间,全市共接待入境旅游者约140.7万人次(2010年为预测数,下同),是“十五”接待量的2.49倍,年均增幅20.05%;

实现旅游创汇共13亿美元,是“十五”创汇总量的3倍,年均增幅24.57%;

共接待国内旅游者约10358.8万人次,是“十五”国内游客接待量的2.40倍,年均增幅19.10%;

实现国内旅游收入共1127.3亿元,是“十五”国内旅游收入的2.99倍,年均增幅24.49%;

实现旅游总收入1220亿元,旅游增加值569亿元,分别为是“十五”期间的2.96倍和3.40倍,年均增幅分别为24.24%和27.78%。

总体上,全市旅游业发展各项指标均保持了20%左右的增长速度,除受国际形势影响入境旅游者和旅游创汇略低于预定目标外,接待国内旅游者、国内旅游收入、旅游总收入和旅游增加值等均超额完成了“十一五”旅游规划设定的发展目标。

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已经连续多年保持全省第四位,旅游业已经成为我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服务业重要的支柱产业,并在我市的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显现出日益增强的带动作用。

2.项目建设取得新突破

坚持规划先行,编制完成了“常州武进区旅游发展规划”、“常州市休闲度假旅游发展规划”及“恐龙谷温泉”、“江苏环球动漫嬉戏谷”、“中华孝道园”、“春秋淹城”、“东方盐湖”、“天目湖景观提升”、“三河三园旅游线”、“南大街休闲旅游区”、“茅山风景旅游区”、“常州农博园”等近20个旅游规划。

实行重点旅游项目目标管理,强化有效投入和建设进度。

“十一五”期间共完成旅游项目投资约170亿元,建成了恐龙谷温泉、恐龙城大剧场、库克苏克峡谷(恐龙园三期)、三河三园水上游线、红梅公园与东坡公园(改造工程)、天宁宝塔、青枫公园、淹城野生动物世界、淹城春秋乐园、淹城传统商业街坊、金陵度假村、竺山湖小镇、环球动漫嬉戏谷(一期)、中华孝道园(一期)、天目湖山水园三期改造、中欧论坛会址、南山竹海御水温泉、金沙湾乡村俱乐部等一批重点旅游项目,并积极推动了环球恐龙城迪诺创意园、姬山古镇景区、“运河五号”创意街区、东方盐湖城等一批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

旅游项目建设取得的新突破和新成就,大大丰富了我市的旅游产品供给,增强了旅游核心吸引力和旅游竞争力。

3.旅游市场获得新拓展

一是市场定位更加明晰,市场空间不断拓展。

按照“主攻上海,巩固江浙、延伸鲁皖,兼顾中远”的市场战略,加大了目标市场的促销力度,本地旅游市场得到深度开发,周边市场得到巩固提升,中远程市场得到有效拓展。

二是促销资源有效整合,市场互动效应明显。

加强了旅游部门与相关部门及旅游企业在市场促销上的资源整合,实现联合促销和整体营销,并通过与上海、苏州、无锡、盐城、南通、扬州、泰州等城市及港、台地区旅游部门合作,开展互动合作与对等促销活动,取得了良好的市场促销效果。

三是宣传促销形式多样,节庆活动丰富多彩。

积极实施立体化的宣传促销策略,构筑了媒体宣传、网络营销、推介促销、以旅拉旅和节庆活动“五位一体”的常州旅游促销模式,开展了主题促销年、媒体宣传报道、投放旅游广告、旅游市场推介、网络展播促销、城市客源互送、系列“游龙城”(如“万人游龙城”、“百万上海市民游常州”、“江浙沪千名老人骑游龙城”、“台商游龙城”、“龙城自驾游”、“溧阳农家游”、“金坛农家游”)等促销活动,积极开展了以对接“世博”为重点的旅游市场促销,举办了常州旅游节、恐龙文化节、天宁寺除夕撞钟祈福、天目湖旅游节、武进旅游节、全国龙舟精英赛、茅山登山节、乡村旅游节等系列精彩纷呈、各具特色的节庆活动。

四是旅游市场增长较快,旅游知名度迅速提升。

通过大力开展旅游促销,积极举办各类旅游节庆活动,有效激发了市场需求,拓展了旅游市场空间,旅游客源市场保持了年均递增20%的快速增长,我市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明显提高,“中华龙城”旅游品牌的市场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升。

4.要素配套得到新完善

一是在全省率先初步建立了由旅游信息中心、咨询中心、集散中心、呼叫中心、商品展销中心和旅游商品研发中心等组成的公共服务体系;

二是住宿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除新增了一批高星级饭店外,城市商务酒店、度假型酒店和休闲农庄、青年旅馆等各类型特色酒店迅速发展,较好地满足了不同层次的住宿消费需求;

三是旅游餐饮特色得到强化,评选出了一批常州名菜、名点、名小吃、品牌农家菜和常州美食街区与“常州旅游特色餐馆(饭店)”;

四是旅游商品和购物场所得到提升,连续举办了五届常州旅游商品创新大赛,常州旅游商品展销中心投入营运,合作建成了旅游商品研发中心,并有效推进了月星集团作为江苏首家旅游装备品集散中心的建设;

五是丰富了休闲娱乐设施与活动,亚细亚影视城,红磨坊、第九频道、缤纷亚洲以及新建成的恐龙谷温泉、南山竹海温泉、花都水城生态浴场等休闲娱乐场所,丰富中外游客的夜生活,增加游客的逗留时间和综合消费;

六是旅游客运条件明显改善,我市交通部门集中投放了100辆省际旅游车辆,大大改善了旅游用车的质量。

5.产业素质又获新提升

继常州和溧阳之后,金坛成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中华恐龙园创建成为国家5A级景区,实现了我市5A级景区零的突破,全市拥有国家4A级景点7家,国家级工农业示范点达18家(总数居全省第二),并新增省级旅游度假区1家;

全市旅行社总数达97家,常州国旅、天目湖旅行社、春秋旅行社、青年旅行社4家旅行社荣膺“全国国内旅行社百强”称号,并且全部进入前50强,我市成为省内拥有全国国内百强社最多的城市;

新评天目湖国际大酒店、金陵溧阳宾馆2家五星级和6家四星级饭店,全市星级饭店达62家,其中五星级饭店5家、四星级饭店21家,新增金叶级绿色饭店4家,银叶级5家,绿色饭店总数达21家;

具有一定规模的旅游商品生产、经销企业30多家;

开设旅游专业的大专院校6家;

导游人员达2000多人。

目前整个旅游产业已经具有相当规模,形成吃、住、行、游、购、娱等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其中吃、游、购比重迅速提高,旅游产业结构在发展中不断调整优化。

6.行业管理再上新台阶

旅游标准化工作取得成效,由市旅游局和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共同组织编制的《江苏省旅游企业信息化服务规范》成为省级地方标准,由中华恐龙园和市质监局、旅游局共同编制《主题公园服务规范》正在申报省级标准和国家标准,同时编制出台了《常州市旅行社等级划分与评定标准》;

开展了诚信旅行社创建和“旅游价格阳光行动”与“常州旅游质量品牌行动”,有效地引导了旅游企业实施品质管理和品牌经营;

切实加强了旅游市场监管,投诉处理机制进一步完善,并对责任投诉实行定期通报公示制度;

行业协会在行业自律、合作发展方面的作用发挥良好;

以平安旅游建设为抓手,旅游安全工作得到加强,市旅游局连续六年被评为全市安全工作先进单位。

(二)“十一五”旅游业发展基本经验

1.政府主导,产业提升是前提

坚持政府主导战略,将旅游业发展提升到战略高度,积极整合社会力量,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旅游业发展,是我市旅游业加快发展的前提。

2.规划引领,科学发展是基础

坚持旅游规划先行,科学编制旅游规划,用规划指导、引领和促进旅游发展,是我市旅游业科学发展的基础。

3.加大投入,市场主体是核心

坚持加大旅游投入,多渠道筹集旅游开发资金,积极培育旅游市场主体,是我市旅游业跨越发展的核心。

4.打造精品,创新发展是动力

坚持打造旅游精品,集中力量建设旅游引擎项目,重视旅游产品创新,是我市旅游业超常发展的核心。

5.开拓市场,壮大品牌是关键

坚持旅游市场导向,积极塑造和壮大旅游品牌,多渠道立体式强力开展旅游宣传促销,是我市旅游业高效发展的关键。

6.强化监管,优化环境是保障

坚持加强行业监管,推动旅游体制机制创新,提升旅游品质和行业素质,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是我市旅游业协调发展的保障。

(三)“十一五”旅游业发展存在问题

1.旅游政策扶持不够,常态机制尚未建立

我市的旅游发展配套政策还不够完善。

在重点旅游项目引导资金、旅游促销专项资金和旅游人才培养专项资金的财政扶持上尚未形成常态机制,在旅游项目建设用地和减轻旅游企业负担等方面,旅游政策配套和扶持仍显不够,政策汇聚资源的杠杆效应和对旅游业发展的引导作用还有待进一步增强。

2.拳头产品仍然偏少,旅游影响有待提高

除环球恐龙城和天目湖外,我市目前旅游精品产品仍偏少,能够纳入国内“华东游”线路的景区(点)不多,具备国际旅游吸引力的产品还没有真正形成,城市及其旅游知名度与影响力有待提高。

为此,需要进一步加大旅游资源整合和旅游产品开发力度,加快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传统景区的提档升级,进一步创新性地打造在旅游市场上极具吸引力的拳头产品,加大旅游市场促销力度,进一步拓展客源市场半径。

3.产业结构有待优化,旅游发展不够平衡

旅游经济总量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偏低,地区旅游发展水平和各地专业化发展程度不够均衡,旅游业态发展和旅游要素发展也不够平衡,商务会议、旅游购物、旅游娱乐、休闲度假、旅游信息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旅游产业结构需要进一步调整完善,旅游发展方式还需要深入转变。

4.企业主体不够强大,产业融合程度较低

我市旅游产业主体培育相对不够,大型现代旅游企业集团和龙头企业较少,企业主体不够强大,产业创利能力不强。

同时旅游产业空间集聚度不高,产业集聚效应未能有效显现,旅游产业与信息、金融、交通、文化、体育、会展、商贸及工业、农业等相关产业结合度、融合度还有待提高,旅游新业态培育不足,大旅游产业格局仍未真正形成,旅游产业链需进一步拉长。

5.服务体系有待健全,旅游人才相对不足

我市城市旅游休闲服务功能还不够完善,旅游要素和公共服务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健全,旅游目的地管理水平和旅游服务品质还有待提升。

全市旅游人才相对缺乏,真正懂得旅游经济规律、掌握旅游专业知识、具备旅游经营管理才能的旅游专门人才较少,旅游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偏低,总体上不能适应我市现代旅游业发展的需要。

(一)旅游发展总体环境

1.世界经济逐步复苏,国际旅游发展提速

“十二五”期间,世界经济将在经历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后,进入缓慢复苏阶段。

虽然世界经济的全面复苏将比较曲折、复杂和缓慢,但总体而言,世界经济进入结构调整加速期,全球经济多极化发展格局进一步强化,世界经济将逐步恢复并保持温和增长态势,经济失衡格局将得到一定程度的纠正。

这无疑对国际旅游业的发展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据世界旅游协会(WTTC)分析预测,世界旅游业的复苏将可能从2010开始见效,从2010年到2020年,旅游经济预期年增长可达到4.4%。

国际经济与旅游环境的改善将有利于我市国际旅游市场的增长。

2.国内经济转型发展,旅游产业战略提升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进入中等收入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攻坚阶段,也是经济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

这一时期,工业化、城镇化与区域一体化进程加速,消费升级加快发展。

提高创新能力,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培育新的增长极,促进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大力推进节能减排,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提高开放型经济的水平和质量,着力改善民生,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加快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增强发展持久动力,将成为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和重要使命。

总体上,我国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的发展。

我国旅游业是第三产业中最具活力和增长最快的行业,其产业规模已位居世界前列。

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15年我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和第四大客源国。

我国旅游产业正处在转型升级和建设旅游强国的重要历史阶段。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首次将发展旅游业提升为国家战略,明确提出要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

我国旅游业在“十二五”期间继续处于高速增长阶段,同时国内旅游成为产业发展的基础,旅游业迎来新的黄金发展机遇,将进入战略提升时代、旅游强国时代、全民旅游时代、休闲旅游时代、品质旅游时代和旅游国际化时代。

3.区域经济更加繁荣,区域旅游加快发展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目前经济实力最强的经济区。

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本实现,现在正向着“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和全球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的目标迈进。

“十二五”期间,长江三角洲地区将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着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着力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着力提高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水平,着力促进社会和谐与精神文明建设,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和一体化发展。

作为我国最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和客源产生地,长三角地区的旅游业将继续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

区域旅游需求快速增长,将率先进入休闲时代;

区域旅游合作不断深化,产品共建和市场共拓的局面正在形成;

旅游产品加快升级、旅游产业加快转型,旅游业态不断创新;

区域旅游竞争力和旅游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

新的区域旅游发展形势,对我市旅游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也提出了新要求。

(二)旅游发展机遇与挑战

1.旅游发展机遇

“十二五”期间我市旅游业发展机遇主要有:

一是旅游业国家战略的实施、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旅游政策扶持力度的加大,为我市旅游业的跨越发展带来良机;

二是产业结构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现代服务业的加速发展,为我市旅游业的超常发展带来先机;

三是长三角地区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外经济联系和商务活动的加强,区域经济的持续增长,为我市旅游业加快发展带来商机;

四是旅游市场需求的趋旺和消费市场的转型,特别是休闲度假迅速兴起,为我市旅游业的转型发展带来契机;

五是交通环境的优化,特别是高速铁路时代的来临,大大加强我市与周边城市的交通联系,“同城化”效应和城市客流互动增强,区域旅游一体化的加深,为我市旅游业的联动发展带来转机;

六是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的复苏、上海“后世博”旅游效应的显现和2014年南京青奥会等重大事件的举办,为我市旅游业的持续发展带来要机;

七是自主创新能力的增强,科学技术和新兴产业的发展、产业融合度的提高和我市一批新旅游项目(如恐龙园三期、环球动漫嬉戏谷、东方盐湖城等)的推出,为我市旅游业的创新发展带来新机;

八是节能减排、低碳经济的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为我市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带来生机。

2.旅游面临挑战

“十二五”期间我市旅游业发展同样面临许多挑战。

一是旅游地竞争的挑战,我市旅游业发展面临周边地区城市强有力的竞争压力,如何有效避免同质化竞争,强化旅游特色,增强核心竞争力成为我市旅游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

二是旅游转型升级的挑战,“十二五”期间是我市旅游业重要的转型发展期,如何调整和优化旅游产业结构,切实转变旅游发展方式,实现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和又好又快发展,既是我市新的旅游工作重点,也是新的挑战;

三是保护与开发矛盾的挑战,我市旅游资源环境保护和旅游开发任务较重,保护与开发矛盾突出,如何协调好两者关系,实现旅游资源节约型利用、环境友好型开发和以节能减排为重点的旅游绿色增长,是我市旅游业面临的又一挑战;

四是旅游人才竞争的挑战,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我市旅游人才资源相对薄弱,又面临区域旅游人才竞争的压力,如何突破人才制约的瓶颈,成为我市旅游业实现新一轮跨越发展的关键;

五是社会矛盾凸显的挑战,在扩大内需政策减弱、经济结构不够合理、信贷投放明显减少、旅游用地指标紧张、就业压力持续增加等社会矛盾影响下,我市旅游业保持快速发展将面临较大的挑战。

第二章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的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加强统筹协调,转变发展方式,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和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全面提升旅游服务品质和旅游产业综合竞争力,将我市建成独具龙城文化魅力和江南湖山特色的江苏旅游强市和全国知名的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

为贯彻上述指导思想,必须做到:

1.牢固树立“六种观念”

一是要牢固树立战略产业观念,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

二是要牢固树立市场经济观念,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更好地用市场经济规律推进旅游业发展;

三是要牢固树立转型发展观念,下大力气转变旅游业发展方式,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真正使旅游业走内涵式集约化发展的道路;

四是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观念,把满足人民群众的旅游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把维护广大游客合法权益作为第一职责,以游客满意度来衡量和检验各项工作的成效;

五是要牢固树立精品旅游观念,有效整合旅游资源和各类社会资源,创新性地开发旅游精品,完善产品体系,增强我市旅游的核心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

六是要牢固树立产业融合观念,大力推进旅游与文化、体育、农业、工业、商业等相关产业和行业的整体联动与融合发展,形成旅游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相关产业支持旅游业发展的大旅游产业格局。

2.坚持遵循“六项原则”

一是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主体相结合,发挥政府的主导功能,加强对旅游业的宏观指导、综合协调和市场监管,建立健全市场运作机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深化改革开放,创新体制机制,形成政府宏观调控、行业自律管理、企业主体突出、社会力量参与的发展格局;

二是坚持效益提升与规模增长相结合,更加注重从“量”的扩张转变为“质”的提升,通过优化旅游产业结构、延伸产业链条、延长游客逗留时间、增加人均消费、推进节能环保,努力提升旅游综合效益;

三是坚持重点突破与区域协同相结合,加快旅游产业梯度推进,优化旅游空间布局,在重点发展中心城区和重点景区的同时,推动旅游发展相对薄弱地区的旅游开发和产业提升,形成全市旅游协调发展、共同发展的格局;

四是坚持产业融合与自我发展相结合,在不断完善发展旅游业传统企业、传统产品的同时,进一步加强统筹协调,加大与相关产业和行业的融合力度,努力拓展旅游产业新领域、挖掘旅游产品新业态、培育旅游消费新热点,为我市旅游业持续快速发展建立新的发展优势;

五是坚持国内旅游与入境旅游相结合,充分认识国内旅游对我市旅游发展的主体地位,在坚持不懈地抓好入境旅游的同时,更加注重国内旅游拉动内需、促进消费、增加就业的积极作用,实现入境旅游与国内旅游市场共同繁荣;

六是坚持城市旅游与乡村旅游相结合,倡导“城市即旅游,旅游即城市”理念,不断完善城市旅游配套功能,提高城市旅游综合接待能力,大力推进乡村旅游,带动农民就业致富,促进城乡旅游互动。

使乡村旅游与城市旅游共同构成加快我市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3.努力实现“六个转变”

一是城市功能由旅游城市向休闲城市的转变,打造长三角地区休闲度假中心城市之一和全国休闲度假旅游的示范性城市;

二是城市地位由江苏旅游大市向旅游强市转变,努力跻身江苏旅游第一方阵;

三是旅游地性质由旅游过境地向旅游目的地的转变,由华东旅游新亮点建成华东地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和全国知名的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四是旅游业态从相对独立业态向综合产业转化,形成产业融合发展的大旅游产业格局;

五是增长方式由数量型向数量与质量并重型转变,实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的有机统一;

六是产业地位从服务业重点产业向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转变,成为常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和人民群众享受品质生活的新载体。

(一)总体目标

常州实现旅游大市向旅游强市转变、从旅游过境地向华东地区旅游目的地转变,从服务业重点产业向国民经济支柱产业转变。

并通过向休闲城市的转型发展,建成长三角地区休闲度假中心城市之一,成为独具龙城文化魅力和江南湖山特色的全国知名的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二)目标体系

1.经济目标

进一步壮大旅游经济规模,提升旅游产业地位。

接待旅游人数大幅度增长,2015年入境旅游者人数达到50万人次,接待国内旅游者达到4850万人次;

实现旅游收入倍增计划,2015年旅游总收入与旅游增加值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分别达到790亿元和378亿元,旅游增加值占全市GDP的6.8%以上。

具体经济指标如下:

表12015和2020年常州旅游业发展目标

目标成分

2010年(预测值)

2015年

2020年

数量

增幅

国内旅游者

(万人次)

2815

20.15%

5920

16.03%

7800

5.7%

入境旅游者

35.3

15.52%

68

14.01%

87

5.2%

国内旅游收入(亿元)

340

29.63%

895

21.36%

1580

12.1%

旅游外汇收入(亿美元)

3.45

17.35%

7.3

16.17%

12.5

10.8%

旅游总收入(亿元)

363.53

28.74%

944.64

21.04%

1672

旅游增加值

(亿元)

170.46

28.82%

444.93

21.15%

802

12.5%

占GDP比率

5.49%

7.0%

8.0%

2.社会目标

进一步优化社会环境,提升城市旅游形象,扩大对外交流,提高我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扩大旅游企业对劳动力的吸纳力度,旅游就业显著增长,到2015年,全市旅游直接和间接就业人数突破30万人,占全市城乡就业人数的10%左右。

提升我市城市的宜居度和居民生活质量与生活品位;

拉动内需,促进消费;

促进城郊和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