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植物学实验指导.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754418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7.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用植物学实验指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药用植物学实验指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药用植物学实验指导.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药用植物学实验指导.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药用植物学实验指导.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药用植物学实验指导.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药用植物学实验指导.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药用植物学实验指导.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药用植物学实验指导.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药用植物学实验指导.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药用植物学实验指导.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药用植物学实验指导.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药用植物学实验指导.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药用植物学实验指导.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药用植物学实验指导.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药用植物学实验指导.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药用植物学实验指导.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药用植物学实验指导.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药用植物学实验指导.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药用植物学实验指导.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药用植物学实验指导.docx

《药用植物学实验指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用植物学实验指导.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药用植物学实验指导.docx

药用植物学实验指导

 

药用植物学实验指导

中南民族大学药学院

实验室守则

1.实验课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理论联系实际、灵活应用能为的重要手段,也是进行科研工作的基础,必须严肃认真。

2.准时上实验课,不得无故缺席,不得迟到早退,按指定座位就坐,使用相应的显微镜。

3.实验前必须通过预习本次实验,明确实验的目的要求、内容、方法和步骤。

实验时要认真观察,独立思考,做好记录,实验完毕后要按时交实验报告。

4.当老师讲解实验时,要专心听讲,并作必要的记录.在实验中如有疑问请举手,不准大声喧哗。

5.爱护实验室一切仪器设备,按操作规程使用显微镜,尽量节约水、电及擦镜纸、试剂等一切消耗物质.损坏仪器须登记,按规定赔偿。

6.每次实验必须带备教科书,绘图用具(HB、2H铅笔各一支,橡皮、尺子等)和实验记录本。

7.保持实验室清洁整齐,一切实验用具用完后要擦洗干净,放回原处.每次实验完毕,要搞好室内清洁卫生.离开实验室时要关好水、电、门、窗。

实验一显微镜的构造与使用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及后含物

一、目的要求

(1)熟悉光学显微镜的构造、使用

(2)掌握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3)识别植物细胞的各种后含物

(4)掌握水合氯醛制片法、表面片制法

(5)掌握草酸钙晶体的类型和形态

(6)学习绘制植物显微图

二、仪器用品及实验材料

(一)仪器用品

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刀片、吸水纸、擦镜纸、稀碘液、酒精灯、培养皿、解剖针、水合氯醛液,蒸馏水等

(二)实验材料:

新鲜洋葱鳞茎,马铃薯,浙贝,半夏,黄柏粉末,大黄,甘草,地骨皮,射干,胡萝卜,辣椒等。

内容与步骤:

(一)植物细胞的基本构造

(1)洋葱表皮细胞制片(观察细胞结构)

用镊子撕取2小片(3mmX3mm)洋葱内表皮,置载玻片上,蒸馏水装片。

其中一片在盖玻片一侧加1滴1%的碘-碘化钾溶液,用吸水纸在另一侧吸去多余溶液。

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洋葱表皮的细胞壁、细胞核、液泡。

(2)有色体的观察

用刀片从红辣椒或胡萝卜果肉上刮取少许,均匀涂在载玻片中央,加蒸馏水1滴,再加盖玻片观察。

细胞内橙色颗粒即为有色体。

(3)淀粉粒的观察

用徒手切片法将土豆条切成极薄片,放到盛有清水的平皿中,用毛笔挑选最薄的制成临时装片,观察淀粉粒。

比较未染色的与用0.2%的碘-碘化钾染色后的淀粉粒的区别。

2.观察植物细胞的构造

将洋葱表皮临时装片放在低倍镜下观察,可看到许多无色透明的稍长形的细胞,彼此紧密相连,没有细胞间隙。

在细胞中,可见到浸埋在细胞质中的圆形的细胞核,如不清晰,可由盖玻片一侧加稀碘液一滴,用吸水纸在另一侧稍吸;使碘液布满整个标本而染色,几分钟后观察,可见细胞质被染成浅黄色,细胞核被染成较深的黄色,细胞各部分显得较为清晰.移动装片,选择几个较清楚的细胞置于视野中央,换用高信物镜再仔细观察;注意识别下殉各部分:

(1)细胞壁植物细胞所特有。

为细胞的最外层,比较透明。

调节细调焦螺旋和光圈、可见两细胞间实际上为三层;,两侧为相邻两个细胞的细胞壁;中间是两个细胞共有的胞间层。

(2)细胞质:

为无色透明的胶状物,紧贴在细胞壁以内,被中央大液泡挤成一薄层,仅细胞两端较明显.

(3)细胞核:

埋在细胞质内;贴近细胞侧壁的只见其窄蔺,呈扁圆形,贴在上、下整的可见其宽面,呈球形。

仔细观察,可见包在细胞核外面的核膜,细胞核内有1—3个发亮的颗粒,即核仁。

(有的细胞看不见细胞核是因为该细胞被撕破,只剩一半了)

(4)液泡:

位于细胞中央,占细胞体积的大部分,由于澈泡内充满细胞液;所以比细胞质更透明。

(二)植物细胞的后含物

1.淀粉粒

(1)切取一小块马铃薯块茎,用刀片刮取少许液汁,置载玻片上,加水一滴,搅匀,盖上盖玻片。

先在低倍镜下观察淀粉粒,注意其形状。

转换高倍镜继续观察,仔细、准确地分辨单粒,复粒和半复粒,识别淀粉粒中的脐点和层纹。

绘图记录。

然后取下制片,加一滴稀碘液。

观察有何变化,记录观察结果。

(2)取少量半夏粉末置于滴加1~2滴稀甘油的载玻片上,并用解剖针轻轻将粉末与稀甘油充分搅匀,然后加盖盖玻片制成粉末装片,置于镜下观察。

(3)按上述方法制成浙贝母粉末装片置镜下观察,与马铃薯淀粉粒进行比较,注意彼此间淀粉粒的大小、形状、层纹、脐点有何不同,找出各自淀粉粒的特征。

2.结晶体

(1)簇晶:

取大黄根状茎粉末少许,置于滴加1~2滴水合氯醛试液的载玻片上,在酒精灯上慢慢加热透化,注意不要蒸干,可添加新的试剂,并用滤纸吸取已带色的多余试剂,直至材料颜色变浅而透明时,停止处理,加稀甘油1滴,盖上盖玻片,拭净其周围的试剂,置镜下观察,可见到许多大型、形如星状的草酸钙簇晶。

(2)针晶:

取半夏粉末少许,按上述方法透化后制片观察,在半夏块茎粉末中可见散在或成束的针状草酸钙晶体。

偶尔可见到类圆形粘液细胞中含有排列整齐的针束存在。

(3)方晶:

取黄柏或甘草粉末少许,按上述方法制片,置镜下观察,在粉末中可见到一些方形、不规则形等形状的晶体。

这些方晶常成行排列于纤维旁边的薄壁细胞中,这种由一束纤维外侧包围着许多含有草酸钙方晶的薄壁细胞所组成的复合体成为晶鞘纤维。

(4)砂晶;取地骨皮或牛膝根粉末少许,按上述方法制片,在粉末中可见类圆形薄壁细胞中充满了细小三角形或箭头状的草酸钙砂晶。

因砂晶存在于某些薄壁细胞中,将药材研成粉末后砂晶多分散在药材粉末中,而且数量很少,故难以与药材粉末区别。

在观察时注意以下几点:

①砂晶虽然很少,但大小非常均匀。

②其形状为小的三角形颗粒,立体感较强。

③在调节微调节器时砂晶常有忽明忽暗的现象,或略比周围粉末亮。

若用地骨皮制成徒手切片,观察效果好于粉末制片。

(5)柱晶取射干粉末少许,按上述方法制片,置镜下观察,可见到棱角分明的长柱形晶体,晶体呈透明状。

三、作业与思考

1.绘洋葱鳞叶的内表皮细胞,注明细胞各部分。

2.绘马铃薯、浙贝母、半夏淀粉粒的构造和类型图。

3.绘制辣椒果肉细胞中的有色体。

4.绘制各种材料、各种类型的草酸钙结晶。

5.植物细胞的显微构造主要有哪几部分?

6.质体有哪几种类型?

它们的结构和功能之间有何关系?

实验二:

植物组织的观察

(分生、基本/薄壁、保护、机械组织、输导组织)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分生组织、基本/薄壁的基本特征。

(2)掌握机械组织(厚角组织)的形态特征。

(3)掌握机械组织(厚壁组织:

石细胞、纤维)的形态特征。

(4)掌握周皮(木栓组织)和表皮细胞及毛茸的形态特征,气孔的轴式(类型)

(5)掌握导管(管胞)的特征及类型,了解筛管和伴胞。

(6)掌握分泌组织和分泌细胞的形态特征。

油细胞、油室/分泌腔、分泌道/油管/树脂道、乳汁管

二、仪器用品及实验材料

(一)仪器用品

显微镜,酒精灯,载玻片,盖玻片,刀片,镊子,水合氯醛试液,浓盐酸,苯三酚试液,蒸馏水等。

(二)实验材料

小麦或洋葱根尖永久纵切片,椴树茎永久横切片,薄荷茎横切面永久制片,大黄、甘草粉末,豆芽嫩茎;黄柏,厚朴,薄荷叶,金银花,石韦,豆芽茎。

鲜姜(切片,观察油细胞);小茴香横切面永久制片(观察油管);丁香粗粉(裂生式油室);桔梗(纵切片\粉末)(观察乳汁管),校园植物叶片。

三、实验内容和步骤

1.顶端分生组织的观察

取小麦根尖纵切片观察,先在低倍镜观察,首先确定根冠的位置,在位于根冠的位置,在位于根冠之后是一团非常小,排列紧密的细胞,这些细胞就是顶端分生组织。

转换高倍镜下观察可以清晰地看到较大的细胞核或正在进行细胞分裂的染色体形态。

随着位置不断上下移动,细胞将逐渐增大,开始出现了细胞的分化,通过仔细观察,并比较细胞形态的变化,初步鉴定出原表皮层、基本分生组织和原形成层的大致位置。

2.侧生分生组织的观察

在显微镜下观察椴树茎横切片,首先在低倍镜可以明显地观察到微管组织呈环状排列,其中木质部被试剂染成红色,韧皮部被染成绿色,在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可以看到几层扁平细胞呈环状排列,细胞略呈切向延长,这就是形成层。

转换高倍镜下进一步观察可以清楚地看到,这几层切向延长的扁平细胞排列紧密,细胞壁薄。

在大多数情况下,通常将这几层扁平细胞称为形成层,在这个区域不仅有形成层细胞,也包括了由形成层细胞刚刚分生出来的还未分化为木质部和韧皮部的组织,而这些细胞离形成层越近,两者就越难以区别。

在茎的最外层有几层略呈扁平的被染成棕红色或红褐色的死亡细胞,细胞壁较厚,排列整齐,无胞间隙,这几层细胞为木栓层细胞。

在木栓层内方有1~3层颜色淡而扁平的细胞就是木栓形成层,木栓形成层以及两侧刚刚分生出未成熟的组织有与维管形成层相似的特征。

侧生分生组织细胞多为切线延长,并进行切向分生活动,沿器官的径向增加细胞的层数。

可以说明,侧生分生组织活动的结果可以使植物体的轴状器官不断增粗,这种生长方式称为增粗生长。

3.薄壁组织的观察

观察薄荷茎的横切永久制片,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许多大小不等的维管束呈环状排列于薄壁组织中,这些薄壁组织又可分为外部的皮层和中间的髓部,以及维管束之间的髓射线等。

这类薄壁组织除了具有贮藏、输导作用外,还具有填充和使组织间彼此联系等功能,并具有转化为分生组织的可能。

4.保护组织的观察

(1)腺毛

是指可以分泌粘液、树脂、挥发油等物质的毛茸。

取金银花花冠的一小片,经水合氯醛透化后制片观察,也可直接取金银花粉末制片观察。

看到许多具有多细胞腺头的腺毛,有的腺头呈橄榄球状,有的腺头呈三角形状等,腺柄也由多细胞组成。

腺鳞是一种特殊的腺毛,可选用薄荷叶(或唇形科的某一植物的叶)的表皮细胞制片观察,所看到的腺鳞的腺头是由6-8个分泌细胞呈辐射状排列组成,侧面观察为扁球形,具明显的角质层,极短的腺柄由单细胞组成,腺鳞周围的表皮多呈放射状排列。

(2)非腺毛

是指没有腺头和腺柄的区分,没有腺体,不能分泌物质的毛茸。

非腺毛广泛存在于植物体的表面,种类极多,形态变化较大。

金银花的非腺毛是由单细胞组成,较长,从基部向上逐渐变细,呈牛角弯曲状;薄荷叶表面的非腺毛是由多细胞组成,也呈牛角状歪曲。

这些单细胞和多细胞组成的单列非腺毛是较为常见的类型,多种植物体表面都可以看到。

此外也有多种形态和结构更为复杂的类型。

取石韦叶片,用刀片刮取叶背面毛茸,加1滴蒸馏水制片观察,可以看到许多放射状星状毛。

(3)气孔

植物体的表皮(除根表皮外)均有气孔,气孔由两个半月形的保卫细胞对合而成。

在保卫细胞周围常有2一多个与表皮细胞形状不同的细胞,为副卫细胞;由于保卫细胞和副卫细胞之间不同的排列关系,双子叶植物的气孔有下列几种类型(撕取叶下表皮制成临时水装片观察):

a.平轴式;b.直轴式;c.环式;d.不等式e.不定式。

5.机械组织

(1)厚角组织

厚角组织可存在于植物的幼茎和叶柄内,特别是棱角处更为多见。

厚角组织细胞多为生活细胞,它们的特点是细胞壁呈不均与的增厚,这些细胞壁主要由纤维素组成,细胞壁具弹性而硬度不强。

根据其增厚的位置不同,可分为真厚角组织、片状厚角组织和腔隙厚角组织。

取新鲜的薄荷茎(或芹菜叶柄)为实验材料,作徒手横切片,因厚角组织分布在茎的四个角处,所以不用考虑切下的材料是否完整,只包括一个棱角即可,但要求所切下的材料一定要薄,要有透明度才可。

将切下的材料放在载玻片上加稀碘液和66%硫酸,然后封片观察,可见茎的棱角处被染成淡蓝色的细胞壁,细胞的角处增厚明显,细胞腔略呈棱形。

如高倍镜认真观察,细胞内可以看到原生质体存在,证明其为生活细胞。

(2)厚璧组织

厚壁组织细胞的特征是细胞壁全面显著地木质化增厚,常见层纹和纹孔,成熟的细胞腔小,无生活原生质的死亡细胞。

根据其形态又可分为纤维和石细胞,纤维通常比石细胞要长很多,但也有许多中间类型。

a.纤维

纤维最显著的特征是细长的细胞,细胞壁为纤维素或木质素增厚,通常成束存在。

取黄柏粉末少许与载玻片上,加水合氯醛试液透化后再加间苯三酚和浓硫酸各一滴,然后封片在镜下观察。

因粉末中许多纤维细胞均为木质化增厚,遇间苯三酚和浓硫酸后都可染成淡红色或樱红色。

镜下观察到的纤维多束周围的薄壁细胞中含有草酸钙方晶,为晶纤维。

b.石细胞

石细胞广泛存地分布于植物体,并有各种各样的形状,这些细胞有较厚的次生璧并强烈地木质化,有许多的单纹孔或分枝的纹孔沟。

因石细胞形态变化较大,分布较普遍,常作为中药鉴定的重要依据。

取厚朴药材粉末少许,经水合氯醛试液透化后制片观察,可见石细胞成群或分散存在。

石细胞多呈分枝状,细胞腔和纹孔沟清晰。

因石细胞的细胞壁为木质素增厚,也可用间苯三酚和浓硫酸染色后观察。

6.输导组织

(1)导管的观察

导管是被子植物和少数裸子植物的输导组织,是由多数纵长的管状细胞通过端璧的穿孔连接而成,每一管状细胞成为导管分子,细胞壁木质化增厚,形成各种纹孔和纹理,为中药鉴定的重要依据。

取大黄粉末少许制片观察,其导管增厚部分为网状,网孔为未增厚部分,导管的直径较大,为典型的网纹导管,也可发现其他类型的导管,并且可以看到一些网纹导管,如梯网纹导管,观察时要注意,先确认出导管类型,再进一步区分中间类型,找出彼此间的区别。

用甘草粉末少许制片观察,可看到很多导管碎片,细胞壁绝大多数增厚,仅留下一些未增厚的小孔,并可见两个同心圆,圆形或椭圆形,称具缘纹孔,有的分散排列,有的排列较为整齐。

取新鲜豆芽纵切面制片,观察其导管类型为环纹、螺纹类导管类型。

7.分泌组织

(1)分泌细胞

①油细胞取鲜姜作徒手切片,制成临时水装片,镜检,可见在薄壁细胞之间,杂有许多类圆形的油细胞,胞腔内含淡绿黄色挥发油滴。

(2)油室

丁香粉末装片观察,有大形腔穴即油室,内有挥发油。

(3)油管

观察小茴香横切面永久制片,可见有许多分泌细胞围绕成的大圆腔,即分泌道,因其内贮藏挥发油而称油管。

(4)乳汁管观察桔梗纵切片,可见多细胞的有节乳汁管。

 

四、作业与思考

1.绘所观察到的各类气孔的简图。

2.绘黄柏的纤维和石细胞图。

3.绘金银花的腺毛,薄荷叶腺鳞以及石韦的非腺毛。

4.绘洋葱的根尖图。

5.绘豆芽、大黄、甘草的导管图。

6.腺毛和非腺毛有何区别?

腺鳞有何形态特征?

7.厚角组织和厚壁组织在形态和结构上有何不同?

实验三 植物分泌组织;植物根外形、初生及次生结构的观察

1.目的和要求

(1)掌握植物根的外部形态特征和根系的类型。

(2)掌握根的初生构造及次生构造特点。

2.实验用品

显微镜,酒精灯,载玻片,盖玻片,刀片,水合氯醛试液,浓盐酸,间苯三酚试液,苏丹Ⅲ试液,蒸馏水等。

毛茛根横切面永久制片(初生构造);直立百部根横切面永久制片;青木香根横切面永久制片(次生构造)。

3.实验方法及观察要点

(1)取材料,徒手切横切片或纵切片,制片后镜下观察;或取材料粉末,制片后镜下观察。

(2)制片方法:

水合氯醛试液透化;染色

(3)观察要点:

观察各组织、细胞的形态特征,存在的位置,各组织的排列情况。

4.实验内容

4.1.根的外部形态特征和根系的类型

主根:

由胚根细胞的分裂和伸长所形成的向下垂直生长的根。

侧根:

主根生长达到一定的长度,在一定部位侧向生出的支根。

不定根:

在主根和侧根以外的部分,如茎、叶、老根或胚轴上生出的根。

直根系:

主根发达,主根和侧根界限非常明显的根系。

(裸子植物、双子叶植物的根系)

须根系:

主根不发达,或早期死亡,由茎基部长出许多大小、粗细相仿的不定根,呈胡须状簇生的根系。

(单子叶植物、少数双子叶植物的根系)

4.2.根的初生构造

(1)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构造

毛茛根横切制片的观察

取毛茛根横切制片,在低倍镜下观察区分出表皮、皮层和维管柱三大部分,然后转换高倍镜由外向里仔细观察表皮、皮层和维管柱的细胞构造特点。

①表皮:

为最外一层薄壁细胞,排列整齐紧密,没有细胞间隙。

②皮层:

位于表皮内,占了根的相当大部分,由多层排列疏松的薄壁细胞组成,内皮层。

可以区分为三层。

紧靠表皮下方的1~2层细胞,略呈切向延长,排列较紧密,称外皮层。

位于外皮层以内为多层排列疏松的薄壁细胞,具明显的细胞间隙,称为皮层薄壁组织。

皮层最内一层排列紧密的细胞称为内皮层。

内皮层有些细胞的径向壁上,可见增厚的凯氏点被染成红色。

③维管柱:

为内皮层以内的所有组织,占据根中央的一小部分,细胞较小而密集,由中柱鞘、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组成。

中柱鞘:

为紧贴内皮层的1--2层薄壁细胞组成,细胞壁薄,排列紧密。

侧根、木栓形成层和维管形成层的一部分均发生于中柱鞘。

初生木质部:

在中柱鞘内方被染成红色的部分,为四束(四原型)呈放射状。

靠近中柱鞘一端的导管口径较小,是原生木质部;近根中心的导管分化较晚,口径大,为后生木质部,这是根的初生构造特征之一。

由于初生木质部一直分化到根的中央,故无髓,这是典型的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构造特征。

初生韧皮部:

位于两初生木质部之间,与初生木质部相间排列呈辐射状,构成辐射维管束,这也是根的初生构造的重要特征。

初生韧皮部被固绿染成绿色,其束的数目与初生木质部束数相同。

细胞大小不一,呈多角形。

薄壁细胞:

在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之间分布的很薄的细胞层,当根进行次生生长时,它将分化成维管形成层的一部分。

(2)单子叶植物根的初生构造

观察直立百部根的横切制片

①根被:

由最外层3--4层细胞组成,细胞壁具条纹状木栓化纹理。

②皮层:

紧靠根被内方,占根的大部分,由薄壁细胞组成。

可区分为外皮层、皮层薄壁组织和内皮层。

内皮层可见凯氏带。

③维管柱:

内皮层以内的全部组织。

包括中柱鞘、初生木质部、初生韧皮部和髓。

中柱鞘:

紧贴内皮层,由1--2层小型薄壁细胞组成,细胞切向延长,略似内皮层细胞,但其侧壁没有增厚。

初生木质部束和初生韧皮部束:

各19--27个,相间排列成辐射维管束。

韧皮部束内侧有单个或2--3成束的非木化纤维;木质部导管类似多角形,偶有单个或2--3个并列的导管分布于髓部外缘,作二轮列状。

髓:

位于维管柱的中心,散有单个或2--3个成束的细小纤维。

4.3.根的次生构造

观察青木香根横切制片

先在低倍镜下从外向里逐层观察各部分组织所在的轮廓部位,然后转高倍镜仔细观察各部组织的细胞特点。

(1)周皮为最外方的数层细胞,由木栓层、木栓形成层和栓内层组成。

①木栓层:

为最外几层排列紧密、整齐的扁平状细胞,细胞壁栓质化,是死细胞,常呈浅棕色。

②木栓形成层:

是由中柱鞘细胞恢复分生能力而产生的、在木栓层内方一层扁长形的薄壁细胞,在切片中不易分辨。

③栓内层:

在木栓形成层的内方。

狭窄,为2~3列呈切向延长的大型薄壁细胞。

(2)次生维管组织在栓内层以内的全部组织,是由形成层活动所产生的。

①次生韧皮部:

为周皮以内,包括筛管、伴胞和韧皮薄壁细胞,韧皮纤维、韧皮射线。

在横切面上韧皮薄壁细胞与筛管形态相似,常不易区分。

韧皮射线多弯曲,由l~2列径向排列的薄壁细胞组成。

②形成层:

在次生韧皮部和次生木质部之间,由排列紧密、整齐的扁长方形薄壁细胞组成。

形成层只有一列细胞,但由于它向内、向外分裂迅速,刚产生不久的衍生细胞,尚未分化成熟,故在横切面上看到是多列细胞组成的“形成层区”。

③次生木质部:

占整个根的大部分。

位于形成层以内,包括导管、管胞和木薄壁细胞。

横切面上,导管最容易辨认,口径大小不一的类圆形或多边形的死细胞,作放射状排列。

在次生木质部的内方,根的中心部位,为初生木质部。

其导管口径细小。

④维管射线:

是贯穿整个次生木质部和次生韧皮部中,沿径向延长的由1~2列薄壁细胞组成,在次生韧皮部内的叫韧皮射线,在木质部的叫木射线。

维管射线也呈放射状排列。

注意根次生构造的维管束已由辐射型转变成无限外韧性维管束,大多数双子叶植物的根中央没有髓部。

 

五、作业

绘图:

毛茛根横切面永久制片(初生构造);

直立百部根横切面永久制片;

青木香根横切面永久制片(次生构造)。

 

实验四、植物茎(根茎)的外形、初生及次生结构的观察

1.目的和要求

(1)掌握茎的形态和变态类型。

(2)熟悉茎的初生构造及次生构造特点。

2.实验用品

(1)向日葵幼茎横切面永久制片。

(2)3-4年生椴树茎横切面制片。

(3)薄荷茎横切面永久制片。

(4)玉蜀黍茎横切面永久制片。

(5)新鲜材料:

蚕豆幼茎,白杨树幼嫩枝条,樟树幼嫩枝条

3.实验内容

3.1茎的形态。

茎的形态特征:

节和节间、顶芽、腋芽、叶痕和皮孔。

3.2茎的变态

A.地上茎变态

(1)叶状枝茎扁化变态成绿色的叶状体,叶退化成鳞片状。

(2)枝刺由腋芽发育而成,不易剥落,可观察皂荚或枸橘的刺。

(3)茎卷须由茎端变态而来,呈卷须状。

(4)小块茎和小鳞茎均由地上茎的腋芽变态而成,如薯蓣茎上叶腋的珠芽(小块茎)和半夏叶柄上的珠芽(小块茎)以及卷丹(小鳞茎)标本。

B.地下茎变态

(1)根状茎多匍匐生长在土壤中,是很象根的一种地下茎。

如姜、玉竹或黄精、白茅或莲藕的根状茎,

(2)块茎如马铃薯块茎或天麻,其上有顶芽,叶退化,脱落后留有叶痕,其腋部是凹陷的芽眼,每个芽眼内,可有l至多个腋芽萌发,注意其缩短的节间。

同时观察半夏块茎,能否找出茎的特征?

(3)球茎如荸荠或慈菇,它们的球茎是由地下侧枝末端膨大而形成。

有环状短的节间和膜质叶。

(4)鳞茎如洋葱头,有鳞茎盘、鳞片叶、腋芽。

有的植物鳞叶较肥厚。

3.3双子叶植物草质茎的初生结构

观察向日葵幼茎横切制片

在低倍镜下区分出表皮、皮层和维管柱三部分;维管束环状排列为一圈,束间有髓射线,中央为宽大的髓。

然后转换高低镜逐层观察:

①表皮:

为一层排列整齐、紧密的扁长方形的薄壁细胞组成,其外壁角质加厚,有时可见非腺毛。

②皮层:

为多层薄壁细胞,具细胞间隙。

与根的初生构造相比,所占比例很小。

靠近表皮的几层细胞较小,是厚角组织,细胞在角隅处加厚,细胞内可见被染成绿色类圆形叶绿体,其内为数层薄壁细胞,其中有小型分泌腔。

皮层的最内一层细胞无凯氏带的分化,贮存有丰富的淀粉粒,称淀粉鞘(但在永久制片中看不清楚)。

③维管柱:

所占面积宽广,包括维管束、髓射线和髓。

维管束:

为数个大小不等的无限外韧维管束,排成一轮,每个维管束由初生韧皮部、束中形成层、初生木质部组成。

初生韧皮部位于维管束外方,其外侧有初生韧皮纤维,横切面呈多角形,壁明显加厚,但尚未木化,故被染成绿色。

过去将此种纤维误称“中柱鞘纤维”。

在初生韧皮纤维内方是筛管、伴胞和韧皮薄壁细胞。

束中形成层为2~3列扁平长方形细胞,排列紧密、壁薄。

是原形成层保留下来的,仍具有分裂能力的分生组织。

初生木质部,包括原生木质部和后生木质部,导管横切面类圆形或多角形,根据导管分子口径的大小和番红染色的深浅可以判断靠近茎中心的是原生木质部,导管口径小,发生早,染色深;而接近束中形成层的为后生木质部,导管口径大,发生较晚,染色浅淡。

初生木质部的分化、成熟方向与根有何不同?

髓射线:

是两个维管束之间的薄壁细胞,它外连皮层,内接髓部。

具横向运输,兼有贮藏的功能。

髓:

位于茎的中央,也是维管柱中心的薄壁细胞,排列疏松,常具贮藏功能。

3.4双子叶植物草质茎次生构造

观察薄荷茎横切制片

可见茎呈四方形,在显微镜下由外到里仔细观察以下部分:

(1)表皮:

为一层长方形表皮细胞组成,外被角质层,有时具毛(腺毛、非腺毛或腺鳞)。

(2)皮层:

较窄,为数层排列疏松的薄壁细胞组成。

在四个棱角内方,各有10余层厚角细胞组成的厚角组织,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