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754605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docx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docx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

  

  一、单元综述:

  本单元主要讲述了从19世纪中期开始,英、法等西方列强接连发动的侵华战争,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中国的民族危机日益深重,西方列强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日趋激化,中国人民在国势日益沉沦中开始了顽强的抗争……中国历史从此开始步入了近代。

中国近代史从1840年鸦片战争——1949南京国民政府覆灭,本段历史历经清朝晚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和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四个阶段。

其中从1840年鸦片战争——1919年五四运动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从1919年五四运动——1949年南京国民政府覆灭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而新旧革命分期的根本区别在于领导阶级的不同。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在近代西方列强曾先后发动了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等,强迫中国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严重破坏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使中国一步一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因此近代中国的历史,是一部屈辱挨打的历史;同时中国近代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史,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先后出现了林则徐虎门销烟、左宗棠收复x疆、邓世昌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等光辉事迹;中国近代史还是中国各界仁人志士的探索史,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不甘屈服于外来侵略和本国封建主义压迫的中国人民,为挽救民族危亡、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进行了前仆后继、艰苦卓绝的斗争和探索。

如农民阶级掀起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地主阶级兴起了洋务运动;资产阶级兴起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但都因其阶级的局限性以失败而告终;无产阶级从领导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并最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因此中国近代史也是中国人民不断探索的历史。

而这一单元重点讲述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和抗争史,因此本单元在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本单元涉及的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理顺各事之间的关系;能够结合地图,讲述《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并能够对三个条约的异同进行简单的对比分析,以此了解近代史上影响中国民族危机逐步加深的标志性的历史事及其历史发展的进程;理解自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所面临的历史任务之一是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中国人民不屈的斗争精神成为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和崛起的推动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比较《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内容,来分析它们对中国主权的破坏;分析中国近代社会屡遭侵略和战败的原因并总结从中吸取的教训和启发;通过教师创设情景及学生分组调查、搜集资料、参与互动,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和创造性,锻炼其合作及自主学习精神,并提高口头表达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列强对中国发动的次侵华战争认识外国列强的侵略、没落的封建专制制度和综合国力的衰弱是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本原因,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通过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争来认识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坚定为中华民族复兴而奋斗的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对《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的掌握;对列强的侵略所造成中华民族生存危机的理解。

  教学难点:

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概念的理解。

  四、教法、学法指导: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再现历史,引导活动,现实参与

  学法指导:

情感体验,自我教育,分组合作,探究实践

  五、单元感悟:

  外国列强的侵略、没落的封建专制制度和综合国力的衰弱是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本原因;落后就要挨打,中华民族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努力增强综合国力才能立于民族之林。

  第1《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激趣历史】

  (多媒体展示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浮雕、鸦片战争博物馆等图片资料):

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浮雕是由近代中国人民前仆后继、不屈不挠进行革命斗争的若干历史画面组成的,其中第一组浮雕就是虎门销烟。

那为什么把虎门销烟放在了最前面呢?

虎门销烟究竟是怎么回事?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鸦片战争博物馆,透过虎门销烟的历史浓雾,去感受百年沧桑的近代中国。

  【感知历史,感悟历史】

  创设情境:

师生虚拟参观鸦片战争博物馆展厅

  设计意图:

通过参观虚拟博物馆设计,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学生在自主探究、交流中感知历史,感受历史,享受探究的乐趣

  展厅一:

虎门销烟——民族之魂

  展示林则徐图片和文字资料。

  学生活动:

“我看到……我感到……”

  材料一

  鸦片战争前中英贸易情况表

  年份

  英国输华值

  中国输

  英总值

  入超

  正当

  贸易值

  鸦片

  贸易值

  总计值

  837-1838

  220万

  340万

  60万

  310万

  20万

  材料二

  材料三:

《炮子谣》:

 请君莫畏大炮子,百炮才闻几个死?

请君莫畏火箭烧,彻夜才烧二三里。

我所畏者鸦片烟,杀人不计亿万千。

君知炮打肢体裂,不知吃烟肠胃皆熬煎,君知火箭破产业,不知买烟费尽囊中钱。

  材料四:

当鸦片未盛行之时,吸食者不过害及其身,故杖徒已足蔽辜;迨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

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兴思及此,能不股栗!

  

  

  ——《林则徐集•奏稿中》

  材料五:

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林则徐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

  材料六:

多媒体播放视频《鸦片战争》中虎门销烟片段

  教师导学:

  、从材料一、二中分析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

材料三、四涉及到鸦片输入主要危害有哪些?

目的是使学生了解19世纪初中国和英国的情况及鸦片输入的危害,明确虎门销烟的背景。

  2、学生活动:

模拟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

  林则徐能否当选为鸦片战争期间感动中国人物之一,请陈述你的理由。

  设计意图:

充分利用视频、图片和名言,让学生体验林则徐深厚的爱国情感,树立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

  3、学生讨论:

假如没有林则徐的虎门销烟鸦片战争还会不会爆发?

从而总结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

  展厅二:

鸦片战争——民族之恨

  、多媒体播放动态《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

  教师导学:

如果你是一个忠臣良将,皇帝让你上奏英军的侵略路线图,你该如何描述?

  设计意图:

通过问题使学生了解鸦片战争的大体进程

  2、创设情境:

角色模拟表演

  设计意图:

通过角色扮演,学生穿越时空隧道去探索历史的足迹,其主体地位和主体意识得到强化,学习的兴趣、探究的欲望、创造的快乐油然而生。

  第一组

  学生:

1816年(嘉庆21年),嘉庆皇帝和大臣孙玉庭的一段对白。

  学生(嘉庆):

英国是否富强?

  学生(孙玉庭):

彼国大于西洋诸国,因此是强国;至于富吗,是由于中国富彼才富,富不如中国。

  学生(嘉庆):

何以见得?

  学生(孙玉庭):

英国从中国买进茶叶,然后转卖给其他小国,如果我禁止茶叶出洋,则英国会穷得没法活命。

  学生(嘉庆):

哈哈哈……

  学生(孙玉庭):

嘿嘿嘿……

  第二组

  学生:

1841年的一天,英国舰队炮轰广州。

一位清军统领急匆匆奔向巡抚衙门。

  学生(统领):

报……报……告,大……大……人。

  学生(巡抚):

慌什么?

  学生(统领):

洋……毛子开始攻……城啦,有一个怪物(军舰)架着一个长长的管子(大炮)不断朝城上施放妖术(发射炮弹),弟兄们都招架不住了,请大人定夺。

  学生(巡抚):

笨蛋!

赶快给我投长矛扎,放火箭烧,实在不行,给我往下抛马桶,倒粪便。

  学生(统领):

喳。

  教师导学:

在鸦片战争中中国为什么会失败?

按组讨论、分析中国失败的原因,然后由小组代表发言。

  展厅三:

《南京条约》——民族之耻

  多媒体展示《南京条约》内容简表

  教师导学:

分组讨论割地、赔款、开埠、协定关税带给中国的危害。

  《南京条约》

  项目

  内容

  危害

  割地

  香港岛

  赔款

  2100万银元

  开埠

  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协定关税

  英货进出口税,中国须同英国协定

  教师总结《南京条约》的危害:

政治上,严重破坏了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经济上,逐渐沦为外国资本主义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封建经济开始解体。

中国的社会性质也由此发生重大变化: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畅谈感受,借鉴历史】

  展厅四:

收获厅——民族之悟

  创设情境:

留言板

  说一说通过今天的参观,你体会到了一种怎样的民族之魂,又感受到了怎样的历史之恨?

还有哪些其他的心得感悟与疑问?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借鉴历史,关注现实,注意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生自由发言总结如下:

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汲取历史教训,避免历史悲剧重演;林则徐等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脊梁;现在有很多人在贩卖和吸食毒品,我感到很痛心,我要从自身做起,远离毒品。

  【小试牛刀,实践历史】

  学生自主完成《同步学习与探究》中的开放性作业。

  教师寄语:

鸦片战争虽已过去了170多年,但我们不能忘记历史。

因为我们的国家正在改革开放中逐渐强大起来,当一个民族真正站起来的时候,更应该正视和反思她曾经屈辱的历史。

在今天我们更要牢记以史为鉴,匆忘国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