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764294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8.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文档格式.docx

《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文档格式.docx

忽然。

⑨翕(xī)忽:

轻快敏捷的样子。

⑩斗折:

像北斗星那样曲折。

⑪蛇行:

像蛇那样蜿蜒前行。

⑫明灭可见:

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

⑬犬牙差(cī)互:

像狗牙那样参差不齐。

犬牙,像狗的牙齿一样。

差互,交错、错杂。

⑭凄神寒骨,悄怆(qiǎochuà

ng)幽邃(suì

):

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⑮清:

凄清。

⑯隶而从:

跟着同去的。

预读课文

走近作者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现在山西永济西)人,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和韩愈共同倡导了“古文运动”,对当时文风的改革、散文的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

追溯背景

永贞元年,柳宗元积极参与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革新运动,但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

革新运动失败,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一贬就是十年。

在这期间他写下了《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

潭记》《钴

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江雪》《捕蛇者说》等大量诗文。

基础积累——初读课文

积累篇

1.读准字音: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篁竹(huá

nɡ)    清冽(liè

卷石底以出(quá

n)为坻(chí

为嵁(kān)佁然(yǐ)

幽邃(suì

)参差(cēncī)

俶尔(chù

)翕忽(xī)

悄怆(qiǎochuà

ng)差互(cī)

寂寥(liá

o)为屿(yǔ)

2.把握节奏:

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1)潭中鱼可百许头

(2)似与游者相乐

[答案]

(1)潭中鱼/可百许头

(2)似/与游者相乐

梳理篇

一词多义

(1)以

(2)清

(3)为

(4)可

(5)差

古今异义

(1)去

(2)小生

词类活用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名词作状语,向西)

(2)日光下澈(名词作状语,向下)

(3)斗折蛇行(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一样,像蛇一样)

(4)犬牙差互(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一样)

(5)皆若空游无所依(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6)心乐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7)近岸(形容词用作动词,靠近、接近)

(8)凄神寒骨(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凄凉,使……感到寒冷)

特殊句式

(1)省略句

①(吾)心乐之。

(省略主语)

②(向)潭西南而望。

(省略介词)

(2)倒装句

全石以为底。

(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应为“以全石为底”)

整体感知——再读课文

3.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抓住了小石潭怎样的特点?

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解析]认真阅读全文,进行概括总结。

[答案]课文的写作顺序是:

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小石潭的特点:

幽静。

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

幽深冷寂,孤凄悲凉。

4.第一段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用了哪些准确的动词?

有什么作用?

[解析]分析动词的作用,要注意上下文的联系。

[答案]用“隔、闻、伐、取、见”等动词,写出了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同时也点出了小石潭位于人迹罕至的荒僻幽静之处,为下文写小石潭四周环境的“寂寥无人”“其境过清”埋下伏笔。

合作交流——细读课文

5.描写小潭源流时,作者抓住了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

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有什么作用?

[解析]结合文章第三段内容进行概括,注意比喻修辞方法的作用。

[答案]抓住溪身的曲折、蜿蜒,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

写小溪,就溪身说,作者形容它像北斗星那样曲折,这是静止的;

就溪水说,作者形容它像蛇爬行那样蜿蜒,这是流动的。

这里用了两个比喻,通过一静一动来描写小溪,准确地抓住了景物的特征。

6.文中是怎样运用形象的衬托来表现水之“清”和人之“乐”的?

[解析]研读课文第二段来进行分析。

[答案]作者借游鱼、日光、鱼的影子等来衬托水之“清”。

写鱼儿像在空中浮游,没有一点依凭;

写日光照到水底,直射无碍;

写日光照射下散布在水底石上的鱼影,清晰可辨。

这里以实写虚,使人真切地感到面前是一潭清澄透明的水。

在写人之“乐”时,“似与游者相乐”一句既写游者之乐,也写游鱼之乐,这是互相映衬。

将游者的喜悦心情灌注到游鱼身上,因而鱼的活泼之态,也转化为游鱼的“乐”,并且它们似乎与游者相互交流这种乐趣了。

从游者方面来看,这么写令人感到趣味无穷,比正面说出自己的“乐”要巧妙得多。

7.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

[解析]结合写作背景来理解。

[答案]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

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归纳总结——收束课文

柳宗元贬官之后,为排解内心的愤懑之情,常常不避幽远,伐竹取道,探山访水。

永州奇形怪异的潭水、小丘、石渠、山涧纷至沓来,美不胜收。

本文通过描绘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渲染了寂寞、凄寒、幽怆的气氛,抒发了作者在寂寞处境中悲怆、凄凉的情感。

写法借鉴——品赏课文

景物描写逼真

柳宗元描画景物,总是用凝练的语言轻轻点染几笔,就构成鲜明的图画,使人仿佛身临其境。

例如,本文写潭边和岸上的景象,“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只用二十几个字,就把潭中怪石交错、岸上枝蔓缠绕的景象概括而形象地表现出来。

描写潭水中游鱼的部分尤其精彩。

作者要表现潭水的清澈,却不直接写潭水,而写鱼“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鱼在水中,仿佛在空中一样没有凭依,阳光下射,一直照到潭底,这就形象地写出了潭水的清澈、透明。

描写游鱼,从静止和活动两个方面来表现,静止时呆呆地不动,活动时忽东忽西,寥寥十二个字就抓住游鱼的特点,构成了一幅鱼影的图画。

语言精练优美

例如写溪流的曲折蜿蜒,用“斗折蛇行”来作比,这四个字包含两个比喻,溪身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是静的;

溪水像蛇那样游动,是动的,既写了静态又写了动态。

又如“明灭可见”,精确地写出了从潭上望小溪的景象,由于溪流曲折,一段看得见,是亮的;

一段看不见,是暗的,所以忽明忽暗,写得巧妙而贴切。

还有,这篇文章比较多地用了四字句,连用这样的句子,读起来显得简练、整齐、和谐,富于音乐美。

课时作业

积累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篁竹(huá

ng)    清冽(liè

B.为坻(chí

)为嵁(kān)

C.参差(cēncī)佁然(yǐ)

D.俶尔(shū)翕忽(xī)

[解析]D “俶”应读“chù

”。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心乐之(快乐)

B.不可知其源(指代小溪)

C.以其境过清(因为)

D.乃记之而去(于是,就)

[解析]A “乐”是“以……为乐”的意思。

3.下列句中加点词不是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从小丘西行     B.不可久居

C.凄神寒骨D.潭西南而望

[解析]B A项,名词作状语,向西;

C项,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凄凉;

D项,名词作状语,向西南。

4.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岸势/犬牙差互

B.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C.似与/游者/相乐

D.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解析]C 正确的停顿是:

似/与游者/相乐。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答案]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向上弯曲,露出水面。

(2)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答案](游鱼)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

探究提升

课内精读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6.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答案]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答案]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7.文章第二段对游鱼进行了描写,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表现出潭水的清澈,表现出作者愉悦的心情。

8.文章通过描写小石潭的景物,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作者游览小石潭,触景生情,由乐转悲,表达了被贬后孤寂、悲凉的思想感情。

(意思对即可)

板书设计:

类文链接

[江西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游大林寺

[唐]白居易

余与河南元集虚、范阳张允中……凡十七人,自遗爱草堂①,历东西二林②,抵化城,憩峰顶,登香炉峰,宿大林寺。

大林穷远,人迹罕到。

环寺多清流苍石,短松瘦竹。

寺中唯板屋木器,其僧皆海东人③。

山高地深,时节绝晚。

于时孟夏,如正、二月天,山桃始华,涧草犹短;

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④不同。

初到恍然,若别造一世界者。

因口号绝句云: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既而周览屋壁,见萧郎中存、魏郎中弘简、李补阙渤三人姓名文句。

因与集虚辈叹且曰:

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

由驿路至山门,曾无半日程,自萧、魏、李游,迨⑤今垂二十年,寂寥无继来者。

嗟乎!

名利之诱人也如此!

时元和十二年四月九日,太原白乐天序。

(选自《全唐文》,有删减)

[注]①遗爱草堂:

白居易贬江州后,在庐山遗爱寺自己营建的草堂。

②东西二林:

指东林寺、西林寺。

后文的“化城”指化城寺。

③海东人:

新罗国人,新罗国地处朝鲜半岛。

④聚落:

村庄。

⑤迨(dà

i):

等到。

9.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  )

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

A.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

B.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

C.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

D.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

[答案]B

10.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2分)

(1)华____________ 

(2)造____________

[答案]

(1)开花。

(2)到(或“往”)。

11.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答案]寺院周围多是清澈的溪流,苍色的岩石,矮小的松树,清瘦的竹子。

12.用自己的话说说白居易一行游大林寺的行踪。

[答案]白居易一行从遗爱草堂出发,经过了东林、西林二寺,到达化城寺,在峰顶稍事休息,便登上香炉峰,住在大林寺。

13.大林寺景色优美却游人甚少,其原因是什么?

请用文中语句回答。

[答案]①大林穷远;

②名利之诱人也如此!

[参考译文] 

我和河南人元集虚、范阳人张允中……共十七人,从遗爱草堂出发,经过东林寺与西林寺,到达化城寺,在峰顶休息后,又登上香炉峰,后在大林寺住宿。

大林寺路远又荒凉,所以人们很少到这里。

寺院的周围多是清澈的溪流,苍白的岩石,矮小的松树,清瘦的竹子。

寺中仅有木板屋与木器,寺僧都是海东人。

因山高地深,所以节气来得很迟。

当时已初夏四月,而这里还像正月、二月天气,白梨红桃刚开始开花,涧中水草还很短小;

人物风俗气候与平地村落都不相同。

乍来十分惊讶,如同到了另一个世界。

因而随口赋诗一首:

”然后遍览寺壁,看到郎中萧存、魏弘简、补阙李渤三人的姓名与题词。

因而对元集虚感叹道:

此地的风景实在是庐山第一境。

由大路到山门,也不到半天的路程,但是自从萧存、魏弘简、李渤游览后,到今天将近二十年,寂寞得竟无人问津。

唉!

可见名利诱惑人到了何等程度啊!

元和十二年四月九日,太原白乐天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