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联盟烟台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检测语文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775704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12.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联盟烟台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检测语文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中学联盟烟台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检测语文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中学联盟烟台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检测语文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中学联盟烟台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检测语文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中学联盟烟台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检测语文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中学联盟烟台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检测语文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中学联盟烟台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检测语文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中学联盟烟台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检测语文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中学联盟烟台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检测语文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中学联盟烟台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检测语文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中学联盟烟台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检测语文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中学联盟烟台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检测语文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中学联盟烟台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检测语文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中学联盟烟台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检测语文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中学联盟烟台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检测语文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中学联盟烟台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检测语文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中学联盟烟台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检测语文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中学联盟烟台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检测语文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中学联盟烟台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检测语文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中学联盟烟台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检测语文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学联盟烟台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检测语文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

《中学联盟烟台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检测语文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联盟烟台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检测语文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学联盟烟台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检测语文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

B.中国武侠电影的武打技巧将武打与剧情、情景和人物性格相互交融,以艺术表演为主。

C.中国武侠电影中隐含的文化伦理是支撑武侠王国的精神构架,武侠道义和社会道德色彩浓厚。

D.中国武侠电影划分为两个最基本的人物谱系,从而也影响了武侠电影的叙事和价值体系。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从中国武侠电影的“武舞”和文化精神两个角度展开论述,侧重阐释文化精神一面。

B.前两段在阐释武舞表演时,先介绍了中国武侠电影的概念,以此引出了对于“武舞”的分析。

C.文章后四段从四个方面对中国武侠电影中蕴含的文化精神进行了论述,说理清晰。

D.文章指出中国武侠电影塑造人物遵循一定原则。

并注重武德,是为了证明武侠电影有文化精神。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武侠电影中的武术打斗和现实中的武术打斗是不同的,因为它融入了舞蹈元素,是优美动人的。

B.中国武侠电影的很多元素都具有文化性,电影中的武术门派设定、剑术、拳法,甚至“主题道具”都有特定含义。

C.中国武侠电影对暴力的表现取得了成功的经验,中国武侠动作片的“国际化”改变了世界电影的存在方式。

D.中国武侠电影的武术对打及故事情节等渗透着深刻的文化意义,其中特别注重对世俗伦理观念的阐释。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智慧交通是未来交通系统的发展方向,我国高度重视智慧交通的发展,交通运输部近年来提出了要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基础设施两个体系,也出台了《关于全面深化交通运输改革的意见》,而智慧交通成为其重要手段,扛起了引领交通现代化的大旗。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机动车数量的快速增长,各种交通问题凸现。

发展智慧交通可保障交通安全、缓解拥堵难题、减少交通事故,还可提高车辆及道路的运营效率,促进节能减排。

(摘编自王贝贝《“十三五”中国智慧交通发展趋势判断》

材料二:

【注】分数越高代表频率越高,满分为5分。

(数据来源于“艾媒咨询”)

材料三:

目前,我国城市智慧交通普遍缺少顶层设计,迫切需要建立一个系统全面的智慧交通框架体系。

同时,随着各地交通系统规模扩大,设备故障点也呈几何级数增长,运营维护单位忙于应付设备故障,维修成本过高。

另外,以现在的技术手段,人、各类交通工具在时间、空间上留下的痕迹信息都会被采集到,但这些数据汇聚起来,并不一定产生有价值或者价值高的信息,也消耗了大量的存储空间资源。

当前对智慧交通信息安全问题重视不足。

在信息的收集、传输、处理的各个环节中,都可能存在信息泄露、伪造、网络攻击等安全问题。

智慧交通的建设运营需要各部门群策群力,但现状是各部门都有其各自的业务系统,难以协调一致;

我国智慧交通系统项目的建设先于行业统一标准的推出,许多地区的智慧交通系统自成体系,标准互不统一。

目前很多中小城市的智慧交通仍然是比较低层次的操作,还没有“大交通”的概念,当下所谓的智慧交通其实只是管控。

而各地还或多或少地存在地方保护主义的现象,影响了系统运行效率,提高了系统运行的维护和再建设成本。

(摘编自姜秀明《浅析智慧交通的未来》

材料四: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智慧交通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既可识别车辆特征、交通违法行为等信息,也可实现平面二维的展示,让城市交通参与者变得透明,从而实现了“所见即所现”。

通过仿真试验寻求现实交通问题的最优解,获取交通设计方案的评价,为交通规划和整改提供决策辅助。

我们还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收集起来的人和交通数据,通过AR实景指挥作战系统将其深化应用。

系统将所有交通资源和信息集约在一张实景地图上,实现道路交通从“治”理到“智”理的转变。

不过,智慧交通在做好自身行业的同时,还需要横向的延伸,与智慧城市的各行业如智慧医疗、智慧安防、智慧环保等做到相互服务,避免信息孤岛或重复建设。

(摘编自赵锦祥《智慧交通在智慧城市的深入应用与发展趋势》)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我国交通运输全面改革的征途中,智慧交通发挥的作用无疑会十分巨大,它会带来我国交通现代化一系列的变化。

B.从材料二中2018年的调查数据来分析,网民们在短途出行中所选择的各类交通方式的频率相差不大,其中轻轨的使用频率最低。

C.通过技术手段采集人、各类交通工具所留下的痕迹信息没多大价值,还消耗了大量的存储空间资源,因此,保存它们,实际意义不大。

D.人工智能、大数据对智慧交通的应用很重要,如实现“所见即所现”平面二维的展示图景就需依靠人工智能来完成。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国之所以对智慧交通的建设十分重视,是因为智慧交通可解决许多交通问题,也是未来交通系统的发展方向。

B.从材料二中的调查数据来看,2018年中国网民在长途出行中最喜欢选择高铁、动车,而选择轮船的频率最低。

C.目前,我国很多城市都在进行智慧交通的建设,但很多地方对智慧交通的理念理解不够,执行起来都是低层次的操作。

D.向智慧城市的各行业进行延伸,从而相互服务,避免信启、孤岛或重复建设,是做好智慧交通自身行业的前提条件。

6.阅读下面材料,谈谈日本的做法对解决我国智慧交通存在的问题有何启示。

(6分)

日本从1991年12月开始智能交通系统标准的全面制定工作,此后组建了由多个部门参加的全国统一智慧交通系统开发组织,致力于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和利用;

协调学术部门、产业部门等机构相互配合。

1996年7月,日本制定了《推进智能交通系统总体构想》,把智慧交通系统建设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

近年来,日本立足“大交通”理念,以先进控制系统为中心,对其交通管理系统进行全面管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石魂

杨建

①六爷是村里的能匠,神着哩。

山上随意滚下的一块石砣子,六爷看了,都像遇见宝贝似的,原本无神的眼睛便慢慢放出光来,那张打满皱纹的脸上,就像菊花瓣一样舒展开来。

他近摸摸,远瞧瞧,左量量,右敲敲。

不几日,那石头就不是石头了,交成了谁家楞放看的器物——石磨、石磙、石臼、石杵、石猪槽。

古朴,粗粝,简陋。

②六爷人很怪,别家工匠上门,得有酒伺候,他不喝人家一滴,就开工前,用一小盏酒,恭恭敬敬浇在那块要开凿的石头上。

我问:

“六爷,您自己咋不喝呀?

”六爷不理睬我。

别家工匠打家什,巴不得人家少用几年,好再雇他上门,六爷不这样,人家不小心碰坏一个角,六爷会咕哝你半天。

我就说:

“六爷,人家用坏了,不正好再使您的手艺嘛!

”六爷还是不理睬。

③人怪,做出的东西就特别。

石臼本是方形或圆形的,六爷却打造成树杈筑鸟窝形状,就是那简陋粗重的石磙,六爷也会在两头刻上飞禽走兽。

只是这些雕刻的线条太粗糙,造型也粗劣,在我看来有点不伦不类。

有一回,我看着看着就咕哝了一句:

“凿上这些玩意儿有何用,再怎么着,它也只是舂米磨浆呀。

”六爷斜瞥了我一眼,嘴上依旧不说什么,不拿正眼瞧我。

④六爷因有了这一门手艺,村上无论长幼,见着都会打心眼儿里敬着叫声“六爷”。

那时候村里人穷,家用的器物,尽是木匠做的,篾匠打的,石匠凿的。

六爷的活儿,一年到头就满满的了。

再忙,六爷也不会为赶工把活儿做粗了。

我每回看到他,他都是满身尘土,石雕般的脸上滚着大颗的汗珠,不紧不慢地凿着,磨着。

那姿势,曾经让我很是着迷。

⑤村主任看六爷手头活儿多,忙不过来,就劝他收个徒弟。

六爷也不想让手艺断在自己手里,就收了一个。

那徒弟脑门活络,在入了门道那会儿,东家里来了一个看风水的先生,六爷的徒弟看那风水先生耍耍嘴皮子就来钱,就问风水先生收不收徒弟呀,第二天,六爷就让徒弟收拾东西走人了。

⑥六爷从此就再没收过徒弟。

手上凿出这么多的石具,他已经知足。

村人们一边捣臼一边拉呱儿的场景,会让六爷露出孩子般的笑。

六爷从十八岁开始学艺。

锤子凿子的跟了他五十年,没停歇过一天。

就是到了花锤举不高钢钎拿不稳的岁数,也没歇手的打算。

只是,六爷觉得请他的东家越来越少了,他凿的东西越来越没用场了,村里丢弃的石具也越来越多了。

“你六爷是不是不中用了?

”六爷抬起无神呆滞的双眼,这样问我,有好多次。

⑦那时,我常常看到六爷站在石器旁,那些有的被置于阴暗的旮旯儿,任灰尘飞落,有的被弃于屋檐甚至露天处,凭风吹日晒,他时而深情抚触,时而愣愣发呆。

好些年过去,六爷都这个样子。

⑧那一年,村里开始有古董贩子走动,有人竞盯上六爷凿的那些笨家伙,有的人家还真拿它卖了钱。

这事很快就在村里传开了,六爷知道有人在卖他凿的石器,跳也似的扛上把锄头,横立村口,怒目圆睁,就是不放古董贩子出村,弄得买卖两家都下不了台。

我看了这架势,就劝六爷:

“六爷,让他们拉走吧!

好歹也有人当宝贝疙瘩藏着,总比让人敲了当墙脚石好呀!

”六爷这才极不情愿地挪开身子。

⑨随着最后一件石器被运出村去,六爷就大病一场,躺在床上半月起不了身。

我六奶奶抹着泪说:

“这老头,这关怕是挺不过去了!

⑩病了多天的六爷,忽一日猛地从床上一弹而起,搬出他那已经锈迹斑斑的钎锤,上了南山石场。

我六奶奶满脸惊慌:

“这老头莫非是石魂附身了?

”村里人也惊奇不解:

“六爷这是要干啥去呀?

几天后,我上山来到石场里,看到六爷正在夕阳的余晖下,神情肃穆地挥锤凿石。

他那躬身举锤凿石的姿势,在余晖里投下个硕大而凝重的身影。

我在远处默默地看了好一会儿,我想,如果能把六爷这个造型凝固下来,那也是一件绝好的石艺品啊!

十天以后,大伙儿没见到他下山来,上山寻找时,见到六爷安然地伏倒在他那尊石雕上。

我是在后来才看到六爷那件尚未完成的石雕的。

未到跟前,我就被那尊石雕惊住了,六爷雕刻的,正是我那天看到的,他在夕阳余晖下,心无旁骛挥锤雕出的造型!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标题“石魂”虽然语言简洁,但震撼读者心灵。

一个“石”字表明了主人公的身份,一个“魂”字则体现了主人公醉心于石艺的献身精神。

B.小说中写别的工匠与六爷同样被人雇用,前者得有酒伺候,且打的家什巴不得人家少用几年,但后者完全相反,从而衬托了六爷的高尚品质。

C.小说中写“我”多次与六爷进行对话,但他对“我”所说的话总是不予理会,这体现了六爷的个性十分偏执,令人难以亲近。

D.小说中多次对六爷看到他所打的石具因为没用场而被丢弃时的神态进行了刻画,从而突出了六爷对其石刻品被践踏的痛苦心理。

8.小说中的“我”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小说的结尾意蕴丰富,试结合全文和现实生活进行探究。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大公鼎,渤海人,先世籍辽阳率宾县。

公鼎幼庄愿,长而好学。

成雍十年,登进士第,调沈州观察判官。

时辽东雨水伤稼,北枢密院大发濒河丁壮以完堤防。

有司承令峻急,公鼎独曰:

“边障甫宁,大兴役事,非利国便农之道。

”乃疏奏其事。

朝廷从之,罢役,水亦不为灾。

濒河千里,人莫不悦。

改良乡令,省徭役,务农桑,建孔子庙学,部民服化。

累迁兴国军节度副使。

时有隶鹰坊者,以罗毕为名,扰害田里。

岁久,民不堪。

公鼎言于上,即命禁戢。

会公鼎造朝大臣谕上嘉纳之意公鼎曰一郡获安诚为大幸他郡如此者众愿均其赐于天下从之徙长春州钱帛都提点。

车驾如春水,贵主例为假贷,公鼎曰:

“岂可辍官用,徇人情?

”拒之。

颇闻怨詈语,曰:

“此吾职,不敢废也。

”俄拜大理卿,多所平反。

天祚即位,历长宁军节度使、南京副留守,改东京户部使。

时盗杀留守萧保先,始利其财。

因而倡乱。

民亦互生猜忌,家自为斗。

公鼎单骑行郡,陈以祸福,众皆投兵而拜曰:

“是不欺我,敢弗听命。

”安辑如故。

拜中京留守,赐贞亮功臣,乘传赴官。

时盗贼充斥,有遇公鼎于路者,即叩马乞自新。

公鼎给以符约,俾还业,闻者接踵而至。

不旬日,境内清肃。

天祚闻之,加赐保节功臣。

时人心反侧,公鼎虑生变,请布恩惠以安之,为之肆赦。

公鼎累表乞归,不许。

会奴贼张撒八率无赖啸聚,公鼎欲击而势有不能,叹曰:

“吾欲谢事久矣。

为世故所牵,不幸至此,岂命也夫!

”因忧愤成疾。

保大元年卒,年七十九。

(节选自《辽史·

大公鼎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会公鼎造朝/大臣谕上嘉纳之意/公鼎曰/一郡获安诚/为大幸/他郡如此者众/愿均其赐于天下/从之/

B.会公鼎造朝/大臣谕上嘉纳之意/公鼎曰/一郡获安/诚为大幸/他郡如此者众/愿均其赐/于天下从之/

C.会公鼎造朝/大臣谕上嘉纳之意/公鼎曰/一郡获安/诚为大幸/他郡如此者众/愿均其赐于天下/从之/

D.会公鼎造朝/大臣谕上嘉纳之意/公鼎曰/一郡获安诚/为大幸/他郡如此者众/愿均其赐/于天下从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进士”指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殿试及第者。

“进士”分等级,一甲三人,分别赐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进士及第。

B.“大理”即大理寺,官署名,专门负责刑狱案件的审理,其长官为大理卿,即大理寺卿,位九卿之列。

C.“中京”指洛阳,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在历史上曾有三个不同的朝代封洛阳为中京。

D.“旬日”指十天,有时也指时间不长。

古代把一个月分为三个部分,每个部分为十天,分别为上旬、中旬、下旬。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公鼎心怀大局,思虑周全。

辽东地区发生水涝,官府大规模调发壮丁来修缮堤防,他力陈征役之弊,朝廷最终停止了劳役。

B.大公鼎体恤百姓,务于教化。

他任良乡县县令期间,为百姓减省徭役,重视农桑,兴办学校,使百姓顺服并得到教化。

C.大公鼎为官耿直,忠于职守。

他调任长春州钱帛都提点时,公主按照惯例向他借钱,他予以拒绝,即使被埋怨责骂也不为所动。

D.大公鼎以诚待人,令人信服。

东京盗贼发动暴乱,百姓也互相猜忌、争斗,他向百姓陈说祸福,发给盗贼凭证,劝他们改过,众人都听从命令。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公鼎独曰: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时人心反侧,公鼎虑生变,请布恩惠以安之,为之肆赦。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哀郢二首①(其二)

陆游

荆州十月早梅春,徂岁真同下阪轮②。

天地何心穷壮士?

江湖自古著羁臣。

淋漓痛饮长亭暮,慷慨悲歌白发新。

欲吊章华无处问③,废城霜露湿荆榛。

【注】①哀郢:

本是屈原《九章》中的篇名,陆游借以为题。

郢,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都城,在今湖北江陵附近。

②徂岁:

言岁月流逝。

下阪轮:

下坡的车轮。

③章华:

指章华台,楚国离宫。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先说荆州十月已是早梅初开的小阳春气候了,接着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时光的流逝比作下坡的车轮。

B.颔联紧承首联,由岁月轮转联想到人事代谢,感叹有很多像屈原一样被放逐的人,但也认为天地不会困住有壮志的人。

C.颈联意境苍凉而悲壮,抒发了诗人心中那无法排解的报国无门的孤独、怨愤、惆怅、苦闷,深化了颔联的悲情。

D.这首诗首联和尾联皆写景,遥相呼应,思路缜密,结构严谨;

中间两联直抒胸臆,感情浓郁。

情因景而发,主旨鲜明。

15.诗的尾联勾画了一幅怎样的图画?

具有怎样的深刻意蕴?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

劝学》中曾形象地说: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韩愈则在《师说》中将这种认识直接表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屈原在《离骚》中用香革做比喻,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象地说明自己遭贬黜是因为德行高尚。

(3)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描写了战争的烟尘铺天盖地的情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描写了战场上的血迹在寒夜中的颜色。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番茄一开始作为观赏植物传入中国,中国人发现它的食用价值之后,对它的热爱之情便__________。

番茄虽然是外来植物,但中国的环境适合它生长,尤其凉爽的北方地区,长势更旺。

红彤彤、圆溜溜的番茄挂满枝头,像年节时分挂满的灯笼,惹人喜爱。

于是红得像柿子一样的番茄,收获了北方人民赠予的爱称——西红柿。

可是在西方,番茄走过了漫长而曲折的历程,才在餐桌上_____________。

大约公元前500年,阿兹特克人在丛林中发现了这种可爱的果实。

后来欧洲人被这种美丽的果实吸引,将其带回欧洲。

不过,番茄在欧洲人心中并不是“好果子”。

()。

欧洲人甚至还认为,吃掉这种神秘的红果实会变成可怕的狼人,于是把番茄叫作“狼桃”。

但最终总会出现_________的人。

相传,法国有位画番茄的画家,经常面对着这美丽而“有毒”的浆果。

有一天,他_____吃下了一颗番茄,之后他躺在床上回味着番茄酸中有甜的味道等待去见上帝。

结果他不仅没死,反而食欲大增。

番茄无毒可食用的消息不胫而走。

现在,无论中餐、西餐,番茄都成了菜肴中的经典角色。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与时俱进崭露头角敢作敢为鬼使神差

B.与日俱增崭露头角敢为人先阴差阳错

C.与日俱增初露头角敢为人先鬼使神差

D.与时俱进初露头角敢作敢为阴差阳错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番茄虽然是外来植物,但很适合生长在中国的环境中,尤其在凉爽的北方地区,长势更旺。

B.虽然番茄是外来植物,但中国的环境很适合它生长,尤其在凉爽的北方地区,长势更旺。

C.番茄虽然是外来植物,但中国的环境很适合它生长,尤其在凉爽的北方地区,长势更旺。

D.虽然番茄是外来植物,但很适合生长在中国的环境中,尤其在凉爽的北方地区,长势更旺。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摸过番茄植株后手上留下的难闻的味道,使欧洲人仅把它当作观赏植物,对它敬而远之

B.番茄植株会在手上留下难闻的味道,这使欧洲人对它敬而远之,仅把它当作观赏植物

C.番茄植株会在手上留下难闻的味道,这使欧洲人仅把它当作观赏植物,对它敬而远之

D.摸过番茄植株后手上留下的难闻的味道,使欧洲人对它敬而远之,仅把它当作观赏植物

20.仿照下面的示例写一组排比句,要求内容贴切,语意连贯,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