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复习.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807195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07.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2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2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2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复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2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复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2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复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2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复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2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复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2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复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2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复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2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复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2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复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2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复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2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复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2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复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2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复习.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2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复习.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2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复习.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复习.docx

《2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复习.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2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复习.docx

2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复习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复习

一、水的电离

1.水的电离

水是一种很弱的电解质,只能微弱地电离出H+和OH-,在通常情况下,我们一般认为水不导电。

水电离的电离方程式为H2O+H2O

H3O++OH-或H2O

H++OH-。

根据H2O

H++OH-,可以知道在纯水中H+的浓度与OH-的浓度是相等的。

2.影响水的电离平衡的因素

(1)温度

因为水的电离是吸热过程,故升高温度,水的电离平衡向右移动。

c(H+)和c(OH-)同时增大,但因为由水电离出的c(H+)和c(OH-)始终相等,故溶液呈中性。

(2)加入酸或碱

向纯水中加入酸(或碱),由于酸(或碱)电离产生H+(或OH-),使水中c(H+)[或c(OH-)]增大,水的电离平衡向左移动,达到新平衡时,溶液中c(H+)[或c(OH-)]增大,水的电离程度减小。

(3)加入活泼金属

向纯水中加入活泼金属,如金属钠,由于活泼金属可与水电离产生的H+直接发生置换反应,产生H2,使水的电离平衡向右移动。

(4)加入水解盐

由于弱碱阳离子与水电离出的OH-结合生成弱碱,弱酸根阴离子与水电离出的H+结合生成了弱酸,从而使水中的c(OH-)或c(H+)降低,破坏了水的电离平衡,使水的电离平衡向右移动,其电离程度增大。

总之,升高温度、加入极活泼的金属、加入弱碱阳离子或弱酸根阴离子,能促进水的电离;降低温度、加入酸或碱,能抑制水的电离。

说明:

①外界条件改变,水的电离平衡发生移动,但任何时候水电离出的c(H+)和c(OH-)总是相等的。

②只要温度不变,KW就不变。

25℃时KW=10-14适用于任何稀酸、稀碱或盐溶液。

3.水的离子积常数

对于纯水来说,在25℃时,1L纯水中只有1×10-7molH2O电离,根据水的电离方程式,我们可以知道,在纯水中c(H+)=1×10-7mol·L-1,c(OH-)=1×10-7mol·L-1,所以在25℃时,c(H+)·c(OH-)=1×10-14,通常把c(H+)与c(OH-)的乘积用KW表示,叫做水的离子积常数,简称水的离子积。

根据实验验证,在温度一定时,KW是一个常数。

友情提示:

KW只与温度有关。

因水的电离是吸热的,故温度越高,水的电离程度越大,c(H+)=c(OH-)>1×10-7mol/L,此时KW>10-14。

※关于水的离子积常数的计算

1、加入酸或碱,抑制水的电离(常温下,由水电离产生的

小于1×10-7mol/L)

练习1、0.1mol/L的HCl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

=

2、0.1mol/L的NaOH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

=

变式:

在25℃时,某溶液中由水电离出来的

=1×10-12mol/L,则该溶液的pH可能是()

A.12B.7C.6D.2

2、加入水解盐,促进水的电离(常温下,由水电离产生的

大于1×10-7mol/L)

练习1、PH=4的HCl和NH4Cl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

各为多少?

2、在pH都等于9的NaOH溶液和CH3COONa溶液中,设由水电离产生的OH-离子浓度分别为Amol/L和Bmol/L,则A和B的关系是()。

A.A>BB.A=10-4BC.B=10-4AD.A=B

变式、常温下,在PH=12的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OH-)为()

A.1×10-7mol/LB.1×10-6mol/LC.1×10-2mol/LD.1×10-12mol/L

※总结:

1、酸溶液

=

=

当C(H+酸)>10-5mol/L时C(H+溶液)≈C(H+酸);C(OH-溶液)=C(OH-水)

碱溶液

=

=

当C(OH-碱)>10-5mol/L时C(OH-溶液)≈C(OH-碱);C(H+溶液)=C(H+水)

任何时候水电离出的c(H+)和c(OH-)总是相等的。

2、强酸弱碱盐溶液(NH4Cl):

=

=

+

强碱弱酸盐溶液(CH3COONa):

=

=

+

【例1】 

(1)25℃时,水的电离达到平衡:

H2O

H++OH-ΔH>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向水中加入稀氨水,平衡逆向移动,c(OH-)降低

B.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硫酸氢钠,c(H+)增大,KW不变

C.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CH3COONa平衡逆向移动,c(H+)降低

D.将水加热,KW增大,pH不变

(2)将纯水加热至较高温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水的离子积变大、pH变小、呈酸性B.水的离子积不变、pH不变、呈中性

C.水的离子积变小、pH变大、呈碱性D.水的离子积变大、pH变小、呈中性

[变式1 下列溶液:

①pH=0的盐酸 ②0.5mol/L的盐酸 ③0.1mol/L的氯化铵溶液 ④0.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 ⑤0.1mol/L的氟化钠溶液,由水电离的H+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⑤ B.③⑤④②①C.①②③⑤④D.⑤③④①②

二、溶液的酸碱性

1.溶液的离子积常数

在一定温度时,由于水的电离平衡的存在,不仅是纯水,就是在酸性或碱性的稀溶液里,c(H+)与c(OH-)的乘积总是一个常数。

2.溶液的酸碱性与c(H+)、c(OH-)的关系

注意:

的相对大小判断与温度无关,有数据判断必须看温度。

(1)常温时,在中性溶液里,

c(H+)=c(OH-)=1×10-7mol·L-1,c(H+)·c(OH-)=1×10-14。

(2)常温时,在酸性溶液里,

c(H+)>c(OH-),c(H+)>1×10-7mol·L-1,c(H+)·c(OH-)=1×10-14。

(3)常温时,在碱性溶液里,

c(H+)

(4)溶液中的c(H+)越大,则溶液的酸性越强;溶液中的c(H+)越小,则溶液的酸性越弱。

【例2】 下列溶液肯定是酸性的是(  )

A.含H+的溶液B.能使酚酞显无色的溶液

C.pH<7的溶液D.c(OH-)

变式2 常温下,某溶液中水电离出c(OH-)=1×10-13mol/L,对该溶液的叙述正确的()

A.溶液一定显酸性B.溶液一定显碱性

C.溶液一定不显中性D.溶液可能是pH=13的溶液

三、溶液的pH

1.pH的含义及计算式

(1)对于c(H+)很小的溶液,化学上常采取pH来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

(2)pH=-lg[c(H+)],变形式:

=10-PH

=Kw/

=10PH--14

2.pH的大小与溶液的酸碱性强弱的关系

pH越小,溶液酸性越强,pH每减小1,c(H+)增大10倍;pH越大,溶液的碱性越强,pH每增加1,c(OH-)增大10倍。

3.pH测定方法

酸碱指示剂只能测出pH范围,一般不能准确测出pH,即只能测溶液酸碱性,不能测酸碱度。

测pH可用pH试纸,这种试纸在使用时不能用水湿润,否则非中性溶液的pH的测定值比实际pH或大或小。

使用时用玻璃棒蘸取未知溶液滴在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比色即可。

精确测pH可使用pH计。

4.溶液pH的计算

①求溶液pH的方法,可总结口诀如下:

遇酸求解

和,遇碱求解

;同强相混直接算;异强相混看过量;无限稀释“7”为限。

②若为弱酸或弱碱溶液,每稀释10n倍,pH变化则小于n个单位,无限稀释时,与上述情况相同。

(1)单一溶液PH的计算(C1V1=C2V2及C1V1+C2V2=C3V3)

a、强酸溶液:

①稀释:

PH=1的HCl溶液加水稀释到100倍,稀释后溶液的PH=

②混合:

将PH=1的HCl溶液与PH=3的HCl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PH最接近于()

A.1.3B.1.7C.2D.2.7

b、强碱溶液:

①稀释:

PH=13的NaOH溶液加水稀释到100倍,稀释后溶液的PH=

②混合:

将PH=8的NaOH溶液与PH=10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PH最接近于()

A.8.3B.8.7C.9D.9.7

(2)强酸、强碱溶液混合PH的计算

首先由H++OH-=H2O判断反应进行的程度

①恰好中和:

强酸溶液(pH=a)与强碱溶液(pH=b)完全中和时

由n(H+)=n(OH-)

V酸·c(H+)酸=V碱·c(OH-)碱

=10a+b-14

【考例】 25℃时,若体积为Va,pH=a的某一元强酸与体积Vb、pH=b的某一元强碱混合,恰好中和,且已知Va

(1)a值可否等于3(填“可”或“否”)________,其理由是________。

(2)a值可否等于5(填“可”或“否”)________,其理由是________。

(3)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变式、某温度(t℃)时,测得0.01mol·L-1的NaOH溶液的pH=11,则该温度下水的K=。

在此温度下,将PH=a的NaOH溶液VaL与PH=b的H2SO4溶液VbL混合。

(1)若所得混合液为中性,且a=12,b=2,则Va︰Vb=。

(2)若所得混合液为中性,且a+b=12,则Va︰Vb=。

(3)若所得混合液的pH=10,且a=12,b=2,则Va︰Vb=。

②酸过量:

③碱过量:

(2)一强、一弱溶液混合(定性判断)

a、等浓度、等体积混合

例:

0.1mol/LHCl和0.1mol/LNH3.H2O等体积混合后溶液呈性

0.1mol/LNaOH和0.1mol/LCH3COOH等体积混合后溶液呈性

b、PH之和等于14等体积混合

PH=1的HCl和PH=13的NH3.H2O等体积混合后溶液呈性

PH=13的NaOH和PH=1的CH3COOH等体积混合后溶液呈性

c、等体积溶液混合呈中性

等体积的HCl和NH3.H2O溶液混合后,溶液呈中性,则C(HCl)C(NH3.H2O);HCl溶液中C(H+)和NH3.H2O中C(OH-)的大小:

C(H+)C(OH-)

等体积的NaOH和CH3COOH溶液混合后,溶液呈中性,则C(NaOH)C(CH3COOH);CH3COOH溶液中

C(H+)和NaOH中C(OH-)的大小:

C(H+)C(OH-)

变式 

(1)将0.15mol·L-1稀硫酸V1mL与0.1mol·L-1NaOH溶液V2mL混合,所得溶液的pH为1,则V1:

V2=________(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2)室温下,某水溶液中存在的离子有:

Na+、A-、H+、OH-,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题:

①若由0.1mol·L-1HA溶液与0.1mol·L-1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而得,则溶液的pH________7(填“>”、“<”或“=”,下同)。

②若溶液pH>7,则c(Na+)________c(A-),理由是________。

③若溶液由pH=3的HA溶液V1mL与pH=11的NaOH溶液V2mL混合而得,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选项代号)。

A.若反应后溶液呈中性,则c(H+)+c(OH-)=2×10-7mol·L-1

B.若V1=V2,反应后溶液pH一定等于7

C.若反应后溶液呈酸性,则V1一定大于V2

D.若反应后溶液呈碱性,则V1一定小于V2

拓展:

(1)酸碱混合后pH的判定规律

I.等物质的量浓度的一元酸、碱等体积混合规律:

①若为强酸与强碱混合,则pH=7;

②碱强酸弱,则pH>7,反之,则pH<7;

③不知酸碱强弱则无法判断。

II.

的酸、碱等体积混合规律

混合前条件

混合对象c

中和结果d

规律小结

a.pH酸+pH碱=14

b.V酸=V碱

强酸、弱碱

碱过量pH>7

强强全反应,溶液呈中性;

谁弱谁过量,酸碱由弱定。

强酸、强碱

恰中和pH=7

弱酸、强碱

酸过量pH<7

注意:

①若有a、b、d,必有相应的混合对象c

②若有a、b、c,必有相应的中和结果d;

③若有b、c、d,必有相应的混合前条件a。

(2)强酸强碱溶液pH之和的规律

强酸与强碱混合,且混合后溶液呈中性,则必有

,故有

由碱中

,代入上式得:

=

,两边取负对数得:

【例3】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95℃纯水的pH<7,说明加热可导致水呈酸性

B.pH=3的醋酸溶液,稀释至10倍后pH=4

C.0.2mol/L的盐酸,与等体积水混合后pH=1

D.pH=3的醋酸溶液与pH=11的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后pH=7

(2)室温时,将xmLpH=a的稀NaOH溶液与ymLpH=b的稀盐酸充分反应。

下列关于反应后溶液pH的判断,正确的是(  )

A.若x=y,且a+b=14,则pH>7

B.若10x=y,且a+b=13,则pH=7

C.若ax=by,且a+b=13,则pH=7

D.若x=10y,且a+b=14,则pH>7

变式3 对于常温下pH为1的HNO3溶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溶液1mL稀释至100mL后,pH等于3

B.向该溶液中加入等体积、pH为13的氢氧化钡溶液恰好完全中和

C.该溶液中硝酸电离出的c(H+)与水电离出的c(H+)的比值为10-12

D.该溶液中水电离出的c(H+)是pH为3的硝酸中水电离出的c(H+)的100倍

四、酸碱中和滴定

1.原理:

中和反应

2、要求

(1)滴定管的“0”刻度在仪器的上端,注入液体后,仰视读数数值偏大,俯视读数数值偏小。

(2)滴定管读数时,可记录到小数点后两位,而量筒可记录到小数点后一位。

(3)使用滴定管的第一步操作是查漏。

(4)滴定时一般选用酚酞、甲基橙作指示剂,而不用石蕊(因变色不明显)。

强酸滴定强碱或强碱滴定强酸,可选用酚酞或甲基橙作指示剂;强酸滴定弱碱,用甲基橙作指示剂(强酸弱碱盐水解呈酸性);强碱滴定弱酸,用酚酞作指示剂(强碱弱酸盐水解呈碱性)。

3.操作步骤:

(以0.1mol/L的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为例)

一查漏、二洗涤、三装调、四移加、五滴摇、六观终

眼睛注视锥形瓶中溶液颜色的变化,当滴加到最后一滴,溶液颜色变化且半分钟内不变色即为滴定终点。

4.误差分析

用滴定法测待测液的浓度时,消耗标准溶液多,则结果偏高;消耗标准溶液少,则结果偏低。

从计算式分析,当酸碱恰好中和时,有关系式:

c标·V标·n标=c待·V待·n待(c、V、n分别表示溶液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体积,酸或碱的元数)。

故c待=

,由于c标、n标、V待、n待均为定值,所以c待的大小取决于V标的大小,V标大,则c待大,V标小,则c待小。

以标准酸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碱为例,常见的因操作不对而引起的误差:

①未用标准酸洗滴定管,则测量值偏高;

②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滴定后消失,则测量值偏高;

③滴定前读数正确,滴定后俯视读数,则测量值偏低;

④滴定前读数正确,滴定后仰视读数,则测量值偏高;

⑤滴定前,用待测液洗锥形瓶,则测量值偏高;

⑥未用待测液洗移液管,则测量值偏低。

【例4】 实验室常利用甲醛法测定(NH4)2SO4样品中氮的质量分数,其反应原理为:

4NH

+6HCHO===3H++6H2O+(CH2)6N4H+[滴定时,1mol(CH2)6N4H+与1molH+相当],然后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反应生成的酸。

某兴趣小组用甲醛法进行了如下实验:

步骤Ⅰ 称取样品1.500g。

步骤Ⅱ 将样品溶解后,完全转移到250mL容量瓶中,定容,充分摇匀。

步骤Ⅲ 移取25.00mL样品溶液于250mL锥形瓶中,加入10mL20%的中性甲醛溶液,摇匀、静置5min后,加入1~2滴酚酞试液,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

按上述操作方法再重复2次。

(1)根据步骤Ⅲ填空:

①碱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直接加入NaOH标准溶液进行滴定,则测得样品中氮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②锥形瓶用蒸馏水洗涤后,水未倒尽,则滴定时用去NaOH标准溶液的体积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③滴定时边滴边摇动锥形瓶,眼睛应观察__________。

A.滴定管内液面的变化

B.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

④滴定达到终点时,酚酞指示剂由________色变成________色。

(2)滴定结果如下表所示:

滴定次数

待测溶液的体积/mL

标准溶液的体积

滴定前刻度/mL

滴定后刻度/mL

1

25.00

1.02

21.03

2

25.00

2.00

21.99

3

25.00

0.20

20.20

若NaOH标准溶液的浓度为0.1010mol·L-1,则该样品中氮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

变式4 氧化还原滴定实验与中和滴定类似(用已知浓度的氧化剂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还原剂溶液或反之)。

现有0.001mol/LKMnO4酸性溶液和未知浓度的无色NaHSO3溶液。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MnO

+5HSO

+H+===2Mn2++5SO

+3H2O。

填空完成以下问题:

(1)该滴定实验所需仪器有下列中的________。

A.酸式滴定管(50mL) B.碱式滴定管(50mL)C.量筒(10mL) D.锥形瓶 E.铁架台 F.滴定管夹 G.烧杯 H.白纸 I.胶头滴管 J.漏斗

(2)不用________(酸、碱)式滴定管盛放高锰酸钾溶液。

试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

(3)选何种指示剂,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滴定前平视KMnO4液面,刻度为amL,滴定后俯视液面刻度为bmL,则(b-a)mL比实际消耗KMnO4溶液体积________(多、少)。

根据(b-a)mL计算得到的待测浓度,比实际浓度________(大、小)。

练习、有一学生在实验室测某溶液的pH,实验时,他先用蒸馏水润湿pH试纸,然后用洁净的干燥的玻璃棒取试样进行检测。

(1)该学生的操作方法__________(填“是”或“否”)正确,如填“否”,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填“是”,此空可不答)。

(2)请分析这样操作是否一定产生误差__________。

(3)若用此法分别测定c(H+)相等的H2SO4溶液和CH3COOH溶液的pH,结果怎样

 

补充练习题

1.(10·北京东城)室温下,水的电离达到平衡:

H2O

H++OH-。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将水加热,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KW不变

B.向水中加入少量盐酸,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H+)增大

C.向水中加入少量NaOH固体,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OH-)降低

D.向水中加入少量CH3COONa固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OH-)=c(H+)

2.常温下,在pH=12的某碱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OH-)为(  )

A.1.0×10-7mol·L-1B.1.0×10-6mol·L-1C.1.0×10-3mol·L-1D.1.0×10-12mol·L-1

4.现有常温下pH为2的盐酸,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将10mL该溶液稀释至100mL后,pH小于3

B.向该溶液中加入等体积pH为12的氨水恰好完全中和,溶液显中性

C.该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与c(OH-)的乘积为1×10-14

D.该溶液中盐酸电离出的c(H+)与水电离出的c(H+)之比为10101

5.(2010·福建省厦门市质检)某研究小组为测定食用白醋中醋酸的含量进行了如下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A.用碱式滴定管量取一定体积的待测白醋放入锥形瓶中

B.称取4.0gNaOH到100mL容量瓶加水至刻度,配成1.00mol·L-1NaOH标准溶液

C.用NaOH溶液滴定白醋,使用酚酞作指示剂,溶液颜色恰好由无色变为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时,为滴定终点

D.滴定时眼睛要注视着滴定管内NaOH溶液的液面变化,防止滴定过量

1.已知室温时,0.1mol/L某一元酸HA在水中有0.1%发生电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此酸的电离平衡常数约为1×10-7B.升高温度,溶液的pH增大

C.该溶液的pH=4D.由HA电离出的c(H+)约为水电离出的c(H+)的106倍

2.相同条件下,等体积、等pH的醋酸和盐酸分别加水稀释后,溶液的pH仍相同,则所得溶液的体积(  )

A.仍相同 B.醋酸大C.盐酸大D.无法判断

3.下列溶液,一定呈中性的是(  )

A.由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一元酸跟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所形成的溶液

B.c(H+)=1×10-7mol/L的溶液

C.pH=14-pOH的溶液

D.pH=pOH的溶液

4.有人曾建议用AG表示溶液的酸度,AG的定义为AG=lg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在25℃时,若溶液呈中性,则pH=7,AG=1

B.在25℃时,若溶液呈酸性,则pH<7,AG<0

C.在25℃时,若溶液呈碱性,则pH>7,AG>0

D.在25℃时,溶液的pH与AG的换算公式为AG=2(7-pH)

5.下列关于水的离子积常数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因水的离子积常数的表达式是KW=c(H+)·c(OH-),所以KW随溶液中c(H+)和c(OH-)的变化而变化

B.水的离子积常数KW与水的电离平衡常数Kc是同一个物理量

C.水的离子积常数仅仅是温度的函数,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D.水的离子积常数KW与水的电离平衡常数Kc是两个没有任何关系的物理量

11.将物质的量浓度为xmol/L的稀盐酸与物质的量浓度为ymol/L的稀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的pH=2(混合后体积为混合前之和),则x和y的关系是(  )

A.x=y+0.01B.x=2yC.y=2xD.x=y+0.02

6.用已知浓度的NaOH溶液测定某H2SO4溶液的浓度,参考如图从下表中选出正确选项(  )

锥形瓶中溶液

滴定管中溶液

选用指示剂

选用滴定管

A

石蕊

B

酚酞

C

甲基橙

D

酚酞

7.(2011·贵州遵义)水的电离平衡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中五点KW间的关系:

B>C>A=D=E

B.若从A点到D点,可采用在水中加入少量酸的方法

C.若从A点到C点,可采用温度不变时在水中加入适量NH4Cl固体的方法

D.若处在B点时,将pH=2的硫酸与pH=10的KOH等体积混合后,溶液显中性

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将稀氨水逐滴加入稀硫酸中,当溶液pH=7时,c(SO

)>c(NH

B.两种醋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c1和c2,pH分别为a和a+1,则c1=10c2

C.pH=11的NaOH溶液与pH=3的醋酸溶液等体积混合,滴入石蕊溶液呈红色

D.向0.1mol/L的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铵固体,则溶液中

增大

9.(2010·重庆)某温度下,向pH=6的纯水中加入一定量的盐酸,保持温度不变,测得溶液的pH=2,对于该溶液,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