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溪流水响叮咚》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824648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溪流水响叮咚》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小溪流水响叮咚》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小溪流水响叮咚》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溪流水响叮咚》教学设计.doc

《《小溪流水响叮咚》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溪流水响叮咚》教学设计.doc(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溪流水响叮咚》教学设计.doc

《小溪流水响叮咚》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理念

1.立足教材,体现创新意识

教师在课前要与教材进行充分的对话,找出蕴含在教材中的培养学生艺术素质的切入点。

再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终身学习音乐的愿望。

2.立足学生,体现年段特点

教学要立足于学生的发展,教学设计也要力求体现年段特点,着力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和艺术素养,一是应以“听”为主线贯穿始终。

课堂上采取多种形式的聆听手段,让学生在“听”中思考,“听”中感悟,“听”中审美,进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观念,培养较强的音乐审美能力;二是应积极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表现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内涵。

强调音乐与人、音乐与社会、音乐与大自然的联系,把音乐置身于大文化背景下,培养学生从文化的角度去思考。

3.立足课堂,尽展媒体魅力

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加强了课堂上教与学的交流,能促进学生进行有效地自主学习,它能打破时间、空间和资源限制,实现共享网络资源,学生能快捷地获得直观、生动、美丽的各种信息,有利于培养其开放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促进每个学生在自身基础上得到发展。

二、教学对象分析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学校学习常规的训练,小学中年级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组织纪律性有所增强。

尤其是中年级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更使小学生的学习方法有了新的特点。

中年级学生大脑中的具体形象成分和抽象逻辑成分的关系发生着变化。

在直观形象成分增加的同时,抽象逻辑成分开始增加。

在学习上,要注意直观形象法和抽象逻辑法的自然过渡。

特别是在音乐学习方面,课堂上的师生互动,学生积极配合教师完成一系列的活动,可逐步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及终身学习音乐的愿望。

三、教学内容分析

《小溪流水响叮咚》是一首优美、抒情,富有田园风格的儿童歌曲。

它的旋律婉转起伏,歌词淳朴生动,充满诗情画意。

歌曲以欢快的小溪为题材,生动地描绘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象,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抒发了对美丽祖国的深情厚爱。

歌曲为二段体,第一乐段(第1~16小节)节奏和旋律明快,尤其是第3、第4小节附点四分音符及第11小节的切分节奏运用,更使音乐富有动感,生动描绘出小溪流水欢快奔腾的形象。

紧接着第二乐段以弱起进入,旋律与前段形成明显的对比,情绪转化为热情而舒展,歌曲结尾处的“啦”节奏欢快、跳跃,富有特点,它既保持了旋律的流畅,又是欢快情绪的真实表现,使人仿佛看到了潺潺流水奔流不息,带着祖国的骄傲,汇入大海的生动情境。

四、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小溪流水响叮咚》,在歌唱中体会歌曲所描绘的意境,并尝试用自信、整齐、富有感染力地歌声演唱。

2.通过学唱歌曲,感受和理解速度、力度、旋律等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3.在音乐中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感悟人与自然的和谐,借而抒发对祖国的深情爱意。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感受和理解速度、力度、旋律等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切分节奏、附点节奏、弱起、一字多音、长音的演唱。

六、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伴着《嘀哩嘀哩》进入教室

2.趣味师生问好

(二)、渗透教学

1.现在正是一个春暖花开、风景如画的好时节。

今天,毛老师就要带大家尽情享受大自然的美好风光。

听那潺潺流水在欢迎我们。

2.欣赏

3.哇,小溪真美,溪流的声音真是动听呀,叮咚叮咚唱不停。

咦,你们听,这里有两条可爱的小溪在歌唱,如果把它们比作是人的话,你觉得它们分别是什么样性格的人呢?

第一条:

2/45430|1032|1060||(活泼、调皮……)

第二条:

2/45124|3.1|217|1-||(温柔……)

4.是啊,就一个“啦”给它谱上音乐,因为节奏、速度、力度、旋律等的不一样,于是塑造了这样完全不同音乐形象。

5.以《小溪流水响叮咚》为歌曲名,你会用怎样的力度、速度、旋律来表现呢?

为什么?

6.讨论

【设计意图】情境导入可以使学生尽快进入一种美的氛围之中,设置疑问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学习欲望。

在进行情境创设时,通过播放《小溪流水响叮咚》的片段,可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欲望,感受速度、力度、旋律对音乐表现的重大最用,并为歌曲的学唱作好铺垫。

诱发他们进一步了解音乐的同时,为学好本节课的内容打下情感基础。

(三)、歌曲教学

1.初听

设问:

音乐家们又是怎么想的呢?

接下来让我们来听听由木青作词,尚疾作曲的《小溪流水响叮咚》吧。

2.讨论《小溪流水响叮咚》的速度、力度、旋律。

3.复听

边听边根据旋律的起伏,画旋律线。

4.学唱曲调

(注意附点节奏、连音线、长音)

5.师唱谱,生填词

(注意一字多音)

【设计意图】在歌曲的学唱、演唱过程中,可让学生们置身于大自然之中,并可通过自学的方式来学唱歌曲,这样既增添了学生们的信心,又避免了枯燥乏味的读谱、唱谱过程。

在情境创设与熟悉歌曲的过程中通过各种手段让学生既从感性上多听、多感受,又有了在理性上对音乐的思考,从而达到熟悉歌曲的同时,培养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

6.再听

双簧(默唱),纠正错误

7.生跟音乐伴奏演唱。

【设计意图】在音乐实践活动中,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其想象进行自我表现,让他们在宽松的气氛中积极地参与,从潜意识中巩固歌唱音准的同事,进一步激发其学习音乐的兴趣。

在发展学生个性的同时,培养了他们创造思维的能力、音乐表现能力,分享多种学习方式带给他们以快乐,使他们尽情徜徉在音乐的海洋中。

(四)、环保德育渗透

1.师:

从歌曲中我们跟着小溪流一路走来都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生:

讨论交流

2.TTP图片展示

师:

这么美丽的风景给了音乐家源源不断的灵感,音乐家才能创作出如此美妙的音乐。

如果有一天,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这样的一幅景象,那又会是怎样的呢?

生:

讨论交流

师:

是啊,这是多么可怕的一副景象啊。

作为一名小学生,一名少先队员,我们也许可以有所行动。

生:

讨论交流我们的行动。

3.音乐来源于生活,生活因了音乐更加美好。

这么美的歌词,这样美的旋律,给我们展现这一幅幅美丽的风景。

小朋友们心情如何?

让我们也带着快乐的心情再去寻找祖国的下一站更美好风光吧!

【设计意图】通过视觉上的冲击,美好生活与和谐乐章的统一关系让学生直观、深刻体会环保的重要性。

并在自主的思考、讨论中,得知“我”该怎么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