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2历史与社会上教材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831081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1.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2历史与社会上教材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初2历史与社会上教材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初2历史与社会上教材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初2历史与社会上教材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初2历史与社会上教材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初2历史与社会上教材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初2历史与社会上教材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初2历史与社会上教材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初2历史与社会上教材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初2历史与社会上教材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初2历史与社会上教材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初2历史与社会上教材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初2历史与社会上教材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初2历史与社会上教材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初2历史与社会上教材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初2历史与社会上教材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初2历史与社会上教材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初2历史与社会上教材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初2历史与社会上教材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初2历史与社会上教材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2历史与社会上教材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初2历史与社会上教材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2历史与社会上教材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2历史与社会上教材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与发展,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

(生产工具有了显著的改进,出现了磨制石器,人类开始进入新石器时代;

推动了原始社会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例如制陶、制革、纺织等以妇女为主的手工业;

促使农业村落出现,人类逐步实现了定居生活。

在世界农业、畜牧业起源时期,世界主要农作物和驯化动物的整体空间分布有什么特点?

(主要集中在中国、印度、西亚、中美洲和欧洲)

2.新石器时代

○打制石器与磨制石器有哪些区别?

(制作工艺不同:

打制石器只需将石块打制成所需的形状;

而制作磨制石器时,还需要将石块磨光,多数磨制石器还被磨出了锋利的刃部。

○比较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先民在生产和生活方面主要有哪些不同之处?

(新石器时代的“新”表现在磨制石器和陶器的使用上。

石镰作为磨制石器的代表,侧重于生产领域;

陶器作为重要的生活用具,侧重于生活领域。

[古老的村落]

1.最早的村落

图1-12古代西亚村落想象图

○这个村落是由哪些部分构成的?

那里的房屋是什么样式的?

(村落由长方形的围墙、生活区、生产区组成。

那里的房屋是用泥砌成长方形房屋,屋顶用草覆盖。

○那里的人们从事哪些生产活动?

从画面上可看出他们驯养哪些动物?

(那里的人们主要从事原始农业、畜牧业、制造陶器。

他们主要驯养牛、羊、猪等动物。

○图中他们使用怎样的家具和生活用具?

(他们的家具比较简陋,只有简单的石台,地上铺草作为床。

生活中,他们已大量使用陶器。

○村落居民与外界怎样沟通、往来?

(他们的村落围墙有大门,可以走出村落放牧牛羊、获取村落所需要的东西;

有时他们也用特制的梯子翻过围墙。

[活动]

原始农业、畜牧业的产生,磨制石器、陶器的出现,使人类逐渐开始了定居生活,形成了农业村落。

定居生活促进了原始农业、畜牧业、手工业的发展,物质生活的提高也促进了人们精神生活的改善,对于人类文明的起源和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

2.我国半坡人生活

○图1-14,半坡居民的房屋有什么特点?

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

(半地穴式房屋。

半坡遗址处于黄河流域,冬季比较寒冷,夏季炎热,半地穴式的房屋冬暖夏凉。

○图1-15、1-16、1-17,能看出半坡居民的生产活动有哪些?

(制作磨制石器、从事渔猎和原始的纺织业。

○图1-18,体现了半坡居民在哪些方面的艺术创造?

(在陶器的造型与色彩搭配、图案的绘制等方面)

3.我国河姆渡居民生活

图1-19,河姆渡居民的房屋有什么特点?

(干栏式建筑,以木结构为主。

当地处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气候温暖湿润,这种房屋利于通风、防潮。

图1-20,可以看出河姆渡居民主要以什么为食?

从中还反映出什么?

(当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已经种植水稻,这也与当地自然条件密切相关。

图1-21,体现了河姆渡居民在哪些方面的艺术创造?

(制作黑陶、造型、绘画)

河姆渡居民与半坡居民都生活在新石器时代,使用磨制石器和陶器,会建筑房屋,建立了农业村落,过着定居的生活,从事原始农业和畜牧业。

造成其不同之处的主要原因是地形、气候、河流分布等自然环境方面的差异。

[精神家园]

先民的精神世界体现在艺术、宗教信仰、审美观念、科学萌芽等方面。

1.欧洲岩画

2.图1-24

○这条项链是用什么做成的?

(兽牙、海蚶壳、碎石)

○这种项链的出现反映出什么现象?

(原始的审美意识萌芽)

3.小口尖底瓶

○当把它放入水中汲水时,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形?

(当把它放入水中汲水时,它会口朝下;

汲满水后,口会朝上。

○这说明了什么?

(先民们积累了许多生产和生活经验,初步懂得重力平衡原理,形成了科学知识的萌芽。

当时人们的精神生活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艺术:

绘画、音乐、舞蹈、饰物;

初步的科学知识;

宗教信仰的萌芽;

图腾崇拜等)。

1.生产方面:

生产工具新,主要使用磨制石器;

生活方面:

生活用具新,主要使用陶器。

2.

 

 

半坡居民

河姆渡居民

自然环境

黄河流域,气候比较干燥,河流较少

长江流域,气候比较湿润

建筑样式

半地穴式

干栏式

种植的农作物

小麦和粟(小米)

水稻

驯养的动物

制作的陶器

彩陶

黑陶

3.因为原始人使用最简陋的工具,能加工出适合生产的石斧等各种促进人类社会物质生产的工具,体现了高超的制作工艺并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第三课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

[英雄史迹]

1.传说故事与历史事实之间关系

○传说故事和考古学家的发掘证实之间有无联系?

○如果有联系,你如何理解这种联系?

(传说故事包含了一定的事实成分,这些历史事实可以通过考古发掘来印证。

传说故事和考古发掘都对我们了解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

[华夏族的人文初祖]

1.黄帝与炎帝在生产和生活方面的贡献

图1-30

○传说中的炎帝和黄帝对当时及后世的人们在生产与生活方面所做出的贡献。

○为什么炎帝和黄帝被称为华夏族的人文初祖?

(他们的发明创造从物质、精神方面改善了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这些文物说明当时人们会纺织、养蚕、制造陶器、以船为交通工具(半坡遗址出土的船形彩陶壶),当时还出现了原始音乐(半坡出土的陶埙和河南舞阳出土的骨笛)。

○考古发掘和古代传说相互印证,都是很重要的历史资料,可以从不同侧面揭示历史事实,帮助我们了解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的发展与沿革。

2.图1-31

○黄帝陵在陕西、甘肃、河北、河南等地都有,说明了什么问题?

(拜谒祖先、寻根探源的举动,体现了炎黄子孙对中华民族强烈的认同感。

3.禅让制度

对禅让制的评价:

(这种原始的民主制度,能把各个氏族成员的微弱力量汇集起来,跟自然界进行斗争,对生产力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但是,当时人类社会处在最低的发展阶段,原始的民主制度还有很大的局限性,只能同当时不发达的生产力相适应。

4.图1-32

○大禹治水反映出当时哪些社会情况?

(黄河流域是我国古代人民的聚居地,黄河经常泛滥,我国人民自古就有同洪水等自然灾害长期斗争的历史;

大禹治水是历史上人们顺应自然规律、成功改造自然的事例。

[自我测评]

1.传说中,炎帝的功绩有:

教人农耕、发明医药、发明陶器、开辟集市;

黄帝的功绩有:

开始建造宫殿、发明车船、制作衣裳、教人们打井。

2.共同点:

从传说反映的时间来看,大致都是在距今四五千年左右,处于新石器时代晚期;

从内容来看,多是英雄人物的故事,反映了早期民众的英雄史观倾向;

从历史资料的形式来看,都属于口述资料;

从它们的意义或价值来看,传说故事中包含了一定的事实成分,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

3.黄帝、炎帝等部落通过战争与融合定居中原后,共同开发黄河中下游两岸,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因此,炎帝和黄帝被尊为华夏族的人文初祖。

综合探究一保护我们身边的古老文明

[谁来保护“北京人”的家园?

]

1.“北京人”家园现状

[怎样评价他们的做法?

1.本部分内容提出了文物保护中遇到的主要问题,例如:

──埃及金字塔体现了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的矛盾;

──平遥古城体现了文物保护与城市发展之间的矛盾;

──尼罗河沿岸古迹体现了文物保护过程中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之间的矛盾。

[活动]

城市建设旅游开发资金短缺技术落后能源开发

[我们的行动]

中国的世界遗产(截至2003年11月)

类型

遗产名称

世界文化遗产

故宫、颐和园、长城、天坛、平遥古城、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丽江古城、苏州古典园林、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大足石刻、武当山古建筑、布达拉宫(大昭寺、罗布林卡)、龙门石窟、明清皇家陵寝、(十三陵、明孝陵)、曲阜孔庙孔林、孔府、莫高窟、青城山-都江堰、皖南古村落、云冈石窟

世界自然遗产

九寨沟、黄龙、武陵源、三江并流

世界文化与自然

遗产

泰山、黄山、峨眉山-乐山大佛、

武夷山

文化景观

庐山

人类口述和非物

质遗产代表作

昆曲

第一课得天独厚的大河文明

[尼罗河的赠礼]

1.尼罗河对埃及文明的影响

古代埃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

(干旱、少雨;

尼罗河水长、水量大)

[新月形沃土:

西亚文明的发祥地]

1.两河流域文明

[印度河与恒河的哺育]

1.地理环境对印度文明影响

[黄河与长江:

中华民族的摇篮]

1.黄河、长江孕育中华文明

○图2-7的遗址是做什么用的?

(祭坛)

○图2-6、2-7、2-8三件文物从出土地点上看,有什么共同特点?

(都是大河流域的文化遗存)

这一时期已经从石器时代向金属时代过渡,农业上已经率先进入了犁耕时代。

1.大江大河灌溉水源充足,水利资源较丰富;

地势平坦,土地相对肥沃;

气候温和,适宜人类生存,利于农作物培植和生长,能够满足人们生存的基本需要。

由此可见,早期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较强。

2.检测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同时培养学生比较、归纳知识的能力。

比较四大文明古国

文明古国

地域

年代

古埃及

尼罗河流域

约公元前3000年

古巴比伦

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

约公元前18世纪

古代印度

印度河与恒河

公元前2500年

中国

黄河、长江流域

约公元前2027年

第二课早期国家的形成

[城市开始出现]

1.早期城市

两河流域的乌尔城、印度河流域的摩亨佐·

达罗和我国夏朝都城二里头遗址的共同之处,即都由城墙、宫殿、作坊、神殿、街道等组成的。

选择几个比较点,如城市的布局、规模、功能等,启发学生比较现代城市和古代城市的异同,更好地认识古代城市的功能和特征。

[王权神圣]

1.古代埃及、巴比伦和中国王权神圣

大禹划定“九州”、铸造“九鼎”意味着什么?

(鼎为权力的象征,以此确立其权力。

[分化的社会]

1.早期国家阶级分化

[军队与刑法]

1.古代国家军事实力

2.古代刑法

[自我测评]

1.

城市

王权

社会等级

刑法

埃及

孟斐斯

法老

统治阶层;

王室、僧侣、贵族、

自由民:

工匠和农民

奴隶

两河流域

乌尔城

国王

《汉谟拉比法典》

二里头

贵族、平民和奴隶

印度

摩亨佐·

达罗

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2.法典规定了奴隶主对平民和奴隶所享有的特权;

法典规定了奴隶可以买卖、抵债,使奴隶买卖合法化;

在法典中,奴隶的生命和安全毫无保障。

第三课告别野蛮

[从刻划符号到象形文字]

1.图2-23、2-24

○刻划符号和图画文字表达信息的根据是什么?

(刻划符号根据一些特定的符号来表达信息,图画文字根据形象的画面来表达信息;

图画文字比刻划符号更进一步,是介于图画和文字之间的表达思想的手段,它没有读音,目的只在表意。

○人们用它们表达信息可能会遇到什么困难?

(刻划符号和图画文字只是帮助记忆的一种途径,离开了记忆者,别人就无法了解其意义。

人们并不能把这种图画形式和语言结合起来,一个个读出音来,只能在一定的条件下利用它交流思想。

2.象形文字、楔形文字、甲骨文

○象形文字、楔形文字、甲骨文这三种文字有什么共同点?

(都是从图画文字逐步发展而来,把繁复不易刻画的图形简化为一些符号性质的象形文字,使它能记录语言,具有相对固定的形、音、义;

都是不同区域的人们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

○这三种文字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教师可以侧重在三种文字的形成时间、地域、发明和使用者、文字的构造特点与数量、书写材质和形式、对后世的深远影响等方面对学生的讨论加以引导。

3.阅读卡“仓颉造字”

○文字究竟是谁发明的?

(人民群众)

○文字的产生有什么历史意义?

(文字的产生和使用,标志着人类告别野蛮,开始进入文明时代。

[宏大的工程和精巧的技艺]

1.埃及建筑成就

○为什么雕像中的法老被雕成狮身?

法老的头部为什么还装饰着蛇、鹰?

(与图腾崇拜、宗教信仰的萌芽相联系。

2.“空中花园”

○为什么“空中花园”早已不复存在,却至今仍然被人们传诵?

(“空中花园”被后人称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是古代的建筑奇观,也是古代巴比伦文明的杰出代表。

3.青铜文化

○人类最先发现和使用的金属是什么?

(红铜,也称纯铜)

○之后,人们又冶炼出了什么金属?

与纯铜相比,它有什么优点?

(青铜。

青铜的熔点低于红铜,而硬度却高于红铜。

○什么是青铜时代与青铜文化?

(青铜时代,是指人类社会已经发明和制作了青铜器,并运用于生产和生活领域,使整个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的时代。

青铜时代的一切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都可称为青铜文化。

我国夏商周时代是青铜文化的光辉时期。

○哪个国家的青铜文化最发达?

○你知道我国商朝最著名的青铜器叫什么吗?

(司母戊鼎,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

○你们知道哪些与鼎有关的成语和典故?

(如一言九鼎、鼎力相助、大名鼎鼎、三足鼎立、问鼎中原)

○鼎在中国古代被视为什么的象征?

(权力和地位)

商朝冶炼青铜器用的是复合范,复合范有外模和内模配置,复合而成。

图中就是用复合范冶炼的情况。

其中有的奴隶用坩埚往铸范中倒铜水,有的在化铜,有的在指挥复合范的工作。

图中还有一部分手持武器的武士和看管奴隶的官员。

[古老的科学探索]

科学的定义:

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

1.天文学

埃及的天文学成就中最有影响的是太阳历,而它是古代埃及人民通过长期对尼罗河水涨落的细致观察,按照尼罗河水的涨落和农作物的生长规律制订的。

2.“星期的来历”

○我们现在通用的七天一星期的制度和计时法是谁发明的?

(两河流域的古代居民)

3.“木乃伊”及图2-33

○埃及人为什么要将尸体制成木乃伊?

(古代埃及人相信“灵魂不死”,他们认为人死后还要在冥世中生活,因此要保住肉体,让灵魂能依附肉体万世长存。

○古代埃及的木乃伊是怎样制成的?

(详见参考资料)

○在制作木乃伊的过程中,反映了古代埃及人民在医学方面的哪些成就?

(解剖学,懂得血液循环与心脏跳动的关系的医学知识,高超的防腐技术等。

4.数学成就

○我们现在使用的阿拉伯数字是谁发明的?

(古代印度人)名称是怎么得来的?

(阿拉伯人将印度人发明的包括零在内的10个数字符号传播到欧洲,因此这些数字符号被称为阿拉伯数字。

XX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古埃及的几何学有什么成就?

(能计算等腰三角形、长方形、梯形、圆形的面积;

推算出圆周率为3.16。

[宗教的奥秘]

1.埃及的宗教

○埃及在进入文明社会后,宗教在社会生活中处于什么地位?

(宗教在古代埃及人的社会生活中占着支配地位。

埃及文明中的几乎每一个领域都带有浓重的宗教色彩。

○与远古时候相比,埃及的宗教有什么什么变化?

(宗教被统治阶级利用,变成“王国的保护神”,并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2.图2-35

○图2-35与古代埃及的宗教之间有什么联系?

(古代埃及人的宗教信仰中关于灵魂的看法是相信“灵魂不死”,认为人死后要在阴间受到冥王奥里西斯的审判。

这幅图是这种宗教观念的反映。

3.关于佛教

①佛教的创立过程

○释迦牟尼创立佛教的目的。

(寻求解脱生、老、病、死等痛苦之道)

②佛教的教义

○(宣扬“众生平等”。

其教义简称四谛:

一、一切皆苦(苦谛);

二、苦必有因(集谛);

三、苦能灭寂(灭谛);

四、灭寂有道(道谛)。

上述教学过程完成后,教师再进一步提问学生:

○为什么佛教要宣扬“众生平等”?

(反对印度的等级制度,否定婆罗门教和神造种姓之说。

○如何理解佛教所宣扬的“众生平等”?

(佛教许给人们的只是虚幻的信佛得救的平等,实际起了麻痹广大群众从事积极斗争的作用。

佛教的教义对刹帝利和吠舍种姓的奴隶主有利。

③佛教的传播过程

佛教的传播主要有北传和南传两条路线。

佛教的传播主要有两条路线。

北线:

以大乘佛教为主,经帕米尔高原入我国,再由我国传人朝鲜、日本等国;

南线:

以小乘佛教为主,由斯里兰卡传人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等国。

阿育王对佛教发展的贡献。

(佛教在印度得到很大发展,并且促使佛教向周边国家传播,促进了宗教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宗教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有何作用?

(宗教是一种文化现象,曾在人类历史的早期阶段起过重要作用。

人类文明的发展是由古代文明发展而来的,要理解古代文明,了解宗教的情况是必不可少的。

1.古代埃及的历法;

西亚的星期制度;

印度人发明的“阿拉伯数字”;

西亚的“60进位法”。

2.古代文献证明:

“啊,尼罗河,我赞美你,你从大地涌流出来,养活着埃及……,一旦你的水流少,人们就会停止呼吸。

”这是在一张纸草上记载的古代埃及人赞颂尼罗河的诗篇,它说明了古代埃及与尼罗河息息相关。

地理环境证明:

埃及位于非洲的东北部,这里是大干旱地区的一部分,终年雨量稀少,尼罗河成了惟一的水源。

若无此水源,埃及人将无法生存。

由于尼罗河每年定期泛滥,河水灌溉了两岸的土地,还给地面铺上了一层肥沃的淤泥,为农业生产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河水退却后,埃及人依靠集体的力量,用粗糙简陋的工具,清除荆棘,排干沼泽,开构筑坝,辛勤耕耘。

科学与数学证明:

埃及天文历法的产生,是因为要准确预测洪水的泛滥和播种时节。

埃及的数学是要计算洪水退却后的土地面积。

3.我国最早的远古居民

云南元谋人,170万年前

北京人:

70~20万年前

山顶洞人:

18000年前

河姆渡文化:

约7000年前

半坡文化:

约5000~6500年前

华夏族初祖:

大约4000多年以前

中国最早王朝的建立:

约公元前2070年

中国最早有文字记载的王朝:

商朝(约公元前16~前11世纪左右)

综合探究二感悟沧桑巨变

第三单元农耕文明时代(上)──相继兴衰的欧亚国家

第一课希腊、罗马与欧洲古典文明

[早期爱琴文明与城邦国家]

1.图3-1和图3-2

○爱琴文明的两个中心──克里特岛和迈锡尼城,确定其所在的位置。

○雅典城的具体位置,分析其自然环境特点。

(濒临爱琴海,处于一片蓝色海洋的包围中,海上交通便利。

2.雅典民主制

○雅典的国家大事怎样决定的?

(公民大会投票表决)

○雅典的主要权力机构是什么?

(500人议事会)

○在雅典哪些人具有参政议政的权利?

(所有自由人)

雅典民主制实际上具有两重性:

从积极的方面看,它具有专制统治所不具备的特点和优点,使公民得以享受更多的权利;

从消极的方面看,这一民主制度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占人口多数的奴隶、妇女和外国人并没有任何政治权利。

因此,雅典民主制并不像伯利克里所标榜的那样美好,他的话仅说对了一部分。

[从共和国到大帝国]

1.罗马版图不断扩大

○图3-7、3-8反映了什么?

(古代罗马人尚武的精神)

○图3-10,2世纪罗马帝国的版图。

(欧、亚、非三大洲)

○罗马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的原因。

(主要依靠军事征服,而军力强大、战士善于作战、战术高超是其战无不胜的重要保证。

2.罗马由共和国到帝国

罗马帝国第一个皇帝──屋大维。

[西方文化之根]

1.图3-11

○画面情景反映出什么?

(整个画面充满浓厚的学术探讨和争鸣的气氛,赞美了人类对智慧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及古希腊哲学的繁荣。

2.古希腊科学、人文与艺术成就

○图3-12中的人在做什么?

(提水)

○这个机械运用了什么原理?

(螺旋和斜面原理)

○从图3-13中的剧场结构、背景、演员、面具中,反映出哪些信息?

(古希腊时期已经出现了戏剧,剧场设计奠定了今天剧院的雏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繁荣和人们的社会生活。

3.《十二铜表法》

4.古罗马建筑成就及其影响

○古罗马的公共建筑类型主要有多少种?

(古罗马建筑的类型主要有四类:

一、宗教建筑,如神庙、祭坛等;

二、公共建筑,如广场、剧场、斗兽场、浴场等;

三、纪念性建筑,如记功柱、凯旋门等;

道路工程建筑,如桥梁、道路、排水和供水系统;

四、宫殿、别墅、私宅等。

○古罗马建筑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规模宏大、类型多样、建筑与艺术紧密结合、公路四通八达)

图3-16和3-17、图3-18和3-19为两组图片,每一组在建筑结构和建筑风格等方面都有相似之处。

罗马竞技场完全采用拱券式结构,这种大跨度的拱顶和穹顶覆盖的面积很大,形成宽阔的内部空间,使人们的活动从室内移至室外,改变了建筑型制,是古罗马建筑最伟大的代表作。

万神殿结构简洁、形体单纯,主体为圆形穹顶,石制柱廊为古希腊建筑的典型特点,是古希腊留给后世的最重要遗产。

现代体育场和美国马萨诸塞州议会大厦则分别继承发扬了上述两种建筑艺术的传统,说明了古典建筑艺术旺盛、活跃的生命力。

1.A。

2.在古典文化中,自然科学、文学、戏剧、历史、罗马法、建筑等方面的成就,对西方文化影响深远。

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对后来西方政治制度也产生了较重要的影响。

第二课基督教文明与欧洲中世纪

[中世纪的王国与帝国]

1.教皇为查理加冕

○查理──这位几乎统治整个西欧的国王,为什么要跪在教皇面前接受加冕?

○教皇为查理加冕,这一事件意味着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