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等待人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831708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平等待人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平等待人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平等待人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平等待人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平等待人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平等待人教学设计.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平等待人教学设计.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平等待人教学设计.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平等待人教学设计.doc

《平等待人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等待人教学设计.doc(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平等待人教学设计.doc

平等待人

一、教学依据:

“知道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能够平等待人,不凌弱欺生,不以家境、身体、智能等方面的差异而自傲或自卑。

”“体会和谐的共同生活需要相互尊重。

懂得爱护公共环境和设施,遵守公共规则体现着对他人的尊重。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把握平等的内涵;知道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懂得爱护公共环境和设施、遵守公德和秩序体现着对他人的尊重。

能力目标:

学会平等对待他人尤其是处境不利的人,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养成遵循道德、遵纪守法、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能够做到尊重他人、尊重社会、尊重自然。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树立一个公民应该具有的平等和尊重的意识,体会平等和尊重在社会交往中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使学生真正树立起作为一个公民所具有的平等意识,尊重意识。

本课的难点是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平等待人,并进而尊重他人,尊重社会,尊重自然。

教学过程

导入:

欣赏动画《郑板桥饮茶》

动画中的掌柜在招待客人郑板桥时为什么会分别用“坐、茶”,“请坐、上茶”,“请上坐、上好茶”?

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

归纳:

不尊重别人的人也得不到别人的尊重。

我们要尊重他人,礼貌待人,平等待人。

出示课件《屠格涅夫与乞丐》

学生活动:

聆听

思考:

屠格涅夫到底给了这个乞丐什么,使得乞丐这么感谢他?

因为屠格涅夫平等相待乞丐得到的不是金钱但是比金钱更重要的人格上的平等。

什么是人与人之间的平等?

请看新闻播报:

重庆市5个小青年在闲逛,大家觉得要搞点新鲜、刺激的游戏。

碰见一个蓬头垢面的乞丐,小青年发现对方有些呆头呆脑,便将乞丐拽到铁路旁的一个小山坡上。

有人拿绳子将乞丐的双手反背着捆住,有人拣来烂麻袋将其腰部以上套住……随后便是疯狂的殴打,拳头、棍棒全派上了用场。

•这些殴打乞丐的青年,等待他们的结果将是怎样的呢?

这个事件说明了什么?

•我国宪法第二章第三十三条明确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金钱、地位、智力、体力、相貌等差异能不能超越人格尊严,更不能超越人们法律地位的平等。

我们说平等更重要的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在法律地位上,我们每个人都平等地享受法定权利,平等地履行法定义务。

现实生活中人们对待现实中的差异和不平等有三种态度:

一是抹煞差别,追求结果的均等

二是强调差别,以此划分人的等级

三是承认差别,但是不以差别否认人格的平等

教师:

分析造成现实中的不平等的原因

①人们在天赋上存在容貌、智力、体力的差异和出生的家庭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差异等;

②后天的个人主观努力程度不同、社会分工不同、机遇不同等;

③民族种族的差异、文化语言的差异、外地人与本地人的差异等等,也可能成为歧视的原因。

比如美国现在依然存在种族歧视。

(幻灯片)

我们如何正确看待人与人之间的差异?

• 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是我们尊重人、平等待人、取长补短的现实基础。

• 自己的某些优势,不是自傲的资本;自己的某些劣势,也不是自卑的理由

•增强平等意识、平等对待他人、互相取长补短,是我们应该采取的正确态度。

活动(有理走天下)

一个老人上了公共汽车,没有人让座。

售票员请一个年轻人为老人让座,年轻人无动于衷。

站在一旁的小王生气地说:

“你难道不懂得尊老爱幼的道理吗?

”年轻人反问道:

“现在都讲人人平等,大家都一样,凭什么要我给他让座呢?

  请你帮小王讲出反驳那个年轻人的道理。

年轻人对平等的理解是错误的。

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主要是指人格和法律上的平等。

尊重与平等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基本原则之一,人们应该相互尊重,平等相待。

但这与尊老爱幼并不矛盾,尊老爱幼、关怀弱者,如关爱老人、小孩、残疾人等,也正是尊重与平等待人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创造一个更加美好、和谐的社会。

对于老人等一些特殊群体我们习惯上把他们称为弱势群体。

那么什么是弱势群体?

包含那些人呢?

(幻灯片)

有时候我们也是弱势群体。

所以我们更要平等对待、尊重弱势群体

如何正确对待身边的弱势群体?

我们应该平等对待他们,自觉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平等就是不因对方能力的强弱、社会地位的高低、条件的好差等高看或轻视对方,而应完全把对方看成是与自己有同等权利的人。

有时候需要帮助的人就在我们身边。

本课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使我们清楚的知道了人人平等、平等待人、尊重他人、尊重社会、尊重自然的重要性。

所以我希望在生活当中我们每一位同学能够把这些真正的去落实到行动中去,只有我们人人这样去做,社会才会变得更加和谐、美好。

(播放歌曲《爱的奉献》)

拓展练习

(幻灯片展示:

从生活片段看周总理的高尚人格)

引导学生思考:

从上述事件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我们应该向周恩来学习什么?

通过提供一个与本节内容有关的试题,将所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利于学生开阔思维,巩固所学知识。

课外作业

以平等待人、尊重他人为主题,走访有关人士,请他们谈谈自己对这些问题的理解。

然后查阅有关资料,结合走访所得,写一篇调查报告。

尊重他人 

课标相关要求:

尊重他人,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

能够自觉尊重别人的隐私。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在学习和生活中,知道怎样尊重他人。

2. 能力目标:

培养尊重他人的品德,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自觉尊重他人,以赢得他人的尊重。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尊重他人,自觉遵守道德规范。

重点难点:

掌握尊重他人的方法。

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观察图画,你认为图中年轻人的问路方式有什么不妥,你平时怎样问路?

所以在交往中一定要尊重他人,那么怎样尊重他人呢?

二、自主学习、小组讨论

1、请同学们回忆反思自己的交往过程,并如实写下自己的感受。

你在什么情况下觉得自己被别人尊重了,什么情况下又觉得自己没有被别人尊重,你又希望别人如何尊重自己?

2、请同学们把你们的想法和同桌交换看看,并且思考并和同桌讨论:

对于同桌写的,你有没有同感,你平时是否根据同桌的要求尊重他人和同桌?

3、阅读课本案例:

你认为要如何尊重他人?

请举例说明。

[教师小结]:

尊重他人,首先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不能妨碍他人。

尊重他人,需要有礼貌地与人交往。

尊重他人,还应该懂得敬重老人、照顾女性、关爱儿童、尊重弱者等。

(思考:

你认为有必要尊老爱幼吗?

尊重他人,还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宗教和习俗。

尊重要发自内心,出自真诚。

另外,对别人隐私权的尊重也是尊重他人的表现。

4、[讨论]:

你对老师偶尔的过错是否提过批评意见,指出老师的错误,是否不尊重老师,如果要给老师提意见,什么样的方式你认为合适?

5、由问题1和问题3,我们可以悟出什么道理?

[教师点评]:

其实我们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而别人也同样希望,我们不希望别人对自己做的,别人也不希望。

社会生活就是一面镜子,我们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会怎样对待我们。

要想获得别人的尊重,就要尊重别人。

也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四、课堂练习与检测

1、一个懂得尊重他人的人,就能够

①获得别人的尊重和信任②获得友善和感激③被别人接纳和理解④得到所有的关爱,成就任何一件事(A)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下列哪些行为属于不尊重人的表现

①喜欢当着许多人的面指责同学 ②同学生理上有缺陷,以次取笑同学 ③从不随意翻阅他人的东西 ④同学有进步时,能适当的给予鼓励(B)

A、①③④  B、①②  C、③④  D、②③④

3、一个企业家看到一个衣衫褴褛的卖铅笔的小贩,顿生怜悯之情,把几元钱塞给小贩转身就走,后来觉得不妥,返回解释说自己忘了取铅笔,对小贩说:

“你和我一样,都是商人”。

多年后,那个小贩已经成为一名著名的商人,他一直记得那句“你和我一样,都是商人”,它给了自己足够的尊重,激励着自己不断前进。

联系上述事例,思考与不同类型的人交往,应如何表达你对他人的尊重。

对待处境尴尬的人:

 

对待父母、老师:

对待同学、朋友:

4、有的同学天资聪颖,但是盛气凌人,他说这是性格;有的同学上课爱说话,他说自控能力差;有的同学见了谁都喊“喂”,他说习惯了…….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有些同学的做法、认识对吗?

为什么?

五、小结

同学们自己总结——我们要如何尊重他人

六、课后作业:

结合实例说明你在学习、生活中是如何尊重他人的?

我是小小消防员

活动目标:

1.知道消防电话119,并初步了解什么是消防。

2.结合日常生活,知道一些消防常识。

  3.有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过程:

一、感知激趣:

二、讨论交流:

1.火灾是怎么来的?

(人为的、自然的)

2.老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小结。

3.发现着火了怎么办?

(1)学生讨论:

小组先讨论、说说,然后个别回答。

(2)出示图片或幻灯,帮助幼儿提升经验。

4.结合校园的消防演习小结:

(1)知道火灾应该设法逃离现场。

(2)知道消防电话:

119

(3)报警时要告诉消防叔叔火场的具体位置,自己不会要立即寻求周围大人的帮助。

三、火场逃生练习:

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头或匍匐靠墙边前进,避开烟雾,迅速离开火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