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六记叙文阅读习题1.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834837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0.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六记叙文阅读习题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福建省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六记叙文阅读习题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福建省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六记叙文阅读习题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福建省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六记叙文阅读习题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福建省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六记叙文阅读习题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福建省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六记叙文阅读习题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福建省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六记叙文阅读习题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福建省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六记叙文阅读习题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福建省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六记叙文阅读习题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福建省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六记叙文阅读习题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福建省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六记叙文阅读习题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福建省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六记叙文阅读习题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福建省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六记叙文阅读习题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福建省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六记叙文阅读习题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福建省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六记叙文阅读习题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福建省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六记叙文阅读习题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福建省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六记叙文阅读习题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福建省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六记叙文阅读习题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六记叙文阅读习题1.docx

《福建省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六记叙文阅读习题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六记叙文阅读习题1.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福建省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六记叙文阅读习题1.docx

福建省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六记叙文阅读习题1

专题复习六记叙文阅读习题1

一、(2018·福建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22分)

好沉的一抔土

石 英

①在这里,旧的皇历是更不灵了。

②原本我以为,黄河口的土是粗糙的、贫瘠的。

因为在我幼小时,大人们就告诉我:

那是个盐碱沙荒、十年九不收的地方。

③但当我实地来到这黄河入海处,亲眼领略了它的豪迈气势和不凡的资质后,我便意外地发现:

这里不仅地阔,而且土肥,攥在手里,酥细得像润了油,却又不腻而匀和;凑近鼻沟下一闻,别有一种清香。

以我年轻时在老家从事农桑的经验,这样的土质,任管种蔬菜还是种庄稼都是很理想的。

④果然,在后首那块干松的地段,好一片秋禾!

风过时,高粱擎起硕大的锣鼓槌相互撞击,没有敲出多大的声响,却惊起一对翠蓝色的珍鸟从深处腾出,在半空里飞旋两遭,没有树枝可依,又飘落在旁边的一片谷地,立在穗上颤颤悠悠,像一双新婚伉俪相对荡着秋千。

那千支万条谷穗的金笔,在漫野里尽情描绘秋熟的图景。

⑤再往前,更接近河口的一片土地,许是刚冲积成不久,还没有好好利用。

如此潮润的沃土,瞅着都会口舌生津,谅也不会长时被闲置的。

⑥我是个庄户底儿,颇有些“爱土成性”,走着走着,禁不住又珍惜地捧起一抔土来,觉得好沉重,真的——比一般的土要有分量。

“你的手感不一样吧?

”我们的老向导、四十年的治黄专家王总工程师看出来了,接着他以充满诗意的幽默口吻向我解释,“这土确实有点特殊:

黄河口虽说在山东,这里的泥沙却不全姓鲁,它们有的姓甘,有的姓秦,有的姓晋,有的姓豫,大都是外来户。

你手里攥着九个省区呢,怎能不重?

⑦我始而以为他是在开玩笑,再一琢磨,或许还真有道理。

但究竟是科学上的依据,还是哲理上的深远含义?

科学上的道理,土质的某种特殊性,还有待请教;引我深思的倒是他所说的“攥着九个省区”这句话,确实是够有分量的,其中不但有地理上的广阔,更有历史的重负,大河不舍昼夜滔滔奔流,融雪纳雨,诸种情味,羼和着千年万载艰辛的汗珠。

经过漫长历史淘滤,轻浮的、劣质的分子被冲出河口,混杂于海水中;能够落下来的便执着地痴恋于河口,不肯随波逐流。

这些分子多是精华,它们当然最凝重。

⑧这土,攥在手里是无声的,我却觉得它储留、凝结着我们这个民族苦难和奋起的回声。

太遥远的且不说,七十多年前,就有黄泛区百姓流离失所啼饥号寒的哭泣,更有1947年6月30日刘邓大军强渡黄河的雄浑声浪……

⑨我更深深感悟到:

我手里攥着的不是一抔普通的土,一时竟舍不得扔弃它——它值得我珍惜并作为一种精神的动力。

这时我不仅觉得它的分量沉重,而且攥得好苦!

⑩但不论是何种滋味,过去的毕竟已成为过去。

现在,我闻到的是风赠秋熟的醇香;眼前,是驰向海口的两栖机动勘测船。

王总兴致勃勃地向我透露:

三年以内就将结束这里“有水无航,有油无厂,有口无港”的局面。

“到那时,你再来看!

⑪他的语气是那么坚定,那么充满信心;不需怀疑,他过去四十年间的治黄成绩就是金质“信用卡”。

⑫至此,我可以愉快地松开手了。

土,被攥成紧紧的一团,我随手把它揉碎,轻松地撒开去,土星儿均匀地铺在地面上,幻觉中,我的眼前仿佛展开了一幅新洲远景图……

(略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以“我”对黄河口的土的情感为行文线索,思路清晰。

B.第⑥段王总工程师诗意的话语,丰富了“我”对黄河口土的认识。

C.文章使用“闻”“捧”“攥”等词语,写出“我”爱土成性。

D.文章在叙事的基础上抒情、议论,语言朴素,充满哲理。

2.第②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

(6分)

高粱擎起硕大的锣鼓槌相互撞击,没有敲出多大的声响,却惊起一对翠蓝色的珍鸟从深处腾出,在半空里飞旋两遭,没有树枝可依,又飘落在旁边的一片谷地,立在穗上颤颤悠悠,像一双新婚伉俪相对荡着秋千。

(1)赏析画线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赏析加点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⑨段写“我”将土“攥得好苦”,第⑫段写“我可以愉快地松开手了”,“我”心情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请简要概括。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为什么认为黄河口的土“好沉”?

请简要分析。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2016·福建莆田中考)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22分)

给燕子留个门

干亚群

当河里最后一块冰被我们捣碎后,叮叮咚咚的水流声从村东一直响到村西。

也就这么几天里,村里又多了一份热闹,门前的枣树上开始有叽叽喳喳的声音。

老人便把门开得大大的。

我们感到不解。

老人说,燕子回来了,它们要筑巢,如果关着门,燕子会觉得主人不欢迎它们。

敞开的门,有春风灌进来。

春风仿佛在铺一条无形的路,是空中温暖的路,燕子顺着赶过来,春风把沿途的树都弄绿了。

于是,有一天,我们听见燕子的叫声,看见燕子的身影——像黑色的闪电。

老屋横梁上的那只燕子窝,跟我们玩的那种烂泥炮形状差不多,上宽下窄,不过看起来有点疙里疙瘩。

我们也不知道哪一年筑的,每年的春天总能看到两只燕子飞进飞出,然后孵出一窝小燕子。

去年的燕子窝在守候今年的燕子。

村里的房屋多是平房,有些还是茅草房。

燕子似乎并不嫌弃,只要人们开着门,有一处可容它们筑巢的地方,它们就会把巢安在那儿。

老人们说,家有燕子窝,那是一家人的福气,说明这家风水好。

所以家里有老人的,每到春天总是盼望着门前呢喃的声音。

我们那儿并不重视喜鹊,而把燕子看成喜鹊的化身。

村里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如果身体不适,他们就把能不能熬过冬天作为给自己的一个命数。

二月初燕子准时飞回来,那些躺了一冬的老人不管可不可以下床,都要起来在门口坐一坐,听听燕子的呢喃,看看燕子忙碌地衔草加固巢,心里觉得有一种踏实。

我们不知道鸳鸯是怎么一回事,却知道家里的燕子是双飞双宿的。

大清早,等门一开燕子马上飞去了,当它回来的时候嘴里肯定衔着草什么的,有时独自回来,有时两只一块儿。

你一口草我一口泥,共筑着它们的窝。

到了傍晚,如果另一只还没有回来,那只先回来的燕子肯定停在门前的树上或屋檐下,歪着头一动不动,直到另一只回来,然后轻轻几声叽叽,便飞进窝里再也看不到它们的影子。

村里小夫妻哪天吵架了,做妻子的就会责备自己的男人,怎么连燕子都不如,它们还懂得温情。

刚才还气呼呼的男人,此时默不作声,一个人提了只筐出去了。

等他回来的时候筐里准有妻子爱吃的水果。

燕子等窝筑好后开始产卵,大约一个月后窝里便会伸出几张黄黄的小嘴。

此时是燕子最最忙碌的时候,两只燕子飞进飞出,喂养着它们的小宝宝。

老人说,燕子一袋烟的工夫要飞出三次,一天下来将近要飞一百多次,直到小燕子能独立觅食为止。

而小燕子长大的那阵子,家里是颇为热闹的。

一会儿叽叽喳喳,一会儿唧唧啾啾,尤其当燕子爸爸与燕子妈妈从外面觅食回来的时候,横梁上是一片喧闹。

只只张大着黄口,争先恐后地要食吃。

等老燕子飞走了,它们才个个缩回窝里安静下来。

再过一段时间,小燕子开始学飞,扑棱棱地从窝里飞到窝外,再由屋檐下飞到树枝上,这样一路地飞远。

如果还不到迁徙的时候,小燕子们绝不会飞走,到了晚上还是会飞到自己的窝里。

我们家约定俗成,最晚进门的人,总会看一看燕子是不是到齐了,然后关门——这是晚上最后一道仪式。

就像大人牵挂会玩的孩子迟归那样,我也会提醒家里人:

给燕子留着门。

村里开始有人建房,原来居住的老房子得拆掉。

上了年纪的人遵循一个原则,五黄六月是不可以动土木的。

所以村里很多人建房子多选择在秋天,这时候燕子已准备南飞了。

那些拆了老房子的人家,把拆下来的燕子窝整个地端下来,然后放在树杈上,希望明年燕子归来的时候还能发现这个标记。

然而,那些建了新房子的人家第二年再也不会有燕子进出。

整天锁着的大门和平整的天花板,让燕子越飞越远了。

当村里最后一栋楼立起来的时候,村子变得寂寞起来。

年复一年,燕子只是在记忆里呢喃,又渐渐消隐。

以至回忆燕子确确实实的叫声,却模糊了。

村民习惯了关门。

(选自浙江文艺出版社《给燕子留个门》,略有删改)

1.村里人的哪些行为表现了对燕子的重视和喜爱?

请简要概述。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结合语境,分析“这是晚上最后一道仪式”中“仪式”一词的妙处。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年复一年,燕子只是在记忆里呢喃,又渐渐消隐。

”你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表达作用。

(5分)

到了傍晚,如果另一只还没有回来,那只先回来的燕子肯定停在门前的树上或屋檐下,歪着头一动不动,直到另一只回来,然后轻轻几声叽叽,便飞进窝里再也看不到它们的影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村民习惯了关门”,你赞同村民的这种做法吗?

请说说你的理由。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2016·福建龙岩中考)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24分)

舍 得

①父亲去世10年后,在我的“软硬兼施”下,母亲终于同意来郑州跟着我——她最小的女儿一起生活。

一天,母亲对先生说,星期天喊你那些朋友回家来吃饭吧,我都来了大半个月了,没见他们来过呢。

妈,他们经常在外面聚呢。

我替先生解释,母亲摇头,态度坚决地让先生在周末把他们带回家来聚一聚。

②周末一整天,母亲都在厨房忙碌。

我将母亲做好的饭菜一一端出,那几个事业有成、几乎天天在饭店应酬的哥们,立刻被几盘小菜和面食小点吸引过去。

其中一个忍不住伸手捏起一个菜饺,喃喃说,小时候最爱吃母亲做的菜饺了。

母亲便把整盘菜饺端到他面前,说,喜欢就多吃,以后常来家里吃,我给你们做。

那个男人点着头,眼圈忽然就红了,他的母亲已经去世多年,他已经很久没回过家乡了。

③一个周末的下午,有人敲门,是住在对面的女人,端着一盆洗干净的大樱桃。

女人有点儿不好意思地说,送给大娘尝尝。

我诧异不已,当初搬过来时,因为装修走线的问题,我们和她家闹了点儿矛盾。

现在她冷不丁送来刚刚上市的新鲜樱桃,我摸不着头脑,一时竟不知该说什么好。

她的脸就那样红着,有点儿语无伦次:

大娘做的点心,孩子可爱吃呢……

④有一次,得知先生一个同事的孩子患了白血病,母亲要我们送些钱过去。

因为是来往并不密切的同事,我们只想象征性地表示一下,母亲却坚决不答应,说,人这辈子,谁都可能会碰到难事,要舍得好人一生平安。

我们听了母亲的。

⑤母亲过来半年后,先生竟然意外升职了,在单位的推荐选票上,他的票数遥遥领先。

先生回来笑着说,这是妈的功劳呢,我这票是妈给拉来的。

我们才发现,最近我们的人际关系竟然空前好起来,那种好,明显地少了客套多了真诚。

⑥这几天天气出奇的煦暖,我很想带母亲到处走走。

可母亲因为天生晕车,坐次车如生场大病,于是一概拒绝出门。

那个周末,我灵机一动,妈,我骑车带你去。

母亲笑着同意了。

⑦小心地骑到路口,是红灯,我轻轻下车,还未站稳,一个警察从人流中穿过来,走到我面前说,不许带人你不知道吗?

还在前面带。

说完,埋头便开罚单。

母亲愣了一下,攥着我的胳膊要下来,我赶忙扶稳她,跟那个年轻的警察说了声对不起,解释说,我母亲晕车,年纪大了,不能坐车,我想带她去动物园看看……警察愣了一下,这才看清我带的是一位老人,还不等他说什么,母亲责备我,你怎么不告诉我城里骑车不让带人呢?

便急着要下来。

我正不知所措,那个警察伸手一把搀住了母亲,大娘,对不起,是我没有看清楚,城里只是不让骑车带孩子——您坐好。

他忽然抬起胳膊,向母亲庄重地敬了个礼。

然后转身,举旗,以我从未见过的飒爽英姿打起标准的手势:

杂乱的人群霎时腾出一个空间,两边前行车辆魔法般定住。

年轻英俊的警察用还未脱去稚嫩的笑脸看着我,招手示意我通过。

我带着母亲,缓缓地行走在熙攘的人群中劈开的一条人行道上。

车辆静止,行人驻足,世界突然安静,空气里流动着一种久违的温情——我带着母亲在众人的目光里骄傲前行。

⑧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受到如此特殊,如此温情,如此厚重的礼遇。

⑨母亲是在跟我第三年查出肺癌的。

那天,母亲对我说,你爸他想我了。

妈,可是我舍不得。

梅,这次,你得舍得。

她笑起来,拍着我的手。

但是这一次,母亲,我舍不得。

我说不出来,心就那么疼啊,疼得碎掉了。

⑩母亲走的那天,送葬的队伍浩浩荡荡,从村头排到村尾,除了亲戚,还有我和先生的同学、朋友、同事,以及我们社区前后左右的邻居们……很多很多人,有些是我见过但不熟悉的,有些是我根本就不认识的,大家神情肃穆,流露出哀伤和不舍。

一位老奶奶跟我说,闺女啊,你娘前世积的什么德哟,我这辈子可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场面啊!

(本文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文中的警察是一个善良、有爱心,既恪守职责,又人文执法的好警察。

B.先生意外升职是因为母亲请他的朋友吃饭、给邻居送点心和给同事的孩子捐钱。

C.我想带母亲出去走走,母亲因晕车拒绝出门。

我提议用自行车带她,母亲欣然同意。

D.母亲得了重症,预感时日不多,但她坦然面对死亡,并教育我要懂得舍得。

2.下面句中加点词表现力强,请品析。

(8分)

(1)现在她冷不丁送来刚刚上市的新鲜樱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带着母亲在众人的目光里骄傲前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结尾处铺陈了母亲葬礼的“大场面”,其用意何在?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文意,谈谈母亲的“舍”与“得”给人的启示。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2015·福建福州中考)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17分)

消失的故乡

谢 冕

①这座曾经长满古榕的城市是我的出生地,我在那里度过难忘的童年和少年时光,可是如今,我却在日夜思念的家乡迷了路;它变得让我辨认不出来了。

通常,人们在说“认不出”某地时,总暗含着“变化真大”的那分欢喜,我不是,我只是失望和遗憾。

②我认不出我熟悉的城市了,不是因为那里盖起了许多过去没有的大楼,也不是那里出现了什么新鲜和豪华,而是,我昔时熟悉并引为骄傲的东西已经消失。

③我家后面那一片梅林消失了,那迎着南国凛冽的风霜绽放的梅花消失了。

那里变成了嘈杂的市集和杂沓的民居。

我在由童年走向青年的熟悉的小径上迷了路。

我没有喜悦,也不是悲哀,我似是随着年华的失去而一起失去了什么。

④为了不迷路,那天我特意约请了一位年轻的朋友陪我走。

那里有梦中时常出现的三口并排的水井,母亲总在井台上忙碌,她洗菜或洗衣的手总是在冬天的水里冻得通红。

【A】井台上边,几棵茂密的龙眼树,春天总开着米粒般的小花,树下总卧着农家的水牛。

水牛的反刍描写着漫长中午的寂静。

⑤那里蜿蜒着长满水草的河渠,有一片碧绿的稻田。

我们家坐落在一片乡村景色中。

而这里又是城市,而且是一座弥漫着欧陆风情的中国海滨城市。

转过龙眼树,便是一条由西式楼房组成的街巷,紫红色的三角梅从院落的墙上垂挂下来。

再往前行,是一座遍植高大柠檬桉的山坡,我穿行在遮蔽了天空和阳光的树荫下,透过林间迷蒙的雾气望去,那影影绰绰的院落内植满了鲜花。

⑥那里有一座教堂,有绘着宗教故事的彩色的窗棂,窗内传出圣洁的音乐。

这一切,如今只在我的想象中活着,与我同行的年轻的同伴全然不知。

失去了的一切只属于我,而我,又似是只拥有一个依稀的梦。

⑦我依然顽强地寻找。

我记得这鲜花和丛林之中有一条路,从仓前山通往闽江边那条由数百级石阶组成的下坡道。

在斜坡的高处,我可以望见闽江的帆影,听见远处传来的轮渡起航的汽笛声。

那年北上求学,有人就在那渡口送我,那一声汽笛至今尚在耳畔响着,悠长而缠绵,不知是惆怅还是伤感。

可是,可是,我再也找不到那通往江边的路,石阶和汽笛的声音了!

⑧这城市被闽江所切割,闽江流过城市的中心。

闽都古城的三坊七巷弥漫着浓郁的传统氛围,那里诞生过林则徐和严复,也诞生过林琴南和冰心。

在遍植古榕的街巷深处,埋藏着飘看书香墨韵的深宅大院。

而在城市的另一边,闽江深情地拍打着南台岛,那是一座放大了的鼓浪屿,那里荡漾着内地罕见的异域情调。

那里有伴我度过童年的并不幸福,却又深深萦念情想的如今已经消失在苍茫风烟中的家。

⑨我的家乡是开放的沿海名域,也是重要的港口之一。

基督教文化曾以新潮的姿态加入并融会进原有的佛、儒文化传统中,经历近百年的共生并存,造成了这城市有异于内地的文化形态,也构成了我童年的梦境。

然而,那梦境消失在另一种文化改造中。

人们按照习惯,清除花园和草坪,用水泥封糊了过去种植花卉和街树的地面。

【B】把所有的西式建筑物加以千篇一律地改装,草坪和树林腾出的地方,耸起了那些刻板的房屋。

人们以自己的方式改变他们所不适应的文化形态,留给我此刻面对的无边的消失。

⑩我在我熟悉的故乡迷了路,我迷失了我早年的梦幻,包括我至亲至爱的故乡。

我拥有的怅惘和哀伤是说不清的。

(选自谢冕随笔集《流向远方的水》)

1.综观全文,面对“消失的故乡”,作者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感。

(4分)

2.阅读③~⑦段文字,将“故乡消失的风物”填写完整。

(4分)

故乡消失的风物有:

老家屋后的梅林,迎着风霜绽放的梅花;妈妈洗菜、洗衣的水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长满水草的河渠,__________;充满欧陆风情的街巷、教堂;“我”北上求学时走过的通向江边的石阶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根据第⑨段的内容,简要说说是什么“造成了这城市有异于内地的文化形态”。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语言富有意蕴,请从A、B两句中任选一句,自选角度,作简要点评。

(3分)

【A】井台上边,几棵茂密的龙眼树,春天总开着米粒般的小花,树下总卧着农家的水牛。

水牛的反刍描写着漫长中午的寂静。

【B】把所有的西式建筑物加以千篇一律地改装,草坪和树林腾出的地方,耸起了那些刻板的房屋。

我选______句。

点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选______句。

点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城乡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