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849885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2.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

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美好品质,体会爱的真谛。

3、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积极主动地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勤于动脑、勤于练笔。

课时安排:

20《古诗两首》2课时

21《搭石》2课时

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2课时

23《卡罗拉》1课时

24《给予是快乐的》2课时

语文园地六4课时

单元复习2课时

20、古诗两首

古诗语言的独特性决定了在教学古诗时,要充分感受诗的语言魅力。

如何挖掘简单字眼背后的东西,是古诗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因此,笔者认为,在解决重点,克服难点洒脱不羁,又洋溢书画香气,且蕴含深情,使笔者追求的古诗教学的境界。

知识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过程目标:

读中感悟,通过朗读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情感目标:

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2.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李白和孟浩然、王维与元二生平的材料。

2、收集写送别的诗歌

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了解送别诗

人生自古伤离别。

面对自己亲密的知心朋友,我们多么希望能一直相聚,永不分离。

可天下哪有不散的宴席,在交通不便,信息不灵的古代,离别容易相会难,以送行饯别表达深厚的情谊便成为一种习俗,送别也因此成为诗人笔下常见的题材。

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古诗二首》就是其中最脍炙人口的两首送别诗。

二、初读古诗,感悟韵律

要求读正确,读流利、读出韵味(指名读-——范读——齐读)

三、学习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揭题、解题

①揭题:

注意“孟(meng)”的读音及写法。

②解题:

要求学生完整表达诗题的意思。

2、了解背景

(交流搜集的有关资料)

①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人?

②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关系?

③这首诗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3、理解诗意

①学生自学古诗

自学要求: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熟读古诗,借助文后注解和字词典,理解字词,翻译诗句,做好讲解古诗的准备。

②集体交流

结合长江图弄懂“西辞”的含义,明确黄鹤楼、广陵之地理位置,理解“下扬州”“孤帆”“尽”“唯”的意思。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4、入境悟请

①你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②细细品读古诗

黄鹤楼是我国四大名楼之一,昔日黄鹤楼有天下绝景之称,诗中恰逢阳春三月。

想象表述“烟花三月”是一个什么样的感情?

李白这是有心情赏春吗?

为什么?

李白何来心情赏春呢?

总结:

过尽千帆皆不见,心中惟有孟浩然。

5、诵读全诗(配乐《送别》)

第二课时

一、学习古诗《送元二使安西》

一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寄托了李白对孟浩然深情厚谊,至今被人们传颂,我们再来看看王唯如何抒发与友人的离别情。

1、解诗题

①轻声读诗题

读了诗题,你有什么问题?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适当评价)这首诗还叫什么名字?

(渭城曲、阳关三叠)

②二读诗题

送——元二——使——安西

2、知诗人

关于王维你知道什么?

3、解诗意

①自学

(用铅笔在旁边做批注,记下自己的解释与感受)

②汇报

(说说自己的收获,看看谁知道的最多)

重点理解:

浥、更尽、故人

示图理解:

渭城、阳关、安西

③配乐朗读,学生闭上眼睛欣赏

4、悟诗情

①你静静的聆听的时候,你们看到些什么?

②示渭城图(课件)

就是在这样一个美丽的地方,美丽的清晨,好朋友元二就要出示安西了。

④阳关以西景象图(课件)

同学们,当时阳关以西这是一幅这样的画面?

(无尽的荒漠,陪伴他的只有这无尽的荒草。

除了沙漠还是沙漠,除了戈壁还是戈壁)

⑤元二要经历3000多公里的长途跋涉,这一路上,陪伴他的只有这满眼的荒漠,,满目的戈壁,深为好友的你,在这离别的时刻,还想对元二说些什么呢?

(生交流)

再多的话语却道不尽离别意,只能说(引读)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⑥喝下这杯酒了吗?

可我分明感受到这酒里还有点别的滋味,你品出来了吗?

这一杯酒够不够?

那就再来一杯:

(做举杯动作)

⑦数不清这是第几杯酒了,喝完这一杯,元二该启程了,让我们举起酒杯,在送他一程吧。

5、配乐诵诗《送元二使安西》

二、延伸巩固入诗境

今天,我们学习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元二使安西》都描写了送别好友时的依依惜别,这样的别离,真的让人难过。

古诗中有很多“送别”的诗。

1、古诗大汇聚

王维《山中送别》: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高适《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2、选诗齐研读

四人小组,合作研读一古诗,感悟这是怎样的别离?

3、总结

每一首诗都有一个令人心灵震动的“情”字。

自古至今,有了情,文字才有了生命的活力;

有了情,人间才有了万古不朽的诗篇。

让我们再来吟诵这两首千古传颂,脍炙人口的送别诗。

21、搭石

爱是明媚的阳光,给人以温暖;

爱是盛开的鲜花,给人以芳香:

爱是潺潺的溪流,滋润万物的成长;

爱是熊熊的火炬,点燃生命的希望。

有关爱的主题在前六册教材中已有所涉及,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组再次安排了“人间真情”的专题,是为了继续引导学生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到人与人相互关爱,生命才更有意义,人生才更幸福。

捧读《搭石》,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映入眼帘:

秋凉在即,人们精心挑选平整方正的石头摆放在小溪中,几翻精心踩踏;

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满意才肯离去;

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致,声音踏踏,轻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

如果两个人同时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

若是谁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课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脱鞋绾裤、协调有序、轻波漾漾、人影绰绰、理所当然”的意思。

3、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和写作方法,并能进行简单的仿写。

过程及方法:

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创设情境、联系生活体验等方法,理解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

理解课文,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

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和写作方法,并能进行简单的仿写。

教学流程:

一、提出目标

(一)谈话导入,引出美

师:

说到风景,我们会很自然地想到那些环境优美的地方,在这样的风景中,我们的眼睛能真切地看到其中的美。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搭石》给我们展示的却是一道特殊的风景,不仅需要我们用眼睛去看,更多的是需要我们用心灵去感受。

(二)提出目标.

(1)默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遇到不懂的字词,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加以理解。

(2)学习本课的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懒惰、山洪暴发、协调有序、轻波漾漾、人影绰绰、理所当然”等词语。

(3)自由读课文。

说说文中哪些地方让我们感受到美?

(4)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二、展示学习成果

要求:

1、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等生的顺序进行展示。

2、别人展示时,其他同学要学会倾听,并做好点评。

(一)基础知识展示(小组内)

(1)我会读生字。

(小组成员轮流读,相互纠正。

(2)我会正确读写“懒惰、山洪暴发、协调有序、轻波漾漾、人影绰绰、理所当然”等词语。

(有的读,有的到小黑板上书写展示)

(3)我理解理解“脱鞋绾裤、协调有序、轻波漾漾、人影绰绰、理所当然”等词语的意思。

(二)学文悟情展示。

1、我会读(读重点句或段)

生1:

“上了点年岁的人……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我体会到这是一位负责任的老人,我感受到了他的善良。

生2:

“每当上工、下工……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这段话中我体会到家乡的人们走搭石十分默契,动作十分协调,看着很整齐,很美。

生3:

这几句话我知道了一行人走搭石的情景。

作者写得如此生动,使我们如同身临其境,现在让我们走到那一行人当中去吧。

生4:

这样协调有序的画面,真是让我们久久沉醉,请大家闭上眼睛(范读),你似乎听到了什么?

看到了什么?

又想到了什么?

(体会两个比喻:

“像轻快的音乐”、“画一般的美感”)

生5:

“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我感到人们很谦让,他们总是让对方先走。

2、我知道什么是搭石?

搭石有什么作用?

3、我知道课文哪几自然段写出了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道风景?

4、我知道:

正是因为有了人们的“搭”,两岸普通的石头才能构成家乡的一道风景——搭石,它们构成一条“路”,架起了一座“桥”,联结了两岸的小村庄,也联结了乡亲们的生活。

美读佳句,背诵积累。

作者深情地写道——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这是一道布满和谐的风景。

三、激发知识冲突

搭石是一件事情,为什么会是家乡一道风景?

一、谈话导入,构建阅读背景。

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随作家刘章一起认识了搭石,我们反复咏叹了这句话——出示: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小组内自由朗读)。

2、提出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2)、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3)、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写成一个片段全班交流展示。

二、展示学习成果。

1、我能从“上了点年岁的人……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这句话中体会到淳朴乡风,丰满人物形象:

看见上了年岁的老人还如此善良,我觉得中年人也会这么做,一身风霜的中年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这真是——淳朴乡风,代代相传啊!

所以作者深情地写道——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这是一道写满善良的风景。

2、我能从这句话中“每当上工、下工……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这是一道布满和谐的风景。

3、我能自由读课文,寻找“美”。

生一边读一边画出最能体现搭石美丽,是一道风景的句子或段落。

4、我能美读佳句,背诵积累。

5、我能从生活中知道哪些事是理所当然的。

比如:

穿衣服自己穿;

一日三餐自己吃;

每天自己上学等等。

6、我有一双会发现美的眼睛,我知道“清波漾漾、人影绰绰”是什么样子?

小溪潺潺地流着,人的影子在摇晃。

清澈的溪水在荡漾,倒映在水里的人影在晃动,看不大清楚。

我能读得让溪水动起来,让心中有清波在荡漾,有人影在晃动。

三、课外知识拓展延伸。

欣赏了搭石上的一幅幅朴实动人的画面,相信同学们的心里一定播下了美的种子。

1、我收集雕塑大师罗丹的名言:

“这个世界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2、我能说说身边平凡事物的美。

3、美无处不在,我能把发现的身边的美写下来,把“美”留住。

4、一块搭石,就是一曲善良的歌,曲调优美;

一块搭石,就是一段谐调的舞,姿态婀娜;

一块搭石,就是一首谦让的诗,娓娓动听;

一块搭石,就是一幅尊老的画,赏心悦目。

然而,这些美好的行为,在乡亲们的眼里,是那么的——:

理所当然,而在我们眼里,却构成了最美的风景,这就是——搭石。

5、我自创了一首诗:

美是潺潺的溪流,滋润着万物的成长;

美是明媚的阳光,给人以温暖;

美是盛开的鲜花,给人以芳香;

美是熊熊的火炬,点燃生命的希望。

让我们拾起这颗颗夺目的珍珠吧,去感受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美吧!

6、我也写了一首小诗,送给大家:

溪水潺潺

走上故乡的搭石

脚步轻快清波荡漾

7、作者刘章也说:

生活是泥,我是树,生活是水,我是鱼。

并不起眼的搭石分布在无名小溪之上,不知为多少人服务过!

它们默默地让人走,让人踏。

在这寻常的小路上也不知留下了多少让家乡人引以为豪的故事。

他们是那么勤劳、无私,那样的谦让、互助,更是那么的尊老、敬老!

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是语文人教版《课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教材编排的特点之一,就是以主题组织单元.本组教材的主题是——人与人之间纯真的爱.课文用动情的语调,描绘了同一时间海峡两岸的不同场景:

第一个场景是在杭州一家医院的病床上,躺着生命垂危的小钱,他在静静地期待着那来自于海峡彼岸的救命骨髓;

第二个场景是在台湾花莲的慈济医院里李博士正在余震的危险中抽取台湾青年的骨髓。

本课重点引导学生感受台湾青年和李博士等医护人员在余震中抽取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难点是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1、认识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2、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读懂课文,理解"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合作学习、汇报展示、互动交流中,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能力。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两岸骨肉同胞的血脉亲情,感受生命的珍贵和爱心的无价。

1、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小组合作学习,掌握基础知识

2、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教学流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读题目,初步谈谈对题目的理解。

(了解学生是否理解海峡,海峡两岸和生命桥,解决对于海峡的理解。

二、提出学习目标

1、说说你读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问题?

(教师相机引导)

2、把课文读通顺,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难懂的字词和句子多读几遍。

3、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阅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你认为这篇课文应该解决哪些问题?

先自己默读思考,然后小组讨论。

4、全班交流。

三、展示学习成果(基础知识展示)

1、学生读文,小组合作解决生字新词。

(小组内展示)

2、自主选择文中最受感动的内容仔细阅读,并写写自己的感受。

3、全班交流。

(个性展示)

四、布置作业

1、抄写课文的新字词。

2、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一、复习导入,提出目标

1、复习:

生字词语、回顾课文大意、说说课文的写作顺序和重点。

(1)品味感悟课文的优美语言,感受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

(2)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感情,揣摩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二、展示学习成果(创造性展示)

1、学文悟情展示

(一)

⑴一位青年躺在病床上,等候着他来抽取骨髓。

就在昨天,一场里氏7.3级的大地震袭击了台湾地区。

此刻,大地仍在余震中摇晃:

①自由谈谈感受;

②补充地震的资料,理解袭击,余震的意思。

(余震也有一定的破坏力。

③从中你感受了一颗怎样的心?

根据感受朗读句子。

⑵在这场灾难中,病床上的青年没有受伤,他的家人是否平安无事。

目前还不清楚。

但是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①地震中的青年安然无恙,但是他的家人是否平安呢?

②海峡的这头正有个年轻的小伙子正满怀希望,这是一个怎样的希望呢?

③现在你又看到了一颗怎样的心呢?

用你的感受来读读这个句子!

⑶针头向皮肤刺去,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①你能体会到这无法预计的余震给青年带来的是什么吗?

②面对这样的一位青年,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

③带着你的理解来读好这两个句子。

2、学文悟情展示

(二)

⑴体会小钱感激李博士的原因:

过渡句:

小钱是不幸的,刚满18岁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

小钱又是幸运的,终于在治疗期限内找到了适合移植的骨髓,小钱感激为他捐献骨髓的台湾青年的心情,我们能够体会,也已经体会到了,那么我们能不能更细心的体会小钱心中的那份感激,他还会感激谁呢?

(李博士)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抓住了哪些词句?

①抓住:

步履匆匆、沉着,体会不顾安危,一心救人。

②抓住:

奔波、连夜,体会不顾劳累,急人所急。

手术艰难,更显真情。

⑵简单介绍李博士。

⑶让我们把对李博士的感激和尊敬融入在深情的朗读中吧!

(读课文第5,6自然段。

⑷是啊,李博士用他高尚的医德,用他的爱心为小钱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3、学文悟情展示(三):

两岸的医护人员和众多的好心人。

我们已经两次走进小钱的心里,感受到了他心中感激,我们现在还能不能在一次走进他的心里,小钱还会感激谁?

⑴在小钱被确疹为白血病,急需骨髓做移植手术时。

⑵当李博士取到骨髓到为小钱做移植手术之间(医护人员、朋友、亲人、一些素不相识的人)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5、我会自主完成课后思考题、每课一练的题目。

(小组内互相交流、帮助、质疑问难)

三、激发知识冲突:

1、理解“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2、理解“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的含义。

3、想象一下,如果有一天小钱和那位捐骨髓的台湾青年相遇了,他会对台湾青年说些什么?

演一演,写一写。

四、知识拓展延伸

你从文中的李博士和台湾不知名的青年中学到了什么?

你怎么做一个关心他人的好孩子?

23、卡罗纳

《卡罗纳》一文,情意深厚,散发着浓浓的爱的气息。

打动读者的是人与人之间深厚的爱,生发的点是什么呢?

是人物关爱他人时无声胜有声的情意,是人物的语言,动作,甚至是一个眼神。

找准了“点”,就能设计有效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学习。

因此教学设计以“爱”为线,创设情境,教师引导学生从感知文本,到亲近文本,走入文本,在畅所欲言的和谐氛围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其次,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大量的时间和机会留给学生,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只是做精当的点拨和语言表达的示范,使语言文字的训练落到实处。

第三就是使课内课外紧密地结合起来,丰富学生的阅读量。

第四,通过利用课件辅助教学,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兴趣,帮助理解与体验。

一、知识能力:

1、正确流利地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二、过程方法:

在读中感悟,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感受人和人之间深厚而真挚的爱。

引导大家在卡罗纳遭到不幸时是怎样做的,并交流各自的阅读体会和感受。

同时感受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情进行细致描述的方法。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五分钟基础知识训练。

1、读表示关心、帮助方面的成语或短句。

2、展开想象,把下面的话说具体。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听《母亲》这首歌。

听过了吗?

大家听了后想说什么?

2、引入:

可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这位小朋友,他,却失去了自己最亲爱的母亲,他就是——卡罗纳(板书课题)

3、同学们,你们想想、说说:

失去母亲的卡罗纳会是怎样的?

三、自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感受“爱”

1、同学们,就让我们走进卡罗纳,走进包含深情的字里行间,按照自己的阅读习惯读课文,把字读准,把句子读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