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采十一层泵房变电所1.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856530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89 大小:129.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采十一层泵房变电所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9页
七采十一层泵房变电所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9页
七采十一层泵房变电所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9页
七采十一层泵房变电所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9页
七采十一层泵房变电所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9页
七采十一层泵房变电所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9页
七采十一层泵房变电所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9页
七采十一层泵房变电所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9页
七采十一层泵房变电所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9页
七采十一层泵房变电所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9页
七采十一层泵房变电所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9页
七采十一层泵房变电所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9页
七采十一层泵房变电所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9页
七采十一层泵房变电所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9页
七采十一层泵房变电所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9页
七采十一层泵房变电所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9页
七采十一层泵房变电所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9页
七采十一层泵房变电所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9页
七采十一层泵房变电所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9页
七采十一层泵房变电所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9页
亲,该文档总共8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采十一层泵房变电所1.docx

《七采十一层泵房变电所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采十一层泵房变电所1.docx(8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七采十一层泵房变电所1.docx

七采十一层泵房变电所1

 

新汶矿业集团

掘进工作面作业规程

 

 

矿名:

盛泉公司

施工区队:

掘 进 二 区

巷道名称:

七采十一层泵房、变电所

编制人:

张 建 宗

施工负责人:

刘 其 路

批准人:

谭海滨

编制日期:

2012年8月26日

执行日期:

2012年月日

《七采十一层泵房、变电所作业规程》编审单位签字

主编人:

年月日

编制人:

年月日单位负责人:

年月日审查人:

年月日

技术:

年月日

地测:

年月日

通防:

年月日

机电:

年月日

运输:

年月日

掘进:

年月日

安监处:

年月日

安监处长:

年月日

 

生产矿长:

年月日

总工程师:

年月日

审批意见

审查单位意见:

会审意见

会审时间:

年月日

参加人员:

会审意见:

 

矿总工程师意见:

目录

审查人签字…………………………………………………………………………2

矿审批意见…………………………………………………………………………3

目录…………………………………………………………………………………5

风险评价……………………………………………………………………………6

第一章概况………………………………………………………………………11

第一节概述………………………………………………………………………11

第二节编写依据…………………………………………………………………11

第二章地面相对位置及水文地质情况…………………………………………11

第一节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区开采情况……………………………………11

第二节煤(岩)层赋存特征……………………………………………………12

第三节地质构造…………………………………………………………………13

第四节水文地质…………………………………………………………………13

第三章巷道布置及支护说明……………………………………………………13

第一节巷道布置…………………………………………………………………13

第二节支护设计…………………………………………………………………14

第三节支护工艺…………………………………………………………………22

第四章施工工艺…………………………………………………………………24

第一节施工方法…………………………………………………………………24

第二节凿岩方式…………………………………………………………………24

第三节爆破作业…………………………………………………………………24

第四节装、运岩(煤)方式……………………………………………………25

第五节管线及轨道敷设…………………………………………………………25

第六节设备及工具配备…………………………………………………………26

第五章劳动组织与主要技术经济指标…………………………………………27

第一节劳动组织…………………………………………………………………27

第二节循环作业…………………………………………………………………27

第三节主要技术经济指标………………………………………………………28

第六章生产系统…………………………………………………………………29

第一节通风系统…………………………………………………………………29

第二节供水施救系统……………………………………………………………30

第三节压风自救系统……………………………………………………………30

第四节防灭火……………………………………………………………………30

第五节监测监控系统……………………………………………………………31

第六节供电系统…………………………………………………………………32

第七节排水系统…………………………………………………………………32

第八节运输系统…………………………………………………………………32

第九节通讯系统…………………………………………………………………32

第七章灾害预防及避灾路线……………………………………………………32

第八章安全技术措施……………………………………………………………34

第一节施工准备…………………………………………………………………34

第二节“一通三防”管理………………………………………………………34

第三节顶板管理…………………………………………………………………37

第四节爆破管理…………………………………………………………………38

第五节机电管理…………………………………………………………………42

第六节运输管理…………………………………………………………………43

第七节起吊重物措施……………………………………………………………51

第八节特殊措施…………………………………………………………………51

第九章安全制度…………………………………………………………………54

作业规程学习和考试记录

安全技术风险评价

七采十一层泵房、变电所简介

变电所通道自七采十一层石门B1点前12m(平距),按方位75°底板抬起0.2m开门,平推掘进与七采十一层轨道下山下车场贯通。

变电所通道全长43m。

变电所、泵房自变电所通道开门以里20m处,按方位345°底板抬起0.3m开门,掘进3m做通道后平推53m做变电所、泵房。

再上坡35°掘进25.3m(平距)停头。

变电所、泵房全长约89m。

泵房回风巷长26m。

管子道自泵房回风巷掘进1m位置,按方位60°,上坡34°掘进,与七采十一层轨道下山贯通。

管子道全长26m。

巷道全长184m.

一、技术风险评价

(一)水

危险因素:

 

评价人:

评价时间:

 

(二)、一通三防

危险因素:

1、由于设备使用不当、电缆线绝缘性能降低起火花、人为等原因造成火灾。

瓦斯

危险因素:

1、掘进过程中可能受停风影响瓦斯可能超限。

岩尘

危险因素:

1、施工时,干打眼、放炮不使用水炮泥、不按规定进行洒尘、扒装不洒水、运输时产生煤尘,造成煤岩尘堆积或空气中煤尘浓度超规定。

爆炸

危险因素:

1、放炮不正规操作,不按规定制作引药、联线、导通,运输或储存炸药、雷管,引起炸药爆炸伤人事故。

2、哑炮、丢炮、残药的处理不当,造成爆炸事故。

 

评价人:

评价时间:

 

(三)顶板

危险因素:

1、放炮后巷道空顶大,临时支护不及时,造成冒顶事故。

2、巷道支护材料不合格,锚杆间排距布置不均匀,造成冒顶事故。

3、迎头不及时敲帮问顶、摘除危岩悬矸,造成冒顶、片帮伤人。

4、锚杆锚固力预紧力达不到要求,造成事故。

5、三岔门跨度大不加强支护,造成事故。

6、上山掘进,未及时摘除伞岩,造成事故

7、上山大坡度掘进,未采取措施,造成滚矸伤人。

 

评价人:

评价时间:

 

(四)运输

危险因素:

1、人工推车

1)在轨道坡度大于7‰线路上推车,造成飞车。

2)一次推2辆及以上矿车,造成矿车失控。

3)推车间距小于规定距离,造成矿车撞人。

4)道心有人时推车,造成撞人。

5)影响视线时,没有提前发出警号,造成矿车撞人。

6)人员推车进入架空线,造成事故。

2、斜巷提升

1)绞车固定不合格,造成跑车。

2)绞车闸不合格,造成跑车。

3)信号不完好时,造成绞车误开、停车事故。

4)行车行人,造成矿车掉道或跑车伤人事故。

5)挡车设施未安装,或不完好不灵敏开车,造成跑车事故。

6)钢丝绳断丝超限,或联接装置不合格开车,造成跑车事故。

7)保险绳绳未挂好提升,造成矿车掉道或跑车事故。

8)绞车有空绳时放车,造成矿车掉道或跑车事故。

9)绞车有空绳并打卷,造成人员被钢丝绳勒住事故

3、移扒装机

1)移扒装机时,上级电源未停电,造成事故。

2)移扒装机时,扒装机前方及两侧有人,造成事故。

3)扒装机固定不牢,造成伤人事故。

4)移扒装机与铺道平行作业,造成事故。

3、矿车掉道

1)处理矿车掉道时,没有班组长和安监员或工区盯岗人员,违章作业造成事故。

2)矿车复位前没有对绞车信号、绞车固定及钢丝绳进行检查,不完好造成跑车伤人。

3)拿道不使用车尾,造成跑车伤人事故。

4)矿车复位后,轨道、钢丝绳、挡车设施不进行检查,造成跑车伤人。

5)不撤离提升巷道内人员打点提升,不按规定信号打点提升造成伤人。

6)拿道时不进行敲帮问顶,造成矸石冒落伤人。

 

评价人:

评价时间:

(五)机电

危险因素:

3、非维修人员检修电器设备,造成触电伤人事故。

4、检修或搬迁设备时,不执行“停、送电”制度,造成事故。

5、电器保护失效或接地极不合格,造成触电伤人事故。

6、绞车固定不牢,造成机械事故。

7、架空线下推车不停电闭锁,造成事故。

 

评价人:

评价时间:

 

(六)施工工艺

危险因素:

1、打眼时钎子折断,造成钎子伤人事故。

2、打眼时,毛巾、袖口未扎好缠进钎子,造成伤人事故。

3、不按规定装配引药,引起爆炸事故。

 

评价人:

评价时间:

 

三、管理风险评价

(一)施工单位的组织机构

组织机构健全。

工区管理人员7人(区长1人,书记1人,付区长4人,技术员1人)

区长:

刘其路,大专文凭,从事掘进管理8年。

书记:

冀慎利,大专文凭,从事管理15年。

技术员:

张建宗,大专文凭,从事技术工作2年。

副区长:

两名大专,二名高中,从事掘进管理6年以上。

七采十一层泵房、变电所施工队48人(正组长3人,副组长6人,组员39人),技师3人,大专2人、中专3人,高中8人,初中32人。

(二)管理制度

危险因素:

1、盯岗人员有时不现场交接班。

2、上一班的问题没有向下一班交代清出。

3、规程措施不传达、职工签字不全,不开班前会下井。

4、不执行班前检查和挂开工牌制度。

(三)规程措施贯彻执行

危险因素:

1、个别职工没有接受规程措施的传达。

2、个别职工没有理解规程、措施。

3、现场操作与规程、措施不符。

(四)施工人员素质评价

危险因素:

1、20%的人员从事掘进工作少于5年操作技能低。

2、个别职工安全意识差,

 

评价人:

评价时间:

 

第一章概况

第一节概述

一、巷道名称:

七采十一层泵房、变电所

二、目的及用途:

主要服务于七采十一层供电、排水。

三、巷道长度及服务年限

巷道长度:

184米

服务年限:

3年

四、预计开竣工时间:

本掘进工作面自2012年9月开工,预计2012年11月竣工。

第二节编写依据

一、采区设计说明书及批准时间

采区设计说明书名称为《七采区修改设计说明书》,批准时间为2009年1月9日。

二、地质说明书及批准时间

地质说明书名称为《七采十一层泵房、变电所地质说明书》,批准时间为2012年7月8日。

三、矿压观测资料

七采十一层泵房、变电所附近没有采掘活动,该巷施工时压力较稳定。

第二章地面位置及水文地质情况

第一节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区开采情况表

七采十一层泵房、变电所地面位置位于运舟湖村西南,地面标高在+192.77m~+202.60m之间,地势较平坦,井下位置东部为-250暗斜井保护煤柱,西部为F4-8断层,南部为F4-1断层。

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区开采情况表表一

水平名称

-250水平

采区名称

七采区

地面标高

+192.77m~+202.60m

井下标高

-364m

地面的相对位置及建筑物

地面位置位于运舟湖村西南,地面标高在+192.77m~+202.60m之间,地势较平坦。

井下位置及掘进对地面设施的影响

井下位置东部为-250暗斜井保护煤柱,西部为F4-8断层,南部为F4-1断层。

邻近采区开采情况

走向

103-1760

倾向

193-2660

长度(m)

184

第二节煤(岩)层赋存特征

一、煤(岩)层产状、厚度、结构、坚固性系数、层间距:

1、煤(岩)层产状

煤11,煤质以亮煤为主,煤厚1.55~1.97m,平均1.7m左右,煤层中部偏上夹有一层稳定的0.07m的高岭土夹矸,煤层沉积稳定,连续性好。

上距六层煤平均约92.46m,下距13层煤平均约38.4m。

煤13:

位于太原组下部,上距11煤层平均38.4m,下距十四层0.15~0.75m,平均0.5m(十四煤层平均厚度为0.3m,块状、玻璃光泽),煤层结构复杂,中上部夹有一层较稳定的串珠状炭质砂岩夹矸,厚度0.20~0.50m之间,个别地段有两层夹矸。

2、煤层顶底板岩性

煤11顶板:

其伪顶为砂质页岩,厚0.07m,灰色,泥质胶结,含炭质,节理发育,裂隙充填方解石脉。

直接顶板为粉砂岩厚度4.5m,灰色,钙泥质胶结,呈块状,结构致密,硬度较大,粒度由下至上变粗,底部有暗红色条纹,节理方向为东南至西北方向。

老顶为细砂岩厚16m,灰白色细砂岩与灰色粉砂岩相间,层理明显,硬度中等,钙泥质胶结,由下向上呈渐变过渡。

煤11底板:

直接底板为粘土岩,厚0.08m,灰白色,遇水易膨胀,变软,俗称“狗皮泥”;老底为粉砂岩,厚2.46m,深灰色,致密,性脆,节理、解理发育,水平层理,硬度中等。

煤13顶板为四灰:

厚2.37~10.14m,平均6.9m,为十三层直接(老顶)顶板。

可分为3~4个分层,上部为浅灰色至灰褐色,质不纯,含泥质,厚1.5m,中部为灰色质纯灰岩,厚3m左右,含炭质及方解石脉和黄铁矿,下部为深灰色灰岩,夹2~3层燧石。

该层灰岩层位稳定,裂隙发育并多为方解石充填,含丰富的海百合茎腕足类等动物化石,是太原组下部重要的标志层。

煤13底板岩层:

直接底板为深灰色粘土质粉砂岩,平均厚0.5m,致密,含条带状黄铁矿及植物根部化石;下部为14煤层,煤质较差,平均厚0.3m,以亮煤、暗煤为主。

二、煤层瓦斯涌出量、瓦斯等级、发火期、煤尘爆炸指数

根据2011年度瓦斯鉴定结果,我公司为低瓦斯矿井,煤瓦斯绝对涌出量为4.51m3/min,二氧化碳绝对涌出量4.75m3/min。

根据2010年山东泰山矿产资源检测研究院鉴定该煤层有自燃发火倾向,煤尘爆炸指数43.39%,最短自燃发火期为63天,但无发火史。

第三节地质构造

预计七采十一层泵房、变电所掘进施工过程中将揭露一条断层。

F4正断层走向245—273°,倾向3—335°,倾角55°,落差11m。

综合分析,七采十一层泵房、变电所掘进地质条件简单。

第四节水文地质

1、地表情况:

该巷道地面相对位置位于运舟湖村西南,无河流及积水区,地势平坦,水文地质条件简单。

煤系上部第三系红色粘土岩在该区厚150米以上,不含水,也不导水,经开采证实,大气降水和地下潜水对该巷施工无水害威胁。

因此巷道施工时不受地表水威胁。

2、老空水

七采十一层泵房、变电所掘进施工区段位于-250皮带暗斜井保护煤柱内,周边无采空区,不存在老空积水,因此七采十一层等候室、变电所、泵房、管子道掘进施工时不受老空水威胁。

3、断层水

七采十一层泵房、变电所施工过程中将揭露F4断层,经七采十一层轨道与七采十一层石门实际揭露分析F4断层不含水也不导水。

因此,巷道施工期间不受断层水威胁。

4、承压水及含水层

区内含水层:

区内主要含水层有四灰、徐草灰、奥灰

(1)、四灰:

为13层煤直接顶板,厚度平均6.9m,位于太原组下部,上距十一层煤37.5m左右,下距十五层煤15.0m左右,岩性呈深灰色,上部质不纯,夹有泥质,有时显水平层理,中部质纯致密坚硬,中下部夹有1~2层燧石。

在中上部常见有海百合茎和腕足类化石。

裂隙和小溶洞较发育,但多被方解石充填,层位较稳定,全区普遍发育。

正常条件下q=0.0013~0.127L/S.m富水性中弱,补给条件弱。

(2)、徐草灰:

徐灰厚5.5米,草灰厚11.0米,中间有2~10米的粘土岩相隔,可视为一综合含水层,距13层煤底板36米。

随着放水孔的增加,水压会逐渐下降,具备疏水降压条件。

水质属硫酸钾钠型水。

埋深-278.7m~-284m。

通过疏水降压,目前六采下山区徐草灰水位-358.3m(10徐4水压为0.066Mpa)。

(3)、奥灰:

是煤系地层基底,厚800米左右,上距13层煤底板平均68.8米,q=0.0266~0.2391L/S.m,K=0.0532~2.9426m,r=64~4000m,富水性中等至较强,水质属硫酸钾钠钙型。

以静水为主,由于断裂构造的导水作用。

奥灰水是四灰、徐草灰的主要补给水源,是采区充水的主要因素。

埋深-311.5m~-316.8m,目前水位标高-272m。

(4)、掘进巷道底板隔水层的安全水压:

P=2Kp

+rt

式中:

P――底板隔水层能够承受的安全水压(MPa)

t——隔水层厚度(m),巷道底板至奥灰,取95m.巷道底板至徐灰取63m.

L——巷道宽度(m),取3.2m

r——底板隔水层的平均重度(MN/m3),取2.5

Kp——底板隔水层的平均抗张强度(MPa),取2.5

针对徐灰,经计算,巷道底板隔水层的安全水压为2095.5MPa

针对奥灰,经计算,巷道底板隔水层的安全水压为4644.2MPa

目前徐草灰水位为-358.3m,本次掘进巷道最低底板标高为-367m,水压值为(367-358.3=8.7)0.087MPa,低于安全水压2095.5MPa,在正常情况下施工七采十一层泵房、变电所不受奥灰水害威胁。

目前奥灰水位为-272m,本次掘进巷道最低底板标高为-367m,水压值为(367-272=95)0.95MPa,低于安全水压4644.2MPa,在正常情况下施工七采十一层泵房、变电所不受奥灰水害威胁。

5、防治水措施:

(1)迎头放炮后或遇地质构造、破碎带时必须认真观测迎头有无出水“征兆”,如挂红、挂汗、水气增大、有水叫声、迎头空气突然变冷、变臭等,发现异常及时汇报调度室。

(2)所有施工人员必须熟悉巷道避水路线,其它地点出现水灾时,必须立即清点人员按避灾路线撤离。

避水路线:

迎头→七采十一层轨道下山→五采总回→北风井→地面。

综合分析,七采十一层泵房、变电所施工区段水文地质条件为简单。

6、影响掘进的其它地质条件:

(1)地温:

经过多年开采证实,本井田地温随采深的增加而无明显增加,但与季节变化较明显,与矿井通风条件关系密切,正常情况下为24℃。

(2)无冲击地压、陷落柱及岩浆侵入体。

 

第三章巷道布置及支护说明

第一节巷道布置

变电所通道自七采十一层石门B1点前12m(平距),按方位75°底板抬起0.2m开门,平推掘进与七采十一层轨道下山下车场贯通。

变电所通道全长43m。

变电所、泵房自变电所通道开门以里20m处,按方位345°底板抬起0.3m开门,掘进3m做通道后平推53m做变电所、泵房。

再上坡35°掘进25.3m(平距)停头。

变电所、泵房全长约89m。

泵房回风巷长26m。

管子道自泵房回风巷1m位置,按方位60°底板抬起1.0m开门,上坡34°掘进,与七采十一层轨道下山贯通。

管子道全长26m。

附:

1、七采十一层泵房、变电所预掘平面图(1:

2000)

2、七采十一层泵房、变电所预想剖面图(1:

1000)

3、七采十一层泵房、变电所煤岩层柱状图(1:

1000)

4、七采十一层泵房、变电所施工大样图(1:

500)

 

第二节支护设计

一、巷道断面:

变电所通道采用直墙半圆拱断面,锚网梁支护。

开门前20m巷道净宽3.0m,墙高1.2m,S荒=7.86㎡,S净=6.53㎡。

后23m巷道净宽3.6m,墙高1.4m,S荒=10.88㎡,S净=9.40㎡;

变电所、泵房采用直墙半圆拱断面,锚网梁支护,变电所前3m通道净宽3.0m,墙高1.2m,S荒=7.85㎡,S净=6.53㎡;变电所净宽3.6m,墙高1.4m,S荒=10.98㎡,S净=9.40㎡;泵房净宽4.2m,墙高2.2m,S荒=17.27㎡,S净=15.32㎡;泵房回风巷净宽2.4m,墙高1.0m,S荒=5.25㎡,S净=4.66㎡。

管子道采用直墙半圆拱断面,锚网梁支护,净宽2.4m,墙高1.0m,S荒=5.25㎡,S净=4.66㎡。

壁龛采用直墙半圆拱断面,锚网梁支护,泵房掘进3.5m后施工壁龛,每隔3m掘进一个壁龛,共掘进3各。

净宽2.2m,墙高1.0m,深度2.5m,S荒=4.66㎡,S净=4.46㎡。

二、支护方式:

1、变电所通道:

(开门前20m)永久支护:

采用直墙半圆拱断面,墙高1.2米,净宽3.0米。

锚网梁支护,采用Φ20×2000mm的全螺纹钢等强锚杆配梯子梁压钢网支护,每根锚杆使用两支树脂药卷(Ф28×330mm),锚杆间排距800×800mm,环形挂金属菱形网,铁托盘规格Ф120×10mm,梯子梁采用Ф14mm的螺纹钢制作,规格1800×80mm,菱形网采用10#铁丝编制,网格70×70mm,联网时网与网必须扣扣扭接。

巷道两帮底角锚杆布置到巷道底板,向下倾斜与水平夹角为30°,配偏心托盘,锚杆锚固力在不低于100KN,预紧力不低于400N·m。

临时支护:

采用前探梁做临时支护,前探梁使用2根长度3.5m的“π”型钢,用4个专用吊梁器固定在迎头前两排锚杆上,放炮后首先进行敲帮问顶、摘除活矸,及时前移前探梁,并接实顶板,前方空顶部分用专用方木及木底梁接实顶板,专用方木规格长×宽×厚=1200×120×100mm,数量2根,前探梁到迎头的端面距不大于0.3m,前探梁设有防滑装置并随掘进随前移。

固定前探梁的锚杆必须留有40-80毫米的丝扣,放炮前最大空顶距不大于0.8m,放炮后最大空顶距不大于2.3m,循环进尺1.5m。

(变电所通道后23m)永久支护:

采用直墙半圆拱断面,墙高1.4米,净宽3.6米。

锚网梁支护,采用Φ20×2000mm的全螺纹钢等强锚杆配梯子梁压钢网支护,每根锚杆使用两支树脂药卷(Ф28×330mm),锚杆间排距800×800mm,环形挂金属菱形网,铁托盘规格Ф120×10mm,梯子梁采用Ф14mm的螺纹钢制作,规格1800×80mm,菱形网采用10#铁丝编制,网格70×70mm,联网时网与网必须扣扣扭接。

巷道两帮底角锚杆布置到巷道底板,向下倾斜与水平夹角为30°,配偏心托盘,锚杆锚固力在不低于100KN,预紧力不低于400N·m。

临时支护:

采用前探梁做临时支护,前探梁使用3根长度3.5m的“π”型钢,用6个专用吊梁器固定在迎头前两排锚杆上,放炮后首先进行敲帮问顶、摘除活矸,及时前移前探梁,并接实顶板,前方空顶部分用专用方木及木底梁接实顶板,专用方木规格长×宽×厚=1200×120×100mm,数量4根,前探梁到迎头的端面距不大于0.3m,前探梁设有防滑装置并随掘进随前移。

固定前探梁的锚杆必须留有40-80毫米的丝扣,放炮前最大空顶距不大于0.8m,放炮后最大空顶距不大于1.8m,循环进尺1.0m。

2、变电所、泵房

(变电所前3m)永久支护:

采用直墙半圆拱断面,墙高1.2米,净宽3.0米。

锚网梁支护,采用Φ20×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