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情境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结题报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879448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167.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情境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结题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高中历史情境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结题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高中历史情境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结题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高中历史情境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结题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高中历史情境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结题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高中历史情境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结题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高中历史情境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结题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高中历史情境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结题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高中历史情境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结题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高中历史情境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结题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高中历史情境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结题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高中历史情境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结题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高中历史情境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结题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高中历史情境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结题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高中历史情境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结题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高中历史情境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结题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高中历史情境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结题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高中历史情境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结题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高中历史情境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结题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高中历史情境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结题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情境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结题报告.docx

《高中历史情境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结题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情境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结题报告.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历史情境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结题报告.docx

高中历史情境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结题报告

高中历史情境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结题报告

 

【摘要】

“历史情境教学”是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创设与具体教学目标和内容相适应的场景或氛围,通过学生的移情、想象、思辨,来重构历史现场,再现历史风貌的一种教学方法。

它作为推动学生主动探究、提升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已日渐为广大教师所认同,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实践意义。

结合目前高中历史情境教学的实际,本课题重点探索了历史情境教学的课堂教学组织程序,探讨了课堂教学中创设历史情境的方式和途径,系统构建了高中历史实施情境教学的方法体系,探讨了新课程视野下中学历史情境教学发展的基本特点和一般规律,总结了历史情境教学的操作要素,构筑课堂教学中优化历史情境教学的策略体系。

通过研究与实践,进一步转变了教师的教学观念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了历史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从而极大了提高了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高中历史情境教学教学有效性

 

第一节问题的提出……………………………………………1

第二节理论依据与基本原则……………………………………2

目录

一、

(一)理论依据………………………………………………………………2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2

2.多元智力理论…………………………………………………3

3.认识的发展规律………………………………………………3

(二)基本原则……………………………………………………………3

1.真实性原则……………………………………………………3

2.趣味性原则……………………………………………………3

3.思维性原则……………………………………………………3

4.开放性原则……………………………………………………3

5.适度性原则……………………………………………………4

第三节研究总体规划则……………………………………4

(一)研究的内容与目标……………………………………………………4

(二)研究方法………………………………………………………………5

(三)研究过程………………………………………………………………6

第四节实践研究……………………………………6

(一)情境教学的教学组织程序……………………………………………6

(二)创设历史情境的方法途径……………………………………………8

(1)语言描述情境…………………………………………………8

(2)影像再现情境…………………………………………………9

(3)实物演示情境…………………………………………………11

(4)角色表演情境…………………………………………………13

(5)想象神入情境…………………………………………………15

(三)创设历史情境的教学策略…………………………………………16

(1)突出一条主线,做到形散神不散……………………………17

(2)重视一材多用,提高材料利用率……………………………17

(3)灵活选择呈现方法,营造活跃氛围…………………………18

(4)优化探究方式,激活学习主动性……………………………19

 

第五节课题研究的成效……………………………………………20

(一)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20

(二)更新了教师的教学观念,提高了历史教师专业化水平…………21

(三)提高了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实现了历史教学的育人功能………22

(四)促进了学校的学科建设,丰富了校园的文化积淀………………22

六、结论与思考………………………………………………23

参考文献……………………………………………………………24

附件:

A活动掠影………………………………………………………25

B近三年义乌中学最受欢迎的科目评选………………………30

C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32

C.1寻访乌伤文化印迹,保护传统民间艺术…………………32

C.2关于义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的调查报告……………42

D教师成果………………………………………………………58

D.1科研成果………………………………………………58

D.2主要荣誉………………………………………………60

D.3公开课、示范课………………………………………61

E优秀教学设计………………………………………………62

E.1《多极化趋势的加强》…………………………………62

E.2《外交关系的突破》……………………………………68

E.3《“洋务运动”》………………………………………74

E.4《罗斯福新政》…………………………………………82

F发表或获奖论文………………………………………………89

F.1平等对话优化情境多向交流………………………89

F.2让“BBS”的泉水流入生命的课堂……………………94

F.3引入“5W”融入历史………………………………102

F.4例谈“模型法”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106

F.5运筹帷幄决胜课堂…………………………………113

F.6图文并茂图情交融…………………………………120

第一节问题的提出

新课程改革以来,随着教学有效性等话题的展开,历史情境的创设逐渐成为热门话题,历史情境教学也就自然成为一种重要的历史教学方法,它作为推动学生主动探究、提升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已日渐为广大教师所认同,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实践意义。

“历史情境”就是指具体的历史场合的情形、景象及其所处的境地。

因为历史有客观历史和主观历史之分,因此“历史情境”也可分为客观历史中的情境和主观历史中的情境两大类。

客观历史中的情境是指已发生的不可重复的历史现象或事实,从理论上来说,历史学习者应该要以此作为认识对象,但其已经逝去,再也看不见模不着,因而在现实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就应该创设一些历史情境作为学生的认识对象。

这里所说的“创设”,实质是“再现”“复原”。

创设出来的历史情境不可能完全同于真实发生过的历史,其不可避免地会带有一定的主观性,这就是主观历史中的情境了。

由于客观历史已然逝去、不可再来,显然,在这里我们要探讨的历史情境就应该是主观历史中的情境,即对“已发生的不可重复的历史现象或事实”的“再现”与“复原”。

“历史情境教学”就是指通过创设历史情境来开展历史教学。

具体言之,就是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历史学科特点和学生学习历史的认知规律,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创设与具体教学目标和内容相适应的场景或氛围,通过学生的移情、想象、思辨,来重构历史现场,再现历史风貌,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促使学生在积极且有效的体验和感悟中理解教学内容,提高历史思维能力,达到情感升华。

历史情境教学的提出与实施主要基于如下背景:

1.历史的过去性特点呼唤情境教学

历史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具有很鲜明的过去性和既往性。

历史就是过去,是世界的昨天,无法在人们眼前重演。

同时,历史又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充满着情趣。

那我们主要靠什么来了解丰富多彩的历史呢?

主要是历史文献、历史著述,甚至历史小说、历史剧等。

这些其实都是对历史的一种记载,是后人对客观历史的“再现”与“复原”。

可是在现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用来了解历史的途径主要就是教科书。

而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教科书只是简单抽象的几页、几章,从书本上学生并不能真切、形象的感知和了解历史的全貌。

教科书上的历史,已失去很大的一部分魅力。

因此要弥补教科书之不足,教师就必须创设更丰富更生动的历史情境,在学生面前呈现一幅广阔而富有生趣的历史画卷。

2.传统教学方法的扬弃呼唤情境教学

传统的历史教学由于过分强调预设和封闭,使课堂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气和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

长此以往,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无疑会丧失殆尽。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出,教师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让学生饶有兴趣的学习历史并对历史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形成正确的唯物史观,我们的历史教学就必须要追求其应有的趣味性,就必须给传统教学方法倾注新的内容,注入新的活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入情感因素,创设情境,尽可能地为学生营造一个富有感染力的、兴趣盎然的良好习环境,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形象鲜明,这样才能更好地触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3.学科组建设呼唤情境教学

学校发展依靠的是教师集体的发展,而教师集体的发展依靠的是学科组的建设。

学科组是学校落实办学理念、实施教学管理的基层单位,是教师集体专业发展、进行教学研究的基层组织。

因此,加强学科组建设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整体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是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而加强学科组建设并促使其内涵发展,既要有制度的保障和专业的引领,更要有行动研究的推动。

只有切实地开展行动研究,才能把学科组内的全体教师号召、团结起来,围绕一定的主题或任务进行探索、开展交流,才能让教师开放自己、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共同成长。

开展情境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就为本学科组找到了一个新的合作平台和研究载体。

同时通过本课题研究,可以进一步继承并发展我组已形成的线索教学法、选择性学习、范例教学法的教学特色,推动我组历史学科的新课程改革走向深化,从而进一步提高我组的整体实力,更加凸显我校的教育教学特色。

第二节理论依据与基本原则

(一)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教学环境下,借助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积极探索、主动发现及对所学知识意义的自主建构。

通过情境教学再现历史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如临其境中自主地去感知历史、体验历史、理解历史、认识历史、借鉴历史,而不是将这一切由教师灌输给学生,这一过程可以说就是吸引学生自主体验感悟,主动获取知识、建构知识体系的过程。

2.多元智力理论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

人的智力是多元的,不是单一能力,而是一组能力,既包括基本的言语/语言智力和逻辑/数理智力,还包括视觉/空间、身体/动觉、交往/交流等智力。

在教学中,不同的学生身处不同教学情境总会表现出自己的某些智力强项,并倾向于用不同的智力来学习。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智力特点和学习风格来创设各种适宜的有利于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方法、手段和策略。

在历史教学中,通过多种方式创设不同的历史情境,就可以最大程度的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欲望和智力发展需求。

3.认识的发展规律

一切的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就是认识原理、认识客观实在的辨证途径。

历史学科具有过去性、具体性的特点,而学生在认知历史的学习活动中,虽说其全部心理过程都起着作用,但感知是认知历史现象整个过程中的第一个阶段。

国外有心理学家曾做过实验,认为各种感官,配合思维都具有吸收知识的功能;其中视听并用的学习效率最高。

所以,教师在讲授历史时,就有必要运用多种手段来创设教学情景,把不能再现的历史现象“真实地”或“近似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最大限度地让学生掌握距离我们极其遥远而难以记忆、理解的历史知识。

(二)基本原则

1.真实性原则。

历史学是一门关于求真的学问,研究的是客观实在的东西,是不以任何人的主观意志而转移或改变,具有内在的发展逻辑与规律。

这就要求历史情境教学必须以可信可靠的史料为依据,坚持历史学的真实性,同时根据历史学科和历史教学的特点,遵循高中历史的教学规律,从学生的认知心理和情感发展出发来创设历史情境。

2.趣味性原则。

历史本身是丰富多彩、异彩纷呈的,在历史教学中创设的历史情境就也应当尽可能得兴味盎然,充满情趣,要努力把一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历史面貌还原在学生面前,以点燃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诱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

3.思维性原则。

创设历史情境固然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历史,但更重要的目的是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服务,引发学生关注,启发学生思维。

而让创设的历史情境富含思维量,才能引导学生充分地开展合作学习与自主探究,才能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4.开放性原则。

历史情境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引发学生关注,增强其历史体验,启发其历史思维。

为达到这一目的,必须要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开放教学过程,围绕历史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引发学生深层次探究,为学生提供思考、讨论、交流和表达的广阔空间。

5.适度性原则。

一方面历史丰富多彩,另一方面历史教学时间极其有限。

在这一矛盾制约下,历史教师要适度地创设历史情境,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根据学科总体和每课的教学目标,选择典型的教学内容进行情境创设。

历史情境创设在精不在多,满堂灌“知识”不行,满堂灌“情境”也不行,不能为“情境”而“情境”。

第三节研究总体规划

(一)研究的内容与目标

1.内容

对情境教学的研究,是从1978年李吉林进行情境教学法实验正式开始的。

迄今,情境教学研究已经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为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新课改实施以来,情境教学更是受到越来越多老师的关注和青睐。

历史情境教学模式也取得了长足发展,但现在的研究主要还是集中在历史情境创设方式的层面,即涉及的多是应该创设什么样的历史情境或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创设历史情境。

虽然目前历史教学界提出了很多情境创设的方法,但比较零散,不成体系,而在情境创设的具体操作层面的探讨则更显薄弱,对于历史情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缺乏提炼,对于问题解决的对策缺乏研究,对于不同方式的历史情境教学的操作要素缺乏总结,从而导致对历史情境教学模式缺乏整体性、系统性的构建。

鉴于此,并结合目前历史情境教学的其他实际情况,本课题将研究的主要内容确定为如下三个方面:

(1)揭示“历史情境教学”的科学内涵、本质特征及价值取向,探索情境教学的课堂教学组织程序,探讨课堂教学中创设历史情境的方式和途径,系统构建高中历史实施情境教学的方法体系。

(2)探讨新课程视野下中学历史情境教学发展的基本特点和一般规律,发现历史情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积极研究解决问题的对策,总结历史情境教学的操作要素,构筑课堂教学中优化历史情境教学的策略体系。

(3)实证研究历史情境教学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作用,探讨历史情境教学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学方式变革中的地位与价值。

2.目标

从教学主导因素看,要通过本课题研究,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提高历史教师专业化水平。

从教学主体因素看,要通过本课题研究,进一步激发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从教学效果因素看,要通过本课题研究,进一步促成历史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从学科建设因素看,要通过本课题研究,开发一批优质的教学案列,建设好本学科的教学资源库,推动当地历史学科的整体发展。

(二)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之以课例研究、调查法、文献法等方法。

操作程序如下(图3.1):

1.确立课题。

通过观察长期以来的教育实践,找到当前存在于学生中的主要问题,然后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诊断,提出问题解决的初步设想,确定课题,明确目标。

2.制定计划。

首先要制定系统的总体计划,包括研究的目标内容,途径方法,管理评价等,还要制定每一个环节和过程的具体行动计划。

3.实施行动。

这是整个研究工作成败的关键。

行动这一阶段的特点是边执行、边评价、边修改。

在基本设想、总体计划和具体计划的指导下,应用解决途径,落实具体计划,实施干预。

图3.1行动研究操作程序

4.进行观察。

观察主要指对行动过程、结果、背景以及行动者特点的观察。

由于教育活动受到实际环境中多种因素的制约,而且许多因素又不能事先确定和预测,更不能全部控制,因此,观察在行动研究中的地位就十分重要。

在行动研究中,观察是反思、修正计划,确定下一步行动的前提条件。

5.总结评价。

总结评价实际上是对行动研究过程及其结果的“反思”。

反思是行动研究一个循环周期的结束,又是过渡到另一个循环周期的中介。

这一环节包括:

整理描述,评价解释,写出研究报告。

(三)研究过程

1.2010年11月,前期准备阶段:

申请课题立项,组建课题小组,初步制定研究方案。

2.2010年12月,开题论证阶段:

举行开题论证会,征求专家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研究方案。

在此基础上,安排人员分工,分解、落实研究任务。

3.2011年1月~2013年7月,研究操作阶段:

根据研究方案和前期分工,课题小组分如下五个子课题进行具体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①关于“语言描述情境”的研究与实践

②关于“影像再现情境”的研究与实践

③关于“实物演示情境”的研究与实践

④关于“角色表演情境”的研究与实践

⑤关于“想象神入情境”的研究与实践

4.2013年8~10月,后期总结推广阶段:

总结研究成果,撰写结题报告,形成教学设计集,并刻录光盘。

同时,进行研究成果的交流和推广。

第四节实践研究

探索历史情境教学的课堂教学组织程序,系统研究高中历史实施情境教学的基本方法,

并进一步研究课堂教学中优化历史情境教学的主要策略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与核心。

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围绕上述核心问题形成了如下教学模式(图4.1):

图4.1情境教学模式图

(一)情境教学的教学组织程序

情境教学法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一般要经历:

情境展现——情境感知——情境理解——情境深化等几个方面的环节。

(1)情境创设

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基础,教师创设适宜的历史情境,使学生置身于特定的历史情境之中,作为“历史的参与者”进行知识的建构的情感的体验。

历史教师在运用情境教学法时应该对展现教学情境的艺术加以重视,这种艺术不仅包括展现教学情境的时机,还包括展现教学情境的方法等等。

就时机来说,展现教学情境注重的是恰到好处、因势利导,而不是生搬硬套;就方法而言,展现教学情境讲究的是生动形象、灵活多样。

情境无论大小,只要能使学生感知、体验,唤起学生的想像,达到教学目的即可。

(2)情境感知

在情境创设之后,教师就应引导学生进入历史情境,对历史情境进行感知,进而对事物作出整体和个别属性和方面的直接反映。

历史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能化枯燥为生动,化抽象为具象,能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激情,化被动接受为主动感知。

当然,情境的作用并不是万能的,有些情境并不能达到这种目的。

要想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地对情境进行感知,教师还应该把握好感知的基本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他们不断意识到自己要获得的新知与所处的特定情境有关。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有意识地去主动感知情境。

(3)情境理解

真正的情境教学并不是仅仅让学生感知情境,还应有一个更重要的环节——情境理解。

教师要依据所复现的历史情境,精心设问,引导学生思考回答。

然后师生共同进行分类归纳,使认识由感性阶段向理性阶段发展。

情境理解中的“理解”,不仅是指对教学情境中的事物的关系和内在联系的认识,还应包括对情境中蕴涵意义的理解。

理解的要求和意义具有很多层次,它既包含对情境的复制、再现,又包含通过积极思维自己发现情境中所蕴含的各种意义,从而实现情境的原型理解与创造理解二者的结合。

(4)情境深化

将由历史情境激起的情感与由分析归纳获得的认知相结合,从而使学生对史实在情感方面和认知方面取得更深刻更完整的感知。

让学生在情理交融中领悟道理,完全由情入理的深化。

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境不过只是范例,教师应该注意对学生在其中获得的意义进行引导,让学生对其进行一番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加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获取新认识,从而在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倾注新知,使得一个新知识系统得以形成。

如果没有这个过程,知识还是由教师讲述而得,这也就算不上是真正运用了情境教学法。

(二)创设历史情境的方法途径

1.语言描述情境

教学语言是传递知识信息的主要载体,是课堂教学的最基本的工具。

历史教师以“舌耕”为业,语言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

而通过富于艺术魅力的教学语言描述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创设生动形象的历史情境,无疑可使学生在“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描绘中产生共鸣并增进理解,这对学生的认知活动将起着很大的指向性作用。

师生会在形象的语言描述中产生共鸣,提高对所学知识的感知效应。

我组一教师在上《伟大的历史性转折》这一课讲述安徽小岗村率先分田单干、拉开改革帷幕这一段历史时,曾有下面一段语言描述:

“历史永远记住了这个没有确切日期的夜晚,我们只知道的是1978年12月的某个冬夜。

这夜冷风扑面,乌云笼罩着安徽凤阳县。

小岗生产队一间破陋不堪的茅屋里,目不识丁的队长严俊昌带头,18户户主在一份特殊的协议上摁下了手印。

此后,分田单干、包产到户已经没有退路。

严俊昌他们也没有退路,贫穷将他们逼上了悬崖。

这就是当时他们摁下鲜红手印的那纸文书(PPT展示,学生齐读,具体内容略)这几行字文拙字稚,不通顺,有错字,透着一种天真的悲壮,但我想谁都不会笑话它。

因为,正是这一纸文书成为了中国农民告别饥饿的宣言书。

”这段叙述饱含感情,极富感染力,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思绪拉倒了30多年的那个冬夜,学生对于小岗破冰、改革不易就会有更深刻的体悟和感触。

在语言描述情境方面,我们应努力做到:

(1)准说历史,增强教学的客观科学之美。

历史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是传授历史科学知识,科学必然是准确的,因此,对历史教学语言的首要要求就是真实、准确。

准说历史,首先要做到教学语义信息的准确规范,即对教材内容的理解、阐述,对历史概念的解释、说明,对讲课中所举例子的陈述分析等要准确。

例如:

近代亚洲人民的反侵略斗争,如发生在十九世纪中期,其性质必须表述为“反殖民主义,反封建主义”,如果讲成“反帝反封建”,就是错误的。

因为帝国主义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才出现,如不区别,历史的阶段性就无法划清,这是历史教学的大忌。

准说历史还要求教学语言必须合乎语言学的规范和规律,即词汇的组合、运用,句子的结构、安排,语法规则的理解、使用等必须准确,同时使用语言还应直率而朴素,不要因美辞而害义。

历史本来是什么样子,就照什么样子讲,不得半点虚饰。

妄益文采,虚加掩饰,华而不实,实际上是历史教学语言的一大忌讳。

(2)活说历史,增强教学的直观鲜活之美。

历史教育不是空洞的说教、枯燥的灌输。

平淡无味、缺血少肉的讲述只会使学生闻史欲睡。

历史课堂的教学应讲出色彩、讲出声响、讲出形象。

从语言的要求来讲,就是要把历史人物讲得栩栩如生,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就是要把历史事件讲得活灵活现,使学生如入其境。

在历史课堂里,我们应该“听”得见几千年前陈胜吴广“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的振臂高呼;“看”得到祖国各种各样精美绝伦的文物遗产;感受得到无数杰出人物金子般的思想品德……

(3)趣说历史,增强教学的幽默机智之美。

历史教育应信手拈来,妙语成趣。

许多优秀教师的教学语言充满幽默和风趣,处处彰显机敏和智慧。

德国学者海因兹·雷曼麦指出:

“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更能为人接受。

”高水平的幽默有利于营造温馨、愉悦的教学氛围;有利于融洽师生间的关系,缩小师生间的心理差距;有利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助于培养学生乐观、热情、开朗的个性;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4)演说历史——增强教学的情感节奏之美。

历史是有感情的人创造的,同样需要有感情的人去讲授。

教师要感染学生,先要感染自己。

教师讲史要富于情感、进入角色、别善恶、辨忠奸、喜怒哀乐、褒贬扬抑、态度鲜明、有形有色。

讲岳飞被害,我们要有悲愤之情;讲红军长征、抗战胜利,我们要有激昂之情。

为什么纪连海教授的历史课那么受欢迎?

关键在于其语言富于节奏美。

听其讲述历史,或高昂或低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