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奥数暑假复习讲义(学生版).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887613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 页数:63 大小:500.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奥数暑假复习讲义(学生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三年级奥数暑假复习讲义(学生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三年级奥数暑假复习讲义(学生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三年级奥数暑假复习讲义(学生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三年级奥数暑假复习讲义(学生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三年级奥数暑假复习讲义(学生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3页
三年级奥数暑假复习讲义(学生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63页
三年级奥数暑假复习讲义(学生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63页
三年级奥数暑假复习讲义(学生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63页
三年级奥数暑假复习讲义(学生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63页
三年级奥数暑假复习讲义(学生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63页
三年级奥数暑假复习讲义(学生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63页
三年级奥数暑假复习讲义(学生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63页
三年级奥数暑假复习讲义(学生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63页
三年级奥数暑假复习讲义(学生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63页
三年级奥数暑假复习讲义(学生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63页
三年级奥数暑假复习讲义(学生版).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63页
三年级奥数暑假复习讲义(学生版).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63页
三年级奥数暑假复习讲义(学生版).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63页
三年级奥数暑假复习讲义(学生版).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63页
亲,该文档总共6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奥数暑假复习讲义(学生版).doc

《三年级奥数暑假复习讲义(学生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奥数暑假复习讲义(学生版).doc(6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三年级奥数暑假复习讲义(学生版).doc

三年级奥数暑假复习讲义

【课程说明】

由于培优大纲顺序和本课程顺序不同,所以在学习此课程时,有些讲次安排打乱了,重新排序不会影响知识点的学习。

【课程目标】

提升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乐于思考,乐于学习

培养习惯

※传授给学生正确的数学学习习惯,解题习惯

收获成绩

※通过正确的引导帮助孩子提高成绩,积累成就感和自信心

目录

第一讲高斯求和

第二讲找简单数列的规律

第三讲上楼梯问题

第四讲植树与方阵问题

第五讲归一问题

第六讲平均数问题

第七讲和倍问题

第八讲差倍问题

第九讲和差问题

第十讲年龄问题

第十一讲鸡兔同笼问题

第十二讲盈亏问题

第十三讲巧求周长

第一讲高斯求和

德国著名数学家高斯幼年时代聪明过人,上学时,有一天老师出了一道题让同学们计算:

1+2+3+4+…+99+100=?

老师出完题后,全班同学都在埋头计算,小高斯却很快算出答案等于5050。

高斯为什么算得又快又准呢?

原来小高斯通过细心观察发现:

1+100=2+99=3+98=…=49+52=50+51。

  1~100正好可以分成这样的50对数,每对数的和都相等。

于是,小高斯把这道题巧算为

 (1+100)×100÷2=5050。

小高斯使用的这种求和方法,真是聪明极了,简单快捷,并且广泛地适用于“等差数列”的求和问题。

若干个数排成一列称为数列,数列中的每一个数称为一项,其中第一项称为首项,最后一项称为末项。

后项与前项之差都相等的数列称为等差数列,后项与前项之差称为公差。

例如:

(1)1,2,3,4,5,…,100;

(2)1,3,5,7,9,…,99;

(3)8,15,22,29,36,…,71。

其中

(1)是首项为1,末项为100,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

(2)是首项为1,末项为99,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

(3)是首项为8,末项为71,公差为7的等差数列。

  

由高斯的巧算方法,得到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

和=(首项+末项)×项数÷2。

【典型例题】

例1、1+2+3+…+1999=?

例2、11+12+13+…+31=?

例3、3+7+11+…+99=?

例4、求首项是25,公差是3的等差数列的前40项的和。

例5、在下图中,每个最小的等边三角形的面积是12厘米2,边长是1根火柴棍。

问:

(1)最大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2)整个图形由多少根火柴棍摆成?

例6、盒子里放有三只乒乓球,一位魔术师第一次从盒子里拿出一只球,将它变成3只球后放回盒子里;第二次又从盒子里拿出二只球,将每只球各变成3只球后放回盒子里……第十次从盒子里拿出十只球,将每只球各变成3只球后放回到盒子里。

这时盒子里共有多少只乒乓球?

 练习

 1.计算下列各题:

  

(1)2+4+6+…+200;

(2)17+19+21+…+39;

(3)5+8+11+14+…+50;(4)3+10+17+24+…+101。

 

2.求首项是5,末项是93,公差是4的等差数列的和。

  

3.求首项是13,公差是5的等差数列的前30项的和。

4.时钟在每个整点敲打,敲打的次数等于该钟点数,每半点钟也敲一下。

问:

时钟一昼夜敲打多少次?

5.求100以内除以3余2的所有数的和。

6.在所有的两位数中,十位数比个位数大的数共有多少个?

 第二讲找简单数列的规律

这一讲我们先介绍什么是“数列”,然后讲如何发现和寻找“数列”的规律。

  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就叫数列。

例如,

(1)1,2,3,4,5,6,…

(2)1,2,4,8,16,32;

(3)1,0,0,1,0,0,1,…

(4)1,1,2,3,5,8,13。

  一个数列中从左至右的第n个数,称为这个数列的第n项。

如,数列

(1)的第3项是3,数列

(2)的第3项是4。

一般地,我们将数列的第n项记作an。

  数列中的数可以是有限多个,如数列

(2)(4),也可以是无限多个,如数列

(1)(3)。

  许多数列中的数是按一定规律排列的,我们这一讲就是讲如何发现这些规律。

  数列

(1)是按照自然数从小到大的次序排列的,也叫做自然数数列,其规律是:

后项=前项+1,或第n项an=n。

  数列

(2)的规律是:

后项=前项×2,或第n项

  数列(3)的规律是:

“1,0,0”周而复始地出现。

  数列(4)的规律是:

从第三项起,每项等于它前面两项的和,即

  a3=1+1=2,a4=1+2=3,a5=2+3=5,

  a6=3+5=8,a7=5+8=13。

  常见的较简单的数列规律有这样几类:

  第一类是数列各项只与它的项数有关,或只与它的前一项有关。

例如数列

(1)

(2)。

  第二类是前后几项为一组,以组为单元找关系才可找到规律。

例如数列(3)(4)。

  第三类是数列本身要与其他数列对比才能发现其规律。

这类情形稍为复杂些,我们用后面的例3、例4来作一些说明。

【典型例题】

例1找出下列各数列的规律,并按其规律在()内填上合适的数:

(1)4,7,10,13,(),…

(2)84,72,60,(),();

(3)2,6,18,(),(),…

(4)625,125,25,(),();

(5)1,4,9,16,(),…

(6)2,6,12,20,(),(),…

例2找出下列各数列的规律,并按其规律在()内填上合适的数:

(1)1,2,2,3,3,4,(),();

(2)(),(),10,5,12,6,14,7;

(3)3,7,10,17,27,();

(4)1,2,2,4,8,32,()。

例3找出下列各数列的规律,并按其规律在()内填上合适的数:

(1)18,20,24,30,();

(2)11,12,14,18,26,();

(3)2,5,11,23,47,(),()。

例4找出下列各数列的规律,并按其规律在()内填上合适的数:

(1)12,15,17,30,22,45,(),();

(2)2,8,5,6,8,4,(),()。

练习

1、按其规律在下列各数列的()内填数。

  1.56,49,42,35,()。

  2.11,15,19,23,(),…

  3.3,6,12,24,()。

  4.2,3,5,9,17,(),…

  5.1,3,4,7,11,()。

  6.1,3,7,13,21,()。

  7.3,5,3,10,3,15,(),()。

  8.8,3,9,4,10,5,(),()。

  9.2,5,10,17,26,()。

  10.15,21,18,19,21,17,(),()。

  11.数列1,3,5,7,11,13,15,17。

(1)如果其中缺少一个数,那么这个数是几?

应补在何处?

(2)如果其中多了一个数,那么这个数是几?

为什么?

2、观察下面的数列,找出其中的规律,并根据规律,在括号中填上合适的数.

  ①2,5,8,11,(),17,20。

  ②19,17,15,13,(),9,7。

  ③1,3,9,27,(),243。

  ④64,32,16,8,(),2。

  ⑤1,1,2,3,5,8,(),21,34…

  ⑥1,3,4,7,11,18,(),47…

  ⑦1,3,6,10,(),21,28,36,().

  ⑧1,2,6,24,120,(),5040。

  ⑨1,1,3,7,13,(),31。

  ⑩1,3,7,15,31,(),127,255。

  (11)1,4,9,16,25,(),49,64。

  (12)0,3,8,15,24,(),48,63。

  (13)1,2,2,4,3,8,4,16,5,().

  (14)2,1,4,3,6,9,8,27,10,().

3、按一定的规律在括号中填上适当的数:

  1.1,2,3,4,5,(),7…

  2.100,95,90,85,80,(),70

  3.1,2,4,8,16,(),64

  

  5.2,1,3,4,7,(),18,29,47

  6.1,2,5,10,17,(),37,50

  7.1,8,27,64,125,(),343

8.1,9,2,8,3,(),4,6,5,5

第三讲上楼梯问题

有这样一道题目:

如果每上一层楼梯需要1分钟,那么从一层上到四层需要多少分钟?

如果你的答案是4分钟,那么你就错了.正确的答案应该是3分钟。

  为什么是3分钟而不是4分钟呢?

原来从一层上到四层,只要上三层楼梯,而不是四层楼梯。

  下面我们来看几个类似的问题。

  例1、裁缝有一段16米长的呢子,每天剪去2米,第几天剪去最后一段?

  

  例2、一根木料在24秒内被切成了4段,用同样的速度切成5段,需要多少秒?

  

  例3、三年级同学120人排成4路纵队,也就是4个人一排,排成了许多排,现在知道每相邻两排之间相隔1米,这支队伍长多少米?

 

  例4、时钟4点钟敲4下,12秒钟敲完,那么6点钟敲6下,几秒钟敲完?

  例5、某人要到一座高层楼的第8层办事,不巧停电,电梯停开,如从1层走到4层需要48秒,请问以同样的速度走到八层,还需要多少秒?

  

  例6、晶晶上楼,从1楼走到3楼需要走36级台阶,如果各层楼之间的台阶数相同,那么晶晶从第1层走到第6层需要走多少级台阶?

  

习题

1.一根木料截成3段要6分钟,如果每截一次的时间相等,那么截7段要几分钟?

2.有一幢楼房高17层,相邻两层之间都有17级台阶,某人从1层走到11层,一共要登多少级台阶?

3.从1楼走到4楼共要走48级台阶,如果每上一层楼的台阶数都相同,那么从1楼到6楼共要走多少级台阶?

4.一座楼房每上1层要走16级台阶,到小英家要走64级台阶,小英家住在几楼?

5.一列火车共20节,每节长5米,每两节之间相距1米,这列火车以每分钟20米的速度通过81米长的隧道,需要几分钟?

6.时钟3点钟敲3下,6秒钟敲完,12点钟敲12下,几秒钟敲完?

7.某人到高层建筑的10层去,他从1层走到5层用了100秒,如果用同样的速度走到10层,还需要多少秒?

8.A、B二人比赛爬楼梯,A跑到4层楼时,B恰好跑到3层楼,照这样计算,A跑到16层楼时,B跑到几层楼?

9.铁路旁每隔50米有一根电线杆,某旅客为了计算火车的速度,测量出从第一根电线杆起到经过第37根电线杆共用了2分钟,火车的速度是每秒多少米?

第四讲植树与方阵问题

一、植树问题

要想了解植树中的数学并学会怎样解决植树问题,

首先要牢记三要素:

①总路线长.②间距(棵距)长.③棵数.

只要知道这三个要素中任意两个要素.就可以求出第三个。

关于植树的路线,有封闭与不封闭两种路线。

1.不封闭路线

例:

如图

①若题目中要求在植树的线路两端都植树,则棵数比段数多1.如上图把总长平均分成5段,但植树棵数是6棵。

全长、棵数、株距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棵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棵数-1)

株距=全长÷(棵数-1)

②如果题目中要求在路线的一端植树,则棵数就比在两端植树时的棵数少1,即棵数与段数相等.全长、棵数、株距之间的关系就为:

全长=株距×棵数;

棵数=全长÷株距;

株距=全长÷棵数。

③如果植树路线的两端都不植树,则棵数就比②中还少1棵。

棵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如右图所示.段数为5段,植树棵数为4棵。

株距=全长÷(棵数+1)。

2.封闭的植树路线

例如:

在圆、正方形、长方形、闭合曲线等上面植树,因为头尾两端重合在一起,所以种树的棵数等于分成的段数。

如右图所示。

棵数=段数=周长÷株距.

二、方阵问题

学生排队,士兵列队,横着排叫做行,竖着排叫做列.如果行数与列数都相等,则正好排成一个正方形,这种图形就叫方队,也叫做方阵(亦叫乘方问题)。

方阵的基本特点是:

①方阵不论在哪一层,每边上的人(或物)数量都相同.

每向里一层,每边上的人数就少2。

②每边人(或物)数和四周人(或物)数的关系:

四周人(或物)数=[每边人(或物)数-1]×4;

每边人(或物)数=四周人(或物)数÷4+1。

③中实方阵总人(或物)数=每边人(或物)数×每边人(或物)数。

【典型例题】

例1、有一条公路长900米,在公路的一侧从头到尾每隔10米栽一根电线杆,可栽多少根电线杆?

例2、马路的一边每相隔9米栽有一棵柳树.张军乘汽车5分钟共看到501棵树.问汽车每小时走多少千米?

例3、某校五年级学生排成一个方阵,最外一层的人数为60人.问方阵外层每边有多少人?

这个方阵共有五年级学生多少人?

例4、晶晶用围棋子摆成一个三层空心方阵,最外一层每边有围棋子14个.晶晶摆这个方阵共用围棋子多少个?

例5、一个圆形花坛,周长是180米.每隔6米种一棵芍药花,每相邻的两棵芍药花之间均匀地栽两棵月季花.问可栽多少棵芍药?

多少棵月季?

两棵月季之间的株距是多少米?

例6、一个街心花园如右图所示.它由四个大小相等的等边三角形组成.已知从每个小三角形的顶点开始,到下一个顶点均匀栽有9棵花.问大三角形边上栽有多少棵花?

整个花园中共栽多少棵花?

习题1

1.一个圆形池塘,它的周长是150米,每隔3米栽种一棵树.问:

共需树苗多少株?

2.有一正方形操场,每边都栽种17棵树,四个角各种1棵,共种树多少棵?

3.在一条路上按相等的距离植树.甲乙二人同时从路的一端的某一棵树出发.当甲走到从自己这边数的第22棵树时,乙刚走到从乙那边数的第10棵树.已知乙每分钟走36米.问:

甲每分钟走多少米?

4.在一根长100厘米的木棍上,从左向右每隔6厘米点一个红点.从右向左每隔5厘米点一个红点,在两个红点之间长为4厘米的间距有几段?

练习2

一、填空题

1.在相距100米的两楼之间栽树,每隔10米栽1棵,共栽了棵树.

2.圆形滑冰场周长400米,每隔20米装一盏灯,共要装盏灯.

3.一段公路长3600米,在公路两旁每隔9米栽一棵梧桐树,两端都栽,共栽梧桐树棵.

4.在一个半径是125米的圆形花园周围以等距离种白杨树157棵,则两树间的距离是米.

5.一个湖泊周长1800米,沿湖泊周围每隔3米栽一棵柳树,每两棵柳树中间栽一棵桃树,湖泊周围栽柳树棵,栽桃树棵.

6.一块三角形地,三边之长分别为156米、234米、186米,要在三边上植树,株距6米,三个角上各有一棵,共植树棵.

7.一条马路长440米,在路的两旁每隔8米种一棵树,两边都种,共种棵树.

8.两棵柳树相距408米,计划在这两棵树之间补栽小树23棵,每两棵树间隔相等,则树的间隔

米.

9.公路的每边相隔7米有一棵槐树,芳芳乘电车3分钟看到公路的一边有槐树151棵,电车的速度是每分钟米.

10.国庆节接受检阅的一列车队共52辆,每辆车长4米,前后每辆车相隔6米,车队每分钟行驶105米.这列车队要通过536米长的检阅场地,要分钟.

二、解答题

11.参加阅兵的战士有1200人,平均分成5个大队,队距是7.5米.每队6人为一排,排距是2米.整个队伍的总长有多少米.

12.锯一条4米长的圆柱形的钢条,锯5段耗时1小时20分.如果把这样的钢条锯成半米长的小段,需要多少分钟.

13.一人以相等的速度在小路上散步,从第一棵树走到第12棵树用了11分钟,如果这个人走了25分钟,应走到的第几棵树.

14.在一个正方形的场地四周种树,四个顶点都有一棵,这样每边都种有24棵,四周共种多少棵树.

第五讲归一问题和归总问题

  为什么把有的问题叫归一问题?

我国珠算除法中有一种方法,称为归除法.除数是几,就称几归;除数是8,就称为8归.而归一的意思,就是用除法求出单一量,这大概就是归一说法的来历吧!

归一问题有两种基本类型.一种是正归一,也称为直进归一.

如:

一辆汽车3小时行150千米,照这样,7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另一种是反归一,也称为返回归一.

如:

修路队6小时修路180千米,照这样,修路240千米需几小时?

正、反归一问题的相同点是:

一般情况下第一步先求出单一量;不同点在第二步.正归一问题是求几个单一量是多少,反归一是求包含多少个单一量。

【典型例题】

  例1、一只小蜗牛6分钟爬行12分米,照这样速度1小时爬行多少米?

  

  例2、一个粮食加工厂要磨面粉20000千克.3小时磨了6000千克.照这样计算,磨完剩下的面粉还要几小时?

  

  例3、学校买来一些足球和篮球.已知买3个足球和5个篮球共花了281元;买3个足球和7个篮球共花了355元.现在要买5个足球、4个篮球共花多少元?

 

  例4、一个长方体的水槽可容水480吨.水槽装有一个进水管和一个排水管.单开进水管8小时可以把空池注满;单开排水管6小时可把满池水排空.两管齐开需多少小时把满池水排空?

  

例5、7辆“黄河牌”卡车6趟运走336吨沙土.现有沙土560吨,要求5趟运完,求需要增加同样的卡车多少辆?

  例6、某车间要加工一批零件,原计划由18人,每天工作8小时,7.5天完成任务.由于缩短工期,要求4天完成任务,可是又要增加6人.求每天加班工作几小时?

  

  例7、甲、乙两个打字员4小时共打字3600个.现在二人同时工作,在相同时间内,甲打字2450个,乙打字2050个.求甲、乙二人每小时各打字多少个?

 

与归一问题类似的是归总问题,归一问题是找出“单一量”,而归总问题是找出“总量”,再根据其它条件求出结果。

所谓“总量”是指总路程、总产量、工作总量、物品的总价等。

例8一项工程,8个人工作15时可以完成,如果12个人工作,那么多少小时可以完成?

 

例9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60千米,5时到达。

若要4时到达,则每小时需要多行多少千米?

 

例10修一条公路,原计划60人工作,80天完成。

现在工作20天后,又增加了30人,这样剩下的部分再用多少天可以完成?

练习

1.2台拖拉机4时耕地20公顷,照这样速度,5台拖拉机6时可耕地多少公顷?

2.4台织布机5时可以织布2600米,24台织布机几小时才能织布24960米?

3.一种幻灯机,5秒钟可以放映80张片子。

问:

48秒钟可以放映多少张片子?

4.3台抽水机8时灌溉水田48公顷,照这样的速度,5台同样的抽水机6时可以灌溉水田多小公顷?

5.平整一块土地,原计划8人平整,每天工作7.5时,6天可以完成任务。

由于急需播种,要求5天完成,并且增加1人。

问:

每天要工作几小时?

6.食堂管理员去农贸市场买鸡蛋,原计划按每千克3.00元买35千克。

结果鸡蛋价格下调了,他用这笔钱多买了2.5千克鸡蛋。

问:

鸡蛋价格下调后是每千克多少元?

7.锅炉房按照每天4.5吨的用量储备了120天的供暖煤。

供暖40天后,由于进行了技术改造,每天能节约0.9吨煤。

问:

这些煤共可以供暖多少天?

8.花果山上桃树多,6只小猴分180棵.现有小猴72只,如数分后还余90棵,请算出桃树有几棵?

9.5箱蜜蜂一年可以酿75千克蜂蜜,照这样计算,酿300千克蜂蜜要增加几箱蜜蜂?

10.4辆汽车行驶300千米需要汽油240公升.现有5辆汽车同时运货到相距800千米的地方,汽油只有1000公升,问是否够用?

11.5台拖拉机24天耕地12000公亩.要18天耕完54000公亩土地,需要增加同样拖拉机多少台?

第六讲平均数问题

求平均数问题是小学学习阶段经常接触的一类典型应用题,如“求一个班级学生的平均年龄、平均身高、平均分数……”。

平均数问题包括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连续数和求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和基准数求平均数。

解答这类应用题时,主要是弄清楚总数、份数、一份数三量之间的关系,根据总数除以它相对应的份数,求出一份数,即平均数。

【典型例题】

一、算术平均数

例1、用4个同样的杯子装水,水面高度分别是4厘米、5厘米、7厘米和8厘米,这4个杯子水面平均高度是多少厘米?

 

【巩固练习】

1、一小组六个同学在某次数学考试中,分别为98分、87分、93分、86分、88分、94分。

他们的平均成绩是多少?

例2、蔡琛在期末考试中,政治、语文、数学、英语、生物五科的平均分是89分.政治、数学两科的平均分是91.5分.语文、英语两科的平均分是84分.政治、英语两科的平均分是86分,而且英语比语文多10分.问蔡琛这次考试的各科成绩应是多少分?

 

【巩固练习】

1、小敏期末考试,数学92分,语文90分,英语成绩比这三门的平均成绩高4分。

问:

英语得了多少分?

二、加权平均数

例3、果品店把2千克酥糖,3千克水果糖,5千克奶糖混合成什锦糖.已知酥糖每千克4.40元,水果糖每千克4.20元,奶糖每千克7.20元.问:

什锦糖每千克多少元?

 

我们把上述这种平均数问题叫做“加权平均数”.例3中的5.74元叫做4.40元、4.20元、7.20元的加权平均数.2千克、3千克、5千克这三个数很重要,对什锦糖的单价产生不同影响,有权衡轻重的作用,所以这样的数叫做“权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