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传统文化备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8881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58 大小:58.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传统文化备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二年级传统文化备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二年级传统文化备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二年级传统文化备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二年级传统文化备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二年级传统文化备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8页
二年级传统文化备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8页
二年级传统文化备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8页
二年级传统文化备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8页
二年级传统文化备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8页
二年级传统文化备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8页
二年级传统文化备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8页
二年级传统文化备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8页
二年级传统文化备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8页
二年级传统文化备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8页
二年级传统文化备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8页
二年级传统文化备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8页
二年级传统文化备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8页
二年级传统文化备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8页
二年级传统文化备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8页
亲,该文档总共5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年级传统文化备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二年级传统文化备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传统文化备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5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二年级传统文化备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谈话导入

导语: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以儒学为主体.儒学极为重视教化,主张通过教育培养社会成员良好的道德习惯,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达到"

化民成俗"

的目的.而作为基础教育的蒙学尤其受到重视,这就使我国古代的蒙学具有了明显的承载和传播同时期儒学伦理思想的特点.事实证明,我国古代蒙学的伦理道德教育是非常成功的.儒家思想在两千多年的发展中深入人心,成为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特别是读书人的立身之本,有效地起到了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作用.传统蒙学的这种伦理教化功能在今天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小组内交流搜集到的关于道德教育的资料

3、全班汇报交流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汇报:

(1)生平简介

(生卒年不详),西周齐国始祖。

又名姜尚、吕尚、吕望,字子牙。

西周初为“师”(武官名)。

也称师尚父。

辅佐文王、武王灭商有功,封于齐。

智勇双全。

相传著有《六韬》、《太公家教》等。

本文是姜太公的《太公家教》节录。

《太公家教》是我国最古老的治家格言,由于语言通俗,被认为“浅陋鄙俚”,所以公私藏书家多未注意珍藏;

史、志书籍也少著录。

直到清代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在“敦煌石窟”内发现了唐人的写本一卷,后被收入《鸣沙石室佚书》影印出版。

该书收录《太公家教》共580句计2610字。

全书以四言为主,自绐至终贯穿了“忠孝、仁爱、修身、勤学”的思想。

本文强调“弟子事师,敬同于父”: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等,都是崇敬老师、重视教师作用的教诲,很有学习和借鉴价值。

(2)汇报内容:

弟子事师,敬同于父。

习其道也、学其言语。

有疑责问,有教责受。

罗网之鸟,悔不高飞。

吞掉之鱼,恨不忍饥。

人生误计,恨不三思。

(3)注释:

译文:

学生侍奉老师,应当像对侍父亲一样恭敬,要学习老师的文化知识和道德为人,还要学习老师说话的方式和技巧……忠臣不应该有境外的私交,学生应该有主动给老师柬修的好意。

那怕只当了你一天的老师,也要终身作为父亲那样敬重。

(4)师补充民间故事

4、学生谈上完本节课的体会

5、师总结

6、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2课《增广贤文》(节选)

一、经典回放:

三人同行,必有我师。

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从俭入奢易,从奢入俭难。

知音说与知音听,不是知音莫与谈。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寅。

一家之计在于和,一生之计在于勤。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

第4页

六、活动广角:

第6页

七、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3课《治家格言》

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学习理解“一粥一饭……物力维艰”

教学难点:

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

过程设计

一、简介《治家格言》

《治家格言》是明末清初学者朱柏序所作,虽然只有短短五百余字,文字通俗易懂,却饱含着为人处世的哲学。

三百年来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经常诵读这些经典,不仅能陶冶我们的情操,丰富我们的文化积淀,而且能规范我们的言行。

从今天开始,我们将一起诵读《治家格言》。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2、结合译文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重点句: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该句意思。

五、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3、课外搜集资料,了解有关《治家格言》的故事,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六、作业练习

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你会怎么做?

当别人帮助了你以后,你怎么做?

第4课<

<

蝉>

>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古代咏物诗,学会诵读欣赏咏物诗的方法。

 2.体会诗中表达的情感。

 3.熟记诗歌。

感受祖国灿烂的民族文化。

  1、通过反复诵读,读准字音结构。

  2、了解一般咏物诗的方法。

  教学方法:

  1、反复吟咏诵读,读准字音、节奏。

  2、对照注释理解诗意。

  3、品析鉴赏、体会情感。

  教学过程:

  导言: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了不少古代诗歌了,这些诗歌可以说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灿烂明珠,给人享受,使人陶醉。

  今天,我们再一起来欣赏古诗。

诵读欣赏

(一)蝉

  蝉

  虞世南

  垂瑞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一、诵读

  1、老师范读,学生齐读。

  2、要正确读音、断句。

  3、识别诗体。

  二、诵读

  1、应用多种方式诵读

  2、对照注释初步理解诗意。

  3、提出质疑,师生互助解答疑问。

  4、提出问题:

  

(1)这首诗写了蝉哪些特点?

  

(2)作者针对“蝉”的特点发表了什么样的议论?

  三、诵读

  1、根据自己对诗歌的理解自由诵读

  2、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诗下提示,然后提出问题:

  

(1)你从“蝉”的哪些特点中可以看出它是指“品德高洁的人”?

  (学生各抒己见)

  

(2)你知道作者这样写的原因吗?

  (即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了解作者、了解写作背景,又体会了诗歌的深层含义。

  四、诵读

  1、采用各种方式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情感的把握,朗读比赛。

  2、让学生归纳咏物诗的一般特点。

  (借物抒怀,托物言志。

  教师小结:

诵读欣赏咏物诗关键是要仔细推敲诗句背后深藏的寓意,体会诗人表达的情和志,知人论诗,这样才能达到诵读的目的。

第5课画菊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诗的意思。

3、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教学准备

一.教师范读

二、学生跟读背诵《蝉》《咏萤》

三、教师解析,引导学生理解:

《画菊》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h;

宋?

郑思肖《画菊》并:

靠,依傍。

疏篱:

稀疏的篱笆。

赞颂了菊花宁可枯死枝头也不落地的独立、坚贞的品格,寄寓了决心斗争到底的民族气节。

四:

日积月累

郑思肖,南宋末为太学上舍,曾应试博学宏词科。

元兵南下,郑思肖忧国忧民,上疏直谏,痛陈抗敌之策,被拒不纳。

郑思肖痛心疾首,孤身隐居苏州,终身未娶。

宋亡后,他改字忆翁,号所南,以示不忘故国。

他还将自己的居室题为“本穴世界”,拆字组合,将“本”字之“十”置于“穴”中,隐寓“大宋”二字。

他善画墨兰,宋亡后画兰都不画土,人问其故,答曰:

“地为人夺去,汝犹不知耶?

”郑思肖自励节操,忧愤坚贞,令人泪下!

他颂菊自喻,倾注了他的血泪和生命!

郑思肖的这首画菊诗,与一般赞颂菊花不俗不艳不媚不屈的诗歌不同,托物言志,深隐诗人的人生遭际和理想追求,是一首有特定生活内涵的菊花诗。

五:

拓展活动梅兰竹菊

1出谷送香非不远,那能送到俗尘中。

清?

郑燮《兰》俗尘:

庸俗的尘世。

2友他在空谷,不喜见炎凉。

愿吾后嗣子,婚媾结如兰。

郑燮《题兰》友:

作朋友的意思。

炎凉:

气候的冷热,比喻人情势利。

后嗣子:

后代。

婚媾:

婚姻。

3春兰末了夏兰开,万事催人莫要呆。

阅尽荣枯是盆盎,几回拔去几回栽。

郑燮《盆兰》末了:

花开尽了。

呆:

待。

荣枯:

盛衰。

盎(à

ng):

腹大口小的盆。

前两句教人珍惜时光,后两句道出世事枯荣。

4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梅花》凌寒:

冒着严寒。

遥知:

远远便知道。

作者抒写自己坚贞的意志和品格。

六、学生背诵

七、你怎么理解的?

还会背哪些有关的诗篇?

第6课题画兰

3、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兰草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二、学生跟读背诵《画菊》《梅花》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以兰草自比又以山中的群芳比喻不如意的外部环境,坚贞还自抱写出了作者不愿与世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何事斗群芳则反映了作者不愿为了功名利禄而劳累喜爱隐居生活的惬意心情

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生于1693年,卒于1765年,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

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

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世称“三绝”,画擅兰竹。

露涤铅粉节,风摇青玉枝。

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依。

分析: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

他的诗特别深刻精警,以清新明快的语言,表达对人生和历史的深刻理解。

流放南方时,他吸收“武陵夷俚”民歌的营养创作的《竹枝词》等,于唐代诗坛别开生面,也显示出他持立独行的个性。

七、作业:

背诵本课

第七课鸡(节选)

一、教学目标:

1.背诵古诗

2.学习诚实守信的品德。

唐?

徐夤

名参十二属,花入羽毛深。

守信催朝日,能鸣送晓阴。

(峨冠装瑞璧,利爪削黄金。

徒有稻粱感,何由报德音。

二、教学内容

解析:

鸡名列十二属相之一,厚厚的羽毛上长有美丽的花纹。

它守时守信,唤来朝日:

一声啼叫,送走黎明。

诗人通过对鸡形象的描写,赞扬了一种诚实守信的品德。

诗人简介:

徐夤是唐朝著名诗人。

他的诗歌多借咏史来反映社会现实,或以咏物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具有较高的思想价值。

拓展:

花鸭(节选)

杜甫

花鸭无泥滓,阶前每缓行。

羽毛知独立,黑白太分明。

自我测评;

补全下列关于鸡的成语。

()鸡()舞鸡()蛋()鹤()鸡()()若()鸡鸡()蒜()

第8课五月五端午节

教学背景分析:

端午节是我国人民家喻户晓的传统节日,本课是从学生常见的民俗民情着手,通过直观的教学手段,加强课内的活动体验,从而加深学生对这个节日的了解,并抓住端午文化习俗,增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意识。

教学目标:

1、了解端午节的来历。

熟识端午节上民间的一些活动,了解一至二项简单的端午节活动的方法,如包粽子,撞蛋等,在体验性活动中,加深对这个节日的感受。

2、通过一系列的活动环节,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感受端午节浓郁的文化氛围,体验传统节日中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师:

同学们,瞧,(出示温瑞塘河图片)我们的母亲河温瑞塘河就象一条纽带将温州市区和瑞安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在母亲河上年年都会有这样一幕:

(出示划龙舟比赛录象)

2、师:

这是每年端午节的划龙舟比赛,怎样使龙舟划的又快又好呢?

①两边人数;

②指挥官;

③力往一处使,齐心协力,团结合作。

④动作要一致、整齐。

3、师:

还要我们齐心协力,团结合作,奋勇争先的团队精神,是吗?

瞧,我们每一大组不就象一条龙舟吗?

今天就让我们这四条龙舟在齐心协力中走进端午,感受成功!

(板书:

端午节)

二、体验风俗,感受快乐

1、端午知识热身赛。

举手抢答,答对者将龙舟向前划一格。

①端午节在每一年的什么时间?

②下列哪项物品和端午节无关?

A、粽子B、龙舟C、月饼D、雄黄酒

③根据提示说出这是端午节什么物品?

提示一:

由花花绿绿的毛线编成

提示二:

孩子们把它挂在胸前

提示三:

里面放着蛋

④根据图片说出这是端午节什么物品?

⑤说出三种不同馅料的粽子。

2、介绍粽子。

师:

刚才你们提到各种不同馅料的粽子,老师仿佛也闻到了浓浓的粽香。

粽子的形状也各不相同呢?

你都见过哪种形状的呢?

老师也收集了几种,瞧,我们温州比较常见的是哪种?

其实包出这样形状的粽子还很有讲究呢。

1)介绍包粽子的材料。

2)教师示范。

课件显示过程:

先将粽叶折成漏斗形,然手放入主料及内馅,最后折好粽叶绑好绳子。

3)学生操作。

想不想试一试?

就让我们进入包粽子大赛。

宣布比赛规则。

4)评比反馈。

清点包出的粽子,谈谈你有什么感受。

欣赏包出的粽子。

5)总结:

瞧,只要你自己动手试一试,不管结果怎样,你都能体会到其中的乐趣。

3、撞蛋活动

1)师:

刚才我们看了龙舟,又包了粽子,你觉得我们这个传统节日怎样?

(很好玩)

2)师:

我们小孩子还有更好玩的活动呢,你知道是什么吗?

撞蛋。

那我们就来个撞蛋比赛。

会玩吗?

好,看哪条龙舟先推出自己的最佳选手,站到台前。

3)采访冠军。

谈谈感受。

4、其他风俗。

还有哪些风俗?

三、介绍来历,提升内涵

1、你知道端午节的风俗是怎么来的吗?

生介绍。

是啊,这些风俗都因为一个动人的故事。

2、介绍来历(课件)

3、听了屈原的感人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4、介绍屈原。

从此人们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纪念屈原这种伟大的爱国精神,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端午节的传统风俗。

象划龙舟活动还走出国门,成为一项国际赛事。

5、端午节也在韩国流传开来,他们非常注重弘扬传统文化。

2005年11月24日,韩国向联合国申报端午节作为了自己的文化遗产。

听了这则消息,你想说什么?

端午节讲述着动人的故事,蕴涵着祖国人们深深的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绚丽的文化,它起源于中国,发展于中国,我们要保护它,传承它,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端午节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己的节日。

6、现在大家都在努力着,今年两会期间,人大代表建议将端午节纳入我国法定休假日。

如果这个建议实现,端午节你想怎么过?

7、是啊,今天我们了解了这么多的知识,也许今年的端午节你会注意到很多你往年没注意到的地方,会过得更有意义。

让我们共同期待着……

四、唱童谣

第九课中秋节

一、活动目标:

1、了解中秋节的知识。

2、学习节日绘画题材的表现方法。

3、在绘画活动中感受民族传统文化。

二、活动分析:

中国传统节日是我国远古文明的缩影,它展示着人民的传统习惯、风土民情、民族心理及宗教观念。

“每逢佳节倍思亲”节日是人们抒发乡情的时候,人们都想在节日和家人见面,人月两团圆,这亦反映了中国人重视家庭伦理的性格特征,但对于小孩来说很少经历过生死离别,所以我又允许学生对其他节日进行描绘,甚至想象创造一个你的节日。

三、活动准备:

师生准备有关节日的资料,教师为每人准备一张作业纸,学生准备绘画工具。

四、教学过程:

(一)、师生交流有关中秋节的资料,教师归纳这种思乡之情我们称它为乡情,

(二)、欣赏一些学生作品及夏家尔的《故乡》、陈逸飞的《双桥》。

1、照作品了解一些基本的构图:

中心式构图、横式构图、S形构图、大小对比式构图。

2、了解画面色彩特点:

抒情的蓝紫色使人回味、热烈的红黄色充满喜庆、绚丽的对比色使人精神振奋、丰富的协调色使人赏心悦目。

3、学生交流如何表现中秋节的画面,谈构思。

教师小结:

可以画家乡有代表性的景物、人物和活动。

(三)、哪些传统节日你比较熟悉?

学生交流。

(四)、你认为在我们当今社会生活中还可以开发些什么节日?

师生讨论。

(五)、学生作业:

交流作品,评价作品。

第十课九九重阳节浓浓敬老情

活动目标:

1、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节的来历、习俗以及相关内容,激发学生对我国民俗风情的喜爱。

2、让学生了解老年人的身体、生活、思想等状况,从而理解、关心、尊重老人,培养学生孝敬长辈、尊老敬老的美德。

3、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组织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促进个性的发展。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

(1)收集有关敬老的文字、图片资料。

(2)联系敬老院有关领导,为学生作“尊老敬老”专题讲座。

(3)利用橱窗、黑板报等做好宣传,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4)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活动小组,并做好与相关单位的联系工作,保证学生活动的正常开展。

2、学生准备

(1)多种渠道搜集有关重阳节的来历、风俗习惯相关资料。

(2)整理各科教材中“尊老敬老”的图片、文章。

(3)收集有关“尊老敬老”的名言佳句及感人故事。

活动过程:

一、知恩(9.29——10.5国庆长假期间)

1、深入了解重阳节的由来、习俗、传说故事及其发展相关资料。

2、教师向学生推荐与老人有关的书籍、报刊,学生利用假期时间到书店或上网搜集有关尊老敬老的资料,引导他们认真阅读并将典型故事记下来,为活动的开展做好充分的准备。

3、细心观察自己的爷爷、奶奶的生活起居情况,亲身体验老人的生活,真切感受他们的辛劳,完成好调查表。

我身边的爷爷奶奶调查表

我调查的是生日:

年月日属相

1、最喜欢吃的东西

2、他(她)的爱好

3、最开心的一件事

4、不顺心的事

5、最想让我为他(她)做的一件事

调查人:

4、写好一篇“我与爷爷奶奶比童年”习作。

说说爷爷奶奶的童年生活是什么样的?

将自己的童年和爷爷奶奶的童年做对比,比比谁的童年更难忘。

二、感恩()

1、利用升旗仪式讲话,使队员们深入了解重阳节。

中国的感恩教育源远流长,自古以来就有“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古训。

1989年,我国把重阳节定为“老人节”,此后每年农历九月初九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日子。

每个人都有老去的那一天,关爱老人也同样是关爱我们的将来。

中国已经步入老龄社会,当前社会各界都在提倡敬老爱老的新风尚。

作为21世纪的我们,尊老敬老的道德意识就显得更必要,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九九重阳节到来之际,让我们去感恩吧!

2、利用晨会开展“重阳节感恩在行动”大讨论。

(1)组织学生交流假期期间搜集的有关重阳节的来历、习俗、传说故事、尊老敬老感人故事,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2)小组交流“我与爷爷奶奶比童年”习作。

(3)讨论我们明天九九重阳节该如何行动,并制定一份重阳节活动方案,谈谈活动方案的具体实施步骤。

3、重阳节,落实“感恩行动”。

(1)为了全面掌握老人的生活状况,提高学生的尊老意识,组织学生探望敬老院老人,并为他们打扫卫生,跟老人聊天、谈家常,了解对方情况,深入开展体验活动。

(2)请敬老院领导,为学生作“尊老敬老”专题讲座。

(3)学生活动结束后,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及时进行交流,师生共享活动成果,并建议学生把感兴趣和感受深的内容记录下来,认真收集资料,分类整理。

(4)利用课余时间找合作伙伴,排练几个以“尊老敬老”为主题的节目,准备参加班级“关爱老人,从我做起”主题队会。

(5)学生制作“感恩卡”,开展“感恩卡”传递活动,把卡片带回家,送给自己的爷爷奶奶或邻居家的爷爷奶奶,力求把“感恩”意识及行为传播到家庭及社会的各个角落。

(6)散学后完成一件“感恩”行动:

为爷爷奶奶献上一支歌,为爷爷奶奶捶捶背、搓搓手,为爷爷奶奶叠被子,为爷爷奶奶盛饭洗碗,为爷爷奶奶洗一次脚,为爷爷献上一杯茶,为奶奶梳梳头等。

4、10月8日,召开“关爱老人,从我做起”主题队会

组织召开“关爱老人,从我做起”主题队会。

并请爷爷、奶奶及一些退休老教师来校作客。

学生表演自编自演或与他人合作的节目,展示自己的特长.

第11课王羲之

1、了解王羲之生活时代,通过欣赏《兰亭集序》摹本的墨迹,了解其书法特点。

2、知道《兰亭集序》的产生过程。

3、了解王羲之是怎样苦练书法,终成“中国书法第一人”的。

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热爱生活的情感,学习王羲之刻苦学习的精神。

过程:

(一)简介:

王羲之(303—361,一作321—379),东晋书法家,字逸少,号澹斋,汉族,祖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会稽(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

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人称“王右军”、“王会稽”。

其子王献之书法亦佳,世人合称为“二王”。

此后历代王氏家族书法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