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教育中的社会教育.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899721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6.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幼儿教育中的社会教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浅谈幼儿教育中的社会教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浅谈幼儿教育中的社会教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浅谈幼儿教育中的社会教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浅谈幼儿教育中的社会教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浅谈幼儿教育中的社会教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浅谈幼儿教育中的社会教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浅谈幼儿教育中的社会教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浅谈幼儿教育中的社会教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浅谈幼儿教育中的社会教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浅谈幼儿教育中的社会教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幼儿教育中的社会教育.docx

《浅谈幼儿教育中的社会教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幼儿教育中的社会教育.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浅谈幼儿教育中的社会教育.docx

三、社会

  

(一)目标

  1.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

  2.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

  3.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

  4.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

  5.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二)内容与要求

  1.引导幼儿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体验与教师、同伴等共同生活的乐趣,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养成对他人、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

  2.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

  3.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地选择、计划活动,鼓励他们通过多方面的努力解决问题,不轻易放弃克服困难的尝试。

  4.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

  5.教育幼儿爱护玩具和其他物品,爱护公物和公共环境。

  6.与家庭、社区合作,引导幼儿了解自己的亲人以及与自己生活有关的各行各业人们的劳动,培养其对劳动者的热爱和对劳动成果的尊重。

  7.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8.适当向幼儿介绍我国各民族和世界其他国家、民族的文化,使其感知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培养理解、尊重、平等的态度。

  (三)指导要点

  1.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尤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要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感受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避免单一呆板的言语说教。

  2.幼儿与成人、同伴之间的共同生活、交往、探索、游戏等,是其社会学习的重要途径。

应为幼儿提供人际间相互交往和共同活动的机会和条件,并加以指导。

  3.社会学习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需要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密切合作,协调一致,共同促进幼儿良好社会性品质的形成。

小班幼儿的社会教育

当前,幼儿园教育偏重于知识技能的获得,忽视了情感、习惯、社会性等的发展。

美国教育家罗宾森说过:

“对我们成人来说,社会生活,人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以及居住在不同地域人们的生活等等,都是习以为常的现象,但儿童需要学习。

”这句话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社会教育的意义。

    幼儿社会性教育就是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通过各种有意识的活动,发展幼儿的社会认知、社会情感和社会行为技能。

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幼儿社会性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使幼儿初步了解社会,掌握社会的行为规范。

及行为技能。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成为能够很好的适应社会的生活的具有自身特点的健康个体。

幼儿园社会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热爱幼儿园,认识自我,养成好习惯,爱家庭,了解他人,学习有关社会知识、技能等等。

其目的是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渗透人际智力的培养,即对自己和他人的认识能力,了解自己与别人的关系,发展幼儿交往合作的能力,帮助幼儿理解社会。

    幼儿离开家庭,离开父母,来到幼儿园,为帮助幼儿减少分离焦虑,适应幼儿园生活,我们带领幼儿熟悉幼儿园,如知道喝水、上厕所、上课的地方。

开展“大带小”,即让幼儿参加中、大班的活动等。

创造机会,鼓励幼儿和大家一起玩,到集体中,帮他们找朋友,给他们一些玩的时间,使他们从中获得欢乐。

教育幼儿与小朋友相处要有礼貌,团结友爱,学习过集体生活,克服孤僻、不合群的性情。

一、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帮助幼儿了解与他人一起生活的基础是交往。

在交往中,幼儿要把自己放在他人的位置上去思考问题,去行动,逐渐学习能体会和理解他人。

角色游戏是幼儿交往的重要途径,如在角色游戏《娃娃家》中,幼儿像妈妈一样照顾孩子,操持家务;像爸爸一样送孩子上幼儿园,上班,从而获得一种切实的体验,以引起情感和行为上的实际变化。

因此,我们要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游戏时间和空间。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帮助幼儿自己协调、解决交往中发生的矛盾冲突及各种问题,以提高他们的交往能力。

如看图书,两三个幼儿争看同一本新书,教师随机引导全班幼儿共同讨论,尽可能想出各种解决方法:

三个人一起看,主动让给别人看,交换看,轮流看等。

问题解决了,幼儿既学习了社会交往技能,又提高了交往能力。

二、认识自我,培养幼儿自我服务、独立生活能力

认识自我,养成好习惯,应从日常生活中的自我服务开始。

我们从认识小手开始,如教幼儿用毛巾擦手、擦脸,进而教他们学会自己洗脸,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

由此及彼,教育幼儿爱清洁、爱护用具等。

学习认识五官,知道它们的用途,如保持口腔卫生,饭后漱口,早晚刷牙,并教给幼儿正确的刷牙方法,使之形成习惯。

通过这些,让幼儿学会注意公共卫生,保持了环境的清洁等等。

孩子都害怕打针,可他们又免不了生病,平时也要经常打预防针,因此,让孩子认识到打针的意义是很重要的。

三、培养幼儿的文明行为习惯

学习文明行为时,我们教育幼儿要走路轻,说话轻,放东西轻,懂得动作轻不妨碍别人活动,做事时想着别人。

让幼儿学会关心人,帮助人,如看到别人跌跤,不应不理不睬,而应该把他扶起来,这是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在获得别人帮助和帮助别人的时候学会说“谢谢”、“不客气”等。

同时,利用各种游戏如“学做小客人”,让幼儿学说“请”、“你好”、“再见”等礼貌用语,并在生活中体验礼貌用语的作用。

请家长配合,经常带孩子出门做客,有意识地让他们与人打交道,让孩子在“实践”中学会与人交往的礼节。

帮助幼儿理解怎样做才是谦让,如与同伴相处时,学会说“你先……”。

如讲述故事《孔融让梨》,让幼儿说一说孔融为什么不挑大梨,并以这个故事教育幼儿对人要谦让。

从分享食物、玩具到分享爱、分享快乐。

教师还应具有使每个幼儿融入集体活动的脑力,在集体活动中与其他幼儿建立平等亲密的关系,这直接影响幼儿的分享行为。

教师可采用集体教学的形式让幼儿学会分享,如开展“大家一起玩”、“好书大家看”、“分享玩具”等活动,让幼儿轮流分享,体验与别人分享的快乐。

也可提出问题:

“我想玩的玩具被别的小朋友拿走了,怎么办?

”“两个小朋友想玩同一个玩具,怎么办?

”等等,让幼儿充分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渐达成共识。

     幼儿园孩子多为独生子女,他们生活在爱的氛围里。

他们认为,被爱是天经地义的,理所当然的。

但是如何爱父母,爱他人,却是许多独生子女所欠缺的。

在爱家庭活动中,我们让每位幼儿带一张“全家照”,让幼儿在看看、想想、说说的过程中认识家庭主要成员,体会“家”的快乐,了解父母的辛苦与爱,启发幼儿回报父母的爱,引导幼儿尊敬老人,热爱父母,学习用行动表达对父母的热爱。

很多孩子都爱玩“娃娃家”的游戏,他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扮演“爸爸”、“妈妈”的角色。

在游戏过程中,重要的是如何渲染孩子对父母真挚的爱,以及他们愿意用同样的感情去爱伙伴的真诚愿望。

在游戏过程中,培养孩子关心爸爸妈妈和老人的良好习惯,可以让他们为爸爸妈妈和老人们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服务”,如:

给下班回家给妈妈送上拖鞋,给爸爸递上毛巾,给爷爷奶奶送杯热茶等,并对这些“服务”予以鼓励、表扬,以强化他们的行为习惯。

教育幼儿小朋友之间要宽容大度,团结友爱。

这一方面要求孩子对别人的弱点缺陷不要讥笑,另一方面则要求孩子对犯了错误的人要宽容。

鼓励他们勇敢地面对复杂的社会,并以宽大的胸怀和爱心对待同伴。

有以上基础后,我们开始对幼儿进行合作教育。

合作是幼儿认识自己,了解他人的又一途径。

为了发展幼儿的合作能力,我们要求教师对幼儿的合作行为及时予以强化,鼓励幼儿玩没有输赢的游戏,减少竞争性过强的集体活动。

如开展“两人三只脚”、“分组拼图”等活动,让幼儿学习与他人合作完成任务,体验大家努力才能做好一件事的快乐。

    此外,我们还通过其它方式对幼儿进行社会教育。

教育幼儿遵守交通规则,看清马路上的来往车辆,慢慢走不乱跑,见车会避让,到街上跟着父母或老师,不单独出去,如果找不到父母和老师,要去找警察叔叔,不在马路上玩等。

这样做,有助于幼儿接触新事物,增长知识,益于培养幼儿敢于尝试和遇事不慌的好习惯。

秋天,我们带领孩子去拾落叶。

在拾落叶的过程中,孩子们认识各种树木,培养了劳动习惯,同时,在劳动中细心观察自然现象,学习自然知识,增长保护环境整洁的意识。

通过拾落叶,蹲下、弯腰等一系列的动作既增强了活动能力,也促进了动作的发展。

孩子们都非常喜欢小动物,我们要珍惜和培养他们这种感情。

我们生活在地球上,要爱护自己生存的环境。

教育幼儿爱护小动物,正是培养环保意识的启蒙课。

在幼儿园,我们饲养了小金鱼、小兔子、鸽子等动物,让幼儿参与喂养,增强他们对动物的感性认识,使他们获得了知识,同时培养了责任心和关心保护小动物的感情。

在饲养小动物的过程中,孩子从小养成观察,动手动脑的习惯,也是一生受用的。

 现代儿童发展理论认为:

儿童的身心发展是一个与周围生活环境积极相互作用的活动中整体协同发展的过程。

所以幼儿社会教育不能只限于社会领域,而应在承认和尊重儿童发展多个领域和课程要素之间差异的前提下进行整合,以主题活动、领域活动、区域活动、幼儿一日生活活动为途径,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及生活适应、社会适应、学习适应的培养目标出发,让幼儿在自发、自主的活动中学习掌握社会技能,促进自身社会性的发展。

一、开展社会性主题活动

主题活动是在教师组织指导下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

它具有综合性和开放性,既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也凸现了“以儿童发展为本”的理念,能帮助幼儿获得完整的经验,同时又注重了事物的横向联系。

因此我们以主题活动为主线,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及社会性培养目标出发,把一个个既相互联系又互为依托的整合主题活动实施到我们的实践中,在小班开展“我爱………”的主题活动,通过幼儿园真大、老师像妈妈、哥哥姐姐喜欢我,你是我的好朋友等系列活动,帮助刚入园的孩子逐渐适应幼儿园生活,并喜欢上集体生活,为他们走进社会迈出坚实的第一步。

在中班开展“我会听,我想说,我能画”等系列主题活动,让孩子们在充分自由的空间中,学会认真地倾听,主动地说,并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幼儿的自信心大大增强了,交往的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在大班开展“这是我的事”等主题活动,通过紧急任务,转达告示,我编的故事等系列活动,有意识地培养幼儿自立、自强的意识,养成认真处事的态度,增强他们的责任感,这些都是为了能和幼儿即将迎来的小学生活有机衔接,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领域活动中融合社会性教育

领域活动作为幼儿园教育的基本模式之一。

有它的独立完整性,把它与主题

活动相互配合,把社会性教育目标有机地融入到领域活动当中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比如在科学探索活动“斜坡滚球”中,让幼儿以分组的形式,合作滚球、记录结果,学习商量与协作的社会技能,在交流记录结果中体验分享。

在瓦楞纸拓印的美工活动中,培养幼儿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体验成功与创造的喜悦。

在语言活动中,为幼儿积极创设能说、会说、敢于说的环境与机会,促进幼儿积极、大胆、勇于展示自我、充满自信的社会品质的发展。

在体育活动中,更是渗透大胆、合作、勇于挑战的能力训练,鼓励幼儿一次次地挑战自我、克服困难,养成不怕吃苦、不怕累的良好品质。

三、区域活动中加强社会性教育

区域活动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之一,它体现了自主选择、自主游戏的原则。

通过不同的形式,满足个体情感和行为的需要。

特别是在区域活动中可以通过规则的建立及有趣的形式来推进幼儿社会性情感和行为的发展。

1、规则提示

区域活动中的规则提示保障了活动的基本进程,保障了幼儿在活动中的基本权利,制约了不符合社会活动要求的行为。

与(转载自中国教育文摘http:

//www.edU,请保留此标记。

)过去的游戏规则不同,区域活动的规则提示重在其丰富的社会性内涵,能帮助幼儿了解活动规则的意义,调整自己的行为。

A、人数提

示:

由于材料及场地的限制,一个活动区内不可能允许太多的幼儿参与。

当幼儿游戏的愿望与区域环境有冲突时,我们采用进区插卡或挂牌、又或者是按脚印图案入区的方式,让幼儿明白活动区中的人数限制提示,学会约束自己,与同伴协商,运用智慧争取等,帮助幼儿逐渐学习调整个体行为。

提高社会技能。

B、时间提示:

在一日活动当中,区域活动只是环节之一,有开始也有结束。

为了让幼儿既能清楚地知道活动结束的时间到了,又不粗暴地打断幼儿。

我们设计了音乐提示及独立看钟提示的方法,在小、中班可放音乐提醒幼儿活动准备结束了,而大班孩子则可在活动开始前即告诉他们活动结束的时间,让他们学会独立看时间来结束自己的活动。

在这个提示下,幼儿社会独立性逐步提高。

C、等待提示:

幼儿整理收拾材料的速度有快有慢,以往枯燥等待的形式压抑幼儿的天性与幼儿社会性发展是矛盾的。

我们结合了蒙氏教学的理念,在班级地上布置了蒙氏线,让先收拾完的幼儿听着音乐去走蒙氏线,在逐渐稳定情绪中学会等待评价。

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学会等待,学会体谅别人,逐渐改变了以往以自我为中心,向亲社会行为又迈进了一大步。

2、丰富内容

教育家陈鹤琴提倡“以大自然,大社会为活教材,生活即教育”。

而劳动即是生活,为了让幼儿在真实的体验中感受生活、感受自然,我们在区域

活动中增设了生活区,并极大地丰富它的内容。

小班的幼儿参与倒水、扫地、穿衣等劳动生活体验,中班幼儿进行旋瓶盖、扣纽扣、剥花生、洗青菜等劳动生活体验,而大班的孩子更是在生活区中充分学习使用各种工具,用锤子钉木板、剥锥栗、包扁食、用刀切菜等。

幼儿在有趣的生活操作中充分体会到劳动的快乐、生活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了自信心及克服困难的勇气,真正感受到现实生活的点点滴滴,今后也能更快地学会自主,学会适应社会。

四、一日生活活动中渗透社会技能训练

杜威曾经说过:

“教育是生活”。

教育首先是作为人的一种生活过程而出现的。

离开这一基本主题,生活就没有意义。

我们把社会技能渗透于一日生活当中,以一日活动的各个生活环节为课程,把各环节之间的转换过程作为培养规则目标的重要内容来抓,把盥洗、午睡、吃点心、整理自己的物品等都作为教育内容。

在培养幼儿生活常规教育中,两位教师互相配合,按整个生活的常规顺序,让幼儿分批进行,并养成课教而形不散的好习惯。

所以常规的课程,有的是一天之内多次重复,有的是日复一日的重复,一旦幼儿形成,终身受益。

幼儿园是幼儿生活的第二环境,也是幼儿踏入社会的第一步。

它就是一个小社会,幼儿在这里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活。

我们要充分发挥幼儿园的小社会功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社会化。

当前,幼儿教育不断深化改革,但幼儿园的教育改革,不但是简单的、知识上的加加减减,而是应基于更深层次的道德价值观的思考。

幼儿教育的道德价值取向是什么?

正如国内外许多教育家所达成的共识:

对于人的一生而言,任何知识都可以日后通过继续教育,终身教育去弥补,唯有人格的养成是从小培养并基本定型的,否则,一旦养成就很难去纠正了。

所以说幼儿期是进行品德教育的重要时期。

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方法去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才行之有效?

  

 一、针对性教育  

   中国有句古语“五岁成习,六十亦然”,如此说来,幼儿时期是各种能力发展形成的关键时期,它将影响一个人的终生!

因此,对幼儿良好品德的形成我们必须从娃娃抓起,要根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根据不同年龄班机幼儿个体差异,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良好品德教育,把品德教育贯穿于各个教育活动中,小班通过“分果果”、“我有一个幸福的家”等主题活动,可让幼儿从中了解到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关系,养成先人后已的良好品质,从而激发他们热爱生活、关心他人的真实情感,中班、大班,进行深一层次的教育,可分别选择“我爱家乡”、“升国旗”等活动内容,由浅入深,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适合幼儿年龄特点,既健康又有教育意义的内容,对幼儿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他们关心和热爱祖国的情感,为日后进一步树立爱国主义思想打下良好的基础。

此外,还可根据季节变化和社会性节日,为孩子创造关心别人、帮助别人的机会,培养幼儿的同情心,通过这些有针对性教育活动,具体落实到幼儿品德教育的实践中,让幼儿心智得到发展,良好品德逐渐养成。

 

 二、随机教育  

随机教育就是利用日常生活中各种教育契机,有意识地对幼儿进行适当的、正确的引导。

过去,我们一些老师,把德育工作只放在课堂中进行,而忽视了在一日生活中各个环节对幼儿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但实践证明:

只在有限的上课时间里对幼儿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只有随机进行,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幼儿在园的一天里,上课时间仅占15—65分钟,绝大部分时间是属于游戏、体育锻炼、户外活动等等,一日生活的每一个环节,都是向幼儿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良机。

因此,我们除了有目的、有计划地在一日活动各个环节中加强对幼儿思想品德教育外,日常活动中,进行随机教育是也是非常重要的。

一次,上完美工课,废纸扔了一地,看到满地的废纸,没有一个小朋友主动说要把课室捡干净,怎么办?

这时,我就有意识地用自己的行动去感化他们,悄悄俯下身来去捡丢在地下的废纸。

一张一张……忽然,我发现身旁多了一双双忙碌的小手,许多孩子加入到这个行列中来了。

无需命令,无需指使,他们都干得那样认真、细致,我的行动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象这样的教育契机,生活中到处都有。

一天,活动刚结束,不一会儿,几个小朋友跑过来:

“老师,张讯把小希推倒了”。

正当我想发火批评他几句时,晓婷走过来说:

“老师,我的裙带松了”.。

我还没来得及说话,张讯就抢过去说:

“我帮你绑!

”并立即动手帮晓婷绑好裙带。

我马上抓住这一时机,对全班小朋友说:

“今天,我要表扬张讯小朋友……”话还没说完,一个孩子就站了起来:

“老师,张讯打人!

”这下可不得了,就象捅了蜂窝,“老师,他拔我的头发。

”“老师,他抓我!

”……这时,我亲切地对走过来的张讯说:

“来,把你的小手伸出来。

”然后我面对全班小朋友说:

“以前张讯这双小手欺负过许多小朋友,但今天他用这双小手帮晓婷绑裙带,做了一件好事,就该受到表扬,他做了错事,我们要帮助他改正,老师相信张讯小朋友会用这双小手做很多很多的好事。

”说完,孩子们的掌声就响彻了整个活动室。

后来,我发现不仅张讯,连全班小朋友都有了明显的变化,经常看到一些帮助老师倒垃圾.帮小朋友搬椅子等助人为乐的良好行为。

  幼儿的日常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教育契机,只要教师善于观察.捕捉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把品德教育渗透到每个活动环节里,并运用得当就可以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家园同步教育 

 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幼儿思想单纯,可塑性强,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幼儿留下很深的印象,特别是幼儿其人格思想的形成,家长的影响占着重要的一部分。

随着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的深入贯彻,现在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千方百计给他们灌输多方面的:

“高难度”知识,这种只重视智力教育,忽视品德教育,使幼儿从小形成自我.任性.刁蛮的性格,对孩子健全人格的培养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幼儿品德教育,必须家园同步进行,才有利于幼儿健康成长。

  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

“孩子可以说是父母的镜子”,确实,父母的言行举止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做家长不仅要对幼儿进行正面教育,而且一举一动都要堪称为幼儿表率。

有人说,坏孩子就诞生在父母的言行举止之中。

这句话说得非常有道理,父母的言行举止无时无刻不在对孩子产生着这样那样的影响,有的父母不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经常在孩子面前说一些混淆是非的话,如经常听到有的家长以肯定的口气当着孩子的面对人说:

“这孩子精得很,吃东西专爱挑大的.好的吃”。

或说“这家伙不知多鬼,不管要什么都想尽办法一定要到手。

”这些语言很容易误导孩子,因为孩子的认识是直接的,使孩子把这些话信以为真,给孩子带来负面的影响,使孩子形成自私、刁蛮的不良行为,造成不良后果。

做父母的必须注意自己的言行,给孩子一个明确的是非标准,否则,对幼儿的思想品德教育起到阻碍的作用。

因此,家长的待人接物,要做到与邻居和睦相处,尊老爱幼,关心他人,让孩子处处感受到爱、和谐的重要,如:

节假日做父母的可带孩子到朋友家做客,要有礼貌,不经别人同意,不能随便动别人的东西,和学会热情招待客人,让孩子感受与人接触和交往的愉悦。

这对孩子是一种品德教育的无形投资,让幼儿形成健全的人格,受益终身。

 

  平时,还可通过家园联系手册、家访、等形式,让老师和家长互相沟通,了解孩子在园和在家的情况,在教育上达成共识,做到家园同步进行教育,共同配合,把幼儿培养成一个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人才。

 

幼儿大班数学教育论文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现代教育观指出:

数学教学,应从孩子以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孩子亲身经历参与特定的教学活动,获得一些体验,并且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对此进行理解和应用。

因此,从事幼教工作多年的我,一直在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

在数学活动中,怎样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

怎样把数学教学融入到幼儿园各科教学活动中呢?

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一些感受,希望能给广大的幼教同仁们带来一些启发和帮助。

 

 一、教师必须要更新教学观念 

 二十一世纪,将是一个高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教师只有不断的在教学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才能适应新行式的发展和变化。

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是无止静的,只有活到老、学到老,才能不被时代所淘汰;只有不断创新和不断进取,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只有从传统的“以知识的传授为中心,过分强调了老师的作用”的教育圈子中跳出来,才能体现新的“以幼儿为主体,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的教育观,使幼儿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实现问题的实践活动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发展数学,进而喜欢数学。

如:

多翻阅报刊杂志、多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多到兄弟园参观学习、多利用网络信息和外地相互交流科研成果等等...... 

 二、教师必须要改进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育方法显然不能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只有通过发现式、启发式、讨论式等先进的教学方法,才能调动幼儿的主动性、自觉性。

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思维力,多采用启发、引导、积极参与等方法,指导幼儿勇敢大胆地探究问题。

培养幼儿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勇气和能力,应从幼儿园实际出发,根据数学教学中的不同内容、不同教学目标、幼儿的个性差异,选择一种或几种最优的教学方法,综合加以运用,灵活多变。

如:

教幼儿学习三者以上的测量或比较时,用笔测量瓶子和杯子的高度,从杯子比笔矮,瓶子比笔高,就能知道瓶子比杯子高等等。

 

 三、教师应为幼儿安排、布置适宜的学习环境 

 提供一个愉快、和谐、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幼儿通过实际的操作与体验来学习。

如:

教“果汁吧”活动中,课前在数学角里布置一个果汁店的情景,店里摆满了空果汁瓶数个、白开水和蜂蜜或橙汁、同样大小的纸杯10个、彩色笔等等。

老师当果汁店的老板。

选教室的另一角安排果汁吧,让幼儿轮流当老板和客人。

这样使幼儿在愉快、宽松的环境中学会了瓶子和杯子之间的容量关系,从而又使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和大家分享了开果汁吧的乐趣,使数学知识原本比较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了,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数学教学应以幼儿园各科教学相互整合  

《新纲要》指出:

幼儿园各科教学应相互融入一体,以幼儿为主体,教师既是活动的引导者,又是活动的合作者,教师要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激发幼儿学习的情趣。

因此,老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不能闭门造车,把数学教学渗透到幼儿园各科教学中去,使幼儿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既发展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又培养了幼儿的艺术兴趣,也陶冶了幼儿的情操。

如:

在“神奇的10元”教学中,老师首先和幼儿一起在美工区制作各式糖果,并标上价钱,然后,在教室的另一角布置成糖果店,最后,展示1、5、10元硬币,让幼儿分辨他们的不同并介绍之间的关系。

给每个幼儿10元,活动结束时,请幼儿说说买了什么糖果?

花了多少钱?

剩下多少钱?

帮幼儿把买糖果的货币组合记录在白板上。

 五、数学教学应以游戏为主 

 好奇心和相象力是幼儿主动学习的动力,为了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