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江苏小学科学学科教师基本功大赛试题汇总.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901657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304.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江苏小学科学学科教师基本功大赛试题汇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全国江苏小学科学学科教师基本功大赛试题汇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全国江苏小学科学学科教师基本功大赛试题汇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全国江苏小学科学学科教师基本功大赛试题汇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全国江苏小学科学学科教师基本功大赛试题汇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全国江苏小学科学学科教师基本功大赛试题汇总.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全国江苏小学科学学科教师基本功大赛试题汇总.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全国江苏小学科学学科教师基本功大赛试题汇总.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全国江苏小学科学学科教师基本功大赛试题汇总.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全国江苏小学科学学科教师基本功大赛试题汇总.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全国江苏小学科学学科教师基本功大赛试题汇总.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全国江苏小学科学学科教师基本功大赛试题汇总.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全国江苏小学科学学科教师基本功大赛试题汇总.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全国江苏小学科学学科教师基本功大赛试题汇总.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全国江苏小学科学学科教师基本功大赛试题汇总.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全国江苏小学科学学科教师基本功大赛试题汇总.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全国江苏小学科学学科教师基本功大赛试题汇总.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全国江苏小学科学学科教师基本功大赛试题汇总.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全国江苏小学科学学科教师基本功大赛试题汇总.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江苏小学科学学科教师基本功大赛试题汇总.doc

《全国江苏小学科学学科教师基本功大赛试题汇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江苏小学科学学科教师基本功大赛试题汇总.doc(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全国江苏小学科学学科教师基本功大赛试题汇总.doc

试题汇总

第一部分:

课程标准(12分)

一、填空。

1.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2.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它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

3.小学科学的三个分目标是:

(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

4.科学课程的教学评价要求:

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内容的(全面化);评价方法的(多样化);评价时机的(全程化)。

5.科学教育的课程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从空间上可分为(学校资源)、(家庭资源)和(社区资源)三类;从性质上包括(人)、(物)、(环境)三大资源。

6.科学课程重点在于通过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激发对科学的(兴趣),形成(科学的态度和科学探究)的能力。

7.科学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师需带领和指导学生做大量的(观察实验)、(动手操作)等活动。

8.科学课程中"物体与物质"部分经过对(物体)--(材料)--(物质)这三个层次的观察与探讨,了解物质的一些(基本性质)与(变化过程),使学生的认识逐渐由具体向抽象过渡。

9.小学科学的生命世界知识取向浅显,但不等于内容选择随意性零散化和琐碎化,它体现了(基础性)、(系统性)与(探究性)等特点。

10、小学科学教学除了讲授之外,还有多种活动:

(搜集信息)、(现场考察)、(自然状态下的观察)、(实验)、(专题研究)、(情境模拟)、(科学小制作)、(讨论辩论)、(种植饲养)、(科学游戏)等。

(留五个空,任意填。

11、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 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 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12、使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过程),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 一 )、填空。

(16分,每空0.5分)

1、教育的根本目的是____教书育人___。

本次课程改革的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_(教育方针)_,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_(体系)、(结构)、(内容),(素质教育),构建符合_(教育方针)__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课程改革的六项具体目标分别是:

课程功能、_(体系)、(结构)、(内容),(素质教育)。

2、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是转变学生的_(学习方式)_。

学习方式不仅包括相对的学习方法,而且涉及学习__(习惯)_、学习_(意识)、学习__(态度)、学习_品质)等心理因素和心灵力量。

所以,转变学习方式实质上是教育__价值)__观、_(人才)__观和培养模式的变革。

3、研究性学习是指教师不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__、_(探究问题)、(获得结论)_的过程。

4、新课程中教师角色的转变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_____(促进)_____者;是新型教学关系中的学习者和(研究)__者,也是新课程的(开发)者和_(建设)_者。

5、新课程强调建立促进学生___(全面发展)_____、教师____(不断提高)_ 和课程(不断发展)__的评价体系,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更关注个体的_(进步)_________和多方面的发展潜能。

6、新课程倡导的学生观是:

学生是___(发展)_______的人,学生是_____(独立)_____的人,学生是具有_____(独立意义)_____的人。

二、简答题:

(6分)

一:

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答:

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是:

1、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

2、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

3、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4、科学课程的内容要满足社会和学生双方面的需要。

5、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

6、科学课程的评价应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二:

新课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将发生哪些变化?

    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2、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1、科学探究式教学有什么特征?

答:

(1)学习者围绕科学性问题展开探究活动。

(2)学习者获取可以帮助他们解释和评价科学性问题的论据。

(3)学习者要根据事实证据形成解释,对科学性问题做出回答。

(4)学习者通过比较其他可能的解释,特别是那些体现科学性理解的解释,来评价他们自己的解释。

(5)学习者要交流和论证他们所提出的解释。

2、简述科学素养的四大要素。

答:

科学素养的四大要素是:

一、科学兴趣(求知本能),即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以及由此生发的亲近科学、体验科学、热爱科学的情感;二、科学方法(探究核心),即了解或把握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和程序,知道如何运用科学技术知识去尝试解决手头身边的问题;三、科学知识(概念核心),指对自然事物、自然现象和科学技术知识的理解;四、科学精神(理念行为),即对科学技术具有正确的价值判断,形成负责的学习态度,既勇于探究新知又能够实事求是,既敢于质疑、独立思考又乐于互助合作。

3、简述科学探究的实现途径。

答:

科学探究的实现宜通过三条途径:

①贯穿与教学、学习的全过程,不仅使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教师讲授中也要引发、引导学生的探索活动。

把科学探究渗透在整个科学课教学的全过程。

②把科学探究作为教学的一个内容。

③在各个主题中有活动建议,渗透和体现探究。

4、在科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

答:

教学中的引导,主要是指教师要创设各种条件、运用各种方法让学生去经历提问、发现、验证、分析解释、交流等探究过程。

如:

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多媒体、演示实验引导;通过提问引导;通过有效的结构材料引导;通过一起写下来归类、分析引导;试图解释引导;展示资料引导;鼓励提问引导;鼓励验证引导;赞赏特别办法引导等等。

(答题的教师可根据自己的经验与体会,灵活回答这个问题。

三、案例分析

1、对于下述课堂上的师生对话,你有何感想?

小学科学课上,老师在介绍木星时,按照教材指出它有13颗卫星。

突然,有个学生否定了老师的说法:

“不,老师,应该是15颗。

”另一位学生马上补充:

“不,是16颗。

”老师亲切地问第一位学生,“你怎么知道是15颗”,学生答“我在一本科普读物上看到的。

”老师接着又问另一位学生,他回答,“最近一期杂志上说是16颗。

”这位老师听了,高兴地对同学们说,“你们真了不起!

课本上有些知识范围确实陈旧过时了,老师好落后了。

木星的卫星究竟有多少颗,课后我们再研究、核实,好吗?

(说明:

答题的老师们可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学得的理念及独特的感受,发表自己的感想。

以下提供的答题思路仅供参考。

答题思路:

1.对这位老师的教学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可加以肯定:

A、体现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不唯教材”的新理念,让学生知道知识的更新。

B、能尊重学生,老师能放下架子与学生平等互学,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角色的转换。

C、能对学生进行肯定与鼓励,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2.对这一教学片断还可提出以下建议:

A、可借此机会对学生进行科学发展观教学;

B、可借此机会鼓励学生创新,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2、在《沉与浮》一课教学时,老师发现有些学生是先放盐,后加水,再放土豆;而另一些同学先放水,后放土豆,再加盐;都使土豆浮起来了,你如何看待学生这一实验步骤?

为什么学生需要规范的实验程序?

答:

《沉与浮》一课“土豆沉浮”的实验程序,先放水与先放盐对实验的影响不大,因为不管水与盐哪样物体先放,对溶解的盐水来说,它的密度都不会发生改变(最好先放适量的水,再根据需要多次放盐进行搅拌)。

但对放土豆的先后时间就有一定的讲究,如果土豆提前放入水中,在调制(搅拌)盐水的过程中,时间一长,土豆有可能会被盐水浸润,由于盐水的高渗透作用,土豆内的水分可能会被盐水析出来,以至于改变土豆的密度,这样就会影响实验数据的可靠性。

科学需要客观精神,为保证获得的事实对证明一个问题的有效性,观察与实验必须要规范。

在观察与实验所遵循的规则中,一个重要的规则就是要控制变量,如果应控制的变量未得到有效控制,那么实验的有效性就会受到影响。

在《沉与浮》一课这一实验中,土豆的密度应该保持不变,是需要控制的变量,因此要避免任何影响改变土豆密度的因素。

二、专业知识部分(80分)

( 一 )、填空(20分,每空1分)

1、科学素养的四个核心因素是科学兴趣、_科学精神、科学概念 、科学方法。

2、凸透镜有放大、_成像、聚光_的作用。

3、我国“神州”五号载人飞船首次发射成功,首位航天员是 杨利伟 。

4、植物的叶一般可以分为_叶片、叶柄、叶脉三部分。

6、人类生长发育和其他一切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营养全部来自食物,食物中主要含有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矿物质_五种营养成分。

7、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我国科学家是____袁隆平______。

8、_沉淀 过滤 消毒_是三种常用的净化水的方法。

9、热空气受热上升,冷空气流过来补充,就形成了____风______。

1、 空气的组成一般说来是比较固定的。

按体积计算,空气里约含氮气百分之( 79 ),氧气占百分之( 21 )。

2、 人体共有(神经  )、( 循环 )、( 运动 )、( 泌尿 )、呼吸、消化、内分泌、生殖等八大系统。

3、脑由(大脑  )、( 小脑 )、间脑和( 脑干 )组成。

其中( 小脑 )的主要功能是保持身体平衡、协调肌肉的运动。

4、人类的传染病种类很多,常见的传染病按传播途径可以分为四大类:

呼吸道传染病、(消化道)传染病、(血液 )传染病和(体表 )传染病。

5、按顺序写出农历上半年的12个节气:

立春、( 雨水 )、惊蛰、 (春分  )、清明、( 谷雨 );立夏 、(小满  )、芒种、( 夏至 )、小暑、( 大暑 )。

6、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从内到外依次为:

水星、( 金星 )、( 地球 )、火星、( 木星 )、土星、天王星、( 海王星 )。

7、地球公转的周期(恒星年)约等于365日( 6 )时9分10秒。

8、地球是倾斜的,赤道平面与公转轨道平面夹角为(23°26′ )。

9、池塘中的植物中,茎叶大部分挺伸在水面以上的植物称为(挺水型水生  )植物,叶片漂浮在水面的植物称为(浮叶型水生 )植物,整个植株完全沉在水中的植物称为(沉水型水生 )植物。

10、人的一生分为胚胎期、幼儿期、少年期、青春期、成年期和衰老期几个阶段,人类快速生长的阶段有两个,分别是(幼儿期)和(青春期)。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水变成水蒸气属于水的(汽化)现象。

3、一颗完整的植物包括(根)、( 茎)、(叶 )、(花)、(果实)和( 种子)六大器官。

4、(脑)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总指挥部。

5、糖溶于水属于(物理)变化,铁生锈属于(化学)变化。

 

6、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

7、物体的冷热程度叫( 温度  )。

要精确测量物体的温度,需要使用( 温度计)。

它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1、“无心插柳柳成荫”,插柳就是用茎进行繁殖的一个最好的例子;甘薯是用根繁殖后代的。

2、世界上最大的动物是蓝鲸,最小的鸟是蜂鸟。

3、浸润液体在细管里升高的现象和不浸润液体在细管里降低的现象,叫做毛细现象。

4、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通常用摄氏度表示。

5、磁悬浮列车是利用相同磁极互相排斥产生的磁力从而悬浮起来的。

6、矿物中硬度最大的是金刚石,硬度最小的是石墨。

7、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气体交换,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

8、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它的单位是分贝。

9、蚕豆的种子由种皮和胚构成。

胚包括胚根、胚芽和子叶。

10、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地壳内,火山活动与地壳和地幔的运动有关。

11、科学家在研究某一个因素是否对物体产生作用时,往往采用控制其他因素不变

的方法。

12、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13、春分时,太阳的直射点在赤道上。

14、北京处在东八区,纽约处在西五区,当北京是20点时,纽约应该是7点。

15、煤、石油、天然气所具有的能量最终都来自太阳。

16、2007年修订后的教科版科学教材在教学目标上,尤其突出科学概念

与科学探究双螺旋协调发展,建立两者之间的联系。

17、中国历史上首位飞上太空的人是杨利伟。

18、将一物体全部浸没在水中时,它所受浮力为100牛顿,当它有1/5体积露出水面时,它受到的浮力为80牛顿。

当它全部浸在酒精中时,其所受的浮力为80牛顿。

(酒精的密度为800千克/立方米)

1、小学儿童的心理特征主要表现是(.幼稚的)、(天真烂漫的)、(好动的)、( 好奇的)、( 喜欢模仿的)、(喜欢成功的 )。

2、布鲁纳认为学习包括(获得)、(转换 )和(评价)三个过程。

3、教育心理学最常用的研究方法是(自然实验法)。

4、 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

五、填图、画图题(13分)

1、将下列名称填写到相应的心脏部位。

主动脉肺动脉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

六、实验题(13分)。

1、如下图用一支蜡烛作太阳,用一只小地球仪从西向东绕蜡烛运转。

当转到位置②时,阳光直射在赤道上;当转到位置③时,北半球阳光斜射,是冬季;南半球阳光直射,是夏季。

2、取一个橡皮塞,中间插上一根尖嘴的细玻璃管,在一只烧瓶中加入一些水,塞上这个橡皮塞,并让细玻璃管的下端浸入烧瓶的水里。

把烧瓶放到盛有热水的水槽中,奇妙的“喷泉”就产生了。

(1)请你用科学知识解释为什么烧瓶放在热水的水槽中,

细玻璃管的尖嘴端会喷出水柱来。

密闭烧瓶中的空气受热膨胀,压力大于瓶外空气,从而

把瓶内水通过细玻璃管压出瓶外形成“喷泉”。

(2)要使这个“喷泉”喷出的水柱更高些,你有什么办法吗?

l玻璃管可更细一些。

l水槽中的水温可更高一些。

四、连线题(4分)

二、判断题(5分)

1、生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

( √ )

2、导体和绝缘体不是绝对的。

( √ )

3、描述物体的运动需要位置、方向和快慢。

( √ )

4、热在真空中不能传递。

( × )

5、太阳系的八大行星根据其距太阳的距离由近到远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木星、火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 × )

二.是非题(10分,对的打√”,错的打“×”)

1、数百万年来,我们生活的陆地一直在缓慢地漂移着(A)

2、裸子植物既不是单子叶植物,也不是双子叶植物(A)

3、GPRS是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简称。

(A)

4、昆虫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中种类及数量最多的一群(A)

5、2009年7月22日上午8时左右,我国长江流域出现了百年罕见的日全食。

当地球绕

着太阳转,月球、地球、太阳,三个天体连成一线时,地球就遮住了太阳光,于是就形成

了日全食。

(B)

6、最近发射的嫦娥二号卫星是一颗人造地球卫星(B)

7、熊猫实际上叫猫熊更准确(A)

8、植物的营养繁殖可以用根和茎,但不能用叶(B)

9、演绎法是与归纳法相反的思维方式,即从一般到具体。

(A)

10、科学的真理性总是相对的(A)

(×)1、气象学家把风速分为12个等级。

(×)2、赛车速度很快是因为赛车轮胎和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很小。

(×)3、两张纸的抵抗弯曲能力一定比一张纸要强。

(√)4、现在的水稻是古代的稗草经人类长期培育而来的。

(√)5、蚕从蚁蚕到吐丝结茧共蜕皮4次。

(×)6、磁铁隔着任何物体都能吸铁。

(√)7、在研究植物根的作用实验中,在试管中水面上滴些植物油的作用是为了防止水被蒸发到空气中。

(×)8、水烧开时冒出的白汽就是水蒸气。

(√)9、完全花一定是两性花,单性花一定是不完全花。

(×)10、油菜的种子又小又轻,它是依靠风力传播的。

(√)11、蚕豆的子叶在种子发芽过程中起到了提供养料的作用。

(√)12、我们可以用指甲、铜钥匙、小钢刀刻划的方法判断矿物的软硬。

(×)13、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的轻重、大小有关。

(√)14、在水中浮的物体可能在油中沉。

(√)15、当南半球处于夏季时,北半球正处于冬季。

(×)16、米饭的味道是有点甜的。

(√)17、人进入了月球影子的区域就能看到日食现象。

(×)18、使用天平时要把被测物体放在右盘,砝码放在左盘。

(√)19、质量不相等的0℃的水和0℃的冰,它们的冷热程度是相同的。

(×)20、在电路中“220V40W”的灯泡一定比“220V15W”的灯泡亮。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45小题,每小题1分。

除了特别说明可以多选,每小题只有一个

正确答案。

1、常温下,下列哪种物质能导电?

(C)

A.橡皮B.陶瓷C.铅笔芯

2、某同学使用计算器求30个数据的平均数时,错将其中一个数据105输入为15,

那么由此求出的平均数与实际平均数的差是(B)

A.3.5B.一3

C.3D.一0.5

3、2010年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是罗伯特.爱德华兹,他被称作(A)

A.试管婴儿之父B.克隆之父C.多莉之父D.干细胞研究之父

4.下列有关物质变化的叙述哪一个错误的(D)

A.气体变成液体的现象称为凝结B.二氧化碳吸热后直接由固体变成气体的现象

称为升华C.物体由液体变成固体时会放出热量D.液体加热到沸点时内部出现气

泡,且呈现激烈运动状态的现象称为熔化

5、厄尔尼诺属于什么现象(D)

A.物理现象B.社会现象C.天文现象D.天气现象

6·香港中文大学高锟教授获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的主要科学成就是在哪方面

(B)。

A.纳米材料B.光纤材料C.反物质D.超导

7.下面科学用词中,哪个是错的(D)

A.声呐B.摄氏C.克隆D.幅射

8.如图所示是大熊星座的图,A、B、C、D、E、F、G、H各星中哪颗是北极星(G)

A.AB.BC.CD.DE.EF.FG.GH.H

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A.试题的难度值越大,表明试题越简单

B.试题的区分度越大,表明试题越具有鉴别力

C.测验信度,是指测验测到它打算要测的东西的程度

D.信度系数如果偏低,就说明测量过程中误差控制的不好

10.在果园里过去和现在都会出现虫害。

过去农民用人式捉虫,费时费力。

现在使用农药,

很快就解决了虫害问题,既省时又省力。

但也带来一些新问题。

你认为下面哪些说法是正

确的?

(可多选)(ABC)

A.连年使用农药会危害果树生长B.农药残留在水果中危害健康

C.虫子会产生耐药性,使农药效力下降D.使用农药没有任何好处

E.不知道

11.连云港有我国著名的田湾核电站,你认为下列关于核能技术的看法哪些是正确的?

(可多选)(ABC)

A.核能能用来制作原子弹,也可以用于核电站,关键看人们如何使用它

B.核能即便是用于和平事业上也存在一定危险,如核泄漏会严重危害安全

C.核能发电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应当大力发展

D.核能的危险性太大,应该禁止

E.不知道

12.某企业有职工150人,其中高级职称15人,中级职称45火,一般职员90人,现抽取30人进行分层抽样,则各职称人数分别为(B)

A.5,10,15B.3,9,18C.3,10,17D.5,9,16

13.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

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

上海世博会中国地区馆的外墙采用篆书来装饰,也

传递着二十四节气的人文地理信息。

距今天(11月9日)最近的一个节气是(B)

A.秋风B.寒露C.霜降D.立冬

14.以下不是用作物理学单位的科学家名字是(B)

A.安培B.居里C.瓦特D.欧姆E.牛顿

15、英语InternetofThings代表(C)

A.因特网B.万维网C.物联网D.信息网

16、.教育发展中形成了不同的理论派别,其中美国教育家杜威倡导的是(A)

A.实用主义教育学B.实验教育学C.文化教育学D.批判教育学

17.提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是(D)

A.皮亚杰B.布鲁纳C.马卡连柯D.巴班斯基

18.在教学中,侧重于对过程管理的评价是(D)

A.形成性评价B.终结性评价c.诊断性评价D.相对性评价

19.哪本著作的诞生被看作是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的标志(D)

A.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B.洛克的《教育漫话》C.卢梭的《爱弥尔》D.赫

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20.1956年出版的《教育目标分类学》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

领域三个主要部分的是美国教育家(A)

A.布卢姆B.布鲁纳C.根舍因D.斯金纳

21.倡导发现教学法的是美国教育家(D)

A.斯金纳B.杜威C.加涅D.布鲁纳

22.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能够科学评价学生综合素质的、最典型的质性评价方法是(D)

A.纸笔测试B.行为观察C.情景测验D.档案袋评价

23.新课程提倡的三维教学目标是指(D)

A.知识、技能和方法B.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C.知识、技能和情感D.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4.根据课程资源的功能特点,可以将课程资源分为(B)

A.素材性资源与条件性资源B.校内课程资源与棱外课程资源

C.显形课程资源与隐形课程资源D.自然课程资源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