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的模式及应用方法的研究》课题中期评估报告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909618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的模式及应用方法的研究》课题中期评估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的模式及应用方法的研究》课题中期评估报告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的模式及应用方法的研究》课题中期评估报告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的模式及应用方法的研究》课题中期评估报告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的模式及应用方法的研究》课题中期评估报告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的模式及应用方法的研究》课题中期评估报告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的模式及应用方法的研究》课题中期评估报告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的模式及应用方法的研究》课题中期评估报告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的模式及应用方法的研究》课题中期评估报告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的模式及应用方法的研究》课题中期评估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的模式及应用方法的研究》课题中期评估报告Word下载.docx

《《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的模式及应用方法的研究》课题中期评估报告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的模式及应用方法的研究》课题中期评估报告Word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的模式及应用方法的研究》课题中期评估报告Word下载.docx

各学科将已建立的信息技术与本学科有效整合的集体备课模式应用于备课组的教研活动,有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1、探索教学模式策略:

每个学科均以课堂教学实践研究为龙头,通过研究不断摸索信息技术与本学科的有效整合点,探索课堂教学中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途径和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总结

有效教学模式;

另外,每个学科还须积极摸索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资源发挥集体备课的优势,极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2、开展特色实践研究:

不同学科还可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开展具有本学科特点的特色研究,如信息组可以将信息技术与创新实践相结合开展学生电脑绘画、编程以及机器人竞赛方面的研究,体育组也可以将信息技术与创新实践相结合开展学生“三模”方面的探索,物理、生物、数学、化学等组可以将信息技术与创新实践相结合开展学生科技创新方面的研究,美术组可以开展科幻画方面的研究,音乐组可以开展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音乐素养方面的研究,语文组可以开展利用网络资源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方面的

研究等。

(三)、本课题的研究价值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我校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提高我校教师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效整合的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大面积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

二、课题研究基础条件的创设为了全面提升我校的教学质量,为教师们的研究提供平台,我校在原有的“一星”(地面卫星接收系统),“一台”(学校春晖电视台),“五网”(计算机校园网、闭路电视教育教学网、电视监控网、学校通讯网、校园广播网),“六系统”(多媒体电子备课系统、多媒体电子报告厅、多媒体电子阅览系统、多媒体电子网络教室、办公自动化系统、校园网中心控制系统)的基础上,由原先的一个校址,到今年扩展为三校一体。

增加了三个大型多媒体教室;

增添了两个生物实验室、两个物理实验室和一个化学实验室;

新增加了两个图书阅览室。

学校于2007年在原有15万册图书的基础上,增购了两万册理论书籍。

三校联网,基本实现了制度网络化、资源管理共享化、教育教学信息化,这些均为我们做好课题研究提供了

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的保障。

另外,我校还建立了完善的课题研究的导向机制、激

励机制和保障机制,不断强化科研成就在教师考核、评优、晋级中的权重,为课题

研究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极大调动了广大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激发了教师的研究热情,为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资源。

三、研究过程

本课题计划研究时间为三年,即2006年11月至2009年12月。

研究分三个阶段进行,截至2008年11月,已按计划完成了前两个阶段的任务。

(一)研究方法本课题属于应用性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遵循理论先行、科研领路、注重实践的思想,侧重于以提高教师教学技能,改善教师的课堂教学为主,走“实践——研究

——行动——思考——发展”的行动研究技术路线。

通过采用理论学习、教学实践、专题研讨、案例分析和专家咨询等方法,选择多角度、多层次、多学科进行研究,确保课题研究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并努力有所创新。

重点是最大限度的让现代教育技术走进课堂,真正用到教学第一线,真正使信息技术在提高教育质量上发挥作用。

(二)研究工作的开展

1、开展“三百工程”,提高师生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多媒体教学系统能为我们提供理想的教学环境,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主体的作用,教学信息的多媒体化有利于为学生创设多样化的情境,教学信息传输网络化可创设个别化学习和协作式学习环境,有利于培养合作精神,并促进高级认知能力的发展。

为了提高信息技术的作用,我校对课题组老师进行了多次全员培训,每学期期末都对所有学生进行考核,每学期要求课题组老师每人至少上一节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的模式研讨课,实现了“三百工程”,即课题组教师100%会使用多媒体,全校学生100%掌握简单的计算机操作,有的还是计算机高手,课题组教师100%每学期上信息技术研讨课。

通过“三百工程”,我校最大限度地发挥了现有资源的作用,电子备课室成了老师们集中的地方,多媒体网络教室常常是老师和学生们排队等候的教室。

2、开展“六项特色活动”,培养教师的研究能力

(1)每周两节的教研组活动,探索信息技术下有效的集体备课模式

我校教师人数多,教研活动整齐划一难以管理,效率低下。

于是我们独辟蹊径,将各教研组实行从周一到周五分天、分时间段教研,领导蹲点制度。

要求每次集中研讨不少于两节课,有中心发言人,具体内容如下:

统一教学进度,解决常规教学中的疑难问题;

集体备下周的课,要求到下周一早晨第一节课必须将下周的指导练习稿统一发到备课组每位教师的手中,指导练习稿包括教师上课必须对学生指导的重点内容,和学生的课堂和课后练习,指导练习稿有编制者和审核者,均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指导练习稿的有效性;

安排备课组内教师上课题研讨课,上课一律要求以信息技术为载体,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课后还要进行组内评议。

这些看似平凡的每周研讨“小中见大”,大大提高了课题组教师的研究水平,同时也促进了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2)每月一次的校内集体交流活动,总结整合过程中的经验除每周的教研组集中学习研讨外,我校几乎每月都要开展一次全体教师的集体培训活动,请不同学科在整合中取得一定成绩的老师做交流,如我们先后请本校课题研究骨干教师袁方正副校长、陈文志副校长、王昌华副校长、王华、光善慧、施凤华、孙敦荣、许静、袁慧丽、马俊、陆凤庆、刘晖、郭亚峰、朱瑞丰、朱仁举、康海平等就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各个方面和全体老师做了交流,每月总结,不断提高,全体教师在交流中进步,年轻教师在交流中成长,我校的课堂教学模式和集体备课模式也在交流中逐渐得以完善。

(3)每学期多次的校际交流活动,开阔教师的整合研究视野

学校经常把课题组成员派出去,通过与不同国家、不同学校、不同层次的教师交流研讨,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如我校与韩国大山中学每年都要开展一次教师之间的友好交流,通过这些交流,我们将国外的优秀教育教学经验带回来,结合我校实际,进行改革创新;

东北师大还组织我们与上海、长春、连云港、吉林等14所名校形成课题研究协作体。

2006年11月、2007年11月和2008年9月我们三次开展比赛交流,我校有8位教师获一等奖,三位教师获二等奖,一位教师获三等奖;

今年9月和11月我校先后两次派教师到江苏洋思和东庐学习(共三十多人),花费近五万元,学习他校的集体备课的先进经验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结合我校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自主创新,目前,以各备课组正在试行讲学合一的集体备课模式,下学期将在全校展开。

我校还在本省、市范围内与一些薄弱学校“结对子”,开展帮扶活动,如:

对肥西高刘中学、合肥市十一中学、41中的支教,特别是铜陵市第十二中学,他们先后两次邀请我校课题组老师到该校对老师进行新课程理念和课题研究的全员培训,另外很多学校还到我校进行参观学习,请我校老师做经验介绍,如裕溪路学校每年都要组织全体教师到我

校听课、学习。

55中2007年10月到我校交流;

32中、颖上县等多所中学分别于2007和2008年到我校参观学习。

这些校际交流,不仅增进了学校间的友谊,也锻炼了我校老师的研究能力和水平,使教师在横向、纵向上都对自己的教学水平有了一个较好的衡量和比较,从而采取有效措施去提高自己,深化课题研究。

(4)“请专家走进校园”的培训活动,提升教师的整合水平

学校经常把各高校教授、名师请进学校,如我们先后请东北师大教授、华东师大教授、安徽大学教授等来我校对教师进行“如何开展教学研究”、“如何进行课题研究”等讲座;

请省科协专家对教师进行“如何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讲座,请网络专家进行“如何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讲座,聆听全国科技

创新专家周又红老师的呼唤与启发,请区教研室的王兴桥主任、行知学校的袁乃玉副校长等给老师做了精彩的报告。

专家们的培训,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拓广了教师的认知领域,启发了教师的智慧和创造性,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应用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5)开展月月展示课活动,探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有效模式

我校每月都要开展一次为期一周的大型展示课活动,一般安排20至40位教师

上课,要求必须在多媒体网络教室进行,必须自制多媒体课件,三校展开,每次活动多媒体教室座无虚席,前来观摩的不仅有我校的教师,还有来自全区兄弟学校的教师,每节课后,同组教师必须进行研讨,这一活动已成为我校的一项特色教研,它为年轻教师提供了大量的学习、展示和研讨交流的机会。

如今年4月份,我们开展了28位初三教师的复习研讨课活动,5月份又开展了35位教师的期中展示课活动,9月份开展了32位新进教师展示课活动,10月份开展了26位星级教师展示课活动,11月份开展了35位骨干教师展示课活动,12月份开展了29位年轻教师的师徒结对展示课活动。

这些活动蕴育着无限生机,因为它们的蓬勃开展,使38中的课堂展现出无穷的魅力,使38中的有效教学模式日趋成熟,使38中的教师群体在向更高的高度迈进。

(6)开展每周一篇“教学反思”活动,反思整合中的得与失学校要求每位教师每周至少写一篇“教学反思”,反思本周教师在教学方面的不足或感悟,反思本周教师在教学研究方面的感想,以催化教师的内化发展,每月每组还需推选出优秀的教学反思,以电子稿的形式发至科研处的邮箱,由科研处上传学校网站,供大家学习。

3、开展“三类创新”活动,紧抓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中的特色实践研究

(1)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整合,开展多项机器人操作项目。

我校信息、美术、生物、物理等组为了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落于实处,于2006年11月积极创办了机器人活动室,组建机器人学生团队,从2006年至今每年从11月开始训练至第二年7月全国比赛结束,甚至休息周末的时间进行研究,从开始的FLL项目,又增加了足球和Vex项目,总之研究团队在扩大,研究领域在增加,研究目标也是一年高比一年。

(2)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整合,全面开展科技创新工作。

2007年9月学校总课题组从各子课题组中精选部分优秀成员,组编为一个科技创新团队,成立了科技创新活动室,由有一定经验的、年富力强的老师担任科技创新组长,下设小发明组、科技论文组、科幻画组、电脑绘画组、航模组等,并在三个年级中分别成立科技创新兴趣小组,教师和学生之间除集体交流指导外,还不失时机地利用校园网络进行交流,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3)信息技术与信息学科整合,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

信息组每年从9月份刚开学开始,便利用午休时间组建七、八、九三个年级的编程小组,集中进行培训,课题组成员每周进行一次研讨,如何快速高效地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如何将我校的编程提升到更高的水平,他们还积极上网查资料,利用网络向专家们远程请教,相信不久的将来,我校学生的编程水平会越来越高的。

四、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1、2007年11月我校被评为合肥市信息技术特色学校由于我校的硬件、软件设施比较完善,2007年在学校全体老师的努力下,我校被评为合肥市信息技术特色学校,这一成果的取得与我们的《利用校园网络及其资源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研究用方法研究》这一课题有间接的关系。

2、“探究—发现—总结—提高”的课堂教学模式和“讲练统一”的集体备课模式已初步形成

任何一种教学形式或教学手段,最根本的落脚点是:

看它能否提高教学效率,能否增强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从视觉、听觉等多方面营造课堂教学氛围,用声音、画面及主动画、音乐等多种形式向学生播送信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信息化教学也为个别化教育创设了美好的前景,最大限度地开发了学生的潜能。

经过两个阶段的研究,近两年的实践探索,我校各子课题组利用现有资源,积极地将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进行整合,基本上探索出了比较有效的“探究—发现—总结—提高”的八字教学模式和“讲练统一”的四字集体备课模式,各学科教学均取得了大面积的丰收,有效的整合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参加各学科、各类比赛,成绩斐然。

两年里学校中考成绩由全市2006年排名第31名上升至2007年全市第18名,2008年全市第13名,课题组指导的学生共获国家级奖28项、省级83项、市级85项、区级129项,统计如下:

时间国家级获奖省级获奖市级获奖区级获奖中考名次2007年84054

57182008年2043317212在众多项学生成绩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校机器人和科技创新成绩:

(1)机器人大赛全国金、银奖

从课题开题至今,课题组的学生机器人比赛于2007年5月和2008年5月多人

次获安徽省一、二、三等奖;

2007年7月FLL项目比赛获全国一等奖;

2008年7月获全国二等奖。

(2)科技创新屡创佳绩

2006年9月数学组指导的九年级学生胡昊容同学的《中学生睡眠问题的调查》获市长奖;

2007年我校获瑶海区科技创新集体一等奖,一位同学获安徽省二等奖,两位同学获合肥市二等奖;

2008年政治组指导的学生胡志强发明的智能校徽获合肥市一等奖,数学和信息组共同指导的学生发明的“可反复使用的新型草稿纸”获合肥市一等奖、安

徽省二等奖,并在中央七套报导;

数学和语文组指导的学生彭思佳撰写的论文《城市中学生课外阅读时间调查》获合肥市二等奖;

数学与政治组指导的学生刘毅彬的论文《中学生抄袭作业现象调查》获合肥市三等奖。

同时,课题组有五位教师获市优秀科技辅导员称号。

机器人和科技创新作为我校《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的应用方法研究》课题特色实践研究的两大亮点,已逐渐成为我校的特色教研,在合肥市教育的蓝天绽放出一朵朵五彩斑斓的礼花

3、教育观念发生了悄然变化,教师队伍得到了锻炼

教育现代化首先是教育观念现化化,通过两年的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教师队伍的教育观念发生了悄然的转变,教学技能、教学设计、课件制作有了质的飞跃。

通过本课题实验培养了一大批具有现代教学思想,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优秀教师。

2007年秋学期,我校29位教师参加瑶海区教学能手比赛,26位教师获“区教学能手”称号;

2008年3月在合肥市举行的教坛新星比赛中,我校有5位教师获一等奖,三位教师获二等奖,一位教师获三等奖,获奖人数居合肥市中学第一名;

今年5月语文课组王华老师和数学课题组刘允达老师均获安徽省教坛新星称号,两年里课题组教师撰写的论文和参加的各类比赛共获国家级奖34项、省级68项、市级81项、区级61项,统计如下:

时间国家级获奖省级获奖市级获奖区级获奖

2007年20303629

2008年14384532

另外,两年里我们又出版了教师信息技术论文集和学生优秀作文集,建立了教师多媒体网络课件资源库和教师随笔库。

五、反思与问题讨论

1、课堂教学中要抓住“三期”进行整合

(1)创设情境兴奋期:

上课伊始,学生多处于兴奋、期待、紧张的状态,抓住这一时期学生的心理特征,利用信息技术多角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度,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难点、节骨眼”教学中经常遇到许多比较抽象的问题,这些问题学生比较难以理解,教师光靠语言和粉笔难以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这时可利用信息技术将抽象问题形象化,化难为易,突破知识难点。

如数学学科中学习函数的性质时,学生很难理解“y随x

增大而增大,y随x增大而减小”这两句话的真正含义,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巧妙地解决这一难点。

(3)结束前的强化期一堂课快结束时,学生多半处于疲惫和放松的时期,教师这时可利用信息技术增加学生的兴奋点,让学生对一节课进行完整的梳理,提高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

2、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四要素”

(1)整合要“实”:

教育技术不是做给人家看的,不是表面上热热闹闹,看起来很“现代”,而是确确实实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学习负担,使原来学生觉得难懂的内容变得相对容易,使学生学得更扎实、灵活和主动。

(2)整合要“适”: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要恰到好处,符合实际,比如一位教师做胎儿在母体中成长过程的课件,“不小心”给胎儿穿了件衣服,让人觉得这样的整合不符合客观规律,违背科学。

(3)整合要“新”:

信息技术运用于课堂不能只起到小黑板或幻灯片的作用,要将教师的教学设计巧妙地、恰到好处地表现出来,在吸引学生视觉的同时,启发学生的思维。

(4)整合要“趣”:

初中生的心理特点还比较儿童化,新颖有趣的整合更能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

六、存在的问题

1、缺乏专家即时引领教师的研究需要即时总结、反思,但在研究过程中由于缺乏专家即时引领,所以许多研究难以提升到理论高度,容易走弯路。

2、教师的计算机应用水平还很不够由于课题组成员存在年龄的差异,部分教师计算机应用水平不够,影响课题的开展。

3、教学设备不够完善影响研究虽然学校硬件设施很齐全,但是并不能做到每个教室都装多媒体和疏通网络,所以有些研究还有些滞后,经常性的教学工作还难以推广。

七、下一阶段的研究计划

1、加强培训学习加强“请进来,走出去”的广度,加大课题培训的力度。

2、加大硬件投入学校准备将课题组教师每人配备一台笔记本电脑,从七年级新海分校开始每个教室装上多媒体,并联网。

3、做好总结提升课题组计划请专家到校坐阵观摩我们的课堂教学,并对我们的教学模式进行理论指导,总结提升,以七年级新海分校为抓手向三校拓展,真正实现让课题带动教学,让课题促进全校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利用校园网络及其资源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研究用方法研究》《

课题终评估报告

合肥市第三十八中学信息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