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一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第1单元《植物》教案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919074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2.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一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第1单元《植物》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最新一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第1单元《植物》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最新一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第1单元《植物》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最新一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第1单元《植物》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最新一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第1单元《植物》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最新一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第1单元《植物》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最新一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第1单元《植物》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最新一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第1单元《植物》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最新一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第1单元《植物》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最新一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第1单元《植物》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最新一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第1单元《植物》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最新一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第1单元《植物》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最新一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第1单元《植物》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最新一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第1单元《植物》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一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第1单元《植物》教案教学设计.docx

《最新一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第1单元《植物》教案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一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第1单元《植物》教案教学设计.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一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第1单元《植物》教案教学设计.docx

最新一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第1单元《植物》教案教学设计

一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

第1单元《植物》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1.我们知道的植物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观察植物,使学生初步具有研究植物的兴趣。

过程与方法:

学生在观察活动中认识自然界里的植物是多种多样

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搜集资料能力。

教材分析引导学生进行观察,鼓励学生亲近自然,关注自然。

学情分析学生对周围植物比较熟悉,上课兴趣浓厚。

教学重点学生通过搜集、整理、交流资料,认识自然界里的植物是多种多样的。

教学难点怎样观察、描述植物。

学法指导搜集整理法、交流法、观察法。

一、引入新课,认识书上图中的植物。

1、我们已经知道自然界中生长着许多植物。

人类已经发现的植物约有30多万种。

2、说说我们知道的植物。

3、找找课本大图中哪些是植物?

4、塑料花是植物吗?

   

学生小组活动、讨论

(全班、小组)交流

 

 

课 题 2、观察一棵植物     使用日期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观察了解植物是由根、茎、叶等构成的。

过程与方法:

通过植物构造的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交流等科学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观察活动,激发学生研究植物的兴趣,保护自然界中植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学生通过搜集、整理、交流资料,认识自然界里的植物是多种多样的。

教学难点怎样观察、描述植物构成。

媒体准备多媒体课件、一些植物图片、绿植等。

教    学    过    程

教学具体内容及师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      你家里栽培了哪些植物

1、让学生说一说

二、了解植物的构成。

1、聚焦:

我们来观察一颗植物,怎样观察?

2、探索:

(1)、出示图片观察:

一株完整的植物是有哪些部分组成的?

(2)、观察自己准备的植物,是否具有植物的这些部分。

(3)、通过观察活动,你知道了什么     

课堂小结通过学习,你说说你家里栽培了哪些植物

作业布置将你观察到的植物画到《科学活动手册》上。

板书设2、观察一棵植物

一、你家里栽培了哪些植物

二、了解植物的构成。

教学一得    

检查

建议     

      检查人:

      日期:

     

2018年第一学期 一 年级 科学 教案

主备教师       课 型  新授      第 2 课时   总第 4  课时

课 题 2、观察一棵植物     使用日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观察了解植物是由根、茎、叶等构成的。

过程与方法:

通过植物构造的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交流等科学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观察活动,激发学生研究植物的兴趣,保护自然界中植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学生通过搜集、整理、交流资料,认识自然界里的植物是多种多样的。

教学难点怎样观察、描述植物构成。

媒体准备多媒体课件、一些植物图片、绿植等。

教    学    过    程

教学具体内容及师生活动     二次备课

二、了解植物的构成。

3、画画这颗植物。

4、研讨:

说说你观察到的植物。

三、拓展:

观察一颗树,你有什么发现?

你认为这节课谁值得你学习?

什么地方值得你学习?

课堂小结这节课你通过学习认识了那些植物。

作业布置将你观察到的植物画到《科学活动手册》上。

板书设计

2、观察一棵植物

一株完整植株由:

根、茎、叶等构成

教学一得    

 

 

3《观察叶》教案

教学目标

1、树的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功特征。

2、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3、叶也是有生命的,叶从叶芽开始生长,到最后衰老死亡,完成了一生。

过程与方法:

  统计捡到的树叶的数量和树叶的种数;根据一定的判断依据,划分出同一种树叶和不同种的树叶,发展研究树叶的兴趣,培养爱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态度和意识。

教学重点  开展观察叶生命现象的活动,建构起叶也是有生命的科学概念。

教学难点  是否是同一种树叶的判断。

学生自备材料捡一些落叶。

分组材料  同一种植物的新鲜叶和落叶。

教师准备:

一条有大小不同叶片生长的树枝。

教学过程:

一、统计收集到的树叶

    课前大家分别从不同的地方收集到了各种树叶,说说你是怎么收集树叶的。

是呀,树木是我们的朋友,他们是有生命的,所以我们不能随意摘树叶。

现在把树叶放在桌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统计:

我捡了几片落叶?

这里面有几种树叶?

二、观察比较树叶

1、质疑:

我们小组共有几种树叶?

这些叶子是同一种叶吗?

2、讨论:

观察到了什么,才说它们是同一种叶?

观察到了什么,才说它们不是同一种叶?

同一种叶的主要特征有哪些呢?

3、比较:

同时观察所有完整的叶,我们能发现不同种叶有什么相同的结构吗?

是呀,大部分叶具有叶柄、叶片结构,叶片上还有叶脉。

三、观察叶的生命特征

1、观察:

比较新鲜的叶与落叶,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思考:

长在树上的新鲜叶与落叶的最大的不同表现在哪里?

是呀,新鲜的叶是活的,而落叶是死的。

2、描述:

观察一种植物的叶,我们能从中看出叶的生长变化过程吗?

能找到这条树枝上有几种不同的生长阶段的树叶吗?

(如叶芽、小叶片、嫩叶、成熟的叶、老叶、将枯的叶等)能从几张叶的不同生长阶段去推测一片叶的生长过程吗?

板书  搜集树叶生命特征

作业  寻找不同的树叶进行观察

 

 

课题   1.4这是谁的叶  课 时  第4课时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

1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植物的叶具有共同的特征。

2能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及其叶具有的特征。

科学探究目标

1在教师的指导下,能观察和描述一片叶的特征。

2能用简单的图画描述叶的外部特征。

3根据叶的特征到校园中寻找它们是哪一种植物的叶。

科学态度目标

1对常见植物的特征表现出探究的兴趣。

2产生到植物生长的环境中观察植物的兴趣。

3提高到室外开展活动的能力,并养成良好的习惯。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利用提供的材料和工具,通过口述、图示等方式完成任务并表达。

教学

重、难点

【教学重点】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植物的叶具有共同的特征。

【教学难点】根据叶的特征到校园中寻找它们是哪一种植物的叶。

教学

准备为学生准备:

冬青叶、牵牛叶、法国梧桐(悬铃木)叶、松树叶、月季叶等,或者校园中其他具有明显特征的植物的叶,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     二次备课

       一、它们是哪些植物的叶

“猜叶”的游戏。

教师把课前收集的叶分类,选出有特点的展示在实物投影仪下,请同学们猜。

还可以由学生出题,说出某一片叶的特征,邀请其他同学来猜。

二、到校园里去找一找

1.在寻找前,组织学生适当交流并引导全班达成共识。

即要到哪里去找?

怎样才算是找到了?

活动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2.到教室附近的树木旁寻找, 只有手中的叶和教科书上的叶颜色、形状、边缘等特征匹配的时候才算是找到了。

“寻找是哪种植物的叶”是本节课的主要探究活动,建议用15分钟及以上的时间。

在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提醒学生,“我们是根据叶的什么特征找到植物的?

”引导学生对手中的叶反复观察、比对。

同一片叶,往往能够找到不止一棵或者一处的树木。

这边找到了,可以追问其他地方还有吗?

给学生在后面的交流环节提供更丰富的信息。

三、研讨

围绕“我们是根据叶的什么特征找到植物的?

”“在哪里找到的?

”两个问题进行,教师还可以补充“除了这个地方,找的过程中还在哪里也发现了这种植物?

”请学生面向全体同学说,其他学生补充。

 

作业设计或典型错题记录分析   

板书设计    

教学

反思    (要求手写,300字)

 

 

课题

1.5植物是“活”的吗

课 时

第5课时

科学概念目标

1能说出植物需要水分、阳光以维持生存和生长。

2知道植物是有生命的,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

科学探究目标

1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多种感官观察、比较植物的特征及其变化。

2通过搜集证据证明植物是“活”的。

科学态度目标

1愿意倾听、分享他人有关植物的信息,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

2培养学生认识和研究植物的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珍爱生命,爱护身边的植物。

教学

重、难点

【教学重点】植物是有生命的,需要水分、阳光以维持生存和生长。

【教学难点】证明植物是“活”的。

教学

准备

为学生准备:

学生自己种养的植物、学生活动手册,以及有关植物是“活”的的照

片、图画等相关资料。

教师准备:

塑料花、植物、课件等。

 

 

 

教学设计

二次备课

一、聚焦

1.用课件出示兔和蝴蝶的视频,据此提问:

“兔和蝴蝶是‘活’的吗?

”请学生说说理由。

学生会从兔和蝴蝶会动、会吃等动物具有的活动能力方面进行解释。

此时教师可以呈现一盆植物,提问:

“这盆植物不会动,它是活的吗?

2.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及时将学生的回答记录在教科书第15页所示的“班级记录表” 中。

学生提出的理由可能会有:

有叶、有根、有茎,会开花、会结果、会长大、会生病、会枯萎、会死亡,长在土里,需要阳光、水,要施肥等。

二、收集植物是“活”的的证据

1.活动一:

学生把自己在第1课种养的植物带到课堂上,结合自己1个月左右的观察记录找一找它是“活”的的证据。

先让学生再次观察植物,回顾1个月中植物发生了哪些变化,自己是怎么照顾它的,然后让学生组内交流哪些现象说明植物是“活”的。

接下来让各小组展示自己的植物并交流。

最后,教师小结,把“绿色”“有茎”等不能作为证据的理由划掉。

2.为了帮助学生认识,教师可以准备带叶的枯枝或非绿叶植物,问学生:

“这棵植物是‘活’的吗?

它有叶吗?

它是绿色的吗?

”通过这样有针对性的活动,把“绿色”“长在泥土里”“有叶”等划去,帮助学生认识到“会长大”“要喝水”等说明植物是“活”的。

3.活动二:

出示春、夏、秋、冬四季樱花的变化的图片,指导学生按顺序依次观察图中的樱花,说说同一棵樱花在不同的季节分别是什么样的,然后让学生把四张图片联系在一起,认识这棵樱花一年中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

让学生说一说,下一年中这棵樱花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这又说明了什么,帮助学生认识到植物会生长变化,这说明它是“活”的。

三、研讨

1.塑料花不是“活”的,让学生说说理由。

2.我们为自己种的植物做了什么?

作业设计或典型错题记录分析

板书设计

教学

反思

(要求手写,300字)

 

课题

1.6校园里的植物

课 时

第6课时

科学概念目标

1在实地观察中,发现不同地点生长着不同的植物,它们有各自的特征和名称。

2再一次感受植物是有生命的,植物生长在自然环境中。

科学探究目标

1通过实地观察,认识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及其特征。

2在教师指导下,能用图画来描述和记录植物的形态。

3在教师指导下,能从对植物的观察中提出感兴趣的问题。

科学态度目标

1学会在科学探究活动中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尊重他人。

2产生认识植物的兴趣,养成珍爱生命、爱护植物的意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人类与植物共同生存在地球上,两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2植物可以美化人类的生活环境。

教学

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及其特征。

【教学难点】用图画来描述和记录植物的形态。

教学

准备

为学生准备:

学生活动手册、笔。

教师准备:

一些植物的图片、资料或者实物和课件。

 

 

 

教学设计

二次备课

一、聚焦

1.教师出示一幅校园中的植物的照片,问学生,“你们见过这种植物吗?

 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吗?

在哪里见过它?

” 教师适时介绍植物名称,帮助学生梳理植物各个部分的特征。

2.教师再出示一张学生种植的植物的照片或植物实物,请学生观察和描述。

这时教师初步形成班级记录表。

记录内容可包括学生说到的叶、开花、有果实等,他们知道的植物生长的地点, 例如墙角、墙上、池塘里等,以及生长需要阳光和水等。

二、观察校园里的植物

1.引导学生讨论应做的准备和注意事项。

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达成共识:

注意安全,不能边走边画, 安全保管铅笔。

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分组,并提出要求:

①活动时,小组一起行动;②不到有危险的地方去;③听到老师的集合声要及时回来;④注意不拔起、采摘或伤害植物。

2.首先把他们带领到事先确定的一棵植物前,组织学生围在一起进行观察,再次明确观察和记录方法;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自由开展观察、记录活动。

教师要随时注意学生的安全,并巡回指导,答疑解惑。

三、研讨

1.交流我们观察的植物观察、记录活动结束后,教师要组织学生有序回到教室。

在学生分享观察和记录结果时,邀请学生上台展示,描述自己画下来的植物的特征,说一说这棵植物的名称以及在哪里找到的植物,还有哪些新的发现。

2.学生在展示过程中可能会在语言表达上有所不足,教师需要不断追问、引导:

“这棵植物长在哪里?

这棵植物长了些什么?

叶有什么特征?

这棵植物开花了,以后会怎样变化呢?

”教师要及时记录学生的回答,并补充在班级记录表中。

最后教师设疑:

在观察和记录的过程中你们还遇到了什么新的问题?

激发学生继续观察和探索的兴趣。

 

 

作业设计或典型错题记录分析

板书设计

教学

反思

(要求手写,300字)

一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

《用手来测量》教案教学设计

第3课用手来测量

教学目标:

能对桌子的高度进行预测。

能用手来测量桌子的高度,并标记测量过程

会观察、比较纸带上的标记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发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测量的认同感。

逐步适应使用多种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

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

意识到细致的一一的测量可以使测量结果更准确。

意识到比较和测量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教学准备:

向每位学生提供一条纸带、一把剪刀、一支油性彩笔、一个胶棒。

教学过程:

1.聚焦问题引入

教师可以从生活入手,说明我们不仅要比较,有时还需要测量。

测量有许多工具,我们的身体也可以作为测量工具。

教师可以追问:

“我们身体的什么部位能当作测量工具呢?

你怎么用它测量的?

”让学生根据生活中的经验进行回答。

聚焦主题教师可以用课件介绍,用拇指和中指间的最大距离作一拃来测量长度,是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沿用至今。

本课的活动主题就是用我们的手来测量桌子的高度。

2探索:

测量桌子的高度

(1)预测桌子高度相当于多少拃。

让学生观察桌子的高度,再观察手指一拃的长度,最后做出桌子高度相当于多少拃的预测。

(2)请几位学生演示测量桌子高度的方法。

向学生指出,每次都要用大拇指和中指之间的最大距离来测量;一拃的指尖与下一拃的指尖必须紧紧相连;在一拃与一拃相连处要画线作为记号。

随后请学生谈谈测量的体会。

(3)匹配一条测量纸带。

向学生说明为了便于在测量中做记号,我们要用一条纸带匹配桌子的高度。

注意提醒学生确定起点和终点,桌子的高度要一致。

(4)测量纸带的长度。

教师要讲解探究步骤,发材料。

当学生测量纸带的长度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操作,提醒学生注意:

①用相同的手指测量;

②一拃的指尖与下一拃的指尖必须紧紧相连;

③在纸带上写上姓名、日期。

(5)展示纸带,观察测量结果。

需要选择几条有代表性的纸带,把纸带对齐黑板的红线(代表地面)粘贴好。

3.研讨请学生先观察一会儿纸带。

教师可以提问:

“我们的测量结果一样吗?

你是如何知道的?

”“是什么原因导致测量结果不一样的呢?

”“比较纸带上的的标记,它们有什么不同?

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实验的每一个步骤去反思。

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

学生的看法可能包括:

用纸带匹配桌子高度时可能出现误差;没有使用同一根手指测量;不能很准确地做到一拃紧连着一拃;很难做到每一拃的长度都相同;每个人的手指长度不一样,有些同学手指长,有些同学手指短。

4.拓展与思考请学生课后思考:

测量时,怎么解决测量单位长短不同的问题?

课后可以开展的测量活动如活动手册所示,用脚测量自己家的房间宽度,用手测量自己家的家具长度。

板书设计:

3.用手来测量

一拃:

大拇指到中指的最大距离。

用手测量桌子的高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