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小题狂做专练十五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92164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94.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小题狂做专练十五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小题狂做专练十五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小题狂做专练十五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小题狂做专练十五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小题狂做专练十五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小题狂做专练十五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小题狂做专练十五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小题狂做专练十五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小题狂做专练十五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小题狂做专练十五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小题狂做专练十五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小题狂做专练十五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小题狂做专练十五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小题狂做专练十五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小题狂做专练十五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小题狂做专练十五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小题狂做专练十五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文档格式.docx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小题狂做专练十五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小题狂做专练十五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文档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小题狂做专练十五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文档格式.docx

D.标志着英国海上霸权的确立

6.(2019武汉中学联考)下图是1890-1910年间欧洲各主要国家的能源消耗量对比示意图。

示意图中的信息反映了

A.英国的工业水平最为先进

B.德国的工业发展程度最高

C.法国的工业化水平最落后

D.欧洲工业化程度普遍提高

7.(2018豫西中学联考)19世纪中期的英国被称为“法制时代”,1846年度除《谷物法》,1849年废除《航海条例》,1842年颁布《矿井法》,1847年颁布《十小时工作日法案》,1848年颁布《公共卫生法》,这说明了政府

A.放松了对世界市场的控制

B.深受重商主义政策影响

C.在法律方面取得的成就

D.力图维护资本主义发展

8.(2018高考卷I)传统观点认为,英国成为工业革命发源地,是因为英国最早具备了技术、市场等经济条件;

后来有研究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

又有学者提出,煤铁资源丰富、易于开采等自然条件是其重要因素。

据此可知,关于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认识

A.只能有一种正确合理的观点

B.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

C.缺少对欧洲其他国家的观察

D.后期学者研究比传统观点可信

9.(2018辛集中学模考)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

我们发觉自己处于这样一个世界中:

在这世界里……充满了流线型汽车、有轨电车和飞机……这世界是有史以来唯一的一种经济统治——工业文明的统治的一部分;

它不但为西欧诸民族所分享,也为俄国人、美国人和日本人所分享,甚至还在某种程度上为中国人和印度人所分享。

这表明

A.世界普遍确立工业文明主导地位

B.工业文明推广实质是各国之间相互借鉴

C.变通工具变革成为文明演进关键

D.世界市场逐步发展推动工业文明的扩展

10.(2018滁州中学质检)据记载,随着美洲的发现,17-18世纪共有大约10万吨白银流人欧洲,而同时这些白银又以40%(约3.2万吨)的比率流人亚洲。

这种白银“外溢”现象

A.加速了价格革命的发生

B.导致了欧洲经济的衰退

C.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D.反映了贸易中心的转移

11.(2018信阳中学联考)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可划分为中心区、边缘区和半边缘区(如下图)。

这反映了

A.价格革命导致西北欧贸易中心地位的确立

B.新航路的开辟导致美洲沦为贸易边缘地区

C.英国、荷兰、法国逐渐成为贸易半边缘区

D.不同贸易区域划分是国际分工差异的体现

12.(2018百校联考)下表反映了英国不同时期工业制成品出口的地域分布情况(单位:

%),表中信息表明

A.英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

B.亚非拉地区经济水平大大提高

C.亚非拉地区殖民化程度逐渐加深

D.英国在欧洲的产品销售额下降

13.(2018衡阳中学模考)1851年,英国举办伦敦世界博览会,当时维多利亚女王以国家名义,通过外交途径,邀请十多个国家参展。

作为上海开埠后第一批来沪闯荡的广东商人徐荣村,将自己经营的“荣记湖丝”装成12捆前来参展,最终脱颖而出,独得金,银大奖。

这说明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B.清政府重视海外市场的开拓

C.西方机器产品未被世人接受

D.中国传统手工业仍具明显优势

14.(2018东北三校联考)下图是1375—1825年之间的世界主要城市工人工资水平波动趋势图,据此可以做出的推断是

A.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展缓和了社会矛盾

B.亚洲地区经济停滞不前逐渐走向了没落

C.从16世纪开始西方消费水平已高于东方

D.工资上涨会引起机械化生产技术的研发

15.(2018湖北中学调研)下表是《英国社会各阶层(职业)1560-1700年识字率变动趋势分类统计表》(表中数据为具备识字能力的成员占该阶层(职业)全部成员的百分比)。

这一变动趋势

年代阶层(职业)

1560年

1700年

贵族、绅士、教士

100%

商人、律师、政府官员

(伦敦)店主、制造业者

40%

90%

(乡村)店主、制造业者

30%

60%

农场主(含自耕农)

50%

75%

农牧业雇工和佃仆

15%

茅舍农(含牧民)

20%

A.有利于英国向近代社会转型

B.表明工业资产阶级迅速崛起

C.反映出英国基础教育已普及

D.说明社会上层政治地位稳定

16.(2018山东中学模考)下表是15世纪至19世纪前半期中国白银购买力变化表,表格数据主要反映了

时期

15世纪

16世纪

17世紀前半期

17世紀后半期

18世紀前半期

18世纪后半期

19世纪前半期

每公斤白银所能购买的大米(单位:

公石)

75.11

46.44

31.07

31.78

27.37

15.92

12.30

A.农耕技术的提高导致粮食价格下降

B.政治局势的变化影响经济发展

C.中国经济与世界联系日益紧密

D.“海禁”政策对经济造成不利影响

17.(2018哈尔滨三中模考)下图是1800-1906年欧洲人移民目的地示意图,它反映出19世纪

1800-1906年欧洲人移民目的地分布

A.美国是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

B.美洲成为欧洲殖民扩张的主要目标

C.欧洲移民不满国内政治社会状况

D.世界各地形成密不可分的整体

18.(2018高考训练)对下面曲线示意图解读正确的是

A.③代表美国,两次工业革命中其经济都得到了迅速发展

B.④代表德国,19世纪60年代完成工业革命后发展更迅速

C.①代表英国,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因为保守经济政策而衰落

D.②代表中国,因西方列强的侵略在19世纪后期经济衰落

19.(2018湖北中学联考)有历史学家认为,近500年来真正意义上拥有过世界霸权的只有3个国家:

荷兰、英国和美国,这3个国家对市场经济进行了接力棒式的创新和发展。

其中英国对市场经济的创新主要表现在

A.推行重商主义、奖励对外贸易的经济政策

B.创立现代金融制度,确立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C.推行自由贸易,逐步确立自由市场经济模式

D.加强政府干预,开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

20.(2018哈尔滨三中模考)19世纪上半期是各种“主义”涌现的时期,“自由主义”第一次出现在1819年,“激进主义”在1820年;

社会主义在1832年;

“保守主义”在1835年。

“个人主义”、“立宪主义”、“人文主义”、“女权主义”等都出现于30年代,“民族主义”和“共产主义”在40年代出现。

这些“主义”的出现表明

A.工业革命开启思想多元化时代

B.民主化进程保障思想自由

C.资产阶级革命需要理论指导

D.文化学者力图建构思想体系

21.(2018东北三校联考)下表是1851与1755年相比,英国各类男性工人工资的增幅(1851=100)这表明英国

A.经营方式改变

B.贫富差距缩小

C.产业结构变化

D.消费水平提高

22.(2018浙江高考选考)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工业革命后发生的世界市场使“一种与机器生产中心相适应的新的国际分工产生了。

它使地球的一部分成为主要从事农业的生产地区,以服务于另一部分主要从事工业的生产地区”。

作者主要在说明工业革命

A.促进了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形成

B.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逐步成熟

C.形成了东方原料、西方产品的基本格局

D.促进了全球性文化交流的进一步扩大

23.(2018衡水金卷)据十九世纪英国卫生改革家查德威克的报告:

城镇卫生工作的缺点会使人们养成最卑劣的堕落习惯,导致多数人道德败坏,因为他们在偏街僻巷堆积的有害脏物中寻找他们赖以为生的东西。

该报告揭示了

A.城市建设与社会救济的关系

B.工业革命与社会习俗的关系

C.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

D.城市环境与文明风尚的关系

24.(2018衡水调研)克里奥尔语是近代早期的帝国退潮后遗留下来的废弃物,散布于世界各地,克里奥尔(Creole)-词原意是“混合”,泛指世界上那些由葡萄牙语、英语、法语以及非洲语言混合并简化而生成的语言。

这种语言产生的经济根源是

A.西欧加速资本原始积累

B.欧洲国家加速商品输出

C.文艺复兴在西欧的扩展

D.欧洲工业革命纵深推进

25.(2018华师大附中模考)《蜜蜂的预言》是18世纪初一位荷兰医生写的一个蜂群的兴衰史。

最初,蜜蜂们追求奢侈的生活,大肆挥霍浪费,这个蜂群兴旺发达。

后来他们改变了原有的习惯,崇尚节俭,结果蜂群凋敝,终于被对手打败而逃散。

后来学者根据这则寓言提出一个著名的理论。

下列关于这一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主张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B.主张发挥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C.竭力鼓励出口,控制商品进口

D.主张政府对经济实行保护主义

 

1.【解析】柱状图中的数据代表的是16—18世纪欧洲向美洲贩运的奴隶数量,很明显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大幅增加的,这个时间段主要是在工业革命之前,所以反映的是黑奴贸易这一早期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对外殖民扩张的手段,故选A;

世界殖民体系的最终确立是在20世纪初,题干时间与之不符,故排除B;

题干反映的是整个欧洲,而“日不落帝国”只体现了英国,另外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不仅仅是依靠贩卖黑奴,故属于以偏概全,所以排除C;

黑奴贸易的主要意图是满足美洲奴隶制种植园的需要,故D排除。

【答案】A

2.【解析】材料中的词汇体现的是西欧社会的演变,例如,“人文主义”反映的是文艺复兴,体现的是西欧社会思想方面的演变,但是材料中的词汇和资产阶级革命、工业社会以及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均无关联,所以只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3.【解析】本题属于逆向型选择题,据材料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远洋运输业迅猛发展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而图片反映的是早期殖民扩张时期,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

新航路开辟后,“商业革命”发生,商业范围和贸易中心变化,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欧洲列强纷纷开展远航探险活动,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它们建立海外贸易据点进行贸易和殖民扩张,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4.【解析】1831-1841年,伯明翰因为是工厂集中而出现人口死亡率上升的现象,结合这一时间考虑是因为工业革命导致的城市生存环境恶劣,故选A;

B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现象,不符合题干所述时间,故排除;

C、D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5.【解析】根据题目“《新发现》(NOVAREPERTA)”以及图片中的“罗盘”、北美洲可知,图片反映的是新航路开辟。

新航路开辟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B项正确。

A、C、D三项的描述都不是新航路开辟的内容或者影响,排除。

【答案】B

6.【解析】本题考查了欧洲工业化的发展。

根据表格内容可知,英国煤炭消耗量最多,但并不能说明它的工业水平最先进,故排除A项。

德国煤消耗量增长幅度最快,也同样无法说明它的工业发展程度最高,故排除B项。

法国的煤消耗量要高于奥匈帝国、俄国和意大利,所以它的工业化水平不一定是最落后的,故排除C项。

1900年,欧洲主要国家的煤炭消耗量相比1896年都有所增长,可以说明欧洲的工业化程度普遍提高,故选D。

【答案】D

7.【解析】根据“19世纪中期”可知,19世纪中期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推行自由主义经济政策,为了推动海外贸易发展,废除《谷物法》和《航海条例》;

为了解决工业革命带来的环境污染和阶级矛盾激化等问题,促进资本主义发展,颁布《十小时工作日法案》《公共卫生法》等,所以英国完善法律的根本目的是维护资本主义发展,故D正确;

《矿井法》《十小时工作日法案》《公共卫生法》与放松对世界市场的控制无关,排除A;

19世纪中期英国工业革命完成,推行自由主义经济政策,重商主义政策是工业革命以前的经济政策,排除B;

C是材料的表面现象不能反映出来的本质,排除。

8.【解析】材料信息有关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研究视角有:

经济角度、政治角度、自然因素角度,这说明对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认识越来越多元,故B项正确;

历史研究没有唯一正确的观点,研究角度不同,观点也就不同,故A项错误;

材料中的英国最早具备经济条件、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英国自然条件优越等,这些视角都是基于对英国与其他国家的比较而得来的,故C项错误;

后期的研究未必比传统观点更为可信,故D项错误。

9.【解析】A“普遍”不符合史实,排除。

材料强调西方工业文明对全球的影响,并没有反映各国的相互借鉴,B错误。

材料的重点在工业文明的扩展,并非交通工具变革,故排除C,D正确。

10.【解析】价格革命是白银流入欧洲的结果,而不是“外溢”现象导致的,A项排除;

欧洲白银流向亚洲,说明欧洲与亚洲贸易的扩大,有利于欧洲经济的发展,而不会导致其经济衰退,B项排除;

欧洲白银流向亚洲,说明欧洲与亚洲的贸易量扩大,因而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C项正确;

商业中心转移是新航路开辟的结果,而不是白银“外溢”的结果,D项排除。

【答案】C

11.【解析】据所学可知世界贸易中心的转移是商业革命的体现,而不是价格革命,故A项排除;

新航路的开辟导致美洲沦为贸易边缘地区,因果关系不成立,故B项排除;

英国、荷兰、法国位于西北欧地区,属于贸易中心区,故C项排除;

新航路的开辟,使西欧逐渐崛起,成为世界贸易的中心,掌握着世界经济的财富,国际贸易区域的划分成为了国际分工差异的体现,故D项正确。

12.【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数据表格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据表格中数据变化可以看出英国出口欧洲、美国、加拿大、西印度的制成品百分比在1804年之后不断降低,说明英国产品的竞争力在降低,故A项排除;

数据表格中亚非拉地区的进口英国制成品呈不断增长趋势,说明该地区经济水平不高,且说明了英国殖民地化程度在逐渐加深,故B项排除,C项正确;

表格中数据仅是制成品的出口情况,无以说明“在欧洲产品销售额下降”,故D项排除。

13.【解析】结合所学知识,1840年前后,英国工业革命完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1851年,英国举办伦敦世界博览会,当时维多利亚女王以国家名义,通过外交途径,邀请十多个国家参展”表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A正确;

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B错误;

C材料无法体现,排除;

工业革命后,机器生产的近代工业促进生产力的极大提高,推动社会经济发展,“荣记湖丝”独得金、银大奖不能说明中国传统手工业仍具明显优势,D错误。

14.【解析】表格显示1375-1825年之间的世界主要城市工人工资水平波动趋势,尤其是工业革命期间,工资上涨显然会会引起机械化生产技术的研发,D正确;

A、B和C不符合表格信息。

15.【解析】表格中“制造业者”是识字率从1560年30%到1700年上升到90%,这一变化有利于工业革命中制造业工人水平的提高,便于英国向近代社会转型,A正确;

工业资产阶级迅速崛起是工业革命之后,B错误;

C中基础教育普及说法绝对,排除;

表格难以说明社会政治稳定,D错误。

16.【解析】材料数据表明,中国白银购买力逐步下降,反映了中国白银大量流入,造成白银价格下降,物价上涨,这和新航路开辟后,亚洲和世界(特别是欧洲)的商业贸易增强有关,故C正确;

材料反映的是粮食价格上涨,白银价格下降,A错误;

B不是主要原因,排除;

材料反映的是中国经济与世界联系日益紧密,不是反映“海禁”政策,排除D。

17.【解析】图片显示向美洲移民的较多,主要是国内战争导致欧洲移民,C正确;

A中最发达地区说法错误,美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

B并不是主要目标,排除;

D中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

排除。

18.【解析】题目所显示的时间是1750年到1900年,这正是两次工业革命期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线在19世纪前后的发展趋势是不断下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应是中国的情况体现,故可排除C;

②线所体现的信息是在工业革命开始后,其制造业不断上升,但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开始出现下降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应是英国的发展情况,故可排除D;

③线所体现的信息是在两次工业革命中都有所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应是美国的发展情况,故选A;

④线所体现出的信息是在19世纪60年代后发展更迅速,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到19世纪60年代德国并没有完成第一工业革命,故可排除B。

19.【解析】A项错误,推行重商主义的是荷兰,而英国重视的是工业发展;

B项错误,现代金融制度创立是美国,故排除;

C项正确,英国主张自由贸易,有利于市场的发展;

D项错误,政府干预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都是美国率先开始的。

20.【解析】19世纪各种主义的出现,表明当时社会思想的多元化,实质上是文化学者想构建多元的思想体系,故D正确;

工业革命只促进自由主义思想发展,故A错误;

民主化进程不一定保障思想的自由,故B错误;

资产阶级的思想是自由平等,材料没有体现需要理论指导,故C错误。

21.【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意在强调随着工业革命引起的产业结构变化,工人工资也会出现相应的变化,即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材料不涉及经营方式,A不符合题意,排除;

贫富差距是扩大而非缩小,B不符合题意,排除;

材料不涉及消费水平的问题,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本题选C。

22.【解析】材料中“一种与机器生产中心相适应的新的国际分工产生了。

它使地球的部分成为主要从事农业的生产地区,以服务于另部分主要从事工业的生产地区。

”可以看出马克思认为工业革命将世界区域划分为二,一个是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所在,一个是商品输出的位置,因此本题选择C项。

A项只强调一方;

B项不够完整;

D项只强调了文化部分。

23.【解析】材料“城镇卫生工作的缺点会使人们养成最卑劣的堕落习惯,导致多数人道德败坏”说明城市环境的好坏直接决定社会文明的进步与否,故D项正确;

材料中没有体现出社会救济的信息,故A项错误;

材料中说明城市卫生工作,并没有说明是工业革命引起的缘故,故B项错误;

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均与材料主旨不符,故C项错误。

24.【解析】西欧为了加速资本原始积累,荷兰、英国等国家加紧早期殖民扩张,故A项正确;

欧洲国家加速商品输出出现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故B项错误;

文艺复兴在欧洲的扩展,与这些落后地区“混合”语言产生无关,故C项错误;

由材料可知,这种“混合”语言产生的经济根源是这些国家遭到早期西方国家的殖民掠夺,这些殖民掠夺出现在欧洲工业革命之前,故D项错误。

25.【解析】题干材料揭示了蜜蜂由于节俭导致蜂群凋敝,强调的是凯恩斯主义,主张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即鼓励人民消费,刺激消费和增加需求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所以应选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