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声现象测验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922066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0.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声现象测验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声现象测验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声现象测验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声现象测验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声现象测验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声现象测验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声现象测验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声现象测验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声现象测验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声现象测验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声现象测验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声现象测验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声现象测验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声现象测验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声现象测验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声现象测验题.docx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声现象测验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声现象测验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声现象测验题.docx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声现象测验题

八年级物理声现象测验题

一、    填空题:

(48分,每空2分)

1、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请举出两个事实说明这个道理。

锣声是     产生的;蚊子声是              产生的。

2、我们感觉到的声音有大有小,这是因为声音的   不同,它跟发声体的    有关。

我们感觉到声音有高有低,这是因为声音的    不同,它跟发声体的     有关。

我们能分辨不同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它们的      不相同。

3、小丽同学去饭堂吃饭的时候,用饭勺敲打饭碗,听到饭碗发出嗡嗡声。

她第二次敲打饭碗后,迅速捏住饭碗的边缘,嗡嗡声立刻没有了。

这是因为            。

4、下列现象分别包含了什么物理道理:

(1)     把石头丢到水里,听到声响的同时看到水面激起波浪。

          

(2)     听音乐时,我们会有一种在音乐会现场的身临其境的感觉。

           

(3)     在雷雨天,我们总是选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4)     我们在教室安静地自习时,常可以听到隔壁班教师讲课的声音。

       

(5)     有时候在我们听到雷声时,常常感到房子也在振动。

           

(6)     晚上我们觉得很安静的时候,有时狗表现出警觉,仿佛听到什么。

              

(7)     午睡时间和晚上,宿舍管理员要求大家保持安静。

                          

(8)     渔民捕鱼时通过发声来吸引鱼群。

                                              

5、411宿舍的同学们要修理一把椅子,为了使邻居412宿舍的同学免受干扰,他们想出了三种方法:

第一是在敲打的地方垫上毛巾,道理是:

       ;第二是关紧自己宿舍的门窗,道理是:

       ;第三是提醒402宿舍的同学戴上耳塞,道理是:

        。

6、一个女高音歌唱家和一个男低音歌唱家同台演出。

男声在高声唱,女声在轻声和。

男声的   比女声大,因为男声    ;女声的   比男声高,因为女声     。

二、     单项选择题:

(下面每小题提供的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它选出来写在题后的括号里)(27分,每题3分)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最大。

B、只有固体振动才发出声音,气体和液体振动不能发出声音。

C、声音在介质中传播是因为发声体的振动引起了介质的振动,而在介质中产生声波。

D、液体介质和气体介质中能产生声波,固体介质不能。

8、右图所表示的意思是(  )

A、鼓乐队免进。

B、禁止鸣笛,保持安静。

C、此处有乐器出售。

D、请吹喇叭。

9、一般说来,大会堂的四周墙壁都做成凹凸不平的蜂窝状,这样做是为了(  )

A、 强声波的反射。

B、减弱声波的反射。

C、增加声音的响度。

D、为了美观。

10、人耳能将回声和原声区别开,这两个声音之间的时间间隔至少是0.1秒,在150C的气温下,我们对着障碍物喊话,要想听到自己声音的回声,障碍物到自己的距离至少为()

A、17米。

B、小于17米。

C、170米。

D、大于17米。

11、小明和妈妈一起去市场买陶瓷花瓶,他见妈妈拿起花瓶,轻轻敲一下,然后放在耳边听一听,来判断它质量的好坏,这们做的道理是( )

A、 过音调来判断。

B、通过响度来判断。

C、通过音色来判断。

D、通过回声来判断。

12、玻璃缸中有金鱼,用细棍轻轻敲击鱼缸的上沿,金鱼立即受到惊吓,金鱼收到声波的主要途径是:

( )

A、 缸—空气—水—鱼。

B、空气—水—鱼。

C、鱼缸—水—鱼。

D、水—鱼

13、我们在午休时最理想声音环境是:

( )

A、30dB—40dB  B、50dB—70dB C、70dB—80dB  D、100dB也不错

14、医生在给病人检查身体时使用听诊器,这样做是为了(   )

A、增大心脏振动的振幅,增大响度。

B、改变心跳的频率,改变音调。

C、改变心跳的音色,使声音更好听。

D、减少声音传播过程能量损耗,增大响度。

15、关于超声波和超声波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它形容声音的响度大。

B、它说明声音具有能量。

C、它说明噪声的危害大。

D、它说明物体振动得快。

三、     问答题(8分)

16、小明同学向保温瓶里灌开水,他说他不用眼睛看也能知道开水是否灌满了,说出小明判断的依据中什么?

(3分)

17、一天,小明从复读机里听自己朗读课文的声音,觉得和自己平时说话的声音不同,但同桌的小刚听后觉得没有什么不同,造成这种感觉上的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6分)

四、探究题(27分)

19、小明家新买了一套房子,他发现,当房子空空的时候,他在里面讲话听到嗡嗡的回声。

当房子里摆上床、沙发,挂上窗帘后,他在里面讲话再也没有回声。

根据小明的经验,请你提出一个问题,并写出你对这个问题的猜想。

(6分)

问题:

猜想:

20、小明想研究声音能否在液体中传播,请帮助他设计实验:

(1)、实验器材(3分):

(2)、实验做法(3分)

(3)现象估计及分析(3分):

21、现有塑料尺一把,装水的玻璃杯若干,请你选用这些器材进行两个声现象的实验,写出需要器材,并简述实验步骤,说明物理知识(6分)

器材

简要实验步骤

物理知识

示例:

塑料尺

把塑料尺压在桌子上,让它一端伸出桌面拔动另一端,改变伸出长度用相同力拔动尺子比较它发出声音音调高低。

声音的音调由物体振动的频率永定。

频率快,音调高。

 

 

 

 

 

 

22、在学校的各种教学活动中,利用声音传递信息的情况很普遍,请举出两例。

(4分)说说学校在利用声音传播信息中存在哪些弊端,并向学校提出改进意见。

(2分)

1.风吹树叶沙沙响,此时的发声体是( )

A.风  B.空气  C.树叶  D.以上都是

2.如图1所示,“狼外婆”叫门时,小白兔能分辨出门外不是自己的外婆,主要是依据声音的( )A.音调  B.响度  C.振幅  D.音色

3.男同学一般总是比女同学发出的声音沉闷、浑厚,即音调一般比女同学的低。

其原因是男同学声带振动的频率与女同学的相比( )

A.较低  B.较高  C.一样  D.时高时低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优美的乐曲一定不是噪声B.城市的绿化对减弱噪声有一定的作用

C.声音是没有细菌的,所以无污染D.广场上的高音喇叭对附近的居民没有害处

5.在雷电来临时,电光一闪即逝,但雷声却隆隆不断,这是因为( )

A.雷一个接一个打个不停B.雷声经地面、山岳和云层多次反射形成

C.双耳效应D.闪电的传播速度比雷声的传播速度大

6.当一名同学用锤头敲打一下长铁管的一端时,另一名同学在另一端会先后听到两次声音,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第一次听到的声音是由空气传播的B.第二次听到的声音是由铁管传播的

C.第二次听到的声音是由空气传播的D.这是那位同学的幻觉,只会听到一次声音

7.在一只玻璃杯中先后装入不同量的水,用细棒轻轻敲击,

一、填空题(32×1′=32′)

1、在班上的一次元旦晚会上,男生小平放声高唱一首歌,女生小丽为他轻声伴唱,他们是靠____________产生声音的,班上同学们能听到他们的歌声是靠__________传播声音的,由于他们的声带不同,所以他们发出的声音的__________不同,我们还知道__________的响度大,而__________的音调高。

2、一个物体在1分钟内振动了180000次,则该物体振动发出声音的频率是__________Hz。

3、如果将一个闹钟放入玻璃罩内,逐渐将罩内空气抽出,则闹钟的声音将逐渐__________;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测闹钟的声音将逐渐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这说明_______________;通常情况下,人耳听到的声音是通过__________传播来的;在月球上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4、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晚年失聪,他用一根木棒来听钢琴的演奏,即把木棒的一端顶在钢琴上,另一端咬在牙齿中间,当钢琴演奏发声时,通过__________来引起听觉。

5、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大约在__________和__________之间,蝴蝶从身旁飞过,我们凭听觉不能发觉蝴蝶的飞行,其原因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6、女高音与男低音中的高低是指声音的__________不一样,是由发声体振动__________决定的,引吭高歌与低声细语中的高低是指声音的__________不一样,是由发声体振动__________决定的。

7、张明修理桌椅时有敲击声,为使邻居免受干扰,他想出了三种方法:

第一,在被敲击的地方垫一块厚布,这是在__________减弱噪声;第二把自己家的门窗关得很严实,这是在__________减弱噪声;第三,告诉邻居,暂时有手捂住自己的耳朵或塞团棉花,这是在__________减弱噪声。

8、王平在自习课上用录音机播放超级女声李宇春的歌带,从物理学角度看,这个声音是_________,但从主观感觉上来讲这个声音__________(选填“乐音”或“噪声”)

9、大鼓发出的声音很响,但音调很低,这是因为鼓面振动时__________可以很大,而__________却很小。

10、如图所示,四个相同的玻璃瓶里装水,水面高度不同,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则能吹出“dou

(1)nai

(2)mi(3)fa(4)”四个音阶,则与这四个音阶相对应的瓶子序号是_____________。

如果用金属棒打击瓶子,也刚好能打击出“dounaimifa”四个音阶,则与这四个音阶相对应的瓶子序号是__________。

 

第10题图

11、小明做了一个听声的实验,他将衣架悬空挂在用双手拉着的细线中央,请小华用铅笔轻轻敲打衣架,他听到了敲击声,这个声音是通过___________传

入耳朵里的,接着,小明将细线绕在手指上,再用手指堵住双耳来听小华敲打衣架的声音,这个声音是通过_______________传入耳朵里的;小明还发现,后一次听到的声音比前一次听到的声音___________(选填“大”、“小”或“一样大”)这个现象说明,固体传声的本领比空气_________(选填“强”或“弱”)

二、选择题(15×2′=30′)

12、小华在学习了“声音是什么”后,总结了以下四点:

你认为错误的是()

A、声音是靠物体振动产生的B、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

C、声音可以传递能量也可以传递信息

D、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比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小,本领强

13、如图是城市道路旁常见的招牌,这个招牌的意思是()

A、道路拥挤,禁止鼓号乐队进入

B、此地禁止鸣笛,保持安静

C、道路弯曲,行车注意安全

D、此地有乐器商店,专售小号

14、超声波是人耳听不见的声音,但它有着广泛的应用,在下列设备中,利用超声波工作的是()第13题图

A、验钞机B、微波炉C、电视遥控器D、潜艇上的声纳系统

15、在一只玻璃杯中先后装入不同量的水,用细棒轻轻敲击,会听到不同频率的声音,与此类似,当医生给病人检查腹部是否有积水时,常会用手轻轻敲击患者腹部,细细倾听其发出的声音,此为“叩诊”,这主要是根据什么来判断腹部是否有积水的()

A、声音的响度B、声音的音调C、声音的音色D、声音是否悦耳动听

16、声音可以传递能量还可以传递信息,下列事实利用了声音传递能量的是()

A、利用超声波清洗精细机械的微小零件

B、利用超声波准确获得人体内部疾病的信息

C、利用超声波为孕妇检查,确定胎儿的发育情况

D、渔民利用声纳系统确定鱼群的位置

17、“闻其声不见其人”时,你却往往能够根据说话声判断出谁在说话,这主要是因为()

A、人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B、人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C、人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D、人发出声音的传播速度不同

18、一场大雪后,人们会感到外面万籁俱静,究其原因,你认为正确的是()

A、大雪后,行驶的车辆减少,噪声减小

B、大雪蓬松多孔,对噪声有吸收作用

C、大雪后,大地银装素裹,噪声被反射

D、大雪后气温较低,噪声传播速度变慢

19、在停止对大钟撞击后,大钟仍“余音未止”,这是()

A、回声现象B、声音在空气中传播

C、撞击虽然停止,但大钟仍在振动D、这是人的错觉

20、用纸片划过梳齿,结果是()

A、划得越快音调越高B、划得越慢音调越高

C、划得快慢与音调无关D、以上情况都不对

21、下面情况不属噪声污染的是()

A、燃放鞭炮的声音B、工厂烟囱冒出的黑烟

C、织布机的声音D、飞机发动机的声音

22、医生用听诊器能够清楚地知道病人胸腔内的声音,是因为听诊器可以()

A、提高声音的音调B、降低声音的音调

C、减少声音的分散,提高响度D、增强音色

23、生活在海边的渔民常看见这样的情景:

风和日丽,平静的海面上出现一把一把小小的“降落伞”——水母,它们在近海处悠闲自得地升降、漂游。

忽然水母像受到什么命令似的,纷纷离开海岸,游向大海。

不一会儿,狂风呼啸,波涛汹涌,风暴来临了。

就划线部分,以下解释合理的是()

A、水母接收到了次声波B、水母接收到了电磁波

C、水母感受到了温度的突然变化D、水母感受到了地磁场的变化

24、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俗话说“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

B、“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C、蝙蝠的回声定位技巧是声纳系统的原理

D、歌舞厅播放的舞曲可能是乐音;也可能是噪声

25、下面列出了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的密度及声音在其中传播的速度,由下表的数据看出()

物质

空气

氧气

海水

物质的密度(kg/m3)

1.29

1.43

1030

2700

7900

11300

声音的传播速度(m/s)

340

316

1540

5100

5000

1300

A、声音传播的速度随着物质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B、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气体中传播最慢

C、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一定比液体中大

D、声音在金属中的传播速度随着金属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26、一个声源在振动,但人耳却听不到它发出的声音,下列原因中不可能的是()

A、振幅太小,响度不够B、振动频率太高或太低,超出了人们听觉范围

C、声源和人耳之间没有介质传播声音D、振幅太大,使人失聪

三、实验与作图题(27-29小题每空1分,30题5分,共计10分)

27、如图所示是两种声音的波形图,从图形可知,图a是__________的波

形,图b是__________的波形。

28、小明将钢尺的一端压在桌面上,研究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振动振幅的关系,他保持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一定,分别用大小不同的力图A图B

上下拨动钢尺的另一端;他发现钢尺第27题图

被压得越紧,上下振动的幅度越大,桌面被拍打得越响,根据这个实验证据他得出了“振幅越大响度越大”的结论,你认为他收集证据时的错误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9、把两张课桌紧紧的挨在一起,一个同学轻敲一张桌子的桌面,另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另一张桌子上;再把两张桌子拉开一条小缝隙,重试一次,发现第二次听到的声音比第一次听到的声音__________(选填“大”“小”或“一样大”)这个实验表明固体传声本领比空气__________。

30、小刚同学做“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实验,她选择的实验器材是发音齿轮(其中发音齿轮的齿数从1到3越来越少),硬纸片,实验步骤是,让发音齿轮以固定的转速转动,让硬纸片分别与1、2、3不同的齿轮磨擦,听发音齿轮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变化,并把实验结果记录在下表中:

发音齿轮

听到音调的高低

硬纸片振动的快慢

1

2

较高

3

较低

(1)   上表还少完成了一项实验记录,请你帮忙完成;

(2)   分析实验现象,得到的实验结论是什么?

实验现象:

结论:

四、探究与体验(31题3分,32题6分,33题4分,34题3分,计16分)

31、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感受与经历:

当你吃饼干或者硬而脆的食物时,如果用手捂住自己的双耳,自己会听到很大的咀嚼声,但是你身旁的同学往往听不到明显的声音,根据这一现象,从物理学的角度提出一个合理的猜想,并列举两个实例来说明猜出的正确性。

猜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列举实例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列举实例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张俊同学为了探究物体发声时振动的频率高低与物体本身的哪些因素有关,他选择了四根钢丝:

甲和乙一样长,甲比乙粗,乙和丙一样粗,乙比丙长,丙和丁长短粗细一样,如图所示,将甲、乙、丙、丁固定在一个木板上,其中,甲、乙、丙的松紧程度一样,丁稍微松弛一些,其探究步骤如下:

第32题图

(1)用同样的力拔动钢丝甲和乙,发现__________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得出的结论是:

在弦的__________时,振动的频率高低与弦的__________有关。

(2)为了探究发声体振动的频率高低与弦的长度有关,他应用同样大小的力先后拔动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根钢丝。

(3)如果先后用同样大小的力拔动钢丝丙和丁,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3、周明老师用一个饮水用的真空玻璃和带有来电闪烁指示灯的两部手机,作了如下实验:

将其中的一部手机设为响铃状态(响铃声为音乐),并将手机轻放在真空玻璃杯中,用另一部手机拔打杯中手机,可观察到杯中手机来电指示灯闪烁,同时听到优美的音乐声。

然后,周老师将杯盖盖紧,再次拔打杯中手机,结果发现,仍然能看到杯中手机来电指示灯闪烁,但即使在杯边的同学也听不到音乐声。

(1)针对这个现象,请你用所学的知识解释:

将杯盖盖紧后,为什么听不到手机发出的音乐声?

 

(2)无论杯盖是否盖着,我们都能看到来电指示灯闪烁,而只能在杯盖开着时听到音乐声,这说明光与声音传播上有什么不同?

 

34、下面是张刚同学在课外做“比较材料的隔音性能”探究活动时记录的一些内容:

A、器材:

一个能发声的电子铃,一个鞋盆,待比较的材料(衣服、报纸、塑料袋、泡沫塑料及其它材料)、一把长卷尺。

B、步骤:

张刚先用衣服包好电子铃,放入盆内,让其发声。

再安排一位同学远离盆子直到听不到铃声时为止,用卷尺测出同学到盆子的距离。

分别用其它材料完成上述步骤。

(1)张刚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来比较材料隔声性能的。

(2)小芳认为:

比较的时候,远离的方向要相同,因为风向不同会影响声音的传播(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请想一想,还要保持哪些因素相同呢?

写出两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实践与创新(35题5分,36题4分,37题3分,计12分)

35、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填写材料后问题中的空白

噪声污染跟水污染、大气污染和固体污染一起,是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

所谓噪声,从物理学角度看,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到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因此噪声的来源是非常多的。

在教室里,几名同学聚在一起旁若无人的高声说话,放声大笑,都会干扰其它同学学习,成为令人厌烦的噪声来源;在工厂里……在公路上……在机场附近……等等,噪声无处不在,无处不有。

(1)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二泉映月》是著名的二胡独奏曲,如果同学们正在教室里自习,你用录音机开大音量播放这首曲子,同学们仍然认为它是噪声,这是从__________角度来看待乐音与噪音的。

(3)在要求我们阅读的文章中,有一些内容被省略了,即“在工厂里……”“在公路上……”“在机场附近……”,请你仿照文中“在教室里……”这一段,在下面横线上续写出来。

在工厂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得工厂成为噪声污染最严重的单位;

在公路上噪声的主要来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机场附近,人们发明的最吵人的喷气式飞机____________________时的声音,令人们无法忍受。

36、阅读下列短文,按要求完成后面提出的问题:

(1)蝙蝠在黑暗中能自由地飞翔,用蜡堵住其耳朵,虽然把它放在明亮的房间里,但像喝醉酒一样,一次一次地碰到障碍物,后来,物理学家证实了蝙蝠能发出①波,靠这种波的回声来确定目标和距离。

(2)如果把八只同样的玻璃杯盛不同深度的水用一根细棒依次敲打杯子,可以发现声音的②和盛水量有关。

如果调节适当,可演奏简单的乐谱,由此我们不难知道古代“编钟”的道理。

(3)许多年前,“马可波罗”号帆船在“火地岛”失踪,经过多年的研究,揭开了“死亡之迷”,他们都是死于亚声,这是一种人耳听不到的声音,频率低于20Hz,而人的内脏的固有频率和亚声波极为相似,当二者相同时,会形成内脏的共振,严重时,把内脏振坏而丧生。

A:

请你将上面短文中①和②两处补上恰当的文字:

①_________,②_________;

B:

亚声是指我们学过的_________;

C:

从短文(3)中可以看出,人体内脏的固有频率大致是_________左右,声具有_________;

D:

从短文

(2)中可以看出,所填的物理量②与_________有关,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

37、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有人建议利用以下几个实验现象。

甲:

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出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少。

乙:

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

丙:

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丁:

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让纸在笔尖上迅速滑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

你认为,能说明声音产生条件的实验现象是哪一个或哪几个?

其它现象虽然不能说明声音产生的条件,但是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初中物理试卷

灿若寒星制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