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助读下篇题目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924596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42.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助读下篇题目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文言文助读下篇题目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文言文助读下篇题目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文言文助读下篇题目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文言文助读下篇题目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文言文助读下篇题目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文言文助读下篇题目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文言文助读下篇题目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文言文助读下篇题目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文言文助读下篇题目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文言文助读下篇题目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文言文助读下篇题目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文言文助读下篇题目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文言文助读下篇题目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文言文助读下篇题目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文言文助读下篇题目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文言文助读下篇题目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文言文助读下篇题目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文言文助读下篇题目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文言文助读下篇题目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言文助读下篇题目答案.docx

《文言文助读下篇题目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助读下篇题目答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文言文助读下篇题目答案.docx

文言文助读下篇题目答案

下篇7、愚人食盐

昔有愚人,至于人家。

主人与食,嫌淡无味。

主人闻已,更为益

(1)盐。

既得盐美,便自念言:

“所以美者,缘有盐故。

少有尚尔,况复多也?

”愚人无智,便空食盐。

食已口爽

(2),反为其患。

天下事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3)害之。

解释:

1、益:

增加2、爽:

败坏(口味)

3、反:

同“返”,相反4、昔:

从前

译文:

从前有一个愚人,到别人家去作客。

主人端出食物来,他嫌淡而无味。

主人听罢,便为他添了点盐进去。

愚人尝到了盐的美味,便想:

味道所以这么好,是因为有盐的缘故。

少少一撮,尚且如此,满满一把,岂不更妙?

这愚人不懂其中的道理,便单单吃那盐。

吃罢,口颤舌抖,反而得了苦楚。

“适”是个多义词,指“恰巧”,“正值”,“安逸”,也可指“到”,“到……去”。

上文“适友人家”,意为到友人家去。

又“适江南”,意为到江南去;“同适故乡”,意为一同到故乡去。

启示:

干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限度,恰到好处时美妙无比,一旦过头就会走向反面,哪怕是好事也会给弄得很糟。

真理再向前跨越一步,就变成了谬误。

凡事均有度,过犹不及。

8、关羽刮骨疗毒

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后创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

医曰:

“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

”羽便伸臂令医劈之。

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译文:

关羽曾经被乱箭所射中,贯穿了他的左臂,后来伤口虽然痊愈,(但是)每到阴雨天,骨头经常疼痛。

医生说:

“箭头有毒,毒已深入骨髓里,应当剖开手臂打开伤口,刮骨头除去毒素,这个隐患才可以除去。

”关羽便伸出手臂让医生剖开它。

当时关羽正在和诸位将领围坐在一起喝酒,手臂鲜血淋漓,漫出盛血的盘子,但是关羽却割肉端起酒杯喝酒,谈笑如常。

启示:

写出了关羽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9、隋侯救蛇得珠

昔隋侯因使入齐,路行深水沙边,见一小蛇,于热沙中宛转,头上出血。

隋侯哀之,下马以鞭拨入水中。

一夕,梦见一山儿持珠来,见隋侯,且拜且曰:

“曩蒙大恩,救护得生,今以珠酬,请勿却。

”及旦,见一珠在床侧。

其珠璀璨夺目,世称“隋侯珠”,乃稀世之珍也。

译文:

从前,隋地的诸侯(隋侯)有一次出使齐国,路过深水的沙滩边,看见一条小蛇,在炎热的沙滩上痛苦地扭曲身子,头部受伤流血。

隋侯可怜它,下马用马鞭将它挑入水中。

一天夜晚,(隋侯)梦见一个山中的孩子拿着宝珠前来,拜见隋侯,一边拜一边说:

“从前受到你极大的恩惠,救我令我能够生存下去,现在用宝珠来报答你,请不要推却。

”到了早晨,隋侯看到床头有一颗宝珠,美丽璀璨,光彩夺目,世称为“隋侯珠”,是世上少有的珍宝。

拓展:

隋珠是稀世之宝,后亦比喻卓越的才华。

文言知识:

且……且……。

“且”在文言中可解释为“而且”、“将”等。

“且……且……”相当于“又……又……”。

“且拜且曰”,一边拜一边说。

“且战且退”,一边战斗一边退却;“且怒且喜”,又生气又高兴。

10、黠猱

兽有猱,小而善缘,利爪。

虎首痒,辄使猱爬搔之,久而成穴,虎殊快,不觉也。

猱徐取其脑啖之,而以其余奉虎。

虎谓其忠,益爱近之。

久之,虎脑空,痛发,迹猱。

猱则已走避高木矣。

虎跳踉大吼,乃死。

译文:

有一种狡猾的动物叫猱,(体形)小巧善于爬树,爪子锋利。

老虎的头上发痒,就让猱爬上去抓挠,久而久之,(老虎头上挠)出了洞,老虎特别舒服,没有发觉(脑袋挠破了)。

猱慢慢地取它的脑浆吃掉,并把吃剩的献给老虎。

老虎认为猱很忠心,就更加喜爱和亲近它了。

时间长了,老虎的脑袋被掏空了,疼痛发作,去寻找猱。

猱却已经逃跑躲避到高树上了。

老虎跳跃着大声吼叫,就死了。

启示:

奉承拍马者必有坏心思,我们不可以轻易相信他们。

 

11、欧阳询观古碑

欧阳询尝行,见古碑,晋索靖所书。

驻马观之,良久而去。

数百步复反,下马伫立,及疲,乃布裘坐观,因宿其旁,三日方去。

译文:

欧阳询曾经出行时看到了一块古碑,原来是晋代著名书法家索靖所写的碑刻。

于是他就停住马观看古碑,很久才离开。

走了几百步后又走回来,下了马,站着观看了古碑很久。

等到他累了,便铺开皮衣坐下来观看。

困了就睡在它的旁边,看了数日后才离开。

启示:

我们要努力吸收别人的优点。

12、范仲淹苦学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稠粥不继,日再食。

遂大通儒家经典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译文:

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母亲很穷,没有依靠,就改嫁到了长山的朱家。

(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南都,进入学堂读书。

他不分日夜刻苦学习,五年中,竟然没有脱去衣服上床睡觉过。

有时昏沉很疲倦,就用水洗脸。

他经常连顿稠粥都吃不到,一天只吃两顿饭。

就这样,他博通儒家经典的要义,慷慨激昂地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启示:

只有发愤图强、勤奋学习,才能创出一番大事业。

 

13、叶廷圭与海录

叶廷珪云:

余幼嗜学,四十余年未尝释卷,食以饴口,怠以为枕。

士大夫家有异书,无不借,借无不读,读无不终篇而后已。

常恨无资,不能尽传写,间作数十大册,择其可用者手抄之,名曰《海录》。

译文:

叶廷珪说:

“我年轻时非常喜欢学习,四十多年,不曾放开书本,拿着它吃东西嘴里觉得香甜,疲倦时用它当枕头。

士大夫家有与众不同的书,没有不借来的,借来的没有不读的,读的书没有读完全便不会终止。

常常遗憾没有钱财,不能全部抄写。

(在那么多书里,)分出几十大册,选择其中有用的亲手抄下来,命名为《海录》。

启示:

酷爱读书,并且将书中有用的知识转化为自己修身养性的至宝,这便是成就人才、成就事业的牢固根基。

我们要像前人一样手不释卷、多读一些好书,获得更多的知识,成为一个高尚的文明人。

14、红毛毡

红毛国,旧许与中国相贸易。

边帅见其众,不许登岸。

红毛人固请赐一毡地足矣。

帅思一毡所容无几,许之。

其人置毡岸上,仅容二人,拉之容四五人。

且拉且登,顷刻毡大亩许,已数百人矣。

短刃并发,出于不意,被掠数里而去。

译文:

英国和荷兰很久以前被允许与中国进行相互贸易。

边境的主帅看到他们人数众多,不许他们上岸。

英国人和荷兰人坚持请求给一张毛毡大小的地方就足够了。

主帅心想一块毡容不了多少地方,就允许了。

红毛人把毛毡放在岸上,只能站两个人,拉开它能容纳四五人。

边拉边登岸,一会儿毛毡就扩大到一亩地左右,已经登上好几百人了。

他们一起拔出兵刃,趁主帅不注意发动了进攻,(中国)被掠夺了好几里地(英国人)才离开。

寓意:

外国列强用狡猾的手段侵略中国。

考虑问题要全面,不可以只看表面。

 

15、越人养狗

越人道上遇狗,狗下首摇尾人言曰:

“我善猎,与若中分。

”越人喜,引而俱归,食以粱肉,待之以人礼。

狗得盛礼,日益倨,猎得兽,必尽啖乃已。

或嗤越人曰:

“尔饮食之,得兽,狗辄尽啖,将奚以狗为(凭什么还要养狗呢)?

”越人悟,因与分肉,多自与。

狗怒,啮其首,断其领,走而去之。

夫以家人养狗,而与狗争食,几何不败也!

译文:

一个越国人路上遇到狗,狗低下头摇着尾巴像人一样说话:

“我善于捕猎,得到猎物,跟你平分。

”越国人很高兴,带着狗一起回家,喂给它精米和肉食,像对待人一样对待它。

狗得到盛情的礼遇,每天都更加傲慢,猎取的野兽,必定全部吃掉才停下。

有人讥笑越国人说:

“你喂它饮食,捕到的野兽,狗总是全部吃了,凭什么还要养狗呢?

”越国人醒悟了,于是和狗分肉,多给自己。

狗生气了,咬他的头,咬断了他的脖子,跑着离去了。

把狗当成家人养,(然后)却(又)和狗争食,哪有不失败的呢!

道理:

1.做人应该信守诺言,答应别人的事就应该说到做到,否则只会自食恶果。

2.人和动物一样,不可娇纵,要有个度,这样才可以更和谐的相处。

16、纥干狐尾

并州有纥干者,好戏剧。

邑传言有狐魅,人心惶。

一日,纥干得一狐尾,缀于衣后,至妻旁,侧坐露之。

其妻疑为狐魅,遂持斧欲斫之。

纥干亟云:

“吾非魅。

”妻不信。

走,至邻家,邻家又以刀杖逐之。

纥干叩头谢:

“我纥干也,第戏剧耳,何意专杀我?

译文:

山西太原一带有个叫纥干的人,喜欢开玩笑。

当地传言有狐狸装鬼,大家人心惶惶。

一天,纥干得到一条狐狸尾巴,就缝在衣服后面,来到妻子身旁,侧身而坐,故意露出狐狸尾巴。

他的妻子见了,怀疑他是狐狸精,于是操起斧头要砍他。

纥干急忙说:

“我不是鬼!

”妻子不相信。

纥干跑到邻居家,邻居们又拿起刀棍追逐他。

纥干磕头道歉说:

“我是纥干,这只是一个玩笑,你们为什么一心要杀死我呢?

启示:

开玩笑不可以太过分,否则自找麻烦。

17、笼中鹦鹉

富商有段姓者(),畜()一鹦鹉,甚慧(),能迎客与诵诗。

段剪其两翅,置()于雕笼。

熙宁六年,段忽系()狱。

及()归(),问鹦鹉曰:

“吾半年在狱,身不由己,极其怨苦。

女()在家有人食,何其()乐耶!

”鹦鹉曰:

“君(对对方的尊称)半年在狱,早已不堪();吾多年在笼,何乐可言?

”段大感悟(),即日()放()之。

译文:

有一个姓段的富商,养了一只鹦鹉,十分聪明,能接待客人并诵诗交谈。

于是这个姓段的商人剪了它的两个翅膀上的羽毛,把它养在雕刻精美的笼子里面。

熙宁六年,姓段的这个商人突然因为出事进了监狱。

他出狱回来后问鹦鹉说:

“我在监狱半年,处处不自由,是何等的痛苦。

你在家里有人喂养,是多么的快乐啊!

”鹦鹉说:

“你只在监狱里呆了半年就已经觉得痛苦不堪了。

而我在这笼子里呆了好多年了,又有什么快乐可言?

”姓段的商人听了恍然大悟,当天就把它放了。

道理:

自由最可贵。

18、拷打羊皮定案

人有负()盐负薪()者,同()释()重担息树阴。

少时,且()行,争一羊皮,各言藉(垫)背之物。

惠遣(使,令)争者出,顾()州纪纲曰:

“以此羊皮可拷知主乎?

”群下()咸()无答者。

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曰:

“得其实()矣。

”使争者视之,负薪者乃伏(通“服”,佩服)而就罪(承认过错)。

译文:

有一个背盐的和一个背柴的,两个人同时放下重担在树阴下休息。

将要走的时候,争一张羊皮,都说是自己垫背的东西。

李惠让他们出去,回过头对主簿说:

“拷问这张羊皮能够查出它的主人吗?

”部下都没有回答。

李惠叫人把羊皮放在席上面,用杖敲打,见到有一些盐末,就说:

“得到实情了!

”再让争吵的双方进来看,背柴的人才承认了过错。

 

19、黄香温席

昔汉时黄香,江夏人也。

年方()九岁,知事()亲之理。

每当夏日炎热之时,则扇父母帷帐,令()枕清凉,蚊蚋远(形容词作动词用,使……远)避,以待亲之安(舒服的)寝();至于冬日严寒,则以身暖(形容词作动词用,使……暖)其亲之衾,以待亲之暖卧。

于是()名播(传播,流传)京师,号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译文:

汉朝的时候,有一个叫黄香的人,是江夏(今湖北境内)人。

年纪才九岁,就已经知道孝顺长辈的道理。

每当炎炎夏日到来的时候,就给父母的帐子扇扇子,让枕头和席子更清凉爽快,把吸人血的小虫扇开,让父母睡得舒服;到了寒冷的冬天,就用自己的身体让父母的被子变得温暖,让父母睡得温暖。

因此,黄香的事迹流传到了京城,号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20、杀驼破瓮

昔有一人,先瓮中盛谷。

骆驼入头瓮中食谷,首不得(能够,可以)出。

既()不得出,其人以为忧,有一老父来语之曰:

“汝莫忧,吾教汝出,汝当斩头,自能出之。

”即(就)用(采纳)其(那个)语,以刀斩头。

既杀驼,而复破瓮。

如此痴人,为世人所笑。

译文:

从前有一个人,在瓮中存放粮食。

一头骆驼把头伸到了这瓮中偷吃粮食,结果头不能够出来了。

骆驼的头已经不能够出来了,那个人就为这件事发愁。

有一个老人来到见了就告诉说:

“你不要发愁,我教你一个能让骆驼头出来的方法。

你应当把骆驼的头斩断,自然就能够使它的头出来了。

”这个人听了随即就采纳了老人的意见,用刀把骆驼头斩断了。

已经杀了骆驼,又打破了瓮。

像这样愚蠢的人,被世人耻笑。

近义词:

持杆入城(鲁人锯竿入城)

 

21、杨靖与猴弈

西番有二仙,弈()于山中树下,一老猴于树上日窥其运子之法,因得其巧()。

国人闻而往观,仙者遁()去,猴即下与人弈,遍国中莫能胜。

国人奇之,献于朝。

上诏征能弈者与之较,皆不敌()。

或()言杨靖善弈,时杨靖以()事系()于狱,诏释出()之。

靖请以盘盛桃,置()于猴前,猴心牵于桃,无心弈,遂败。

译文:

在西面的一个蕃国里有两位神仙,在山中的树荫下下棋,一只老猴子每天都在树上偷看他们运用棋子的技法,于是就学到了他们的(运用棋子)技巧。

蕃国的人们听到这件事都前往观看,(等他们到时)神仙已经飘隐离开了,老猴就爬下树和人下棋,全国上下没有人能赢(它)。

国人感到这件事很奇怪(用“惊异”或“惊奇”好。

),便把猴子献给朝廷。

皇上下诏召集善于下棋的人和老猴较量,全部不是(老猴)的对手。

有人说杨靖擅长下棋,当时杨靖因为犯法被囚禁在监狱中,(皇上)下令释放他。

杨靖请求用盘子来装满桃子,放在老猴的面前,老猴的心思被桃子牵绊,没有心思下棋,于是便被(杨靖)打败。

启示:

要善于运用智谋。

人做事要一心一意。

22、原谷谏父

原谷有祖(),年老,谷父母厌憎(),欲捐()之。

谷年十有()五,谏()父曰:

“祖育女生儿,勤俭终身,岂有老而捐之者乎?

是负义也。

”父不从(),作舆(),捐祖于野。

谷随,收舆归。

父曰:

“汝何以收此凶()具?

”谷曰:

“他日父母老,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

”父惭,悔之,乃载祖归养。

译文:

原谷有个爷爷,年老了,原谷的父母很讨厌他,想抛弃他。

原谷那年十五岁,他对父亲好言相劝,说:

“爷爷养儿育女,勤劳节俭一生,你怎么能因为他老就抛弃他呢?

这是违背道义的。

”父亲不听他的劝告,做了一辆小推车,载着爷爷,把爷爷抛弃在野外。

原谷在后边跟着,就把小推车带了回来。

父亲问说:

“你带这个不吉利的东西回来作什么?

”原谷说:

“等将来你们老了,我就不必另外再做一辆,所以现在先收起来。

”父亲听了很惭愧,对这件事很后悔,于是去把爷爷接回来赡养他。

道理:

我们要尊敬孝顺自己的父母。

23、黠狼

有车夫载重登坡,方()极力时,一狼来啮()其臀()。

欲()释()手,则货敝身压,忍痛推之。

既()上,则狼已龁()片肉而去()。

乘其不能为力之际,窃尝一脔(),亦黠()而可笑也。

译文:

有一个车夫推着装着重物的车登坡,正在用尽力气的时候,一只狼来咬他的屁股。

车夫想要撒手,货物就会摔破,车子就会压在自己身上,只好忍着疼痛推车。

上了坡之后,狼已经咬了一小块肉离开了。

趁车夫不能出力的时候,悄悄地偷吃一块肉,这只狼也真是狡猾又可笑啊。

24、稚犬斗虎

某村赵氏,犬生三子,甫()二月,随母行。

一虎呼啸出林,疾()奔母犬。

母犬亟召子伏身下。

然一子已为虎所噬。

赵氏呼邻里壮丁(),持()矛逐之。

二稚犬奔衔虎尾,虎带之走。

犬为荆棘挂胸,皮毛殆()尽,终不肯脱。

虎因尾为稚犬累(),掉()尾不得脱,行渐迟。

众人呐喊而前,追及(),毙于众人刀下。

噫!

稚犬亦勇矣。

译文:

某村有一个姓赵的人,家里的狗生三只小狗,刚两个月,小狗随着母狗出来走。

有一只老虎呼啸着从树林里冲出来,飞快地奔向母狗。

母狗急忙召唤小狗躲伏在身子下面。

然而一只小狗已经被老虎吃掉。

姓赵的人叫来村里的年轻力壮的人,拿着矛来追老虎。

两只小狗跑过去咬住老虎的尾巴,老虎拖着两只小狗跑。

小狗被荆棘挂住胸部,身上皮毛几乎掉光了,始终不肯脱口。

老虎因为尾巴被小狗咬住,尾巴摆动还是不能摆脱,越走越慢。

众人呐喊着冲上前,追上了老虎,老虎终于死在大家刀下。

啊!

两只小狗真勇敢啊。

道理:

恶事不可妄为,弱者不可欺侮。

 

25、擒贼

周氏夫妇,以渔为生,日()出没风波。

一日,二豪贼()相谓曰:

“伺()周之市,但()留其妇时,吾可攫()其金也。

”于是窥()周出。

周既()去,二豪贼持刀近船。

周畜()一犬,见之狂吠。

妇闻声而出。

二贼跃上船,出刃胁之。

犬啮贼,以故贼不得脱身。

妇乘其无备,推堕一贼河中。

一贼为犬所啮,痛甚。

妇举刀欲劈之,贼色挠(),跪而谢()。

是时夫方归,见状,即缚二豪贼至官。

译文:

有一对姓周的夫妇,靠捕鱼维持生计,每天在风浪里作业。

一天,两个大强盗互相说:

“等到姓周的丈夫去了市场,只留下他的夫人时,我们可以抢他们的钱。

”于是偷看着姓周的离开了。

姓周的一离开后,两个大强盗(就)拿着刀靠近船。

周氏夫妇养了一条狗,看到了强盗,就狂叫着。

周夫人听到了声音就出来了。

两个强盗跳上船,拿出刀胁迫她(把钱给他们)。

狗咬住(其中一个)强盗,(所以)让强盗脱不了身。

周夫人趁他们没有防备,把一个强盗推入河中。

一个强盗被狗咬着,非常痛。

周夫人拿着刀想要砍他,强盗脸上显出屈服的样子,跪下来认罪。

这时姓周的丈夫正巧回来了,看到这情况,就绑着这两个强盗去报官。

擒贼成功的原因:

1、周夫人的智慧和勇敢,有胆识。

2、他们家养的狗训练有素。

3、周夫人的丈夫回来得及时。

道理:

遇到事情或困难要勇敢面对。

26、张孝基仁爱

许昌士人张孝基,娶同()里富人女。

富人但一子,不肖(),斥逐()去。

富人病且()死,尽以家财付孝基。

孝基与治后事如礼()。

久之,其子丐于途,孝基见之,恻然()谓曰:

“汝能灌园乎?

”答曰:

“如得灌园以就()食,幸甚!

”孝基使灌园。

其子稍()自力,孝基怪()之,复谓曰:

“汝能管库乎?

”答曰:

“得灌园,已出()望外,况管库乎?

又幸甚也。

”孝基使管库。

其子颇驯谨(),无他过。

孝基徐()察之,知其能自新,不复有故态(),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

译文:

许昌有个读书人叫张孝基,娶同乡某富人的女儿。

富人只有一个儿子,不孝顺,富人便骂着把他赶走了。

富人生病将要死了,把全部的家产都托付给了张孝基。

张孝基按规定礼节为富人办了后事。

后来,富人的儿子在路边乞讨,孝基见了,同情地说道:

“你会浇灌园圃吗?

”富人的儿子答道:

“如果能够(通过)浇灌园圃来得到食物,就太幸运了!

”孝基便让他去浇灌园圃。

富人的儿子渐渐能自食其力,孝基对他的变化感到奇怪,又说道:

“你能管理仓库么?

”答道:

“让我浇灌园圃,已出乎我的意料,何况管理仓库呢?

那真是太幸运了。

”孝基就让他去管理仓库。

富人的儿子顺从而谨慎,没犯什么过错。

孝基慢慢观察他,知道他能改过自新,不会再像从前那样,于是将他父亲所委托的财产还给他了。

27、二犬情深

咸溪县童镛家,畜()二犬,一白一花,共出一母。

性狡狯(),解人意。

日则嬉戏,夜则守门。

后白者倏()目盲,不能进牢()自食。

主人以草藉()檐外卧之。

花者衔饭吐而饲()之。

夜则卧其侧,几()二年余。

及()白者死,埋诸山麓()。

花犬乃朝夕往,至葬处则默哀,若拜泣状,良久乃反()。

译文:

咸溪县童镛的家里,养着两只狗,一只是白狗一只是花狗,是同一只母狗所生。

(它们)生性聪灵,(善于)理解人的心意。

(它们)白天就嬉戏,晚上便看守大门。

后来白狗突然眼睛瞎了,不能进入栏圈自己吃东西。

主人用草铺在房檐外让它睡在那里。

花狗便衔了食物(到白狗边)吐出来喂给它吃,夜里就睡在它的身旁,将近两年多。

等到白狗死了以后,(主人)就把它埋在山脚下。

花狗于是每天早晚都前往(埋葬白狗的地方),在埋葬白狗的地方默默伤心,像悼念的样子,很久才返回。

启示:

写出了动物之间的相互友爱,告诉我们要学会帮助他人,和睦相处、互助互爱。

 

28、鳝救婢

高怀中,业()鳝面于扬州小东门,日杀鳝以千数。

一婢悯()之,每夜窃部分缸中鳝,从后窗投诸河,如是累()年。

一日面店被焚,婢仓皇出逃,为火所伤,困于河滨。

夜深入睡,比醒而痛减,伤尽愈。

视之,有河中污泥,敷于伤处,而周有鳝之行迹,始知向所放生之鳝来救也。

高怀中感其异,遂为之罢业()。

及拆锅,下有洞,生鳝无数盘其中,悉纵()之于河。

译文:

高怀中,在扬州的小东门卖鳝鱼面,每天要杀数千条鳝鱼,有一位女佣对此感到怜悯,每天夜晚偷一部分水缸里的鳝鱼,由后窗抛入河中。

这样经过了几年。

有一天,店里发生火灾,女佣仓皇逃出,被火所灼伤,被困在了河滨,到半夜睡着了。

醒来以后,发现不但痛苦减轻了,连灼伤的部位也好了许多。

她看到有一些河中的污泥堆积在伤口处,而周围淤泥上留下鳝鱼游过的痕迹。

她才知道是从前放生的鳝鱼来救了她。

高怀中被这件奇异的事感动,于是就停止营业。

等到拆除锅灶的时候,(高怀中发现)下面有洞,很多活的鳝鱼在里面盘踞着,高怀中把它们全部放回河中。

启示:

从婢的角度来说:

好人有好报,应当乐于助人。

从鳝鱼的角度来说:

当受到别人帮助时要知恩图报,学会感恩。

29、农妇治创鹜

昔皖南有一农妇,于河边拾薪(),微闻禽声,似哀鸣,熟视()之,乃鹜()也。

妇就()之,见其两翅血迹斑斑,疑其受创()也。

妇奉()之归,治之旬日,创愈。

临去,频频颔()之,似谢。

月余,有鹜数十来农妇园中栖,且日产蛋甚多。

妇不忍市()之,即孵,得雏成群。

二年,农妇家小裕焉,盖创鹜之报也。

译文:

过去皖南有一个农妇,在河边拾柴,隐约听到鸟叫,像哀鸣,(她)仔细看它,原来是野鸭。

农妇走近,见它的两翅膀上血迹斑斑,怀疑受伤了。

农妇捧野鸭回家,治疗了十天,伤口痊愈。

(野鸭)临行时,频频点头,好像在感谢农妇。

过了一个多月,有几十只野鸭来到农妇园中栖息,且每天产很多蛋。

农妇不忍心把它卖了,就孵化了,孵出小鸭成群。

过了两年,农妇家生活小康,原来是受伤的野鸭的报答。

30、画龙点睛

张僧繇于金陵()安乐寺画四龙于壁,不点睛。

每曰:

“点之即飞去。

”人以为诞,因点其()一。

须臾(),雷电破壁,一龙乘云上天,未点睛者皆在。

译文:

张僧繇在金陵安乐寺墙壁上画了四条龙,没有点上眼睛。

他每次都说:

“画上眼睛,龙就会飞走。

”人们认为这是胡说。

张僧繇为其中一条龙画上了眼睛。

过了一会,雷电交加,击破了墙壁,一条龙驾着云飞上了天,而其他没有画上眼睛的龙都还在墙壁上。

31、外科医生

有医者,自称善()外科。

一裨将阵()回,中()流矢,深入膜()内,延()使治。

乃持并州剪,剪去矢管,跪而请谢()。

裨将曰:

“镞在膜内者须亟()治。

”医曰:

“此内科事,不意并责我。

译文:

有一个医生,自称擅长外科医术。

一个副将从前线回来,被乱箭射伤了,一直刺入身体里,把这个医生叫来让他治疗。

这个医生手里拿了一把大剪子,把露在身体外面的箭身剪掉,便跪着等着将军的奖赏。

将军说:

“箭头还在身体里需要尽快治疗啊。

”医生说:

“这是内科的事情,不该同时要求我(完成)!

道理:

讽刺了只求表面解决问题而且贪图钱财的人。

32、张用良不复杀蜂

太仓张用良,幼时揭蜂窝,尝为蜂螫(),故恶之。

后见蜂则百计千方扑杀之。

一日薄()暮,见一飞虫,投()于蛛网,竭力而不能脱。

蛛遽()束缚之,甚急。

忽一蜂来螫蛛,蛛避。

蜂数含水湿虫,久之得脱去。

张用良因感()蜂义,自是()不复杀蜂。

译文:

太仓人张用良,小时候捣蜂窝,曾经被黄蜂蜇伤,因此十分憎恨黄蜂。

后来看到黄蜂就千方百计地抓住,然后杀死。

一天傍晚时,张用良看见一只飞虫撞向蜘蛛网,竭尽全力仍然不能够脱离。

蜘蛛立刻把它捆绑住,情况十分紧急。

忽然看见一只黄蜂飞来用毒针蜇蜘蛛,蜘蛛随后便避开了。

黄蜂多次沾水使小虫变湿,时间一长飞虫便挣脱蜘蛛网飞离。

张用良被蜂的道义行为所感动,从此以后再也不杀黄蜂了。

 

33、刘氏善举

刘氏者,某乡寡妇也,育一儿,昼则耕作于田间,夜则纺织于烛下,竟年()如是。

邻有贫乏者,刘氏辄()以斗升相济()。

偶有无衣者,刘氏以己之衣遗()之。

乡里咸()称其善。

然()儿不解,心有怨言。

母诫()之,曰:

“与人为善,乃为()人之本(),谁无缓急之事?

”母卒三年,刘家大火,屋舍衣物殆()尽,乡邻给衣物,且为之伐木建屋,皆念刘氏之情也。

时刘儿方()悟母之善举也。

译文:

刘氏是某一个乡里的寡妇,生养一个孩子。

白天在田间努力种田,晚上点着蜡烛在织机上纺织,整年都像这样。

邻居中有穷困的人,刘氏就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