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题点训练二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93269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9.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文言题点训练二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高考文言题点训练二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高考文言题点训练二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高考文言题点训练二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高考文言题点训练二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高考文言题点训练二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高考文言题点训练二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高考文言题点训练二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高考文言题点训练二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高考文言题点训练二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高考文言题点训练二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高考文言题点训练二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高考文言题点训练二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高考文言题点训练二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高考文言题点训练二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高考文言题点训练二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高考文言题点训练二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高考文言题点训练二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高考文言题点训练二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高考文言题点训练二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文言题点训练二Word格式.docx

《高考文言题点训练二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文言题点训练二Word格式.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文言题点训练二Word格式.docx

故学之染人,甚于丹青。

丹青吾见其久而渝矣,未见久学而渝者也。

夫工人之染,先修其质,后事其色,质修色积,而染工毕矣。

学亦有质,孝悌忠信是也。

君子内正其心,外修其行,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文质彬彬,然后为德。

夫学者不患才不及,而患志不立,故曰希骥之马,亦骥之乘,希颜之徒,亦颜之伦也。

又曰锲而舍之,朽木不知;

锲而不舍,金石可亏。

斯非其效乎!

今诸生口诵圣人之典,体闲庠序之训,比及三年,可以小成。

而令名宣流,雅誉日新,朋友钦而乐之,朝士敬而叹之。

于是州府交命,择官而仕,不亦美乎!

若乃含章舒藻,挥翰流离,称述世务,探赜究奇,使扬、班韬笔,仲舒结舌,亦惟才所居,固无常人也。

然积一勺以成江河,累微尘以崇峻极,匪志匪勤,理无由济也。

诸生若绝人间之务,心专亲学,累一以贯之,积渐以进之,则亦或迟或速,或先或后耳,何滞而不通,何远而不至邪!

溥为政严而不猛,风化大行,有白乌集于郡庭。

注《春秋》经、传,撰《江表传》及文章诗赋数十篇。

(节选自《晋书·

虞溥传》)

文言文中,虞溥在奖训学人时对学习目标、态度和方法提出了哪些要求?

请简要概括。

答案 ①学习目标:

立志,立德。

②学习态度:

立志,勤奋,执着,专心。

③学习方法:

正心修行,循序渐进,积累,贯通。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

首先审题,明确答题区域是第2段,“学习目标”在虞溥所作诰的第1段,“此大成之业,立德之基也”。

“学习态度”在第2、3段,“夫学者不患才不及,而患志不立”——要立志;

“锲而舍之,朽木不知;

锲而不舍,金石可亏”——要坚持、执着;

“匪志匪勤,理无由济也”——要勤奋;

“绝人间之务,心专亲学”——要专心。

有关“学习方法”的论述分散在这三段中,“君子内正其心,外修其行”——正心修行;

“始学者不好……及至期月……然后……”——循序渐进;

“然积一勺以成江河,累微尘以崇峻极”——积累;

“累一以贯之”——贯通。

参考译文

虞溥字允源,高平昌邑人。

父亲虞秘,担任偏将军,镇守陇西。

虞溥跟随父亲赴任,专心研究古代典籍。

郡里考察推荐他为孝廉,授予郎中一职,补任尚书都令史。

逐渐升迁做了公车司马令,授予鄱阳内史的官职。

虞溥大力修建学校,广泛招收学徒,下公文公告隶属的各县:

“学习是用来坚定情操涵养性情而积累众多优良品质的途径。

情操在心中确立了就体现在外在行为上,优良品质在内心形成了,那么名望就在教化中显露,所以一般人的性情随着教育而发生改变,美好的品德累积了,习惯与性情就会养成。

尧舜之时,家家户户都可封为官,等到盛世过去,可谓人人可以诛杀,这难道不是教化形成风俗、改变人心的例子吗!

自从汉代失去了控制能力,天下分崩离析,江南贼寇阻隔,长久以来废弃天子教化,学校教育废弃了而没人整治。

现在天下统一,百姓和乐,都在安乐中休养生息,应该推崇淳朴的德行,广泛开展学校教育,以辅助这一太平盛世,把昌明的教化发扬光大。

”于是拟写了条例制度。

当时到学校学习的有七百多人。

虞溥于是下公文勉励教导他们,说:

文学科的各位儒生都出身高贵,年华正盛,志向高远,开始接受学校教育,谈论学习典籍,这正是成就大事业、树立德行的基础。

圣人的学问平淡而缺少趣味,所以开始学习的人不喜欢。

等到满一个月,看的东西越来越多,学习的东西越来越多,每天听到没听过的知识,看到没看过的学问,然后就能心灵开悟,专心于学业,乐于与朋友相切磋,不知不觉之间深广的道德教化陶冶了自己,深刻的道理融入精神。

所以学习对于人的熏陶胜过绘画用的颜料。

我看见绘画用的颜料时间长了会褪色,没见过长时间学习之后退步的。

工匠染色时,先处理好底子,然后给它上颜色,底子处理好了,颜色沉积,染色的工作就完成了。

学习也有本质的东西,那就是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忠诚、守信。

君子能够在内端正自己的思想,在外修正自己的行为,行事有余力,就来学习学问,气质温文尔雅,行为举止端正,这样就形成了真正的德行。

学习的人不担心才智赶不上(别人),而担心不能立志。

所以说羡慕骏马的马,也就能成为骏马这一类的马;

仰慕颜渊的人,也就能成为颜渊这一类的人。

又说如果雕刻停止了,腐朽的木头也不能折断;

如果雕刻不止,金石也能雕出花纹。

这难道不是学习的效果吗!

现在诸位儒生口诵圣人的典籍,体验学校的训导,等到三年之后,就可以略有成就。

然后好的名声宣扬流传,良好的声望一天天更新,朋友们钦佩并喜欢他,官员们敬重并赞叹他。

于是州府交相任命,儒生就可以选择官位为官了,这不也是很美好的事吗!

如果能出口成章,挥毫则文采斐然,陈述世间事务,探究深奥奇妙的道理,使扬雄、班固藏笔不再写文章,使董仲舒不敢讲话,那只是有才能的人能做到的,本来不是普通人呀。

然而积聚一勺勺水而成为江河,堆集细微的尘土而使极高的山更高,不立志,不勤奋,按道理没有办法成功。

诸位儒生如果能够断绝人际交往的事务,专心学习,这种思想贯穿始终,逐渐进步,那么或者慢,或者快,或者先,或者后,怎么会凝滞而不畅通呢!

怎么会路途遥远而到达不了呢!

虞溥为政严明但不严酷,于是良好的社会风气树立起来,有白鸟聚集在郡中庭院里。

注解了《春秋》经书、传,撰写了《江表传》及文章诗赋共几十篇。

条分缕析,概括内容要点,理解主题思想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李广行无部伍行陈,就善水草舍止,人人自便,不击刁斗以自卫,莫府省约文书;

然亦远斥候,未尝遇害。

程不识正部曲、行伍、营陈,击刁斗,士吏治军簿至明,军不得休息;

然亦未尝遇害。

不识曰:

“李广军极简易,然虏卒犯之,无以禁也;

而其士卒亦佚乐,咸乐为之死。

我军虽烦扰,然虏亦不得犯我。

”然匈奴畏李广之略,士卒亦多乐从李广而苦程不识。

臣光曰:

《易》曰:

“师出以律,否臧凶。

”言治众而不用法,无不凶也。

李广之将,使人人自便。

以广之材,如此焉可也;

然不可以为法。

何则?

其继者难也,况与之并时而为将乎!

夫小人之情,乐于安肆而昧于近祸,彼既以程不识为烦扰而乐于从广,且将仇其上而不服。

然则简易之害,非徒广军无以禁虏之仓卒而已也!

故曰“兵事以严终”,为将者,亦严而已矣。

然则效程不识,虽无功,犹不败;

效李广,鲜不覆亡哉!

(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

从全文看,为什么说李广“如此焉可也”,却又“不可以为法”?

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考生答案1

(1)是“人人自便”。

(2)是“其继者难也”。

考生答案2

(1)李广率领将士,人人自便。

(2)太简易,兵事以严终。

问题诊断

两位考生都找到了文中的相关语句,但考生1审题不仔细,没有“用自己的话回答”;

而答案2,背离文段大意,概括要点欠妥。

剖析矫正

解答本题,要从原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归纳。

“如此焉可也”紧承“李广之将,使人人自便。

以广之材”几句,由此可知原因:

(1)“人人自便”所以“咸乐为之死”;

(2)李广才气高。

“不可以为法”后面讲述了原因:

(1)“其继者难也。

(2)“况与之并时而为将乎。

”(3)“简易之害,非徒广军无以禁虏之仓卒而已也。

满分答案

1.解题思路

(1)通读全文,整体把握文意。

(2)仔细审题,寻找答题区间。

(3)筛选信息,组织语言作答。

做内容概括题时,一定要分点概括文中会出现并列的部分,既要学会用原文词句也要学会从抽象中概括大意。

2.组织语言的技巧

(1)摘录法,即选摘原文词句来作答的一种方法。

解题时应抓住与答案有关的关键词句,文中有的关键句,如观点句或抒情议论句如果吻合题意,可直接摘录;

如只出现关键词,那还需要我们去改写;

如题目要求用自己的话概括,文中的重要句子就必须翻译。

(2)句意(层意)提取法,即需要概括的内容在文章或文段中并无明显的中心句,我们要通过阅读文章,自己去感受、体会、把握和提炼大意,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的一种方法。

这类题要根据句意或层意提炼出每一层或每一句的内涵与本质的东西,答题才会有准确性。

夫士之来也,必有求于阁下。

夫以贫贱而求于富贵,正其宜也。

阁下之财,不可以遍施于天下,宜择其人之贤愚,而厚薄等级之,可也。

假如贤者至,阁下乃一见之;

愚者至,不得见焉。

则贤者莫不至,而愚者日远矣。

假如愚者至,阁下以千金与之;

贤者至,亦以千金与之。

则愚者莫不至,而贤者日远矣。

欲求得士之道,尽于此而已;

欲求士之贤愚,在于精鉴博采之而已。

精鉴于己,固已得其十七八矣;

又博采于人,百无一二遗者焉。

若果能是道,愈见天下之竹帛,不足书阁下之功德;

天下之金石,不足颂阁下之形容矣!

(选自韩愈《与凤翔邢尚书书》)

1.韩愈认为邢尚书怎样做才能“得士”?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答:

 

游丰乐醉翁亭记

王思任

是时辛丑觐还,以为两亭馆我而宇之矣。

有檄,趣令视事,风流一阻。

癸卯入觐,必游之。

突骑而上丰乐亭,门生孙教孝廉养冲氏亟觞之。

看东坡书记,遒峻耸洁可爱。

登保丰堂,谒五贤祠,然不如门额之豁。

上醒心亭,读曾子固①记,望去古木层槎,有邃可讨,而予之意不欲傍及,乃步过薛老桥,上酿泉之槛,酌酿泉。

寻入欧门,上醉翁亭。

又游意在亭,经见梅亭,阅玻璃亭,而止于老梅亭,梅是东坡手植。

予意两亭即胜,此外断不可亭。

一官一亭,一亭一扁,然则何时而已?

欲与欧公斗力耶?

而或又作一解酲亭,以效翻驳之局,腐鄙可厌。

还访智仙庵,欲进开化寺,放于瑯玡,从者暮之,遂去。

滁阳诸山,视吾家岩壑,不啻数坡垞②耳,有欧、苏二老足目其间,遂与海内争千古,岂非人哉?

读永叔亭记,白发太守与老稚辈欢游,几有灵台华胥之意,是必有所以乐之而后能乐之也。

先生谪茶陵时,索《史记》,不得读,深恨谳辞之非,则其所以守滁者,必不在陶然兀然之内也。

一进士左官,写③以为蘧舍④,其贤者诗酒于烟云水石之前,然叫骂怨咨耳热之后,终当介介。

先生以馆阁暂麾,淡然忘所处,若制其家圃然者,此其得失物我之际,襟度何似耶?

且夫誉其民以丰乐,是见任官自立碑也。

醉翁可亭乎?

扁墨初干,而浮躁至矣。

先生岂不能正名方号,而顾乐之不嫌、醉之不忌也。

其所为亭者,非盖非敛,故其所命者不嫌不忌耳。

而崔文敏犹议及之,以为不教民蒔种,而导之饮。

嗟呼!

先生有知,岂不笑脱颐也哉?

子瞻得其解,特书大书,明已为先生门下士,不可辞书。

座主⑤门生,古心远矣。

予与君其憬然存斯游也。

(选自《明代散文名篇集粹》,有删改)

 ①曾子固:

曾巩,字子固。

②垞(chá

):

土丘。

③写:

移置。

④蘧(qú

)舍:

旅舍。

⑤座主:

古代进士称主考官。

2.作者认为此地已有丰乐、醉翁两亭,不宜再建其他亭子。

请结合全文概括其原因。

对点规范练

安重诲,应州人也。

少事明宗,为人明敏谨恪。

明宗即位,以为左领军卫大将军、枢密使,兼领山南东道节度使。

在位六年,累加侍中兼中书令。

明宗为人虽宽厚,然其性夷狄,果于杀人。

马牧军使田令方所牧马,瘠而多毙,坐劾当死,重诲谏曰:

“使天下闻以马故,杀一军使,是谓贵畜而贱人。

”令方因得减死。

明宗遣回鹘侯三驰传至其国。

侯三至醴泉县,县素僻,无驿马,其令刘知章出猎,不时给马,侯三遽以闻。

明宗大怒,械知章至京师,将杀之,重诲从容为言,知章乃得不死。

董璋等反,遣石敬瑭讨之,而川路险阻,粮运甚艰,每费一石,而致一斗。

自关以西,民苦输送,往往亡聚山林为盗贼。

明宗谓重诲曰:

“事势如此,吾当自行。

”重诲曰:

“此臣之责也。

”乃请行。

关西之人闻重诲来,皆已恐动,而重诲日驰数百里,远近惊骇。

督趣粮运,日夜不绝,毙踣道路者,不可胜数。

重诲过凤翔,节度使朱弘昭延之寝室。

重诲酒酣,为弘昭言:

“昨被谗构,几不自全,赖人主明圣,得保家族。

”因感叹泣下。

重诲去,弘昭驰骑上言:

“重诲怨望,不可令至行营,恐其生事。

”重诲行至三泉,被召还。

过凤翔,弘昭拒而不纳,重诲惧,驰趋京师。

未至,拜河中节度使。

重诲已罢,希旨者争求其过。

宦者安希伦,坐与重诲交私,常与重诲阴伺宫中动息,事发弃市。

重诲益惧,因上章告老。

以太子太师致仕;

而以李从璋为河中节度使,遣药彦稠率兵如河中虞变。

明宗又遣翟光业至河中,视重诲去就,戒曰:

“有异志,则与李从璋图之。

”又遣宦者使于重诲。

使者见重诲,曰:

“人言公有异志,朝廷遣药彦稠率师至矣!

“吾死未塞责,遽劳朝廷兴师,以重明主之忧。

”光业至,李从璋率兵围重诲第,入拜于庭。

重诲降而答拜,李从璋以楇击其首,重诲妻走抱之而呼曰:

“令公死未晚,何遽如此!

”又击其首,夫妻皆死,流血盈庭。

李从璋检责其家赀,不及数千缗而已。

(节选自《新五代史·

卷二十四·

唐臣传第十二》,有删改)

1.安重诲获罪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日磾字翁叔,本匈奴休屠王太子也。

以父不降见杀,与母阏氏、弟伦俱没入宫,输黄门养马,时年十四矣。

久之,武帝游宴见马,后宫满侧。

日磾等数十人牵马过殿下,莫不窃视,至日磾独不敢。

日磾长八尺二寸,容貌甚严,马又肥好,上异而问之,具以本状对。

上奇焉,即日赐汤沐衣冠,拜为马监,迁侍中、驸马都尉、光禄大夫。

日磾既亲近,未尝有过失,上甚信爱之,赏赐累千金,出则骖乘,入侍左右。

贵戚多窃怨,曰:

“陛下妄得一胡儿,反贵重之!

”上闻,愈厚焉。

日磾母教诲两子,甚有法度,上闻而嘉之。

病死,诏图画于甘泉宫,署曰“休屠王阏氏”。

日磾每见画常拜,乡之涕泣,然后乃去。

日磾子二人皆爱,为帝弄儿,常在旁侧。

弄儿或自后拥上项,日磾在前,见而目之。

弄儿走且啼曰:

“翁怒。

”上谓日磾:

“何怒吾儿为?

”其后弄儿壮大,不谨,自殿下与宫人戏,日磾适见之,恶其淫乱,遂杀弄儿。

弄儿即日磾长子也。

上闻之大怒,日磾顿首谢,具言所以杀弄儿状。

上甚哀,为之泣,已而心敬日磾。

初,莽何罗与江充相善,及充败卫太子,何罗弟通用诛太子时力战得封。

后上知太子冤,乃夷灭充宗族党与。

何罗兄弟惧及,遂谋为逆。

日磾视其志意有非常,心疑之,阴独察其动静,与俱上下。

何罗亦觉日磾意,以故久不得发。

是时,上行幸林光宫,日磾小疾卧庐。

何罗与通矫制夜出,共杀使者,发兵。

明旦,上未起,何罗亡何从外入。

日磾奏厕心动,立入坐内户下。

须臾,何罗袖白刃从东箱上,见日磾,色变,走趋卧内欲入,行触宝瑟,僵。

日磾得抱何罗,因传曰:

“莽何罗反!

”上惊起,左右拔刃欲格之,上恐并中日磾,止勿格。

日磾捽胡投何罗殿下,得禽缚之,穷治皆伏辜。

由是著忠孝节。

日磾自在左右,目不忤视者数十年。

赐出宫女,不敢近。

上欲内其女后宫,不肯。

其笃慎如此,上尤奇异之。

及上病,属霍光以辅少主,光让日磾。

日磾曰:

“臣外国人,且使匈奴轻汉。

”于是遂为光副。

光以女妻日磾子赏。

初,武帝遗诏以讨莽何罗功封日磾为秺侯,日磾以帝少不受封。

辅政岁余,病困,大将军光白封日磾,卧授印绶。

一日,薨,赐葬具冢地,送以轻车介士,军陈至茂陵,谥曰敬侯。

(节选自《汉书·

霍光金日磾传》)

2.从文章中找出能体现金日磾“忠孝”的两个事例。

(可用自己的话概括,也可引用原文)

元行钦,幽州人。

庄宗与梁军战,军败而溃,梁兵数百追及,攒槊围之。

行钦驰一骑,夺剑断其二矛,斩首一级,梁兵解去。

庄宗持行钦泣曰:

“富贵与卿共之!

”由是宠绝诸将。

赵在礼反,庄宗以为邺都行营招抚使,将二千人讨之。

行钦以诏书招在礼。

在礼登城谓行钦曰:

“将士经年离去父母,不取敕旨奔归,追悔何及?

若公善为之辞,尚能改过自新。

”行钦曰:

“天子以汝等有社稷之功,小过必当赦宥。

”在礼再拜,以诏书示诸军。

皇甫晖从旁夺诏书坏之,军士大噪。

行钦攻邺无功,庄宗欲自将以往,群臣皆谏止,乃遣明宗讨之。

明宗军城西,行钦军城南。

而明宗军变,与在礼合。

行钦闻之,退屯卫州,以明宗反闻。

庄宗遣李从璟驰诏明宗计事。

从璟,明宗子也。

行至卫州,而明宗已反,行钦乃系从璟,将杀之,从璟请还京师,乃许之。

明宗引兵南,行钦率兵趋还京师。

从庄宗幸汴州,行至荥泽,闻明宗已渡黎阳。

庄宗复遣从璟通问于明宗,行钦以为不可,因击杀从璟。

明宗入汴州,庄宗不得进。

庄宗谓行钦曰:

“卿等从我久,富贵急难无不同也。

今兹危蹙,而默默无言,坐视成败。

我至荥泽,欲单骑渡河,自求总管,卿等各陈利害。

今日俾我至此,卿等何如?

”行钦泣而对曰:

“臣本小人,蒙陛下抚养,位至将相。

危难之时,不能报国,虽死无以塞责。

”因与诸将百余人,皆解髻断发,置之于地,誓以死报,君臣相持恸哭。

庄宗崩。

行钦出奔,为野人所执。

刺史石潭折其两足,载以槛车,送京师。

明宗见之,骂曰:

“我儿何负于尔!

”行钦瞋目直视曰:

“先皇帝何负于尔!

”乃斩于洛阳市。

呜呼!

死之所以可贵者,以其义不苟生尔。

方明宗之兵变,诸将未知去就,而行钦独以反闻,至于断发自誓,其诚节有足嘉矣。

及庄宗崩,不能自决,而反逃死以求生,终于被执而见杀。

其言虽不屈,而死非其志也,乌足贵哉!

(选自欧阳修《新五代史》,有删改)

3.欧阳修认为元行钦“乌足贵”的原因是什么?

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与韩荆州书

李 白

白闻天下谈士相聚而言曰:

“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

”何令人之景慕,一至于此耶!

岂不以有周公之风,躬吐握之事,使海内豪俊,奔走而归之。

一登龙门,则声价十倍。

所以龙蟠凤逸之士,皆欲收名定价于君侯。

愿君侯不以富贵而骄之,寒贱而忽之;

则三千宾中有毛遂。

使白得颖脱而出,即其人焉。

白,陇西布衣,流落楚汉;

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

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

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

王公大臣,许与气义。

此畴曩心迹,安敢不尽于君侯哉!

君侯制作侔神明,德行动天地,笔参造化,学究天人。

幸愿开张心颜,不以长揖见拒。

必若接之以高宴,纵之以清谈,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

今天下以君侯为文章之司命,人物之权衡,一经品题,便作佳士。

而君侯何惜阶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扬眉吐气,激昂青云耶!

昔王子师为豫州,未下车即辟荀慈明,既下车又辟孔文举。

山涛作冀州,甄拔三十余人,或为侍中、尚书,先代所美。

而君侯亦一荐严协律,入为秘书郎;

中间崔宗之、房习祖、黎昕、许莹之徒,或以才名见知,或以清白见赏。

白每观其衔恩抚躬,忠义奋发。

白以此感激,知君侯推赤心于诸贤腹中,所以不归他人,而愿委身国士。

倘急难有用,敢效微躯!

人非尧舜,谁能尽善?

白谟猷筹画,安能自矜?

至于制作,积成卷轴,则欲尘秽视听,恐雕虫小技,不合大人。

若赐观刍荛,请给纸墨,兼之书人,然后退扫闲轩,缮写呈上。

庶青萍、结绿,长价于薛、卞之门。

幸推下流,大开奖饰,惟君侯图之!

4.请简要分析第四段举例的用意。

阮孝绪,字士宗,陈留尉氏人也。

父彦之,宋太尉从事中郎。

孝绪七岁,出后从伯胤之。

胤之母周氏卒,有遗财百余万应归孝绪,孝绪一无所纳,尽以归胤之姊琅邪王晏之母,闻者咸叹异之。

幼至孝,性沉静,虽与儿童游戏,恒以穿池筑山为乐。

年十三,遍通《五经》。

十五,冠而见其父,彦之诫曰:

“三加弥尊,人伦之始。

宜思自勖,以庇尔躬。

”答曰:

“愿迹松子于瀛海,追许由于穹谷,庶保促生,以免尘累。

”自是屏居一室,非定省未尝出户,家人莫见其面,亲友因呼为“居士”。

外兄王晏贵显,屡至其门,孝绪度之必至颠覆,常逃匿不与相见。

曾食酱美,问之,云是王家所得,便吐飧覆醢。

及晏诛,其亲戚咸为之惧,孝绪曰:

“亲而不党,何坐之及?

”竟获免。

义师围京城,家贫无以爨,僮窃邻人樵以继火。

孝绪知之,乃不食,更令撤屋而炊。

所居室唯有一鹿床,竹树环绕。

天监初,御史中丞任昉寻其兄履之,欲造而不敢,望而叹曰:

“其室虽迩,其人甚远。

”为名流所钦尚如此。

后于钟山听讲,母王氏忽有疾,兄弟欲召之。

母曰:

“孝绪至性冥通,必当自到。

”果心惊而返,邻里嗟异之。

合药须得生人参,旧传钟山所出。

孝绪躬历幽险,累日不值。

忽见一鹿前行,孝绪感而随后,至一所遂灭,就视,果获此草。

母得服之遂愈。

时皆叹其孝感所致。

初,建武末,青溪宫东门无故自崩,大风拔东宫门外杨树。

或以问孝绪,孝绪曰:

“青溪皇家旧宅。

齐为木行,东者木位,今东门自坏,木其衰矣。

鄱阳忠烈王妃,孝绪之姊。

王尝命驾欲就之游,孝绪凿垣而逃,卒不肯见。

诸甥岁时馈遗,一无所纳。

人或怪之,答云:

“非我始愿,故不受也。

”大同二年,卒,时年五十八。

(选自《梁书·

卷第五十一·

列传第四十五》)

5.阮孝绪的“居士”风范表现在哪里?

《南山集》①目录序

戴钧衡

文章之事,岂不难哉!

司马子长②生汉武之朝,以天授之才,承累世之学,通古今书史之秘,穷天下山水之奇迹。

其所遭,极人世万不可堪之境,侘傺抑郁,感愤悲伤,以其所畜,发为文章,遂以雄于天下,传于后世。

自后世言文章称大家者,所造虽各有不同,要莫不深得乎子长之义旨。

国朝作者间出,海内翕然推为正宗,莫如吾乡望溪③方氏。

而方氏生平极所叹服者,则惟先生。

先生与望溪生为同里,又自少志意相得,迨老不衰。

其学之浅深,文章之得失,知之深而信之笃者,莫如望溪。

顾望溪生为显官,身后著作在天下,而先生摧折困抑,垂老构祸以死,著作脱轶,莫为之收,而一二藏书家有其稿者,又秘弗敢出。

四方学者,徒耳先生之名,求读其书不可得。

文章之遭际,幸不幸固如是耶!

余读先生之文,见其境象如太空之浮云,变化无迹;

又如飞仙御风,莫窥行止。

私尝拟之古人,以为庄周之文、李白之诗,庶几相似。

而其气之逸韵之远,则直入司马子长之室而得其神。

云鹗氏尝谓子长文章之逸气,欧阳永叔后,惟先生得之,非虚语也。

余又观先生文中自叙,及望溪先生所作序文,知先生生平每以子长自命,其胸中藏有数百卷书,滔滔欲出。

向令克成,必有不同于班固、范蔚宗、陈寿诸人者,岂仅区区文字足见其得子长之神哉?

惜乎有子长之才,不能有子长之志,仅此区区,而犹厄抑使不得彰行于世,良可悲也。

先生文集名不一,少时著有《困学集》《芦中集》《问天集》《岩居川观集》,皆不可复见。

今世所仅存者,惟门人尤云鹗刊本,所谓《南山集》是也。

里中吴氏藏有写本,较尤本文多且半,余假而抄之。

复于许君处见先生手稿十数首。

又尤本、吴本未加编次,亦无意例,余乃共取编之。

以余所见三本,同异如此,此外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