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城版音乐四年级上册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93334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38.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花城版音乐四年级上册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花城版音乐四年级上册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花城版音乐四年级上册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花城版音乐四年级上册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花城版音乐四年级上册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花城版音乐四年级上册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花城版音乐四年级上册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花城版音乐四年级上册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花城版音乐四年级上册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花城版音乐四年级上册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花城版音乐四年级上册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花城版音乐四年级上册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花城版音乐四年级上册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花城版音乐四年级上册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花城版音乐四年级上册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花城版音乐四年级上册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花城版音乐四年级上册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花城版音乐四年级上册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花城版音乐四年级上册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花城版音乐四年级上册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花城版音乐四年级上册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花城版音乐四年级上册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花城版音乐四年级上册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花城版音乐四年级上册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二、复习国歌:

用坚定勇敢的气势、唱出中国人的精神。

三、欣赏军乐等多种形式唱(奏)的《国歌》,学习用打击乐器参与乐曲的演奏。

1、老师提前收集各种形式的国歌资料,如:

军乐(吹管乐)、管弦乐、童声齐唱、成人齐唱、男声独唱等,能配上画面更好,让学生比较、欣赏。

2、选择用大小军鼓、钹和合适的打击乐器为军乐《国歌》伴奏。

3、用声势伴奏代替乐器,注重人人参与,声响音型让学生自己设计。

4、在节奏分声部练熟后,可挑选几位同学用以上几件乐器进行合奏,全体同学用自创的音响进行配合,自信而骄傲地进行本班的“鼓号队”表演。

5、模拟学校的升国旗仪式:

鼓号队奏乐——学生出旗——全体起立——唱国歌、行队礼——结束本课。

四、小结。

第二课秋天的联想

一、引导学生在欣赏与歌唱活动中尽情感受秋天的美好。

二、初步了解人声分类的音乐常识,感受人声的美妙音色,激发自己的歌唱兴趣。

三、能用不同的情绪、不同的音色唱歌曲《红叶》和《土风舞》,用歌声表达自己对秋天漫山遍野的赞美之情,表现出捷克人民喜庆丰收的热闹景象。

四、在不同的音乐作品中体验音色、情绪、速度、节奏、旋律等音乐要素的重要作用。

能完整地填充并创作《秋天》这首儿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学唱并创作歌曲《秋天》。

二、学唱歌曲《红叶》、《土风舞》。

三、听听、看看、画画。

四、美好的音色——人声的分类。

▲教学重点、难点:

对学生对秋天的自然现象与声音色彩牵引力的培养。

▲课时安排:

5课时

▲课前准备:

收集与秋天有关的素材如:

树叶、果实、图片等。

学唱并创作歌曲《秋天》。

一、组织教学(略)

二、导入:

学生们共同分享在户外寻找的代表秋天景色的素材,结合课本上的四幅色彩不同的图片,让学生把看书对大自然的感受用语言描述出来,比如说“金色的秋天稻麦飘香“即参与第8页的活动练习。

三、新课教学:

1、老师带上小乐器及歌词卡片,带领学生在校园里观察秋天的景色:

秋高气爽、树叶变黄了、风一吹满地落叶………帮助学生积累创作素材。

然后师生围坐在草地上开始学唱《秋天》,老师以小乐器伴奏或清唱,注意最后两小节“42171——”的音准。

2、编一编、演一演。

采取室内与室外结合的办法学习和编创歌曲。

1)分组创作填词演唱,再互相评价。

2)出示课本创作的歌词,比较自己遗漏的秋天,丰富对秋天的知识。

四、拓展教学:

变换主题:

如“冬天”、“春天”、“夏天”进行创作,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学唱歌曲《红叶》。

(略)

复习《秋天》引出学习《红叶》这首歌。

1、听伴奏录音,感受歌曲的情绪。

2、划分乐句并大致明白演唱的内容。

3、朗读歌词,感受:

“秋风、夕阳、枫树、红叶、山坡、河流”这一美丽的画卷,体会美的意境。

4、跟琴轻轻哼唱歌曲。

5、说说自己演唱此曲后的感受。

6、用优美、动听的歌声演唱,充分表现秋天美的意境。

7、分男女组进行演唱感受不同音色之美。

8、第二声部视学生的实际情况决定唱与不唱,要以“情”感染学生,以“美”引领学生走进音乐。

9、试一试演唱歌谱,充分感受歌曲旋律之美。

四、拓展:

用优美的动作为歌曲伴舞。

1、分组根据歌曲的情绪、内容创编动作。

2、汇报表演。

3、师生评价。

第三课时

学唱歌曲《土风舞》

一、情景导入

1、伴着快乐的音乐律动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复习歌曲《红叶》。

要求:

用优美、轻柔的声音演唱歌曲。

三、导入新课:

(一)忆与秋天有关的歌曲内容。

(二)出示歌谱《土风舞》。

四、学唱新歌。

(一)听一听。

1初步聆听《土风舞》。

(感受歌曲的情绪)

1)它描写了秋天哪方面的内容?

2)听完音乐,你的心情怎样?

你怎么会有这样的心情呢?

(从歌词、旋律入手)

3)你可以用什么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心情?

4)复听《土风舞》歌曲。

(用手臂画出音的高低进行的线条,感受旋律进行的特点)

(二)唱一唱。

1、按节奏朗读歌词。

2、播放课件感受歌词的咬字、吐字。

3、跟琴轻轻哼唱(学生找出难点,教师重点教唱。

4、师生互换接唱。

(接唱清楚、准确,重点突出切分节奏)

(三)玩一玩。

音乐游戏:

《找一找》

1、宣布游戏规则。

师小结:

离玩具越近,我们的歌声就变强,而且是渐渐变强,所以我们就把这个变化叫做渐强,反过来,谁来说说看?

2、曲中找:

找找学过的音乐记号。

3、照着唱:

按谱中的音乐记号用热情、轻快、饱满的声音歌唱,从而表现欢乐的情绪。

4、敲一敲:

由学生选择自制乐器进行伴奏,以欢乐的情绪边唱边击。

5、试一试:

试着唱曲谱。

6、播放学谱课件,自己纠正自己唱得不够的地方。

7、比一比:

和歌曲《红叶》比较不同之处。

(出示表格)

(四)编一编、评一评。

1、简单了解捷克概况。

(播放幻灯片)

2、简单了解什么是土风舞?

(出示概念)

土风舞一词是由英文FlokDance翻译而来的,源自非洲,是一种富有乡土风味的舞蹈,旋律欢乐,节奏较欢快。

跳的时候,所有的人围成一圆圈,没有男女老幼之分,表现了人们庆祝劳动收获的愉快心情;

流传到世界各地,形成了各个地方特色的舞蹈。

如:

夏威夷草裙舞,法国小步舞曲。

3、了解并欣赏各国的土风舞。

(播放、影片、课件、图片)。

4、播放现场演唱课件,引导学生模仿创造。

5、实践:

分组为歌曲编创土风舞并进行现场表演。

1)学生按自己的选择自由组合,积极进行小组讨论创作。

2)分组表演。

3)教师进行综合评价。

5、尽情地欢舞起来吧!

六、下课。

学生随音乐律动快乐出教室。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1、陕北民歌《秋收》、2、丹麦民歌《丰收之歌》、3、小提琴协奏曲《四季》中〈秋〉第三乐章。

唱丰收歌〈土风舞〉,表现捷克人民载歌载舞庆丰收的情景,导入新课。

1、听丰收曲:

想了解我们中国农民是怎么庆丰收的吗?

请结合画面欣赏陕北民歌〈秋收〉。

引导学生随歌声哼唱体验当时的幸福情景。

2、演丰收景:

根据丹麦人民豪放开朗、能歌善舞的风俗特点,在欣赏丹麦民歌《丰收之歌》时,采取这样的教学:

听着音乐,结合画面,你能想像丹麦农民庆丰收的场景吗?

如果你被他们的欢乐所感染,请你和他们一起来,随着音乐的节奏边唱边跳,自由做律动。

3、画丰收景:

让同学们谈一谈对两首丰收歌的感受,结合第三首曲子的欣赏,边听边找画、配画。

赏丰收曲:

重点欣赏小提琴协奏曲《四季》中〈秋〉第三乐章。

1)初听,感受到什么?

2) 

唱一唱它的主题:

151115111543222…….

3)复听,数数主题出现了几次?

并为它寻找一幅插图.

4)再听,自创动作配合音乐主题进行表演.

第五课时

1、音乐知识:

美好的音色——人声的分类。

2、欣赏歌曲:

《牧歌》、《回声》、《我爱你中国》、《老人河》、《阿童木之歌》。

二、新课教学:

1、自画秋天的色彩:

师:

前几节课我们尽情地感受了秋天的美好,听昌了一些些关于秋天的歌曲,下面请同学们用颜色来描述一下自己喜欢的秋天,只要能表达自己的感受就行(还可请几位学生到黑板上随意画)。

2、联想乐器的色彩:

启发学生把美术表现的秋天色彩,牵引到乐器音色的听

辨上,由视觉到听觉加以感受,播放大提琴、双簧管、小号、三角铁等乐器的声音和图片,师小结“什么叫音色?

3、听辨乐器的音色,让学生为形容音色的两个形容词“嘹亮”、“清脆”找到合适的乐器(小号和三角铁)

4、人声的美妙:

音乐中使用的乐器都有自己特有的音色,而人的歌喉也是一各最为自然的特殊的乐器,它也有着美妙的音色。

请同学欣赏纯人声演绎的两首无伴奏合唱《牧歌》、《回声》,真切地感受到人声的美妙与魅力,激发学生对合唱和人声的兴趣,同时又自然过渡到本课音乐知识“人声的分类”的讲解。

5、了解人声的色彩:

童声、男声(高中低音)、女声(高中低音)。

为避免枯燥,每讲解一种都配一个演唱片断,使学生真实体验而又记忆深刻。

6、分辨人声的类别:

欣赏歌曲《我爱你中国》、《老人河》、《阿童木之歌》片段后,让学生抢答属于人声的哪一类并填空。

设问:

你们还能举出男声、女声、童声的歌曲曲名吗?

7、激发歌唱欲望:

1)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嗓音来任意模仿各种人的音色。

2)指导学生学会保护自己的嗓子,正确地运用嗓音来和谐地歌唱,唱出自己的美好心声。

3)学生自由选择本单元最喜欢的一首歌曲,分别组成“秋天组”、“红叶组”、“舞蹈组”进行歌唱、表演。

为这个单元做一个总复习。

三、小结。

第三课放牧歌谣

一、 

五首中外牧童题材的音乐作品为我们塑造了各种栩栩如生的牧童形象。

通过这些作品可以感受到放牧孩子的不同心情及他们不同的生活背景,在音乐中感受牧童生活的变化,激起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 

能用自然好听的声音演唱《牧童之歌》、《牧童》、《牧羊姑娘》、《牧羊女》,体验不同的情绪表达出不同情感。

在欣赏《牧童短笛》过程中能随音乐即兴律动表达牧童在放牧劳动时的欢快惬意的情绪。

三、 

了解音符的名称及读法拍法:

认识加入我们小音库中的两个新音符SI和DO并结合前面学的音符做“七个好朋友”的音乐游戏。

1、学唱歌曲《牧童之歌》、《牧童》、《牧羊女》。

2、对答式歌表演《牧羊姑娘》。

3、音乐游戏:

七个好朋友。

▲课时安排:

6课时

学唱歌曲《《牧童之歌》

一、组织教学(略)。

1、边听边看。

师边有节奏地念着歌词“红太阳,从天上慢慢地爬上,风吹绿草马儿把头扬…….,”边在黑板上画着简笔画,展现出”红太阳、绿草地、马儿、羊儿和马背上的孩子。

2、边讲边读。

1)设问:

黑板上的画表现了什么情景?

2)揭示课题,解释“牧童”的含义。

3)你能像老师那样把画里的意思试着读出来吗?

3、边唱边做:

1)跟着琴声用“LU”模唱。

2)跟琴填词演唱,重点唱好“骑上骏马扬起鞭,赶着牛羊下河滩”,这句中每小节弱拍上的附点节奏以及八度大跳音程的音准。

3)引导学生根据画面设计几个动作来记住歌词。

4)让学生说说自己了解的新疆哈萨克族的地域文化风情。

5)老师展示民族知识讲解课件,详细地介绍哈萨克族的地域文化风情。

4、边找边记:

复习学过的音符种类。

1)欣赏钢琴版的《牧童之歌》,在钢琴声中中老师出示四种音符卡片来做一个游戏。

2)全班分四组,派一名代表为自己组选择一种音符卡片。

3)四组在《牧童之歌》的曲谱里寻找与自己选择的音符长得相似的音符,再派代表把找到的音符写在黑板相应的音符卡片旁。

4)先请学生思考回答这些音符的名称。

5)最后老师小结:

第一组找的叫二分音符,第二组找的叫四分音符,第三组找的叫八分音符,第四组找的叫十六分音符。

6)设问:

你们知道他们怎么读?

怎么拍吗?

看了书中的列表就明白了。

7)边读边拍:

看书本一起边拍边读四种音符

8)设计其他节奏练习:

如《雨快要停了》或《火车到站了》

学唱歌曲《牧童》。

二、复习《牧童之歌》,用愉快、自然的声音演唱。

1、模仿模仿语言:

老师按歌曲节奏地说一句话“朝霞里|牧童在|吹小|笛0|”,请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也来说一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熟悉并掌握切分节奏。

“校园里|我们在|玩游|戏0|”

2、拍打节奏:

初听范唱拍节奏,说说切分节奏出现了几次?

(五次)

3、分析乐句:

复听范唱划乐句,找出重复出现的节奏型:

第一、二、四句节奏完全相同。

4、模唱旋律:

随琴声用“噜“分别模唱两声部的旋律,注意唱好每句尾的休止符。

学习对答式歌表演《牧羊姑娘》

1、思考:

让学生眼看歌谱初听歌曲,想一想它与前面所学的两首牧童年歌有什么不同?

2、表达:

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想法…….通过熟悉歌词引导学生说说歌曲表现的是什么年代的故事?

3、朗读:

歌曲是以问答的形式进行的,让男学生学生扮演“问者”,女学生扮演“牧羊姑娘”,启发他们非常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充分体会人们和牧羊姑娘之间的情感交流。

4、歌唱:

1)“对”字是整首歌的第一个字,启发学生要一张嘴就唱出应有的音高,切忌滑上去。

2)整首歌曲的演唱中要引导学生注意声音的放松、柔和。

5、感悟:

演唱中要引导学生注意表达问者与牧羊女的一问一答的感情色彩。

前者要表现出充满同情、怜悯的情绪,后者要表现出充满衰怨、愤恨及无可奈何的情绪。

6、处理:

第一乐段中的末尾句作渐慢处理,似乎表达了人们的深切询问,要唱得稍迟缓一些,唱得纯朴、真挚。

第二乐段要力求把对善良而饱受苦难、孤苦无依的牧羊女的无限同情表现出来。

7、分组练习。

8、表演:

评选出优秀表演组。

听赏钢琴曲《牧童短笛》

1、看后听:

牧童骑在牛背上吹着笛子,这是一幅多么淡雅的水墨画。

这一情景你能想像吗?

音乐如何去表现这一情景?

请听听!

(播放《牧童知笛》第一部分)

2、听后说。

再听一遍。

你能从音乐中体验这一情景吗?

听完后说说你的想像与感受?

老师可以简单介绍作者贺绿汀及本作品的来历。

3、说后唱。

师生讨论对第一乐段的感受………提示课题《牧童短笛》,哼唱主题旋律[1]。

4、再听议。

聆听第二乐段。

这段音乐描绘牧童在干什么?

在速度上、节奏上与第一乐段相比之下有什么变化?

师生讨论第二乐段提出的两个问题并哼唱主题旋律[2]。

5、听后演。

完整地听全曲。

全曲分几段?

为什么?

有没有相同或基本相同的乐段?

再次完整聆听全曲。

根据你自己对乐曲的理解边听边即兴用肢体动作来表演(肢体动作是无声的,一定要保持教室的安静,使大家能真正做到在音乐中表演。

学唱歌曲《牧羊女》

1、聆听音乐,分析乐句。

这首歌曲分几个乐句?

有相同或基本相同的用动作或图形表示出来。

●●▲●。

2、看图式,学唱歌曲。

老师唱●代表的第一、二、四句,学生唱▲代表的第三乐句,然后互换。

注意三个相同的乐句句尾都有所不同,要唱准确,而对比句的前后力度要唱出区别来。

3、编声势,配合演唱。

相同乐句可以找寻一种方式表现出三拍子的感觉,对比句可以辅以“羊叫”的动

作,左右或上下动。

4、学舞蹈,表现快乐。

这一内容,设计成让学生随音乐跳集体舞,速度可随意。

方法:

大家围成一个双圆圈。

第一、二乐句:

外圈人右手牵里圈人左手举过头顶(另一只手放背后或叉腰),踏着音乐的节拍往前走。

第三乐句:

唱“白羊儿”时两人弯腰屈膝背对背,手放头上做“羊”状;

“咩咩”时反向面对学“羊”叫。

后半句同前。

第四乐句;

两人面对双手相握高举(1小节),再甩开或分开外面的手(2小节),最后两手回握高举,里圈人手高举不动,外圈人翻身从里圈里两人高举的手下转出去,接着与下一位合作从头跳。

5、分组表演,请学生参与评价。

第六课时

七个好朋友

前几节课,我们学习好多首歌曲,今天我们就来和音符玩玩游戏,放松放松,好不好?

三、音乐游戏:

1、找音符:

出示一歌谱,让学生认一认,哪些音我们小音库还没有?

2、认音符:

在老师的键盘上听唱这两音7和1,并找到它们的音名B和C’的位置。

3、唱音阶:

认识音阶1234567并变找花样(变力度、速度、节奏)唱一唱。

4、学歌曲:

《七个好朋友》共四个乐句,师生合作把每句分成前后来接唱,这会唱得很有趣。

5、玩游戏:

请八名学生分别戴上音符头饰在《七个好朋友》的歌声中被当作键盘,来玩“弹钢琴”的游戏。

当同学们慢速歌唱时,请一同学当演奏员,随唱到的音符按代表相应音高同学的头,被按同学就蹲下。

可以找同学反复玩。

6、总复习:

1)唱一唱四首牧歌和游戏歌,他们全都是由七个好朋友组成的;

2)比一比四首放牧歌的异同点;

3)听一听描写放牧孩童的乐曲片断,说出曲名;

4)玩一玩:

乐器+游戏+表演。

四、小结;

第四课走进童话世界

通过演唱歌曲、欣赏音乐中的童话故事,引领学生走进童话世界,感受童话故事中各种人物形象,抒了美好情感,懂得善良美好终能战胜邪恶的道理。

能用优美和谐的歌声演唱歌曲《多年以前》,并能随旋律配唱新词;

通过歌声和动作大胆表现出活泼风趣的七个小矮人形象;

能与他人合作表演音乐童话故事《白雪公主》,并能自信地用语言简单复述故事情节,锻炼语言智能。

认识并了解拍号的含义;

通过声势感知节奏节拍;

利用小乐器——口风琴在玩中掌握扩指与缩指的演奏方法。

一、学唱歌曲《多年以前》、《七个小矮人之歌》

二、欣赏动画片《白雪公主》

三、综合训练活动。

四、玩乐器——口风琴

引导学生参与童话中的音乐意境和故事情节中不同人物形象的感受。

4课时

学唱歌曲《多年以前》

二、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打开自己的小音库找出学过的音符朋友,老师一一列举在黑板上,比比谁记得多唱得准?

1、请学生随老师的手号或手势自由指点着唱一唱,比比谁反应快、唱得准。

2、老师有目的地按歌曲《多年以前》旋律音的走向点唱,第一遍不论时值长短自由点唱,第二遍有节奏地点唱,使学生对歌曲旋律有个初步印象。

三、学唱歌曲《多年以前》

1、唱一唱、评一评。

1)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进行进行自学练唱,只要求学唱旋律部分,让学生独立学会识谱。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汇报,引导学生互相倾听,教师评价以鼓励为主。

2、练一练,合一合。

1)铺垫练习:

将学生分两组随老师手号慢速做三度音程的各声练习。

43|2——|432|1——|

321|7——|217|1——|

通过同上练习,初步建立音程的概念。

2)当学生会唱旋律后,再播放范唱录音,请学生说说有何不同?

(有和声、好听、很丰富……)引导学生也来试试。

3)进入歌曲中的合唱练习,注意轻声演唱、互相倾听,尽可能让两个声部和谐统一。

3、分一分、唱一唱。

1)从听觉上划分乐句,能听出分几句?

2)从视觉上分析,哪几句相同?

3)再讨论可以用几种演唱形式来表现歌曲的结构?

4)如:

甲组男生唱第一句+乙组男生唱第二句+女生唱第三句+乙组男生唱第四句;

或:

5)甲组女生唱第一句+乙组女生唱第二句+男生唱第三句+乙组女生唱第四句。

6)请会弹这首歌曲的学生上台为大家伴奏。

欣赏动画片《白雪公主》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提示课题:

1、复习歌曲《多年以前》导入曲老师扮演“外婆”讲述故事——《白雪公主》。

2、故事接龙:

四年级的学生对《白雪公主》并不陌生,让一些学生以故事接龙的形式将《白雪公主》的情节讲给老师听,吸引学生的兴致。

1)挑选积极主动要求讲述的八名学生;

2)提醒学生用简洁的语言表达故事情节;

3)每讲到一小段,老师可以叫停,下一位学生要接得准确而流畅。

3、片断联想:

播放动画片《白雪公主》里的几段音乐:

A白雪公主惊慌逃跑的音乐;

B七个小矮人之歌;

C公主和小矮人的歌舞;

D白雪公主放声高歌;

让学生来猜猜各段描写的是什么情节?

与书中哪部分故事内容相符?

4、视听赏析:

1)完整欣赏动画音乐《白雪公主》;

2)要求学生边听边思考自己联想对了几段?

重点引导学生注意各部分音乐的变化。

3)出示相应的问题打乱后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用连线把编成的序号的音乐段落与下列问题对应连一连。

问题:

序奏音乐?

——公主逃跑的音乐?

——在小动物们的关心下公主开心歌唱?

——七个小矮人之歌?

——公主与矮人的欢乐歌舞?

——终曲?

5、合作表演。

让学生随音乐来表演《白雪公主》。

可以选择利用身边的一些物体当成“镜子、毒苹果、皇冠”等道具。

小结。

学唱歌曲《七个小矮人之歌》

组织教学(略)

新课教学:

1、在歌曲声中踏步走进教室,感受进行曲的风格。

2、听歌曲录音,请学生说说歌曲中的内容以及歌曲的情绪、速度等。

3、按节奏朗读歌词:

先放慢速度读准确后再渐快,老师适时地配弹音乐,形成一种有强有弱的朗读高潮。

4、有情绪地唱:

1) 

先慢后快的方法学习歌唱。

B段“要继续铲要继续挖,你会很快脱贫致富”这一句特别要慢速练习,并作为难点处理;

3) 

曲中第四、五小节和第八、九小节有相似之处,提醒学生注意区别;

4) 

“美丽钻石闪闪亮”的亮字的延长音里可以设计一些感叹词,如:

啊、喔、呀……,来表达七个小矮人的惊喜、赞叹和强烈的劳动热情,使学生的情感与音乐中的人物产生共鸣;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