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八年级历史下册 71《城乡人民生存状态的沧桑巨变》名师教案 川教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944958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8.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八年级历史下册 71《城乡人民生存状态的沧桑巨变》名师教案 川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初中八年级历史下册 71《城乡人民生存状态的沧桑巨变》名师教案 川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初中八年级历史下册 71《城乡人民生存状态的沧桑巨变》名师教案 川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初中八年级历史下册 71《城乡人民生存状态的沧桑巨变》名师教案 川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初中八年级历史下册 71《城乡人民生存状态的沧桑巨变》名师教案 川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初中八年级历史下册 71《城乡人民生存状态的沧桑巨变》名师教案 川教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初中八年级历史下册 71《城乡人民生存状态的沧桑巨变》名师教案 川教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初中八年级历史下册 71《城乡人民生存状态的沧桑巨变》名师教案 川教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初中八年级历史下册 71《城乡人民生存状态的沧桑巨变》名师教案 川教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初中八年级历史下册 71《城乡人民生存状态的沧桑巨变》名师教案 川教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初中八年级历史下册 71《城乡人民生存状态的沧桑巨变》名师教案 川教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初中八年级历史下册 71《城乡人民生存状态的沧桑巨变》名师教案 川教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初中八年级历史下册 71《城乡人民生存状态的沧桑巨变》名师教案 川教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初中八年级历史下册 71《城乡人民生存状态的沧桑巨变》名师教案 川教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初中八年级历史下册 71《城乡人民生存状态的沧桑巨变》名师教案 川教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初中八年级历史下册 71《城乡人民生存状态的沧桑巨变》名师教案 川教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初中八年级历史下册 71《城乡人民生存状态的沧桑巨变》名师教案 川教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初中八年级历史下册 71《城乡人民生存状态的沧桑巨变》名师教案 川教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初中八年级历史下册 71《城乡人民生存状态的沧桑巨变》名师教案 川教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初中八年级历史下册 71《城乡人民生存状态的沧桑巨变》名师教案 川教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八年级历史下册 71《城乡人民生存状态的沧桑巨变》名师教案 川教版.docx

《初中八年级历史下册 71《城乡人民生存状态的沧桑巨变》名师教案 川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八年级历史下册 71《城乡人民生存状态的沧桑巨变》名师教案 川教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八年级历史下册 71《城乡人民生存状态的沧桑巨变》名师教案 川教版.docx

初中八年级历史下册71《城乡人民生存状态的沧桑巨变》名师教案川教版

第1课城乡人民生存状态的沧桑巨变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知道我国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人在改革开放前后的巨大变化。

了解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发生的显著变化,理解变化的原因,知道什么是恩格尔系数,从中理解这是社会的进步,是改革开放的结果。

了解“五讲四美三热爱”“讲文明、树新风”“手拉手”“心连心”和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等活动的主要内容。

讲述孔繁森、蒋筑英、徐虎、李向群等优秀人物的故事。

知道唐山、大连、张家港等文明城市,华西村等文明村镇的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情况。

二、能力与方法

指导学生分组、分内容从自己身边的亲戚、朋友、邻居等渠道了解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培养学生基本的搜集历史信息、比较和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团结协作的能力与意识。

通过讲述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主要变化,讲述孔繁森、蒋筑英、徐虎、李向群等优秀人物的故事,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指导学生看图片、识读城乡居民家庭收入统计表、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变化表等,让学生掌握读图、识图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从历史图片、历史图表中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利用电脑让学生学会从因特网上查找和整理历史资料、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改革开放后,人们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发生的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人们在社会生活方式上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的主要原因,进而认识到改革开放是社会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动力,培养学生的历史发展观、进步观,形成支持改革开放、积极投身改革开放的人生态度。

通过对民族精神风貌的深刻变化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后,在人民生活取得历史性巨变的同时,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也取得了巨大成就,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得以普遍提高,精神风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使学生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通过对孔繁森、蒋筑英、徐虎、李向群等优秀人物先进事迹的学习,使学生学习他们敬业爱岗、艰苦奋斗、助人为乐、勇于奉献的精神,努力学习,奉献社会,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

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的历史性巨变的表现及其原因。

二、难点

对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后如何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及二者的关系的把握。

教材分析

一、人民生活的历史性巨变

本目包括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的显著变化两个方面的内容,反映我国物质文明建设的巨大成就。

关于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教材从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巨大提高进行比较,提供了1978年和2003年我国城镇居民、农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数据和增长的比例,有力地论证了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教材还提供了《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统计表》,形象地展示了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人的增长变化情况。

接着,教材通过小字形象地阐述了城乡人民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说明了人民生存状态发生的历史性巨变。

如:

“衣”方面体现在讲究服装的颜色、花色、款式,追求多样化、个性化,求新、求美、求舒适已成时尚。

“食”方面体现在百姓的餐桌越来越丰富。

“住”方面体现在人均住宅面积的大大增加。

“行”方面体现在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迅猛发展,汽车、火车、轮船已成为城乡人民普遍使用的、便捷的交通工具;即使乘坐飞机,也不再是一种奢望;私人轿车拥有量大大增加。

“用”方面体现在彩电、空调、冰箱、洗衣机、照相机、电话、电脑、移动电话等“千元级”物品已普遍使用,汽车、小区住房等“万元级”以上的消费,正成为一些城镇居民追逐的消费热点。

教材还别具匠心地设计了《摩托车进入普通牧民家》《农民为孩子买回钢琴》《农民住进了瓦房和楼房》《时装反映人民衣着消费的多样化》《品种丰富的蔬菜市场》等五幅历史图片,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城乡人民生存状态发生的历史性巨变。

关于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的显著变化,教材主要从城乡居民生存性的食品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逐年下降进行论述。

对这二点的论述中,教材在注释中引入了恩格尔系数这一概念。

1857年世界著名的德国统计学家恩思特阐明了一个定律:

随着家庭和个人收入增加,收入中用于食品方面的支出比例将

逐渐减小,这一定律被称为恩格尔定律,反映这一定律的系数被称为恩格尔系数。

它主要表述的是食品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例随收入变化而变化的发展趋势,揭示了居民收入和食品支出之间的相互关系,用食品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例来说明经济发展、收入增加对生活消费的影响程度。

因此,一个国家或家庭生活越贫困,恩格尔系数就越大;反之,生活越富裕,恩格尔系数就越小。

教材所提供的我国《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变化表》就形象地反映了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城乡居民生存性的食品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逐渐变化的情况。

教材在小字部分,提供了2001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耐用商品的拥有量和2003年全国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用户的数量,以及近年来城镇居民外出旅游的变化,由此说明我国城乡居民高档耐用品消费、文化娱乐消费和旅游消费等消费在消费支出中的比重逐年增大,说明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已达到小康水平。

二、民族精神风貌的深刻变化

本目教材突出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

精神文明建设上取得的巨大成就。

本目内容主要包括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重视精神文明建设所倡导的一系列活动,以及在精神文明建设中涌现出来的优秀人物、文明城市、文明村镇等典型事例。

关于精神文明建设,教材主要从不同历史时期开展的系列活动进行阐述。

如:

20世纪80年代全国普遍开展的“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20世纪90年代,我国城乡广泛开展的“讲文明、树新风”“手拉手”“心连心”和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以及开展的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和文明家庭的活动和学习新时期涌现出来的孔繁森、蒋筑英、徐虎、李向群等优秀人物事迹等活动,引导人民群众转变思想观念,革除陈规陋习,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在小字部分,教材以唐山市和江苏省

江阴市的华西村为例,着重介绍了开展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和文明家庭的活动,以点带面,反映全国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情况。

辅栏释义

“想想”(为什么说我国创造了消灭贫困的世界奇迹?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人民生活发生了历史性巨变。

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城乡人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大大提高,2003年,全国城镇居民年人

均可支配收入达8472元,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提高到2622元;二是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大大提高,增加到8565元;三是我国农村中的贫困人口已不到3000万人,占农村人口的3%以下,与同期世界贫困人口增加了3亿多相比,中国则减少了2亿多人。

“议议”(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

在世界上普遍用生存性食品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例,即通常所说的恩格尔系数来说明经济发展、收入增加对生活消费的影响程度。

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状况。

一个国家或家庭生活越贫困,恩格尔系数就越大;反之,生活越富裕,恩格尔系数就越小。

2003年我国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降为37.1%,农村居民降为45.6%,基本达到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40%~50%为小康的标准。

由此可见,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一方面说明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已达到小康水平。

“说说”(中华民族精神风貌的深刻变化表现在哪些方面?

联系实际说说):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在抓经济建设,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同时,非常重视精神文明建设,使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发生了深刻变化。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普遍得到提高,涌现出一批文明城市、文明村镇;2.人民群众转变思想观念,陈规陋习逐步消除,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正在形成;3.涌现出一批优秀人物,如“当代的焦裕禄”孔繁森、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蒋筑英、新时期活着的雷锋徐虎以及“抗洪勇士”李向群等。

教学建议

教师在讲述新课前,可安排学生事先去进行一些调查,让学生从自己身边的亲人、朋友、邻居等渠道了解改革开放前后他们所熟悉的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变化的一些具体表现。

可以是自己家庭的变化,也可以是本地区的变化。

根据初二学生的年龄特征,调查时,着重了解衣、食、住、行、用等方面一些典型的事例和社会中的普遍现象。

在了解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收集和整理历史信息资料,让学生在收集信息资料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认识:

改革开放的政策促使了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历史性巨变,在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物质文明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我国精神文明建设也取得了累累硕果,中华民族精神风貌发生了深刻变化。

有条件的学校,还可安排学生从互联网上查找相关的文字、数据、图片、图像等资料,充分发挥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手段获取资料和知识的能力。

一、导入新课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认识,抓住学生认识中的疑问,设计问题,造成学生认知冲突,在学生的认知冲突中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由此导入新课。

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设计导入方案,如:

1.让学生讲述他们了解的关于衣、食、

住、行、用等方面变化的一些具体表现。

在此基础上,教师设计问题:

导致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发生巨大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由此导入新课。

2.让学生谈自己家庭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并引导学生思考:

自己家庭生活为什么会发生这样大的变化?

和其他同学家庭生活的变化相比,有哪些共同的原因?

由此导入新课。

3.教师课前收集相关的资料,如收集当年的面票、粮票、布票、油票、肉票等在课堂上用多媒体放大,在学生充分观看的基础上,教师可设计这样一些问题:

“为什么过去人们的生活中有大量的面票、粮

票、布票、油票、肉票等票证?

这些票证反映了过去人们的生活水平怎么样?

现在为什么没有了?

”以引起学生的疑问,造成学生认知冲突,在学生的认知冲突中导入

新课。

4.根据网络、书报、杂志上的最新信息,特别是本地区的一些经济发展指标,设计问题,导入新课。

由于这些数据、信息较新或来自学生自己所在地区,易于引起学生的关注。

5.对于一些生活水平相对较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边远山区的学生,教师可一方面从纵向引导学生了解生活水平发生的变化,另一方面讲述全国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整体的变化情况。

在此基础上,教师可设计一些问题,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我们乡(或县、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缓慢,人民生活水平相对较低,同学们想一想,可采取哪些方法促进我们乡(或县、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建设家乡,由此导入新课。

此外,也可从导语直接导入。

总之,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或根据学生实际设计其他导入新课的方案。

二、“人民生活的历史性巨变”一目

教科书内容具体丰富,也无大的阅读障碍,而且与学生自身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可查找和引用的具体事例很多,且大多是学生生

活实际中的事例,学生应该有很好的感性认识。

因此,在教学组织上可采取如下策略

首先,教师可分组组织学生讲述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主要变化。

关于“衣”方面,可以通过实物、图片等展示,分析改革开放前后的衣着在质地、颜色、样式、价格等方面的异同。

也可让学生自由发言描述自己和家人的服装特点,说明现在服饰的新功能。

关于“食”方面,教师可先介绍改革开放前的相关情况。

可利用实物或多媒体(有条件的学校)展示当时使用的面票、粮票、布票、油票、肉票等加以形象地说明。

再让学生从自己每天的食品品种、营养结构加以介绍。

关于“住”方面,可让学生从人均居住面积、装饰材料、装修程度及环境、住房分配制度等形象地进行比较。

关于“行”方面,可从过去我国被称为“自行车王国”入手,到今天交通工具的多样化,如公交车、摩托车、

出租车、家庭轿车、电动车等的大大增加和发展普及,让学生认识到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在“行”方面,教师还可针对机动车辆的大大增加带来的社会问题设计相关问题,把讨论引向深入。

如:

“机动车辆的大大增加会带来哪些社会问题?

”“要解决这些问题,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

对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有哪些更好的方法与建议?

”教师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文字、数据、图片、图像等资料,在学生充分思考、发表意见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认识:

机动车辆的大大增加会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和交通堵塞问题。

政府进行了大量交通基

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道路交通管理法规,2004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法》正式实施。

在学生讲述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对学生收集的历史信息的真实性的辨别。

2.对学生比较和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的鼓励性评价。

3.对每一学习小组学生鼓励性评价,注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团结协作的意识与能力。

4.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学生表达自己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

其次,引导学生分析讲述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历史性变化的主要原因。

教师再进一步设计问题,如:

“改革开放后,城乡人民生活为什么会发生巨大变化?

”让学生在讨论学习的过程中自觉地认识到,改革开放是人们在社会生活方式上产生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的主要原因,进而认识到改革开放是社会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动力,培养学生的历史发展观、进步观,形成支持改革开放、积极投身改革开放正确的价值取向。

再如:

通过对“想想:

为什么说我国创造了消灭贫困的世界奇迹?

”这一问题的探讨,使学生从横向比较的角度认识我国城乡人民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的世界意义。

这一问题的探讨可从城乡人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大大提高、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大大提高和贫困人口的减少三个方面展开。

对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还可进一步引导学生发掘问题,如:

“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都有巨大增长,但是,二者仍然有很大差距,这一差距反映了我国在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什么问题?

如果你作为国家或省、市、县、乡领导入,你将如何来解决这一问题?

”对农村边远落后地区,教师也可引导学生分析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相对缓慢、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幅度不如先进地区的原因。

这些原因可从以下方面去概括、归纳,1.经济基础薄弱。

2.地理条件限制。

3.交通不发达。

4.有的地区发展经济的政策不当,没有很好地发挥地区资源优势或没有调动当地人民发展经济的积极性。

5.人才资源匮乏,缺乏先进的科学知识技术的指导等。

引导学生为当地经济发展出谋划策,振兴家乡经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进而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社会、关心社会经济发展的情感。

鼓励学生发奋学习、全面发展并有一技之长,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第三,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显著变化。

在引导学生了解、讨论了我国人们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历史性变化及其原因后,教师接着指出: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不仅表现在衣、食、住、行、用等具体的物质形态上,而且体现在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也发生了显著变化。

对于十四五岁的中学生来说,“消费结构”“恩格尔系数”这些概念相对较难,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与已有认识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

“消费结构”主要包括:

生存性的食品支出消费、衣着消费、高档耐用品消费、文化消费、娱乐消费、旅游消费和教育消费等,教材在小字部分,提供了2001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耐用商品的拥有量以及2003年全国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用户的数量,以及近年来城镇居民外出旅游的变化等相关数据,由此说明我国城乡居民高档耐用品消费、文化娱乐消费和旅游消费等在消费支出中的比重逐年加大。

教师应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使学生认识到:

生存性的食品支出消费所占比重的降低反映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恩格尔系数”具体内容见本节教材分析。

教材小字部分提供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变化表》,形象地反映了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城乡居民的生存性的食品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逐渐

变化情况。

教师应结合对恩格尔系数的讲解指导学生看图,让学生看到改革开放以来不同历史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水

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变化提高,从中体会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认识到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已达到小康水平,使学生体会到应支持改革开放、积极投身改革开放,争取我国社会经济的更大发展、争取人民生活水平的更大提高。

三、“民族精神风貌的深刻变化”一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仅重视物质文明建设,在经济建设上取得了巨大成就,使人民生活发生了历史性巨变。

而且,非常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使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也发生了深刻变化。

那么,我国党和政府在精神文明建设上有哪些重大举措?

我国民族精神风貌发生了哪些深刻的变化呢?

教师由此过渡到本目学习中。

教师可利用教材中的问题“中华民族精神风貌的深刻变化表现在哪些方面”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的具体事例来谈,进而学习了解教材内容。

本目内容中涉及不同历史时期党和政府倡导开展的系列活动、新时期涌现出的优秀人物。

由于这些活动和人物发生的时间距今不远,有的活动还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有的人物还在社会中继续发挥着他们的模范带头作用,这些活动有的学生曾亲身参与,有着亲身的体验;教材中列举的优秀人物,学生通过各种宣传媒体都有着或多或少的了解。

因此,教师可组织学生自己讲述这些优秀人物的事迹,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这些优秀人物具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结合我们自身实际,我们该如何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

本目内容最重要的不是让学生记住多少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而是让学生学习这些优秀人物的精神品质,并内化为自身的实际行动。

具体来说,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引导学生了解他们的先进事迹以及产生这些先进事迹的社会背景,了解社会大环境对

他们的影响。

其次,引导学生发掘他们先进事迹的本质与内涵。

次,把他们的精神品质内化为自身的实际行动。

对学生来讲,就是要培养艰苦奋斗、助人为乐、勇于奉献的精神,努力学习,奉献社会。

四、本课内容中历史图片、经济统计表等较多,如:

《摩托车进入普通牧民家》《四川德阳农民为孩子买回钢琴》《农民住进了瓦房和楼房》《时装反映人民衣着消费的多样化》《品种丰

富的蔬菜市场》《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统计表》《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变化表》等。

教师在教学中应指导学生如何识读历史图片,如何从历史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如何分析经济统计表,如何透过现象认识历史的本质等。

识读历史图片,首先,应把握图片反映的历史时代背景。

其次,要抓住图片的主题。

再次,应与教材提供的历史文字材料相结合。

最后,如果是一组图片,则应了解与把握这一组图片之间的内在联系,他们共同反映了什么主题。

识读分析经济统计表,还应突出对图例的认识,了解不同形式数据统计表的功能和作用。

五、本课感性材料、典型事例较多,而且与学生现实生活紧密联系,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如何收集和分类整理历史材料,如何从收集的历史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为我所用。

在收集历史材料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团结协作的能力与意识。

可引导学生讲述这些典型事例,在讲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表达自己见解、自己的情感的能力。

作为开放性课堂,甚至可以请一些学生家长、老人谈谈他们在特定时代的生活状况,用他们的亲身体验,来增强学生学习认知的亲和力,缩小认识的距离。

六、课堂小结

教师可在学生学习探讨的基础上,提出新的问题或鼓励学生提出新的问题,引导学生课后去思考解答。

如:

“推测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还会有哪些

新的发展变化?

这些变化会对我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什么影响?

”“我国在精神文明建设上还存在哪些不足?

还有哪些值得完善的地方?

你能提出哪些建设性方案?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电脑应用的日益普及,应如何构建文明健康的网络道德?

”等问题,由此引导学生学习的深入。

再如:

“我国社会经济的巨大发展的主要原因是改革开放,改革开放必然会带来一些新的问题,思考我国国有企业制度改革带来了哪些问题,党和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解决这些问题?

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些问题?

”为下一课的学习作铺垫。

七、本课的“史海拾贝”《电报业务的兴衰》,教师应指导学生课后认真阅读,从电报业务这一行业的兴衰体会在社会生活变革过程中存在的不平衡性。

当然,教材编者的主要意图是为了反映电话的普及、人民消费结构的变化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活动导引

本课活动为调查“班里同学家安装电话知多少?

本活动课可以在课堂内进行,最好安排在第一个子目后进行,也可以安排在全课结束后进行。

活动的方式为:

1.分类统计,让学生举手即可。

如,家里有电话的举手,有手机的举手。

2.计

算出各类统计数据所占比例。

3.分析数据,提出问题。

在统计分析时至少应注意几个方面:

一是注意横向比较,如城乡区别、地区之间的比较等。

横向比较可以让人看到发展的差异性。

二是注意纵向比较,如1978年的情况如何?

1992年的情况如何?

2005年的情况又怎样?

纵向比较可以让人看到发展!

第三,对调查的结果作出正确分析。

第四,形成调查报告。

测评答案

1.D

2.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引导人民群众转变思想观念,革除陈规陋习。

插图说明

一、第七学习主题题图

此主题题图说明请参阅附录彩图说明中的第32幅图说明。

二、摩托车进入普通牧民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人民的衣、食、住、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单就“行”方面来说,汽车、火车、轮船已成为城乡人民普遍使用的便捷的交通工具。

人们出行乘坐飞机,也不再是一种奢望。

即使在边远的草原牧区,摩托车已成为普通牧民的“代步工具”。

图为骑摩托的牧民与坐马车的牧民在亲切交谈。

三、农民为孩子买回钢琴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突出表现在生存性的食品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逐年下降,教育消费在消费支出中的比重逐年加大。

图为四川德阳一农民为孩子买回钢琴后,村民们争相观看的情景。

四、农民住进了瓦房和楼房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广大农村改变单一的农业经济旧观念,大力发展林、副、渔、工、商、农、副、建筑等多种经营,使农民走上了致富之路,生活结构发生了变化。

单就“住”的方面来说,农村居民搬出了窑洞、草房,住上了砖瓦房。

图为反映平原上农民居住的瓦房和楼房全貌的航拍照。

五、时装反映人民衣着消费的多样化

改革开放以来,城乡人民的穿着由清一色的“灰蓝黑”转向讲究服装的颜色、花色、款式,追求多样化、个性化,求新、求美、求舒适已成为时尚。

图为一时装模特队正在“T’’形舞台上表演,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们衣着消费的多样化。

六、品种

丰富的蔬菜市场

改革开放以来,因实施“菜篮子工程”我国城乡人民的餐桌上越来越丰富。

过去长期短缺的新鲜蔬菜、时令水果、肉鱼禽蛋、牛奶饮料等已成为百姓生活中常见的食品。

插图反映了一县城居民在品种丰富的蔬菜市场购买新鲜蔬菜的情景。

七、孔繁森为藏族老大娘治病

孔繁森生前任西藏阿里地委书记,1994年11月29日因公殉职。

孔繁森先后两次进藏工作,历时十载,将一腔热血洒在了西藏高原,为西藏脱贫致富和民族教育事业殚精竭虑。

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他跑遍了阿里地区106个乡村的98个,行程8万多千米。

他的崇裔精神集中体现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干部为人民事业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理想追求,被誉为“领导干部的楷模”、“当代的焦裕禄”。

图为孔繁森为藏族老大娘治病的情景。

八、青年志愿者在为老人服务

我国政府一贯重视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一齐抓。

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美德并没有被遗弃,而是得到进一步继承和发扬。

“青年志愿者”就是近年来涌现出来的一支广受欢迎的活动队伍。

图为他们正在为老人服务。

九、山区农民在县城使用IC卡电话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信息产业的不断发展,电话、移动电话早已进入寻常百姓家,就连居住在山区的农民到县城“赶场”时,也要使用电话联系业务。

插图反映的是重庆巫山县城里,一位卖鸡的,农民通过IC电话联系老主顾。

教学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