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文化与植物造景讲义.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949512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64 大小:417.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花卉文化与植物造景讲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花卉文化与植物造景讲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花卉文化与植物造景讲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花卉文化与植物造景讲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花卉文化与植物造景讲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花卉文化与植物造景讲义.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4页
花卉文化与植物造景讲义.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4页
花卉文化与植物造景讲义.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4页
花卉文化与植物造景讲义.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4页
花卉文化与植物造景讲义.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4页
花卉文化与植物造景讲义.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4页
花卉文化与植物造景讲义.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4页
花卉文化与植物造景讲义.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4页
花卉文化与植物造景讲义.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4页
花卉文化与植物造景讲义.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4页
花卉文化与植物造景讲义.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4页
花卉文化与植物造景讲义.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4页
花卉文化与植物造景讲义.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4页
花卉文化与植物造景讲义.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4页
花卉文化与植物造景讲义.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4页
亲,该文档总共6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花卉文化与植物造景讲义.docx

《花卉文化与植物造景讲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花卉文化与植物造景讲义.docx(6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花卉文化与植物造景讲义.docx

花卉文化与植物造景讲义

花卉文化与植物造景讲义

绪论

一、推荐书目

《花卉学》、《树木学》,中国林业出版社。

《花与中国文化》,周武忠,陈筱燕:

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

《中国名贵花卉鉴赏与栽培》,王英莲主编:

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植物造景》,卢圣主编:

气象出版社,2004年。

《植物造景》,苏雪痕:

中国林业出版社,1994。

园林规划设计相关书目。

二、学习要求

学习心得;论文和绘图;调查;交流

三、花卉

1、狭义概念:

是指有观赏价值的草本植物,如菊花、芍药、唐菖蒲等。

2、广义概念:

指除了有观赏价值的草本植物外,还包括草本或木本的地被植物、花灌木、开花乔木以及盆景等。

四、中国的花卉资源

1、原产中国的花卉:

山茶花、丁香、石楠、溲疏、蚊母树、杜鹃花、槭树、花楸、含笑、椴树、海棠、栒子、绣线菊、木犀、金银花、凌霄、火棘、白绢梅、木瓜、梧桐、九里香、报春花、乌头、菊花、兰花、飞燕草、苏铁、龙胆、剪秋萝、沙参、萱草、石蒜、麦冬、香蒲、珍珠菜、一叶兰等。

2、特产中国的花卉:

金粟兰、腊梅、侧柏、猥实、文冠果、翠菊、牡丹、银杏、金钱松、水松、水杉、白豆杉、穗花杉、青檀、杜仲、结香、喜树、珙桐、泡桐金钱槭、银杉、白皮松等。

3、现存中国的“活化石”种类:

银杏、水杉、银杉、水松、鹅掌楸、珙桐、连香树等。

4、以中国为分布中心和栽培起源中心的种类:

原产我国的花卉种类中,绝大多数都是以我国为分布中心的,如杜鹃、蔷薇、牡丹、丁香、百合、兰花等。

以我国为栽培起源中心的花卉种类也很多,如桃花、梅花、牡丹、荷花、桂花、丁香、榆叶梅、白皮松等。

五、中国花卉资源对世界园林的贡献

1、18世纪后,名花异卉开始大量外流:

杜鹃属、栒子属、报春花属、蔷薇属等。

2、促进了花卉育种工作开展:

现代杂种香水月季、微型月季、攀援月季,牡丹,丁香,铁线莲等。

3、世界园林之母:

亨利·威尔逊,《中国·园林的母亲》。

第一章花卉文化概论

一、花卉文化

1、文化:

狭义的是指精神文化,如伦理、宗教、民俗、哲学、科学及艺术等。

广义的,除精神文化外,也包括物质文化和各种社会制度(如政治、法律、经济、教育等),即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2、传统文化:

是指我们民族千百年来历代祖先们为了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根据现实可能的条件,所创建、改造、享受、传承的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各种事物的总称。

3、花卉文化:

花卉在发展过程中,与其他文化门类互相影响、互相补充、互相融合,形成的与花卉相互关联而又相对独立的文化现象和文化信息的总和。

中国花卉文化是在浓厚的传统文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与古代的神话传说有着密切的关系,与历史上儒、道、佛诸家思想密不可分。

二、中国花卉文化简史

1、原始社会:

旧石器时代晚期,在粗制的石器上刻划各种花朵的纹样;新石器时代,绘画艺术、雕塑艺术以及建筑艺术上,有了花卉的形象、纹样和图案;公元前11世纪商朝甲骨文中,出现了花卉的记载,花指开花植物的花而言,卉则为各种草的总称。

2、战国时期:

在青铜器、画像上、丝织品上出现折枝花、凤鸟、神兽的图案纹饰;宫室庭院中广植花草树木;民歌总集《诗经》、《楚辞》、《礼记》等古籍中都有记载。

这时花卉赋予感情色彩和象征意义,标志着中国花卉文化走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3、秦汉时期:

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帝国,统治阶级在各领域都以标榜忠、孝、节、义等封建伦理道德或以反映封建贵族生活、历史故事等为主题,以花卉为题材者不多。

东汉墓室壁画,陶盆盆景,《咏蕙》《采芝歌》等咏花诗词,证实秦汉时期花卉文化的进步,出现了展现大自然美景和生机的花卉艺术作品,有了插花艺术的萌芽。

4、魏晋南北朝时期:

园林建设的发展与花卉栽培、应用的昌盛,使花卉由纯生产栽培走向观赏栽培;有关花卉的著作有《齐民要术》、《南方草木状》、《竹谱》;咏花的名篇佳作,陶渊明、何逊诗词,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及当时佛画中的折枝花和瓶花;此时绘画艺术中以花、鸟为题材的花鸟画门类开始萌芽和发展。

此时开始步入较高层次的艺术享受和创作阶段,盆景、插花艺术的盛行,咏花诗和花鸟画。

5、隋、唐和两宋时期:

中国花卉文化的发展进入昌盛和成熟阶段。

花卉的科技书籍、文学作品、工艺品和绘画以及盆景、插花等艺术品曾出不穷,可称中国史上花卉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

花卉专著有《园庭草木疏》、《洛阳牡丹记》、《本草图经》、《扬州芍药谱》、《菊谱》等。

著名的花卉诗文故事、典故著作有:

《全唐诗》、《东坡集》、《洛阳名园记》《艮岳百咏诗》、《花三十客》、《花十三友》等。

著名的盆景、插花作品有:

唐·罗虬的《花九锡》、宋·王十朋的《岩松记》、五代后蜀·张翊的《花经》等。

著名的花卉画家有:

唐代的边鸾,宋代的李嵩、赵昌、宋徽宗赵佶等。

6、元、明、清时期:

元代有关花卉的诗词书画,揭溪斯、王冕、李冶、朱希晦、谢可宗等。

这时花卉画呈现了潇洒简逸的水墨写意新画风,插花花型增添了借花明志或浇愁解忧的心象花花型及放荡不羁的自由花花型,颇具新意。

7、明、清时期:

花卉栽培开始走入商业性生产并形成一定规模的生产基地,如北京丰台十八村、福建漳州和上海崇明岛的水仙、菏泽的牡丹、云南大理的杜鹃、福建永福的山茶等。

花卉著作内容全面,科学性较强,《群芳谱》、《本草纲目》、《长物志》、《兰谱》、《花镜》、《广群芳谱》、《菊谱》等。

盆景艺术著作有:

《盆景》、《盆景偶录》、《素园石谱》等。

插花艺术著作有:

《遵生八笺》、《瓶花三说》、《瓶花谱》、《瓶史》、《瓶史月表》、《浮生六记》等。

三、花卉文化的特点

1、闲情文化:

文化本来就是空闲的产物。

花卉文化更是在悠闲的玩花活动中形成的。

中国人把花卉融入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把它与中国传统的艺术门类结合起来,由此产生了颇具东方情调的中国花卉文化。

2、用途广泛:

花草成为华夏民族的食物和药物来源;花卉参与中国民间风俗的形成;花卉与中国绘画、文学等传统艺术门类之间的结合,使得中国花卉文化涵括了诸多文化门类。

3、泛人文观:

泛人文主义,就是把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现实人生联系起来。

中国的花卉文化就具有这一明显特征。

中国古人由于受民族自生的道家思想的影响,在潜意识深处,把花木当成与自己一样的有生命的活物看待,木神花仙;文人士大夫们对花木就有着深厚的乡情,把花木当作有生命的朋友看待,赋予了人格化的内涵:

岁寒三友、花中四君子、花王花相、花中十二师、花中十二婢等。

君子比德思想。

第二章花卉美与花卉欣赏

一、花卉的色彩美

1、色彩的概念:

色相:

一种颜色区别于另一种颜色的相貌特征,即颜色的名称。

明度:

色彩阴暗和深浅的程度,也称亮度、明暗度,同一色相的植物提吸收或被其他颜色的光中和时,会产生不同的明度,一般可分为明色调、暗色调和灰色调。

纯度:

颜色本身的明净程度,若某一色相的光未被其他色相的光中和或物体吸收,便是纯色。

2、色彩的分类:

三原色:

红、黄、蓝;三原减色:

橙、绿、紫,以上六种称为标准色

3、色彩的感觉:

温度感:

暖色系—红、橙、黄,冷色系—蓝、青,中性色—绿、白。

春秋宜用暖色系,夏季宜用冷色系。

距离感:

暖色系的色相有向前接近的感觉,冷色系的色相有后退及远离的感觉。

距离由远至近为紫、青、绿、红、橙、黄。

背景用冷色系植物。

重量感:

不同色相的重量感与色相间亮度差异有关,亮度强的色相重量感轻。

同一色相中,明色重量感轻。

面积感:

一般橙色系面积扩大的感觉,青色系面积缩小的感觉。

在色彩构图中,多用白色和亮色,可以产生扩大面积的感觉。

4、不同色系对人产生的不同感受

红色:

给人温暖,使人激动、兴奋、向上;黄色:

象征智慧,表现光明,带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和宗教的神秘感。

蓝色:

消极、冷酷的颜色,往往与平静、寒冷、阴影相联系。

对西方人意味着信仰,对中国人象征着不朽。

绿色:

宁静的色彩,使人联想起草地、树林,是生命、自由、和平与安静之色,给人以充实与希望之感。

橙色:

温暖欢乐之色,联想到橘子、稻谷与美味的食物,带有力量、饱满、决心、胜利的表情,甜蜜亲切。

紫色:

神秘而沉闷之色,使人有一种虔诚和衰弱感,有高贵之感。

白色系:

给人以纯洁、神圣、高雅、寒冷、轻盈及哀伤的感觉。

黑色系:

给人以肃穆、安静、坚实、神秘及恐怖、忧伤的感觉。

5、基本色系花卉

红色系:

一串红、虞美人、凤仙、鸡冠花、美人蕉、牵牛、大丽花、牡丹、芍药、菊花、海棠、桃、杏、梅、樱花、蔷薇、玫瑰、紫薇、紫荆、榆叶梅、木棉、扶桑等。

黄色系:

金盏菊、万寿菊、向日葵、连翘、金钟、迎春、黄刺玫、腊梅、棣棠、金缕梅、金花茶等。

蓝色系:

鸢尾、三色堇、勿忘我、翠菊、霍香蓟、葡萄风信子、耧斗菜、桔梗、木槿、紫藤、紫丁香、紫玉兰、泡桐、八仙花、醉鱼草、凤眼莲、美女樱等。

白色系:

半支莲、石竹、矮牵牛、白百合、晚香玉、葱兰、广玉兰、白玉兰、白牡丹、珍珠梅、栀子、梨、白碧桃、白玫瑰、白杜鹃、绣线菊等。

色叶树种:

秋时呈红、紫色的树种有枫香、槭类、乌桕、黄栌、柿属、檫木、地锦属、小檗类、盐肤木属、黄连木、南天竹卫矛属等;秋叶变黄或黄褐色的有银杏、白蜡属、梧桐、桦属、栾树、鹅掌楸等。

常色叶树种有:

紫叶李、紫叶小檗、金叶女贞等。

果实颜色的观赏价值:

红色:

火棘、荚蒾、琼花、樱桃、山楂、冬青、构骨、枸杞、橘、柿、石榴、南天竹、珊瑚树、平枝栒子等。

黄色:

银杏、木瓜、甜橙、佛手、金桔等。

蓝紫色:

女贞、紫珠、葡萄、十大功劳等。

白色:

红瑞木、雪果等。

二、花卉的姿态美

1、花木的自然形态:

木本花木:

亭亭华盖的龙爪槐,卵圆形的球桧,圆锥形的雪松,柱形的铅笔柏,匍匐形的铺地柏,以及独特的棕榈形、芭蕉形等,不同的树种乃至品种都有不同的树形。

草本花卉:

株形更为秀美,纤秀的植株,轻盈的花枝,迎风轻舞,分外妖娆,也相当动人。

2、花木的叶片形状:

大小:

大的如巴西棕叶片可达20m以上,小的如柽柳、侧柏等磷叶仅长几毫米。

叶形奇特:

如洒金榕、龟背竹、鹅掌楸等。

花果奇特:

鹤望兰、珙桐、琼花、仙客来、佛手。

3、花木的姿势:

一般枝条是直伸斜出的,但也有很多奇特的枝条生长方式。

各类姿形各具其美:

横姿恬静闲适,斜姿潇洒豪放,曲姿柔和婉约,直姿庄重威严,垂悬之姿轻柔飘逸。

其中斜姿曲势还带有流动感,使花卉于静态之中显出动态之美,从而更富盎然生机。

形意:

有俯、仰、侧、卧、顾、盼、拜、醉、舞、跃等态。

俯者如羞,仰着似歌,侧着像在掩口窃笑,卧者悦若高枕无忧,顾者仿佛蓦然回首,盼着如倚门而望,拜者谦恭之态可掬,醉者欲倒又立,舞者翩然若仙,跃者当空而止。

4、植物盆景,经过人工剪扎形成的;插花作品,通过艺术构图而产生的,则更是巧夺天工,艺术味更浓,美学意义更强烈。

三、花卉的香味美

桂花:

盛开时节,金粟万点,飘香溢芳。

茉莉:

沁人心脾,妙不可言。

瑞香:

盛开在元旦和春节之间,一盆安置在厅堂之上,便可使满室生香。

兰花:

幽香,兰香散发时,一不定时,二不定量,三不定向。

梅花的清香,含笑的浓香,以及别具一格的玫瑰花香、松针的香气等,清香怡情,浓香醉人。

四、花卉的风韵美

风韵美:

花卉各种自然属性美的凝聚和升华,它体现了花卉的风格、神态和气质,比起花卉纯自然的美,更具美学意义。

荷花:

皎洁清丽的姿态,“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尚品质,清白、纯洁的象征意义。

松: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凋也”,坚贞不屈的英雄气概。

梅:

冰中孕蕾,雪里开花,刚强不屈的意志,迎雪怒放的梅花,给人们透露春的信息。

松、竹、梅,“岁寒三友”,顽强的性格和斗争精神。

桃、李,“桃李满天下”来比喻名师的门生众多。

玫瑰表示初恋;蔷薇表示热恋;红豆意味相思和怀念;青干碧叶的梧桐,则是伉俪深情的象征,古语梧为雄,桐为雌,“梧桐相待老,鸳鸯合双死”。

此外,人们还常以菊花表示清高,牡丹象征荣华富贵,棠棣比喻兄弟,兰花表示高尚,木棉表示英雄,桃花形容淑女,含羞草表示知耻,凌霄花表示人贵自立,白杨表示忧愁。

在赏花时,把外形与气质结合起来,突出了花的神态和风韵,大大增强了它的艺术魅力。

五、花卉的欣赏

1、具有花卉知识:

赏花首先要知花。

古人云“梅令人高,兰令人幽,菊令人野,莲令人淡,春海棠令人艳,牡丹令人豪,蕉与竹令人韵,秋海棠令人媚,松令人逸,桐令人清,柳令人感。

”任何一种花木所能产生的美感,都是基于其自然特性之上的,因此,认识花卉是欣赏花卉美的前提。

2、文化背景:

处在不同文化背景中的赏花者,由于其所受的文化熏陶不同,对花卉的审美习惯亦有所差异。

如西方人讲究花卉硕大、色彩丰富而鲜艳。

我国文人逸士对花木的欣赏则往往注重姿态、讲风韵。

在插花艺术上,西方式插花意在装饰,多以对称式或图案型为主,采用花枝数量较多,色彩自然纷繁;而中国传统插花则以意趣为主,讲求精神内涵,要求花枝的数量并不多。

3、赏花有地有时:

日、月、风、雨、霜、雪、烛光等很大影响。

如踏雪寻梅,爽秋赏枫。

选择赏花佳处也能使花卉欣赏事半功倍。

如赏梅胜地,南京的梅花山、苏州的邓尉山、杭州的超山、广州的罗岗等;领略红叶佳处,如北京香山、南京栖霞山、苏州天平山等;而洛阳看牡丹,荷泽观芍药,扬州觅琼花,杭州赏荷华,武汉品梅花,广州观木槿,昆明赏茶花。

欣赏者必须要因地、因时、因天象、因人文地观赏,才能真正得到花卉美的真趣。

六、拙政园与花卉欣赏有关的景点

入园是面阔三间小厅兰雪堂,取李白诗:

“独立天地间,清风洒兰雪”之意,清香高洁。

北行,是外观轻快明朗体量较大的四面厅秫香馆。

秫即高梁,意指五谷飘香。

放眼亭,取白居易诗:

“放眼看青山”句,亦称“补拙亭”。

涵青亭,取储光羲“池草涵青色”,又称钓鱼台。

倚虹亭,依墙而筑,取程俱诗:

“长堤如卧虹”,这里长廊似虹,是廊上半亭,三面临空,又称“东半亭”。

绣绮亭,取杜甫诗:

“绮绣相碾转,琳琅愈青荧”,是山顶俯赏园景与坐憩之处。

亭内有对联一副:

露香红玉树;风绽紫蟠挑。

联中“红玉”指枇杷。

枇杷园,取“摘尽枇杷一树金”诗意命名。

玲珑馆,取苏舜钦诗:

“月光穿竹翠玲珑”,以此处竹林青翠,故名。

嘉实亭,取黄庭坚诗:

“红梅有嘉实”,有额。

亭周多枇杷,果实累累,故名。

听雨轩,取季中有诗:

“听雨人秋竹,留僧复旧棋”和杨万里诗:

“蕉叶半黄荷叶碧,两家秋雨一家声”。

远香堂,取宋周敦颐《爱莲说》:

“香远益清”之意。

雪香云蔚亭,香雪,指梅花,花香,白色;云蔚,《水经注》:

“交柯云蔚”,指山间林木茂密。

待霜亭,取唐韦应物诗:

“洞庭须待满林霜”句,原植橘树十余株,故名。

梧竹幽居,取羊士谔诗:

“萧条梧竹月,秋物映园庐”,亭北植竹、梧,故名。

小飞虹,取南朝宋鲍昭《白云》诗:

“飞虹眺秦河,泛雾弄轻弦”之意。

松风亭,内有草书“一亭秋风啸松风”,行书“松风水阁”额,植松,构成“秋风清,秋风明,竹外松边,秋景如画”的意境,故名。

得真亭,取《苟子》:

“桃李借粲于一时,时至而后杀,至于松柏,经隆冬而不凋,蒙霜雪而不变,可谓得其真矣”和晋左思诗:

“竹柏得其真”之意。

水阁“小沧浪”,取《孟子》: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之意。

小庭院“志清意远”,取《义训》:

“临深使人志清,登高使人意远”之意,有“志清意远”轻罩,葱绿青翠。

半亭“静深亭”,取古诗“深入青静里,妙断往来趣”之意,意指此处环境幽静。

香洲,又名“芳洲”,取屈原《楚辞》:

“采芳洲兮杜若,将以遗兮下女”,又取《述异记》:

“洲中出诸异香,往往不知名焉”。

芳洲是地名,近水,杜若是香草。

荷风四面亭,因四周皆植荷花,故名。

匾额和抱对一副:

四壁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

别有洞天,唐章碣《对月诗》:

“别有洞天三十六,水晶台殿冷层层”。

见山楼,语出晋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名句,又取宋朝陆游诗:

“疏篱分北涧,翦木见南山”和汤仲友诗:

“路尽忽逢树,松多不见山”,额悬南檐下。

十八曼陀罗花馆,曼陀罗花即山茶花,馆南小院内种植山茶名种“十八学士”,因此得名。

卅六鸳鸯馆,取《真率笔记》:

“霍光园中凿大池,植五色睡莲,养鸳鸯三十六对,望之灿若披锦”。

馆内有抱对一副:

绿意红情春风夜雨;高山流水琴韵书声。

留听阁,取李商隐诗: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

浮翠阁,取宋朝苏轼诗:

“三峰已过天浮翠”,古人画题“浮峦暖翠”,意指远处天空青山。

笠亭,取《诗经》:

“何蓑何笠”,额悬亭内。

笠即箬帽,取形似而名。

亭浑圆形,山矮亭小。

与谁同坐轩,取宋朝苏轼词:

“与谁同坐,清风明月我”。

词意是孤芳自赏,轩内有隶书额和对联一副:

江山如有待;花柳更无私。

倒影楼,取唐朝温庭筠诗:

“鸟飞天外斜阳尽,人过桥边倒影来”。

作业:

色叶树种在园林中的应用(题目可以自己根据内容再定),1500字左右。

第三章花卉文化中的物质形态和精神形态

一、花卉文化中的物质形态

1、花卉与食品

食花曾经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

随着社会发展,这一现象在一些国家消失,而在中国,则发展成为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

食花历史悠久:

两千年前,屈原“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神农本草经》说:

“菊服之轻身耐老”。

唐代,人们把菊花糕、桂花鲜栗羮和木香花粥作为晏席上的珍品。

宋代民间用花作菜蔬和食品就更广泛了,如林洪的《山家清供》所收入的山林风味食品就涉及到梅花、菊花、桂花和文官花等。

此外,古代寺庙、庵观将四时鲜花摘下来,用以制作素馔斋芳的更是不胜枚举。

常用的花卉有菊花、玉兰花、荷花等。

花卉菜肴曾经传入皇宫,爱新觉罗·浩《食在宫廷》,专门记叙了中国宫廷菜肴中“花卉鲜果蔬”一类。

现在民间常见的花卉入馔也还有不少。

如油菜花、韭菜花、洋槐花、杜鹃花等。

除了以花作菜,花还可以当食品的原料和佐料,如桂花、玫瑰花是糖果糕点的重要原料或佐料。

菊花、蔷薇花、木香花、玫瑰花、茉莉花制成的花露,可以代茶饮用。

还可以用花卉制作药膳。

2、花卉与健康

花卉入药:

在丰富的花卉资源中,有许多种类具有药用价值,可以防病治病。

一些已被收载于医药典籍中,被列为常用中草药;但是也还有相当多的花卉入药良方散于民间,或分载有关医药书刊中。

香花疗法:

指利用正在生长、开放的鲜花,根据病情选择不同的品种,或种植于庭园,或盆栽于室内,让病人密切接触,而发挥其康复作用。

这与发达国家的“园艺疗法”(HorticulturalTherapy)颇为相近。

有关香花疗法的记载和应用的历史相当悠久。

稽康的《养生论》“合欢濁忿,萱草忘忧”;晋代左贵滨的《郁金颂》,郁金,作为药物疗法,有行气解郁之功,用作香花疗法,更有悦目怡心之效;张子和《儒门事亲》“以兰除其陈气”;清代刘灏《广群芳谱》“知有芳香能解秽”,香花不仅调节神情,还能“除尘气”、“解秽”,有净化空气的作用。

花卉疗法,可以根据不同的病情,在室内摆设不同的花卉,或指定病人多接触选定的香花园,在园内观赏、散步、弈棋、看书等,每天1~2小时不等。

据中医康复专家研究,鲜花的康复作用,主要是通过花的色、形、香气等作用于人的身心的。

此外,鲜花草木还可以净化空气。

3、花卉造景

(1)园林绿化:

①露地花卉:

在园林中最常用的花卉种类,以其丰富的色彩来美化园林,常布置成花坛、花境、花丛、花群及花台等多种方式;一些蔓性草花可以装饰柱、廊、篱垣及棚架等。

花坛:

一般多设于广场和道路的中央、两侧及周围,主要在规则式(整形式)布置中应用。

多选用植株低矮、生长整齐、花期集中、株丛紧密而花色艳丽(或观叶)的种类,一般还要经常更换及移栽,多选用一二年生花卉。

花境:

以树丛、树群、绿篱、矮墙或建筑物作背景的带状自然式花卉布置,是根据自然风景中林缘野生花卉自然散布生长的规律,加以艺术提炼而应用于园林。

花丛及花群:

常布置于开阔草坪的周围,使林缘、树丛树群与草坪之间起联系和过度的效果,也有布置于自然曲线道路转折处或点缀于小型院落及铺装场地之中。

花丛与花群大小不拘,繁简均宜,株少为丛,丛连成群。

花台:

将花卉栽植于高出地面的台座上,类似花坛而面积较小。

设于庭院中或两侧角隅,也有与建筑相连且设于墙基、窗下或门旁。

篱垣及棚架:

草本蔓性花卉的生长较藤本迅速,能很快起到绿化效果,适用于篱垣、棚架、窗格、栏杆的掩饰与点缀。

②岩生花卉:

借鉴自然山野悬崖、岩缝或石隙间野生花卉所显示的风光,在园林中结合土丘、山石、溪涧等造景变化,点缀以各种岩生花卉。

在园林应用中,一般结合地貌布置,或专门堆叠山石以供栽植岩生花卉;也可以利用台地的挡土墙或单独设置的墙面、堆砌的石块留有较大的缝隙,把岩生花卉栽于石隙。

另外,铺砌砖石的台阶、小路及场地,适当点缀。

③草坪与地被植物:

在园林应用中,草坪与地被植物把树木花草、道路、广场、建筑、山丘及水面等要素,更好的联系与统一起来,同时为游人提供了广阔的活动场地。

根据草坪与地被植物在园林应用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

观赏草坪;游憩草坪;体育运动草坪;固土护坡草坪及地被植物。

(2)插花:

不论草本或木本,都可切其供观赏的枝、叶、花、果,插入适当的容器,作为室内的陈设。

插花是比较精致的花卉装饰品,事先对切花与容器的选择、姿态的构思、环境的协调,以及延长切花水养期的措施等都应用考虑。

插花的特点还在于制作及布置灵活、装饰性强,做短期装饰之用。

比较常见的切花有:

月季、菊花、唐菖蒲、香石竹、非洲菊等。

(3)花饰

盆花:

较大场所花卉装饰的基本材料,便于布置及更换,种类多样,又有持久的观赏期。

常见的盆花种类有:

如苏铁、棕榈、棕竹、万年青、君子兰、山茶、散尾葵、凤梨、竹芋、含笑、茉莉、仙客来、天竺葵、报春花、秋海棠、瓜叶菊等。

切花:

切花较盆花方便,常用作插花、花篮、花环、花束、扣花及其他装饰等。

常见的切花种类有:

月季、非洲菊、鹤望兰、百合、菊花、香石竹、马蹄莲、郁金香、唐菖蒲、水仙等观花种类,苏铁、松类、常春藤、散尾葵、棕竹、文竹、蕨类植物、棕榈等观叶种类,还有山楂、火棘、构骨、柑橘、南天竹等观果种类。

二、花卉文化中的精神形态

1、花卉与文学

花卉与文学之间存在着双向作用的显著特征,两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1)文学以花卉为描写对象:

我国历代以花卉为题材的诗词歌赋、小说、戏剧等文学形式,简直多得不可胜数。

在现代的诗歌、散文中,花花草草更是文人笔下的宠物,许多文人雅士亦因此而与花卉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中国的花卉文学作品中,数量最大、成就最高的要数咏花诗词了。

《诗经》、《楚辞》借花草作为比兴寄托,并无以咏花为主的篇章;六朝时代,咏花诗正是出现。

《全芳备祖》、《广群芳谱》。

咏花诗依所表现的诗境的不同层次分为四大类:

第一,表现感官感受的“物境”。

白居易的《山石榴》、韦庄《白牡丹》。

第二,咏花诗词的艺术境界由“物境”转为“意境”,在创作上追求表现审美主体心灵感受的“韵味”。

陆龟蒙《白莲》“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体现了一种特有的韵味,诗人借此表达芳洁自赏而又寂寞凄凉的心境。

第三,通过移情作用,将自身内心情感托之于花卉形象表达出来,构成咏花诗词的另一境界——“情境”。

陈子昂《感遇》诗咏兰,以“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寄寓时不我与之叹。

第四,主要表现“悟境”。

贺铸《踏莎行》咏莲所云“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元好问《同儿辈赋未开海棠》“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此类诗词中花卉只是具有象征意味的原型意象,所表现的是诗人由物境引起内心触动后进而领悟到的人生哲理。

以花卉为题材的小说、戏剧作品也颇多名篇佳作。

如明代汤显祖《牡丹亭》,剧中以花名作为唱词问答;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很多主人公以花仙、花精的身份来塑造文学形象;曹雪芹的《红楼梦》,将花与人,花的环境与人的环境融合在一起了。

花卉为什么自古至今一直会博得文人墨客的青睐呢?

最根本的原因在于花卉本身,花卉不仅是美的象征,而且花卉是一种没有任何意念的自然之物,它可以承受人类赋予的任何思想和感情。

借花卉题材,表达文学家对自己或某种现实生活的感受、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