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诗歌鉴赏指导与阅读(含答案).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958807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诗歌鉴赏指导与阅读(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初中诗歌鉴赏指导与阅读(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初中诗歌鉴赏指导与阅读(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初中诗歌鉴赏指导与阅读(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初中诗歌鉴赏指导与阅读(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初中诗歌鉴赏指导与阅读(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诗歌鉴赏指导与阅读(含答案).doc

《初中诗歌鉴赏指导与阅读(含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诗歌鉴赏指导与阅读(含答案).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诗歌鉴赏指导与阅读(含答案).doc

亭湖新区实验学校初三备课组

初中诗歌鉴赏指导与阅读

中考诗歌鉴赏题考点分析:

解答诗词鉴赏题,最主要的是要能把握整首诗表达的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其次是理解其中关键词句的含义。

(一)、了解诗歌思想感情常见的类型。

熟悉诗歌类型,按照诗歌规律,容易找到答案。

诗歌按照选材来分,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抒怀诗、送别诗、边塞诗、爱情诗、节令诗、讽喻诗、旅游诗、咏史诗、咏物诗、军旅诗等。

这些诗歌所抒发的的思想感情也各不相同,但也可以按照诗歌的特点,找到一些规律,大体上思想感情可以分为这几种:

忧国伤时、建功立业、思乡怀人、长亭送别、生活杂感……

忧国伤时:

1、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如:

杜牧《泊秦淮》

2、反映离乱的痛苦如:

杜甫《春望》

3、同情人民的疾苦如: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石壕吏》白居易《观刈麦》

建功立业:

1、建功立业的渴望如:

曹操《龟虽寿》《观沧海》、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2、保家卫国的决心如:

李贺《雁门太守行》、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李贺《雁门太守行》

3、报国无门的悲伤如: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4、山河沦丧的痛苦如:

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夏完淳《别云间》

5、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如:

苏轼《水调歌头-赤壁怀古》、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思乡怀人:

1、羁旅愁思(思乡)如:

王湾《次北固山下》、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思亲念友如: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李商隐《夜雨寄北》

3、边塞风光(思乡)如:

王维《使至塞上》、岑参《逢入京使》、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4、闺中怀人如:

温庭筠《望江南》、李清照《武陵春》《醉花阴》

生活杂感:

1、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如:

孟浩然《过故人庄》、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陶渊明《归园田居》、苏轼《浣溪沙》(山下兰芽)、陶渊明《饮酒(其五)》

2、昔胜今衰的感慨如: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陈与义《登岳阳楼(其一)》

3、借古讽今的情怀 如:

杜牧《赤壁》、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4、年华易逝的伤感如:

晏殊《浣溪沙》

5、仕途失意的苦闷 如: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李白《行路难(其一)》、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6、告慰平生的喜悦如:

杜甫《春夜喜雨》《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

7、富有哲理,勉励人生如:

朱熹《观书有感》、赵翼《论诗》、杜甫《望岳》、刘禹锡《秋词》、龚自珍《己亥杂诗》

长亭送别:

1、依依不舍的留念如: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情深意长的勉励如: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坦陈心志的告白如:

陆游《卜算子咏梅》

(二)、方法指导:

1、第一个方法:

看题目。

比如: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两诗,一题目中有“送”字,一题目中有“忆”字,抓住这两个关键词句,这两首诗的情感就容易把握了。

分别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兄弟的思念之情。

再如,《春夜喜雨》这个题目中可以紧紧抓住“喜”这个字来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可以了解到作者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2、第二个方法:

抓作者。

也即知人论世。

具体说就是要了解诗人、词人的生平与经历,更好的把握其作品的写作角度。

如《观沧海》一诗中,如果了解作者曹操的生平与经历,我们自然要以理解这首诗主要抒发了作者想统一祖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再如学李白的诗,要了解李白的生平经历,李白品的中心主题有:

(1)表达对理想政治的热烈追求,如“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当然也有集中表现他追求和幻灭,希望和失望相交织的矛盾斗争的,如《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还有部分诗歌表现出蔑视权贵、强烈反抗封建秩序与道德的叛逆精神,如“安能摧眉折腰侍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 。

(2)强烈要求摆脱羁绊,追求个性解放和精神自由。

在其山水诗、游仙诗和饮酒诗中表现的最充分。

总之,李白是以清新飘逸为基本风格的。

3、第三个方法:

明意象。

意象:

作品中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

“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

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

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的主观情意。

如“梅”就带上了清芳高洁、傲雪凌霜的意趣。

如《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一诗中抓住“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这几个意象表现了秋天郊外凄凉之景,烘托作者的愁思之情。

如:

《天净沙·秋思》《渔家傲·》

归纳古诗词中一些特定的景物表达特定的情感。

菊-高雅莲-高洁柳-惜别月光-思念落日-惆怅春风-得意浮云-飘零落叶-失意秋雨-忧愁流水-叹惋松:

坚贞高洁梧桐:

凄凉悲伤杜鹃鸟(子规):

凄凉哀伤鸿雁:

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吹笛、笙箫:

离别之苦,乡思之情,内心孤独。

(三)鉴赏诗歌的语言

(1)理解诗歌的语言。

诗是语言的艺术,一个字、一个句子运用得好,绝妙异常,可以给整篇诗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理解诗歌语句的含义,要抓住关键词句的深层含义,再现诗歌的形象和意境。

考查主要有两种形式:

一种是给出语句,让学生去品味关键词语的妙用。

如: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的“直”与“圆”两字妙在何处?

《渡荆门送别》第一小题:

这首诗非常讲究炼字,请自选一个字加以赏析。

这一小题考查考生对诗句中重点字的品味,也就是品味用词的精妙。

《饮酒》一诗,题目是这样的:

(1)诗人在与大自然的亲近中获得了()的心境。

(2)前人评论这首诗时曾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用得非常精妙,换成“望”字就没有这种效果。

请你说说为什么?

其中第1题我们可以根据诗歌类型来解答上面我们已经说过,答案很简单是恬淡心境。

而第2题是一道语言品味题。

因为“见”字生动地描绘出了作者在东篱下采菊时的悠闲,不是有意去“望”,而是无意所“见”,从而很好地表现出了诗人悠然恬静的心境。

二是对诗句进行扩充性描写。

这些诗句一般描写优美,考生必须借助于联想和想象的手段,从整体进行扩充描写。

比如试题“用你自己的话描述‘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的打萍’所反映的国家和作者个人的境遇。

”其中题干就要求考生用自己的话来描述诗句,考生要适当想象用优美的语言来组织答案。

如:

“大宋的江山支离破碎,像那被风吹散的柳絮;自己的一生时起时沉,如同水中雨打的浮萍。

(2)品味诗歌的的语言特色。

不同的诗歌所体现出的语言有不同的特色,但在诗歌的创作中,一些著名的诗人已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语言风格,比如李白的清新飘逸,杜甫的沉郁顿挫、苏轼的豪放、李清照的婉约等。

有关语言方面的评价关键词主要有:

语言清新自然、委婉含蓄、朴实无华、风趣幽默、简洁生动、绚丽华美等。

(3)品析方法

1、推敲字词,看这个词是否准确地揭示人物的外部特征、内心世界和环境特点。

(如“悠然”、“见”)

2、看这个词是否有弦外之音,启人深思。

(如“商女不知亡国恨”)

3、看是否化静为动,寓抽象于具体,使用修辞。

(如“红杏枝头春意闹”)

4、看是否增强描写的色彩感、画面感和韵律感,渲染某种气氛,表现人物心情。

(如: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4)动词、形容词、叠词的鉴赏方法

1、动词:

生动传神,富有动感,生动地写出了……的动作(或过程),表达了……的情感。

2、形容词:

表颜色的词,如“清山绿水”,色彩明丽,增强画面的美感,渲染……气氛。

3、叠词:

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起强调作用,表达了……之情。

(四)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

表达技巧是一含义很广泛的概念,在诗歌鉴赏中,主要应该掌握抒情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方法。

1.抒情方式:

借景或借物抒情。

作者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情感的方式就叫借景或借物抒情。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这种方式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它的描摹刻画来抒发情感的方式,这是一种间接而储蓄的抒情方式。

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借景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和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托物言志。

像刘禹锡的《陋室铭》,借陋室衬托自己品德的高尚。

以上三种抒情方式属于间接抒情方式。

此外还有直接抒情,也称直抒胸臆。

这是一种不借助任何事物,而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方式。

比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结束部分,就直接抒发了作者甘愿为天下贫寒的知识分子的幸福而牺牲自己的高尚情操。

如中考题“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名句从抒情方法和内容上作简要分析。

”其中的抒情方法即是直抒胸臆的方式。

2.几种常见的表现手法。

(1)白描:

用朴素简练的文字描摹形象,不重辞藻修饰与渲染烘托。

(2)象征:

借助某一具体形象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情感。

(如梅花、松树等)(3)对比:

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应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

(4)烘托:

是指通过侧面描写,使所要表现的对象鲜明突出的表现手法。

(5)用典:

化用前人诗句(如“长风破浪……”)引用神话故事(如“青鸟殷勤……”)化用历史故事(如“乘舟梦日”)(6)以乐景写哀情(或以哀景初乐情)(如“小桥流水……”)(7)以小见大(8)借古讽今(如“潼关怀古”)(9)直抒胸臆(10)借景抒情(寓情于景)(11)借物抒情(托物言志)(12)欲扬先抑(13)虚实相生(14)动静结合(15)联想(16)想像

3.修辞常见的有:

比喻、夸张、借代、设问、反问、双关、对偶等。

(五)、解答鉴赏题的注意事项:

1、紧扣题干要求来答题。

问什么答什么,做到有的放矢。

一定要以“字”或“词”为阅读单位,悉心揣摩,切忌以“行”为单位,粗枝大叶,无故失分。

2、过程要完整,感悟要清楚。

要熟悉这类题目的一般解题思路:

先揣摩诗题,再推敲词句,然后体味意境,最后明辨技巧。

好词、佳句(释义)+(运用)艺术手法+表达作用或效果(如:

把某个艺术形象的什么特点表现得怎样、描绘了什么画面营造了什么意境、抒发了什么情感、揭示了什么哲理等)

3、强化分析。

特别是做表述题时,写答案如同写一篇微型议论文,观点要明确,论据要充分。

应结合诗句逐点分析,要点要齐全,语言应准确。

课内诗歌赏析

《相见欢》(五代南唐李煜)

(1)词中点明伤情地点是__________,时间是__________,季节是__________。

(2)词中写景简而有序:

“_______________”一句是写仰望之景;“_______________”一句是俯视之景。

下片以__________为主(表达方式)。

(3)借助比喻抒写离愁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白描的手法直抒亡国哀思的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片写:

下片抒写:

(5)这首小令是南唐李后主降宋后所写,借以表达他的_______________。

其感情基调是_______________。

(6)“无言独上西楼”中的“独”表现出词人怎样的内心?

(7)“月如钩”象征什么?

(8)赏析“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9)“剪不断,理还乱”是用什么比喻什么?

有何妙处?

现在人们用这一比喻有什么新意?

哪些句子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

(10)“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表达的是什么样感受?

(11)说说这首词的语言特点:

《浣溪沙》(北宋·晏殊)

(1)词人徘徊于小园香径,精心选取了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景物,描绘了一组优美的画面。

(2)上片:

下片:

(3)“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蕴含着怎样的哲理?

(4)“小园香径独徘徊”中“独”字有什么妙处?

(5)“无可……来”已成为千古名句,谈谈你对这两句的理解。

(6)从词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是追忆过去的时光?

(7)这首词是怀人之作,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

(8)词中哪些词句形成对比,各有什么好处?

(9)语言特点:

(10)概括这首词的思想情感: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南宋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

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

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

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1、“何处望神州”中的“神州”指什么地方?

2、作者说孙权是英雄的依据是什么?

请用自己的话概述。

3、作者赞颂孙权的用意是什么?

《虞美人》(五代南唐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注:

这首词是词人被软禁两年后所作,也是李后主的绝笔

1、找出本首词中运用对比手法的词句。

                                       

2、“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一句中“不堪”一词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 。

3、“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一句历来是词中名句,请加以赏析。

初中诗歌鉴赏指导与阅读参考答案

《相见欢》(李煜)

(1)词中点明伤情地点是__________,时间是__________,季节是__________。

(西楼;夜晚;秋天)

(2)词中写景简而有序:

“_______________”一句是写仰望之景;“_______________”一句是俯视之景。

下片以__________为主(表达方式)。

(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抒情)

(3)借助比喻抒写离愁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白描的手法直抒亡国哀思的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4)上片写后主眼中之景。

(眼前的一切都着上冷落凄清的色彩。

)下片:

抒写后主千丝万缕的离愁。

(5)这首小令是南唐李后主降宋后所写,借以表达他的_______________。

其感情基调是_______________。

(亡国哀思凄婉)

(6)“无言独上西楼”中的“独”表现出词人怎样的内心?

“独”写出了上楼的滞重步履和凝重神情,表现出词人孤独之甚,哀愁之多。

(7)“月如钩”象征什么?

(人事的缺憾)

(8)赏析“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这里“寂寞”者究竟是梧桐还是作者,已无法、也无须分辨,因为情与景已妙合无痕。

全句摹画了一幅意境朦胧、浸染着哀愁的图画。

(9)“剪不断,理还乱”是用什么比喻什么?

有何妙处?

现在人们用这一比喻有什么新意?

哪些句子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

a以麻丝喻离愁,把抽象的情感形象化,用“剪……乱”的千丝万缕,形容愁思之纷繁和难以解开,表现了心宇深处深深的寂寞、万般无奈和无法排遣的离愁。

历来为人们所称道。

b用来形容人内心的烦乱,或形容某些事难以解决处理。

c“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10)“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表达的是什么样感受?

表现对离愁的滋味讲不出,说不清的复杂微妙的感受,实则突出饱含辛酸的极其沉痛的伤心之语。

(11)、说说这首词的语言特点:

明白如话、不事雕琢、饱含深情。

《浣溪沙》(词·晏殊)

(1)词人徘徊于小园香径,精心选取了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景物,描绘了一组优美的画面。

(夕阳落花归燕)

(2)上片:

因今思昔,追忆难忘的欢聚,感叹流光的易逝。

下片:

描写落花、归燕,抒发伤春怀人的感情。

(3)“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蕴含着怎样的哲理?

一切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在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的事物出现,生活不会因过去的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

(4)“小园香径独徘徊”中“独”字有什么妙处?

它形象地写出了词人在惋惜、欣慰、惆怅之余的独自沉思,表达落寞孤独之情。

(5)“无可……来”已成为千古名句,谈谈你对这两句的理解。

这两句对仗工整,音调和谐,上句伤春,下句伤别,将景物与人事紧密联系,景中寄情,含蓄抒写了伤别怀旧之情,同时画面生动,通过对易逝的自然春光的描写,抒发了对青春易逝的感慨,情感浓郁,寓意深刻,发人深省。

因而成为千古名句。

(6)从词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是追忆过去的时光?

“去年天气”“旧”“几时回”。

(7)这首词是怀人之作,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

“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8)词中哪些词句形成对比,各有什么好处?

“新”和“旧”对比作用:

“新”是唱新词;“旧”是旧亭台,新词旧景对比,抒发了今是昨非的怅惘情思。

“去”和“来”对比作用:

“去”是花落去,“来”是燕归来。

来去对比,增加了时光流逝的惋惜之情。

(9)语言特点:

不用典故、不事饰绘、运用白描、语言婉丽,风味隽永,富于表现力

(10)这首词书写对人事变迁、聚散无定的惆怅和对春意衰残、时光流逝的悼惜。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南宋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

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

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

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1.(1分)“中原地区”或“中原”或“中原大地“或”中国“。

2.(2分)年纪轻轻就做了上万士兵的统帅,不满足占有东南一方,敢于和盛大的曹操、刘备抗衡,连一代之雄的曹操也赞叹、佩服他。

(一点1分,满分2分为止,意思对即可,若照抄原文,不得分)

3.(3分)①借古讽今,抒发作者对宋统治者苟且偷安、不求收复失地的投降路线的愤懑之情(若只答“借古讽今“不得分);②希望能有像孙权那样有才略的人来领导抗金斗争,统一祖国(或:

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渴望收复中原,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