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960715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8.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阅读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阅读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阅读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阅读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阅读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阅读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阅读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阅读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阅读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阅读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阅读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阅读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阅读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阅读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阅读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阅读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阅读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

《阅读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阅读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阅读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

妈妈来看我了,给我一个甜甜的吻。

她还告诉我,你每一个小小的进步,对于妈妈来说,都是值得高兴和骄傲的事。

听了妈妈的话,我好开心啊!

中午,我们吃了芹菜水饺,这是我最喜欢吃的,味道简直棒极了。

想起在家时,妈妈经常包饺子给我吃,我希望能早些好起来,这样就可以和家人团聚了。

老师说,每个人的心是一块田,你种下什么,收获的就是什么。

我要种下快乐,因为我想做一个快乐的人,也想带给别人快乐。

……

就在这时,女孩跑回教室,当她看到我的时候,脸上露出惊喜的笑容。

“阿姨好,我想您了!

”,她缓慢地说道。

这下轮到我吃惊了,自从认识她以来,这是我第一次听到她开口说话。

她说的每一个字,都如同一颗珍珠落在盘中,是那么地清悦动听。

她的变化让我感到很欣慰,同时心里浮起一阵愧疚。

我曾经有过很多抱怨和不满,为女儿不小心打翻奶茶而发火,因她写作业太慢而大声指责……而对她的优点却视而不见。

对一个并不熟悉的人,我可以尽量给予宽容和耐心,对身边的亲人却吝于赞美。

我的心不知从何时起,变成了荒芜的花园。

从今以后,我也要在心田里播下快乐的种子,收获满心的欢喜。

我从来没有像这一刻那样,希望赶紧回到家中,给女儿一个深情的拥抱,并真诚地对她说:

“孩子,其实你真的很棒。

” 

 

(有删改)

1.“我”与小女孩的交往中,心理发生了多次变化。

根据提示,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词语填入下面的横线上。

(2分)

没趣→ 

→ 

→欣慰、愧疚

2.联系上下文,揣摩下面句子,回答问题。

(8分)

“她的变化让我感到很欣慰,同时心里浮起一阵愧疚。

(1)她的哪些变化让“我”感到欣慰?

(4分)

(2)“我”又为什么会产生愧疚?

3.结合语境,从修辞角度品味下面句子。

(5分)

“她说的每一个字,都如同一颗珍珠落在盘中,是那么地清悦动听。

4.作者为什么以“种欢喜得欢喜”为题,请从内容和形式两个角度分析。

5.作者说:

“对一个并不熟悉的人,我可以尽量给予宽容和耐心,对身边的亲人却吝于赞美。

”有时我们对身边的人(家人、同学、老师等)也缺乏宽容和耐心,也吝于赞美。

试举一例说说这篇文章给你的启示。

(6分)

答案:

1.(2分)暗喜 

吃惊

2.(8分)示例:

(1)(4分)(答对两点即可)

①小女孩性格的变化:

小女孩从敏感、孤独、忧郁、脆弱中走出来,变得活泼、开朗、快乐。

②小女孩对“我”态度的变化:

小女孩先前不理睬“我”,慢慢地理解和接纳了我。

③从小女孩的笔记中可以看出她思想认识的变化:

小女孩感受到了别人对她的爱,认识到只有在心中种下快乐,才能收获快乐,也能带给别人快乐。

(2)(4分)(答对两点即可)

① 

“我”对身边的亲人吝于赞美,特别是对女儿缺乏宽容和耐心,对她的优点视而不见。

②“我”被一些琐事缠身,没有经常去关心她,。

③“我”对“如何获取快乐”这一认识不及小女孩,感到愧疚。

3.(5分)

①比喻(把小女孩说的每个字比成珍珠,用珍珠落盘的声音形容小女孩说话的清悦动人)。

(1分)

②小女孩开口说话显得特别珍贵(难得)。

③“我”第一次听到小女孩开口说话感到无比的欣喜(激动、高兴)。

4. 

(4分)(意思对即可)

从内容看,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只有在内心深处播下快乐的种子,才能真正收获欢喜。

从形式看,化用了“种瓜得瓜”,新颖,别致。

用“种”字,吸引读者,增强阅读兴趣。

5.(6分)(举例:

3分,启示:

3分)

举例:

启示:

①多发现他人的优点,真诚赞美。

②给予宽容和耐心。

③种欢喜得欢喜。

等待那只手

①老头没睡,还在用眼睛的余光悄悄打量我。

②我知道他在等待下手的机会。

我也没睡。

③走南闯北这么多年,这一点苗头我还是看得出来的。

于是我暗自加剧着后悔:

要是不贪图那个懒觉,早20分钟起床就能买到卧铺,何至于胆战心惊地和一个老家伙这么对峙着?

④很显然,那老头比我还有经验。

因为刚才上车一落座,他竟然目不斜视地看着我,微笑着说,你长得很像我儿子。

⑤我在心里冷笑了一声。

因为我穿西服、打领带、抱着笔记本电脑,身边还有个寸步不离的密码箱,我就像你儿子?

嘀咕完之后,我顺便瞅了瞅他,灰旧夹克、两天以上没刮的胡茬儿、和他的年龄极不相称的炯炯双眼。

⑥于是我没吭声,连头都没点,假装没听见。

⑦他讪讪地笑了笑,说,我3年没见着他了,只偶尔听到他的声音。

⑧我轻轻打了个冷战。

如果我的判断没错的话,这老头是个很难缠的对手,配得上老奸巨滑这个词。

而我的判断似乎还没错过。

⑨东奔西走,和这个行当的人打交道多了,有输有赢。

但一开始这么跟目标套近乎的,他是第一个。

所以,我又瞅了他一眼。

我也有两年没和父亲照过面了,虽然我也偶尔给他打打电话,寄些钱。

⑩我的预感没错,熄灯后车厢里的人大都睡了,他没有。

其实即使没有这种预感我也不会睡着的,我早已练就三昼夜不合眼也神志清醒。

这是经验,也是饭碗,况且我怀里还有张支票,那是分公司这个季度的费用。

寸步不离的密码箱不过是个道具,里面是几件换洗下来的内衣。

我知道这老头是看得出来的,他那一脸沧桑就是证明。

所以我能维持的,只有清醒和谨慎,然后,静静地等待那只手。

⑾我躲在外套里观察他。

⑿夜深了,四周一片漆黑,仿佛隐藏着无数索要的魔爪,敲得车窗玻璃嘣嘣作响,空气透着阵阵寒意,好像空调不断地向着车内吹着空气。

我一直紧绷着肌肉,竖立起来的汗毛往外支撑毛衣,痒痒的。

久了,牙齿还开始打起架来,不知是真冷还是我太紧张。

⒀他的眼神大多数时间一直都在窗外,车窗外面黑灯瞎火,亏他有这分耐心。

于是我有些恍惚,冲着他这分镇定劲儿,到底我和他哪个是猎手哪个是猎物呢?

⒁ 

动手了。

那只手有点小心翼翼,终于还是游移着探了过来,漫过我头顶的时候带着一道阴影,让我有些窒息。

不过我却没看出预想中那种高明的熟练,这让我窃喜着,在脑海里虚构出即将发生的人赃俱获。

⒂ 

盖在身上的外套一紧,从脖子往里灌的冷风忽然就没了,我觉得像是突然钻进了被人暖好的被窝。

惊讶让我努力睁大了眼,可是外套领子遮住了我的视线。

⒃老头从我上方垂下一声细微的叹息,唉,一个人在外面劳苦奔波的,不容易。

⒄ 

我赶紧闭上了眼,用了很大力气。

我怕我眼里也有他那样的泪光。

不知怎么的,我忽然特别希望那只手能停一停,拍我两下。

(文/巩高峰 

有删改)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

答:

2.第⑿段画线句子运用了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3.结合全文内容,简要分析“老头”这一人物形象。

4.说说本文标题“等待那只手”的含义。

5.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也会经常遇到同本文作者相似的经历,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想。

(3分)

1.(2分)“我”与“老头”在列车上相遇,并误认为他是一个小偷,最后他为“我”盖上外套,“我”深受感动。

2.(2分)描写了车厢内的黑暗与寒冷,烘托了“我”因长时间戒备老头动手而产生的紧张不安心理(2分)。

3.(2分)①善良淳朴:

老头穿着朴实,“我”上车刚落座,老头就主动与“我”搭话。

②思子心切:

刚见面老头说“我”像他儿子,“我”不搭理他,老头却自言自语说他三年没有见着他儿子了。

③热情真诚(与人为善):

“我”一直冷待、戒备老头,他却不以为意,主动与“我”交谈,并帮“我”掖紧身上的外套。

(只要答出1个性格特点即可得2分)

4.(2分)一是指等待老头偷“我”东西的手(1分);

二是指等待父亲对孩子关心的手;

表达父亲对孩子的关心和孩子对父亲的思念(1分)

5.(3分)示例:

我认为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应该多一份真诚和信任,少一些冷漠与猜忌。

在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因缺乏真诚、信任而造成的不和谐现象,如不敢扶摔倒的老人,不与陌生人说话等。

但我们坚信,社会上还是好人多,只要我们待人彼此真诚、信赖、友善,社会就会更和谐。

(有明确的观点1分,结合生活实际举例并简要阐述2分)

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人人网腾讯微博网易微博2

一、你能添出下列句子中的敬辞与谦辞吗?

  初次见面说(久仰) 

  好久不见说(别来无恙) 

  请人批评说(指教) 

  求人原谅说(见谅) 

  求人帮忙说(劳驾) 

  求给方便说(借光) 

  麻烦别人说(打扰) 

  向人祝贺说(恭喜) 

  求人看稿说(斧正) 

  求人解答说(请教) 

  求人指点说(赐教) 

  托人办事说(拜托)

《燃烧的月亮》

太阳是不大懂得养生的,只要它出来,永远圆圆的脸,没心没肺地笑。

它笑得适度时,花儿开得繁盛,庄稼长势喜人,人们是不厌弃它的;

而有的时候它热情过分了,弄得天下大旱,农人们就会嫌它不体恤人。

月亮呢,它修行有道,该圆满时圆满着,该亏的时候则亏。

它的圆满,总是由大亏小亏换来的。

所以亏并不一定是坏事,它往往是为着灿烂时刻而养精蓄锐。

故乡的夜晚,一本书,一杯自制的五味子果汁,就会带给我踏实的睡眠。

可是到了月圆的日子,情况就大不一样。

穿窗而过的月光,进了屋后,招呼也不打,仰面躺在我身旁空下来的那个位置。

它躺得并不安分,跳动着,闪烁着,一会儿伸出手抚抚我的睫毛,将几缕月光送入我的眼底;

一会儿又揉揉我的鼻子,将月华的芳菲再送进来。

被月光这样撩拨着,我只能睡睡醒醒了。

月光和月光是不一样的。

春天的月光,像一片刚钻出些叶芽的草地;

夏日的月光,流泻在空中,你抓一下,手上就像有满把的膏脂;

秋天的月光,像平镜般的湖水,又如古琴弹出的声音;

冬天的月光虽然薄而白,但落到雪地上像刚印刷出来的年画。

相比较,冬春之交的月光,就没什么特别动人之处了。

雪将化未化,草将出未出,此时的月光,也给人犹疑之感,瑟瑟缩缩的。

就是在这样的乍暖还寒时节,一个满月的日子。

回到自己的住处时,月亮已经升起来了。

微醺的缘故,未及望月,就熄灯睡了。

大约凌晨三点,我被渴醒了。

床畔的小书桌上,通常放着一杯白开水。

室内似明非明,我起身取水杯的时候,发现杯壁上晃动着迎春枝条般的鹅黄光影。

心想月光大约太喜欢玻璃杯了,在它身上作起了画。

喝过这杯被月光点化过的水,无比畅快。

回床的一瞬,我有意无意地望了一下窗外,立时被眼前的情景震住了:

天哪,月亮怎么掉到树丛中了?

我见过的明月,不是东升时蓬勃跳跃在山顶上的,就是夜半时高高吊在中天的,我还从没见过栖息在林中的月亮,仿佛伸伸手就能捉到。

那团月亮也许因为走了一夜,被磨蚀得不那么明亮了,看上去毛茸茸的,但皎洁而不耀眼,清澈中散发着温热,更像一盏挂在树梢的灯,默无声息的燃烧着。

那些还未发芽的树,原本一派萧瑟之气,可是掖在林间的月亮,把它们映照得流光溢彩,好像树木一夜之间回春了。

丫杈的树枝上有如开满了粉白的鲜花,而圆月、树林、斜枝、光影像随意泼洒点染的一幅画,又如意境幽雅的一首诗。

看过了这样的月亮,我再回到床上时,又怎能不被美给惊着呢!

虽然接着睡了,可是眯上一段时间,又惦记着什么似的,醒来了。

只要睁开眼,朦胧中会望一眼窗外——啊,月亮还在林间,只不过更低了些。

再睡,再醒来,再望,也不知循环往复了多少次。

月亮终于沉在林地上,由灯的形态,变幻成篝火了。

这是那一夜的月亮,留给我的最后印象。

第二天彻底醒过来时,天已大亮,哪还有满月时的圣景。

消尽了白雪而又没有返青的树,看上去是那么的单调。

虽然寻不见月亮的踪迹,但我知道它因为燃烧得太忘我了,动了元气,此后的半个月,它将一点点地亏下去。

待它枯槁成弯弯的月牙儿,才会真正复苏,把亏的地方,再一点点地盈满。

它圆满后,不会因为一次次地亏过,就不燃烧了。

而且月亮懂得,没有燃烧,就不会有涅槃再生,就不会有新一轮的蓄养生长,也就不会有再一次痛快淋漓燃烧的精彩。

我怎么能想到,在印象中最不好的赏月时节,却看见了上天把月亮抛在凡尘的情景呢。

假使我彻头彻尾醒着,这样的风景即使入了眼,也不会摄人心魄。

正因为我所看到的一切在黎明与黑夜之间,在半梦半醒之间,那团月亮,才美得夺目。

21.作者笔下的春夜满月“美”在何处?

22.从全文看,作者在第三段中描述“冬春之交”月光的特点,这种写法及其作用是什么?

23.概括第三段中四季月光各自的特点,并说明写四季月光与写“燃烧的月亮”有什么关系。

24.作者对于月亮“盈满”与“亏过”、“燃烧”与“蓄养”的阐述,蕴含了怎样的人生思

想?

25.本文语言灵动清新,蕴藉隽永,试举一例并加以赏析。

【答案】21.答案:

①美在月挂位置;

②美在意境幽雅,生机盎然;

③美在燃烧的形态及其变化;

④美在真切与迷离之间。

评分:

一个要点1分,共4分。

意思…历年中考散文阅读训练100则答案…美;

因为熟悉月亮,故能领悟出丰富深刻的人生道理。

两者之间有着必然的因果关系(或前者是后者的铺垫)。

答对特点得2分,答对关系得2分,共4分。

意思对即可。

24.答案:

①人应甘于奉献,以造福他人;

②只有不断汲取、蓄养才能成就生命的精彩。

两个方面各占1分,共2分。

25.答案示例:

“穿窗而过的月光……我只能睡睡醒醒了”,运用拟人,赋予月光以生趣,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共3分。

只举出例句不得分。

查看全文:

书籍面临的危机

书籍面临着危机。

据估计,美国各图书馆中有近二分之一图书的纸张已严重老化。

美国国会图书馆普通类和法律类的1200万卷藏书中有近四分之一的书籍已脆到不能翻阅。

1850年后出版的书籍,平均保存寿命为50至100年,有些书籍只能保存25年便化为尘土。

已经查明造成这一恶果的主要原因并非时间,而在于现代造纸过程中所添加的化学物质。

当今,造纸主要取自木质原料,要使木块分解成纤浆,再将其漂白、浓缩,必须添加一些酸性剂。

这种酸性剂残留在纸张上,在外界环境的作用下起着“焚书”的作用。

目前虽已生产出一些无酸纸,但由于产量低、价格贵,经济上并不可取。

电子存储技术的问世和化学技术的革新给人们提供了解决这一问题的现实途径。

美国国会图书馆已研制出一种“抗酸化”流程,将书籍放在真空室进行千燥处理后,再将该室充以汽化乙锌,这样处理4至5天,书籍的保存寿命便可从100年延长到500至600年。

①电子存储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保存书籍内容的新途径。

②一个数字激光存储器可存储相当于两万

中国领先的个性化教育品牌

页的文字内容。

③一旦读者需要时则可借助计算机来进行阅读。

④人们相信,随着技术革命的发展,更加合理的保护书籍的新途径一定会找到。

1.书籍面临着什么危机?

(从第一段文章中找出恰当词语,回答不起过8个字)

2.用一句话概括第二段文章的主要说明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介绍了哪两项保护书籍的新技术?

用简明的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两项新技术有什么不同作用?

(分别用一句话概括)

5.文中划线的语句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

这两种说明方法在这里有什么共同的作用?

6.第四段文章原有5个句子,按照合理的顺序,“这在经济上远较微缩胶卷合算,而且使用也较灵便。

”一句应补回在何处?

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纸张严重老化(或书籍化为尘土等,意思相符,不超过字数即可)。

2、主要说明造成书籍危机的原因。

3、①电子存储技术;

②“抗酸化”流程。

4、①电子存储技术提供了保存书籍内容的新途径。

②“抗酸化”流程可延长书籍的保存寿命。

5、举例子、列数字。

具体说明图书纸张老化的严重程度。

6、③句和④句之间。

指纹的奥秘

人的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三部分组成。

指纹就是表皮上凸起的纹线。

A.________人的遗传特性,

B.________指纹人人皆有,C.________各不相同。

伸出你的手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指纹也分好几种类型:

有同心圆或螺旋形纹线,看上去像水中旋涡的,叫斗形纹;

有的纹线是一边开口的,就像簸箕似的,叫箕型纹;

有的绞像弓一样,叫弓型纹。

据说,全世界50多亿人,还没有发现有两个指纹完全相同的呢。

正因为指纹的这一特征,它很早就引起了人们的兴趣。

在古代,人们把指纹当作“图章”,印在公文上。

据说,在一百多年前,警察就开始借助指纹破案。

近年来,指纹又和电脑成了好朋友。

科学家己研制出一种“指纹锁”,这种锁的钥匙就是指纹。

当人们开门时,只要用手按一下设在门上的电脑开关,电脑就能很快识别开门的人是不是主人,如果是的话,门马上就会自动打开了。

小小的指纹将来究竟还会有哪些新的用途?

新的迷宫等着我们去探索、去寻求。

1.仔细阅读第一段文字,在文中空白处依次应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

A.______B.______C.______

2.请指出文中划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三种说明方法?

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

3.第二段中的“这一特性”和“它”在文中分别指代什么?

“这一特性”指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指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分别指出第一段和第二段的中心句。

第一段的中心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段的中心句是:

5.根据文中的介绍,请用简略的语言谈一谈指纹有哪些用途。

1、由于,虽然,但。

2、①作诠释,②分类别,③打比方。

3、“这一特性”:

指纹人人皆有,但各不相同。

“它”:

指纹。

4、第一段:

虽然指纹人人皆有,但各不相同。

第二段;

正因为指纹的这一特性,它很早就引起了人们的兴趣。

5、当图章;

借助指纹破案;

研制出“指纹锁”。

登陆火星

俄罗斯太空科学研究所负责人格里戈旦耶夫日前宣布,俄罗斯太空科学家已经克服了星际载人飞行的大部分难关,并且准备在2020年左右派宇航员登陆火星。

火星是地球的近邻,它的运行轨道在地球的运行轨道之外,火星绕太阳一周的时间是687个地球日,火星和地球相互接近的时间间隔是两年零50天。

火星和地球一般距离在8000多万公里以上,最近时在5000万到6000万公里。

从地球飞往火星,单程需近一年的时间,较好的发射时机每隔一年才有一次,到火星后,要想返回,也要隔一年半才有合适的时机。

因此,登陆火星飞行来回所需要的时间至少在2—3年以上。

目前,要进行这样长时间的载人太空飞行除了技术难题外,如何让宇航员在这样长时间的太空飞行中保持心理稳定和身体健康也是极为棘手的难题。

正是因为如此,太空探索技术发达、经济实力雄厚的美国至今还没有载人登陆火星的计划,其最雄心勃勃的目标也不过是到2014年取回火星地质标本。

但格里戈旦耶夫表示,通过几十年孜孜不懈的努力,俄罗斯已经取得了宝贵的太空载人飞行经验,能够实施登陆火星计划。

俄罗斯太空研究机构多年来对抵御太空辐射、宇航员心理压力、失重状态下血液循环与荷尔蒙分泌系统变化以及怎样在太空中生活等问题进行了细致研究并取得了令人惊诧的成就。

格里戈旦耶夫认为,人类登陆火星最大的困难是宇航员如何长时间在太空中生存的问题,目前,俄罗斯已经具备了解决这一问题的能力。

(转摘自2001年4月24日〈深圳商报〉)

1.本文主要使用了哪三种说明方法?

2.俄罗斯宣布2020年左右派宇航员登陆火星,美国的目标是2014年取回火星地质标本。

联系本文思

考,俄美哪一个国家的空间科学技术更加发达,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