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地图 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967675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7.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地图 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地图 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地图 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地图 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地图 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地图 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地图 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地图 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地图 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地图 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地图 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方法

在绘图过程中,通过教师指点、小组互动合作等形式,学会搜集、查阅资料并进行整理、加工的方法,建立起地理事物空间方位概念。

情感

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地形图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2.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

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

教学难点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形种类。

教学方法

探究讨论、阅读分析法、读图分析法、多边互动法

  具

山体模型、实体、自制教具、

教学过程

主要内容

  注

前提测评

复习地图的三个基本要素:

1.比例尺:

(展示)

  ①会运用比例尺,通过测量图上距离,换算出实际距离;

  ②会比较比例尺的大小。

2.方向:

(在地图上有三种表示方法)

  ①指向标(展示);

  ②经纬网;

  ③按惯例“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定方向。

3.图例:

(展示地图)

适应认知规律,注重旧知识的复习与巩固。

导入新课

(由图例所示地图导入)我们认识的这些地图,都是在平面上的。

大家都知道地球表面有高山,有低地,是高低起伏不平的,那么,如何将高低起伏的地表特征比较准确地在平面的地图上表示出来呢?

  ——这就是本节课要重点讨论的“地形图的判读”(板书)

1.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2.注重新旧知识的衔接。

  授

  新

㈠自学

结合图1.27和图1.28自学下面两段文字,理解以下几个概念:

  ①海拔;

②相对高度;

③等高线;

④等深线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展示:

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图)

1.什么是海拔?

并指认甲、乙两点的海拔高度。

2.强调海拔的参照物是海平面。

3.什么是相对高度?

并指认甲、乙两点的相对高度。

4.(展示:

珠穆朗玛峰及其海拔示意图)

  登山者攀登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时,一般先到大本营适应环境,休整准备。

大本营海拔高度是6600米,珠峰海拔8844米,问它们间的相对高度为多少?

(口算:

2244米)这就是登山者要攀登的高度。

(《同步成长》16页19题)

5.你认为是什么一直吸引着人们勇攀珠峰?

  (磨练人的意志,培养人的吃苦精神,实现人类挑战极限、征服自然的愿望等。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

联系生活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1.诱发情感,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

2.训练语言表达能力。

线

1.什么是等高线?

2.展示山体模型,理解:

等高线是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接成的闭合曲线,在平面上的投影。

3.(演示)等高线的绘制、等高线地形图与剖面图的对应关系、辅助线的使用规则、等高线疏密与坡度陡缓的关系。

(1)出示类似山体的实体(冬瓜),请两个同学到讲台上切割不同海拔高度的等高线。

(2)再请一个同学协助老师在黑板上绘制实体的等高线地形图,标出海拔高度值(假设)。

(3)根据等高线地形图绘制剖面图:

  ①首先根据实体绘制剖面图的等高距。

  ②绘制剖面线。

  ③学生观察分析:

剖面线与等高线相交就会引一条辅助线,并且高度值一一对应。

④将剖面图上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

  ⑤设置错误,学生纠错,重点提醒:

由于山顶还有一部分不够一个等高距,切记不能犯类似错误,画成平头山顶。

1.用模型和实体等形象直观的教具,表达难以理解的概念。

2.激发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性。

动手练习(请每个同学备一张纸和尺,和老师一起画草图,重点掌握剖面的绘制方法。

设疑纠错,加深学生对易混易错知识点的记忆。

㈣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估算某个地点的高程

在黑板上绘制的等高线地形图上,画出点A和点B,估算这两点的高程。

(如果难以理解,可以作辅助线,将点对应到剖面图,即可估算出这个点的高程)

培养学生目测与估算的能力。

㈤等深线

什么是等深线?

等深线的高度值一般为负值。

㈥山体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形态示意图

a)山顶:

等高线高度值从中心向四周渐小。

  (图片):

富士山

b)山脊:

像牛、马、羊等的背脊。

  等高线从高处向低处凸出。

秦岭

不由联想到苏轼绝句《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c)山谷:

两侧是高山的中间低地或洼地。

等高线从低处向高处凸出。

举例:

李白的著名诗句《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描述的就是非常奇特的山谷。

d)鞍部:

像驼峰的中间低地,马鞍状。

e)陡崖:

非常险峻的地形,等高线在此处重叠成一条线。

(图片)

1.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2.用生动精美的图片展示山体不同部位的地形景观,让概念有了素材依据。

3.引用名诗、名句注重与文史的结合,与生活的结合。

㈦巩固与练习

1.山体模型展示,指认不同部位的地形。

2.出示自制教具,(用彩色吸塑纸做成彩色等高线地形图,一种颜色作成一层等高线,把它们用线穿起来。

)首先请同学认读,然后从平面提起来,在学生头脑中建立把平面图想像成立体图形的形象依据。

3.(展示)一张复杂的地形图,请同学判读地形。

加深印象

㈧分层设色地形图

按照越高越亮或越高越暗的原则,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着上不同的颜色,可以一目了然的看出地面的高低形态和海底的起伏状况。

(过渡到分层设色地形图)

活动与练习

观察与分析

观察P17图1.30,对照图1.30完成活动第1题。

找出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平原,并指出在本图中它们的高度范围,描述它们的地面起伏程度(大、中、小、平缓、一望无际)

(分组活动,大屏幕上哪个地形闪烁,哪一组同学就请站起回答问题)

链接生活

延伸拓展

思考:

在上述五种地形上,适合发展什么样的农业经济?

课外搜集以上五种地形景观的照片与资料。

1.感受“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2.培养纵向思维的能力。

分组讨论

合作探究

《同步成长》17页,第20题。

我军侦察兵交给指挥官一张敌军军事部署简图,请帮助解答下列问题:

(1)敌军阵地在我军阵地的(

  )方向。

(2)如果我军大炮最远射程为30千米,敌军指挥部(是、否)在我军大炮的射程之内。

(3)敌军指挥部的海拔大约为(

  )米,我军阵地的海拔是(

  )米,敌军指挥部与我军阵地的高度差约为(

  )米

(4)若只考虑地形因素,我军选择A、B、c路线中的(

  )较好,原因是什么?

(分组讨论,三组分别讨论我军进攻路线ABc,剩余一组综合分析。

看哪组做得又快又好,奖励小红花,给各组加分。

1.进行课后练笔,起到对课堂知识的巩固、升华的作用。

2.小组活动的形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3.采用军事题材,激发学生兴趣,活跃气氛,引发爱国情结。

课外作业

完成课本18页活动第3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