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八.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978831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八.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广东省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八.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广东省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八.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广东省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八.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广东省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八.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广东省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八.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广东省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八.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广东省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八.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八.docx

《广东省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八.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八.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东省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八.docx

模拟试卷(八)

说明:

1.全卷共6页,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120分。

2.本试卷设有附加题,共10分,考生可答可不答;该题得分作为补偿分计入总分,但全卷最后得分不得超过120分。

3.答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的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上交,试卷自己妥善保存。

一、基础(24分)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0分)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

《关雎》

(2)□□□□□□□,听取蛙声一片。

《西江月》

(3)春潮带雨晚来急,□□□□□□□。

《滁州西涧》

(4)《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化用杜甫《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并表现出“国家的盛衰,千古的兴亡”的慨叹的诗句是:

□□□□□□□?

□□。

□□□□□□□。

(5)把李贺《雁门太守行》默写完整。

□□□□□□□,□□□□□□□。

□□□□□□□,□□□□□□□。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4分)

(1)父亲敏锐的目光具有强大的wēishè()力。

(2)shēnsuì()的眼睛略带灰色,有一种凝重不可逼视的光。

(3)近年来,由于引进wǔcǎibānlán()的观赏鱼而给某些地区带来霍乱病源的消息时常见诸报端。

(4)或者一本书读了前面有许多不懂的地方,读到后面才huòránguàntōng()。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以这种不求甚解的方式,我学会了拼写“针”、“杯子”、以及“坐”、“站”、“行”这些词。

B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海枯石烂,日转星移……

C我看到一些独生子女的父母那样溺爱子女,凡是都依着孩子的性子来,也颇不以为然。

D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美国小说《地下铁路》的主人公黑奴科拉,在逃离南方的一路上,不但展现了不凡的智慧和勇气,而且遭遇各种艰难险阻。

(将“展现了不凡的智慧和勇气”和“遭遇各种艰难险阻”对换位置)

B语文出版社王旭明在“汉语盘点2016”发布现场说,网民们给我们创造了一批又一批的网络用语,丰富了我们的精神世界和知识面。

(“丰富”改为“拓展”)

C今年8月中旬上映的《海洋之歌》里的精灵、海豹精灵、盖尔语民谣、传说等爱尔兰文化符号,逐渐变为爱尔兰民族象征的。

(删去“传说”)

D英国南约克郡一名男孩天生没有右手,但今年的圣诞节,他收到了一个“钢铁侠”可动手臂,这或许是他收到最好的一件礼物。

(在“可动手臂”后加“作为义肢”)

5.根据语境,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4分)

我向往一种生活状态,叫做——安详,安详就像夕阳下散步的老人,任云卷云舒;我也憧憬另一种生活状态,叫做——拼搏,,;我也憧憬另一种生活状态,叫做——紧张,紧张就像夜色里赶路的人,任月出月落;我也憧憬另一种生活状态,叫做——奋进,,。

二、阅读(46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第6-18题。

(一)(10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3分)

(1)舜发于畎亩之中()

(2)必先苦其心志()(3)人恒过()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8.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选文通过陈述六个出身民间而被举荐的名人事例阐述了:

人要有所作为,必须经受住一番艰苦的磨练,才能成为担当“大任”的人。

B第二段由个人说到国家。

首先从正面的角度论述忧困、挫折对个人产生的积极作用。

然后从反面论证安乐无忧对治国的危害。

C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条件是“必先苦其心志……行拂乱其所为”,有了这样的磨练才能“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D孟子在行文中运用排比、对比和类比,极大的渲染了文章的气势和感染力。

(二)(9分)

李绅受挫

(宋)王谠

新昌李相绅①性暴,不礼士。

镇宣武②,有士人遇于中道,不避,乃为前驺所拘。

绅命鞫③之,乃宗室也。

答款④曰:

“勤政楼前尚容缓步开封桥上不许徐行。

汴州岂大于帝都?

尚书未尊于天子。

”公览之失色,使逸去。

(选自《唐语林校证》,中华书局1987年版)

【注释】①相绅:

即李绅,唐代诗人。

②镇宣武:

担任宣武节度使。

③鞫(jū):

审问犯人。

⑥答款:

供词、答词。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不礼士(表示敬意,尊敬)B乃为前驺所拘(前驱,在前开路的侍役)

C公览之失色(看)D使逸去(逃跑)

10.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3分)

勤政楼前尚容缓步开封桥上不许徐行

11.李绅,中唐诗人,他的两首《悯农》诗家喻户晓。

若单从这两首诗判断,李绅应是个生活俭朴、一心为民的好官。

可是,人性往往是复杂的,李绅仕途飞黄腾达后,再也没有了悯农之心。

短文表现了李绅性格的哪一面?

请结合短文说明理由。

(3分)

(三)(10分)

  好誉而恶毁,人之常情,无可非议。

  古代豁达之人倡导把毁誉置之度外。

我则另持异说,我主张把毁誉置之度内。

置之度外,可能表示一个人心胸开阔,但是,我有点担心,这有可能表示一个人的糊涂或颟顸。

  我主张对毁誉要加以细致的分析。

首先要分清谁毁你、谁誉你、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由于什么原因。

这些情况弄不清楚,只谈毁誉,至少是有点模糊。

  我记得在什么笔记上读到过一个故事。

一个人最心爱的人,只有一只眼。

于是他就觉得天下人(一只眼者除外)都多长了一只眼。

这样的毁誉能靠得住吗?

  还有我们常常讲什么“党同伐异”,又讲什么“臭味相投”等等。

这样的毁誉能相信吗?

  孔门贤人子路“闻过则喜”,古今传为美谈。

我根本做不到,而且也不想做到,因为我要分析。

是谁说的?

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地点,因为什么而说的?

分析完了以后,再定“则喜”还是“则怒”。

喜,我不会过头;怒,我也不会火冒十丈,怒发冲冠。

孔子说:

“野哉,由也!

”大概子路是一个粗线条的人物,心里没有像我上面说的那些弯弯绕。

  我自己有一个颇为不寻常的经验。

我根本不知道世界上有某一位学者,过去对于他的存在,我一点都不知道,然而,他却同我结了怨。

因为,我现在所占有的位置,他认为本来是应该属于他的,是我这个“鸠”把他这个“鹊”的“巢”给占据了。

因此,他勃然对我心怀不满。

我被蒙在鼓里,很久很久,最后才有人透了点风给我。

我不知道,天下竟有这种事,只能一笑置之。

不这样又能怎样呢?

我想向他道歉,挖空心思,也找不出丝毫理由。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由于各人禀赋不同,遗传基因不同,生活环境不同,各人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好恶观等等,都不会一样,都会有点差别。

比如吃饭,有人爱吃辣,有人爱吃咸,有人爱吃酸,如此等等。

又比如穿衣,有人爱红,有人爱绿,有人爱黑,如此等等。

在这种情况下,最好是各人自是其是,而不必非人之非。

俗语说:

“各人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

”这话本来有点贬义,我们可以正用。

每个人都会有友,也会有“非友”,我不用“敌”这个词儿,以免误会。

友,难免有誉;非友,难免有毁。

碰到这种情况,最好抱上面所说的分析的态度,切不要笼而统之,一锅糊涂粥。

  好多年来,我曾有过一个“良好”的愿望——我对每个人都好,也希望每个人对我都好,只望有誉,不能有毁。

最近我恍然大悟,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如果真有一个人,人人都说他好,这个人很可能是一个极端圆滑的人,圆滑到琉璃球又能长只脚的程度。

(选自季羡林著《谈人生》)

12.可作为选文“最恰当的标题”的一项是()(3分)

A.《谈人生》B.《好誉而恶毁》

C.《把毁誉置之度外》D.《把毁誉置之度内》

1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选文从人之常情“好誉而恶毁”入文,贴合生活实际,用语朴实亲切。

B.选文使用举例论证,分别从故事、成语、典故和自身经历等不同角度来阐述自己的观点。

C.选文采用“总——分”的结构,完整清晰地论述了人们如何对待“毁誉”的问题。

D.第引述“各人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俗语,属于道理论证的方法。

14.分析第段中划线句子的含义?

并结合选文分析其作用。

(4分)

(四)(17分)

铁糖阿伯

刘心武

一口气从网上订购了七本书,送书来的小伙子戴个眼镜,原来是个大学生,我请他坐,主动跟他聊天。

他说勤工俭学的主要手段是家教,但插空也跑外卖,送过披萨饼和猫粮猫砂。

我给他倒杯热茶,又递他一块包玻璃纸的精制米花糖,他道谢接过,发出一声感叹:

“铁糖啊!

我不免问他怎么把米花糖叫作铁糖?

他说:

铁糖就是他的故乡,就是他的亲人。

原来,他家乡在皖南。

他们那里每到腊月,家庭主妇就会先用大木桶蒸出很多米饭,熟米饭放在大笸箩里,把板结的饭团细心捏散,冻几天后,放在太阳底下晒干,最后笸箩里就全是微微膨胀的有些透明的米粒,这些特殊的大米会被放在米袋里,等候铁糖阿伯的到来。

一般是在祭灶前十多天,村口传来摇拨浪鼓的声音,孩子们闻声就会往家门外跑,跳着颠连步,朝摇拨浪鼓的那几个大人奔去,大声喊:

“先到我家!

我家!

来的一般是三个男人。

一位背着一只大铁锅,一位背着筛子和模子,第三位背着一袋沙子和一捆工具。

他们是来制作铁糖的。

率先请到他们的那家的孩子,会非常得意,在门外向别的孩子炫耀:

“我妈备的米细,我家的糖稀好香,还有大罐白糖,好多好多的花生米和芝麻仁!

他们到了邀请的人家,就支上锅,先把那家备的米和沙子混在一起炒,那家多半备好了足够的干棉花秸,燃起的火很红很亮,棉花秸噼啪响,大锅铲响叮当,炒够火候,就把米粒和沙子倒在筛子上,筛子摇呀摇,那些变黑的热沙子,很快全都漏下,于是最激动人心的时刻来到了———糖稀入锅搅匀,炒米均匀撒入糖稀,还有白糖、花生和芝麻,一股热腾腾的香气,就会弥漫在这家屋里,氤氲到屋外,孩子们瞪圆了眼睛,看下一步———起锅了,粘稠的米花糖浆倾入了木模,不待完全冷却,已被师傅用刀划成了许许多多小方块———铁糖制成啦!

几个孩子争着吃鲜,几个孩子急着呼唤:

“该去我家啦!

快呀!

送书来的大学生告诉我,他的父亲,每到腊月,就会带着两个徒弟,背着家什,走乡串户,去制作铁糖。

那是他几十年的重要副业。

制作铁糖的时间虽然就是腊月里二十多天,挣的钱却接近全年种稻子棉花总收入的一半。

他的父亲在家乡,是名声很大的铁糖阿伯。

因为所制作出的米花糖手感像铁块般硬,所以那里的孩子都管它叫铁糖。

但铁糖放到嘴里却很酥脆。

往往是,农家母亲会请铁糖阿伯制作出几十斤来,搁在米袋或瓦缸里,当作孩子的零食,足够那家的孩子吃上几个月乃至半年。

大人也吃,农村汉子喝酒,有时会拿来下酒。

他父母在他之前,生下过两个女孩。

两个姐姐长大后,相继嫁了出去,婆家都不富裕,两个姐夫都是憨厚的农民,一直留在乡里种田,到了腊月,就跟着岳父,一个背锅,一个背沙子和工具,摇着拨浪鼓,走乡串户,去制作铁糖。

父母,两个姐姐,加上姐夫,都把上大学的希望,寄托在他的身上。

他上高中,上大学的费用,可以说,大部分是父亲制作铁糖挣钱供给的,两个姐夫还经常放弃自己应从岳父那里得的工资,比如说,在得知他必须购买自用电脑的时候。

他说,我递给他的米花糖,是食品厂生产的,米粒大概是先过了油,那味道,他吃不惯。

他是吃家乡炒米铁糖长大的,他笑问我:

他身上是否有土制米花糖的特殊气味?

我问他父亲身体还好?

他说没有什么病,只是脊背弯了。

他说这几年他们家乡经济发展很快,镇上有了超市,巧克力等新式糖果流行到了村里,每年邀请铁糖阿伯去家里制作铁糖的主妇都在减少,今年已经不再走家串户,只在中心村租一处地方,设固定点,让需要加工的主顾带着炒米、糖稀等物品来,制作完了带回,生意不旺,收入也就不多。

大学生告辞,我往外送,正好两人从楼窗望见下面,人行道上有伙刚来到城市的农民,扛着铺盖卷,他就说:

“里头真像有我两个姐夫———铁糖阿哥。

他们说了,也打算进城来挣钱呢。

他走后,我许久都没翻他送来的书。

他让我读到了意外的书页。

15.请概括选文的中心思想。

(4分)

16.选文--段,在叙述手法上属于什么?

从全文来看,这部分有什么作用?

(4分)

17.结合文意,品味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4分)

(1)村口传来摇拨浪鼓的声音,孩子们闻声就会往家门外跑,跳着颠连步,朝摇拨浪鼓的那几个大人奔去

(2)那家多半备好了足够的干棉花秸,燃起的火很红很亮,棉花秸噼啪响,大锅铲响叮当

18.联系全文分析,选文第段中划线句子的含义。

三、作文(50分)

19.请从下列作文题中任选一道,按要求作文。

(一)岭南的冬日也带着萧瑟与阴冷。

但是,在这冬日里,总有一些人、一些事让你暖意融融。

也许是一片金黄的落叶,引起你的暖意融融遐想;也许是阳光的午后,发生的暖意融融的故事;也许是一个人,他的/她的话语和笑靥让你的心也暖意融融。

请提起你的笔,写下这些美好的瞬间,记录你暖意融融的体会与感悟。

题目:

拟定的题目中包含“暖意融融”这个关键词

要求:

1.写记叙文;2.不得在文中出现具体的人名和校名;3.字数在600字以上。

附加题(10分)

雨还是下个不停。

保尔费了好大劲才把脚从泥里拔出来。

他感到脚底下冰冷彻骨,知道是那只烂靴底掉下来了。

他从到这里的第一天起,就一直吃这双破靴子的苦头。

靴子总是湿漉漉的,走起路来里面的泥浆扑哧扑哧直响。

现在倒好,一只靴底干脆掉下来了,他只好光着脚板泡在刺骨的泥泞里。

这只破靴子害得他活都没法干。

他从烂泥里捡起破靴底,绝望地看了看。

虽然他已经发誓不再骂人,但是这次却怎么也忍不住了。

他拎着破靴子朝板棚走去。

他在行军灶旁边坐了下来,打开沾满污泥的包脚布,把那只冻木了的脚伸到炉子跟前。

奥达尔卡正在案板上切甜菜。

她是一个养路工人的妻子,在这里给厨师打下手。

这个一点也不老的妇女可真是得天独厚——肩膀同男人的一样宽,胸脯高高隆起,大腿又粗又壮,切起菜来真有功夫,不一会儿案板上便堆成了一座小山。

奥达尔卡轻蔑地瞥了保尔一眼,挖苦他说:

“你怎么啦,等饭吃哪?

还早呢。

你这小伙子准是偷懒溜出来的。

你把脚丫子伸哪儿去啦?

这儿是厨房,不是澡堂子!

”她训斥着保尔。

一个上了年纪的厨师走了进来。

“靴子全烂了。

”保尔解释了一下他到厨房来的原因。

厨师看了看破靴子,对奥达尔卡点了点头,说:

“她男人是半拉子鞋匠,让他帮帮你的忙吧,没鞋穿就别想要命了。

奥达尔卡听厨师这样说,又仔细看了看保尔,感到有点不好意思。

“我把您错当成懒虫了。

”她抱歉地说。

保尔笑了笑。

奥达尔卡用行家的眼光翻看着那只靴子。

“我们当家的才不补它呢。

——不顶事了。

我家阁楼上有一只旧套鞋,我给您拿来吧,可别冻坏了脚。

受这种罪,哪儿见过呀!

明后天就要上大冻,那您可够受的。

”奥达尔卡同情地说。

她放下菜刀,走了出去。

不一会儿,她拿来一只高统套鞋和一块亚麻布。

保尔用布包好脚,烤得热乎乎的,穿上了暖和的套鞋。

这时,他以感激的心情,默默地看了看养路工的妻子。

1.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选段故事的起因。

(3分)

2.请结合原著和选段分析“保尔”的性格特点。

(3分)

3.请用简要词句提炼选文两段中的环境特点,并分析此处环境描写的作用。

(4分)

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