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现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20詹天佑》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体现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20詹天佑》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现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20詹天佑》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取读读议议、讲讲练练、适当补充资料、媒体演示等教学手法来降低和化解学生学习上的
难点,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学定教。
教学策略设计
信息
教学技术
教学环节活动设计
目标运用
说明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我们学习认识了很多值得景仰的人物,收复台湾的郑成
功、淡泊名利的王承书、“心正笔直”的柳公权⋯⋯他们的故
事感动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还有一个人,我们每一个中国人
都应该记住他的名字,他就是詹天佑。
二、交流预习,诱发情感
1、学生介绍:
(展示台展示学生搜集到的典型资料)
2、老师简介:
同学们,詹天佑自幼聪颖,12岁就赴美留学,17岁考取
美国耶鲁大学,学习土木工程和铁路专业,毕业回国后,为我
国怀铁路网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被人们称为“中国铁路之
父”。
他主持修长的京张铁路,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条由我国自
主设计施工的铁路。
三、了解背景,研读体会
了解学生倾
杰出听,思
的爱
考。
国工
程师
詹天
佑的
事学生汇报迹,搜集的资
激发
料。
学生
热爱
祖
国、
立志
为祖
国作
多媒
体展
示。
1、帝国主义国家是怎么阻挠和要挟的?
请同学们用心地
速读课文2-3自然段,画出让自己心理不平静的句子。
先同桌
交流一下,然后把你的感受说给大家听。
课件:
交流时可参考以下句式:
“当我读到__________
时,我感到_________。
因为__________。
”
2、重点研读以下几句。
a.“当时,清政府刚提出修筑的计划,一些帝国主义国家
就出来阻挠,他们都要争夺这条铁路的修筑权,想进一步控制
我国的北部。
”
(1)指名几位学生交流感受。
(引导学生从“刚⋯⋯就⋯⋯”,“阻挠”等词体会帝国主义的霸道、张狂)
(2)师补充:
从1895年到1899年,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攫取了近1万公里的铁路修筑权。
(3)有感情地朗读。
b.“他们提出一个条件:
清政府如果用本国的工程师来修
筑铁路,他们就不再过问。
他们以为这样一要挟,铁路就没法
子动工,最后还得求助于他们。
(1)指名交流感受。
(帝国主义狂妄自大。
)
(2)“要挟”是什么意思?
帝国主义者利用我们的什么弱点,强迫我国答应他们的要求?
(3)有感情的朗读。
c.帝国主义者却认为这是个笑话。
有一家外国报纸轻蔑
地说:
“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
(1)指名交流,其他同学补充。
(2)引导学生扣住“笑话”“轻蔑”“还没有出世”等词
理解。
贡献
的思
想感
情。
组内交流
汇报。
其
他同学补
充。
课件
展
d.“原来,从南口以北过居庸关到八达岭,一路都是高山
深涧、悬崖峭壁。
他们认为,这样艰巨的工程,外国的工程师
都不敢轻易尝试,至于中国人,是无论如何完成不了的。
(2)出示地形地貌图,指导感情朗读。
3、刚才交流的内容是对当时环境的描写,都是詹天佑修
筑铁路以前的事。
能否删去?
为什么?
四、师小结课文,激趣存疑
①结合课题齐读“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②詹天佑是如何主持修筑铁路的呢?
我们下节课继续研
究。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用一段话写一写你心目中的詹天佑。
3、预习4、5、6自然段,试着用小标题概括出每段的主
要意思。
第二课时
一、谈话复习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0课詹天佑。
(板书课题,学生
齐读。
)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詹天佑已经有了一定
的认识,谁来说一说?
(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由他主持修筑了京
张铁路等。
对了,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詹天佑是一位
()。
(板书:
杰出爱国)
看课
件感
悟修
路艰
难。
激趣质
疑。
2、回忆一下,詹天佑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主持修筑京张
铁路的?
3、这条铁路从南往北过居庸关到八达岭,一路高山深
涧,悬崖峭壁,连外国人都不敢轻易尝试,然而詹天佑毅然决
然地接受了任务,他在修路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呢?
今
天,我们将继续学习课文解决这个问题。
二、品读细节体会精神
(一)捕捉细节,寻找感触
师过渡语:
孩子们,刚才我们通过快速默读,对詹天佑修
筑京张铁路有了一个整体的回顾。
在1905年到1909年这近一
千四百个日子里,詹天佑在修筑铁路的过程当中,一定有许多
的细节让我们难以忘怀,就让我们通过课文走进100年前的施
工现场,捕捉那一个个动人的场景。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屏幕出示:
细读课文4-6自然段,思考:
詹天佑在修筑
京张铁路中的哪些细节,让今天的我们依然深有感触?
在自己
特别有感触的词语下面圈圈划划。
(师巡视与个别学生轻声交
流)
(二)分享细节,体会精神
师过渡语:
好多同学都用符号留下了读书的痕迹,现在肯
定有很多话想说。
谁先来说说哪些细节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
象,为什么?
(1)抓动作体会:
扎实的工作作风
预设:
“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扛着标杆,背着经纬
仪,在峭壁上定点、构图。
塞外常常是狂风怒号,黄沙满天。
一不小心就有坠入深谷的危险。
师:
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①品读句子,谈体会。
(2)抓心理体会:
强大的思想基础
体
会詹
天佑指出读中
的杰感悟。
出才
华和
爱国
精
神,
同时
在他
的科
学态
度和
刻苦
精神
中受
到启
迪。
观看
施工
现
场,
感受
动人
场
景。
“遇到困难,他总是想:
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
否则不但那些外国人要讥笑我
们,而且会使中国工程师失掉信心。
生:
反馈
②寻找困难,知难度
会遇到哪些困难呢?
从文章里边找一找。
(学生默
读)
此时,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詹天佑?
请把它写在
黑板上。
③想象困难,悟品质
老师将课文中描写詹天佑遇到困难的部分词语摘录了
下来,请大家自己读读。
高山深涧、悬崖峭壁、狂风怒号
黄沙漫天、山高坡陡、隧道渗水
攀山越岭、定点构图、坠入深涧
师:
谁来读读这些词语。
读出感觉来(生读略)
读着这些词语,你的脑子里仿佛浮现出哪些画面?
是啊,艰苦的工作条件带来的困难不胜枚举,但他总在想什么,齐读这句话。
④深挖背景,树国魂
你还从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知道
课文
是怎
样一
默读。
层一
层表
达中
心思
想
的、
能顺
着作
者的
思路
深入
理解
课
文。
有感
情地
朗读
文。
他外国人怎样讥笑我们中国人的?
(提醒联系
2-3段
内容理解)
为了给中为人争一口气,他总在想什么?
齐读这句
话。
(3)抓语言体会:
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
“我们的工作首先要
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
‘大概’、‘差不多’之类的说法,
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
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抓住“经常、首先、一点儿”等,
体会詹天佑认真严谨的态度。
三、关注工程深化形象
孩子们,在詹天佑修筑铁路的过程当中,我们
不仅仅要关注詹天佑的言行、想法,还要特别关注三个工程,
因为三个工程相比于整个京张铁路这个大工程,也是细节。
请
大家把目光转向5-6段。
这两段主要写了哪些事?
生交流回答。
请同学们都来当工程师,具体要求为:
1.小组画图:
以小组为单位挑选一个工程,画出简单的铁
路施工示意图。
(提前发施工图纸)
2.角色扮演:
组内推选一位代表扮演“詹天佑”向“工程
人员”介绍自己的设计方案。
3.方案分享:
请3个“施工队代表”上台分享施工方案,台下
分角色扮
演,感悟
詹天佑的
爱国之
画示
意
图。
“工程人员”对照课文,评价、质疑,随机评说詹天佑的创新
精神。
(“从两边向中间凿进的办法”、“中部凿井法”、“人字
形线路”。
4.多媒体演示:
再现情境,突破难点。
从小“詹天佑”的分享中,你又觉得詹天佑是一个怎
样的人?
请把它写在黑板上。
四、创意表达,延伸情感
孩子们,詹天佑正是凭着这种科学精神,勇于
创新,在他和工程人员的齐心努力下让京张铁路提前两年竣
工。
1.笔尖情,爱国魂
同学们,火车将离开青龙桥车站,沿着詹天佑首创的
“人”字形线路驶向八达岭,望着越来越远的詹天佑青铜像,
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
小练笔:
我想对詹天佑爷爷说(写的时候可以选用课文中
学过的下列词语):
阻挠
要挟
嘲笑
藐视
毅然
竣工
回击
赞叹不已
高山深涧
练习写
作,体会
悬崖峭壁
狂风怒号
爱国
杰出
爱国情。
好,孩子们,放下你手中的笔,把饱含着我们深情的话语向詹天佑爷爷倾诉吧。
2.身子立,表敬意
师小结:
从倾诉中,老师感受到了你们对这位杰出的爱国
工程师的敬佩之情。
孩子们,请站起来,面对着詹天佑的铜
像,让我们怀着崇敬之情深深地再读课题:
“詹天佑”。
【板书设计】
詹天佑
杰出爱国
勘测线路
开凿隧道
设计“人”字形铁路
分层作业题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继续完善小练笔,抒发真情,写出你心中的詹天佑。
个人反思
1.创设情境。
在开场白介绍的感染下,我将学生带到詹天佑的画像面前,使学生对这个
人物产生兴趣,做到入情入境。
而且在整堂课中,我都充满激情,在语言上努力打动学生,调
动学生的情感因素。
2.为了让学生充分领会詹天佑的杰出,在教学“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形线路”
时,我采用了提问法、绘图法和演示法。
我设计了这样两个问题:
(1)詹天佑采用了几种开凿
隧道的方法?
是哪几种?
(2)为什么采用不同的方法开凿?
这两个问题不难,但一定要仔细读书
才能完成,这样学生才能有目的地去读课文。
然后我激励学生:
“詹天佑把隧道修筑成功了,
你们能将这两种方法用图表示出来吗?
”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提高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