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000959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4.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中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中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中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中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高中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高中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高中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高中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高中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高中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高中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高中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高中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高中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高中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高中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高中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高中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高中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高中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B.是死国史也何为其然也

C.命北平守将购得颅骨于西僧汝纳所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D.因进讲陈民间疾苦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

10.把第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纂后妃等传,事逸无据,素买饧饼馈宦寺,叩之得实,乃笔诸书,卒为全史。

(5分)

(2)淮南兵乱,素往廉问,假便宜发楮币,振维扬、京口饥。

(3分)

11.第卷文言文中,危素“数有建白,敢任事”具体指什么?

请简要概括。

(4分)

12.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

(限画10处)(5分)

昔诗人什篇,为情而造文;

辞人赋颂,为文而造情。

何以明其然盖《风》《雅》之兴志思蓄愤而吟咏情性以讽其上此为情而造文也诸子之徒心非郁陶苟驰夸饰鬻声钓世此为文而造情也。

故为情者要约而写真,为文者淫丽而烦滥。

(选自刘勰《文心雕龙·

情采》)

(二)

韩偓,字致光,京兆万年人。

擢进士第,佐河中幕府。

召拜左拾遗,以疾解。

宰相崔胤判度支,表以自副。

王溥荐为翰林学士。

偓尝与胤定策诛刘季述,昭宗反正,为功臣。

帝疾宦人骄横,欲尽去之。

偓曰:

“陛下诛季述时,余皆赦不问,今又诛之,谁不惧死?

宦人忠厚可任者,假以恩幸,使自翦其党,蔑有不济。

今食度支者乃八千人,虽诛六七巨魁,未见有益,适固其逆心耳。

”帝前膝曰:

“此一事终始属卿。

中书舍人令狐涣任机巧,帝尝欲以当国,俄又悔曰:

“涣作宰相或误国,朕当先用卿。

”辞曰:

“涣再世宰相,练故事,陛下业已许之。

若许涣可改,许臣独不可移乎?

”帝曰:

“我未尝面命,亦何惮?

”偓因荐御史大夫赵崇劲正雅重,可以准绳中外。

帝知偓,崇门生也,叹其能让。

宰相韦贻范母丧,诏还位,偓当草制,上言:

“贻范处丧未数月,遽使视事,伤孝子心。

今中书事,一相可办。

陛下诚惜贻范才,俟变縗而召可也。

”学士使马从皓逼偓求草,偓曰:

“腕可断,麻不可草!

”从皓曰:

“君求死邪?

”偓曰:

“吾职内署,可默默乎?

”姚洎闻曰:

“使我当直,亦继以死。

”自是宦党怒偓甚。

帝反正,励精政事,偓处可机密,率与帝意合,欲相者三四,让不敢当。

初,偓侍宴,与京兆郑元规、威远使陈班并席,辞曰:

“学士不与外班接。

”主席者固请乃坐全忠胤临陛宣事坐者皆去席偓不动全忠怒偓薄己悻然出。

全忠见帝,斥偓罪,帝数顾胤,胤不为解。

全忠至中书,欲召偓杀之。

郑元规曰:

“偓位侍郎、学士承旨,公无遽。

”全忠乃止,贬濮州司马。

帝执其手流涕曰:

“我左右无人矣。

”天祐二年,复召为学士,还故官。

偓不敢入朝,挈其族南依王审知而卒。

(选自《新唐书·

韩偓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召拜左拾遗,以疾解 

 

解:

离职

B.欲尽去之 

去:

离开

C.适固其逆心耳 

固:

使之固

D.涣再世宰相,练故事 

练:

熟悉,通晓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主席者固/请乃坐/全忠胤临陛宣事/坐者皆去席/偓不动/全忠怒偓薄己/悻然出。

B.主席者固请/乃坐全忠/胤临陛宣事坐者/皆去席/偓不动/全忠怒/偓薄己悻然出。

C.主席者/固请乃坐/全忠胤临陛宣事/坐者皆去/席偓不动/全忠怒/偓薄己悻然出。

D.主席者固请/乃坐/全忠/胤临陛宣事/坐者皆去席/偓不动/全忠怒偓薄己/悻然出。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韩偓受到宰相崔胤的举荐,也得到了皇上的信任。

崔胤上表请求让韩偓做自己的副手;

皇上因韩偓表达对宦官的处理意见而把处理宦官的事交托给他。

B.韩偓做事讲原则,懂得谦让。

皇上曾想让令狐涣掌管国事,不久又想任用韩偓,韩偓不同意;

韩偓推荐赵崇,皇上知道他因是赵崇的门生而谦让。

C.韩偓恪尽职守,受到同行效仿。

宰相韦贻范服丧期未满,皇上下诏让他复职,韩偓坚决不草诏,姚洎听说后说:

“假使轮到我值班,也要以死相继。

D.韩偓受到皇上的重用,也受到权臣的排挤。

韩偓参与机要,与皇帝心意相合,皇上三四次想要让他任宰相,而朱全忠、崔胤却因私怨想要杀了韩偓。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宦人忠厚可任者,假以恩幸,使自翦其党,蔑有不济。

(2)偓因荐御史大夫赵崇劲正雅重,可以准绳中外。

(三)

唐恪,字钦叟,杭州钱塘人。

以荫登第,调郴尉。

县民有被害而尸不获,吏执其邻人,抑使自诬,令以为信。

恪争之,令曰:

“否将为君累。

”恪曰:

“吾为尉而盗不能捕,更俾亡辜死乎?

”躬出访求,夕,若有告者,旦而得尸,遂获盗。

知榆次,县豪子雄于乡,不输公赋,前后莫敢诘。

恪以理善晓之,悟而自悔,折节为长者。

大观中,召为屯田员外郎,持节招纳夷人。

夷始恫疑,衷甲以逆,恪尽去兵卫从数十卒,单行。

夷望见欢呼,投兵听命。

徙沧州。

河决,水犯城下,恪乘城救理。

都水孟昌龄移檄索船与兵,恪报水势方恶,船当以备缓急,沧为极边,兵非有旨不敢遣。

昌龄怒,劾之,恪不为动,益治水。

水去,城得全,诏书嘉奖。

乃上疏请暂免诸县租,等第振贷,以宽被水之民,民大悦。

靖康初,金兵入汴,李邦彦荐之,拜同知枢密院事,至则为中书侍郎。

八月,进拜少宰兼中书侍郎,帝注礼之甚渥。

然恪为相,无济时大略。

金骑再来,邀割三镇,恪集廷臣议,以为当与者十九,恪从之。

使者既行,于是诸道勤王兵大集,辄谕止令勿前,皆反旆而去。

洎金兵薄城下,始悔之,密言于帝曰:

“唐自天宝而后屡失而复兴者,以天子在外可以号召四方也。

今宜举景德故事,留太子居守而西幸洛,连据秦、雍,领天下亲征,以图兴复。

”帝将从其议,而开封尹何栗入见,谓周之失计,未有如东迁之甚者。

帝幡然而改,以足顿地曰:

“今当以死守社稷。

”擢栗门下侍郎,恪计不用。

从帝巡城,为都人遮击,策马得脱,遂卧家求去。

御史胡舜陟继劾其罪,谓:

“恪之智虑不能经画边事,但长于交结内侍,今国势日蹙,诚不可以备位。

”乃以栗代为相。

(选自《宋史·

列传第一百一十一》)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持节招纳夷人 

持节:

坚守气节。

B.水犯城下,恪乘城救理 

 

乘:

登上

C.洎金兵薄城下,始悔之 

洎:

等到

D.今宜举景德故事 

故事:

旧事,旧例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否将为君累 

B.衷甲以逆

若属皆且为所虏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C.帝注礼之甚渥 

D.唐自天宝而后屡失而复兴者

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恪为官公正,执政有方。

为官期间,不怕受牵连,为人辩护;

豪绅子弟因其言省悟自悔,夷人亦因其行扔下兵器服从命令。

B.唐恪忠于职守,敢于抗上。

在沧州做官时,遇黄河决堤,拒绝了都水孟昌龄索要船只与士兵的要求,一心治理水患,保全了沧州城,受到皇上嘉奖。

C.唐恪缺少远见,主张和议。

因为主张投降金兵,令勤王大军后退,所以跟从皇帝巡城时,被都城人拦住击打,骑马快跑才得脱身。

D.唐恪智谋不足,能力有限。

曾建议皇帝放弃汴梁迁都洛阳,后遭到了开封尹何栗的反对,计谋不被采用,后被免去相位。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2分)

(1)知榆次,县豪子雄于乡,不输公赋,前后莫敢诘。

(2)乃上疏请暂免诸县租,等第振贷,以宽被水之民,民大悦。

(3)恪之智虑不能经画边事,但长于交结内侍,今国势日蹙,诚不可以备位。

(四)

胡母班,字季友,泰山人也。

曾至泰山之侧,忽于树间逢一绛衣驺(穿红衣服的骑士),呼班云:

“泰山府君(招收魂魄的神)召。

”班惊楞,逡巡未答。

复有一驺出呼之,遂随行。

数十步,驺请班暂瞑,少顷,便见宫室,威仪甚严。

班乃入阁拜谒,主为设食,语班曰:

“欲见君,无他,欲附书与女婿耳。

”班问:

“女郎何在?

”曰:

“女为河伯妇。

”班曰:

“辄当奉书,不知缘何得达?

”答曰:

“今适河中流,便扣舟呼青衣,当自有取书者。

”班乃辞出。

昔驺复令闭目,有顷,忽如故道。

遂西行,如神言而呼青衣。

须臾,果有一女仆出,取书而没。

少顷复出。

云:

“河伯欲暂见君。

”婢亦请瞑目。

遂拜谒河伯。

河伯乃大设酒食,词旨殷勤。

临去,谓班曰:

“感君远为致书,无物相奉。

”于是命左右:

“取吾青丝履来!

”以贻班。

班出,瞑然,忽得还舟。

遂于长安经年而还。

至泰山侧,不敢潜过。

遂扣树,自称姓名:

“从长安还,欲启消息。

”须臾,昔驺出,引班如向法而进。

因致书焉。

府君请曰:

“当别再报。

”班语讫,如厕,忽见其父着械徒作,此辈数百人。

班进拜流涕,问:

“大人何因及此?

”父云:

“吾死不幸,见遣三年,今已二年矣,困苦不可处。

知汝今为明府所识,可为吾陈之。

乞免此役。

便欲得社公(土地神)耳。

”班乃依教,叩头陈乞。

府君曰:

“生死异路,不可相近,身无所惜。

”班苦请,方许之。

于是辞出,还家。

岁余,儿死亡略尽。

班惶惧,复诣泰山,扣树求见。

昔驺遂迎之而见。

班乃自说:

“昔辞旷拙,及还家,儿死亡至尽。

今恐祸故未已,辄来启白,幸蒙哀救。

” 

府君拊掌大笑曰:

“昔语君:

‘死生异路,不可相近’故也。

”即敕外召班父。

须臾至,庭中问之:

“昔求还里社,当为门户作福,而孙息死亡至尽,何也?

”答云:

“久别乡里,自欣得还,又遇酒食充足,实念诸孙,召之。

”于是代之。

父涕泣而出。

班遂还。

后有儿皆无恙。

(选自干宝《搜神记》)

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河伯乃大设酒食,词旨殷勤。

殷勤:

热情

B.昔驺出,引班如向法而进引:

C.如厕,忽见其父着械徒如:

到、往

D.吾死不幸,见遣三年见:

10、下列各组语句全都属于胡母班神奇经历的一组是()

①遂拜谒河伯 

②于长安经年而还 

③如厕,忽见其父着械徒作

④见遣三年,今已二年矣 

⑤岁余,儿死亡略尽 

⑥于是代之

A.①③⑤B.①②⑥C.②④⑤D.③④⑥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胡母班一开始帮助泰山府君,虽然有惧怕的因素,但主要在于他愿意帮忙。

B、胡母班苦苦请求,泰山府君答应了他的请求,但此时他就已经知道了胡母班儿子要死去的结局。

C、胡母班和泰山府君三次见面都很惧怕,原因都一样。

D、答应父亲的要求,并且儿子死去后,胡母班并没有责备父亲,显现了他敬重父亲的品质。

12、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

(1)今适河中流,便扣舟呼青衣,当自有取书者。

(2)感君远为致书,无物相奉。

(3)府君拊掌大笑曰:

”(3分)

13、用“/”线给下面画线的语句断句。

(断句不超过6处,3分)

孟子曰:

“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孟子》)

(五)杏花书屋记

归有光

杏花书屋,余友周孺允所构读书之室也。

孺允自言其先大夫玉岩公为御史,谪沅、湘时,尝梦居一室,室旁杏花烂漫,诸子读书其间,声琅然出户外。

嘉靖初,起官陟宪使,乃从故居迁县之东门,今所居宅是也。

公指其后隙地谓允曰:

“他日当建一室,名之为杏花书屋,以志吾梦云。

公后迁南京刑部右侍郎,不及归而没于金陵。

孺允兄弟数见侵侮,不免有风雨飘摇之患。

如是数年,始获安居。

至嘉靖二十年,孺允葺公所居堂,因于园中构屋五楹,贮书万卷,以公所命名,揭之楣间,周环艺以花果竹木。

方春时,杏花粲发,恍如公昔年梦中矣。

而回思洞庭木叶①、芳洲杜若②之间,可谓觉之所见者妄而梦之所为者实矣。

登其室,思其人,能不慨然矣乎!

昔唐人重进士科,士方登第时,则长安杏花盛开,故杏园之宴,以为盛事。

今世试进士,亦当杏花时,而士之得第,多以梦见此花为前兆。

此世俗不忘于荣名者为然。

公以言事忤天子,间关岭海十余年,所谓铁石心肠,于富贵之念灰灭尽矣;

乃复以科名望其子孙。

盖古昔君子,爱其国家,不独尽瘁其躬而已;

至于其后,犹冀其世世享德而宣力于无穷也。

夫公之所以为心者如此。

今去公之殁,曾几何时,向之所与同进者,一时富贵翕赫,其后有不知所在者。

孺允兄弟虽蠖屈于时,而人方望其大用;

而诸孙皆秀发,可以知《诗》《书》之泽也。

《诗》曰:

“自今以始,岁其有,君子有谷,贻孙子。

于胥乐兮!

”吾于周氏见之矣!

【注】①洞庭木叶:

语出屈原《九歌·

湘夫人》: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②芳洲杜若:

湘君》:

“采芳洲兮杜若。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揭之楣间 

揭:

张贴、悬挂

B.孺允葺公所居堂 

葺:

修补房屋

C.而诸孙皆秀发 

秀发:

秀丽的头发

D.起官陟宪使 

陟:

提拔,升迁

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公指其后隙地谓允曰 

其孰能讥之乎

B.不及归而没于金陵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C.以公所命名         

余船以次俱进

D.夫公之所以为心者如此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11.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友人的父亲玉岩公正直的一组是( 

①他日当建一室,名之为杏花书屋,以志吾梦云 

②公以言事忤天子,间关岭海十余年 

③此世俗不忘于荣名者为然 

④所谓铁石心肠,于富贵之念灰灭尽矣

⑤乃复以科名望其子孙 

⑥而诸孙皆秀发,可以知《诗》《书》之泽也

A.①②⑥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③④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先介绍杏花书屋的由来及其布置,然后用“登其室,思其人,能不慨然矣乎!

”引出议论。

B.友人的父亲是一个非常正直的知识分子,他敢于大胆向皇上进言,不怕触怒皇上。

C.作者认为,富贵显赫的人,他们的子孙也跟着富贵显赫;

而贫穷之人,其子孙依然贫穷。

D.全文围绕书屋的建造和命名,展示友人的父亲的崇高人格,使得本来极为普通的书屋具有了不平凡的意义。

13.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士之得第,多以梦见此花为前兆。

(2)向之所与同进者,一时富贵翕赫,其后有不知所在者。

8.C(应为“答复、给回信”)

9.D(D项均为介词,趁此、趁机。

A项均为连词,一表目的关系,来、用来;

一表因果关系,因为。

B项都是句末助词,一个表判断兼感叹语气,一个表疑问语气。

C项均为介词,一个引进与动作行为有关的处所,可译为“从、在、到、由”等;

一个用在形容词后,引进比较的对象,可译为“比”)

(1)编纂后妃等传,事迹亡佚无所凭据,危素买来糖饼馈赠给宦官,叩问得到实情,就记载在书中,终于编纂成完整的史书。

(句意正确1分,答对关键词“馈、叩、笔、卒”各1分)

(2)淮南发生兵乱,危素前往察问,借机发放楮币(一种纸币),赈济维扬、京口一带的饥荒。

(句意正确1分,答对关键词“假、振”各1分)

11.谏止重修宫殿;

驳斥合祭悖礼;

谏言救济百姓;

察问兵乱,便宜赈荒。

(一点1分;

意思正确即可)

12.昔诗人什篇,为情而造文;

何以明其然/盖《风》《雅》之兴/志思蓄愤/而吟咏情性/以讽其上/此为情而造文也/诸子之徒/心非郁陶/苟驰夸饰/鬻声钓世/此为文而造情也。

(正确两处1分)

译文:

从前《诗经》的作者写的诗歌,是为了抒发感情而创作作品;

后来的辞赋家写作辞赋,是为了创作而故意造作感情。

凭什么知道他们是这样的呢?

因为《诗经》的产生,是由于诗人心中蓄积了愤懑不平之气,因而吟唱出自己的真性情,用以讽劝那些在上位的人,这就是为了抒发感情才创作文艺作品。

后代辞赋家之流,胸中本来就没有感情郁结,却随意施展夸张文饰的手法,借此沽名钓誉,这就是为了创作才造作感情。

所以为了抒发感情而写的作品,语言简练而真实;

为作文而造作感情的作品,文辞繁杂且空泛失真。

译文:

危素,字太仆,是金溪人,唐代抚州刺史危全讽的后裔。

少年时精通《五经》,游学于吴澄、范梈门下。

至正元年,由于大臣推荐任用为经筵检讨。

编纂宋、辽、金三史并完成《尔雅》的注释,赏赐金银以及宫女给他,他不接受。

由国子助教升迁为翰林编修。

编纂后妃等传,事迹亡佚无所凭据,危素买来糖饼馈赠给宦官,叩问得到实情,就记载在书中,终于编纂成完整的史书。

升迁为太常博士、兵部员外郎、监察御史、工部侍郎,转任大司农丞、礼部尚书。

  当时动乱将更加危急,危素常常直言陈述时政得失。

至正十八年,参与中书省事务,建议专任平章定住总领西部之兵,不要迎接皇帝所率部队而贻误军事,建议任用普颜不花为参政,经营江南,设立兵农宣抚使司来安定畿内,任用有德才的地方官来安抚流窜的百姓。

并且说:

“今日之事,应当卧薪尝胆,力图中兴。

”不久进用为御史台治书侍御史。

至正二十年,授任参知政事,旋即授予翰林学士承旨职务,出京担任岭北行省左丞。

上书言事,皇帝不答复,于是弃官居住在房山。

危素为人刚毅正直,屡有建言,敢于承担大事。

上都宫殿失火,敕令重新修建大安、睿思二阁,危素进谏阻止了这件事。

请皇帝亲自祭祀南郊,筑坛北郊,来驳斥南北郊合祭的悖礼做法。

趁机进言陈说民间疾苦,皇帝下诏发放钱粮赈济河南、永平的百姓。

淮南发生兵乱,危素前往察问,借机发放楮币(一种纸币),赈济维扬、京口一带的饥荒。

在房山住了四年。

明朝的军队将要抵达燕地,淮王帖木儿不花监国,起用他仍然(像以前那样)担任翰林学士承旨。

危素刚到任,明军就攻入,他便跑回所居的报恩寺,跳入井中。

寺里僧人大梓奋力拉起他,说:

“国朝历史除了您没有人知道。

假如您死了,这是让国朝历史丧失啊。

”危素才停止。

军队逼近史库,他前去禀告镇抚吴勉等人使军队退走了,《元实录》得以保全。

洪武二年,授任翰林侍讲学士,皇帝多次拿元朝兴亡的原因询问他,并且诏令他撰写《皇陵碑》文,都能符合皇帝的意旨。

不久,因为失朝被弹劾罢免。

闲居一年,恢复了以前的官职,兼任弘文馆学士,赐给他小车,免去朝谒。

曾经偕同诸学士参加赐宴,皇帝多次派内官劝他饮酒,并作诗一首,来显示恩宠,敕令各人写诗进献,危素的诗最后写成,皇帝唯独看了他的诗称赞说:

“危素年老有德,诗里有先忧后乐之意。

”当时危素已经七十多岁了。

御史王著等人弹劾危素是亡国之臣,不应当列为侍从,皇帝下诏贬谪他到和州,守护余阙庙,一年多后去世。

在这之前,至元年间,西方僧人嗣古妙高想要火烧宋朝会稽诸皇陵。

夏人杨辇真珈担任江南总摄,悉数挖掘宋徽宗以下诸皇陵,攫取其中的金银珠宝,收集皇帝皇后的遗骨,埋葬在杭州的故宫,在上面修建佛塔,取名叫镇南,以此显示压服;

又截取宋理宗颅骨作为饮酒器具。

真珈失败,他的资产全部被没收入官(被官府登记没收),颅骨也被收入宣政院,把它赐给所谓皇帝老师的人。

危素在翰林时,在宴会上见过,因而详细叙说事情始末。

皇帝叹息了很久,命令北平守将从西方僧人汝纳那里购得颅骨,告谕有关部门安放在高坐寺西北。

第二年,绍兴献来永穆陵图,于是敕令安葬颅骨在旧陵墓,这事实际是从危素倡议的。

4.B 

(去:

铲除,消灭)

5.D

6.B 

(“他因是赵崇的门生而谦让”错)

7.

(1)对忠诚老实可以重用的宦官,给他们恩宠,让他们自己去剪除同党,这个办法绝不会失败。

(定语后置句1分,“假”1分,“翦”1分,“蔑”1分,大意1分)

(2)韩偓乘机举荐御史大夫赵崇说他刚正稳重,可以统领朝廷内外。

(“因”1分,“准绳”1分,“中外”1分,大意2分)

参考译文:

韩偓字致光,是京兆万年人。

考中进士科,在河中节度使幕府里任职。

召入朝拜授为左拾遗,因患病而去职。

宰相崔胤掌管度支,上表朝廷让韩偓担任自己的副手。

王溥举荐他做翰林学士。

韩偓曾与崔胤定计诛杀了刘季述,昭宗复位之事,他是功臣。

皇帝痛恨宦官骄横跋扈,打算将他们全部铲除,韩偓说:

“陛下诛杀刘季述时,对其余的人不予追究,如今又要处死他们,谁不害怕被杀?

对忠诚老实可以重用的宦官,加以恩宠,让他们自己去剪除同党,这个办法绝不会失败。

如今宦官依赖度支供给的人有八千,虽然杀掉六七个为首的,不见得会有什么好处,正好坚定了这些人的反叛之心。

”皇帝向前移膝道:

“这件事就完全托付给你了。

中书舍人令狐涣玩弄机巧,皇帝曾准备让他执政,不久又反悔说:

“令狐涣做宰相可能会误国,朕要先用你。

”韩偓辞让道:

“令狐涣世代为相,通晓熟悉朝廷的旧例,陛下已经答应了他。

假如对令狐涣的允诺可以更改,为什么对臣的允诺偏偏不可更改呢?

”皇帝说:

“我并没有当面任命,这又有什么可担心的呢?

韩偓乘机举荐御史大夫赵崇说他刚正稳重,可以统领朝廷内外。

皇帝知道韩偓是赵崇的门生,感叹他能够谦让。

宰相韦贻范为母亲服丧,皇帝准备下诏让他复职,应当由韩偓草拟诏书,韩偓进言道:

“韦贻范守丧还没几个月,突然就会伤孝了之心。

如今中书省的事务,有一位宰相就能办理。

陛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