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单元教学设计docx.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009223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9.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单元教学设计docx.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化学单元教学设计docx.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化学单元教学设计docx.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化学单元教学设计docx.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化学单元教学设计docx.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化学单元教学设计docx.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化学单元教学设计docx.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化学单元教学设计docx.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化学单元教学设计docx.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化学单元教学设计docx.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化学单元教学设计docx.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化学单元教学设计docx.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化学单元教学设计docx.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学单元教学设计docx.docx

《化学单元教学设计docx.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单元教学设计docx.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化学单元教学设计docx.docx

化学单元教学设计docx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一章单元教学设计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人

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一章)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单元内容和知识体系

 

1.本章主要内容

 

2.本章知识体系

 

二、本单元的地位、作用和前后联系

 

三、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可行性分析

 

四、本单元的重点、难点和教学关键点

 

1.教学重点

 

2.教学难点

 

3.教学关键点

 

五、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六、教学策略和主要措施

 

七、课时分配和教学方法

 

八、教学准备设计

 

1.实验准备

 

2.课堂动画准备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单元教学设计

 

班级:

高一

(2)班时间:

2012年4月26日课时数:

课时制定者:

张丹丹

 

一、单元内容和知识体系

 

1.本章主要内容:

 

本章以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为主要内容和线索,将原子结构、碱金属与卤素的性质、电子层排布、化学键、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紧密结合。

 

本章内容划分为三节。

第一节为元素周期表:

它主要介绍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并且通过碱金属和卤素两个典型的族,引入同一族的元素的性质递变,最后基本了解元素、核素、同位素等几个基本概念;第二节是元素周期律:

本节通过核外电子排布的学习,用第三周期为例,通过典型金属和典型非金属的性质递变,引入元素周期律;第三节是化学键:

介绍了离子键和共价键,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电子式和结构式,本节主要是为了选修内容和化学专业的同学打基础。

全章内容的设计,通过实验和同学们比较熟悉的元素化合物,利用探究模式,体现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科学认知规律。

 

2.本章知识体系:

 

本章以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为主要内容和线索,将原子结构、碱金属与卤素的性质、电子层排布、化学键、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紧密结合。

 

二、本单元的地位、作用和前后联系

 

通过初三和必修i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具备了一定的无机化学基础知识。

例如初三学习的原子的构成、核外电子排布、元素周期表简介等一些基本的物质结构

知识,这些为本章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在本章中,这些知识将更加细化,理论性更强,

体系更加完整。

通过《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于所学元素化合物等知识进行综合、归纳。

同时,作为理论指导,学生能更好的把无机化学知识系统化、网络化。

在物质结构的基础上,将元素周期表的学习和元素周期律的学习结合起来,将学生在初中和必修

i中所学习的氧化还原反应和许多元素化合物的知识连汇贯通。

在第三节,通过化学键的学习,可以为今后有志深入学习化学的同学打下一定的基础。

 

总之,本章内容既是必修的重要理论内容,也是为选修内容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很好的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可行性分析

 

学生在必修一中已经学习了有关金属、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知识,通过之前对金属和非金属及其氧化物的学习已经初步掌握元素知识的学习方法和规律,例如用类比的方法学习钠、铝、铁的单质、氧化物、氢氧化物、盐的知识,并知道用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进行分析,并进行相关的计算。

同时在初中时候也学过了原子结构和核外电子排布的相关知识。

但是方法的应用、相关计算等还不够熟练和准确,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再加上该部分知识出现的比较集中,内容繁杂而分散,而且和初中化学知识相比难度高。

所以在该章的学习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是,学生记忆后由于不理解元素内部规律而容易遗忘。

再加上课时分配减少,学习任务重,学生的反思、整理、消化时间不足而造成知识缺陷的不断积累。

 

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具备了相关的一些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因此对于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来说在以往认知的基础上呈现出来是可行的和易于接受的。

从物质结构到元素周期表再到元素周期律的学习是连续的一气呵成的。

 

四、本单元的重点、难点和教学关键点

 

1.教学重点: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碱金属、

 

卤素的原子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核素、同位素的概念理解;原子核

 

外电子的排布;同一周期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元

 

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综合应用;离子键和离子化合物的概念理

 

解;电子式的书写;:

共价键和共价化合物的概念理解;化学反应

 

的本质理解;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的综合应用

 

2.教学难点: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位置相互推断;金属族的性质递变

 

和非金属族的性质递变规律的判断;金属活泼性强弱的判断规律;

 

核素、同位素、元素、原子的概念区分与联系;原子核外电子的排

 

布规律;同一周期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元素非金

 

属性强弱判断规律;元素的位、构、性三者之间的关系的应用;离

 

子键的概念理解;电子式的书写;共用电子对的理解;极性键和非

 

极性键的理解;被破坏的化学键类型判断;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的

 

综合应用;原子结构中各种微粒的相互计算;化学键;核素同位素

 

的概念理解

 

3.教学关键点:

 

元素的位、构、性三者之间的关系

 

五、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元素、核素和同位素的含义;

 

(2)了解原子构成。

了解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种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4)理解位、构、性之间的关系;

 

(5)认识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地变规

律;

 

(6)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的实质,会用元素周期

律来推断元素的性质;

 

(7)知道共价键的概念,了解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概念,能用电

子式表示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进一步训练学生的操作技能,体会实验对认识和研究物质性质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求实、创新的良好品质;

 

(2)以位、构、性之间的关系为线索,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

进一步掌握学习元素及其化学性质的一般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推断能力;

 

(3)通过学习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运

用能力。

通过学习化学键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对微观粒子运动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科学的分析推理和综合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化学的微观世界与宏观世界的联系体验科学探究的乐

趣;

 

(2)通过小组讨论相互学习提高学生的集体意识和责任感:

 

(3)通过学习这一章节让学生感受到高深的化学其实就在身边从

而激起学生

 

探索化学世界的欲望。

六、教学策略和主要措施

 

第一课时教学策略和措施

 

以门捷列夫发明元素周期表的故事引入→学生学习“原子序数=质

子数=核电荷数=电子数”的应用范围→教师带领学生探究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学生自主探究元素周期表的应用→教师综合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给学生学案练习。

 

本课时容量不大,课堂时间比较多,但是内容却比较枯燥,用化学史激发学生兴趣,尽量让学生自主探究周期表的结构和使用。

如果学生基础比较好,也可以把第二课时的一部分内容放在本节上。

以减轻第二课时的压力。

 

第二课时教学策略和措施

 

实验前学生独立完成第5页碱金属的原子结构表格→学生通过表格

预测碱金属的化学性质→实验比较na和k的化学性质后完成实验报告→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交流na和k性质的相似性和不同→小结碱金属族的性质变化规律→引导学生探究卤素的性质变化规律→卤素之间实验验证卤素性质→小结卤素的性质变化规律→探讨金属族与非金属族的性质变化规律的本质→练习巩固。

 

本节课内容较多,学生难以把握重点,因此可以把碱金属和卤素的实验作为复习内容提前布置给学生完成,课堂上学生实验的时间要控制好,必须要注意学生对于非金属的置换的理解,最重要的是要谈论小结金属族和非金属族性质变化的异同以及原因。

本节时间比较紧,上课内容可以视学生情况而定,如果讲不完,卤素的内容可以放到下节课。

但是一定要小结一个族的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性和规律性变化的规律。

 

第三课时教学策略和措施

 

通过学案或者练习复习上节课的内容→顺便由初三的金属与盐溶液

的置换反应提出金属活泼性的判断方法→提出第11页课本作业第5题的问题→将课本第10页的表格空出来让学生填写→引出核素同位素两个概念→比较元素原子核素同位素四个概念,找

出它们的异同点→练习巩固→列举同位素的各种应用→让学生自行小结归纳本节内容。

 

由于本节内容的概念性比较强,所以要多联系初中学过的元素原子两个概念进行对比,多举例子,让学生多一些感性的认识。

在课前进行上一节内容的复习练习,以巩固第一节内容的重点知识。

 

第四课时教学策略和措施

 

学生通过学案复习第一节的内容并且讲评→学生自主阅读课本,完成前18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电子排布→教师结合电子排布知识和第一节的知识让学生练习→学生完成第13页下方的表格→电子排布与化合价的相互推导→小结电子

 

排布。

 

本节电子排布的内容并不多,也不难。

上新内容之前练习巩固第一节的一些重点内容。

安排电子排布与化合价的相互推导,先引入部分元素周期律的线索。

 

第五课时教学策略和措施

 

由同一周期元素化合价的变化规律引入→提出问题,同一个族的元素化学性质存在相似性和规律性,同周期的元素是否也存在这样的情况→学生根据原子结构和电子排布推测→实验验证金属的性质变化规律→查找资料验证非金属的性质变化规律→学生自行小结一个周期元素的变化规律以及原因。

 

元素周期律属于化学基础理论知识,教学必须具有严密的逻辑性,从课堂教学的结构上,应当体现出教材本身逻辑系统的要求;要重视理论推理。

可以让学生用探究模式自行探究推理,实验验证,进行适当的引导,让学生自主思考和交流。

本节内容理论性强,死记硬背十分枯燥,也容易忘记,让学生自己多动手动脑思考探究,这样得到的结论才是记忆最牢固的。

当然学生的探究结果不一定十分全面,最后进行总结性的归纳和修正。

 

第六课时教学策略和措施

 

典型例题引入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原子结构推导同一族的元素和同一周期的元素性质变化规律本质→引入“位、构、性”三者之间联系→综合性联系强化三者之间的综合应用。

 

本节内容主要是让学生把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原子结构三者结合起来,必须通过综合性的联系让学生有感性的认识,所以这节课的例题要精心准备,可以是分阶段的大题,让学生从练习中体会到“位、构、性”三者之间的联系。

 

第七课时教学策略和措施

 

动画引入→学生直观了解原子内部结构以及电子的排布→展示各种实物后提出问题物质如何由各种元素组成→引入课题化学键→动画离子键的形成过程→认识离子化合物→学会写电子式→练习→教师当堂随机批改→学生自主总结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书写注意事项→小结

 

本节内容比较抽象,刚开始学,能够用动画课件实物等,让学生有一个直观感性的认识非常重要。

学生有了探索微观世界的兴趣时,再接受离子键、离子化合物、电子式等枯燥内容时会比较容易。

电子式的书写不要求太难。

 

第八课时教学策略和措施

 

复习引入→设问“分子是什么”→分子是共价化合物→引出共价的概念→通过结构模型解释共用电子对→对比练习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的电子式→说文解

字“极”的意义→引出极性键非极性键→归纳什么是化学键→引出化学反应的本质(可以通过石墨变成金刚石是什么变化来理解)→小结本节内容

 

第三节的内容比较抽象微观,概念性比较强,用探究的模式似乎超过学生的能力,可以采用直接切入或者旁敲侧击的方法让学生理解,举一些实物事例让学生了解,让他们感到高深的化学其实就在身边。

 

八、教学准备设计

 

教学过程中要用到的所有的实验仪器、药品、用具:

实验一:

与水的反应

 

金属钠、水、培养皿、镊子、玻璃片、滤纸实验二:

钾与谁的反

 

金属钾、水、培养皿、镊子、玻璃片、滤纸实验三:

钾在空气中

燃烧

 

金属钾、坩埚、镊子、滤纸、三脚架、铁三角、酒精灯实验四:

钠与氯气反应

 

金属钠、氯气、镊子、滤纸、集气瓶、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教学过程中要用到的动画,提前制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