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4课《诗词五首》赏析.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013223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4课《诗词五首》赏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4课《诗词五首》赏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4课《诗词五首》赏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4课《诗词五首》赏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4课《诗词五首》赏析.doc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4课《诗词五首》赏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4课《诗词五首》赏析.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4课《诗词五首》赏析.doc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既然“结庐在人境”为何没有“车马喧”,请用诗中句子作答。

(1分)

(2).“悠然见南山”中的“悠然”一词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2分)

(3).能否把“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改为“望”字?

为什么?

(3分)

参考答案:

(1)、心远地自偏(1分)

(2)、“悠然”写出了诗人那种恬淡、闲适的心情(2分)

(3)、不能。

“见”表现的不是诗人对山的有意观望,而是在采菊时山的形象无意中映入眼帘的状态。

(3分)

阅读《饮酒》完成下面的练习。

1.请从炼字角度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妙在何处。

2.“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指的是仆么?

3.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画面。

4.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所蕴含的哲理。

5.联系以前学过的知识,说说七八句景物描写的含义。

这种描写与三、四句人物描写有什么联系?

答案:

示例一:

“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的自得、闲适、恬淡。

示例二:

“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作者心灵的自由和惬意。

(任选一词,言之成理即可。

2.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

3.在东边的篱笆下,诗人在采撷菊花,正在专心致志、悠闲地采,偶一抬头,无意间见到了悠远的南山。

4.只有超凡脱俗,舍弃功名利禄,归隐田园我,才有采菊的悠然;只有采菊的悠然,才会见到南山的悠然;南山的悠然,正是自己超凡脱俗的悠然。

正因为如此才能过到“天人合一”“物我合一”的的“无我之境”。

5.作者表面写夕阳西下,倦鸟归巢,实则是劝告人们不要奔波于龌龊的官场,应该返回这美好宁静的大自然。

春望

18.“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联中,诗人用“抵万金”来形容什么?

(2分)

19.从本诗中你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情怀?

(2分)

答:

18.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对妻子儿女强烈的思念之情。

19.忧国思家的情怀。

5.首联“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的“深”字历来为人所称道,请分析其精妙之处。

6.请对尾联刻画的诗人形象作简要赏析。

答:

(一)(4分)5.“深”字写出了虽然春天已降临长安城,然而眼前乱草丛生的景色,令人满目凄然,痛切地传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

6.尾联描绘了一个头发花白,稀疏到“不胜簪”地步的诗人形象,透过这一形象,可以想见其内心的凄怆、悲凉,其苍老之态是忧国、伤时、思家所致。

(1)诗的首联,写诗人“望”到的景象是:

(2)后三联写诗人内心感受,突出了诗人怎样的渴望?

(2分)

【答案】

(1)国家(山河)破碎,城中春草凄凄,一片破败。

(1分)

(2)反对战争,渴望和平。

渴望战争尽快结束,期盼亲人团聚,国泰民安。

(2分)

14.本诗首联作者写春望所见。

一个“_________________”字,使人怵目惊心;一个“深”字,让人_________________。

虽是写景,但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

15.请对本诗尾联刻画的诗人形象作简要赏析。

(2分)

【答案】14.破    满目凄然(意思相近即可)

15.描画出了诗人苍老的形象,展示出了诗人悲凉的心情。

(意思相近即可)

8.(2分)诗歌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9.(2分)请赏析“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这一名句的妙处

【答案】8.忧国伤时、念家悲己。

(答对一半得1分)9.在战火连绵不断的日子里,消息隔绝。

作者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了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能激起人强烈的共鸣。

(意近即可)

(2)请展开想象,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答:

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

(2分)诗句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2分)

3.诗中“草木深”表面上写的是,实际上是写。

答:

3.山河依旧、草木蔓生草茂人稀,荒凉萧条,物是人非(写出“荒凉萧条、物是人非”意思的可记分)(杂草丛生,树木苍苍国都沦陷,城池残破)

7.赏析: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7.这两句的意思是“感怀时局,见到花开不禁伤心落泪;怨恨离别,听到鸟鸣不由心惊。

作者移情于物的拟人手法,具体写了自己在这个春天里的特殊感受。

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心情。

8.这首诗写景很有特色,请自选角度赏析。

8.诗歌的前四句是春望之景,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山河到草木花鸟。

很有层次。

表达了诗人忧国思家感时伤世之情。

雁门太守行

23.首句用黑云暗喻敌军,一个“压”字,把敌军的情况,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2分)

24.最后二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分)

引用典故表达了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

3、这首七言古诗,借用乐府就题,描绘了一场边关战争,歌颂了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4、颔联把激战中的边塞风光写的很壮美,其中呜咽的角声,紫红的秋色,创造出一种苍凉悲壮的气氛。

5、颈联中“易水”二字,使人联想到战国的刺客荆轲的《易水歌》。

6、尾联中的“黄金台”,相传是战国的燕昭王所筑,引用这个典故,作用是既与战争的地点相吻合,又是对天子和将士的称颂。

7、赏析“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这是以抒写官军全体将士心愿的方式,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政治立场,这里所说的“报君”、“为君死”跟封建时代臣子的“愚忠”有着本质的区别,“君”这是中央集权的象征,“为君死”即为维护中央集权战死。

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两句也可算得是诗人那个时代的最强音了。

1.这首诗用浓重的笔墨描绘了一幅的战斗场面,勾勒出将士们的勇雄形象。

2.关于这首诗的主题有下列三种说法,你认为哪一种正确,为什么?

()

A孤城将破,将士们拼死守城B孤城将破,但将士们斗志昂扬,并趁夜出击C孤城将破,远方援兵趁夜而至

参考答案:

1、悲壮惨烈,以死报国。

2、诗人把一个旷日持久的战争浓缩在一个昼夜里加以表现,诗中写了三幅画面,一是在白天将士们严阵以待,一是黄昏前刻苦练兵,一个在中夜写官兵出其不意袭击敌人故答案是(B)

赤壁

主旨:

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慨叹曲折地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和豪爽胸襟。

▲从体裁看这是一首_______,从内容看这是一首_______;诗中前两句由_____引出“认前朝”——“三国赤壁”,为后两句作铺垫。

七绝诗咏史诗折戟

▲后两句议论感慨,一反传统看法,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可能就是曹操,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的政治见解和独到的史识。

不以成败论英雄(或是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

▲《赤壁》中诗人借物起兴来对前朝人物和事迹慨叹的诗句是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冼认前朝。

从反面落笔进行议论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本诗的以小见大手法是怎样表现的?

提示:

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可谓大内容,大主题,但这大内容、大主题却是通过"小物""小事"来显示的。

诗的开头两句由一个小小的沉埋于沙中的"折戟",想到汉末分裂动乱的年代,想到赤壁之战的风云人物,后二句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三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写得具体、可感。

试体会“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两句议论的妙处。

诗人并未从正面去评论战胜的原因,而是提出一个与事实相反的假设,不刮东风,不用火攻,周瑜就有可能战败。

对于这个结局诗人没有直说,而是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命运,别出心裁。

“二乔”并非普通女子,而是东吴国家命运的象征。

试说说"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一句中"东风"指什么?

并简要谈谈你对这句诗句的理解。

"东风"指火烧赤壁一事(1分)。

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

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慨叹,他认为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

或"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反映出作者抑郁不平的心境"。

渔家傲李清照

1.赏析第一句

  这是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图。

船摇帆舞,星河欲转,既富有生活真实感,也具有梦境的虚幻,虚虚实实,为全诗奇情壮采奠基。

  2.分析“接”“连”“转”“舞”连用的表达作用。

  “接”“连”两字,描绘出天幕四垂,云涛汹涌的瑰奇雄伟的境界,“转”“舞”两字,将人在破浪前进的舟船上,直觉得星河在旋转的感受逼真地传递给读者。

  3.赏析“殷勤”

  情真意切的样子,刻画出一个温和仁厚,关心民生民苦的天帝形象,寄寓这词人的美好理想,并将天上人间作对比,讥讽了黑暗冷酷的现实社会。

  4.赏析“嗟”

  嗟叹之意,生动地表现出词人彷徨忧虑的神态,侧面表现词人对现实的不满。

  5.“我报路长嗟日暮”运用的典故?

作用?

  运用屈原《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的典故,表达词人空有才华而遭不幸的苦闷和对现实的强烈不满。

  6.“九万里风鹏正举”运用的典故?

作用?

  运用《庄子。

逍遥游》的典故,词人自比鲲鹏,抒发了词人怀才不遇的苦闷和为寻求幸福追求理想的坚定决心。

  7.最后一句运用的神话?

作用?

  运用了三仙山的神话传说,抒发了词人对幸福的追求,以及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反衬出现实的苦难词人内心的孤独。

  中心

通过写行舟梦景,借回答天帝的问话,感叹自己怀才不遇的悲愤和晚年孤独无依的苦痛,也表达了她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对光明的执着追求。

(1)这首词,《花庵词选》题作“记梦”,词人着力描写梦境的作用是什么?

(4分)

(2)这首词表现了怎样的艺术风格?

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风格的?

(4分)’

(1)词人借梦境把天上和人间作了一个鲜明的对照,充分表现了她对现实的不满及人生际遇坎坷的感怀。

词人还借虚幻梦境表达对自由的渴望,对理想人生的追求,其非凡才能和美好愿望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实现,因此只有把它寄托于梦中仙境,在这梦境中寻求出路。

(2)浪漫或豪放的艺术风格,该词意境阔大,想象丰富,天上人间,摇曳多姿,给人应接不暇之感,梦幻现实辉映对照,那船摇帆舞,星河欲转,既富于生活的真实感,也具有梦境的虚幻性,虚虚实实,为全篇的奇情壮采奠定了基调,利清照晚年虽身处困境,想象的翅膀却飞进了另一个世界,幻想出一条能使精神有所寄托的道路,显示了“九万里风鹏正举”的豪迈气概,使这首词显示出来浪漫的情调,豪放的风格。

7.

(1)词中最能体现她豪放风格的句子“,”。

(2分)

(2)赏析“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2分)

(3)结合词作内容,分析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2分)

参考答案:

7、

(1)“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或“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2)比喻或用典,把自己比成大鹏,乘万里风高飞远举,叫风不要停止,把她的轻快小舟吹到仙山去,使她过着那自由自在的生活。

表示了作者有大鹏高飞之志,对现实的不满,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手法1分,感情1分)

(3)隐寓对南宋黑暗社会现实的失望;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如写梦中海天溟蒙的景象及与天帝的问;空有才华而遭逢不幸,奋力挣扎的苦闷,如着一“谩”字,流露出对现实的强烈不满(答对一点得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