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陕西省黄陵中学高三普通班上学期第三学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017846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5.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陕西省黄陵中学高三普通班上学期第三学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届陕西省黄陵中学高三普通班上学期第三学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届陕西省黄陵中学高三普通班上学期第三学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届陕西省黄陵中学高三普通班上学期第三学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届陕西省黄陵中学高三普通班上学期第三学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届陕西省黄陵中学高三普通班上学期第三学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届陕西省黄陵中学高三普通班上学期第三学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届陕西省黄陵中学高三普通班上学期第三学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届陕西省黄陵中学高三普通班上学期第三学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届陕西省黄陵中学高三普通班上学期第三学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届陕西省黄陵中学高三普通班上学期第三学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届陕西省黄陵中学高三普通班上学期第三学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届陕西省黄陵中学高三普通班上学期第三学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届陕西省黄陵中学高三普通班上学期第三学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陕西省黄陵中学高三普通班上学期第三学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

《届陕西省黄陵中学高三普通班上学期第三学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陕西省黄陵中学高三普通班上学期第三学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陕西省黄陵中学高三普通班上学期第三学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

C.①正确,②③④不正确D.①②③正确,④不正确

6、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的焦点是(  )

A.是否反对掠夺战争B.是否主张社会变革

C.是否要求放宽刑罚,减轻赋税D.是否主张实行法治,加强中央集权

7、“和谐中国”是唱响当今中国社会的主旋律。

下列孔子的名言,对当今中国构建和谐人际关系具有启迪作用的是(  )  

A.“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B.“非攻,兼爱”

C.“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D.“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8、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百家争鸣”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

A.生产力的显著发展B.大量杰出人物同时产生

C.社会剧烈变革D.群雄并立的需要

9、秦汉以后,先秦诸子百家的命运开始分化:

成了中华文化的正统和主流;

虽在舆论上不大受好评,但实际上主宰了两千年来专制朝廷的庙堂政治;

则占据了民间社会的广阔天地,成为幽人隐士的精神家园;

只有,在刹那辉煌之后烟消云散。

上述论述分别是指(  )

A.儒家、道家、墨家、法家B.法家、儒家、道家、墨家

C.儒家、道家、法家、墨家D.儒家、法家、道家、墨家

10、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学说最突出的共同点是()

A.提出社会变革的主张B.反对掠夺战争

C.主张实行“法治”D.主张放宽刑罚、减轻赋税

11、下列关于“百家争鸣”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诸子百家”代表了不同的阶级和阶层的利益

B.孟子主张“性善论”,荀子主张“性恶论”,分别代表两个不同的派别

C.“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和统治者对学术的重视是有关系的

D.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

12、“易大传:

‘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

’夫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此务为治者也,直所从言之异路,有省不省耳。

”这段话反映的历史时期是(  )

A.西周B.春秋战国C.秦朝D.明朝

13、下列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主张中,反映了当时社会发展趋势的是()

A.民贵君轻B.兼爱尚贤C.中央集权D.无为而治

14、下列对“百家争鸣”的含义理解正确的有()

①是指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②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

当时主要有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等

③所谓“争鸣”,指各派针对当时社会上和学术上的各种问题,展开讨论,争相发表不同的见解

④这些思想家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互相辩难

A.①②③④C.②③④

B.①③④D.①②③

15、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2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

对中国而言,最能体现这一特征的现象是()

A.百家争鸣B.焚书坑儒C.独尊儒术D.崇儒尚佛

16、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在当时的中国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是()

A.诸子并立、百家争鸣B.以法为教、焚书坑儒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崇儒尚佛,兼收并蓄

17、春秋战国作为一个社会大变革时期,同时也是一个思想流派纷呈的时期。

下列春秋战国时期提出的思想,至今对构建和谐社会仍产生着积极影响的是()

①“绝圣弃智,绝仁弃义” 

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③“兼相爱,交相利” 

④人贵贱有“序”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D.①④

18、冯天瑜主编的《中华文化史》中提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

春秋战国学派中,体现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的分别有()

A.墨家、儒家B.法家、道家

C.儒家、法家D.道家、儒家

19、老子是我国春秋时期杰出的思想家,下列有关他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他最早把道家思想发展为道教

B.其政治主张是“无为而治”,是汉初黄老之学的源泉

C.他提出“天网恢恢,疏而不失”,倡导法治

D.他提出“天人感应”,主张顺其自然

20、郭沫若说“由秦到现在两千多年了,我们依然感觉着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

”是因为春秋战国出现(  )

A.竞相改革的时代风潮B.诸侯争霸局面

C.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D.商业繁荣局面

21、中国服饰在不同历史时期特征各异,如商的“威严庄重”,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汉的“凝重”,六朝的“消瘦”,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元的“粗壮豪放”,明的“敦厚繁丽”,清的“纤巧”。

这里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折射出的历史内涵分别是()

A.宗法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理学盛行

B.宗法制、“百家争鸣”、民主政治、新思潮萌发

C.郡县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经世致用”思想

D.郡县制、“罢黜百家”、政治腐朽、理学盛行

22、梁启超在《保教非所以尊孔论》中指出:

“文明之所以进,其原因不一端,而思想自由,其总因也……我中国学界之光明,人物之伟大,莫盛于战国,盖思想自由之明效也。

”下列与“思想自由之明效”一致的是(  )

①百家争鸣促进了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②百家争鸣促进了当时中国思想的解放 ③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④百家争鸣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23、某校校长经常这样教育学生:

“施恩图报非君子,恩将仇报是小人”“受人点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为人处世不可贪心,衣能遮体,食能果腹,足矣”“得饶人处且饶人”“浪费一粒粮食就会遭到五雷轰顶”。

你认为校长的教育反映出他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哪些思想(  )

①儒家 ②道家 ③墨家 ④法家

A.①②④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③

24、有人认为,中国古代的文官不仅是管理系统中的工具,而且是一个有意识形态的群体。

这里的“意识形态”最早可以追溯到()

A.春秋B.战国C.秦朝D.西汉

25、孟子曾批判某家学说:

“是无父也。

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司马迁也说它:

“使天下法若此,则尊卑无别也。

”他们批判的是(  )

A.儒家的“仁政”思想

B.荀子的“性恶论”思想

C.法家的“刑不避大夫”思想

D.墨家的“兼爱”思想

26、有的学者将春秋战国时期的各种思想流派分别描述为:

“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仁爱之心的文化人的学派”。

这些流派按顺序排列应是(  )

A.儒、道、墨、法B.道、法、儒、墨

C.法、儒、道、墨D.道、法、墨、儒

27、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皇太子李建成,逼父皇李渊退位,李世民违反了

①孔子的“礼” ②董仲舒的“三纲五常” ③宗法制 ④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

A.②③④B.①③④

C.①②③D.①②④

28、从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到西汉时期“独尊儒术”的转变中,我们能够看到()

①大一统局面的形成②古代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受到扼制③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确立④中央集权的加强和自然经济的鼎盛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9、春秋战国时期学派林立,学术观点异彩纷呈,然“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

诸子百家关注的共同点是()

A.人与自然的和谐B.社会现实

C.人与社会的和谐D.人的生命

30、下面对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促进了中国古代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②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③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④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0分)

材料一国君齐桓公田午,在齐国都临淄西门外创建稷下学宫,各国、各家学者纷至沓来……“邹衍、淳于髡……七十六人,皆赐列第为上大夫,不治而议论。

——《史记·

田敬仲完世家》

“……孟轲、淳于髡之徒,受上大夫之禄,不任职而论国事,盖齐稷下先生千有余人。

——《盐铁论》

“我无官守,我无言责也……”

——《孟子·

公孙丑下》

“致千里之奇士,总百家之伟说。

——司马光《稷下赋》

(1)依据材料一,概括稷下学宫的特点。

材料二第十一条自由传达思想和意见是人类最宝贵的权利之一;

因此,各个公民都有言论、著述和出版的自由,但在法律所规定的情况下,应对滥用此项自由负担责任。

——《人权宣言》

(2)比较材料二与材料一中《孟子·

公孙丑下》观点的异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观点不同的原因。

32、阅读下面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的言论:

材料一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材料二 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

……自贵且智者为政乎愚且贱者则治,自愚且贱者为政乎贵且智者则乱,是以尚贤之为政本也。

材料三 不尚贤,使民不争……大道废,存仁义……法令滋章,盗贼多有。

故圣人云: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材料四 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

重罚者民之所恶也。

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衰,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

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

——《中国通史参考资料》

请回答:

(1)以上言论都围绕着什么中心问题?

各材料所提主张的核心是什么?

(5分)

(2)为什么在同一问题上,当时社会出现各种不同的主张?

(2分)

(3)上面的主张哪种对当时的影响最大?

原因是什么?

上面的主张哪种对后世影响最大?

(3分)

33、“百家争鸣”是我国古代史上空前绝后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请问“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是哪些?

又该怎样评价“百家争鸣”呢?

(8分)

34、(12分)材料一 予性好高,好高则倨傲而不能下。

然所不能下者,不能下彼一等倚势仗富之人耳。

否则稍有片长寸善,虽隶卒人奴,无不拜也。

予性好洁,好洁则狷隘不能容。

然所不能容者,不能容彼一等趋势谄富之人耳。

材料二 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

呜呼,豈设君之道固如是乎!

(1)材料一是哪位思想家的言论?

说出你判断的依据。

(2)材料二是哪位思想家的言论?

就此他得出了什么样的结论?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解答此题要求学生对诸子百家的思想都要识记清楚,然后在进行分析,看诸子百家中哪个思想符合题意,然后得出正确答案.主要考查道、法、儒、墨的思想主张.依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的思想属于道家顺其自然的思想;

乙主张用严厉的刑法,属于法家思想;

丙主张用德治和仁政教育治理,属于儒家思想;

丁主张要从平民百姓中挑选有能力的人去治理腐败,属于墨家思想,故D项正确.故选D.

2、【答案】C

【解析】儒学兴起于春秋末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

周代最高统治者自称天子,这种理念源自于民间尊神敬天的传统,小农经济对传统尊神敬天思想不构成直接冲击,故B项错误;

周统治者号称天子,承天而治,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传统观念受到动摇,故C项正确;

中央集权的出现,恰可以强化传统尊神敬天思想,故D项错误。

3、【答案】C

4、【答案】A

【解析】墨家学派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俭”的思想,在题干中无体现,故①符合题意;

儒家思想主张“道德自觉”,另外“善人”是先秦儒家思想中比较重要的一个概念,即一种兼具道德与地位的人物,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善良之人,故②不符合题意;

智者学派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而忽视了道德,故③符合题意;

斯多亚学派主张所有的人都同样具有理性、“顺应自然的生活就是至善”、人生而平等等,“有益于人类、培养善人”,故④不符合题意;

所以本题答案选A项。

BCD中含有不符合题意的选项。

5、【答案】D

【解析】结合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分析,而④所说的不符合史实,诸子百家的思想很多是唯心主义的。

6、【答案】B

7、【答案】A

8、【答案】A

9、【答案】D

10、【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春秋末年和战国时期,铁器和牛耕推动生产力迅速发展,促进了商业繁荣和城镇兴盛,传统的礼法秩序受到猛烈冲击。

在各国竞相改革的潮流中,不同阶层、派别的代表人物,对各种问题提出不同的见解,涌现了许多做出开创性贡献的学术大师,形成了思想领域中百家争鸣的局面。

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在经济、政治等众多领域内所形成的思想理论,对后世文化学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本题中A项符合诸子百家学说的共同点;

B项属于墨家的思想;

C项是法家主张;

D项属于儒家的思想。

11、【答案】B

【解析】孟子、荀子在认识论上有不同看法,但同属于儒家学派。

两人表面上泾渭分明,实际上都是强调儒家学说的教化功能,强调用儒家学说改造人们的死系那个,或让善意弘扬,或去恶扬善。

12、【答案】B

【解析】“易大传:

”意思如下:

《周易·

系辞传》说:

“天下人追求相同,而具体谋虑却多种多样;

达到的目的相同,而采取的途径却不一样。

”阴阳家、儒家、墨家、名家、法家和道家都是致力于如何达到太平治世的学派,只是他们所遵循依从的学说不是一个路子,有的显明,有的不显明罢了。

由材料“夫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数家并存,可以判断出是春秋战国时期。

西周还没有出现百家,排除A。

秦朝焚书坑儒推崇法家,不可能出现数家并存,排除C。

明朝时儒学已经稳稳居于正统地位,不可能出现数家并存,排除D。

正确答案为B。

13、【答案】C

【解析】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确立,法家不法古的思想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并且战国后期的大一统思想只有通过法家所强调的严刑苛法所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度才能实现。

14、【答案】C

15、【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百家争鸣的理解。

由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2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得知中国处于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的特征是百家争鸣。

所以选A。

16、【答案】A

由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得知这主要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其它是错误的;

17、【答案】C

【解析】和谐社会需要“仁义”,更需要平等,因此备选项中“绝仁弃义”和贵贱有序不符合要求,要排除。

18、【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诸子百家思想。

儒家提倡仁、仁政,体现民本思潮;

法家主张君主集权,故C正确。

19、【答案】B

20、【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百家争鸣。

因为春秋战国出现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所以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

故选C。

21、【答案】A

22、【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百家争鸣的影响,可以从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分析。

本题可以采用排除法,百家争鸣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而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是在西汉,故④错误。

23、【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

宽厚待人,知恩图报都体现了儒家的思想。

“为人处世不可贪心,衣能遮体,食能果腹,足矣”体现了道家思想。

“节俭”等体现了墨家的思想。

故选D项。

24、【答案】A

25、【答案】D

【解析】从“无父无君”和“尊卑无别”可知这是墨子的“兼爱”观点。

26、【答案】D

【解析】“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映射了道家的“无为”思想,排除A、C两项。

与“拥有仁爱之心的文化人的学派”对应的是儒家,因为它体现了“仁”的思想,排除B项。

D项是正确答案。

27、【答案】C

【解析】李世民的行为和民贵君轻的思想没有关系

28、【答案】A

29、29、【答案】B

30、【答案】C

31、【答案】

(1)齐国官办;

诸子百家汇集;

提供政治咨询;

培养人才,传播文化。

(2)同:

都主张言论自由。

异:

材料一中认为未做官就不需要为自己的言论负责;

材料二强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享受言论自由。

不同的原因:

所处时代的代表的阶级不同。

【解析】考查百家争鸣和西方人权思想。

(1)问考查稷下学宫的特点,从材料一的“国君齐桓公田午,在齐国都临淄西门外创建稷下学宫”、“不任职而论国事,盖齐稷下先生千有余人”、“总百家之伟说”即可归纳。

(1)问关键在于理解文言文的含义,不同的原因可用阶级分析法解答。

32、【答案】

(1)围绕的中心问题:

如何治理国家才能巩固统治。

材料一主张用“德”和“礼”,材料二主张尚贤;

材料三主张无为;

材料四主张重罚。

(2)社会大变革时期;

代表不同阶层的士人提出不同主张。

(3)材料四严刑重罚的主张,因为适应了新兴地主阶级的需要,有利于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材料一的主张。

【解析】本题通过“如何治理国家”这一论题,考查了不同的学派对此的观点,解题的关

键在于熟记各个学派的基本思想主张。

同时还要注意:

一要结合时代背景去理解和分析

各派所持思想观点的原因,二要理解“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

反映”的基本观点。

33、【答案】

1、原因:

(1)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

社会地位较低的士,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

他们代表本阶层或政治派别的利益和要求,提出自己的主张。

(2)政治和经济大变动,导致教育和学术领域也发生变化。

社会上形成一些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学者和思想流派。

这些学者和思想流派,被称为“诸子百家”。

(3)学派之间的互相诘难、批驳,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同时,各家彼此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2、评价: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

【解析】尊重材料从材料出发,是做历史试题的唯一原则。

34、【答案】

(1)①思想家:

李贽;

②依据:

从“好高则倨傲”、“好洁则狷隘不能容”等字眼中可以断定是具有“离经叛道”的不羁性格的反封建先驱李贽的言论。

(2)①思想家:

黄宗羲;

②结论:

“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