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集体备课表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023264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77 大小:154.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集体备课表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7页
人教版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集体备课表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7页
人教版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集体备课表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7页
人教版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集体备课表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7页
人教版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集体备课表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7页
人教版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集体备课表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7页
人教版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集体备课表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7页
人教版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集体备课表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7页
人教版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集体备课表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7页
人教版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集体备课表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7页
人教版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集体备课表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7页
人教版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集体备课表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7页
人教版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集体备课表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7页
人教版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集体备课表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7页
人教版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集体备课表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7页
人教版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集体备课表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7页
人教版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集体备课表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7页
人教版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集体备课表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77页
人教版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集体备课表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77页
人教版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集体备课表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7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集体备课表格式.docx

《人教版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集体备课表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集体备课表格式.docx(17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集体备课表格式.docx

人教版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集体备课表格式

 

贞白小学_六_年级__语文_学科备课

课题

1.北京的春节

课型

阅读课

主备人

课时

共2课时,第1课时

教学内容

全文内容安排有序,脉络清晰,衔接紧密,详略得当,推进自然。

语言表达朴实简洁,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字里行间处处透出人们欢欢喜喜过春节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能正确读写“醋、饺、拌”等15个生字,正确读写“腊月、展览、风筝、空竹、口琴、更新、鞭炮”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是按时间顺序描写老北京人过春节,能分清文章详略。

3.抓住重点词语,通过朗读体会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是按时间顺序描写老北京人过春节的,能分清文章详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难点:

对比文中孩子们过春节的情景,能说说自己是怎样过春节的。

抓住重点词语,通过朗读体会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

教具准备

课件、歌曲《新年到》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播放歌曲《新年到》。

导入语:

同学们,听喜庆的音乐响起来;看,红红的狮子舞起来……听着喜庆的音乐,看着这一幅幅美好的画面,大声地告诉我,这是什么节日?

2、揭示课题。

现在,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京味儿十足的春节,感受独特的民风民俗。

(板书:

1北京的春节)

3、读课题。

二、学习字词,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3)想一想:

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2、检查反馈,相机指导。

(1)出示词语,读一读。

腊月展览风空竹口琴新炮除夕

春联扫除年糕充足店铺开张对联年画通断除非光景万不得已必定截然不同燃放

拜年寺院轿车元宵张灯结彩一律彩绘广告外

(2)出示词语,观察特点。

饺子榛子栗子风筝

提示:

后面的字是轻声。

读得又轻又短。

(3)词语解释。

3、体会“京味儿”的语言特点。

(1)作者简介。

(2)出示词语,读一读。

杂拌儿零七八碎儿玩意儿

提示:

儿化音。

后面的“儿”只做卷舌的动作,音不要读出来就可以了。

(3)出示句子,读一读。

a.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大事就是买杂拌儿。

这是用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干果与蜜饯掺和成的。

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

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

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各种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

b.腊月和正月,在农村正是大家最闲在的时候。

提示:

闲在:

清闲自在。

这是北京方言。

老舍在《茶馆》里写道:

“秦二爷,您怎么这么闲在,想起下茶馆儿来?

3、初读课文,说一说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呢?

提示:

忙乱、热闹、喜庆、团圆。

(板书)

三、厘清结构,分清详略。

1、北京的春节从哪一天开始,到哪一天结束?

提示:

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到正月十九结束,一个多月的时间。

这时间之长在我国所有传统节日中堪称之最。

2、分清详略:

文中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

(1)默读思考,把详写的部分做上记号。

(2)集体交流。

提示:

作者详写的是“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元宵”四个部分。

(板书△标出,板书:

详写)

5、练习朗读:

朗读详写的四个部分,注意读得正确、流利。

 四、结束语和作业布置

1北京的春节

忙乱热闹喜庆团圆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构思如何开展调查“民风民俗”的活动。

 

贞白小学__六__年级__语文__学科备课

课题

1.北京的春节

课型

阅读课

主备人

课时

共2课时,第2课时

教学内容

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教学目标

1.深入理解详写部分,体会详略得当的好处。

2.对比文中孩子们过春节的情景,能说说自己是怎样过春节的。

3.拓展阅读文段,对比舒乙、斯妤笔下的春节与老舍笔下的春节有什么不同。

教学重难点

拓展阅读文段,对比舒乙、斯妤笔下的春节与老舍笔下的春节有什么不同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

2.回顾写作顺序和主要内容

教师引导:

上节课填写了表格,进行了汇报交流。

同桌互相说说:

老舍先生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主要写了什么?

二、深入详写片段,感受北京春节的热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腊八。

熬腊八粥:

“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

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体会老舍先生语言的通俗和有趣。

泡腊八蒜:

“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

”着重突出“色如翡翠”和“色味双美”两个词,体会老舍先生语言简练,为我们呈现出一幅鲜明的画面,这是老舍先生语言的魅力。

除夕。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除夕真热闹”?

从人们活动的角度。

“家家赶做年菜”“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还有“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足以看出人们差不多都在庆祝除夕,自然很热闹了。

从“味、色、音”的角度来体会。

“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红红的对联”“各色的年画”“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老舍从香味,到色彩,到声音,进行了全方位描写,充分表现了除夕的“热闹”,足见老舍先生描写的细腻。

3.正月初一。

“男人们午前到亲戚家、朋友家拜年。

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

城内城外许多寺院举办庙会,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

小孩子们特别爱逛庙会,为的是有机会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

庙会上有赛轿车赛马的,在老年间,据说还有赛骆驼的。

这些比赛并不为争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骡马与骑者的美好姿态和娴熟技能。

”体会北京淳朴的民风。

4.元宵。

勾画出写灯的语句,自由朗读体会。

(2)出示句子:

“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

教师引导:

“一律”“清一色”“都是”“通通”“全部”,不同的词语表达相同的意思,表现了灯的种类之多。

读一读,读出看灯时的开心、兴奋、激动的感受。

(3)老舍先生着力描写灯的数量多,种类多,目的是什么?

为了突出元宵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元宵“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这是写元宵的总起句和总结句,作者采用的是总—分—总的段落结构。

5.课文有些部分写得详细,有些部分写得简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提示:

详略得当,让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给我们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三、自我感悟,对比升华

1、本文怎样描写孩子们过春节的呢?

提示:

买杂拌儿、买爆竹、买各种玩意、吃糖、穿新衣、逛庙会、买玩具。

2、对比感受:

你是怎样过春节的?

教师小结:

几千年来,春节的习俗一直跟随时代的脚步在演变,但不变的是热闹、团圆、喜庆的气氛。

 

1北京的春节

腊月→小年→除夕→ 初一→正月十五→ 正月十九 (时间) 

 △      △   △    △        (详写) 

忙乱热闹喜庆团圆      

1.从搜集到的关于春节的传说、习俗中选择编写。

2.精彩再现:

摘抄自己认为描写好的关于春节的诗词佳句或优美片段。

 

贞白小学__六__年级__语文_学科备课

课题

2.腊八粥

课型

阅读课

主备人

课时

共2课时,第1课时

教学内容

初步了解小说用语言塑造人物形象的特点,关注人物语言描写的不同形式,用品读关键词句,揣摩心理的策略,加深对人物形象的感知。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

2.课文主要写了等粥和喝粥两件事情,说说哪部分写得详细,哪部分写得简略。

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3.学习课文细腻描写腊八粥的部分,照样子写一种自己最喜爱的食物。

教学重难点

1.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感受八儿“馋”的形象特点。

2.说说课文哪部分写得详细,哪部分写得简略。

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3.仿照课文,写一种自己最喜爱的食物。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请同学们分成男女两组比赛,在每组每人5秒内说出中国的传统节日。

(活动)

2、简介作者以及写作背景。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大声流利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2.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3.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

三、再读感知,理清结构

1.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围绕“腊八粥”这一线索,作家沈从文为我们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主要写了哪两件事情,能否用小标题概括出故事情节?

提示:

本文围绕八儿等着吃母亲熬煮的腊八粥的经过,展现了一幅淳朴、和睦、温馨的图景,表现了一家人的其乐融融。

(板书:

等粥喝粥)

2.交流讨论:

文章哪部分写得详细,哪部分写得简略?

想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提示:

等粥写得十分详细,分别写了八儿在等粥的过程中的变化。

四、精读赏析,激发灵性

分析第一部分:

作者写吃腊八粥为什么要不惜笔墨介绍这种粥的原料和这些原料煮在锅里的状态?

2.作者在文章开篇是如何写出人们对腊八粥的喜爱的?

3.作者笔下的腊八粥让人垂涎欲滴。

再读读课文第1自然段,照样子写一种你最喜爱的食物。

提示:

充分运用学过的手法介绍,注意每段的过渡。

五、课堂作业

1、抄写课后生字。

2、试理解课后思考题。

 

2.腊八粥

沈从文

等粥想

喝粥心满意足

1、抄写课后生字。

2、试理解课后思考题。

 

贞白小学_六_年级__语文_学科备课

课题

2.腊八粥

课型

阅读课

主备人

课时

共2课时,第2课时

教学内容

深读文章,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略得当的。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感受八儿“馋”的形象特点。

2.找出文中细腻描写腊八粥的句子,读一读,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

1.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感受八儿“馋”的形象特点。

2.说说课文哪部分写得详细,哪部分写得简略。

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3.仿照课文,写一种自己最喜爱的食物。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导入新课

一碗碗美味可口的腊八粥会让小孩子、大孩子和老孩子馋涎欲滴,住方家大院的八儿正是这众多喜爱腊八粥中的一员,那么面对甜甜的腻腻的一锅粥,他的表现如何呢?

我们继续学习。

二、精读赏析,分析人物形象。

作者浓墨重彩地写了八儿等粥的事情,八儿是怎样等粥的?

试着用小标题概括。

1.盼粥.

①“喜得快要发疯了”这属于对人物的哪种描写?

你能换一种说法来表达八儿喜悦之情吗?

②“眼睛可急红了”说明什么?

八儿真的饿了吗?

从对八儿的描写中可以看出此时此刻八儿一种怎样的心情?

可以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

提示:

对粥的喜爱与盼望之情。

③省略号有什么作用?

指导朗读第四五自然段的人物对话,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

④怎样理解第八自然段的反问句?

出示:

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难道还能设什么法来反抗吗?

提示:

八儿对腊八粥虽是望眼欲穿但也只能苦苦等待。

(板书:

苦苦等待)

过渡:

八儿多么想让妈妈早点给他端上一碗喷香的腊八粥啊,那么一旦粥煮好了,他想怎么吃呢?

下面我们来学习想粥这一部分

2.想粥。

(1)分角色朗读第9—11自然段,思考:

八儿开始计划粥怎么分?

后来想怎么分?

为什么又改变了?

提示:

理解八儿的讨价还价、得寸进尺。

(2)“孥孥”是什么意思?

从妈妈的话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3.猜粥

(1)八儿想象中的粥是什么样子的?

请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

出示:

栗子会稀烂到认不清楚了把,饭豆会煮得浑身肿胀了吧,花生仁儿吃起来总已是面面的了!

……

(2)自己读一读,看看粥里的栗子、赤饭豆、花生仁儿、枣都是什么样的?

找出文中的关键词圈出来。

(3)文章用了一个什么词来形容八儿的猜想?

4.看粥

(1)当妈妈把八儿抱起来,八儿终于看到了让他垂涎三尺的腊八粥,课文中用了一个怎样的词语来表现八儿的心理?

(板书:

惊异)

(2)妈妈煮的粥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

画出相关词语。

出示:

花生仁儿脱了他的红外套……

(3)找出关键词和第十四自然段比较,看看有什么发现。

(4)看了腊八粥之后的八儿,他的心里又会想些什么呢?

(5)男女生分角色读人物对话,注意要读出八儿的心理变化。

文题为“腊八粥”,课文在前半部分详细描述了等腊八粥的过程,作者又是如何描绘吃腊八粥的过程的呢?

 四、布置作业。

(1)小米红豆红薯红枣栗子熬成的腊八粥,占全了色味香,等你来品,将这浓浓的腊八情义融进短信里,送给你的亲人、朋友、老师和同学。

祝福他们腊八快乐!

(2)上网查一查腊八粥的来历或者查一查关于腊八有哪些有趣的传说和故事,查到之后和同学们分享一下。

 

2.腊八粥

沈从文

盼迫不及待

等粥想苦苦等待

猜美妙

看惊异

喝粥心满意足

1.有感情地将课文朗读给家长听。

2.查找有关中国传统节日的资料,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民俗文化。

 

贞白小学__六__年级__语文__学科备课

课题

3.古诗三首

课型

古诗阅读课

主备人

课时

共3课时,第1课时

教学内容

想象《寒食》中描绘的暮春之景,结合时代背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宫、侯”2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了解诗歌大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3.想象《寒食》描绘的景物,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想象画面,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作者简介。

韩翃,唐诗人。

字君平,南阳(今属河南)人。

二、明诗意,感情读。

1.自由读诗,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大意。

2.理解“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3.理解“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这句话描绘了怎样的一幅风俗画?

提示:

唐代制度,清明日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以示恩宠。

又寒食日天下一律禁火,唯宫中可以燃烛。

“日暮汉宫传蜡烛”,皇帝特许重臣“五侯”也可破例燃烛,并直接自宫中将燃烛向外传送。

能得到皇帝赐烛这份殊荣的不多,由汉宫(实指唐朝宫廷)到五侯之家,沿途飘散的“轻烟”特别引人注意。

三、悟诗情,品意境。

1.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思考:

一二句和三四句之间有什么联系?

2.举国上下都在过寒食节而皇宫又在干什么呢?

如果你是长安的百姓看到举国上下都在过寒食节,而皇亲贵族家里却灯火通明,看到这些你会有什么感受?

3.展开想象悟诗情。

让我们走进长安的春天,看看那里的景象吧:

指名读第一句。

出现在你眼前的是什么景象?

(板书:

飞花 御柳斜)

提示:

飞花:

飘扬的杨花。

御柳斜:

柳树在春风的吹拂下摇曳生姿。

(1)“飞花”是种什么情景?

“无处不飞花”写出了花的什么特点呢?

(出示落花随风飞舞图,播放古风音乐) 

(2)你能带着这样的理解,想象着这样的画面,美美地读一读吗?

个别读,男女读,教师范读,相机指导。

日落天黑时,长安城里又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

指名读三四句。

(板书:

蜡烛 轻烟入) 

提示:

蜡烛:

寒食节普天下禁火,但权贵宠臣可得到皇帝恩赐而燃烛。

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家中。

你能想象一下此时这些王侯贵族、重臣之家正点着蜡烛做什么吗?

用“我仿佛看到了……我仿佛听到了……”的句式说说。

我仿佛看到了那些重臣们在吃着山珍海味,饮着仙露琼浆的样子。

我仿佛看到他们饮酒作乐、欢天酒地的样子。

而此时,民间的百姓又是如何度过寒食节的呢?

他们会禁烟火,只吃冷食。

还可能会在家悼念介子推。

如果你是长安的百姓看到举国上下都在过寒食节,而皇亲贵族家里却灯火通明,你会有什么感受?

我会非常气愤:

凭什么百姓要吃冷食,禁用火,过寒食节,而皇宫里却灯火通明?

这简直就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从这儿可以看出作者对封建腐败政治强烈的讽刺!

(板书:

讽刺)

向学生介绍讽刺手法:

用比喻、夸张等手法对人或事进行揭露、批评或嘲笑。

是一种文学手法,用于暴露对象的矛盾或缺点。

个别读,小组读,教师范读,相机指导。

三、课堂总结,背诵布置 

1.这节课,通过学习《寒食》,我们看到了:

暮春的京城到处飘散着花瓣和花香,寒食节里,强劲的东风吹斜了皇家花园的柳树。

天色已晚,皇宫里传出了点燃蜡烛的信息,那袅袅的轻烟也散入了王侯贵族家。

 

寒食

[唐]韩翃

一般风光:

春城飞花东风御柳

讽刺

特殊情景:

日暮蜡烛轻烟五候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练习背诵

 

贞白小学___六_年级__语文__学科备课

课题

3.古诗三首

课型

古诗阅读课

主备人

课时

共3课时,第2课时

教学内容

了解牛郎织女的故事,并能结合故事体会《迢迢牵牛星》表达的情感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素、章、盈、脉”4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2.了解牛郎织女的故事,并能结合故事说说《迢迢牵牛星》表达的情感。

3.品味诗歌语言之美、形象塑造之巧。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想象画面,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借助已学知识创设学习情境,进行导入。

1.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诗,取法于《诗经》和乐府,更有它的独特魅力。

让我们一同走入《古诗十九首》中的第十首——《迢迢牵牛星》。

2.《古诗十九首》简介

二、诵读诗歌,反复品味,探寻诗歌语言的音韵之美。

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三、探究诗歌内容,品味相思之情。

1.请学生讲一讲牛郎织女的故事,结合故事,初步感受《迢迢牵牛星》表达的情感。

2.带着伤感、哀怨的感情,再读诗歌,体会一下,诗歌是借助了哪些语句来传递这份相思的伤感与哀怨呢?

(1)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不成章”三字蕴含着一个“思”字,即织女的内心动态,“泣涕零如雨”更是织女悲苦内心世界的表露,因而神思恍惚、心不在焉,落得个终日勤劳作,终日意悬悬,终日不成章。

(2)脉脉不得语。

“脉脉”,是凝视的样子,后来形容默默用眼神表达情意,形容含有感情,默默表露的样子。

只是深情地凝望着对方,却不能说出话来。

脉脉含情遥相望,此时无声胜有声,有时,眺望也是一种语言。

(3)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札札”是拟声词,是形容织布机工作时的响声。

(4)迢迢牵牛星。

“迢迢”指遥远的地方。

(5)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银河清澈且水不深,他们相互之间的距离又能有多远呢?

(6)盈盈一水间。

仅仅是一水之隔。

何谈遥远一说呢!

 五、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这首诗看似写神话传说,看似写天上的爱情悲剧,而实则是人间爱情生活的真实写照。

此诗产生的年代,正是社会动乱时期,男子从征服役,造成家庭破裂、夫妻分别的局面,尤其给劳动妇女造成的是身心上的双重痛苦。

2.作业

 背诵并默写诗歌。

 

迢迢牵牛星

《古诗十九首》

情感:

伤感哀怨

叠字:

深深的话,浅浅的说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练习背诵并默写

 

贞白小学__六_年级__语文_学科备课

课题

3.古诗三首

课型

古诗阅读课

主备人

课时

共3课时,第3课时

教学内容

抓住重点诗句,体会《十五夜望月》中游子的思亲之情,并能找出类似的诗句和同学交流。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栖、鸦”2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2.了解诗歌大意,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

3.抓住重点诗句,体会《十五夜望月》中游子的思亲之情,并能找出类似的诗句,和同学交流。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想象画面,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在成长的过程中,也许有一天我们也会离开家乡,在异地求学生活。

而一个人孤独的在热闹的中秋佳节又会是怎样的心情?

今天,让我们走近《十五夜望月》,感同身受当时作者的心情,体会诗歌中寄托的思想感情吧!

一、走近作者,品味诗歌。

1.王建,字仲初,许州人。

2.此诗是诗人十五夜望月思友而写的诗,是一首以中秋月夜为内容的七言绝句。

以写景起,以抒情结,想象丰美,韵味无穷。

二、注释。

  1.十五夜:

指农历八月十五的夜晚。

2.中庭:

即庭中,庭院中。

3.地白:

指月光照在庭院的地上,像铺了一层霜一样。

4.栖:

歇,休息。

5.秋思:

秋天的情思,这里指怀人的思绪。

三、通过翻译诗歌,进一步了解诗歌的含义。

中秋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霜雪那样白,树枝上安歇着乌鸦。

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庭中的桂花。

人们都在望着今夜的明月,不知那秋天的思念之情会落到谁的家。

四、读出“望月”之情。

1.课后请同学们搜集有关月亮的诗句,注意写出作者及作品名。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月下独酌》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李商隐《霜月》

六、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课堂小结。

这首诗意境很美,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富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

2.布置作业。

(1)背诵并抄写《十五夜望月》。

(2)搜集有关月亮的诗句并加以背诵.

 

十五夜望月

王建

意象:

中庭,地白,树、鸦,露,桂花,(月)

情感:

秋思:

望月思远、想念好友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练习背诵

 

 

贞白小学_六_年级__语文_学科备课

课题

4.藏戏

课型

阅读课

主备人

课时

共1课时,第1课时

教学内容

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体会传统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了解藏戏的形成。

2.说说藏戏有什么特色,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的,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3.学习课文开头形象概括藏戏特色的写法,照样子介绍一种艺术样式的特色。

教学重难点

说说藏戏有什么特色,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的,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学习课文开头形象概括藏戏特色的写法,照样子介绍一种艺术样式的特色。

教具准备

课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冶金矿山地质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