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中考历史专题复习八年级.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031696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5.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中考历史专题复习八年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人教版中考历史专题复习八年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人教版中考历史专题复习八年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人教版中考历史专题复习八年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人教版中考历史专题复习八年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人教版中考历史专题复习八年级.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人教版中考历史专题复习八年级.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人教版中考历史专题复习八年级.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人教版中考历史专题复习八年级.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人教版中考历史专题复习八年级.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人教版中考历史专题复习八年级.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人教版中考历史专题复习八年级.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人教版中考历史专题复习八年级.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人教版中考历史专题复习八年级.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人教版中考历史专题复习八年级.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人教版中考历史专题复习八年级.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中考历史专题复习八年级.docx

《人教版中考历史专题复习八年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中考历史专题复习八年级.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中考历史专题复习八年级.docx

人教版中考历史专题复习八年级

中考中国历史复习

中国史专题

专题一:

侵略与反抗(1840年——1901年)

 

1840--1842

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

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原因

启示

1856--1860

第二次鸦片战争

英法联军火烧园明圆

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根本原因:

落后的封建制度

外因:

侵略者综

合国力强

落后就要挨打

(09年)1894--1895

甲午中日战争14年)

《马关条约》

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1900--1901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辛丑条约》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

沙俄侵占我国东北、西北领土共约150多万平方千米

反抗

太平军抗击洋枪队、义和团运动、林则徐禁烟、左宗棠收复新疆、邓世昌黄海大战

注意:

1.中英《南京条约》中国开始丧失了关税主权;五口通商和协定关税体现了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

2.中俄《瑷珲条约》割地最多,60多万平方千米;

3.《马关条约》最能体现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对外进行资本输出的特点;

4.《辛丑条约》赔款最多;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专题二:

近代化的探索(14年)

事件

时间

阶级派别

代表人物

思想主张

影响

(13年)洋务运动

19世纪

60—90

年代

地主阶级

洋务派

中央:

地方: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师夷长技”

口号:

自强、求富

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10年)戊戌变法

1898年

资产阶级

维新派

康有为、

梁启超

维新变法,君主立宪

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10年)辛亥革命

1911年

资产阶级

革命派

(13年)孙中山

三民主义

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新文化运动

1915年

资产阶级

进步知识分子

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

民主、科学

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启示

中国人民具有不懈的探索精神;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专题三中国近现史上的思想解放

一、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三次思想解放: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详细内容见专题二)

二、中国现代史上的三次思想解放

事件

时间

意义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1978年

是建国以后一次最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为此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

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邓小平南方谈话

1992年

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专题四中国共产党党史

时间

地点

历史事件

历史意义或内容

1921年

上海

中共一大

中国共产党成立了;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的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1927年

南昌

南昌起义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1927年

井冈山

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

创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

1935年

遵义

遵义会议

中共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945年

延安

中共七大

为夺取抗战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1956年

北京

中共八大

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1978年

北京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是改革开放的开端;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982年

北京

中共十二大

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987年

北京

中共十三大

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初级阶段经济建设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1992年

北京

中共十四大

确立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形成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7年

北京

中共十五大

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专题五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变革

时间

事件

启示

1950年

土地改革

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制定政策要符合国情;尊重客观经济规律

1953年

农业合作化运动

1958年

人民公社化运动

1978年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5年、13年)

1.土地改革运动

(1)原因:

A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根本原因)

B新中国成后,占全国三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

(2)时间:

1950—1952年底

(3)结果:

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4)成果:

近三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七亿亩土地和大量的农具、牲畜和房屋等;还免除了每年向地主缴纳约三百五十亿公斤粮食的地租。

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

(5)意义:

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2.农业合作化运动:

1956年完成。

3.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8年

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在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农业生产得到很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

专题六在中国人民前进道路上经历的三次历史性巨变及三位伟人

三位伟人

孙中山(14年)

毛泽东

邓小平

历史功绩

领导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

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领导改革开放,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14年)

简要评价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

无产阶级政治家、军事家;新中国的缔造者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共同追求

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优秀品质

勇于探索创新

专题七探索社会主义道路

提示信息

相关史实

建立制度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良好开端

中共八大

严重失误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伟大转折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特色理论

邓小平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专题八中国近现代史的上外交状况

时间

外交活动

影响

1840-1901年

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引发了五四运动

华盛顿会议上签订《九国公约》

使中国又重新恢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1949年

与苏联等17个国家建交

打破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一个好的外部环境

1953年

周恩代表中国政府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1955年

万隆会议(亚非国际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人民的友谊。

1971年

第26届联大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是中国外交上的一次重大胜利,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

1972年

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

中美两国二十多年对抗结束的了,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

标志着中日邦交正常化

1979年

中美国正式建交

实现了中两国关系的正常化

20世纪90年代

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为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港、澳回归

洗雪了百年耻,标志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2001年

上海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是中国迄今为止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

加入世贸组织

有助于我国与世界各国各地区经贸易的联系,为我国的对外开放扩展新的空间

 

认识与感悟:

“新、旧中国”对外交往产生不同结果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对此,你有何感悟?

根本原因在于旧中国封建落后,新中国综合国力增强;

感悟:

弱国无外交;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外交事业蒸蒸日上。

专题九中国区域的历史

一、东北地区

(一)东北历史

1.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俄国割占中国东北10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1)1858年,中俄《瑗珲条约》割占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2)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割占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约40万平方千米领土。

2.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辽东半岛战役,日本制造了旅顺大屠杀,并在《马关条约》中规定日本割占辽东半岛。

3.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日本侵占中国东北三省.

4.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的局部抗战开始。

东北人民组织抗日义勇军;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到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

5.1945年,根据雅尔塔会议精神,苏联红军进攻驻中国东北的日军。

6.1948年9月,解放战争时期进行了辽沈战役。

指挥者林彪和罗荣桓;解放了东北全境.

(三)东北的建设与发展

1.1953--1957年“一五”计划期间,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形成了。

(1)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

(2)1956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解放牌汽车。

(3)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2.1956--1966年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期,大庆油田建成。

为建设东北做出贡献的是“铁人”王进喜

3.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大连成为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

4.振兴东北提出的合理化建议。

发挥老工业基地的优势,改革创新;引进先进科技成果,大力发展新兴产业等。

二、台湾问题

(一)台湾的历史

1.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签订中日《马关条约》,割台湾给日本。

2.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3.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

造成祖国大陆和台湾分离、对峙,台湾问题形成。

4.1950年,美国派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

5.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6.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二)中国三代领导人的对台方针和态度。

1.毛泽东:

A新中国成立后:

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

B20世纪50年代中期,确立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

2.邓小平:

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并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3.1995年初,江泽民提出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

(三)新时期密切两岸交往、推进祖国统一的大事:

1.1987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三不”政策,海峡两岸同胞近38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

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2.1992年,海基会和海协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

史称“九二共识”。

3.1993年,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和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会谈,史称“汪辜会谈”。

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四)海峡两岸关系变化及得到的认识

变化:

由交往隔绝发展为人员往来频繁,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

认识:

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五)阻碍祖国统一大业的不利因素:

利用台湾问题牵制我国的外国反华势力;

蓄意制造分裂的台独势力

(六)解决的基本方针和原则

基本方针: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原则:

一个中国的原则。

(七)对解决台湾问题前景的看法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海峡两岸同根同源,实现祖国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心愿。

我坚信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的指引下,祖国统一大业一定会实现。

(八)针对“台独分子”的台独活动的认识。

历史证明,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海峡两岸同根同源,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任何企图分裂祖国的组织和个人都必然失败。

三、西藏地区

(一)西藏的历史

1.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标志着祖国大陆实现了统一,各民族实现了大团结。

2.“一五”计划期间,修筑了青藏、川藏和新藏铁路。

沟通了西藏与各地的联系。

3.20世纪60年代初期,西藏地区胜利完成民主改革,废除了封建农奴制度,百万农奴翻身当家做了主人,进入社会主义阶段。

4.今天西藏成为我国的重要牧区。

5.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965年建立了西藏自治区。

6.20世纪90年代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

有利于西藏地区的迅速发展。

四、上海

1.1842年《南京条约》中,成为第一批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

2.在洋务运动中,曾国藩和李鸿章在上海创办了军事工业----江南制造总局,李鸿章在上海创办民用工业-----轮船招商局。

3.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4.1919年6月初,五四运动的中心转移到上海。

上海工人罢工,商人参加罢市,在斗争中起到巨大作用,五四运动初步胜利。

5.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6.1937年,日军发动八一三事变,大举进攻上海。

7.改革开放后,上海成为14个开放的沿海城市之一。

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已发展成为国际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

8.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与周恩来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

9.2001年,我国成功在上海举办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和相关会议(又称APEC会议)。

五、北京

1.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

2.1900年8月中旬,八国联军攻占北京。

《辛丑条约》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3.1862年,洋务运动中,京师同文馆在北京成立,这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

4.1895年,康有为和梁启超在北京发动公车上书,后在北京创办《万国公报》,联合朝中大臣在北京创办强学会。

5.1919年底,李大钊等在北京创办了《每周评论》。

6.1919年5月4日,五四爱国运动在北京爆发。

7.1937年7月底,平津相继沦陷,被日军占领。

8.在解放战争的平津战役中,北平和平解放。

9.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召开,会议决定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

10.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六、南京

1.1842年,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在南京签订。

2.1853年,太平军攻占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正式建立太平天国政权。

3.1912年,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成立。

4.1927年,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南京国民政府。

5.1937年,日本攻占南京,制造了南京大屠杀。

6.1949年,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标志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

七、纵观北京、上海、南京的沧桑巨变,有何感悟:

北京的沧桑变化使我们认识到,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会实现我国的真正富强,才会真正实现中国的独立自主,才能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专题十中国与美、日、俄的关系

一、中日关系

(一)中日关系发展的史实

侵略:

1.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了侵略和扩张的道路。

1894-1895年日本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2.1900年,参与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中国签订了《辛丑条约》。

3.1919年巴黎和会上,《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在山东的全部权益由日本继承。

这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引发了五四运动。

4.1929年-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日本帝国主义为摆脱经济危机加紧了侵略中国的步骤,1931年,制造了“九一八”事变,东北三省沦陷。

1937年日本又发动了七七事变,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

同年12月在南京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

建交

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二)近几年来日本首相多次参拜靖国神社,日本右翼势力篡改历史教科书,美化侵略战争,否定南京大屠杀等,你有何感想?

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复活,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三)中日关系如何才能正常健康发展?

日本只有正视历史,认真反醒,中日关系才能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二、中美关系

(一)中美关系的基本史实

1.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俄国、美国成为英法的帮凶。

2.1900年6月,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1年,与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

3.1922年,九国代表签署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

这个公约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的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

之实际上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

4.1942年,美、英、苏、中等26年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结成国际反法西斯联盟。

解放战争时期,美国支持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

5.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政府敌视新中国,对新中国实行封锁禁运、包围威胁的政策,双方敌对的状态长达二十年多年。

6.1950年10月,抗美援朝。

7.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华,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8.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中美两国二十多年的对抗结束了。

9.当今的中国成为牵制美国称霸世界、促进世界格局多极化的重要力量之一。

10.1999年5月8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越过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发动的科索沃战争中,北约导弹袭击了中国驻南大使馆,3名中国记者不幸牺牲。

这是对中国主权的严重侵犯。

(二)中美关系的分析

1.中美关系发展的关键和核心问题:

是台湾问题。

(原因:

台湾问题事关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所以它是中美关系中最重要、最敏感的问题。

2.建国后,中美关系由对抗到缓和的因素: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

3.建国后,在中美关系中,美国曾对中国的主权进行了两次严重的侵犯。

(1)1950年派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

(2)1999年,科索沃战争中轰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

4.中美关系发展对国际与国内的影响:

关系到世界和平与发展,也直接影响我国的经济建设的环境。

5.如何发展中美关系,发表你的看法。

美国应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不干涉中国内政。

在此前提下中美国两国加强经济、政治等领域的团结与协作,发展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三、中俄关系

(一)中俄关系发展的史实

1.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割占了中国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2.19世纪60年代,俄国支持阿古柏侵略中国。

1871年,俄国出兵侵占伊犁。

19世纪初80年代初,中俄两国签约,中国收回伊犁。

3.1900年,参与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1年与中国签订了《辛丑条约》。

4.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带来了马克思主义。

成为新文化运动后期宣传的主要思想。

5.1924年,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孙中山成立黄埔军校。

6.1945年,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打击日军。

7.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后,苏联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